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精选7篇】正文

《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精选7篇】》

时间: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小学女教师。她体弱多病,却挑起全校最差的"乱班"这一重担,用自己的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同学的心。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页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7篇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篇1

前一段时间看了电影《烛光里的微笑》,我被王双玲老师对自己的职业,对学生那种无私的奉献一精一神所感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叫王双玲的女教师为了教育事业和学生默默奉献,无悔付出与牺牲的感人事迹。王老师在生病需要静养的情况下,接管了所谓的“乱班”——四(2)班。在王老师的悉心教导和真心的感动下,该班学生从一开始的“一锅粥”到后来的一团一结友一爱一的好集体,学生们不仅在成绩上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一性一格和品德上都得到很好的改善。

王老师本身非常热一爱一教师这个职业,也非常一爱一她的学生,她对学生的一爱一,不是抱着要提高学生的学一习一成绩的目的而伪装的,而是从心而发的。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在他们最需要帮助最需要一爱一的时候,王老师总会出现。就像丽萍离家出走,最后,王老师找到了她,让她回到一温一暖的集体中;就像小鹏的父母入狱,可怜的小鹏被王老师收留了,王老师把小鹏当亲身儿子一样对待,难怪在追悼会上,小鹏叫她“一妈一妈一”;就像路明的腿受伤了,对热一爱一足球的路明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王老师为了给他鼓励,去找了他的足球偶像给他写信和签名。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除了家长外接触最多的人,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以巨大影响。毕竟他们年龄还 太小,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还 没有成熟的概念和判断的经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可信赖的,他们认为教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可见教师言行的好与坏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言行上不严谨,势必会不知不觉地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而如果教师言行合理、举止规范,则会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鼓励学生不断前进。所以教师必须处处、时时、事事、言言、行行,严格要求自己,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一操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同时,教师不但要以德立教、以身作则,还 要注意方式方法。我认识一位班主任,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她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严格要求学生,学生犯错误后更是严加指责、批评,她认为自己这是在一爱一学生,结果师生关系非常糟糕。之后,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转变了观念,凡事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更多考虑孩子的需求,仅一年的时间孩子们就一爱一上了她,她也从中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她说,以前最害怕开班会,不知道和孩子说什么。现在,她觉得一节班会课根本不够用,有那么多问题要和孩子们一交一流……她越来越一爱一当班主任,时常利用业余时间和孩子们一起搞活动,没有人给她发奖金,但是她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甘愿奉献。

还 有一个例子,一个孩子迟到了,他的老师没有批评孩子,而是对孩子说,是不是路上不好走?看到你的位子空着,老师的心就悬着,直到你来了,我的心才放下。这些话既没有讽刺挖苦,也没有疾声厉色,但是让孩子感受了老师的关怀。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每天晚上上三个闹钟,再也没有迟到过。 总之,教师要以德立教、以身作则,要一爱一中有严,严中有一爱一,一爱一而不一宠一,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篇2

“小树问蓝天,我怎样才能长大……”,这是电影《烛光里的微笑》的主题曲。从这里,电影内容虽然还 未正式开始,但是我似乎听到了小树成长的烦恼、困惑与艰难。的确,和小树一样,孩子们的成长更是如此。但是他们应该感到很庆幸,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位真正关心他们、愿意尽全力帮助他们的好老师——王双玲老师。

王老师一走进校门,传达室的老爷爷就将她叫住,递给王老师一摞的信件。老爷爷问:“王老师你怎么这么多信啊?”“都是以前的学生们寄的”,王老师回答。影片一共出现了三次老爷爷向王老师转一交一信件的镜头,每次都是好多的信件,都是学生们寄来的。不难想象,王老师的孩子们都很尊敬她,至少都还 记得她。

学校里一位老师因为嫌弃学校提供的条件差,突然离开了学校,使得四(二)班没有老师教。王老师主动承担起了这个班的教学和管理任务。虽然她自己已经很辛苦,尽管她也知道这是一个“差班”。

四(二)班有个女生老是上课迟到,王老师发现后却并没有怪她。对于孩子的迟到,她向同学们说道:“老迟到,总是有原因的”。这充分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王老师放学后便开始家访,了解那位老是迟到的女生的情况。而现在的很多老师,只要孩子一犯错误,就开始批评,有时根本就没有弄清楚事实。

影片中,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因为车祸而折断了双一腿,学生非常伤心、痛苦,还 闹情绪。不管家人怎么安慰,他就是不安静下来。但是,王老师来医院看望了他,经过简短的几句一交一流,孩子安静了下来,情绪也稳定了。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位置。这个时候,王老师是他们最信任的人,是他们最亲近的人。这些,都是王老师用每时每刻的关心与行动换来的。

班里有一个名为小鹏的学生,他的父母因非法赌一博、倒卖黄碟被公安局抓捕。小鹏沾染上了父母的恶一习一,成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孩子。王老师了解他家里的情况,就把小鹏领回自己的家,像慈母一样照料小鹏,使小鹏第一次感到了家庭的一温一馨。王老师就是这样用心一爱一着她的每个学生。用自己那宽广的胸怀,像一温一柔的春雨一样,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浇灌着他们那幼小的心灵。

还 有一次,王老师冒大雨和丈夫在夜晚出门寻找出走的学生,不惧辛苦。就这样慢慢的,尊敬与喜一爱一王老师的人越来越多。

王老师的事迹也许并不算伟大,但是谁能说王老师不是一个伟大的师者?她所展现出来的,并不是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而只是平时一点一滴的对学生的关一爱一,对教育的执着。

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篇3

今日中午,观看了一部九十年代的经典老电影---《烛光里的微笑》。整部影片我是怀着一颗无比感动的心看完的,异常是看到影片最终,一群原本顽劣的孩子自发地在教室里为她的教师开追悼会时,我已经是泣不成声,以至于家人问我“你怎样啦”,这部影片太感人了,使我的内心受到无比强烈的`震撼。

影片讲述的是上海市一位普通教师王双铃的感人事迹。王教师是一位和蔼可亲、人人都敬仰的教师。她患有心脏病,医生说她必须要在家里静养三个月,但为了自我心爱的教育事业,她不顾一切、瞒着他人去学校上课,如果不是她的学生给她送药,所有人都不会明白她患心脏病。看病后进校门的第一天,学校的差班----四(二)班的班主任甩手不干了,正值学校无可奈何之际,王教师主动请缨再次接了这个差班(她以往教的都是差班)。当王教师接这个班的时候,班里已经乱作一团,很难接手。早上,别的班都在晨读,而四(2)班却是欢声笑语、自由自在。就在王教师第一次进教室时,就挨了一“枪”,可是她不但没有责罚孩子们,反而还若无其事的看着孩子们,静心等待孩子们安静下来,等班里稍微安静之后,她用自我独有的方式拉近与调皮学生的距离,‘李小鹏,你的爸爸叫李富根,20xx年前他就是在这张桌子上磕破了下巴,是王教师背他去医院的;周小刚,你的小姨也是我的学生……。’应对班里公认的“老迟到”周丽萍的再次迟到,王教师为她巧妙的为她解了围;为了了解孩子们的心声,她让班里每个孩子说一句话,对教师提出要求,从孩子的言谈话语中明确自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放学后,为了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景,她不辞辛劳、忘却病痛折磨前去家访,每一天回家后都瘫软在床上,他的老公心疼地说她‘在外面是一条龙,回到家像一条虫’,描述的十分形象。一天,学生李小鹏的父母因非法盗卖黄色录像带被公安机关抓了,王教师小鹏带到自我家里,像母亲一样关怀他、爱护他,使得李小鹏从教师那里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之后她最终因过度劳累而悄然无声地走了,孩子们满怀悲痛,自发地在班里为她举行了追悼会。在王教师生前最喜欢的烛光里,孩子们仿佛再一次看到了教师那亲切的微笑。

看完这部电影,我对“师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像王教师那样有足够的爱心。说话的语气要平和、温柔,让孩子们听了如沐春风、如淋细雨;看学生的眼神要带着母亲一样慈爱的光;对待孩子地每一次抚摸,能让孩子感受到那是爱的抚触。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从教师那里得到了母亲一样的关爱。

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向王教师那样有足够的宽容心。一个再优秀的班级总会有几个问题学生,对待问题学生要有一个宽容的心。应对在自我家里吃住的李小鹏“偷钱”,他不急不躁,耐心询问孩子拿钱做什么了。学生陆明在学校里被车撞伤了腿之后,陆明的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到王教师的家里无理取闹,让王教师赔他孩子一条腿,应对失去理智的陆明妈妈,王教师不作任何解释,还跑到学校看望陆明。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家刘可钦应对问题学生时的情景,应对迟到的学生会她会说:“你可来了,我们正为你担心呢”;应对无故不到的学生,第二天她说:“嘿!你昨日怎样了,我们都想你呢”同样是一句话,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怀着这样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并用这样的亲切话语贴着学生的心灵走,学生怎能不为之动容,改正错误。

三、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这在王教师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学校里学生的安全,她不顾个人得失向校长提出提议,不让在学校停车。学生李小鹏的父母被公安机关逮捕后,她主动承担抚养李小鹏的义务,让小鹏在自我家里吃、住;并且带小鹏看望自我服刑的父母;为小鹏过11岁生日、点歌;学生周丽萍被母亲打骂出走后,她深夜冒雨找孩子;学生周丽萍提高后,她利用自我微博的工资收入给孩子买了一个新书包和一个文具盒……,这样的事不胜枚举,处处透着这位普通的人民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奉献之心。

四、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真挚的心。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张贴在王教师家里的墙上,成了王教师的座右铭。正因为王教师的真心天天滋润学生,换回了学生的真心。就在王教师去世后,班里几十个孩子自发的在班里为王教师开追悼会,李小鹏哭诉着深情地称教师为“妈妈”,周丽萍哭着说,王教师你不但教育了我,也教育了我妈妈,你是我的教师也是我妈妈的教师;学生陆明说:王教师我们都是你的孩子……虽然王教师没有自我的亲生子女,但却有几十个孩子发自肺腑地叫她“妈妈”。孩子的心是纯洁、无暇的,能让孩子真情流露的仅有对她真情付出的人。

我想,这部电影之所以用《烛光里的微笑》命名,是有它的异常用意的,自古以来,烛光都代表奉献,是给别人送去温暖、幸福的代称。这部电影里的烛光正是对王教师工作精神的写照,烛光里的微笑,是王教师对学生无私奉献的时候总是满脸笑容的,是慈祥的。比较王教师,我自愧不如,以后要以王教师为榜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里,把自我的关爱、敬业、职责无私地献给我们的孩子,用自我的实际行动来圆满地诠释“师爱”的真谛。可是心里也对才四十岁的王教师去世感到痛惜。在我们的教育战线上的确需要一大批像王教师一样对学生无私奉献的教师,但也提醒教师们在忘我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自我的身体,更持久地站在自我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篇4

“蜡炬成灰泪始干,衣带渐宽终不悔……“,身为一名教育者,我知道许多描述教师的语句,但从未有过心灵的震撼。观看了《烛光里的微笑》这部影片后,我被深深感动了。这才是一位合格的、用心的教育者,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缺少的一股子精神。

王老师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有着为教育奉献一切的执着;她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决心;她有着一心只为孩子的忘我精神,她用自己最真挚、最炙热的爱温暖着孩子的心灵,也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王双铃老师接到一个班,这并不是一个优秀之班。但她没有推辞、怨言,而是默默地用她那炙热的爱温暖了每一位同学的'心,她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

那位经常上学迟到而沉默无言的女学生,在她的热情关怀、帮助下,终于振作起来了,使她有了进步,重新有了欢乐。

那位在父母赌博的影响之下,走上邪路的孩子,在这位不辞辛劳的园丁帮助、启示下重新成长起来。

也许你会说这多么平凡,但对于学生而言却是极大的鼓励,弥足的珍贵。这是这些孩子人生的起航点。

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了后一代的健康成长,王老师却把自己置之度外。人的生命仅有一次,为了事业,为了孩子们,终于过度劳累及病魔的无情,让她倒下了,她的一生,就是这样默默的、默默的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与学生们。

在一片摇曳的烛光里,映出了老师的笑脸、学生的泪眼,这片烛光给人们的感觉温暖而痛楚。她用心地改变了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温暖,让他们感受着在天使的翅膀下的那种温馨,带着他们走上充满希望的人生之路,她是一个称职的灵魂工程师,她用她的心她的身,她的血肉都融入了这个她喜爱的工作中去了,而她的孩子们,一直都深爱着这个“妈妈”。从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王老师的伟大,被深深的感动。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她,做到了。同样身为人师,我将顺着这条轨迹继续前行,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篇5

在当今社会,有的人们被暴力驱使去做违法乱纪的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确毒害了那些意志薄弱的人们,而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王老师却一向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学生当中,望着她的背影,我感觉到她是如此的伟大和崇高。我觉得《烛光里的微笑》这部电影是很有教育好处的,只要能领悟到一点点,就能使我们受益匪浅。

影片讲述了一位平凡教师王双铃接手了一个乱班,然后全身心地投入,走访学生,鼓励学生发展他们自身的个性,之后她最后由于过度劳累病倒了,然后她就悄然无声的走了。这部影片其实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从王老师身上,我学到了要乐于助人,要对人们一视同仁。王老师从不偏袒某些差生,她走访了学生之后,就用心帮忙他们解决困难。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消除矛盾。她就像一支默默燃烧的蜡烛,放出光芒温暖别人,奉献自己。她,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总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而当看到她的一位学生的家长因赌博,贩卖盗版黄色光碟而被捕后,原本一个完整的三口之家就这样被破坏了,那个学生也成了“孤儿”。其实,最可怜,最无辜的就是孩子,这种孩子容易走错人生的道路,多亏了王老师的细心教导,才使他没误入歧途。

每看一遍《烛光里的微笑》都有不同的感受,我想我会一辈子受益的。

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篇6

上海市边缘棚户区的潘家弄小学教师、体弱多病的王双铃又接了一个乱班。当她走进教室时,调皮捣蛋、缺乏纪律的学生在教室里闹成了一锅粥。在班上路明腿被压断,李小朋被社会人员带坏等等一系列事情之后,王老师用自己的爱改变着这些孩子的性格习惯乃至他们的一生。

王双铃的爱心深深感动了孩子们,全班的面貌大有改变,她带着同学们去郊游看海,为了不使腿伤未愈的路明掉队,王双铃背他爬山,过度的劳累使她再次发病,靠在山石上,她永远闭上了双眼。孩子们满怀悲痛,自发地在班里举行了追悼会。

在王老师生前最喜欢的烛光里,孩子们仿佛再一次看到了老师那亲切的微笑。

有句古话说得好:“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我们都知道,在教师的一生中,干不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教师就像一星,没有太陽那样热烈,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炫目,也没有白云那样高远。教师,日日在讲台上吟诵,月月在课堂里歌唱,回报的,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身边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呕心沥血几十年的老教师,退休时青丝已变成白发,带走的除了铺盖行李,剩下的却是两袖清风。

而王老师是众多基层老师的一个缩影,她集中了那些优秀老师所有的美好品质。

去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还有很多像王老师这样的老师。有一位台湾来的小伙子,到中国一个偏远山区去旅游,从此,他辞去了年薪几十万的工作,他在此一住便是十年。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那所山区的孩子们,陪他们一起快乐一起成长。由于他的带动,陆陆续续,教师队伍逐渐扩大,有的呆了6.7年,有的呆了2.3年,也有刚刚才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有的也已经在那座山里成婚生子,永远扎根那片可爱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他们共同撑起这祖国的未来。看到如此,让我坚决了;到讲台上面对可爱的孩子们,也让我更坚决了,传道授业,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回望那些白发苍苍、默默奉献却两袖清风的老师,我猛然领悟到人们为什么总是这样描写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不会长篇大论,不会慷慨陈词,但他们却如红烛一般在默默中流淌着生命。

这就是红烛的生命,是人民教师神圣而无声的誓言,映衬着烛光里的微笑!

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篇7

今天是我第一次看这类型的电影没有泪流满面(因为今天是在教室里,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滚儿,仰着头过了一会儿才把眼泪给硬逼了回去),我很喜欢这样的电影,我更喜欢电影里面的人和事,这部电影既让我很感动,又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从两个角度来谈谈我对电影《烛光里的微笑》的观后感:

一、从情感角度

首先从情感角度来说说我的感受。这部电影让我很感动,因为这部电影很能引起我的共鸣,我觉得电影里面的一些人和事跟我在现实中经历的差不多。电影中王双铃老师接手的四(2)班是一个没有人愿意管教的班,估计学校的老师对这个班的孩子都已经放弃了吧。但王双铃老师在有心脏病需要静养的情况下接了这个班,并对这个班的孩子们呵护备至,疼爱有加。这让我想到了我初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王林老师,他跟电影中的王双铃老师一样,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但我们班比电影中的四(2)班难管多了,那时候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吸烟、酗酒、打架,上课把蛇、狗、小壁虎之类的东西拿到教室来吓人。记得初二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先后两次被这几个学生气得住院,尽管如此可我们的班主任却从来没有放弃他们。

从影片中还可以看到王双铃老师很细心。当小鹏的父母因为聚众赌博和贩卖黄色录像带被抓后,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小鹏的责任,并且还在自己住院的情况下也不忘记给小鹏过11岁生日。这让我想到了我的高中班主任,她的年龄跟王双铃老师差不多,她刚接手我们班时就将全班的生日记下来,哪些过阳历的生日、哪些过阴历的生日都一一记下。等同学们生日到了,她都会买上一个蛋糕表示祝贺,如果一天里有几个同学一起过生日,她会买一个很大的蛋糕,全班一起为他们过生日,然后一同品尝蛋糕。就因为班主任她对我们学习上进行鼓励,生活上关怀得无微不至,所以我们都叫她万妈(她的名字叫万钧,所以就叫万妈)。现在想起那高中的岁月,心里依然暖暖的。

其实,在教过我的老师里有很多像影片里的王双铃老师一样的爱岗敬业的老师。现在每当我跟同学讲我高中、初中、小学的老师是如何的好,他们都会对我投来羡慕的眼光,他们羡慕我能遇到那么好的老师。我不知道他们以前的老师咋样,但我想绝大多数老师都是爱岗敬业的,不好的老师毕竟很少。所以,从初中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而今我也为此努力着、奋斗着。

二、从教师教育角度

首先从教育角度来说《烛光里的微笑》。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双铃老师教过四(2)班很多同学的长辈,像叔叔、爸爸、姑姑等等。这种几代同师的现象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也许很正常,毕竟那时候我国的经济还落后、教育还跟不上。但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中国的国民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虽然中国现在的教育比起影片中的那个时代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我国农村教育依然落后,尤其是偏远山区,许多地方招不去教师,以至于那些地方教师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还有教师教非所学,一个人教很多门课程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在从班主任工作角度来谈谈我的感受吧。影片一开始就是其他班在认真早读,然而四(2)班的教室里却“鸡飞狗跳的”,一团乱。当我看到这里时真为王双铃老师捏把汗。但她却很从容的走进教室什么也不说,等待着同学们安静下来。这里可以看出王双铃老师很镇定、处乱不惊。当王双铃老师接管四(2)班后,她首先进行了家访了解了小鹏、陆明、丽萍等家庭情况。要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都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所以只有了解问题的根源、走进学生的内心,这样才能很好的教育学生。

一个老师放弃一个学生,损失也就几百、几千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损失却是百分之百。影片中小鹏被周小刚等人揍了一顿后,一气之下离开学校到天桥上去卖烟,还跟他父亲的酒肉朋友学喝酒等坏习惯。这时候王双铃老师没有放弃他,而是耐心叫他回学校去。王双铃老师还帮丽萍树立起信心,最终脱离了考试不及格。这些都可以看出她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

王双铃老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并且时刻呵护着学生幼小的心灵。当小鹏擅自拿50元钱去还债时,她是先了解情况而不是一开始就认为他是偷的。这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当丽萍经常迟到时,她也没有批评而是进行家访,了解丽萍迟到的原因。后来丽萍考了76分,脱离了不及格,她也及时鼓励丽萍,同时还送给丽萍文具盒与书包作为奖励。她送丽萍书包、文具盒,一方面是鼓励丽萍好好学习,另一方面是对丽萍进行帮助同时不让其觉得是施舍。这里也可以看出王双铃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

王双铃老师善于投其所好,当班上几个学生让她允许他们踢足球时,她立马同意了,并且还说他们以后很可能成为足坛名将,这就拉近了他与学生的距离,取得学生对她的信任。她还将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搬进了作文课,当学生说长大需要父母、爷爷奶奶的爱时,她立刻抓住教育机会,让同学们换位思考丽萍长不大是因为她缺少父爱、爷爷奶奶的爱,让同学们要给予丽萍关爱,这就拉近了学生间的关系、促进班级团结。王双铃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技巧还有很多,就不在这里一一叙述了。

有人说:“学生的心灵就像一片沃土,当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长出行为的果子;当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长出习惯的果子,当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的果实。”我想王双铃老师就为她的学生播下了思想、行为、习惯的种子,他们也一定会收获到命运的果实。

我很庆幸自己看到了这部电影,我认为烛光里的微笑是最美丽的,王双铃老师不抛弃、不放弃,能以一颗宽容而又温柔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些都让我为之感动。影片最后学校领导说小学老师干的都是些琐碎事,不知道怎么写悼词。但与此同时,四(2)班全班同学为她开追悼会,小鹏哭着叫了一声“妈妈”,这应该是他发自内心的呼唤,这也是孩子们对她最高的评价。她是一位平凡的小学教师,但她在平凡的岗位上进行着不平凡的事业,她是真正的伟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