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语文知识 > 成语 > 蒋干盗书成语意思(5篇)正文

《蒋干盗书成语意思(5篇)》

时间:

蒋干盗书,成语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细心的小编午夜给大伙儿整编的5篇蒋干盗书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蒋干盗书范文 篇1

西晋末年,中原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纷纷举家南迁,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称“衣冠渡江”。

南渡后的北方士人,虽一时安定下来却经常心怀故国。每逢闲暇他们便相约到城外长江边的新亭饮宴。名士周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在座众人感怀中原落入夷手,一时家国无望,纷纷落泪。为首的大名士王导立时变色,厉声道:“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人听王导这么说,十分惭愧,立即振作起来。

这里的江河之异,是指长江和洛河的区别。当年在洛水边,名士高门定期聚众举办酒会,清谈阔论,尽兴而归,形成了一个极其风雅的传统。此时众人遥想当年盛况,不由悲从中来,唏嘘一片。王导及时打消了北方士人们的消极情绪。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会。后世咏叹国破家亡的诗词歌赋里常常见到的“风景殊异”、“新亭会”、“江河”,即缘于此。

这次新亭酒会对东晋政权的建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北方士人是组成东晋司马睿政权的重要力量,此次酒会上王导打消了众士人的萎靡颓废之态。后来,众士人团结起来,使东晋政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很快建立起来。名相王导也被时人称为“江左自有管夷吾(管仲)”。

十大酒局之第6:北宋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著名的酒局,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话说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荣登大宝,从昔日重臣摇身一变成为今天的皇帝。自打坐上龙椅之后,他却一直惴惴不安。非常担心历史会重演这一幕,以后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当年的作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赵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饮酒。酒席上赵匡胤效小儿女情状,像失恋了一般唉声叹气个不停。众人问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担心他们手握重兵日后会造反。他们只好告老还乡以享天年,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他们的兵权从此被彻底解除了。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这也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个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致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在古代,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向来有效,拳头就是硬道理。宋朝在这方面的表现为历史提供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范例,或者说是反面教材。若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宋朝远胜秦汉,甚至与盛唐相比也不逊色。然而宋朝的军事实力却不敢恭维,屡屡被起步于奴隶社会的辽、西夏、金、蒙古所击败。这种国富兵弱的格局,最后终于导致了宋朝的灭亡。可见,生存权都保证不了,一切都是白搭。所有这些后果,都起始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所以这一场酒局,虽然政治影响力极大,但由于它的负面作用,无论如何是不能让它进入前五的。

十大酒局之第5: 贵乾隆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其影响力比现在的春节团拜会要大得多。按照清廷惯例,每50年才举办一次千叟宴。1722年康熙帝在阳春园宴请全国70岁以上老人2417人。后来雍正、乾隆两朝也举办过类似的“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升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3000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饱学鸿儒,当众吟诗联句,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被史官记录入史。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高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当时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上联的意思是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满汉全席,还有皇家贡品酒水。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十大酒局之第4: 三国江东群英会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是《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

却说周瑜在帐中正与众将议事,闻蒋干来访。当即命众将依计行事。蒋干打扮得像个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一见面,蒋干问道:“公瑾别来无恙!”这一句既是问候,又道出蒋干与周瑜原有一番旧谊。周瑜直截了当:“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做说客耶?”蒋干立刻装作很“愕然”的样子,说:“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做说客也?”周瑜笑着说:“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蒋干装作很恼怒的样子,说:“足下待故人若此,便请告退!”蒋干心说,老同学了你还跟我来这一套,于是他装作很有性格的样子,转身就要走,被周瑜拦住。

之后周瑜大摆筵席,并禁止在席间谈论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接着周瑜领蒋干参观了东吴军营的精兵强将。周瑜装醉大笑道:“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蒋干说:“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饮至天晚,点上灯烛,周瑜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歌罢,满座欢笑。

蒋干被老同学今日的NB哄哄和功成名就刺激的够呛,倒也丝毫不敢提及游说周瑜投降曹操的事。这时他忽然担心起来,责备自己当时怎么在曹丞相面前把话说得那么满,现在回去怎么也得有个交代呀。管不了那么多了,总得有点收获回去。于是他剑走偏锋,就有了晚上偷听、盗书等宵小行为。后来曹操果然中计,斩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

蒋干盗书范文 篇2

我不要不做我自己

杨澜:蒋友柏先生的悬崖系列丛书,终于在大陆出版发行了。他的书不仅对有历史情结的人非常有吸引力,也会对新一代的年轻人产生非常大的共鸣。我们今天非常高兴请到蒋友柏先生来到现场,来跟大家分享他写悬崖系列书的心得和体会,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橙果设计的CEO――蒋友柏先生。跟友柏见面的第一感觉是非常的轻松,他是个非常随意的人。

蒋友柏:随意不随便。(笑)

杨澜:这两本书一本叫做《悬崖边的贵族》,一本叫做《悬崖下的小道》。为什么都要用悬崖这两个字?

蒋友柏:人生前半段的经历大部分都是在悬崖边,一不小心搞不好就爬不起来,所以对这两个字有特别的感觉。我在20岁以前就必须要经历多数人40岁以后经历的事情,例如父亲过世、爷爷过世,甚至到后来一些人情世故,所以一直觉得自己成长的速度比较快。

杨澜: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用很短的时间走过别人要用很长时间才能走过的一段路,得到很多人生的体验,你觉得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蒋友柏:某种程度上来讲,我觉得它是幸运的,因为,现在至少知道自己是谁,要干吗。但是也有相对的不幸,少了许多去放纵的时间。(笑)

杨澜:你在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家庭环境下长大,你觉得父母最棒的地方是什么?

蒋友柏:我爸像朋友,以朋友的态度教导我。因为他过世比较早,所以记忆就停在那边。我妈不管我们怎么叛逆,她都可以接受。我觉得这点就是最好的一个教诲。用放的方法让我们去探索人生,而不是收。这一点很不容易。可以跟我相处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她跟我相处了这么多年。

杨澜:父母对你说过,定位很难,做蒋家人也很难。你也说过,人生要学会说不要,这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哪些东西是你决定你不要的?

蒋友柏:我不要不做我自己。对我来说,姓蒋是不可以不要的,它永远都会在,我也要努力把它做好,因为这是生下来就定了的一个东西。其他的东西……(笑)我不喜欢的东西很多啊,不喜欢的客户不接,钱不够的客户不接。经过什么都必须要的阶段,蛮稳定了,才可以做到不要一些东西。现在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给你什么,所以我有选择权,以前不是。

杨澜:在大陆,经常可以听到“富二代”“官二代”这样的称谓,有一种负面情绪是针对这批人的,像你,已经是四代了,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蒋友柏:我最近体验比较深,找我的客户,年纪越来越大,大概都是五六十岁以上,希望我在他的公司里面做设计,让他们的孩子可以通过这种设计过的流程,顺利接班。这个是我现在在做的,“官二代”“富二代”,人行得正就不会差。

我曾是一个叛逆的贵族

杨澜:给我们讲讲你这辈子不得不求人的事是哪次?很难过吗?

蒋友柏:很难过,结婚就求了很多次。(笑)第一次去求人是有一笔130多万的生意,做完之后人家有一半的钱没给。如果求不来,我那时候就过不下去。第二次去求人,是公司大了,以为自己很厉害,扩充,然后又很懒;很懒,又相信错的人,他们把公司的钱搞掉。过中国年的前一天,我的营运长和策略长过来跟我说,老板,我们没钱了。我说过年那红包总要发吧,他们说没钱,然后辞职走了。后来我给每个员工准备了2000台币,跟他们讲这个过程,求他们原谅这个错误,求他们是否可以考虑留下来。结果走了一半。这是我记忆很深刻的两个点。

杨澜:你在美国是学商科的,其实凭你的背景、家族关系和人脉,很容易做点房产啊,做点金融啊,投资啊,其实那个钱,应该可以来得更快一点,但是你说,我要在我的家族没有任何背景的创意领域里去开辟一个自己的天地。

蒋友柏:(插话)讲个实话,一开始试过,但是人不在人情就不在。你爸是谁都不重要,我突然觉得原来人生这么现实……那时候设计在台湾属于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所以才会选择做它。不服输。走到现在可以确定地跟人这么讲,我没有一条线是之前家里面传下来的,都是自己去建立起来的。

杨澜:你在书里讲到,别人讲到你首先会说你辉煌的家族史,然后会说这是蒋家第四代,而你更愿意说我是蒋家第一代人,为什么?

蒋友柏: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第一代,我不希望他们把过去的东西认为是应得的,这样走不出一条自己的路。我还是相信,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过去留下来的,But, in your form.(但是要用自己的方式。)

杨澜:友柏刚回到台湾,一个月大概赚两三万台币(大概5000元人民币),其实不多,但那个时候已经在谈女朋友了是不是?

蒋友柏:已经跟我老婆在一起了啊,没有什么女朋友,从头到尾就她一个,过去都是错误,未来也不会改变。刚认识她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叛逆的贵族,跟她相处之后,才发现务实平凡地做事情,是走得通的。我才开始往那个方向走,她也一直都很支持。

杨澜:你现在已经有两个孩子,你说“我绝不可能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孩子还那么小,有什么资格这么说呢?

蒋友柏:只要你决定去经营一个家庭,就必须做到,不是说不犯错,但是一定可以稳定地持续下去。那个时候一时冲动讲出来,花了多年的时间慢慢证明,这是可能的。

杨澜:做父亲在这个年代并不容易,男人们觉得既要打拼取得某种承认和成功,又要陪小孩,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你似乎有很多的时间在陪小孩。

蒋友柏:一开始,我真的是逼自己去做这件事情,现在已经变成一个习惯。当我不参加他们每天的生活,我会觉得不安,我不安就没办法做事。我工作时间不一定是在办公室里面。有时候小孩子写功课,我就写我的功课。孩子上学接送都是我。

杨澜:有什么是你小时候没得到而你特别想给孩子的?

蒋友柏:我真的想给他们一个童年,而且是值得回忆的。我小时候就是一大堆人(围着),童年已经过了。

杨澜:办橙果这么多年,你觉得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

蒋友柏:(公司)还活着。橙果很怪,我的客户觉得它是一个设计公司,但在台湾设计业觉得它是一个行销公司,活到现在蛮不容易的。

“他是个哲学家,是个设计家”

杨澜:《悬崖边的贵族》,2006年就在台湾出版了。大陆书摊我也看到过这个名字的书,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是正式地出版?

蒋友柏:大陆书摊的应该是盗版。2006年出是纪念我父亲过世十周年。去年,我已经在大陆正式地开始做司法程序,因为这本书对我的意义不太一样,它是纪念我父亲的东西……很多人跟我讲过最好不要去做诉讼,因为大陆这个东西比较多,但我不相信在大陆这么一个成熟的环境中,这样的事情不能解决。

杨澜:这次正版的《悬崖边的贵族》和《悬崖下的小道》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在大陆引进出版的,下面我们有请这两本书的策划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总编辑,也是知名出版家胡守文先生。胡先生,怎么最早跟友柏结缘,想到要出这个正版的书?

胡守文:慰慈(蒋友柏助理),我多年的老朋友,到大陆来,给我打电话说,友柏有本书被盗版,要走法律程序,该怎么做等等。盗版是世界性的,在中国尤其严重,我们把这个问题交涉完之后,我忽然想到,打盗版无非是两个措施,一个是走法律程序,主持正义;第二个就是我们用正版读物来更好地满足市场,也给我们有良心的出版人做一个证明,大陆不光有盗版的人和读物,而更多的是一些有良心的出版人。

在策划出版《悬崖边的贵族》的时候,又出现了第二本书《悬崖下的小道》,整个出版过程就是这样。我觉得,无论是对我个人还是对大陆的读者来说,友柏是一个特殊的身份,他一头系着历史一头连着现在,这是我们关注的;而他在家族繁华之后,怎么走向平民,继续自己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所思所想所为,这也是我们两岸观众关注的。友柏是年轻人,也在我们中青社读者范围之内,所以我们义不容辞,来出版他这套书。

杨澜:胡先生是知名出版人,文字功底历史功底非常了得。友柏是在美国读书的,他的中文都带着英语翻过来的腔调,所以您在文字上对他有什么要求?有没有说:“不行!重写一遍”的情况?

胡守文:没有,他的文字让我很震撼。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拿起笔写作,我想第一次能写成什么样?结果看了以后,确实觉得,我不知道他原来学什么的,他是个哲学家,是个设计家,他那种哲学的语言你们都可以仔细地去体会,和我们那些大翻译家翻译外国作品是一样的味道。他有英语教育的背景,后来又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都有功底在里面。

杨澜:友柏说说你中文写作的体验,一个小时写多少?

蒋友柏:其实我重新开始写中文,是因为回到了台湾。这时用母语去沟通会比较方便,我才开始练。所以那个时候一天写五千到一万字,现在比较随性。(笑)

中文一定要写好,这个是我从小被灌输的,过去没有做好,现在一定要把它抓回来。

杨澜:《悬崖下的小道》里面有很多插图很有趣,插图作者是友柏的刺青师朋友大毛。这样一种插图的方式是你的创意吗?

蒋友柏:在数位时代,出版会面临一个问题,它太厚重,有没有办法把文字变成图像?这只是在玩一个idea,我以为社长不会让过,结果他真的放进去了。

杨澜:社长怎么看?现在的书不是那种大部头的,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了。

胡守文:对,特别是新媒体出现以后,年轻一代人的阅读方式、生活方式在改变。所以传统的纸媒面临着很大挑战。新媒体的终端阅读器,色彩、图像、声音、跟读者之间互动的功能,纸媒是没有的。传统出版物今天怎么做得更好,做得更耐读,是一个大课题。

杨澜:您觉得这两本书最值得看的是哪部分?

胡守文:第一要看他的文字。他怎么表述自己作为一个贵族后代的一切,他眼中的世界、人生?怎么思考、观察?这个也是阅读过程中最拨动我心弦的。

第二就是这样一种插图的方式,对我们出版人、爱书人的启发作用。民国时期是中国的出版高峰时期,甚至某些方面我们今天都没有达到。以前我做过一个工作,找了大概三百种民国时期的出版物,这三百种书封面的设计没有一个重复的,三百种出版物有三百种字体。而中国的文字设计比较落后,不能与出版物很好地融进去,所以这个插图对我们的启迪意义非常大,怎么去看中国文字,它与美术天然意义的联系是什么?对于一本文字书的阅读又能起到怎样的张力?

附现场提问――

记者:请您谈谈对“贵族”二字的理解。

蒋友柏:所有人都是贵族,所有人也都可以成为贵族,只要你知道自己是谁,只要你知道自己可以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你就是一个贵族。

记者:为何您要远离政治?

蒋友柏:我这样诚实地跟你讲,身为蒋家人,要远离政治基本上是很难的,要做的是你不要被政治所左右,所利用。如果我远离了,我应该会活得更自在。我不会再靠近政治,否则我这一辈子积累的东西就毁了,而且现在有小孩了,想让他们安静地长大。

记者:您怎么看待您的曾祖父、祖父?

蒋友柏:对我来讲,他们是家人。跟我爷爷相处,他更像家人,曾祖父我没有看过。我去过台北中正纪念堂,以前很权威的一个地方,现在只是公园,大家都在里面嬉戏,你会觉得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需求,在这个时代我要好好地把这个父辈的东西定义一次。

记者:问一个“层次”比较低的问题,您眼中的时尚是什么?

蒋干盗书范文 篇3

歇后语: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1、成语信息

解释:成语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事例:——的故事不能忘。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中计

2、蒋干盗书的故事

(1)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

(2)起因

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

(3)经过

这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闻讯,已经猜出蒋干来意,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吩咐众将依计而行,随后带着众人亲出帐门迎接。二人相见,寒暄一番,周瑜挽着蒋干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蒋干,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命他掌剑监酒,吩咐道:“蒋干和我是同窗契友,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操的说客,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准共叙朋友旧交,有人提起两家战事,即席斩首!”蒋干听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周瑜又对蒋干说道:“我自领兵以来,滴酒不饮,今日故友相会,正是:江上遇良友,军中会故知。定要喝它个一醉方休!”说罢,传令奏起军中得胜之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周瑜举杯祝酒道:“在座各位,都是江东豪杰,今日之会,可称作群英会!真是—同窗契友会‘群英’,江东豪杰逞威风!”随后,乘着酒兴,起身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直喝得酩酊大醉。宴罢,蒋干扶着周瑜回到帐中,周瑜说道:“很久没和子翼兄共寝,今夜要同榻而眠。”说着,朦朦胧胧地睡去。蒋干心中有事,想起在曹操面前曾经夸下海口,不知回去如何交代,听听外面鼓打二更,哪里还睡得着?他见周瑜鼾声如雷,便摸到桌前,拿起一叠文书偷看起来。正翻着,忽见里面有一封书信,细看却是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看罢,大吃一惊,慌忙把信藏在衣内。再要翻其它文书,却听周瑜梦中呓语:“子翼,我数日之内,定叫你看曹操首级!”蒋干口中含糊答应着,连忙吹了灯,匆匆睡下。

清晨,有人入帐叫醒周瑜,说道:“江北有人来……”周瑜急忙止住他,看看蒋干,蒋干只装熟睡。周瑜和那人轻轻走出帐外,又听那人低声说道:“蔡瑁、张允说,现在还不能下手……”声音越来越低。蒋干心中着急,可又不敢乱动。不一会儿,周瑜回来躺下睡了。蒋干怕惊动周瑜,等周瑜睡熟,偷偷地爬起来,径直走出军营,守营军士也不阻拦。他来到江边,寻着小船,飞一般驰过长江,回见曹操。

(4)计谋

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曹操果真上了当,斩了蔡瑁、张允。等到众人将蔡瑁、张允的头送上时,曹操才省悟过来,已经晚了,只好另换了两个水军都督。结果,赤壁一战,曹操水军一败涂地。这幅画上,正是蒋干盗书的情景。

3、蒋干这个人

蒋干是九江人,当时为曹操的幕宾。汉九江与周瑜老家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同属扬州,所以蒋干自称跟周瑜是同州里的老乡,两人并有过交往。这可能是曹操派遣他去游说周瑜的一个原因。再是蒋干这人很有口才,《江表传》称其有仪容,以才辩见称,在江、淮之间独一无二。曹操手下人才济济,独挑选蒋干去游说周瑜,是下了一番苦心的,只是没能如愿。

4、相关的史料()

蒋干盗书范文 篇4

2、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后,他的长子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的爵位,开始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但他为了进一步篡夺魏王的王位,却绞尽了脑汁。

3、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借古喻今,指事前做了充分准备,却太过自负,最终却遭到失败的事实。

4、关公赴会——单刀直入。这句话是通过关羽单刀直入的故事来说明勇敢直前、不怕困难的人。

5、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张飞是公认的粗人、鲁莽汉,但使用计谋的一般是心思细密的人做的事,所以,张飞使计谋,就是粗人干细活了。

蒋干盗书范文 篇5

蒋时元今年76岁,原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工作,现为古平岗l号南院的退休党支部书记。退休16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社区做好事,谋善事,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让正能量在社区传递。

一分钱打开记忆闸门

蒋时元是浙江东阳人,高中毕业当了兵,退伍后来到属于国防科工委的第十四研究所,把自己的40个春秋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

2000年初,时任十四所机动处党总支书记的蒋时元退休了。不知怎的,刚退休的那些日子,蒋时元总觉得心烦不自在,还动不动发无名火。

一天,蒋时元在家翻阅一本老版的《三国演义》,书中夹着一张1953年印刷的一分钱纸币。看到这久违的一分钱,他耳边仿佛响起了“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童谣,思绪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往事像潮水似的涌上心头:那时的社会风气多好啊,拾金不昧,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为时尚。

他想起了儿时母亲常说的话:“人的力气是用不完的,睡一觉就有了。”“人家有困难要你帮忙,就要不惜力气去帮!”母亲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儿子。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打小他就乐于助人。

参军入伍后,他把好家风带到部队,好事做个不息,多次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

退伍来到十四所,他从当普通工人到中层干部,排n解难的事做个不停,成了所里公认的“好人”,他也感到自己是最快乐的人。

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蒋时元头脑更加清醒:幸福不在于吃好玩好,而在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奉献。退休不是为人民服务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找到了由烦恼转向愉悦的切入点,蒋时元决心退休不褪色,继续作奉献。他主动请缨,担任了古林社区古平岗1号南院退休党支部书记。他要利用这个平台,施展拳脚,将阳光洒在社区,把温暖送给居民。

一件件小事铸成大爱

蒋时元说到做到,用爱心兑现初心。

说起“夕阳红”巡逻队,如今在鼓楼区许多社区普遍存在,并不稀奇。然而,首家建立的,当数古林社区,而这一创意的发起人就是蒋时元。

那是退休不久,蒋时元发现所在小区常有失窃现象,忽而听说车棚内自行车被盗,忽而听说晒在外面的衣服没了,忽而听说小偷撬锁爬窗。他想,如果把小区的离退休党员、积极分子召集起来组成一个巡逻队,天天在小区内转,老人虽然不能与小偷搏斗,但起码也能起个震慑作用。他把自己的想法向社区领导说了,获得了大力支持。小区的一些60岁、70岁甚至80岁的老人,听说要成立巡逻队,纷纷前来报名。蒋时元开动脑筋,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夕阳红”巡逻队,并当起了巡逻队的负责人。“夕阳红”们巡逻风雨无阻,寒暑无惧,除了防偷防盗,还检查安全隐患,提醒小心火烛。

“夕阳红”巡逻队给小区带来平安,失窃现象极少发生。巡逻队伍也不断扩大,已由刚开始的30多人扩展到现在60多人。

古林社区的“邻里寿庆”,在鼓楼区乃至南京市,可谓是开了先河。这一创意,也是“有心人”蒋时元提出的。

那是数年前的一天,蒋时元散步时遇到十四所的陈姓退休女高级工程师,便问候道:“老嫂子,近来生活怎么样,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的?”陈高工摇摇头说:“没啥,就是会想念儿子,尤其是在年节或过生日的时候。”原来,陈高工年近8旬,老伴已经去世,两个儿子在美国定居,她因晕机晕车而不能前往,眼看80寿诞将临,可儿子却不在身边,常常自哀自叹。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蒋时元想到现在有的儿女因工作忙,常常把父母的生日寿诞忘记了;还有的独居老人,过生日无人庆,倍感孤独。如何为这些老人排忧?蒋时元想到如今年轻人风行“集体婚礼”,老年人何不来个“集体寿庆”呢!他决定自办“邻里寿庆”,让年内将要过整生日的老人乐上一回。他的这个想法,也得到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

2013年1月的一天上午,古林社区首个“邻里寿庆”开张了。在大院老年活动室,蒋时元将当年过60、70、80、90岁的46位居民全部邀请来,活动室里大红灯笼高高挂,他自掏腰包买了寿桃,摆在几个大盘子里;十四所和社区的相关领导也赶来祝贺,并送上了蛋糕。居民们还进行文艺表演,有独唱、合唱,还有魔术和戏曲,活动室里热气腾腾、其乐融融,寿星们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忙着让家人照相摄像,留做长久纪念。

如今这一做法已在古平岗1号大院里坚持下来,每年春节后,蒋时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邻里寿庆”。寿星们高兴地说:“在一起过寿庆好啊,既节约了儿女们的时间和金钱,又开心热闹,蒋时元为我们想得真周到啊!”

一花引来百花开

蒋时元用自己的热心赢得了居民的欢心,各种荣誉也朝他涌来,他先后被评为“鼓楼区治安志愿标兵”“优秀公民道德观察员”“南京市优秀志愿者”“南京好市民”。

手捧证书,蒋时元总感到自己好事做得少而得到的荣誉多。他还想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前些年生了一场大病,痊愈后体力精力大不如前,有些好事做起来总感到力不从心。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还是要发动小区更多的人来做好事,行善事,把为人民服务的“根”留住。

小区十四所的退休职工较多,且大多是知识分子,他们渴望有个学习的平台。蒋时元想大家之所想,与退休职工孙松龄合作,在小区院内开辟了一个“学习与生活”专栏,刊登一些时政要闻、政策解读以及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健康知识和生活小常识等,将专栏办得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深受大家的欢迎。

蒋时元深知,只有大力弘扬正气,才能涌现更多的正能量。为此,他注重在宣传上下功夫。先练笔,学习写稿,有了些眉目之后,便迈开双脚,在社区转悠,了解、收集好人好事,写成通讯报道,在报刊上发表,近些年来在南京市的相关报刊上发表了50多篇。他宣传好人好事上了瘾,觉得光用笔不够,还得有影。他花了3000多元买了架相机,已是七旬老人了,还跟着行家学摄影,学成后身背相机,走家串户,专拍凡人善举,除了投稿登报,还出专集、办展览。前不久,他精选了所拍的近百张照片,在社区办了个“把幸福告诉你”的专题展览,一些做好事的人见自己上了展览,开心地笑了,好事做得更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