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设计毕业论文最新9篇正文

《设计毕业论文最新9篇》

时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设计毕业论文最新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毕业生论文 篇1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1996年,此项工作已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行。其中,全面实施的有17个省、市,占67%。在全面实施和部分地区实施的省、市中,最早的开始于1979年,至1996年平均实施年限为6、7年。实施考试第一年学生人数每省平均数为11.73万人,覆盖面为34.1%;至1996年,参加考试体育的学生人数每省平均数为40.0万人,覆盖面为84.6%;至1996年,累计参加考试体育的学生人数约1870.4万人,占初中毕业参加升学考试学生总人数的73.3%。

调查显示,凡是能全面实施的地区,都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支持,思想比较统一。(2)具备一定的师资、场地、器材条件,交通较为便利。(3)组织管理工作得力,考务工作规范,各业务部门相互协作,团结一致。

二、关于考试体育的作用和社会影响

经过多年努力,考试体育已逐步成为各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

1.全面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增强了学生体质。

有关省、市(60%)对高一级学校新生身体素质和机能的调查表明,考试体育实施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为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考试体育已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作为一种考试制度,考试体育实施后,其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对体育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考试体育日益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凡是实行考试体育的地区和学校,即使在紧张的复习考试期间,也不会擅自停止体育课,学生也会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体育用品脱销的情况。

3.考试体育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同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在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前景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大环境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倍受注目,这就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都来关心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良好气氛。考试体育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被社会理解、认可和接受。1993年广东省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97%的各界人士赞成考试体育。

4.改善了学校体育条件。

考试体育使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一定提高,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学时间得到充分保证;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得到普遍改善。1992年浙江省湖州市用于改善体育器材的经费达21.5万元。

三、关于考试体育的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考试体育的顺利进行,各省、市分别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一整套符合各省、市实际,易于操作,可量化,且较为科学严密的考试体育办法已基本建立,考试体育已初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1.凡实施考试体育的省、市在当地行政领导的重视和具体指导下,教育系统内部有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建立了系统的考试体育实施、管理和监督办法。各地在考试体育的实施过程中均有体卫、基教、职教、招办、纪检、监察乃至公安武警等部门参与。

2.为保证考试体育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成绩,提高考试的信度,各地均在考前进行了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考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3.在项目选择方面,各地遵循的原则是:(1)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项目。(2)可量化、易于操作的项目。(3)针对当前学生体质健康薄弱环节,如耐力素质差、心血管机能弱等特点。这大大增强了考试体育的适应性、针对性和规范化程度。

4.对于有残疾和有病的学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都制定了相当的免考、缓考及补考办法。对于免考学生分别给予40~50%的补偿分。

5.为保证考试体育的权威性、严肃性,各地严密考场制度,严肃考场纪律,严格监督检查,基本杜绝了考场作弊事件的发生。同时,正是考场制度的完善,在发生个别作弊事件时都能及时发现,迅速处理,不留后患。

6.针对考试体育初期个别地区存在的安全、运动损伤问题,各地采取了加强安全教育,强化保健指导,严密体检制度,严格把关等措施,消除了隐患。

总的来看,考试体育的考务工作是严肃的,认真的,是具有权威性的,可信度较高。在组织管理方面,尤其是考场监督方面各地都采用了联合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各地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完整的毕业论文 篇2

大学创业毕业论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模式

一、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提升学生对新事业创始过程的了解并帮助学生在创业生涯中做职业选择是创业教育的任务,此观点由美国学者HILLS提出。柯林博尔指出,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等,这是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教育的要求。彭钢认为,创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并增强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在企业、商业等参与策划、活动的教育和事业心、探索及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高晓杰指出,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需要培养有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及人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点,需要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构建培养基地、完善培养模式及提高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意识、及实践能力来做好创业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第一,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逐渐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科建设规划中。由于高等院校在此方面整体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的不完备及课程设置上的缺陷。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地是停留在简单的指导层面,相关的系统性课程的开设基本上处于零状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多以选修课开设、筹办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型比赛活动为主,却缺少必修性质的课程设置。很明显,只有部分学生可以接触到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对全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较的普及。

[1]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虽然体现了其应用性的特点,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却缺乏自身的创新和特点。其更多地强调理论基础课程或者完全按照教育部教学要求模式进行设置。因此,其自身有针对性的实践特色和实际的实习环节的成效性大幅度降低,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准。另外,较多的理论及基础课程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无法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同时也不能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性而降低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最终导致知识的实用性效果大打折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主要表现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短期社会实践活动及毕业生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因为缺乏系统的安排和整体性严格的考核,导致相关的实践活动不仅缺乏连贯性,其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实践资源掌握的程度不足导致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学内容设置上的问题。这种忽视实质性效果的后果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无法达到标准。[2]

第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水平在理论基础方面的优势要大于其实践方面的经验。大多数教师的知识构造比较单一,无法达到创新创业教育跨学科及多样化的标准。因此,在教师资源的扩充和培养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此外,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性教材不够丰富。专业性指导教材的缺乏不仅影响教师的授课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水平。[3]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第一,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仅强调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性,也要把创新创业课程深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因此,课程设置可以从如下几点进行整合:其一,案例课程设置,即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分析课程,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问题的感性了解和认知。其二,跨学科、多领域知识的贯穿,即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经济、法律、金融等学科知识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问题的理性认知。其三,创新创业课程必修化,即在课程设置中把创业课程由选修课的地位直接上升到必修课地位,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性。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培养的标准为课堂理论学习+实践应用的操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过程需注意。其一,强调课堂理论课程学习,体现创业课程的关键性,加强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度;其二,积极开展各类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验培训课程及相关的创业比赛、沙龙等活动,来培养并训练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三,加强企业实习及创业园实战演练,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第三,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对现有的师资力量需要做到:专门化培训;多聘请企业创业者进行创业课程讲授;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与创业者合作完成创业课程及教材,提升师资对创业的实践认知能力;要求教师参与大学科技园创业活动及各类社会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连城。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课程的科学设置[J].教育探索,2009(3).

[2]朱柏青。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1).

[3]杨晓宏。对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9(8).

[4]赵中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概述[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1-8.

本科毕业生论文 篇3

1、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字数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但大体上来讲,大多数学校都要求学生毕业论文达到5000~8000字左右,也有一些学校要求本科毕业论文至少达到1万字以上,985或者211大学要求学生论文字数达到15,000以上。其实,用知网查重的时候,本科论文没有字数是多是少无所谓,因为只要本科论文大小不超过15M,字数在6万以内,一般不会检测出来;如果字数达到要求,但是论文查重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一定不是因为字数,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博士是否正确,或者说是不是文献引用量过大,重复率较高。

2、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校,在计算论文字数的时候,不会把脚注目录以及文献致谢这些除正文之外的部分计算进去;如果不计算这些的话,那么大家就要尽可能的丰富自己的内容了。

(来源:文章屋网 )

毕业生论文 篇4

论文摘要:近几年医疗就业市场极度地不景气,供需矛盾日益加大,表现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高学历要求和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经济发达地区竞争过于激烈和偏远地区人才稀缺之间的矛盾、非公有制医院招人不足和国有医疗单位人才过剩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医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此,我们进行了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及意向调查,并就如何做好医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对策。

“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模式。医学毕业生由于专业的特点,较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选择面窄。为了准确、详尽地掌握医学毕业生就业的真实想法,进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我们对沈阳医学院2005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就业指导工作对策。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调查所用资料均来源于实地调查结果。资料收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生自填问卷来收集定量资料;二是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获得定性资料。其中以定量资料的收集为主。

此次问卷调查的题目是课题组成员在阅读大量有关就业指导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问卷设计的。本调查因采取无记名形式,所以问卷的结果基本真实可靠。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403份,回收问卷403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为97.27%。

(一)择业心态调查结果显示,44.58%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不乐观,40.36%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只有12.85%的学生持乐观态度,还有2.21%的学生对就业前景不清楚。由于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医务人员,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相对单一,且近几年医疗就业市场极度地不景气,一方面是大中城市人才饱和,毕业生都想往里挤,另一方面是小城镇、广大农村基层、边远山区缺医少药,医疗人员素质低下,毕业生又不想去,所以对医学毕业生来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因此,调查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感到就业前途渺茫。但是,调查也显示,对于毕业生前景持乐观态度的毕业生也占相当一部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还能有一成以上的毕业生乐观面对,其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要么是对自身能力有自信,要么是家庭或社会关系起作用。

在问到“你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最多可选择两项)时,41.14%的学生选择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24.96%的学生选择为生计的需要,32.33%的学生选择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19.68%的学生选择为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l0.84%的学生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24.7%的学生选择为施展能力和完善人格,8.43%的学生选择为成名成家或提高社会地位,12.85%的学生选择为建立家庭奠定基础。总体看,我院大学生择业心态呈多元化趋势,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二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这是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已越来越习惯于以经济利益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笔者认为,追求个人发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学、发展自己的爱好,取得最优的成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寻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才干的地方,只有到这些地方就业才能取得自己人生道路上最好的成果。

(二)就业意向

根据调查,对“开始有了明确的职业意向是在什么时候”这一问题,50%的学生选择在大学期间,7.13%的学生选择大学毕业时,1.81%的学生选择上研究生期间,41.06%的学生选择在上大学之前。这说明尽管大部分同学感到就业前途渺茫,但他们早就有了就业心理准备。对“你期望的月薪是多少”这一问题,49.67%的学生选择800—1000元/月。这可能是通过就业指导,学生们就业观念在逐步转变,许多毕业生不再把目光盯在高薪水的好职位上,而是有了多样性的选择,这就使得可供选择的岗位数量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对于毕业后理想或希望从事的职业(或工作岗位)是哪类工作,57.63%的学生都选择了医生(含实习医生),这说明,尽管医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但毕业生的专业思想还很稳定,都愿意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

(三)影响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个人的实际能力非常看重,这也是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亮点,说明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在学生身上产生了积极向上的作用。医学是一门对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医疗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十分重视个人的实际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其实求职的过程是一个考察大学生全面素质的过程,全面素质作为人才市场的竞争要素已越来越被广大学生所认同,这缘于用人单位求才的动力、人才竞争的压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单位人员结构的调整,对医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用人单位普遍采用的对医学毕业生英语要求达到四级、计算机达到二级以上的要求,以及要求既有较高医学专业知识,又在文艺、体育、文采方面有专长等一专多能综合素质的要求,都给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增加了新的困难。同时,也对医学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毕业生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使自己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扎实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越来越“挑剔”的用人单位的要求。

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五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是寻求一份理想工作的主要因素,自身能力方面排在其后,这说明在就业政策、制度方面不够完善,就业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过程存在许多不正之风,大多数毕业生处于无奈状态,他们认为学校和个人都难以左右社会的某些不良现象。

(四)就业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95.43%的学生非常赞同开设“就业指导课”,54.81%的学生认为“学校同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33.13%的学生认为“信息来源渠道不够,信息内容不充分”,32.73%的学生认为“同用人单位的沟通不够”。对于“你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大力加强哪些内容”这一问题,49.35%的学生选择“为录用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搭桥”,44.78%的学生选择“向学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37.35%的学生选择“收集和整理社会上有关人才需求的信息”。通过座谈和个别谈话,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学生对就业形势和政策不十分清楚,希望学校多举办就业指导讲座,设立就业指导咨询日等。

三、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变被动为主动

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怨天尤人,抱怨自己读大学刚好碰上这个劳动力过剩的年代,大学里又主要接受了应试教育而缺乏动手能力,还碰上大学扩招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好像什么倒霉的事都碰上,自己也无能为力,所以只能被动地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为使医学毕业生顺利地完成对社会环境及工作任务从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过程,缩短适应期,较快地实现由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要求我们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医学毕业生对适应期的特点和规律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搞清楚决定适应期长短的因素,以及采取哪些措施来缩短适应期,指导医学毕业生利用学校的一切有利条件,努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走向社会作好心理和认识上的准备。要帮助毕业生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尽早认清形势和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不断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进行合理的定位,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适应角色,并促使医学毕业生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创造能力,努力赶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二)变消极为积极

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一次成功地选择到满意的职业,相反有的甚至经历了几十次的选择、面试、再选择、再面试的考验,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气馁,却认为这是一次人生的挑战和锻炼。正是这种乐观的就业态度促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通过邀请成功择业的往届毕业生回校做报告,用先进事迹感召在校生,从而调动毕业生择业的积极性。就业教育与指导,要坚持做到具有前瞻性,要改变过去那种就业工作只抓一毕业班的做法,把就业的工作对象拓展为全体学生,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全过程的就业教育与指导。

(三)变压力为动力

“就业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心理上的“就业难”,是心理压力造成的,许多毕业生都会问自己“我能干什么”,他们往往因为专业不热门、学校非重点而固步自封,自怨自艾,失去了闯荡的勇气和干劲。而这种勇气和干劲往往是个人成功的关键,是择业的动力。部分学生由于缺少来自家庭方面“经济”和“关系”的支持,往往较早地行动起来,在就业方面的积极主动性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找工作完全靠自己,他们必须抓住在各种招聘会中的机会较早行动,同时由于自己做主,找工作的目标也反而更加独立和明确,选择的地域也更广泛。当今社会发展如此迅速,一个人一生从事多种职业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毕业生不能因为就业难而消极地等待,而应面对现实,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自我调适,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的能力优势,不断修正自己的择业意向,使就业压力转变成动力。

(四)变依赖为独立

完整的毕业论文 篇5

浅析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贸易逐步加大,在国际经济领域里,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

主要体现在国际资本的转移、国际劳务的输送、国际商品的买卖、黄金及外汇的买卖和国际资金货币体系运转等各方面都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来完成。

国际金融市场上新的融资手段、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层出不穷,金融活动也凌驾于传统的实质经济之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方向上起着主导地位,对于我国来说,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内涵及作用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往来的场所。

它是在国际化生产的条件下建立的,并且随着国际之间长短期资金借贷和国际贸易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经济化的重要一部分,对促进国际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

由于跨国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商品销售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导致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进行资金调配。

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跨国公司生产、流通中的游离资金的利用程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促使国际融资的畅通化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具有国际融资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国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调配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所用,久而久之,国际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汇集的场所。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别

(一)按交易种类划分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三种。

期权市场主要是从事期权的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就是做现货交易的场所。

(二)按借贷期限划分

通常资金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和长期的界限为一年。

资金信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交易为短期资金市场;当信贷时间超过一年以上或者证券发行的交易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对象划分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中,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

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居民与非居民,市场所在国直接对其进行监管;而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不对其金融交易活动进行监管。

三、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总体形势相对平稳

近两年,从欧元区重债国债务问题日趋缓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高风险资本价格逐步回调等信号可以看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环境和情绪有一定的改善,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

但是,这些并不能完全证明形势完好发展,由于世界经济所处的位置非常复杂并且很多国际政策都存在着多边形,导致了向好发展的趋势相对比较薄弱,一个不利的政策信号就有可能引起巨大的波动。

(二)国际资本的流向逆转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南降北升的局面,主要表现在新兴经济体股市疲软与发达经济体,所以国际金融市场也随之产生变化,其中主要是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和经济发达国家自主增长力渐强而造成的。

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流通资金将青睐于发达经济体,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流动。

(三)信贷环境结构性分化

由于在世界经济体资金货币政策分化和世界经济体高速复苏格局的大形势驱动下,全世界资金利率发生了严重的结构性分化。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资金结构性分化。

一些新兴经济体主要采用资金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多次降息,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压低信贷利率;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也表示长期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就算是退出量宽政策,在短时期内的不会提升提高基准利率,以维持国际金融市场中长期利率的稳定。

但是,新兴经济体由于受到本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没有办法实现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有无奈的被迫加急。

第二,发达经济体长期与短期利率的分化。

虽然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表示维持长期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就算退出量宽政策,在短时期内的不会提升提高基准利率,但是美联储货币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信号逐步加强,

主要表现在中长期信贷利率开始上升回调,法、德等欧元区核心国家国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回调至近几年的高点。

四、国际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主要由国际金融投资者主观预期、投资交易成本、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和一个国家本身的金融市场状况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的变化内在地使国际金融市场失去均衡,导致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变化无常,如果资本流出流入国家没有防范能力,就极易产生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一般由外汇交易商和金融投资者充当主体。

无论是套利保值还是投机,都是以汇率和利率的预期为基础。

“外汇交易商制订买卖外汇的决策奠基于他们的汇率预期,而汇率预期又取决于他们对汇率趋势相关的政治、经济的掌握。

”各交易商和投资者对未来汇率或利率的预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对汇率和利率预期的`差异直接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

按现代经济学的观点,预期均衡是指合理预期和预测。

即是对所有现在可得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所做出的预期和预测。

只要市场参与者都能根据自己现在所能得到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来进行预测,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与从市场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达到预期均衡。

所以,只要投资者或投机商发现市场的实际情况与他们的合理预期有差异,他们就会改变其定价策略,利用市场差价获利。

各投资者主观预期的差异可以内生地扩大或缩小资本流动的波动性。

五、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因素

世界经济体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目前经济比较平稳,但是它的影响因素颇多,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因素都会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可能会出现不稳定和不平衡的发展趋势。

在这样世界经济发展复杂环境的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同样会随之调整与波动,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主要还是看影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美国经济发展状况

在全球经济中,美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将极大程度的制约着国际金融发展。

目前在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条件下,美国经济对国际金融的影响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第一,美元货币资金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第二,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会呈现下降趋势;第三,国际货币资金向美国的流动性会有所削弱。

(二)资金的流动方向

美元虽然处于国际金融货币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和美股的变化将影响资金的流动方向,目前已经有国际资金开始从美国流向亚洲和欧洲的种种迹象。

但是,由于国际金融经济受到全球的宏观经济调控保障,因此可以有效的控制国际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银行是国际金融的载体和途径,只有在较好的国际银行条件下才可以实现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目前国际银行业相对来说比较发展平缓,但在将来会在法制、机制、产品和结构有较大的变化和调整。

完整的毕业论文 篇6

[摘要]

当代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国民财富存量是未来消费的现值,也是未来社会福利实现的基础。国民财富核算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而进行的。本文将系统介绍国民财富核算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

[关键词]

财富存量;国民财富;可持续发展;核算;方法;评价

1、国民财富的定义

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帕瑟达斯古柏塔(Parthas Dasgupta)教授认为,如果在任意一个时间点,社会福利不下降的话,发展的道路是可持续的。这样的阐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代际公平内涵,即在谋求当代福利提高的同时,也不应损害未来人们谋求这种福利的能力。当前的国民财富存量被认为是未来消费的现值,也是未来社会福利实现的基础。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就是创造、保持和管理财富的过程。这样可持续发展与财富之间的关系就明确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持财富存量不减少,即要求当期的财富流量不能为负,在特定阶段,一国可持续发展应表现为其国家财富的非负增长。由于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环境3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因此,财富不应仅限于经济学的经济资产,应全面包括自然方面、人力方面和社会方面。因此,世界银行有关专家认为,国家财富应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资产、自然资产、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的总和[1]。

国家财富隐含着这样的认识:发展的能力体现在不同层面上,自然禀赋的优劣,经济过程产出能力的高低,社会成员拥有知识的多少,社会组织运行状况的好坏,都会对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或抑制的作用。这种定义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提供了可能。既然发展的持续性体现为机会和能力,财富是衡量能力的基础,那么,如果能够找到适当的手段或方法,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体现不同性质的财富加总到一起,并通过观测其财富总量的变化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进程。

1995年6月,世界银行环境部发表《监测环境进展――关于工作进展的报告》,首次提出国家财富的概念,并对测度方法作了探讨,给出了世界各国国家财富的初步测度结果。此报告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既为它的测度结果,更为国家财富这一全新的概念及其测度方法。后来,世界银行环境部专门成立了指标与环境评价小组继续开展研究,于1997年6月发表了第二份研究报告《财富测度的扩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2005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重要的研究报告《国民财富在哪里:绿色财富核算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其中对千年评估项目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分析,该项目是对2000年世界125个国家的国民财富进行估算,从中发现财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2010年,世界银行对2005年世界152个国家的国民财富进行了估算,并发表了工作报告《财富的变化:在新千年的可持续发展测度》。两份工作报告的颁布标志着国民财富核算已经由理论探讨进入到具体实践,而且随着理论与方法的成熟,国民财富核算的影响也在日渐扩大。

2、国民财富核算的步骤与方法

国民财富核算的基本步骤是先对生产资本、自然资本进行估算,然后取得国外净资产数据,通过预测未来消费值的方式估算出总财富。总财富与前3种资本之和的差值即为无形资本的价值。

(1)总财富(Nation Wealth)是按未来25年可持续性消费的净现值来计算的,贴现率取4%。其中基期的初始消费水平取近5年的消费平均水平。

(2)生产资本(Produced Capital),又被称为产品资本或人造资本,是机械设备、建筑物和城市土地(包括基础设施)的总和。设备、机械与建筑物的价值以永续盘存法进行评估,假设生产资本的服务寿命为20年,折旧方式为几何递减,在不同的国家取统一的折旧率5%。对于城市土地并不认为它是自然资源,所以在国民财富核算中,也将其视为生产资本。城市土地的价值以实物资本价值的固定比例(24%)进行赋值。

(3)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环境遗产。需要说明的是,在现阶段的国民财富核算中,对于自然资本价值的计算,都是基于自然资源的有用价值或使用价值,即都是基于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尚未被人们发现的并不在核算的范围之内。自然资本的价值一般是通过将各种资源在其使用年限内的“经济租金”贴现并加总的方式来估价的。

(4)国外净资产(Net Foreign Assets)是2005年国民核算引进的一个新概念。它与其他资本形式组成了国民财富。国外净资产计算方法为总资产减去总负债。使用的是由Lane和Milesi Ferretti开发的External Wealth of Nations Mark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

(5)无形资本(Intangible Capital)包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的民众所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社会资本是指维系社会存在、运作与发展的制度关系、组织规范和信息结构等无形财富的总和,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长期积淀的结果。世界银行专家对无形资本测度的基本思路是:如果将国民经济的产出或收入看作是生产资产、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同产物,那么剔除与生产资产、自然资源和国外净资产相匹配的份额,剩余的就是核算期期末无形资本的存量价值。严格来讲这一结果应该被称为“无形资本剩余”,因为其中不仅仅包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还包括在国民财富中不属于前面那些部分的所有内容,比如海洋资源的价值。

3、对国民财富核算的评价

国民财富核算是可持续发展测度的有益创新

(1)基于存量视角的可持续发展测度。国民财富核算的研究对象是财富存量,认为财富存量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与来源,并试图通过核算的结果来说明财富存量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往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测度研究比如绿色GDP、SEEA等大都集中于流量核算,相比之下国民财富核算基于存量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与独特性。基于流量视角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是有优势的,其注重的是经济发展对于社会与环境的影响,因此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经济成果、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这三者的测度方法研究已经很成熟,所以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测度以流量测度为主。但是基于存量的国民财富核算需要考虑的问题则要宽泛得多,除了以上三者之处,还需要考虑社会、人力资源等方面,因此它能够提供的信息也更多。

(2)扩展了财富的概念。国民财富核算将财富分成4部分,其中的无形资本、生产资本是传统核算的重点,但是它首次将自然资本作为财富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核算结果显示,在部分国家,自然资本是国民财富最重要的构成。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环境3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国民财富核算扩展了财富的概念,不再仅限于经济学的经济资产,而且包括自然方面、人力方面和社会方面。

(3)将资产组合投资管理的概念引入可持续发展规划。引发可持续发展讨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然资本,尤其是可耗竭资源的稀缺性。此时,将经济发展看作是资产组合投资管理的概念就非常有用了,国民财富中某些资产(主要是自然资本)是可耗竭的,只能通过资源租金的投资转化为其他的生产资产或人力资本。其他资产是可以再生的,能够获得持续性的收益。最优的投资边际回报为投资提供了依据。这一概念对于资源依赖型国家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简单地减少自然资源开发,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样会使国家经济陷入更深的困境,但是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实施有效管理,增加生产资产的投资,以及紧密结合其他投资来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进行各种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构建,促进社会资本的成长,是可以做到的。这样的公共政策对保护资源存量和财富存量具有重大的意义,而这也是重要的国民财富政策建议之一。

国民财富核算的几点不足

(1)国民财富核算属于弱的可持续发展范式。国民财富核算的结果是4种资本形式的简单叠加,这也就说明它是认可不同形式的资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因此它属于弱的可持续发展范式。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强与弱两种相对的可持续发展范式,二者争论的焦点在于:自然资本是否可以被替代。弱可持续性范式认为是可以实现替代的,而强可持续性范式则反对替代。国民财富的政策建议非常明确,财富存量不能减少,但是对于财富结构的问题却并没有做出足够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因为其认可资本之间的完全替代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在消耗自然资本的同时,只要增加足够的人造资本或无形资本,仍然可以维持财富总量不减少。所以,国民财富核算基于弱可持续性范式的理论基础是存在先天缺陷的,这种缺陷限制了其本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使其在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判断上较为模糊。

(2)国民财富核算没有对无形资本进行有效的测算。国民财富核算最大的创新点在于突出了无形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在财富中的重要地位,说明了无形资本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但是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核算方法,仅仅是将总财富价值减去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之后的差值作为无形资本价值的做法是很粗糙的。对于各个国家人均无形资本的巨大差异,世界银行也没有能够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世界银行在计算无形资本的形式上,也容易让人引起误解:在生产资本与自然资本固定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增加总财富的价值来提升无形资本?而总财富又是根据可持续性消费能力来计算的,这就是说增加消费就能够增加总财富,继而增加无形资本的价值?无形资本的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如果在未来世界银行无法解决对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核算方法问题,国民财富核算对于无形资本的创新就只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创新而已。

(3)国民财富核算对金融资产核算重视不足。金融资产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按照目前国民财富对于资本的分类,却很难将其归为生产资本或者是其他资本形式之中。SNA的改革对于金融资产核算尤为重视,进一步完善核算方法,力图更全面地反映金融资产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而国民财富核算却未将其完全纳入核算范围,这显然使人们对其核算结果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在财富核算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指标即国外净资产,主要就是针对金融资产的价值规模。可以说这一指标的出现是对之前财富核算忽视金融核算的一个改进与修正,但是这个指标仅仅是一个国内外金融活动的平衡项,是否可以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的金融资产规模,存在较大的疑问。

(4)国民财富核算并没有提出有效明确的增加财富的建议。进行国民财富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财富、福利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而其最终目的是让政策制定者,制定出有效、合适的政策增加国民福利,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显然,目前的国民财富核算并没有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执行方案,换句话说就是国民财富核算还是没有告诉我们,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做什么。如果说国民财富越多,我们所拥有的国民福利就越多,那我们只需要增加财富就可以了。而在目前的财富的计算方法下,国民财富等于持续的消费,因此我们只需要增加消费就可以增加国民财富[3]。这种逻辑显然是一种悖论,而国民财富另一个政策建议就是要增加对无形资本的投资,但是在部分欠发达国家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将经济成果投入到无形资本中显然也是不现实的。总之,现阶段对于国民财富并没有提出足够的、具有切实可行性的政策建议,这也会影响到它的发展。

完整的毕业论文 篇7

[摘要]翻译学习策略是影响翻译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 它解释学生如何学习翻译, 促进翻译知识的自动化。为了更好得发挥翻译学习策略的效能, 笔者根据大学外语翻译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归纳了几种既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又有利于提高翻译水平的翻译学习策略。

[关键词]大学外语; 翻译; 学习策略

众所周知, 外语学习者在自身条件、学习环境、所付出的努力等大体相同的情况下, 其学习效果却有天壤之别。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 可以说, 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且对外语的教与学及其理论建构均有巨大的影响。

翻译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对翻译学习所采取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 既包括直接作用于翻译学习的特殊思路,也包括间接支持翻译学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毫无疑问, 在翻译学习过程中, 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其他的学生都有意识或下意识地选择和使用了若干学习策略。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的学生往往选择使用了一些与其他学生不同的学习策略, 是什么因素制约着学生对翻译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呢? 影响学生翻译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①学习者的目标语水平;

②学习者的文化背景;

③学习者的个人特征;

④目标语学习环境;

⑤学习策略观念;

⑥目标语学习时间。这些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关联, 共同构成影响策略运用的因素, 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因此, 教师应从这些因素着手, 增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认知意识。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 他们只有扬长避短,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才能弥补自身的某些不足, 获得翻译学习的成功。

1、 图式策略

人一生下来就在同外部世界的交往过程中开始认识周围的人、物体、各种事件和各种情景, 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模式。这样的认知模式是围绕不同的事物和情景形成的有序的知识系统。人们把这种知识系统称为图式, 它是人的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组织形式, 是人们赖以认识和理解周围事物的基础[1]。图式实际上是一些知识的片断, 它以相对独立的形式保存在人的大脑记忆中, 对言语的理解其实就是激活大脑中相应的知识片断的过程。如果面对的新信息在我们大脑中没有现存的相类似的图式, 就会对理解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我们需要将“图式”引入翻译学习策略研究, 使译者能成功激活脑海中与文本相关的图式以求得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翻译时, 文本内容可以激活译者头脑中相关的图式, 这有助于译者预测文本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情景。翻译时如缺乏背景知识或不能恰当地运用背景知识, 既不能成功地激活图式, 理解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译者在对原文的理解过程中应成功激活脑海中与文本相关的图式,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需要激活图式才能正确理解的语言材料, 然后根据这些材料进行翻译。应用图式策略时, 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翻译中常常出现图式应用错误的情况, 尤其是文字表达比较含蓄的时候; 二是学生所拥有的认知图式并不一定都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或者都已经完善。因此, 教学中, 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记忆语言形式及其功能, 又要帮助他们调动相关图式, 正确运用技巧弥补在字面上没有表达的意义, 还要帮助他们修正或充实对事物的认知图式

2、 推理策略

推理是从已知的或假设的事实中引出结论, 它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维活动出现, 经常参与许多其他的认知活动[2]。推理是文本结构的内在特征, 不是译者凭借想象所作出的随意行为, 翻译时有些文本需借助推理才能达到正确理解。翻译时人们在看到文本的内容后, 往往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一系列推理, 这些推理为译者提供了额外的信息, 把文本中的所有内容都联系起来, 使人能充分理解每一个句子。

本科毕业生论文 篇8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质量

通过审核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学校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吸收情况,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创造性研究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为他们走出学校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一、在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少、重视度不够

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使得每年毕业生数量巨大,毕业生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而在这种巨大的压力面前,很多毕业生只能把找工作作为他们最主要的任务,而撰写毕业论文只是应付毕业的任务,所以部分毕业论文开始出现了“东拼西凑”的现象,调研也不够充分,可信度大大降低。

(二)研究能力和分析、写作能力不足

本科生进入所研究的课题前,都会有选题和开题的过程,学生会到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收集,或者通过电子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来收集资料。然而大部分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无法找到所需资料,这表明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他们很少去思考问题,许多学生拿到题目就是一片茫然,尽管能勉强完成初稿,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初稿中存在东拼西凑、词、句表达不明确、思路、观点不清晰、论据、论证不充分、写作格式不规范等问题。而且很大一部分论文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不能很自然的将科学研究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师资力量缺乏

近几年来大学生的数量快速的增加,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在高校毕业生论文指导方面出现了指导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并且这部分教师还承担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科研任务,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

(四)资金投入不足

根据规定,学生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专题科研费用应该由其指导教师提供,而每位导师的科研经费却是相当有限的,根本达不到要求。所以对学生科研的投入少之又少,这对毕业论文的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另外,学校对毕业生以及其毕业论文的管理不严,没有规范性、缺乏可操作性,疏于检查、监督,贯彻实施力度不够也成为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一)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加强学校管理制度

高校应该要求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开始上专业课的时候就经常性地、逐步的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辅导,并对其进行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宣传教育,让学生知道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外,学校应该制定严格和完善的论文管理制度,从规章制度上防止本科毕业生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拖沓和不规范现象。同时对在校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任何的学术抄袭行为都等同于偷窃,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应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二)提供充足、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鼓励指导教师带领部分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性的比赛,加大科研奖励的力度,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可以提高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有能力的教师脱颖而出。在选派毕业生论文导师的时候应严格要求,最好多以教学经验丰富和专业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来担任指导教师,同时还应保持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如果本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无法达到要求,可以与外校进行联合,寻求具备更好培养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教师负责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三)增大资金投入,完善奖励机制

高等院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预算和投入相对较少,学校应该想办法从多方面的为科研研究提供资金保障。多数企业单位愿意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注入资金,因此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企业单位的绝对支持成为解决资金缺乏的一条重要途径。另外,利用学校下拨的科研经费也是解决本科生毕业论文资金缺乏的一个重要渠道。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有健全的奖励机制,根基需要对指导教师的工作量适当的增加其核算系数。在完成毕业论文评选后,对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进行奖励外,也可以对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进行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对于端正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态度,集中更多时间与精力来完成毕业论文是相当有利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是相当突出的。作为学生毕业成绩考核的毕业论文,应该得到学校更进一步的关注,提高学生的重视度、教师的关注度。从更高、更深的层次来分析解决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实现具有高标准、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良吉,许亮文,李宇阳等。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

大学毕业生论文 篇9

对于高校毕业大学生而言,很多学生在投简历、进公司企业或者考研,自主创业只能用闲暇时间去做,而且还要求有创业实践,创业与就业、继续深造,孰轻孰重,成为摆在当前高校毕业大学生面前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毕业大学生,尤其是南方的一些高校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比例比较大,他们通过良好的自主创业教育、训练,形成了自主创业的意识、想法和行为模式,这是现代高等教育成功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学生人格社会化成熟的表现。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在赚钱、继续深造选择过程中,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高校毕业大学生对于社会现实的认知,使他们渐渐地感受到工作的难找和不如意,与其受制于他人,给他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

二、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和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正确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正确对待自主创业的思想矛盾问题。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带动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但总体来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仍相对滞后,规模和带动兢业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就业期望与企业用工产生冲突的时候,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克服各种困难,另辟就业蹊径,进行自主创业,自己当起了“老板”。对于高校毕业大学生而言,一定要正确权衡继续深造、就业与自主创业之间的关系,理性地进行自主创业。如何才能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呢?笔者建议大学生们应当首先全面了解和掌握什么样的自主创业,自主创业的目的,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权衡好各方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与取舍。

2.培养学生们的正确创业意识与品质。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科学认识,同时这也是高校毕业大学生在选择自主创业之前,必修课之一。自主创业对象,即变幻莫测市场,因此虽然自主创业能够锻炼学生们的能力和意志,也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却以影响学业等多种风险为代价。比如,很多高校毕业大学生只是单纯的凭借着所谓的兴趣、热情甚至是跟风,选择自主创业,实际上对自己将来所要面临的问题、市场并未看清楚、不甚了解草率创业,只能迎来失败的结构,甚至遍体鳞伤。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毕业大学生们在自主创业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认识到高校毕业创业利、弊,真正了解自己的实例和条件,必要时还要对自己的自主创业做SWOT分析,然后再决定是否还要再自主创业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决不能因为一时的热情、冲动或者跟风而投入到自主创业之中。成功的创业者不仅要有勇往直前的激情,更要有锲而不舍的坚韧品质。所以,在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上,高校毕业大学生创业者都必须学会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控。

3.营造社会环境氛围。

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并非某一单独领域的问题,除家庭、学校外,政府和社会也应当加强关注,给以大力支持。基于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而言,政府在提供社会支持上大有可为,社会环境支持的改善应当从“硬件”、“软件”方面入手。对于“硬件"而言,其要求政府将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场所以及技术方面的要求,纳入到预算体系之中;“软件"环境创造,要求从创业政策、法律、教育以及市场商业环境条件方面,充分考虑高校毕业生、毕业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社会环境条件的完善,不仅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而且还要落实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自主创业深入人心。国家和政府有必要考虑高校毕业生受家庭影响和学校范围限制的特殊性,与家庭、学校联手开展宣传和进行管理。例如,政府将家庭和学校的创业教育纳入创业支持体系,以社区和学校为依托,让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完善有利于高校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构建。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