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散文诗歌 > 冰心的现代诗(精选4篇)正文

《冰心的现代诗(精选4篇)》

时间:

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冰心的现代诗(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冰心的现代诗范文 篇1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这是我在《飞鸟集》中最喜欢的一句话了,冰心翻译的版本不是“失去”,是“错过”。毫无疑问,这并没有什么区别,对解读也没有影响。可是,可否注意:“失去”代表曾经拥有;“错过”只是擦肩而过。有人说,太阳没有了,又怎么可能失去群星呢? 相反,只可能失去月亮,而其他星星会更加明亮吧。这不得不让我们也好好反省,哲人说的话,是否也具有一定的非现实性。

某次考试我记忆犹新,第一门朋友没有考好,她的同桌也是。但是两个人表现出2种心态,前者郁郁不欢,后者则是句句不离泰戈尔的这句话,并且还用此开导失利的同桌。结果告诉我们一切,听泰戈尔的话总是没错的。在这上面,这句话发挥了它最具的现实意义。

喜欢归喜欢,泰戈尔最为人所知的还是那《吉檀迦利》,正因这部作品,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吉檀迦利在印度孟加拉文和印地文中都是“献歌”的意思,诗人的诗歌是献给“神”的,是以敬仰“神”、苛求与神的结合为主题。它主要也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关怀,最人生理想的探索和追求,是一部抒情哲理诗的杰作。

我翻了翻干净的页面,发现上面竟有着我写的一些批注,而在我看来,如今背负学习压力的我,是怎么也不会写出那么富有童真、那么粗浅而不单调的批注的,是什么造就的。

人们都知道冰心的《繁星•春水》就是在泰戈尔的影响下而创作的,它弘扬的有三大主题:童真、母爱和对自然的赞颂。其中母爱包含了两层内涵:一好似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冰心的现代诗歌范文 篇2

论文摘要:梁启超作为诗界革命的始作俑者和主要提倡者,他的诗学思想对近代诗歌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坚守诗性、存录历史两方面来鹿探《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中国近代文学,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近代化过程。首先表现为诗歌革新。诗歌革新经过龚自珍、黄遵宪等人的长期酝酿,终于迎来了一个重要阶段,其重要标志便是梁启超倡导发起的“诗界革命”。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论诗标准:“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如之,然后成其为诗。”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为数不多的大学问家之一。对于他在政界、思想界、学术界的地位,大体是不会有很多人质疑的;对于他在推动近代散文文体解放方面的杰出贡献,在新体散文方面的卓越成就一般大约也会众口一词,郑振铎先生就认为梁启超“可为中国新闻文学之祖”屹《文学大纲》)。至于说到他的诗词,文学界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为一些人所垢病。(饮冰室合集》中所收录梁氏诗词虽然有三百余首,但能见到“合集”的人实在不多,也难以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实际上,zo世纪3D年代之前的学者,对梁启超的诗词,大多数并不是那样不屑一顾的,已有许多学者对其做出了恰当的评价。

梁启超的诗词在近代诗坛虽然不算大家,但却可能是占有特殊地位的一家。《饮冰室诗话》集中体现了梁启超关于诗歌变革的一系列主张,作为“诗界革命叶最成熟的诗歌理论。是对中国近代诗歌革新的重要理论总结。我想从“不强诗歌作附庸”的诗学传统与“诗史禅观这两个方面来谈谈梁启超的诗学思想及其重要价值。

一、坚守诗性。体现传统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谈到诗。只要求“思无邪’,并没有要求诗人歌颂周王朝万岁万万岁,也没有倡导诗人亦步亦趋地反映政治生活。孔子只希望诗歌发挥其陶冶精神,树立文化人格的作用,不勉强诗欧去作政治的附庸。

梁启超也不强诗歌作附庸。他的诗论基本上保持着中华诗学的传统。梁启超在诸多领域引进了西方观念,独独在《饮冰室诗话》里只字不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西方文论术语。显然,梁启超内心明白,拿西方文论来论中国诗词,有如用西洋拳规则去裁判太极拳,是愚蠢荒谬的。

中华传统诗论的主流,把诗歌的社会功能归为陶冶精神,培养文化人格。至于题材,则不必问它带不带政治意味。带与不带,一视同仁。屈原、壮甫,政治意味浓。陶渊明、李白、苏轼。政治意味淡。但这五位都在诗歌中展现出中华民族视为楷模的精神品格,因而也就被公认为中国诗史上的巨人。

《饮冰室诗话》牢牢把握着上述的传统。其77则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仲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并没有把诗歌和政治直接联结起来。他看出“稍神教育”,从精神上“改造国民之品质”,是更深远地影响着民族前途的。这也就是说,他认识到诗歌应在比政治更高的层次上起作用。他曾明确地提出:“重教育为主脑,以政治为附从。”。布寺欧只和教育直接联结。我们看第48 .64,69 .132.!42 ,167等则。梁氏推崇康有为、谭嗣同等作者,所说的“高歌南海先生旧作……觉胸次浩然”、“气魄固当尔尔’、“此皆可见人格之诗’、肠片鳞只甲皆可想见风采”等。都是从精神教育方面去品评诗歌的。应该说,在这一方面。梁启超的眼光确实高明。

由于重展现精神品格,不重反映现实生活事态,因此梁启翅对题材绝没有苛求,与“写中心”的观念有天壤之别。《饮冰室诗话》热情表彰切人现实的诗篇,如第34则的新乐府,第!12则的《刺时》,第164则的《辽末感事》。黄遵宪的时事诗更为梁启超所喜,诗话中对黄遵宪的长篇巨制,如《罢美国留学生感赋》等,往往不惜篇幅,照录无误。但如从分量上讲。只对世情物理有所感怀而展现出一种高尚梢神的诗,所占比例_更大。梁启超所欣赏的,题材固不狭窄,风格亦复多变。他虽然最喜欢“精深盘郁雄伟博丽之气’,但诗话中所收录,有追求奇异的游仙诗。类似游戏之作的‘“新解心”,“学道有得”的诗,作“绮语”的诗。乃至“驭使前辈”的诗,不论何种风格,均不排斥。不过,这又不等于漫无约束。细寻底蕴,实在就是以“思无邪”为标准。凡所赞扬。都或多或少有益于世道人-心。这些诗都能让读者感到其作者嘴枉冷肠人”。

梁启超反对“薄今爱古”的积习。他推崇黄遵宪,是要证明“并世人物亦何速让于古所云’。而其论据即在黄诗为“有诗以来所未有"(第8则),能“独辟境界。卓然自立。(第32则),“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第63则),能“熔铸新理想以人旧风格”(第4则)。梁启超认定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梁氏诗学的中心思想,“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第63则)。是概括黄遵宪等诗人的成果而提出的。

《饮冰室诗话》的这个中心思想,当代文学理论界大多不能接受。关于形式和内容,倒是当代文学理论界更惯于作“截然分割”。而按中国传统理解,绝无纯悴用作载体的形式。所有形式都只能是某种精神的积淀。近体诗格律形式的确立,就是对宇宙生命流程的对称、均衡、流动、起伏、多样和统一加以把握的结果。对于不懂得中国文化传统的外国人和饱读外国文学理论而对中 国传统不屑一顾的中国人来说,他们既不是中国传统 诗歌的二知音”,也就无从“审”中国诗歌形式之美。这正如我们不懂得佛罗伦萨方音就没有资格评论(神曲》的 音律之美一样。

梁启超所说的“形式”其实另有含义。他所谓的“非革其形式”。应该从保持民族风格方面去理解。看整本 《饮冰室诗话》,只在第63则用过“形式”这个术语。而就 在这一则中,紧接着便说是“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其 余各则,都只提一烙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新理想入古风格”等,可见梁启超所谓的“形式”实指传统风格而言。梁启超看出,传统风格是中华文化圈内最能深人人心的。轻易抛弃传统而引人非传统风格,就很难得到全民族较普遍的认同。梁启超的卓识已为新诗的步履维艰提供了佐证了。

“不强诗歌作附庸”是梁启超诗学的精华所在。他看出把诗坛革新的希望寄托在引进西方文论基础上是行不通的,他的思路显然也和当前理论的主流大相径庭。诗歌要有诗味。就得回归传统,努力从整体上创造氛围,注重精神品格,传达独特而又与人相通的体验,在语言、结构、音节、韵律诸方面体现传统情神。新形式的创造只能是在尊重传统基础上去探索。

二、以诗明史,以史白鉴

读解梁启超,我们可以发现在他的思想世界中始终包含着一股深沉浓厚的历史知识。他在讨论近代诗学的过程中,自然融人了传统诗学中的“诗史”精神,并赋以新的理解和思考。

良好的诗学根抵,使梁启超对中国古典诗学的研究多有胜见创获。《饮冰室诗话》便是一副维新史实的精美速写,也是一部包含时想的新诗学录。其中的“诗史“观有两重向度:其一因诗以知史。《饮冰室诗话》相比近代其他乃至过往诗话著作而言,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以收录同时代诗人时代气息极强的诗作为主。梁启超就是借收录师友及时人此类诗作,以保存维新变革时代一段活的厉史,以及新诗学发展道路上的一段史实,以诗存史,再现新诗学萌生期的时代氛围和思想背景。其二,因史以论诗。沿引知人论世的诗学批评传统,抉发新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强调“新思想”的树立对于建构新诗学、塑造新民的重要意义,从而将中国古典诗学“诗史”说的思想传统,接续到中国近代以“改造国民性”、重塑新精神为主旨的启蒙思潮。如果说“不强诗歌作附庸”是梁启超诗学的外在精华,那么深层的“诗史”观,便可视为其诗学的思想内核了。

《饮冰室诗话》作于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破灭后,他多方搜集新诗派的诗作,且一心于诗歌中抽绎出“史性”,从而“保存了大量有关诗界革命的重要史料”。③从这当中也可寻得近代社会变革在文学领域或文化领域中的投影。以及与此相偕而行的近代启蒙思潮的活的史料。

在《饮冰室诗话》中,梁启超认为具有“诗史’,品格而收录的作品大致有三类:一是原本就可“以备作史”的作品。最明显的莫过于第194则,李根源、杨发锐所辑关于腾跃之诗歌,“或足供种俗之调查,或足补历史之残缺”。此类作品不多。收录更多的是被梁启超引为同道者的革命诗作。如黄公度的《三哀诗》.纪昊季清死难事,以之为“戊戌北京、庚子汉口诸烈以外一大悲惨之纪念也’‘。“录之以备后之作史者参考焉”。对于少瘦生《辽东感事》十二首,更认为“长歌当哭,普天下有心人 胸中之公共块垒也”。二是记述黑暗时局,表现衰颓国 运的作品。如谓丁叔雅《感事》“以二十八字写尽当今时 局”;评忏余生《纪古巴乱事有感》十律,“此真有心人之 言,不能徒以诗目之,即以诗论,杜陵诗史,亦不是过 矣’。尽管梁启超一再宜称涛是诗人真情感的表露,但 其实际着眼点却在于这些浸透了诗人真情实感的诗作本身记录时变的社会功能。第ss则收录针贬“可惊可惮可哭可笑之事层见盛出’‘的’‘近日时局’‘的新乐府四章。关于新乐府。自唐代新乐府运动以来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继承古诗美刺比兴的传统,以诗讽喻现实。梁启超对新乐府重讽喻的创作原则是极为推重的。由此。可见梁启超对‘.诗史”美刺传统的服膺。

三是符合其“放眼世界、博考他国、以求资鉴”理想的作品。流亡日本的生活让梁启超开始认识到“为二十世纪之大风潮之时利所簸荡、所冲激、所驱遣”,“乃今始学为国人,学位世界人’。要打破昔日封闭之自我,就要放眼世界,“世纪开新幕,风潮集远洋 ,, a对于“诗史”之称,梁启超检择颇严,当时诗人中,最为其称许的首推黄公度。黄遵宪是任诗界革命”的重要人物,在近代文坛堪称开一代风气之先;梁启超对他推崇有加,尤着眼于其“诗史”精神。在梁启超看来,“诗史”之说。不仅在于用诗记述一段史实,表现深广的社会内涵,更要以诗存史,借史自鉴,传达出激荡诗人本心的优患之感,鉴戒之意。所以其。诗史”观之第一向度便是强调诗歌对时事的再现,由对诗中史实的细心体味和深层读解来彰显“过渡时代”、‘新诗学”发展约时代氛围和思想背景。

“诗史”观的第二重向度是因史以论诗。《饮冰室诗话》中他一再提出新诗学的发展,要借鉴西方史诗的创作经验,要汲取传统“诗史”说的思想资源,就是希望能通过史实与诗作的双向关照。以诗明史,以史自鉴,探索新诗学赖以发展的精神源泉。梁启超的这一思想不免受明末以来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但这更是他作为思想启熏者把握时代脉搏、反思现实苦难、紧贴历史潮流的文化探索的结果。而这与古典诗歌强调诗言志的教化传统、其根本出发点是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的。在梁启超看来,国民以诗来提升一已之文化修养、塑造新的时代精神是整个国民性进步的前提,是“新民’的核心,也是中华之故国走出苦难历史的必由之路或愚想准备。出于这样的意识。梁启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诗肖其人”。他认为:诗中传达了诗人因于时事之变直面新时代的真性屠,真理想;诗作本身凝聚出诗人的人格形象,表现出类似于“先时之人物,,的品格,堪称时代英雄。“先时之人物”的人格中最核心的要素为‘理想、热诚、胆气”,这也是敢于担当时代贵任的“先觉者‘,的人格,也正是梁启超所希求的“新民”的人格,

冰心的现代诗范文 篇3

建筑篇・避暑是个技术活

*冰窖藏冰,冬冰夏用

藏冰避暑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诗经・七月》中就有窖藏度夏的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说的是十二月凿冰冲冲响,正月里抬冰窖里藏。夏季里,权贵们就用这些冰来防暑降温、制作冷饮及食品保鲜。

冰窖造型基本相同,采用埋入地下1.5米的半地下形式,长约11米,宽约6米,容积为330多立方米。这些冰块都是在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后,由采冰者凿成规定尺寸的方块拉入冰窖,待来年夏天使用。并且,朝廷设有专职官吏负责采冰。

*避暑行宫

盛夏时节,皇族常常避开炎热到凉爽的地方暂居。《汉书・元后传》曾载:“初,成都侯商尝病,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但是,古代去行宫避暑可不像现在的旅游度假那么容易,即使贵为帝王,去避暑行宫也不过是偶尔为之。历史上,汉武帝曾避暑甘泉宫,唐太宗曾避暑九成宫,还有清代康熙皇帝建造的规模宏大的承德避暑山庄。“轩墀敞御园,草树静高原。游豫思仁祖,庥和逮孝孙。”乾隆皇帝的这两句诗便是描写承德避暑山庄的。整个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地势开阔、碧草如茵、洲岛错落、碧波荡漾,绝对是避暑之地的不二之选。

*凉殿水亭

你一定想象不到,古代没有电,但皇帝和后妃们可以安逸地坐在“空调房”里吟诗作对。据《唐语林》记载:“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四隅积水帘飞洒,座内含冻。” 唐代修建的凉殿,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目的。张仲素《宫中乐》中“甘泉将避暑,台殿水光凝”就是对凉殿消暑的赞誉。

皇帝如此消暑,大臣们纷纷效仿。唐代的高官显贵们都有私家避暑设施,规模虽比不得皇家,但也巧妙得很。其中专供纳凉用的水亭,就是唐代官吏修建的一种避暑建筑。《唐语林》记载御史大夫王某“宅第有一雨亭,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刘禹锡的诗《刘驸马水亭避暑》也描述了水亭特色:“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这种水亭利用机械将冷水输送到亭顶的水罐中贮存,然后让水从房檐四周流下,形成雨帘,从而起到避暑降温的效果。

工具篇・别小看古人的脑洞

*冰鉴

冰鉴可以说是古代的冰箱,这种设备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是用青铜铸成的大型容器,分内外两层,上面还有盖子。人们往夹层里塞满冰块,把食物和美酒放在内层,然后盖上盖子,可以避免食物腐烂、酒水变酸。屈原《楚辞・招魂》中的“挫糟冻饮,酎清凉些”,说的就是夏季喝冰镇酒。

冰鉴还一专多能,除了具有冰箱的功能,还能当成空调使用:夹层放冰块,内层让它空着,然后把盖子打开,丝丝冷气自然会从冰鉴里冒出来。找几个人把冰鉴抬进卧室,放在卧室的中央,或者在房间四个角各放一个体积较小的冰鉴,室温会很快降下来。

*扇子

唐代诗人钱起的诗句“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提到了扇子这种最接地气的避暑工具。在古代,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写诗作画,不乏情趣。达官贵人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主人凉爽惬意,仆人当然是要汗流浃背的。到了汉代,一种名叫“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腾空出世,其消暑效果非常可观。比如《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瓷枕

中国自古被称为瓷器王国,古人除了会用瓷器做碗、花瓶外,还发明了瓷枕。“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这些诗句都说明瓷枕是夏季纳凉避暑的好寝具。旷世才女李清照也在《醉花阴》中写道:“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此处的“玉枕”即为青白釉瓷枕。

饮食篇・吃货也怕热

*古代冰激凌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对一种叫“冰酪”的冷饮大加赞赏:“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幸福地品尝到了当时的皇家冷饮冰酪(它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之后又传到了英国。英国人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吃的冰激凌。

*汤饼

据《荆楚岁时记》载:“伏日进汤饼,名为消恶。”古人习惯称暑气为恶气,避恶就是消暑。汤饼是一种放在水里煮熟的面食。虽然汤饼本身不是清凉食品,但在夏天吃热气腾腾的汤饼时能出一身大汗,从而带走体内大量热能。所以,吃汤饼也是一种很好的消暑方法。

*暑汤

在清朝,人们常常服用中草药避暑。根据《京都风俗志》中记载,在伏天,有人煎熬苏叶、藿叶、甘草,称为暑汤,并在街上出售。这里的苏叶即紫苏叶,中医学认为紫苏性温、味辛、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

除此之外,民间街头还有很多暑汤冷饮:甘豆汤、豆儿水、香薷饮、椰子酒、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

自然篇・逍遥山水,心静自然凉

*寄情山林

古代的文人雅士处处讲究,连避暑也追求文雅和低碳。对他们来说,大自然才是最佳的避暑场所。唐代诗人李白的《夏日山中》里写道:“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酷暑逼人,诗人懒得摇扇,干脆脱了衣服和帽子,让山中清风与的肌肤零距离接触,是何等坦荡惬意!

白居易也喜欢去山林中避暑,他作诗云:“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六月的傍晚,诗人坐在轿子中,一面观赏着路旁茂密的草木,一面享受着清凉的山风,不知不觉中沉沉睡去,有不为外界所动的平和心态,自然能够在任何时候都“一路凉风”。

*湖畔听风

每当炎夏来临之际,古人会寻风亭水榭、柳岸树荫之处,嬉耍度时。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暮热游荷池上》中写道:“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酷暑盛夏时分,一边赏荷一边纳凉,荷香伴清风,真是快意人生!唐代徐凝《避暑二首》里有:“避暑临溪坐,何妨直钓鱼。”坐在溪边,溪水潺潺,一边避暑一边钓鱼,如此怡然自得,羡煞旁人!

冰心的现代诗范文 篇4

读《繁星春水》有感在上个学期,我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这本书,这本书让我的收获非常大,感受也非常深。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笔名为冰心。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 在冰心看来,母爱是伟大的,是可歌可颂的。“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首诗是当诗人冰心在雨天看见一片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而写下的。更加说明了母亲在她的心中,是人生中唯一安全而又可靠的“避难所”。在《繁星春水》中,除了赞颂母爱的伟大,与母爱紧密相联的便是童真、童年了,一切新生、萌发的事物都是天真无邪的。在写童真、童年的诗歌当中,我最喜欢的一首就是:“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从这首诗歌可以看出,随着我们的年龄慢慢长大,烦恼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但是童年时代的我们会为了这些而耿耿于怀吗?相信不会吧。长大后,我们会去向往童年时代的生活,所以说童年是真中的梦。而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很多人都带着虚伪的面具,分不清是真是假。这时只有梦中的童年生活才让人感觉到是真实的。 “常人的批评和断定,好像一群瞎子,在云外推测着月明”。我非常喜欢这首小诗,这首小诗其实是在讽刺一些不懂装懂的人,自己明明就不是很厉害,还来批判其他人,就像是瞎子,在云外面推测着天堂的天气如何?然而不懂装懂的人在聪明人面前表现得总是如此的虚伪。冰心奶奶的诗含蓄深刻,字里行间透漏着她的独具匠心。读完这本诗集,我觉得这本诗集很美很美,不仅仅是美而美,也有忧而美,悲而美。在冰心奶奶的诗下,一个多么美的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