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7篇)正文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7篇)》

时间:

如果说“天宫课堂”第一课为青少年种下了一棵好奇的种子,那么第二课就是提供养分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把好奇变成梦想。这次为您整理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悟作文 篇1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张宁熙

昨天王亚平阿姨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液桥实验。

液桥就是两个物体沾上液体后形成的一条连接。我自己先拿水试了试,拉出不到一点点就断掉了,根本称不上“桥”。我想太空中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事实上,当电视里宇航员拿起两块粘了水球的玻璃板轻轻拉开时,水球慢慢变形,从球形变成椭球形,再变成有弧度的长条形,就像一座长长的“桥”挂在两端,亮晶晶的,好似水晶一般晶莹剔透,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太空环境里液体的表面张力更加凸显,液桥就是对这种特性的直观表现,真奇妙啊!

接下来的“太空冰雪”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等其他实验都精彩无比,舱内的科研环境更让我大开眼界,各种实验柜里的精密仪器,神秘满满的太空离心机,这些都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妈妈说我的眼睛都看直啦!

看完这么有趣的天宫课堂,我被蓬勃发展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所惊艳。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探索更神奇的科学世界和更广阔的浩瀚宇宙,奔赴美丽星辰大海。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700字 篇2

袁仕堃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在2021年12月9日,我们班全体同学在杨老师的组织下,认真观看了“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组航天员瞿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早在2021年6月20日,王亚平老师就曾在“天宫一号”开展过基础物理实验。

虽然我们现在对于那些高深的航天技术,深邃的宇宙知识理解不了多少,但是这却激发了我探索知识宇宙的强烈兴趣。我们每天只能迎来一次日出,可在空间站的宇航员们却可以一天中迎来十六个日出,因为他们在神舟十三号飞船里,每九十分钟就可以绕地球一圈。

在这次“天宫课堂”,我们看到了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天地互动交流等。让我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老师的太空授课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所有青少年。谢谢宇航员,也同样谢谢大自然和宇宙馈赠的一切。

我想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梦想有一天月球上能插满中国的旗帜,我憧憬高科技能传遍全宇宙,我想象自己成为一名宇航员,搭乘宇宙飞船去探索深邃的太空,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800字 篇3

高清妍

太空奥秘,无穷无尽

宇宙真是太奇妙了!在那里,有璀璨的星河,有烈火般的太阳,还有神秘的黑洞……随着人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宇航员们乘坐火箭飞到了一望无际的太空,开始探索宇宙,遨游天际。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三位宇航员老师为我们准备的“天宫课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

这次“天宫课堂”主要分为实验环节、空间科学设施的介绍和展示环节、天地互动环节。在实验环节里,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四个有趣的实验,它们分别是: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和太空抛物实验。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就要数太空“冰雪”实验了,这一幕仿佛发生在魔法世界:透明的液球飘在半空中,王亚平老师用一根小棍点在液球上,球体瞬间开始“结冰”,仅仅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一个通体雪白的“冰球”,而且,这枚冰球摸起来还是温热的呢!看到这里,我惊讶得目瞪口呆,心想,这也太神奇了吧,液球居然变成了“冰球”,这是什么魔法呀?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继续往下看,听了解释,我才明白:原来,这个“冰雪”实验是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核、结晶的过程,过程中会释放热量。这个实验的“玄机”就在于小棍上占有晶体粉末,为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提供了凝结核,进而析出三水合乙酸钠晶体。知道了原因,我惊叹不已: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小实验背后还藏着这么多的奥秘啊!

上完这堂课,我惊叹于科学的范围之大,赞叹于宇宙的奥秘之多。这堂不同寻常的课,不仅使我了解了许多知识,还让我见到了许多空间科学设施。上了这堂课,真是让我受益无穷。正如翟志刚老师的寄语:“祖国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那让我们努力学习知识,绽放属于自己的未来之花吧!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700字 篇4

九天揽月,谈笑凯歌。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止步。身处太空,浩渺苍穹看似壮美辽阔,实际却无时不挑战着航天员的心理和生理极限,他们面临和经历着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他们却挑起科普重担,为我们设计、讲解了有趣的空中课堂,让深奥的天文、物理知识在他们的讲解下变得妙趣横生、通俗易懂。

这堂课,航天员为我们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还通过液桥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以及失重环境下水油分离现象会消失等等,令人叹为观止。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也出现在太空课堂中。王亚平将“冰墩墩”吉祥物抛出,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掉落,而是保持原有运动状态,沿着原来的运动方向“飞”了出去。这是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最直观的体现。

“天宫课堂”不仅向我们传递了科学知识,也向我们展现了中国航天的科技实力和科研精神。运载空间站入轨的长征五号火箭,曾因发射失利历经了900余日的“归零”工作,裂缝、振动、振喘,细小之处却牵动长五全身上下。故障它在那里,但又不在那里,焦灼,无力。且笑当年我也曾尝试探求失利之因,奈何飞控数据姑且得出发动机故障的结论,只得作罢。未曾预料,毫厘之间的一道裂缝,却能将成功与失败远隔万里。失利,归零,复飞……

因为中国航天所做的一切,穹宇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当航天员们穿越“天宫”与我们交谈时,这激励我们加倍努力,为地球带来和平与宁静。这是中国的“土星五号”,这也是中国的“阿波罗计划”。

岭上松如旗,抉疏铁石姿。这已不仅是“我们的征途”,也是我们的征途。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700字 篇5

路芸菡

随着我国科技日益发达,许多人们不敢想的事情,现在自己变成了现实。冲出地球,飞向太空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

就在今天下午,我与同学们在网上一同观看了直播课——天宫课堂。这是一节特别的课程,有神舟十三号乘组的三位伟大而杰出的三位宇航员老师:崔志刚老师,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这节课我们一共有四个实验,分别是: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和太空抛物实验。

其中我最好奇的就是太空“冰雪”实验和水油分离实验了。在太空“冰雪”实验中我们会用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在空中会形成一个液体球,用一根毛棒触碰一下,他就会变成一个小“冰球”,它虽说是“冰球”,但它摸起来却是热的。因为酸钠溶液在温度较高的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大,很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在水油分离实验中,王亚平老师手里拿了一个装有水和食用油的瓶子,水的密度大于食用油,所以在地面把两种液体混合后,等上一段时间,油会浮在的水上面,形成稳定现象。但在空间站里,镜还是像之前一样没有分开!虽然失重环境使水油无法分离,但是他们的物理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在非常快速的旋转时,可以实现失重状态下水油分离。

通在我意犹未尽的时候,这短短60分钟的天宫课堂即将结束,我只好满心不舍的退出课堂。过这次的课程,使我对太空的好奇又一次的加深。天河漫漫,纵使太空遥不可及,但浩瀚星空永远是地球无法取代的邻居,探索永无止境,未来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发现,掌握更多科学知识,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热爱学习,努力学习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去追求探索吧!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800字 篇6

于浩霖

今天下午15:40在线上观看了天空课堂。

三位“太空教师”为大家展示了有趣的科学实验,同学们在地面上同时也进行了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王亚平航天员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着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复杂多变的,宇宙中许多奥秘值得探究,这就是科学的态度。

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冰雪”实验中,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水油分离试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了水油分层。航天员叶光富重点展示了空间科学实施,比如无容器★WWW.BAIHUAWEN.com★实验机柜。“无容器”就是不用容器承载,使物体在悬空的状态下实现熔炼的过程。中国空间站的三个舱段舱内共布置了十多个实验柜,支持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广泛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研究。

看了这次天宫课堂里的“水桥实验”以及“太空抛物”等实验,不仅印证了我目前在书上所看到的物理知识,也让我对神秘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原来我们眼睛可以看见很多现象在离开地球后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正如课堂开始时所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不能永远的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一开始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便开始征服整个太阳系。

天空课堂不仅向我们传递了航天科学知识,激发了我们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而且让我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了宇宙的奥秘,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我们一定要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实现“中国梦”、“未来梦”而努力学习!加油!少年!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700字 篇7

潘威旭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13分,搭载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三名航天员带着全体中国人的期望和祝福奔向苍穹,前往浩瀚的宇宙——中国太空之家。

发射时间虽然是在凌晨,单“圆满成功”的消息一出,互联网确是一片欢腾,无数网民等候着这一激动的时刻,为发射成功而新潮澎湃。

按照中国航天永不止步的发展速度,神州十三号也将实现多个“首次”:与核心舱实现径向交汇对接;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首次有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

此外,相比于神州十二号,神州十三号也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停靠中国空间站之后,届时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两艘货运飞船、一艘载人飞船共四个飞行器组合运行;而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也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而且,神州十三号飞行任务之后,将完成空间站任务标准载人飞船所以功能的全部在轨验证,完全具备支持我国空间站后序建造及运营需求,也标志这工程由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转入在轨建造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如网友所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天”,中国航天总是在不断超越,一点一点实现技术突破,以越来越快的频率在外太空刷新刻度。经历了几代人的拼搏奉献,我们今天已经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宇宙探索的重要”玩家“,而太空也将会有越来越从容、自信、温情、浪漫,越来越具有独特的中国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