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范进中举读后感优秀5篇正文

《范进中举读后感优秀5篇》

时间: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本文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范进中举读后感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读后感 篇1

初识《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剧《范进中举》之后。看完之后不觉惊异于作者的独具匠心,却没有领略导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开《儒林外史》浏览了整个故事之后。

中举从范进身上来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终于出头,从他发疯来看足以看出那时的读书人对功名痴情一片,像周进哭号着为秀才名分磕头撞板。但他们的痴情并不是为了道德理论上的治国之经,而是纯粹的个人升官发财。还有范进中举前后判若两人,中举前萎缩地向老丈人低头称事,中举后便有了老爷大人们的官腔。甚至在为母亲守丧时,在打秋风的筵席上大吃大喝。而他仅仅是中举,不出两个月,什么房产、田地、金银、奴役,不请自来。范进是千万得中读书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们的荣华为不得中的读书人做榜样,加深科举对他们的毒害。

中举对胡屠户来说,也是意义非凡。对范进中举前要打要骂由着性子来,一旦中举后,因范进发疯让他打范进一巴掌,他却说:“(范进)虽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个势利小人的嘴脸清晰的勾画了出来,胡屠户就是那些满脑子也是功名,中了科举余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还有那些乡绅,都在第一时间忙不迭的为范进送金送银,正是他们为政府传播科举毒推波助澜。跳出范进的故事,作者详细描写了临死伸着两指头,唯恐两个灯芯废油的严监生和强抢人猪,用云片糕当药讹诈船家的严贡生兄弟俩作为代表。

综上所述的人物,无一不受科举的毒害。事实上不只这些人。还有举着科举饭碗的名士们,还有科场屡屡落败的如看西湖风景都要挤出几句经典的马二先生之类的人。还有佛门弟子,一听胡屠户为女婿范进母亲做法师,屁滚尿流地马上安排起来。甚至是贾宝玉最最推崇女子亦是如此。鲁小姐受其父影响只认八股文,什么都以八股文马首是瞻,自己终日练习八股,后来因为丈夫对科举毫无兴趣,终日长叹。书中充斥着讽刺味,辛辣尖刻,这与作者生活背景很有联系。

作者吴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败家子。他后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几次三番找他参加科举,他都不应。他的书桌下有八股细绳,每根下都有一个臭虫,一个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因为贫困无法取暖,他常邀请朋友绕成行走还“歌吟啸呼,相与应和”,并称其为“暖足”。这样的背景下,无怪乎书中描写如此地耐人寻味了。

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生活的时代很少有人提及科举这类的话,也没有了书中迂腐的现象。但是,我们常常看见家中老人为了让下下代的认凌晨排队报课外班,诸多考生因为中考高考日以继夜读书,有些考上的扔书庆贺,有些考不上的跳楼自杀。没有人为了什么“秀才”、“举人”磕头撞板,却有人为“硕士”、“博士”不择手段。很多人拿着文凭大吃大喝。不知以后是否还会有一本“儒林次史”来讽刺这个时代的制度。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读后感 篇2

范进自从成为举人后,其岳父胡屠户第一个嗅到了商机。胡屠户从范进那里借了几十两银子,挂牌成立了范氏肉类联合有限公司,当起了甩手掌柜。上有范进这块金字招牌,下有几十个刀手卖命,胡屠户日进斗金,好不逍遥快活。

紧接着,范进曾经就读的私塾也打起了范举人的主意,在校门口拉起大红横幅——“热烈祝贺我校学生范进高中举人”,并在宣传橱窗里张贴了范进的大幅画像和大红喜报,还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上滚动播出。该私塾趁热打铁,校长捧着厚礼恭请范举人亲笔题写了“范氏私塾”大名,高高悬挂在大堂之上。从此,该私塾门庭若市,学费大涨。

当地的房地产商自然不甘落后,忙在范氏私塾旁边圈起大片土地,盖起了“学林居”,热卖高价学区房。

就连当年将范进从娘胎里拉出的接生婆,虽早已“退居二线”,老眼昏花,仍然看到了商机。在接班人——儿媳的搀扶下,颤颤歪歪摸到范府,央求范大老爷写了“范家接生婆”几个字,高兴地挂在了门口。不几日,范家接生婆的日程表便排到了年底。

曾经一帖膏药治好胡屠户痛手的外科郎中陈先生,虽未与范举人有直接交往,但想到这膏药治的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大名鼎鼎范举人的岳父,便不管他同意不同意,每天举着喇叭,在熙熙攘攘的庙门口反复念叨:“大伙看一看瞧一瞧,这膏药神这膏药妙,不看广告看疗效,问问范举人岳父便知道。”

眼见范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家都跟着沾光发财,那位给范进报喜、劈手夺过母鸡的邻居也坐不住了,每天到集上专卖“范家母鸡”和“范家土鸡蛋”,哄那些有孩子上学的家长,说吃了“范家母鸡”和“范家土鸡蛋”,一本二本不在话下,不上清华便上北大。

几百年后,范进当年住过的草堂、进过的学堂、跌倒的池塘,被当地政府“修旧如旧”,开发成了“范府草堂”、“范氏书屋”、“范进公园”等旅游景点。许多精明商人抢着注册、生产了“范府家宴”、“范家成衣”、“范举人鞋业”等商品。有媒体报道,范进生活、工作过的几个县、市正为“正宗范进故居”争得不可开交。其中,有个市的“一把手”觉得现在的市名不够响亮,影响了招商引资,准备打报告更名为“范进市”。这些若让范进泉下有知,恐怕又要痰迷心窍,欢喜疯了。

《范进中举》读后感 篇3

课文主要以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两部分进行的鲜明对比,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范进的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娘”,他也毫不生气,充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当他考好试,家里穷(的)得没有饭吃了,等到母亲叫他去卖鸡,他才匆忙抱着鸡去卖,这一点说明他平时只是死读书,作事情不懂得变通。

但他知道他知道自己中了举人了,喜极而疯,邻居请来了他的丈人,让他打醒他,这时,老丈人又换了一副截然不同的嘴脸,说什么“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了,就是天上的宿星,打不得”,并且在他得知范进中了举人了,特意拿了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来道贺,这又与前面只拿猪肠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些不难看出胡屠户是一个(斯)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性格)人。

所以我们要时时保持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去对待一切,不能做像胡屠户那样势利眼的人。

《范进中举》读后感 篇4

《孔乙己》描写了一个封建文人悲惨的一生,《范进中举》写了一个封建文人获得功名的经过,虽然两篇文章的内容不同,但思想都是一致的,都是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毒害。

孔乙己死了,他活着的时候是一个会说“之乎者也”的笑料,死了也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周围的人来说,只不过是少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范进成了名,他一下子从岳父的出气筒变成了天上的星宿,成了乡绅的世交,因为这他竟然疯过。两人结局不同,但都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最怕别人说他没中秀才,范进也总想着自古无场外举人,可见他们想的都是中榜,他们把科举看成是向上爬的救命绳。然而,像范进这样的人,即使肉体还活着,精神却早死了,他的成名只不过是从一个泥潭陷进另一个泥潭。

我们也在学习,也要考试,但与他们有着天壤之别。他们的学习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我们却有着远大的目标,我们是为祖国而学,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学。旧的科举制度不存在了,但追求学历的思想仍然存在,有的人不就是把进重点中学、考大学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吗?

其实这是倒退的思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却把自己束缚在一味“进大学”的小圈子里,这算什么呢?孔乙己、范进等等都已经全部死去,他们身上所带的旧文人的气质也不再复存。而我们不但肉体还活着,精神也要活着,而且要更充实。旧的科举制度已毒死了不计其数的旧文人,难道在今天,我们还要自己给自己戴上“新科举制”的枷锁吗?不,决不能!

范进中举读后感 篇5

走马观花地读完了全文,忽然觉得头脑里好像有一件寒气正侵蚀着我全身的各个血管。原先过去的读书人是如此的贫困潦倒,原先在封建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是如此的趋炎附势。

范进在中举前后人们对待他的态度真是不能相比较。起初,范进向老丈人借盘费去乡试时,被老丈人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可当范进中举的消息一得知,这对待范进的态度就像是由一只凶猛残忍的老虎一下子变成了乖巧听话的小绵羊一样,不仅仅送给范进银子,在起初时还说范进一无是处,而在中举之后却大为赞赏。邻居也纷纷送给他东西,这些都真切地反映了人们趋炎附势的丑陋嘴脸。再如,范进听闻自我中举,却发了疯了,拍手、大笑,头发散乱,满脸污泥,一身的水,想像起他那副狼狈的样貌,忽然觉得他有点可怜。家境贫寒,寒窗苦读几十年,只为中举,此刻中了举之后,难免受不了刺激。这都怨那罪恶的封建制度,它深深地毒害了知识分子,给知识分子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如果我是那时的君主,我必须不会让封建制度再去毒害人。相反,只会推陈出新,制定出适宜人民安居乐业,人民生活会蒸蒸日上的法规。回想当时的状况“做官的钱财够吃几辈”多么庞大的数目,这些都是劳苦大众的血汗钱呀!都让当官的收进自我的口袋里了,可见当时朝纲的腐败,真是不堪入目。说到自我,此刻环境优越,家庭状况良好,却不安于自我的职责,不努力学习还让父母担心真感到羞愧万分。

为了不再复古,也为了地球上生存的一切小生命,大家行动吧!用我们行动来的努力,让世界的明天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