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日记 > 黄豆芽观察日记范文优秀7篇正文

《黄豆芽观察日记范文优秀7篇》

时间:

一天即将过去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黄豆芽观察日记范文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黄豆芽观察日记 篇1

我家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绿豆芽了,每次吃饭时,妈妈总是告诉我吃绿豆芽的好处,还有绿豆芽的营养价值,其中,妈妈说的一一句话我一纸铭记在心:“绿豆芽是由绿豆经处理后的食品,其中营养成分比绿豆的含量成倍提高。绿豆在发芽过程中,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可重新组合,使绿豆中较为缺乏的氨基酸大幅度提高,并使氨基酸的比例更适合人体的需要,从而提高了绿豆芽的营养价值;绿豆通常不含维生素C,但经发芽后含维生素C十分丰富,尤其发芽4至7天的芽,维生素C含量每100克芽含维生素C达数百毫克,如果在发芽时有日光照射,则维生素C还要明显提高。绿豆芽中还含有丰富的尼克酸、维生素B2?1以及胡萝卜素。中医认为绿豆芽味甘、凉、无毒,经常食用可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绿豆芽好烹饪,又好消化,是有益孩子的食品……”可是,就算妈妈说的在再多。我还是有些不相信!于是,我就在家种起了绿豆芽。

(一)第一天

星期天,我见下午的太阳猛,心想:这正是种豆芽的好机会啊!于是,我拿出绿豆芽的种子,便中了其来“拿来一张纸巾撕掉一些放在瓶子里,再往瓶子里三粒豆芽的种子,个个胖胖绿绿的种子就躺在在纸巾上了,再用一张纸巾同时也撕掉一些盖上去,然后,把一定量的收倒上去,可是,我一不小心把水倒太多了,没关系,有办法,我就用手轻轻地用手把水挤了一些出去,让种子尽量保持湿润,再把种子端到了阳台上,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大约过了六个小时左右,我有迫不及待地跑到阳台上看看绿豆种子发芽了没,可是我心里却想着:这种子我看是还没长出来,还是跟原来一样胖!可是当我来到阳台上,用手轻轻地扒开纸巾一看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绿豆种子竟然被水泡肿了!仔细一看,还能发现绿豆种子似乎破皮了!我欣喜若狂,端着瓶子看了又看。

(二)第二天

(1)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目的就是来看我的绿豆种子,先是我咪着眼睛来到乱摸乱摸地来到阳台上,突然,我睁开了眼睛,只看一跟细小的茎钻出了第一层纸巾,我一看,乐了,拿起瓶子用手轻轻的摸着绿豆种子,就像是一个宝一样,格外爱护,一想似乎忘记了给绿豆种子浇水,我赶紧跑到房间旁边的洗手间里,倒了一大杯水打算要好好种绿豆种子,每天放学回来后给它浇水,早上起来后也给它浇水,这样,它就会长得很好啦!不关这么多了,我赶紧倒了一些水进去,“抚摸”着绿豆种子的“头”,似乎在说:“小宝宝,你要快快成长,长得结结实实的!”我站着看了一会儿点点头笑了。看着还未“成熟”的绿豆种子,心里也别有一番“情趣”。觉得这些绿豆芽很可爱,很坚强,能钻过纸巾长出来,其他的便说不出来了。(2)下午,我一回到家,第一个想的到的便是绿豆中种子了,不出我所料,果然,绿豆种子“长高”了许多,而且并步是弯着长的,而是直着长的,茎看过去是由淡绿到浓绿,我幻想着:绿豆种子长大后茎就是由淡绿到浓绿然后还有几片绿色大的小叶子!

(三)第三天

(1) 说过每天早上要去看绿豆种子和去帮绿豆种子浇水,可要可爱的绿豆种子遵守诺言啊!于是我拿昨天倒起来的一杯水,给绿豆种子倒了一些,其实除了给绿豆种子浇水外,还要观察观察绿豆种子的呢,今天的绿豆种子明显长高了许多茎的颜色也弄了许多,我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但不知怎么的也很欣慰,至少绿豆种子也长高了也不少,再说了也不能勉强它们成长!我跳着蹦着来到了妈妈的房间。(2)我像昨天一样放学后来到了阳台上,绿豆芽的种子似乎看出我早上那郁闷的表情,很明显长高了一大截!这时的我十分高兴,毕竟我才种了绿豆种子几天,它们竟能像我们人类一样说有长大就感觉真的有长大,可是要是说她没长大,仔细看或想似乎确实没长大!今天我似乎看见了绿豆芽种子的另一面,一种无法形容的另一面!

(四)第四天

(1)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早早的起了床,跑去书房里找书刊看,可是找来找去都没有什么好看的书,我就到书包里拿出看过几遍的《快乐日记》,看了起来,不知看了多就,爸爸起来了,叫我赶紧去刷牙,我放下书,慢慢地走向妈妈的房间,突然,我眼前一亮,嘿嘿我的绿豆芽!我赶紧跑到阳台上,看见绿豆芽的茎上似乎露出了小芽!而且茎的最下端有个想小刺猬背上的小刺一样摸过去刺刺的,难道要长出根儿来了?我这么想着。(2)下午,我带着早上的疑问来到了阳台上,一看果然,小刺变长了!我赶紧去问老妈,不问恐怕不知道,一问啊,下一跳,真的是小根儿呢!看来我养绿豆种子要养到老了,把绿豆种子养成“苍天大树”了!这样我会日日幻想,月月幻想,更别说年年幻想了,最后……就会如愿以偿了!我真开心啊!

(五)第五、六、七天

在五、六天的时候我像往日一样早早地起了床,不像第四天一样忘了我的?豆?子,我赶紧跑去阳台上,小刺刺任然越长越长,茎越长越高,仔细看一下也能发现茎上好像快要长出两片叶子来,我端着瓶子在妈妈的眼前炫耀着,妈妈笑了,我也笑了,我心里想着:呵呵,要是我把这个绿豆芽端到学校里的话,肯定比他们的好多了的。可是好景不长,到了第七天,我一看绿豆芽沮丧了,而且几个绿豆芽也和我一样低这头,我赶紧给它浇上了水,我站着看着绿豆种子,心中有说不出来的感受!虽然万物可以复苏,但是我却觉得绿豆种子是步可能复苏了,你瞧,茎上都还有淡淡的黄色呢。但是我还是想着,要是绿豆芽真的能复苏吗?我还是再等几天吧,或许是我对绿豆芽没信心所以才觉得它们不能在次复生!

虽然我只是做了一次试验,所以,我还做了一个小调查,得到的答案是:大豆de营养成分和食疗配方----本品又名黄豆,在豆类中营养价值最高。内含40%蛋白质,脂肪含量丰富高达25%.大豆含蛋白质比牛肉多,钙含量比牛奶高。卵磷脂含量比鸡蛋高,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每100克黄豆含水分10.2克,蛋白质36.3克,脂肪18.4克,碳水化合物25.3克,粗纤维4.8毫克,钙367毫克,磷 571毫克,铁11毫克,胡萝卜素0.4毫克,维生素B10.79毫克,维生素B20.25毫克,尼克酸2.1毫克,可供热量419千卡。中医认为,大豆性味甘平,有清热解毒、滋养强壮的功效。防治感冒:大豆一把,葱白3根,白萝卜3片水煎温服。治急性传染必肝炎:用大豆60克,白菜干45克煎服。所以,现在的我只好承认绿豆种子的营养价值确实是非常得高,建议大家也要多吃绿豆芽哦!

黄豆芽观察日记 篇2

生物新课程改革要求生物教师通过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生物学基础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态度和世界观等。初中生物知识比较贴近生活,教材中安排了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小实验。这些实验一般比较简单,多数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通过亲手实验,学生的科学素养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比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83页植物的吸水实验。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回去自己做了。所以,展示实验的那天,一上课同学们就比较兴奋,课桌上摆着他们带来的瓶瓶罐罐,看来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我作了简单的引导,然后让他们分组讨论,并要求每组通过讨论推出一个最好的实验向全班同学展示。七八分钟后,同学们讨论结束了。第一组的胡秋站起来说:“我用大小不同的两个碗做的实验。大碗里放半碗盐水,小碗里放半碗清水,然后将大小相同的两根萝卜条分别放进两个碗里。在我们组里我的实验现象最明显,大碗中的萝卜条变得皱缩了,非常软,说明它失水了,小碗中的萝卜条非常硬挺,里面出充满了水分,说明它吸水了。”第二组的陈然站起来说:“我和胡秋的实验过程相似,但我用的是完全相同的两只塑料瓶,方便携带。”第三组的高平接着说:“我用的是完全相同的两只玻璃杯,切了四块大小完全相同的萝卜条,每只玻璃杯中放两块。刚才我们用手捏了捏萝卜条,发现泡在盐水中的变软了,泡在清水中的变得更硬了。”第四组的刘楠说:“我用的也是两只相同的玻璃杯,实验结果和第三组一样,不过我的每只玻璃杯里只有一块萝卜条。”四组展示结束后,我首先带领大家通过分析得出了实验结论: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与外界溶液的浓度有关。然后大家又将四个小组的实验进行综合比较,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总结出了这样几点:(1)胡秋的实验现象最明显,但容器的大小不同是明显的缺点。(2)陈然的塑料瓶容易携带,但是放进去的萝卜条不容易取出来,不能真切地感受到萝卜条的变化。(3)高平的每只玻璃杯里有两块萝卜条,避免了实验的偶然性,这一点值得其他同学学习,不过要是放四五块就更好了。(4)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没有给各组实验编号。(5)实验设想:如果做三组实验,1号用清水,2号放两勺盐,3号放四勺盐,2、3中的萝卜条变化一样吗?接着,我引导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科学探究一般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通过这看似简单的一个小实验,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实验原理,而且学会了思考,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懂得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更可贵的是,有些同学还提出了实验设想,这些不正是科学素养提高的表现吗?

再如,七年级上册第94页有这样一个实验:取一些新鲜的黄豆芽,将它们平均分为两份,分别放在两个烧杯里,保证一定的水分和温度。将一个烧杯放在光下,另一个用黑色塑料袋罩起来。每天观察记录,比较两个烧杯里的黄豆芽生长状况有什么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已经到了十一月份,当地气温已经降到10摄氏度以下了,这个实验很可能做不成功。(我们是农村中学,多数同学的家里都没有空调,而1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是不适于豆芽生长的。)但我没有把这一点说破,因为同学们对这个实验的兴趣很大,所以我仍然布置大家回家自己做。展示实验的那天,同学们没有了往日的兴奋,因为实验都失败了,两个容器中的豆芽生长情况都不好,许多豆芽已经萎缩甚至豆瓣已经掉了。看着大家失望的神情,我没有讲话,而是微笑着将自己的实验展示在讲台上。“啊,老师的实验也失败了。”同学们发出了惊叹。“是的,老师的实验和大家的一样也失败了。”我接过话头,“那么,现在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本中的说明,找出失败的原因。”经过阅读分析和联系实际,同学们自己推测出了实验失败的原因:环境温度太低。“这个推测到底对不对,能不能想办法验证?”我顺势提出了这个问题。同学们热烈讨论起来,最后决定等下学期“五一”假期后再重新做这个实验。课后我想,也许到下学期同学们早已把这件事忘记了。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学期“五一”假刚过,几个同学就找到我,问我豆芽实验什么时候做。我心中暗喜,看来同学们对生物知识的兴趣是挺大的。于是我和同学们又重新做了这个实验。这次的实验大家做得很成功,大约经过两天,见光的黄豆芽的豆瓣变成了浓绿色,原来白嫩细长的芽也泛起了绿色,有的豆瓣间还长出了两片小小的绿茸茸的幼叶,不见光的黄豆芽的豆瓣仍是嫩黄色,和原来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前后两次实验的对照,验证了同学们上学期的推测是正确的,通过这一次成功的对照实验,大家知道了绿色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照,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叶绿素才能形成。通过自己的实验验证的这些科学结论,同学们接受起来特别容易,所以这部分内容大家学习得轻松愉快。但我觉得,这次实验的意义还不仅仅体现在同学们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大家第一次实验失败后,没有盲目地下个结论就算完事,而是想到了再次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这无形中培养了同学们严谨认真的科学素养。第二次实验与第一次相隔了几个月时间,同学们不仅没有忘记,而且兴趣丝毫未减,这又培养了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科学研究态度。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在农村中学,实验一直是一个难题。教材中安排的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演示已经很困难,更别说分组完成了(受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农村中学的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好,而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一提到实验,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就会皱眉头,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好像更不可能。不过,近几年的工作经历证明,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正好可以为农村的孩子补上这一课。除了上述的例子外,还有蚯蚓的观察、鸟卵的观察、食物营养成分的鉴定等。这些实验贴近生活,易于操作,同学们可以亲自动手做,在实验操作中,他们获得了科学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懂得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提高了自己的生物科学素养。所以,我觉得,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动起手来,完成教材中简单易做的实验,这些看似简单的实验,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黄豆芽观察日记 篇3

我喜欢被诗句围困,

在呕心沥血找出一条出路

我被什么疼爱着,

不离不弃然而它不会流动

不会在一首歌里找到一座山的峰

我们的羊群还小,叫声柔嫩。

我们离夏天的果实

还有百步之遥。

我们活着,

总会有许多这样的时刻

看到自己一直忽略的一部分

――节选自余秀华《一潭水》

2015年我的大部分劳作,都是在我们的葵花园里。我们的青青园中葵今年三年级了。

这一年,我们的小小博物家六年之旅仍然在继续。每天的阅读记录和家务清单,也依然继续。一想到这样的六年下来,孩子们要积累多少财富,这些小细节,将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多少印记,很是感慨。

生命叙事剧之感动

每年两部生命叙事剧,都会给孩子们和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灰姑娘》排练时,很多细节都已经轻车熟路了。背台词,做道具,搭舞台,写邀请函,化妆,摄影,大家都默默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最感动的是一个周末,大雪天,我们的童话剧彩排没有一个孩子请假。彩排结束待最后一个孩子都走了,我才发觉自己又累又饿。回到办公室,发现办公桌上的饭盆里有扣着的、冒着热气的汤圆和炒面。还有一张爱心小纸条。正是这样贴心的关怀和真诚的鼓励,激励我一路走下去。

海陵岛游学之反思

尽管两年多来,带着孩子们走了很多博物馆,然而我们第一次走出来,还是2015年暑假。在雷爸王妈们的策划下,我们的海陵岛游学之旅开始了。这也是一年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一大群人没有跟团,一起带着孩子们自由行,去了大家想去的地方,一路欢歌笑语。之前我们的小小博物家之旅,只是让孩子走出书本,从博物馆里认识大千世界。可是这一程的行走,让我真正明白:生活无处不教育。吃饭睡觉,排队买票,参观礼仪,这一切都存在于无形中。如果能够充分的计划和安排,我们的行程就会变得更加不同。

遭遇莫名投诉之成长

这一年最让我震惊的是9月份一开学,我被一个家长告了“黑状”,不止一次,而是两次。第一次她告状到教育局,学校调查并没有发现不妥之处。后来她又把电话打到了学校,说不同意我们班开展经济课程,要求学校给一个合理的答复。

对于这个家长的做法,我感到委屈和费解:为什么课程还没有完整实施,她并不了解这个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却以这样的方式反对?她为什么不提出建设性建议,却一直威胁要停止这个课程?

对此,我完全能体谅作为平时支持我的学校领导的无奈。其实我一气之下也恨不得停掉这个课程。对我个人而言,做这些除了给自己增加额外工作量,别无好处。可想到一旦停止这个课程,损失最大的是孩子们。课程我已经实施了,孩子们已经按照这样的奖惩方式开始操作了,朝令夕改的示范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我反对这样不明就里的粗涉,我很期待这位家长能够提出更好的有建设性的意见,面对面的沟通。那一段时间,我每想起这件莫名被人“捅黑刀”的事情,就想哭。可是我不能放弃,我也不愿意放弃。后来我又转念开始思考:我们的每一项课程,都是在与家校会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大家都很赞成,也许是表象?我希望能通过家校会让父母们教育父母们,也想听取他们真正的想法。

那两天我不断反省忽然觉得,是不是就像大家所说的,我做事太痴迷,反而不能清醒去察觉身边这些人和事的变化。我意识到首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就像我在发展心理学中讲过,这是一场实验,自己是一个实验者,也是一个观察者,不能够轻易用感情去决断,在这场实验当中,我也要牢记,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不要以为,自己做这场试验,就是真理在握。就像喜喜常说的,要时刻觉得自己做的是错的,才能用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走得更长远一些,任何花团锦簇,都不能长久的。

这件事情,也让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我没有资格在这个时候消沉,因为教育就是我的工作。许多老师可能都遇到过类似问题,这一次,我遇到了,也很正常。我要把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哭天喊地,自顾委屈。我自己处理问题时,有些被情绪牵着走了。

最后,在家校会上,我开诚布公地请父母们无记名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也给他们把本次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会后,很多父母拉着我的手哭了,他们写来了很多感谢信。我在心里特别感谢他们在这个时候给我的支持。我知道,我要真正的成熟起来,就要学会把这件事稳妥地解决好。这是我在20年教育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成长。

我喜欢文学,文学就是人学,是关乎人的复杂性脆弱性暧昧性等等不确定的一切。因为这些不确定,所以每一个人需要的都是巨大的同理、包容、引领,反复反复反复的引领,对方从认识到习得,之后才会真正改变。这次契机,是风暴后的重生,是打碎自我后的再次重塑。

面粉厂研学之收获

我们的课程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10月份,我们开始了面粉厂研学之旅。这次,孩子们不仅会认识各种作物的果实,还能知道小麦是怎样磨成面粉的,热腾腾的馒头是怎样经过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稻子又是怎样加工变成雪白的大米,大豆是怎样做成油的?

研学准备:第一步,和面粉厂联系,商讨参观事宜的可行性。第二步,在班里和孩子们了解相关粮食的图片知识及营养价值。收集粮食的有关资料,提醒孩子们认识事物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观察,我们这次研学首先要明白我们的观察目的。目的越明确、注意力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越深入。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第三步,制定参观计划,确定联系人和面粉厂进行沟通。

研学之旅:10月,全班同学集体去面粉厂参观。由于前期已做相关资料了解,所以去现场前,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带上自己的写绘本,把自己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东西,记在本子上,养成观察及时记录的好习惯。同时我们提出本次活动的卫生、安全等一系列要求及相关注意事项。

当天参观内容非常多。最先参观的是粮油生产线,包括油的储存、生产线。孩子们好像对此不是很感兴趣。到了后面粮食储存区时,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看到了从粳米到食用大米的整个炮制过程。也知道了小米、麦子长什么样。特别是在参观一些农具时,孩子们很兴奋。他们围着碾麦子的磨盘一遍遍的尝试,感觉到以前人们吃东西真的是太辛苦啦!当孩子们看到墙上那幅著名的“秃鹫要吃非洲孩子”的画时,他们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贫穷的地方。很多孩子甚至难过得说不出话来。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参观豆芽的生产过程。大家看到了豆子一周内神奇的变化,从泡豆子到长成豆芽的全过程,还亲口尝到了甜甜的生豆芽。当讲解员阿姨说,自己也可以尝试种豆芽时,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叫嚷:我也要泡!我赶紧提示孩子们:①认真观察豆芽是怎么样长成的。②看看墙上的宣传画,记录下泡豆芽的方法和步骤。③看看有关和豆芽相关的故事。参观结束的时候,我顺势布置了这项作业:请孩子们自己种植并且亲自观察豆芽的变化,记录观察日记。孩子们非常开心。

我们的研学之旅结束了,而我们的泡豆芽计划才刚刚开始。

我们班的王子妈妈为了帮\\助孩子们泡豆芽,特意提来十几斤自己在农村种的绿豆。她考虑到一是有些转基因豆子泡不出豆芽,二是正值西安气温下降,暖气又没来的最冷时段,黄豆不容易发芽,所以她给孩子提供的是容易发芽的非转基因绿豆。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看来群众的智慧是不可忽视的。

我把豆子分发给孩子们,有一部分孩子已经在家泡了,那么可以让他们重新泡一份做对比,每天记录观察日记。我还留了一部分绿豆在班里泡了三盆,放在窗户边上,方便同学们随时观察。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的热情持续升温。他们每天一到校,热切地给我讲自己的豆芽。“水为什么是绿的?”“豆子为什么没有变化,却变软了,是不是坏了?”“豆芽褪皮了,像个胖娃娃,豆芽长出来了,像个蝌蚪。”哇!孩子对生命力的感知,真是让人惊叹。他们的观察日记更是细致。就连平时作业完成得不太好的孩子,这次也是热情高涨。

孩子们绘制了豆芽成长图,写了豆芽成长日记。第四篇作文刚好是写观察日记,大部分孩子都写到泡豆芽的体会。小雷同学写道:“小豆芽也是一个小生命呢,我发现小豆芽每天都在变化,跟我一样。我喜欢泡豆芽,通过这次泡豆芽活动,让我懂得了万物的生长都需要时间,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我们的豆子还在继续长,孩子们已经舍不得吃掉他们了。我们准备把豆子养成小豆苗。现在,我们的小豆子都已经长出叶子了。我们的豆芽课程,还在继续……

研学心得:这次参观面粉厂,孩子们收获很大。知道了粮食的重要性,也懂得要节约粮食。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如何观察事物,特别是通过亲手泡豆芽的过程,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这是意外之喜。研学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你可以预设目标,可是孩子们的收获,永远要比你预计的多很多。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从而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传统文化调查之启发

本学期有个单元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单元本身不太好讲,还有很多内容已经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开学初,我们就计划做一个传统文化课程,在西安这座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里,带领孩子们学习身边的传统文化。课堂上,我们根据课程主题,把有相同兴趣的孩子分组,按照不同的主题,设计参观调查活动表,在周末进行小组参观。我按照综合活动的节奏,给孩子们设计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小组计划表,孩子们自由组合,讨论自己在组内的职责,确定全班要完成的任务,和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我负责临时调整和补充。有时候孩子们的能力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下课时,他们已经无师自通,留了电话,确定了第二天要活动的地点、负责人、照相人,甚至还有小组把接送的车都找好了。我特别提醒他们需要征询父母时间再做最后确定。这次试着让孩子们根据选题不同,选择不同的博物馆分组参观。父母们纷纷建言讨论,比想象的效果好很多。

在活动期间,父母们集思广益,找到了很多我都不太知道的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如剪纸博物馆、戏曲博物馆、十二生肖博物馆等等,爱好足球的孩子要调查蹴鞠,可是西安没有这样的博物馆,孩子们就到历史博物馆看中国的古代游戏、运动。大部分父母很细心,还请了专业导游,孩子们也都带了自己搜集的资料,对照、补充、记录。

在后来的课上,孩子们分小组,各显所能。每一个组都将旅游所见做成PPT,有的小组还做了小报、实物,争相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本来计划一节课汇报的内容,竟用了三节课才完成,而且孩子们兴致盎然,意犹未尽――这就是学习的力量。

教育并非无所不能,只有提供种种可能,孩子们才能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我的心里永远都有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

有一条路永远不能拒绝

(专业成长之路)

我彻夜航行,去赴生命的盛宴,清晨的金杯为我注满了光明。

我愉快地歌唱。

却不知道那赠与者是谁,也忘记问他的姓名。

倦人的夜晚,我踏上归途。

我的引路人持灯走来,向我招手。

我询问他的姓名,寂静的夜色中,却只看到他的灯光,只感觉到他的微笑弥漫在夜空。

――节选自泰戈尔《渡口》

缔造完美教室研讨会之启示

2015年,在北京举办的缔造完美教室的研讨会上,聆听了飓风大姐的讲座,还有其他榜样教师的演说,我对自己的成长开始了新的反思。

从2011年加入新教育,我听过看过的讲座也不下百场。也许真是应了那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随着自己对新教育的了解越深,在听讲座的时候,我越来越注意观察那些小的细节。我在不断反思:飓风大姐能为了一个孩子的打架事件,根据教育学理论,写出一两万字的分析,并从心理学角度来诠释,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能这样做吗?100多人的大教室里,麦子是怎么做到关注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让一个已经大学毕业的孩子,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师,千里寻师谢恩呢?这些,不仅仅是课程,更重要的是他们真正用心去做了。

教育司司长对新教育的肯定,

各大知名教授对新教育课程的建议,让我豁然开朗。我们不是为了追随某个人,不是为了听从某个教育口号,我们只是更真诚更忠实于自己的教育事业,愿意看到教育最本真的面目,让我们和孩子们从中受益,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五莲种子教师研训之打磨

七月份有一场种子教师的盛宴――在山东五莲举行的新教育种子教师研训营。大会之前,组委会就通知我到时要在会上做一个报告。本来一放假,我们班的游学活动就要开始了。可是学校派我去武汉参加一个课程学习。我们的游学活动只好放在学习后。于是,这一个月,基本都在路上。从武汉到广州海陵岛,然后又从海陵岛辗转到五莲。每天晚上在酒店里,待孩子睡下,我就开始写稿子做PPT 。终于在离开海陵岛之前,把稿件发了出去。然而。这才仅仅是开始。在五莲,大家每天晚上都聚在一起研讨、打磨稿件。从讲座的内容到PPT。每一稿几乎都被改得面目全非,需要重新修订。第二天再来。开始的时候,我自己是颇有些傲气的,觉得自己写得还不错,为什么要改成那样。可是,当我听了其他老师一遍一遍言说,修正之后,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那一天,我改完稿子发送的时候,已经凌晨一点多了。回来时,我对照之前面目全非的四五个版本再看,备感庆幸。因为经过这场打磨,以后什么样的讲座我都不怕了。

获评“中国好教师”之自省

11月,我被推荐参加“中国好教师”评选。学校领导很支持,不过却在区上盖章的时候受阻。人事办说,现在要区教育局盖章,就要召开党委会。党委通过了才可以。不管你这个评选是什么组织主办的。只要不是市里直接下文,你就是教育部评选的,也必须走这个程序。当时我难过极了。

我从来都不是个热爱虚名的人。这么多年从没有主动申请过什么荣誉。但是,这次是新教育研究院推荐我,我很珍视。想到因为这样的原因不能参评,既生气又委屈,就这样,我将只有学校盖章而没有区教育局盖章的那份资料邮寄了出去。

后来,我被评为“中国好教师”,收获意外惊喜。在领奖时,我见到了全国特级教师贾志敏,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七年前被医生诊断为肝癌,并预言最多活5年。但贾志敏老师没有被病魔吓倒,反而以更年轻更热情的姿态投入到母语教学中。他说他一辈子都在教语文教真语文,一辈子都跟孩子在一起,因此他的心情永远愉悦,你能从他身上看到教育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这样的人才是真教育人。

其实真正的好老师很多,他们也都做得特别好。能和俞敏洪、贾志敏、黄豆豆这些优秀教育者们站一个台上领奖,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当了这么多年老师,我觉得,没有谁的认可比自己内心的认可更重要。每个人做事情都是给自己做的。所有的学习,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看起来是为了别人,其实都是自己成长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变得更平和,更充实。所以我喜欢这样的生活。

其实,这个奖对我来说,并不能改变什么。所有原生的问题,都需要我努力去解决,不混日子,不随波逐流,把日子过得有品质。已年过不惑,活得真诚,真实,简单,做好自己才是我要努力的方向。鲁道夫・斯坦纳说: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我们都必须同时在道德上前进三步,否则就会停滞甚至堕落。这里的道德指的就是,虔敬心,慈悲心,感恩心和谦卑心。因为成果和进步,常常让我们自我膨胀,让我们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同时失去了对更高的存在的虔敬和感恩。我时刻警惕着。

现在,我回头张望身后的辽阔。

生活宽广得毫无来由。

道路重逢。一条路如象毛般弯曲。

谁光芒闪烁,沿路而来。

谁是星星,谁是思念。

当鸟错误飞翔,死亡四处荡起回响。

我要去往最远处的鸟鸣下方。

然后在高耸的天空收信。

收到的信死过一次,然后重生。

――节选自高银(韩国)诗歌《信》

枝条虽然很多,根却只有一条

(阅读生活)

你的琵琶上有无数根弦索,请让我也加上我的一根。当你拨动弦索时,我的心就会打破沉默,我的生命就会溶进你的歌曲。

在你无数的星辰中,请让我再添上我的一盏小油灯。在你灯节的欢舞时,我的心就会震颤,我的生命就会和你一同微笑。

――节选自泰戈尔《渡口》

书一直是我呼吸的一个窗口。年过不惑,越来越觉得阅读的重要性。以前的阅读比较散漫,爱看小说散文。自从加入了新教育,我的阅读风格整个就变了。

我阅读得最认真的,还属专业学习类的书籍。今年我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什么》《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写作教学教什么》等一系列书籍。

为了给孩子们推荐合适的书籍,我阅读了《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经典这样告诉我们》《给孩子们100本最棒的书》《中国人阅读书目》幼儿版、小学生版、中学

版和高中版。重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细读《喜阅读出好孩子》《黄金时代的中国儿童文学》等书。

为了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今年我在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学习了三门课程。分别是“文学鉴赏课”“发展心理学研究课程”还有“班主任管理课程”。鉴于课程学习的需要,我细致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班主任管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等书。研读了《发展心理学》《你一生的故事》《心理学家的故事》。在文学鉴赏课后,系统重新回顾了周益民的《回到话语之乡》和《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重新看了《金圣叹评水浒》《金圣叹评西厢记》。

另外为了扩大阅读面,我还读了一些网络上的书籍。毛姆的《作家笔记》苏樱的《少有人看见的美》《经济学通识》《一课经济学》。

读得最多的是一些诗歌集子。除了《向着明亮那方》《让太阳长上翅膀》这类比较常见的诗歌外。因为晨诵需要,我还买了很多诗歌如《未来是一只灰色的海鸥》《拉斯克许勒诗选》《卡瓦菲斯诗集》《外国诗歌品吟》《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里尔克诗选》《外国诗歌百篇必读》《英美名诗译粹》《最美唐诗》《月光落在左手上》《万物静默如谜》《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奇迹集》《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新诗讲稿》《顾城的诗,顾城的画》《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这些书,有的是翻阅一次就放下来。有的只是走马观花。其中有几本,受益匪浅,记录下来。

就像一首诗说的:“坐着站着,只要一本书就能到另一个世界,笑着哭着,哪一页你的笑容或泪水?你都记得:醒着想着,即便是远行,也要沉甸甸地带在身边陪着,总是能够点一盏灯亮着,读着读着,心就暖了……”

最值得记录的是《发展心理学》这本书。说句老实话,这本书真难读啊,到最后课程进行完要写作业的时候,才强迫自己读完。在学习的时候还未觉察,现在用学习到的东西,来反思自己一生的故事,就能认识自己的局限,发现自己青年时期的危机,中年危机中自己的做法,以及对婚姻、职业生涯的思考,对亲人离世的正确认识。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了我的前尘后事,让我浮躁的心慢慢找到方向。

第二本书是《小狗钱钱》,这本书也是以前翻阅了一下,这次为了在教室里开展经济学课程,又认真重读了,获益匪浅。也开始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学书籍。

第三本是梅子涵的《童年书》。看过很多童书,可是他第一次让我知道了,可以从诗意的角度,从哲学的角度解读这些童书。下半年看到的《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从更专业的角度解读文本,也收获不少。

第四本是《非暴力沟通》。看这本书是源于一个帖子的图片,新加坡的一个公益广告,一张鲜红的嘴唇上插了一个锋利的锥子。他是在提醒我们语言的伤害会很痛,可是我们却看不到,我们常常会用暴力的语言来发泄情绪。当时这张图片令我非常震惊。因为作为教师,深知语言暴力是怎么回事。为了避免自己有不自知的问题,我专门买了这本书学习,学习沟通技巧,学会更平和地面对问题。在教师读书会上,我把这本书介绍我的所有同事们。

第五本是《写作教学教什么》,这本书是今年我读的最认真的一本书。几乎每天都只能读一两页。我常常为书中提出的一些尖锐问题感到难过,因为我教学这么久,很少能这么认真审视现在的教学,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我很庆幸恰巧在这个阶段读到了,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我不关心你认识何人,为什么在此处。

我想知道,生命之火熊熊燃烧时,

你是否敢和我一起,

站在火焰中央,凛然不怵。

我不关心你在哪里受什么教育,我想知道,当一切都背弃了你,是什么将你支撑着前行。

我想知道,你是否经受得住孤独,空虚时,你是否真正热爱独处。

――节选自奥雷阿(加拿大)《生活的邀请函》

最美的枝条朝着东方

(新年计划)

我的小马一定颇惊讶:

四望不见有什么农家,

偏是一年最暗的黄昏,

寒林和冰湖之间停下。

它摇一摇身上的串铃,

问我这地方该不该停。

此外只有轻风拂雪片,

再也听不见其他声音。

森林又暗又深真可羡,

但我还要守一些诺言,

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

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

――节选自弗罗斯特《雪夜林边驻脚》

这一年,我常常反思,回望来路,才能知道要往哪里去。

我的中年危机

现在回想,我的中年危机大约是很多普通中国孩子的缩影。

在少年时期,缺乏自我探索,在青少年早期和晚期,都过着毫无目的的生活。并且一直表现的不合群,有几个很铁的朋友,最后发展为小圈子。

成年早期危机是没有方向感,感觉像一条河,流到了平坦的草原上,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

成年中期的最大危机是婚姻,在迷茫的阶段,我结了婚。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我不希望自己成为异类。可是,和所有婚姻一样,我的婚姻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最早的危机凸显,是在休产假的时候,因为休产假中的一些矛盾,开始了对婚姻的思考。婚姻矛盾最后的解决,是因为我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接触了心理学,我发现我们的感情最早属于浪漫之爱,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把浪漫之爱,转变为友谊之爱,学会经营婚姻, 尝试理解先生,也渐渐带领他走入我的精神世界。这个暑假,我带班里孩子去游学,去五莲学习,他全程陪同,他跟着我听完了每一场讲座,进一步走进我的精神生活,走进我的教育世界。这在之前几乎是不可以想象的。

我的职业生涯发展

我的职业生涯,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选择阶段,而是像大部分中国孩子一样,被安排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一开始从业的随意,并不是因为有兴趣,而是迫于生计和压力,因为那时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我最初的职业生涯,真是一团狼藉。因为蠢蠢欲动的不安心,也曾考过导游证,也帮别人做过广告,最后都因为不合适而告终。当我后来越来越热爱这个教师职业,并做出了许多努力的时候,很多机会迎面而来。

因为遭遇新教育,我的职业生涯开始变得有意义。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个冥冥中的相遇,让我顺利地度过了中年危机。现在,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开始书写属于我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要从一个埋头于教室的教书匠,学会慢慢从琐事中抬起头来,看看天,学会用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更合理的教育方法教学,做一个新教育的实践者,研究者,自己生命故事的书写者。

我的新年计划

新的一年,我会继续我的六年计划,继续以新教育的理念,切实指导自己的教学,寻找有意义体验,充分激发调动孩子的创造性,在孩子和周围的世界之间,架起健康的桥梁,努力把教育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我和孩子们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学习“发展心理学”“文学鉴赏”和“班主任管理”课程,让自己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走得更远一些。我还将坚持记录自己的教学所得,书写我们青青园中葵的故事。

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坚持阅读,不断充实自己,和大师对话,让心灵更丰盈。

新的一年,我还要开始坚持跑步,继续学琴,坚持做瑜伽,给自己一副健康的体魄。

没有目标的生活,恰如没有罗盘的航行。规律的作息和习惯,是长远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新的一年,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坚持阅读,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刻牢记:点亮自己,照亮别人。深重辽远的爱,看顾我的生命,我只能尽我所能地去做,唯恐错失了爱的良机。时光飞逝,永远也不要停止心灵的歌唱。

黄豆芽观察日记 篇4

中图分类号:CD442.6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7)06-0054-06

一、问题的提出

七夕乞巧,源于远古神秘的天体日月星辰崇拜,传于美丽动人的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历来有着“女儿节”之美称。自汉代以来的历史记载来看,乞巧节是一个最具浪漫色彩的盛大节日,历时七日,热闹非凡。历代文人骚客常咏之叹之,作赋填词。时至今日,乞巧节仍在各地流传。

如果说乞巧节是“女儿节”,那么,在这样的节日里,女儿们祈求的是什么样的“巧”?而她们又得到了什么“巧”?这里蕴含着什么样的性别含义?同时,男性投来了什么样的目光?

二、对乞巧节的田野调查描述

2001至2006年间,笔者对陕西风翔糜杆桥镇曹家庄村的乞巧节陆续作了4次田野调查,调查时间分别为:2001年7月23日至8月22日;2002年2月6日至22日;2002年8月14日至22日,2006年7月28日至31日。前两次为分散式访谈,后两次为集中式调查。调查主要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2002年曹家庄村三岔山庙乞巧仪式的全过程,并与当地15位50-90岁的民众访谈,聆听了8位老人对乞巧仪式的详细回忆,其中有3位女性亲自参与过。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为男性4人,女性10人;年龄分布为:50-59岁的3人,60-69岁的5人,70-79岁的3人,80-90岁的3人。

曹家庄村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和渭北黄土台塬西部,东距糜杆桥镇约2公里,是一个聚居型村落。该村现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快速汇总(过录)表统计,全村2477人,687户,其中男性1229人,女性1248人。全村6周岁以上的人中有10.4%的人不识字,49.3%的人小学毕业,0.17%的人受过大学以上的高等教育。

曹家庄村的三岔山庙是远近闻名的古庙,方圆几个村子的女子都到这里来乞巧。对她们来说,这是一个神圣的节日。当地歌谣“六月六生巧来,七月七掐巧来”,就是对这一节日“最简地方化”的描述。

农历正月初六这天,当地未婚姑娘们用绿豆、大麦、豌豆、谷子、高粱等5种粮食,泡入水内,置于橱柜或水瓮之中,每天浇水换水,精心护理,随长随用丝线拦腰捆扎,以防折断。1个月后长成1尺来高的嫩芽,名日“巧芽”。到了七月初七的晚上,姑娘们就把精心培育的巧芽端出来放在桌上,置于村子中心的空地,等待乞巧。能干的姑娘们事先会用新收的麦草杆扎成一个女性模样的草人,穿上漂亮的衣服,俗称“巧媳妇”或“巧娘娘”,大家争相跪拜。据当地老人回忆,有时姑娘们还要用面烙成缯缯(在当地指刺绣用的架子)、尺子、剪子、笔、针、布匹等各种形状的饼子,准备乞求巧娘娘赐教女红。准备工作做好后,请7个未婚姑娘跪在巧媳妇前,老太太们在旁边念《乞巧经》,乞求巧娘娘下凡赐巧,或询问姑娘婚嫁、生儿育女之事,也有询问年事收成、家庭经济的。午夜12点,人们开始掐巧。传统节日里,姑娘们常常用掐来的巧芽占卜自己未来的命运、爱情、婚嫁等,往往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掐完巧后,巧媳妇草人被烧毁,人们便很快分散在了浓浓的夜色中,节日落下帷幕。

三、仪式中的女性

“仪式,通常被界定为象征性的、表演性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它可以是神圣的也可以是凡俗的活动,这类活动经常被功能性地解释为在特定群体或文化中沟通(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过渡(社会类别的、地域的、生命周期的)、强化秩序及整合社会的方式。”乞巧节正是女儿们与男性以及女儿们之间沟通的节日,也是女儿们社会性别意识识别和认同的方式。调查中,被访谈的女性中50岁以上的,尤其是曾在少女时期参与过生巧芽、扎巧媳妇、烙饼子的妇女们,一提起乞巧节,就显得非常兴奋和激动。用她们的话说,就是“有高兴的,有挨骂的,也有哭鼻子的”。在这一天,她们可以违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家规,嘻笑疯耍,甚或午夜以后,几个要好的姑娘掐了巧芽,聚到一起去占卜自己的命运,或彻夜卧谈,互相倾诉心声,分享各自的快乐和忧愁。翌日清晨各回各家恢复平日的宁静。

年复一年,代传一代,民俗节日的生命力依然存在,只是现在参加乞巧的年长的婆婆们越来越多,也许她们是在重温姑娘时的幸福时光。如今,随着经济开发和社会变迁的浪潮涌进,越来越多的年轻姑娘们外出认识世界,从而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然而,每年的乞巧节依然是她们牵挂甚至不辞辛苦连夜赶回的节日。那么,她们到底乞求的是什么样的“巧”呢?从仪式的过程来看,“巧”的多重内涵在此叠生。

1.貌巧

“巧媳妇”可以说是貌巧的真实写照。2002年的乞巧节上,真人般大小的巧媳妇被迎到庙里,端放在牛郎织女的壁画前的一张太师椅上,打扮得光彩照人。她头戴两朵大莲花,长长的辫子又黑又亮,身穿红衣花裤裙,下坠绿穗,脚蹬浅蓝色三寸金莲小绣花鞋,左手拿小红帕,右手握一束花,脖子上挂着金项链,耳朵上坠着金耳环,手上戴着金戒指,白皙的皮肤更显出她的俊俏。她两手扶着扶手,看着来来往往忙碌着的人们,神态喜庆而安然,俨然是古代模特现身。巧媳妇是未婚女子心中的楷模,是其社会化的观照,是未婚女子追求容貌的写真。女儿们在准备巧媳妇的过程中,把自己对美的理解、美的追求完全倾注在了巧媳妇身上,表面看是对巧媳妇的装扮,实则是对自我形象的描化。据说姑娘们常用生巧芽的水洗脸沐发,以求容颜娇美。这也是自古以来认为姑娘们乞求爱情的一大要素。

2.手巧

乞巧的时候要念《乞巧经》。“我给七姐献核桃,七姐教我缝皮袄;我给七姐献辣子,七姐教我缝袜子;我给七姐献西瓜,七姐教我扎;我给七姐献李子,七姐教我蹬机子;我给七姐献果子,七姐教我开锁子……”字里行间是“巧”的生活写照,缝补、扎花都是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掐巧也是乞巧节的一个重要的、神秘的节目。据当地人介绍,午夜12点以后,姑娘们把巧芽掐了以后带回家,当天晚上或第二天把掐来的豆瓣扔到一碗清水里。豆瓣在上面漂着,从豆瓣投在水中的影子形状占卜将来。如果影子像支笔,对男孩子来说预示着将来要做官,对于女孩子则预示着将来会描花;如果影子像缯缯,就预示着女孩子将来会绣花;如果影子像镰刀、斧头,则预示着男孩子会种地。一个豆瓣、一个影子寄托着长辈们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传统社会对男女两性的不同期待。对男性来说,做官与种地是他们的两种生活道路;而对于女孩子来说,无论如何,

她们都只能描花、绣花,而这却是她们祈求的“巧”,即“心灵手巧”的具体内涵。传统社会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让受教育者认同自己的社会角色,这个过程是对传统女性意识强化的高潮。

3.生巧

据《梦梁录》记载:“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碗中,等它长出数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成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巧芽”在这里也有生殖的蕴意。白白的、细细的、嫩嫩的,活像一个个出落得水灵灵的姑娘亭亭玉立,三道红纸条拦腰把它们紧紧围住,根密密地簇在碗里,头上还顶着鲜艳的黄豆瓣,娇羞腼腆,煞是可爱。生巧芽,用当地老太太的话讲,就是“能生个胖娃”。古语言“不孝有三,无后乃大”。传宗接代,一直被认为是女性天经地义的责任。同时,“母以子为贵”,也是女性在婆家获得身份和地位,进而控制资源的一种途径。

4.身巧

生巧芽的时候也有很多禁忌:第一,千万不能见阳光,每天必须换一至两次水,水必须是最干净最新鲜的,甚至是把水刚从井里打上来,水桶不着地就得赶快拎进屋里去,然后把门和窗户关上,开始换水。第二,生巧芽不能见外人,也有的说法是不能见男人,据说被人看见豆芽就会变绿。第三,生巧芽的人不能吃葱和蒜。“禁忌代表着一种秩序的限制,一种规矩的限定,破坏禁忌意味着逾越了社会对女的期待视野,也是对社会秩序、社会平衡的破坏”。笔者认为,这些禁忌其实质是对女性贞节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社会对贞节的尊崇。 貌巧、手巧、生巧、身巧,也就是容貌姣好、心灵手巧、传宗接代、保持贞节的象征和写照,不得不说这与传统社会的“四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女儿们乞巧,表面上是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和认同,实则是为自己在婆家能站住脚跟,获得一席之位而打好基础。容颜姣好,首先是能够满足公婆的虚荣心。心灵手巧。也是获取公婆家人喜爱的尚方宝剑。这也是与当地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西凤酒、东湖柳、姑娘手”堪称当地三绝。这里的“姑娘手”,即“巧手”。当地对“巧女”、“巧媳妇”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手巧。在新媳妇未进家门之前,人们就已经在打探这个媳妇的巧拙了,看她给未婚夫的绣花鞋垫,给未来公公的绣花旱烟袋;结婚当天,亲朋好友一来贺礼,二来看新媳妇巧不巧,对她的模样细细观察,更重要的是看她的嫁妆,包括绣花枕头绣花鞋,绣花门帘绣花袜,还有各种各样的花鞋垫鞋底、绣花荷包、钱包等,品头论足,从此也对她在各自心中打了个分;结婚后,有了孩子,如果能飞针走线绣起猪头帽子虎头鞋,五毒肚兜百家衣,那简直就是新媳妇的榜样。此外,每年春节,能在自家的窗户上贴上漂亮的窗花剪纸,“喜上眉梢”、“孔雀戏牡丹”、“丹凤朝阳”、“龙凤呈祥”或象征生育的“鱼儿摆莲”、“麒麟送子”,人见人爱,即使路过的行人也会投来赞赏的目光。日常生活中,手巧的媳妇能靠自己的巧手编织草编,来补贴家用。女性靠这些挣的钱越多,她在家庭的地位就越高。同时,村子里的婚丧嫁娶、庙会社火等仪式中常常有人请巧媳妇去帮忙,从而在村民心目中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西方女权主义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之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乞巧的过程,也正是女儿们蜕变成“女人”的过程,也是逐步认识或进入男性和家庭世界的过程。

民间社会不是靠礼书,而是靠礼俗来规范、强化人们的行为、观念和思想等。“在人的一生中,民俗的规约如影随形。人们在约定俗成中共同遵守习俗惯制,在反复、经常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在特定的民俗氛围里,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规范与约束,表现出各自强烈的性别认同感。”乞巧节就是这样一个让女性产生性别认同感的一个场域。然而,在这样的游戏场域中,女性是否达到了狂欢的目的?从田野观察来看,参加乞巧活动的女。『生表面上看有一定的娱乐性,但她们精神上往往非常紧张,甚至“彻夜难眠”,若掐巧不顺,则会成为她一生的心事。可见,这些性别认同已经深深地内化到女性的自我意识中了。而这些性别认同恰恰是男权思想附加给她们的束缚,是男权社会利用女性的一种方式:“女为悦己者容”是貌巧的内在潜则;心灵手巧、传宗接代是获得男性愉悦的标准;身巧则是男性霸权的体现。“中国小生产方式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男性中心文化对女性价值观念和人格塑造早已定型,妇女只是按照这种固有文化造就的女性模式去被动地适应,按照宗法社会和世俗社会男性所期待的模式去塑造自己,以适应社会和家庭的需要。”如果说乞巧是女性的表演,那么唯一的观众就是男性。

四、仪式中的男性

从仪式的表面来看,参加仪式的主体是女性,祭拜的神灵是女性,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个节日被称为“女儿节”了。那么,在这个节日里,就真的是女性在主宰吗?实际上,在女性主体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内隐的男权世界。

1.男性的显性参与

据《华阴县续志》(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记载:“‘七夕’,处子祀天孙‘乞巧’。及夕,安置几上,移于院落,罗列瓜果庶品并面作女工所需,焚香拜祷,即掏(掐)豆苗漂于水碗,视现何形,以兆巧拙。凡新妇之母家,邀同亲串,备具瓜果、酒脯、衣服,馈于婿室,俗云‘女儿节’”。可见,乞巧节也有男性的参与,但参与方式完全不同。在加02年的曹家庄村乞巧节庙会上,组织者共有9人。其中会长1人,全面负责;副会长2人,具体负责接待等;会长助理3人,分别担任出纳、财务保管、会计;临时会长1人,这7位会长均为男性;另有两名女会长,主管还愿、敬神等。男女会长分工明确,庙门几乎就是分界线。庙外,男会长主管行政、财政大事,包括收布施、请乐队、接待还愿等世俗的事务;庙内,女会长们主管信仰,忙碌着烧香、发红头绳、协助香客许愿还愿、求药等信仰的、神秘的事务。这种明确的男女分工现象,在当地的其他庙会上也不鲜见。这难道不是日常生活的复制吗?

2.男性的隐性参与

时间上的支持。农历六月至七月,正值农忙,麦子上场,需要晾晒,但男性允许女性参与这些活动,可以说是一种默认、一种支持,认同这种性别期待的合理性,并努力维持。

经济上的支持。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使男性掌控家庭经济的支配权,仪式活动中需要的经费,要征得男性的同意。但是,一般情况下,女性用于求神、拜佛之类的花费,很少招到男性的直接反对。用学者的话解释就是,“当男性忙于实际的生产和养家活动的同时,女性则要为家庭的平安和顺利祈求神灵的保佑,除了家内和家外劳动的区别以外,这似乎成为男女两性的另一种家庭分工。”

可见,在乞巧活动中,虽然男性直接参与的少,但掌控的却是庙会的组织和经济大权;与神灵的沟通、祈求等活动主要由女性参与,男性很少参加,除非是觉得自己得到了神灵的庇佑,但大多数男性还是支持自己的女人去参与,至少不直接反对,这也就说明男性认同这种活动的重要,认同这种性别期待,无疑也是帮助强化女性认同。所以说,乞巧节是女性的表演、男性的欣赏;女性的喜怒哀乐、男性的娱乐谈资;女性的经营、男性的享受。

五、乞巧节的传承和变异

黄豆芽观察日记 篇5

活动的

准备:

种植前要先做好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我们采取灵活的方式引导幼儿,既可以事先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资料,在种植前就对种植时间、种植方法、生长条件、管理方法、果实用途有基本的了解;也可以以激发幼儿种植兴趣为目的,在种植前只让幼儿简单了解有关种植内容,然后在种植过程中根据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出现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导幼儿去探索。

活动

材料:

1.大容量的种植容器;2.泥土、营养土;3.种植工具(小铲子);4.各种种植的秧苗(如:番茄、辣椒、黄瓜、丝瓜、茄子等);5.卡纸、勾线笔、宽胶带、剪刀、吸管(制作标记)。

结果出来后迅速通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到位,为种植活动提供先前的铺垫。

活动的

过程:

1.制作标记

孩子们事先就想好了给自己的秧苗制作一个怎样的标记。活动开始,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挑选自己所需的材料,利用剪刀、勾线笔制作出精美的标记,有爱心的、五角星的、方形的、圆形的等等。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怎样装饰,遇到问题时还知道和爸爸妈妈讨论。标记做好要塑封了,孩子们笨拙的小手总是不能很好地塑封,他们知道请求爸爸妈妈的帮忙。(见图1)

2.亲子秧苗种植

孩子们一个个都把自己的标记完成了,今天种植活动也将正式拉开帷幕。孩子们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去取自己的小秧苗、泥土和种植工具。

家长与孩子分工协作,孩子们亲手挖土、浇水忙得不亦乐乎。如何将小秧苗种好成了孩子们最大的挑战,柔软细长的小秧苗总是东倒西歪的,起初,不管孩子们怎样扶持,都抬不起“小脑袋”。于是,我们请经验丰富的家长集体示范,先用手指在土里抠出一小块,再小心翼翼地轻捏秧苗根部放下去,用指腹轻轻按压培土。(见图2)

掌握了正确的种植方法,栽种秧苗的效率大大提高。大家相互帮助,“你拿着苗苗的头,我来将根种进去”,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分工与合作。

栽好植物后,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为这些心爱的小生命浇灌第一口水,那关切的眼神好像是在看自己的孩子一般。(见图3)

活动

后续:

我们为孩子们持续观察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入园、离园时,孩子们第一件事就是拉着爸爸妈妈去看植物的变化。在每天的晨间活动期间,他们也会三五成群地去看看花坛边整齐摆放的植物,交流观察中获得的感受。

与此同时,为了增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细致性,我们注重引导孩子学习一些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比较两种植物的根、茎、叶等的不同特征,或观察比较相同植物的不同种类,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建构相关经验,形成完整的认识。

除此之外,管理环节也是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过程,植物生了病虫害,或需要浇水、施肥时,他们都会主动讨论,及时解决问题。

我们不仅引导幼儿观察,还创设条件让孩子学会记录观察结果,除了自然角的表格记录法外,我们还利用《幼儿画册》上的图画记录法,这些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穿插使用。比如说有的孩子用表格记录黄豆出芽的时间及其外形特征,有的幼儿则用图画记录在茄子叶片上发现的蜗牛。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环境即课程,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种植资源,开发课程,培养幼儿学习种植、喜爱种植,既能让孩子获得简单的种植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种植探究的兴趣。但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只有得到家长的认同与配合,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种植活动更是如此。我们不仅要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更应在日常接送孩子的过程中渗透种植活动的进展情况,鼓励幼儿带家长经常去看看所栽种的植物,并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家园之间交流在种植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推动种植活动的开展,分享种植过程的快乐。孩子、家长和老师种植着、研究着、快乐着,大家因种植而健康,因种植而快乐,因种植而精彩。

黄豆芽观察日记 篇6

观察植物的周记

那天,我去实验田里观察我可爱的小番茄。

小番茄种下去时,不是种子,而是8株翠绿的小苗。小苗不高,只有15厘米,叶子也不多,但很密,一片接一片,没有留下一丁点的空隙。最近,小苗的颜色加深了,叶子也更多更密了。小小的

叶子上透出几条暗暗的花纹。叶子呈下宽上窄,周围有一圈大齿轮,看上去很锋利,摸上去却又软又滑。小苗长得好快,几天时间,已经有40厘米高了,叶子越来越多,数也数不清。小苗有很多分枝

,左一条、右一条,每一条分枝上全是又多又密的新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惊喜地发现番茄开花了,在浓密的绿叶中,露出一朵朵黄色的小花,每朵小花有6片花瓣,如指甲盖大小。

这几天小番茄长高了许多,茎上还长了许多小小的细细的毛,叶子也肥大了许多。它的旁边又长出了一个小番茄的嫩芽,它们成天依偎在一起,像一对好姐妹。离它们不远处的另一株小苗上结了一

颗小番茄,它的身子有些倾斜,好像在向另一株上的番茄姐妹挥手问好。果子越来越多,它们青中带着透明,小巧玲珑,表面覆盖了细细的茸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好似一颗颗小太阳。番茄越来越多

,越来越大,把绿枝都给压弯了。怪不得我每天测量时,都短了几厘米呢!

小番茄虽然又大又多,却怎么也不红。我盼望着它们快快成熟。

观察植物的周记二

前几天,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种绿豆。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回到了家,我迫不及待的做起了这项作业。

我先拿出几粒比较饱满的绿豆,又拿出了一个圆柱形透明的罐子,把餐巾纸铺在最底层,在把绿豆均匀的撒在上面,随后再铺几张餐巾纸,最后撒上一些水就大功告成了。我看着罐子的“杰作”,心里美滋滋的。这时绿豆上的一个像减号一样的白色的东西进入了我的眼帘,我对妈妈说:“那个可能是它的呼吸器官吧。”妈妈说:“不对,那个东西其实是豆芽的芽胚,是从那儿开始发芽的。”我恍然大悟。

第一天绿豆没有任何的变化,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她的一个绿色的“小房子里”,不肯出来。第二天早上,我起了床,迫不及待的跑向阳台去看绿豆有没有什么变化,只看到舒适的躺在自己的床上还在睡懒觉,依然如当初一样。就这样,一天两天过去了,我的心情开始变得有些焦急起来,这个时候我甚至怀疑是自己的种植方法出了问题,只好耐心等待着。

直到第五天早上,我按捺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早早地起了床又迫不及待的去观察绿豆的变化,心里想:这次总应该有点变化了吧。到了阳台,看到罐子里的绿豆,我顿时惊呆了,它们像一只只小蝌蚪露出了“小尾巴。”我欣喜若狂,赶忙拿出来相机把它们的成长变化拍了下来。

看着罐子里的绿豆,我心想:希望你们快快长大,变成一颗颗又嫩又壮的豆芽。

观察植物的周记三

观察,是发现问题,揭示事物本质和提出解决办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这一次我打算观察一下绿豆从发芽到生长的全过程,认识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条件。

九月十四日 星期日 多云

昨天,我把一小把绿豆放进温水里,准备做绿豆生长的观察记录。今天,我去观察绿豆的情况,看见绿豆已经脱下了厚厚的“外衣”,露出了白白的豆肉。

九月十五日 星期一 晴

我依然观察绿豆,发现已经脱皮了的绿豆开始裂开了,在裂隙中,长出了 一根根白白的、尖尖的小根。水边漂浮着已经脱落下来的绿豆外壳。

九月十九日 星期五 阴

今天,我想起了长长的绿豆芽,到了客厅,我被震惊了,那芽已经长出叶子了,叶子是椭圆形的,头很尖,叶脉还是十分的淡,几乎看不见。也许是温水帮助它长大的原因吧?那翠绿的颜色,令人心旷神怡。根长在绿豆的背后,不停地吸收水中的矿物质,帮豆芽一天天长大。

九月二十三日 星期二 多云

今天,我又换了两次水,根已经完全缠在一起了,茎长得弯了下来,也缠在了一起,看不出哪个是哪个。但叶子还是小小的,像麻雀的小嘴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更多的叶子来呢?我也十分期盼!

黄豆芽观察日记 篇7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四年级;观察日记

【中图分类号】G434

互联网已非常普及,微电影、微信、微博已得到广泛应用,2013年国家首次进行了微课程大赛,此后,以微课为代表的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国内中小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也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小学语文观察日记中应用微课,可以大大提升小学生观察日记的写作能力。

1 微课在小学语文观察日记中的应用优势

1.1创设微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年龄小,还处于典型的形象思维阶段,心理发展和思维变化非常的活跃,他们思想不稳定,天性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大部分的小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学习兴趣的。小学生在这一时期,各方面的发展尚未定型,因此可塑性比较强,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为此,在小学语文的观察日记中,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洞察力、想象力等因素,通过观看短小精悍的微课,充分{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激发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设计“黄豆发芽”这一课的课外学习内容时,我提前一个月自己做了实验,将黄豆在水里逐渐发芽了成长的过程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再用视频转换器转换成一段视频,配上文字和教师的解说词,这种类型的微视频,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做看的兴趣,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培育黄豆。

1.2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语文的学习博大精深,很多内容并不是语言能够表述清楚的,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体会、各抒己见,一定要让学生将自己的不同见解表达出来。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体会学无止境的内涵。在微课的帮助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交流。很多的书籍和图片在观察日记课程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为课前学习提供很多前瞻性的知识引导,驱使孩子们带着各种知识性的疑问去观察,并驱使他们在观察中自我解决问题,而且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观察热情。例如:在设计“观察蚯蚓” 一课的课前内容时,教师以经典绘本《蚯蚓日记》为载体,在网络上下载了以蚯蚓的身份讲述故事,带领学生走进蚯蚓的世界,使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了解了蚯蚓的外貌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他们自己去观察,这样更富有实效性。

1.3通过课前搜索资料,鼓励学生充分的发现自我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探索精神与创造力的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思想,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闪光点必须进行鼓励、肯定、尊重,不歧视他们的创造性。微课形象生动,再加上教师的旁征博引,会更增加说服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求知欲。要写好观察日记,首先要对所观察的物体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教师在设计课前作业单时,往往会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途径搜集有关这个物体的一些具体资料,在搜集资料中,学生会对这个事物产生一定的认识,有助于“翻转课堂”的开展。例如在“孵甲鱼”这个话题上,教师首先让孩子们去搜集关于甲鱼繁殖的资料,孩子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甲鱼的知识,有的甚至学到了不少甲鱼繁殖的技巧,为写好观察日记提供了打下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2小学四年级语文观察日记的应用方法

作为观察日记,“观察”是重点。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讲解是放在首位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再引导学生有侧重地去观察。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将观察力的培养融于课前学习的途径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2.1方法一:有目的地引导观察

孩子在观察中往往目的不明确,只凭自己的兴趣观察。如要培养孩子较强的观察力,就必须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在观察之前,教师在课前学习的任务单上要明确地告诉他观察的任务,尤其是不易引起孩子注意的地方。可以给孩子一些指点,让他集中注意力,以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例如在设计“种黑豆”这一课程时,教师在课前学习单上明确了观察任务:

(1)黑豆发芽后,请你观察黑豆叶子形态的变化。

(2)黑豆叶子颜色的变化。

(3)请你摸一摸,随着黑豆叶子的长大,叶子在触觉上有什么变化等。

2.2方法二:有顺序、多感官地观察

在观察目的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如果观察的顺序不对,也会影响观察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时常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整体到部分地引导孩子去观察。并且还有意识地抓住观察的重点,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如可以摸摸黄豆苗的叶子是光滑还是粗糙,用鼻子闻一闻是否有味道等等。

2.3 方法三:有对比性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