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纸上谈兵读后感(优秀15篇)正文

《纸上谈兵读后感(优秀15篇)》

时间: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寓言中的故事都是讽喻和比况,具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它所写的人或人格化了的物,大都是反面的或性格有缺陷的;不注重形象的具体描绘,篇幅短小。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下是敬业的小编有缘人为大伙儿整编的15篇纸上谈兵读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纸上谈兵作文600字 篇1

古有赵括纸上谈兵,让白起消灭赵国几十万军队,输的赵国再也无力反抗秦国。今也有“纸上谈兵”,它不在使战场风起云涌,有的是朋友之间友谊的增进。

不知何时,不知何地,某某人中之“神”某天得到了五子棋可以在纸上的创意,于是大肆抄做,在学校,在社区,在各地,深受我们年轻朋友的喜欢,于是,全国各地就吹起了“纸上谈兵”之潮流风。

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我邂逅了这种新玩法,于是鹦鹉学舌的在班级中也宣扬了一翻,有不少“爱棋志士”争相呼应,于是这种娱乐方式也在班级中掀起一阵“纸”风。

自由活动课上,战火开始燃烧了,热血沸腾着。不一会儿就有一个不知好歹的来挑战本人。

棋局一开始我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摆了个闪电阵,不过明显是我高估了他,才几步棋之后就卖给我一个破绽,我趁势一鼓作气,势如破竹,6比0,比赛结束,没有悬念,胜利自是囊中之物。

正当我洋洋得意的时候,一个貌似高手的同学徐徐向我走来,这可让我情绪更加激昂了!两人对座,装模做样的握了握手,阴阳怪气地对笑了下,于是开始对决,他的技术真不赖,上来就使用挑花阵克制我,这可急坏了我,我急中生智,轻轻地将子放在了挑花阵的毙命之处,然后不禁失声奸笑。

第一旁被我击破,使他变的浮躁,而我却不因胜利而骄傲,冷静了下来,乘胜追击,杀了他一个10比4,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如同古代打了胜仗一般,不同地是胜利者与失败者不由自主地一同笑了起来,为能下如此激烈的棋感到愉快。

“纸上谈兵”如果是构件欢乐的框架,那五子棋就是构件欢乐的核心轴!

下五子棋,不仅是种娱乐活动,它还可以锻炼人们的心理素质,更可以增进友谊,真是一种双赢的娱乐活动呀。

纸上谈兵作文700字 篇2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故事,想必是家喻户晓的吧!这讲述了赵国有一位通晓兵法的人,名曰赵括。他在谈论兵法上可谓是头头是道,游鱼得水呀,在当时可是无人能及的。可在他领导的长平之战中惨败,这是为什么呢?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他缺乏了经验。虽然他能谈兵法,但是他没有实战的经历也是不行的。从中我们能够吸取教训——任何事情都不是靠嘴上说的,就算你说的再华丽也只是“空城计”罢了。只有将这些都落实到行动上才是真本领。我们要想成就大事,就切勿纸上谈兵。

在中国有一句话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可是兵家之士的座右铭啊。练武的人关键是靠平时多练习拳脚功夫,他们不会夸夸其谈,所以他们成为了武士。而那些大发言论,不将其落到练习上的最终只会“演讲”,没学到一点儿真本事,这就变成了“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的人了。

被世界誉为“发明大王”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他的一生有三千种之多的发明;英国的牛顿发现牛顿定律,创造了微积分,对近代的自然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论是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些世界级的名人,他们享受着最高的赞誉,不仅仅是他们拥有聪明的头脑、完美的语言理论,更多的是他们为创造这些而去进行的试验。如果他们没有这些事实依据,只是凭空去想,然后将他们所想到的告诉人们,并说他们说的绝对是正确的,那么将有多少人会相信呢?会得到多少人的“顶礼膜拜”呢?我猜想,应该不会多吧,不久就会有人站出来推翻它。由此看来,这些结论离不开事实论据,也离不开他们的动手。

现在的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的招聘都打出要有丰富经验的人才。为了我们将来的更美好,为了我们的成就,就要努力学习,但不是只去学习理论基础,而是要我们多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那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就。

纸上谈兵作文 篇3

纸上谈兵原是指光在书面上做文章,真正上了战场反而是什么都不会了,而现在我笔下的“纸上谈兵”是纯字面上的解释,单单是在纸上做功夫罢了。这是对 我们小学的时候一个自创的游戏的美称,因为当时还是小学,刚刚接触网游之类的东西,只觉得新奇而已,而上学时又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所以不知不觉在课间的时 候便出现在纸上模拟网游的小游戏。

说是“纸上谈兵”,还真是全部是在纸上进行的。一下课,基本上全班的男生都集中到一起(女生基本上不参与,只是围观),拿出各自收藏的纸,进行游 戏。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在纸上,纸上画的各个地方的地图,各个地方的场景,类似于房屋、人物、花草、怪物、装备,甚至是输入密码的登陆场景都有在纸上画 出来,每一个玩家手上还拿着画了属于自己的人物形象、装备、宠物、阵营的纸,即使是画的不怎样,很抽象,甚至是旁人都不知道到底画的是些什么东西,但我们 却乐在其中,无论是参与游戏的玩家们,还是在旁观战的旁观者,都对此津津乐道。

真正的玩起来,在现在想起来还是很麻烦的。首先,玩家们要先将自己的“存档”取出来,所以就要和组织游戏的同学对暗号,暗号正确才允许进入游戏。然 后,一切的技能、场景都靠着这抽象的画和组织游戏的同学来解说,真是不明白自己当年是怎么看懂和迷上这个游戏的……其实,这个游戏还是和普通网游一样,通 过打怪升级,获得装备、宠物之类的东西,但是,由于全部都是自己制造的,当时觉得比那些网游要好玩许多,所以这个游戏风靡一时,被大家所喜爱了很长时间。

但是,可能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这个游戏慢慢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了,那些记录下了我们游戏的纸最后怎么样了,我也无从得知,应该是随着我们的成 长而慢慢消失在了岁月中。偶然想起来,却还是心中一阵欣喜,也有一点伤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丢弃、遗忘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也许,这样的回忆,在以后,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无穷无尽的温暖作用,让我们常怀一颗童心。

《纸上谈兵》读后感 篇4

而秦国这边,首先,派出的领军人物是白起。白起是谁?是秦国的战神,至今毫无败绩!其次,秦军为了完成整个包围圈,除了诱敌部队以外,竟然出动了倾国之力,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上阵,可见秦国下了多大的本钱。据不精确估计,秦国总共出动了近90万的庞大部队。如此良将再加上雄厚的兵力,赵括怎么可能打得过?

赵括盲目出兵,是因为秦国用一支部队把他引诱了出来。注意!赵括不是没有军事知识的,而是没有实战经验。就他拥有的军事知识而言,他一定会明白这是诱敌部队,但他还是出击了。仅仅几万部队是不可能迷惑赵括的,只有当赵括意识到这是秦国的主力部队后,他才会肆无忌惮地追。这只诱敌部队究竟有多少万人呢?究竟有多少部队可以扛得住赵括全军整整5天的拼死进攻呢?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推断出这支诱敌部队一定人数众多。

此外,当时秦国的战斗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山东六国,仅仅凭借赵国是根本不可能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秦国的晋升标准是人头。所以每个秦兵都会拼死作战,人头就是钱啊!有了人头,升官进爵,就如同坐上了直升机似的,不一会儿就到了顶。

总之,赵括的失败是必然的。不是因为指挥,不是因为战斗,不是因为粮草,而是历史的必然性。只有大秦,才有着一统天下的实力!

纸上谈兵作文1800字 篇5

明朝刘如孙根据长平之战赵括失败这段历史,写了一首诗《湘南杂咏》,其中有一句“朝野犹夸纸上兵”,后人便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一成语,讽刺那些和赵括一样只会空谈教条,却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穿过历史的迷雾,让我们再次走近赵括。

赵括,赵名将赵奢之子,少学兵法,能言善辩,才名早成。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赵奢领命救阙与(山西和顺),赵括献计,利用秦韩联盟军之间的相疑心里,离间秦韩,使两军反目,相互攻击。并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法,佯装不救阙与、实则救,转移秦军注意力,成功击退秦军。赵括因此深受惠文王器重。然而赵括并不被自己的父亲看好,父亲赵奢认为:“兵,死地也,而赵括易言之。”意思是说:“打仗,是存亡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草率地讨论它了。”他的母亲也曾上书赵王:“括不可使将。”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夺取韩上党,韩把上党献给赵国,赵派廉颇驻兵长平。廉颇开始几战失利,退守丹河,此后“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敌挑战,赵兵不出”。为打破僵局,秦收买赵权臣,挑拨离间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还四处散布谣言,秦军最害怕赵括为将。赵孝成王既怒廉颇接连失败,坚壁不敢战,又闻谣言,于是在公元前260年7月派赵括代廉颇击秦。由此可见,赵王换将,也意味着战略由守转攻,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

秦赵双方举全国之力参战,秦军60万,赵军46万。战前,赵括做了精心部署:赵括命令驻沁水西岸皮牢(山西翼城东北)的赵军扫除沁水沿岸秦军,控制沁水。向东与赵括夹攻秦军,命令驻守晋阳(太原西南)的赵军南下临汾、安邑一线,保护皮牢军威慑河西空虚的秦国本土。秦方也做足了准备,先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并严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后制定了诱敌入伏、分割包围而后聚歼的战术。

公元前260年8月,两军交锋,秦军诱敌部队佯败后撤,赵括不问虚实,立即率军追击,至秦军预设阵地——长壁后,攻势受挫。赵括想退兵,但为时已晚,预先埋伏于两翼的秦2.5万骑兵迅速出击,穿插到赵军后侧,抢占西壁垒(高平北韩王山高地),形 …成包围之势,另外5000秦精骑也迅速插到赵营垒之间,牵制、监视营垒赵军,并切断赵军粮道。赵括猛烈攻击秦军壁垒四日,未破,他用三分之二的军队顶住倾巢而出的秦军,用三分之一的军队分作两队交替轮换猛攻秦穿插部队,双方均伤亡巨大,赵军突围失败。赵括见长平谷底出口少,便使用战车结成圆阵、堵住出口、固守待援。

主战场上演着惨烈的突与围,两国其它地方也烽烟四起,长平、晋阳、皮牢的赵军拼命向赵括靠拢,秦昭王派出野王军、司马梗军、王龁军拼命阻击,秦昭王让襄侯从陶国对邯郸加紧进攻,干扰赵军救援长平,秦昭王亲自到河内(黄河中游地区)把15岁以上壮丁全派发到长平助战,进一步阻塞赵国的援军和粮道。

九月,赵军断粮,被围四十六日后,赵军互相残杀以食,赵括组织精锐做最后突围,他把部队编成四队,轮番进攻突围,但仍未成功,赵括最后亲率精兵出战,最后被秦军射杀,赵括亡。剩余二十余万(另外说法四十万)赵军降秦,除二百四十名童子军外,赵军俘虏全被坑杀。

长平之战失败的责任,近五十万赵国将士的生命,以至整个赵国由盛转衰最终灭亡的罪责,都推到了赵括身上,赵国无人为上将军立传,后人给他取了个代名成语“纸上谈兵”。这其实对他并不公平,国运衰败看似由一场重大战役胜负所决定,实则是综合国力较量的结果。秦孝公任商鞅变法后,兵强国富,战略物资储备非常充足,连横破纵,远交近攻,外交上连连得手。赵国虽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军事实力大增,但经济上毫无起色,战略物资不充足。战争期间,秦国上下一律动员、及时增援,而赵国几处受敌,顾此失彼。这是场举两国全力的战争,胜负不是某个人能左右了的。

长平之战的失利,作为主将赵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虽熟读兵书,但年轻气盛(28岁)、实战经验少,但又求胜心切、不能通观全局、鲁莽大意,不能知己知彼、洞察敌意,兵不厌诈、计中有计,不敌身经百战、精明干练的白起,中了埋伏,这是导致兵败的直接原因和重要原因。但他宁死不屈,以死报国的精神也应载入史册。秦国60万大军伤亡十之六七,主要是赵括主动出击,拼死搏杀造成的,由此造成秦国国内空虚,国力衰退,此后几次攻打邯郸不胜,秦国十年之后才东山再起。白起对这位年轻的战将也心存敬意,野史记载:“白起使人寻赵括尸体不得,后收起衣冠厚葬,并取括之佩剑自用。”当代诗人熊东遨《过长平古战场》中的一句诗“莫笑将军括,将军未惜生”,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纸上谈兵作文700字 篇6

大家都读过《史记》吧,司马迁费了几年的精力才创作完成,这本书是中国文化宝库的瑰宝。里面的故事也是流传至今,家喻户晓。我最喜欢读《纸上谈兵》这则故事。

《纸上谈兵》主要讲春秋时期的赵括,十分会用策略,很有战术,也是一个才子,可到了战场上,却变成了”熊瞎子“。这件事让我知道,不仅要有想法,还要付诸于实际行动。

故事虽短,我却感触颇多,不由得让我想起去年寒假的一件事,记得还是大年初八,大家都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我们全家人准备去到朋友家去拜年,我们来到了表弟的家里,我妈妈就让我在表弟家玩个几天,也毕竟好久不见。说起我那表弟,我就暗自发笑,他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每次吃完中饭,胃就如一台搅拌机一样高速运转,很快就消化完了,便要我带他去买吃的,他买吃的钱都花我的钱,几天下来,我实在是忍无可忍,要他自己去赚钱。

于是,表弟决定要给父母帮帮忙,来赚点外快,他郑重其事地找来一张白纸,认认真真地记录下来,纸上赫然写着:拖地,一元;扫地,一元,倒垃圾2元;整理房间,三元……每件事都好好地罗列出来。很显然,表弟下了自己要努力赚钱的信心,妈不断提醒他:一定要坚持下去。

第三天早上,阳光显得格外明媚,今天是执行”赚钱”任务的第一天,表弟很晚才起床,吃过了早饭,就去看电视了,大人不断提醒他该要整理饭桌了,可他却跟电视像连体婴儿一样,拉不走他。他妈妈就发怒了:“快点,人不能光说不做,这样叫纸上谈兵,只有嘴皮子功夫厉害,却什么也不会做。“可苦口婆心劝了他好久,可依然说不动他。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愤然离开了。

结果可想而知,一个寒假过去了,表弟吃成了大胖子,行动很不便,体育成绩还不及格。听说今年寒假又吵着嚷着减肥呢,还制定了什么减肥计划。这回,我可不再相信他,因为他这个人只会”纸上谈兵“。

说真的,只会纸上谈兵还真不行。无论做什么事,我们不仅要有规划,而且要有行动,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纸上谈兵作文500字 篇7

打开历史的画卷,那是一个金戈铁马、狼烟滚滚的时代。赵括的纸上谈兵令我仰天长叹!两军阵中,赵括死于乱箭穿身,悲哀!悲哀!

秦军进攻赵国,赵王派廉颇为将迎战退敌。秦军几攻不下,于是利用反间计,使赵王听信馋言,调回廉颇,用上了赵括。

赵括是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谙读兵书,跟父亲学习兵法,谈起用兵之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他从来也没带过兵打过仗。蔺相如劝赵王,他虽然读了许多兵书,可只会纸上谈兵,要误大事的。

尤其是赵括的母亲,苦苦相劝赵王:“我儿赵括把用兵打仗看做儿戏,谈起兵法,眼空四海,目中无人,用他为将,只怕赵军会断送在他手里。”

赵括带领四十万大军到达长平,废除了以往廉颇的军事部署,按自己的道道办。并扬言:“若秦军再犯,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

几仗只后,赵军中了埋伏,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

造成这样的惨败,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赵括虽“饱读兵书”,但只会按图索骥,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赵括断送了四十万大军的性命,自己也死于非命。

我掩卷沉思后,心想,中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十年寒窗,埋头苦读,有的勤奋专研,到头来往往是南辕北辙,所学非用,难道这不是同样的悲哀吗?他们虽然拥有很多知识,但眼光只盯在“白领”和“高管”上,这让我瞠目结舌。

现实一点吧!面对强烈的市场竞争,放下架子,更不要自赏,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迎接更美好的生活才是真谛。

纸上谈兵作文700字 篇8

很久很久以前,原本机灵聪明的老鼠因日日夜夜深受猫的侵袭,每天提心吊胆,十分苦恼。这天晚上,阴森恐怖黑漆漆的老鼠洞里站满了密密麻麻的老鼠,他们在商量有什么好方法来对付猫的骚扰和袭击,以求平安。

会上,大伙们商量自己的办法,都认为自己的方法准能行。一只胖嘟嘟、肌肉发达的老鼠波力大摇大摆地走上了舞台,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装出一副聪明样,大声说:“嘿!你们都给本大爷听好了,咱们先把一块肉给猫吃,引开他的注意力,再去偷东西吃,怎么样,你们这招是学不来的,这叫调虎离山之计。”“不行,不行,万一猫不吃那块肉,反而来吃我们,那你负责呀?”一位年轻的鼠妈妈抱怨道。大伙一听,连忙大声叫骂,波力垂头丧气地走下了舞台。接着来了一位风姿绰约的少妇,她慢悠悠地踩着小碎步,一扭一扭地上了台,双手捂着嘴巴:“哎呦!你们呀,真是不中用,这些方法哪行呀!”她顿了顿,眼睛一眨一眨的:“要我说,应该先把毒药水……”还没等到她说完,一个帅气强壮的年轻小伙子反对着说:“我们根本没有实验室而且没有材料可做!”少妇摆了摆手:“哎呦,你这年轻小伙子怎么这么急躁呢!”

大伙嘴里一直抱怨,会上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鼠王一直喊到:“安静,安静,大家不要吵了!”鼠王已经声嘶力竭,大伙们也似没看见他一样。这时,一只瘦小、无力的小老鼠吃力地爬上了舞台:“我们给猫挂个铃铛吧!”这声音细小不洪亮,却像神奇的魔法一样,原本如沸腾的水一般的会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继而又爆发出充满喜悦的喝彩声。“好呀,这个办法好!”“这样只要铃铛一响,我们就知道猫来了,大家就可以逃走了!”

这时,有一只始终一声不吭在一边的年老的老鼠慢慢地站起来,向门口走去,“那么,谁去挂铃铛呢?”大家一下子傻了眼。这句话就像一个魔障一样,让大伙儿的目光不自觉地闪躲起来。

“唉……”年老的老鼠佝偻的身影早已消失在门口,只留下一声悲哀的叹息在会场久久飘荡。

纸上谈兵的故事 篇9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国命大将廉颇,也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康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他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自退。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于是,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赵王不知是计,立即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赵括到了前线,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将王翦灭掉。

纸上谈兵造句 篇10

他在谈恋爱交女朋友方面只知道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正看到他做过什么实在的事情。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获得经验,而不应该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

成语出处 篇11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注:现今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但是战国时无纸,何以谈得上“纸上谈兵”?本成语也不在史记原句中,查找该词句的话,清朝之前的典故中也未出现过该词,据说是现代的某些书上声称是对赵括的'形容造成的影响,因此成语出处存疑)

《史记》为西汉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成语出处】: 篇12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因以(赵)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母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成语语法】: 篇13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纸上谈兵作文500字 篇14

在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赵奢有一个儿子,名叫赵括。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张口闭口都不离军事,所以在谈论军事时,别人的说法往往不如入赵括。因此赵括就很骄傲、自以为是,常常不把别人的话放在眼里,总以为自己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

然而赵括的父亲却很替他担忧,赵奢觉得只会纸上谈兵,并不会成大事。并且还说:“将来赵国一定不能用赵括带兵打仗,如果令赵括为将军,赵括一定会使赵军惨遭失败”。

多年后,赵奢的预测果然成为现实,一点也不出赵奢所料。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赵国军队在长平(山西省高平县附近)顽强的抗战。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的肩上就落下了指挥全军的重任。廉颇年纪虽然尚高,打仗却还是一如既往的机智,使得秦军费尽心思都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延时间对自己不利,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赵王上当受骗,信以为真,就派赵括接替了廉颇。

赵括自以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害的四十多万赵军全部被秦军所消灭,赵括自己也被秦军杀死。

后来,人们便用"纸上谈兵"来讽刺赵括这种只会讲空话,没有实际行动的人。"纸上谈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纸上谈兵作文500字 篇15

"你接住呀,你怎么不接呀!""啊!"实验小学的操场上为什么如此热闹呢?快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冬日暖阳下,我们在操场上玩闽南传统游戏“捡筘吖”。第一节排练,第二节录像。大清早,同学们都像只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活动内容。我的心儿怦怦跳:在大操场玩“捡筘吖”,那该多有意思啊!

第一节课到了,我们与其他四个班都到了操场,整整齐齐地站着。胖得很可爱的黄老师站到主席台上给我们复习了一遍流程,就让我们休息了。

到了正式录像时,同学们像打了鸡血似的,精神十足。空中的无人机也来抢镜头。无人机工作的沙沙声,手机拍照的咔嚓声,配上我们运动的咚咚声,组成一首和谐的交响曲。我们的道具就是一颗纸团,上抛下接,抛球击掌接球,左抛右接??我最喜欢玩抛球击掌接球了,这个活动既好玩又有挑战性。抛球时,每个人都要喊一声。接球就更热闹了:接不到球的四处找球,接到别人的球的竟也大声叫好,还有由于接球,身体不协调的同学或摔倒了,或撞到了一起??大家喊得嗓子都哑了,拍得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活动结束了,老师让我们把纸团带回去当奖励。刚开始,有的同学觉得纸团没什么用,直到打开纸团,大家才发现,原来,纸团里裹着糖果!

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捡筘吖”的一些玩法,锻炼了身体,还有额外奖励,真是太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