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演讲稿 > 朗诵稿 > 朗读散文的要求(3篇)正文

《朗读散文的要求(3篇)》

时间:

朗读散文的要求(精选3篇)

朗读散文的要求 篇1

今夜,雨落红尘!

仰望苍穹,大雨绝尘而下,一声声地敲打着静夜的心扉,狠狠地跌落进尘寰,溅起水花无数。此刻,世界干净而澄澈,一切都是透亮的,灵魂在落雨的暗夜里不染尘埃,好似被雨水冲洗过一样安然。夜幕下,我在水一方,独自清欢,静看万家灯火阑珊,倾听雨打荷泽的潺潺声息,诉说绿肥红瘦的心事。

我是红尘人间一枝莲,一枝安静的青莲。

静静地生长在岁月深处,六月的花期已然来临,我要好好地活在当下,在自己的半亩方塘中,蓄一池清水养心,不哗众取宠,以独自的姿势傲然绽放,以清绝的姿态出尘入世。我不在乎有没有人能懂得,你来或者不来,我都会以最美的姿态绽放自己。

苍茫的风雨中,青梅味已散,竹马今何在?光阴把重门深掩,流年的庭院里草木深深。回望来时的路,我已经找不到昨天的自己了。时光的窗前,我依然是那个安安静静地读书写字的素衣女子,情愿不争不屑,与蓝天白云对望,同花草树木交谈,向春夏秋冬微笑,和流水光阴对酌。

我是红尘人间一枝莲,一枝慈悲的青莲。

生长于世,看尽了世态炎凉,习惯了不闻不问,不惧不怕,不惊不扰。慢慢地懂得了,人生没有完美,世界也没有绝对的公平。终于学会了,用简单的眼光看待人生,用幸福的脚印去丈量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愿意帮助自己的人,用宽容的心去接纳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其实世界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像这样“你快乐我也快乐”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或许你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譬如:“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

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生活中也总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人生的路上,有多少痛苦,就会有多少成长。一只美丽的蝴蝶,一生之中总要经过多次蜕皮才能变为成虫,然后又在蛹内再经历一场漫长的寂寞,才可以羽化成蝶,相信每一次蜕变都是一次超越。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所走过的每一段路都是一次深刻的领悟,因为人生必须穿越黑暗,才能抵达真正的光明。

我是红尘人间一枝莲,一枝勇敢的青莲。

风云变幻的天气告诉我,虽然我们都喜欢风和日丽、晴空万里,但是却也必须迎接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洗礼。

自然苏醒的万物告诉我,世间有许多事情是不可逆转的。譬如太阳给予万物生长的光芒,而我们却必须去面对许多不见天日的阴霾;圆月曾经带给人类千年无尽的遐想,我们却也必须接受它那残缺不全的轮回。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并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冷暖交织的季节告诉我,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天经地义。尽管我们都喜欢那最美丽的人间四月天,但是谁都阻挡不了最寒冷的属于十二月的冰天雪地的到来。时光总是不动声色地拒绝了那些让人们无比喜欢的事物的衍生,同时也赋予了我们一些温良的慈悲。

匆匆流逝的时间告诉我,有些人是用来遗忘的,有些人是用来相爱的。爱情告诉我,静水流深,真爱是无言的,最温暖的陪伴和最深的懂得才是这世上最声势浩大的告白。我眼里所能看到的美好,就是云在肩上,我一回头,你还依然守在我身边!

我是红尘人间一枝莲,一枝感恩的青莲。

某个夏日的清晨,我把一盏薄念轻轻地写进风里,托清风明月送寄至云水相隔的天涯。依稀记得,锦瑟流年里,有那么一朵水色的旧光阴,好似在昨夜的梦境里哭过笑过了。走过了那么多风雨交加的日子,人生在未来的时光里笃定平和,内心也越来越安宁了。深深地感谢这一路上的所有陪伴和相逢,哪怕是走着走着就不见了,我也一样地感激这一场红尘深处的遇见,因为遇见你,遇见你们,我也遇见了一个更好的自己。如果相逢总在山水外,莫如,在人生的渡口安然等待,不诉离殇。静静地幽居在这一池清水中,等你宛在水中央,看一段宿命,如何将你我的缘分,重新安排。

我是红尘人间一枝莲,一枝禅意的青莲。

我本是端坐在佛台前的一朵青莲,只因与你前世有约,今生披着一身禅的袈裟,穿越千年的烟花柳巷,根植于烟雨苍茫的人间沧海。身处红尘道场,每一天都潜心修炼,静听禅音。要知道我们都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风景,要懂得好好珍惜自己的美丽,善待自己,善待万物,方不辜负来这世上走一回。红尘深处,我安坐在光阴的菩提树下,左手烟火,右手懂得,携带有你相伴的幸福,我们一起在岁月中打坐,惟愿时光不老,你我无恙。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许多时候,我们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睛里,透过别人的眼睛折射出来的羡慕,你才会看到那些目光中反射回来的是你的幸福。其实,当我们仰望别人的幸福时,别人也正以同样的姿态回望我们,那么,请你也不要忘记自己也同样拥有简单的幸福,只是你的目光望得太远而忽略了近在咫尺的温暖,切不可做那个丢了幸福的猪。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就像这世间的幸福与幸福也不尽相同,没有一个人的生活会和别人的生活完全一样。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今生,我只是一枝生长在清水池中的莲花,红尘路上有你在我心里种满了爱,我无以回报,只静静地伫立在碧水中央,绽放独一无二的优雅,为你站成永恒!

我是红尘人间一枝莲,一枝淡雅的青莲。

青葱的岁月里,我安然地生长,见多了陌上花开,丽日倾城;也看惯了缘分的天空下,聚散无常,花谢无语。光阴也终将会把那些华丽的色彩一一归还给日渐苍老的岁月,待到千帆过尽,喧嚣的尘世亦会风烟俱尽。依着时光的水湄,我就这样悠悠地生长着,每一天都心存美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心静若菩提,上善若水,陪你笑傲江湖风雨。

我是红尘人间一枝莲,祈愿与你共今生,把这世间的山高水远看至细水长流;祈愿与你赴来世,把这人间的悲欢离合舞成天长地久!

朗读散文的要求 篇2

朗读是达到语言规范化的途径

我们的朗读,必须使用普通话。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从语音上要求标准,从词汇、语法上要求正确。虽然文字作品的多种多样、古今中外都有,朗读时要尊重原作,但是,声、韵、调、轻重格式、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声音样式,不能不讲究规范。这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时代的要求。1958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朗读,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形式,是达到语言规范化的途径。不学习普通话,不掌握普通话,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朗读者。而学习朗读的过程,同时就是学习普通话的过程,通过朗读学习普通话,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朗读者要朗读某篇文字作品,这作品里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要首先解决声母、韵母、声调、轻重格式、儿化、音变等问题,真是字斟句酌、不能马虎的事。初学普通话时,在朗读中比较容易发现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错误。诸如把“南方”读成“兰帆”;把“农村”中的“村”字的调值读成33或22,而不是55;把“战士”读成中重格式,而不是重中格式;把“好啊(哇)”读成“好呀”……这都不标准,不能说是普通话。在说话时,既没有文字依据,语流又快,口腔再松软无力,就不容易感觉到存在的问题,事过境迁,纠正起来也实在困难。如果加上方言土语掺杂其间,与普通话的距离拉大,当面校正更觉吃力。因此,在朗读文学作品中使语言规范化,就成为朗读的重要作用之一。

自己朗读,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同听别人朗读结合起来。听标准、正确的朗读,同自己的朗读加以对照,就可以在比较中认识到什么是普通话的标准音,什么是方言上语,怎样读才对,怎样改正不正确的读法,等等。相当多的人是从听电台、电视台的普通话播音,听朗读唱片或录音磁带中学习普通话朗读的。正因如此,周恩来同志于1958年l月10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的报告<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就强调指出:“北京语音是个标准,有个标准就有了方向,大家好向他看齐。……比方对广播员、电影和话剧演员、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就应该要求严些……”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应该是人们学习普通话的榜样。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持别指出:“每年有上千万儿童进入小学,训练普通话应该从他们开始。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成百万的教师是普通话最直接的教学者和宣传家”,应该“使学生不但在语音方面,而且在书面语言的语法、修辞、逻辑方面都能得到有系统的规范化的教育,消除目前很多学生在中学甚至大学毕业以后还不会说普通话、不会写通顺文字的现象。”这个要求在今天看来仍显得十分迫切。

语言规范化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朗读在推动语言规范化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有的人,日常说话中带有明显的方言,可是一拿起文章朗读,却能基本上符合普通话的标准,这不是恰恰说明了朗读在语言规范化中所起的作用么?学习和掌握普通话,达到语言规范化,完全可以通过朗读率先实现,这是一条快捷方式,我们应该把它充分利用起来!

朗读散文的要求 篇3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一直都是重中之重,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进行范读,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读得多了,学生的语感就会更好,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也会更强。学生爱读、会读,才能有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朗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过程。当学生逐步掌握文章内容时,我们的教学也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