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工作文档 > 总结报告 > 培训总结 >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优秀5篇】正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优秀5篇】》

时间: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篇1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数学培训,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了三位专家的精彩讲演,自己无论在思想认识及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和方法、教师业务素质及业务修养、新课程改革等各方面都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对于改进我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总结如下:

(1)认识到教师的任务不仅只是教学,教育科研更不仅是专家们的“专利”。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实践,我们不能总是把别人的或原有的理论和经验用于自己的教学。

(2)重视问题解决与研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使教育教学过程得到及时的调整,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3)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情况,要能在变迁与复杂的教育教学情景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并通过自己的研究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教学行动策略和方案。

(4)善于与同行交流,学习借鉴他人经验。不断学习新知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把成果应用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不断吸收、筛选符合学生需要的观念和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灵活的数学应用能力

(5)知道一般概念和推理方法对使用数学工具的重要意义,利用对数学中各种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广知识,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推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他们自己的数学方法。

总之,通过本次骨干教师的培训,自己收获颇多,感受颇深,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把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理论始终如一的贯彻下去,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5月10日在兴福中学进行了“全县数学教师培训”,主要是针对初三复习讲了两节汇报课:一节是试卷讲评课,一节是专题复习课,然后是备课教师谈自己的备课过程,然后是部分教师谈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最后还有两处学校介绍了自己学校对毕业班教学的处理。通过这一天的学习,对这个第一年教毕业班的我来说收获太多太多。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我们教学不能是机械的教学,应该通过一个题的讲解,教师从中提炼出题中蕴含的思想、规律和方法。要让学生通过我们的讲解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把课堂教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有时候学生会有更好、更适合学生的解题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三、一节课成功与否不在教师讲多少内容,而在学生会多少。如果一个问题学生彻底理解了、吃透了,变式问题只是巩固与应用。

四、处理问题要找准突破口,基础知识要抓牢。复习一个知识点要把它放到一个问题中,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应用的基础上理解体会,达到复习的目的。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的很多。我会细细品味,把学到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篇2

11月4号,在房县实验中学很荣幸观摩学习了省特级教师带来的示范课及讲座!本次数学班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黄石市八中特级教师教师郭茂荣、黄石市第十四中学的特级教师查婉兰及武汉一中骨干教师汤晓丹等教学专家的示范课。这一天,培训既有理论提升又有实践听课,既有专家讲座,又有互动交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在这里,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从数学文化和素质教育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了数学的价值、数学的美。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自己收获不小,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培训内容安排丰富多彩,和专家面对面交流

本次培训活动,即安排了贴近我们实际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又安排了生动的知名的专家讲座,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坐下来和知名专家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听课,解决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了解和接受最新的教育理论,课堂动态,专家们理论与联系实际的精彩讲解,使我们听课者备受鼓舞。王国君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到自己还停留在经验型教师的层面上,让我看到自己虽然有执着的工作信念,但教学的反思是及其不够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这样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充分说明了总结自己的教育,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之重要。使我的思想上受到了震撼,我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自己的差距。

二、培训产生了思维的触动,欲逐步更新教学行为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对我来说,受益颇多。从现场课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课改的气息,教师积极创新的意识;从专家的讲座报告中,我们领略了数学最前沿的理论,怎样才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本次学习活动给我很大的启示。

一数学教师应有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会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讲座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二学生应有的学习方式:

在基础教育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学生在学习中能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不再是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半懂,学习内容比以前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查找资料等等。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增多,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更喜欢上学,对学习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三新课改下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我们可通过在汲取学生时代的经验的同时,通过在职培训、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参与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来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反思教学,如何进行同伴互助,怎样从一个单纯的教书匠转变成一个“经验型”的教师等等。这些理论对我来说很是及时,有了这些先进的理论,才能得出有效的实践。正如专家所说:高标准要求自己,高水平引领学生,高境界体现价值,真正落实“根”的教育。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知识是财富,人生旅程是财富,教学经验、过程与感悟更是财富。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培训还将继续,我会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填充自己。因为自己以前实在是知识面较窄、积累也很少。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来完善和提升自己,争取再上一个台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深有感触: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自己学来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创出自己的教学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我的最终目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篇3

做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的教学。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就近两年多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 改革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基于这一认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逐渐受了新的教学思想,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改革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大胆慎重地改革教材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应该说是一套很不错的教材,但我总感觉它的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有些零散,为此,我在反复研究人教版数学教材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原来的教材,并对它们进行有理有序的整合。使它既能体现新课程的标准,又使知识变得系统,从而体现数学的逻辑美以及严密性。如:在八年级第二十一章分

式中的“分式的的乘除法”接着是“分式的加减”、“分式的混合运算”、“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再接着才是“负指数和科学记数法”,我觉得应该把“负指数和科学记数法”这一节直接放在“分式的的乘除法”,这样学生学习负指数就觉得比较自然并且容易接受。因此我就这样对教材处理一下,效果果真不错。

三、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四、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一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逐步推开了探索式、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具体从三个方面实施。

1.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这里说的智力活动,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给每个4人小组发了一套特别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短线绳、一个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就是合作,在运用图钉、线绳和铅笔头的综合操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验了画圆时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讨论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言,表现出异常的积极。再转入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才感到发自内心地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停手地找规律,急切想掌握它。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来讲,还是对老师来讲,都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来提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我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验、摸索、总结,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实验班初步形成的教学思路是"问题情景--操作、探讨、交流--总结、应用、拓宽"。经反复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过去上复习课,老师系统整理知识,学生听完后,完成一些相应的习题,总结一下,就算是复习告终了。复习课的改革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难点。但在我们的实验班上大改过去的上法,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整理,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交流练习。

3.积极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提倡办好三件事:一是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宽松的气氛,必要时,可以下位,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大声争辩;二是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用自然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学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师,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篇4

本着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 的思想,就要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一学期来,本备课组在开展教科研活动方面主要工作有:

一 、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

为使本备课组的课改工作进展平衡,提高教师们对课改的认识及落实程度,本备课组利用科组活动时间集体学习有关课改和学科的理论文章,在活动记录中反映出,在本学期中都安排了三次以上的业务学习或专题讨论,且有中心发言人和详细记录。具有选取学习和讨论的专题很贴近课改和学科的特点,并在本学期组织进行“教师如何做研究”的专题学习,为教学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二、学习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提高全面 的素质。新课程要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这就决定了学科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应该服从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帮助教师把对课程标准的理念理解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无论是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还是选择教学方法,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学中,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努力实现三维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备课组教师都能逐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学生主体的理念、师生自主平等的观念 。

三、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构建现代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坚持与时俱进,反映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现代课堂教学,是课改攻坚战中的决定性战役,谁能突破这个堡垒,谁就夺取了课改实验课改攻坚战中的制高点。

本学期继续通过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促进课堂教学不断优化。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抓好课堂教学的管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组织好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本学期每个教师均安排了两次以上的公开课,有复习研讨课,也有八年级的新课改示范课。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实践和反思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教学部门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馈,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四、强化课程资源意识,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我们组织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课程和教学的关系,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提倡教师跳出封闭的教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对教材作符合学情的处理,创造性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外时间教师跳出封闭的教室,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多样化发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研究目的开始专题研究,并设计记录表格,要求按表格提示做好记录和总结。

五、今后工作设想。

1)努力克服困难,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保证备课小组的活动正常开展。

2)继续加强理论业务的学习,通过实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3)落实好教学研究,通过科研促学科质量。做到教研有专题,分级落实到专人负责,做好详细记录。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活跃校园学习气氛,通过兴趣学习带动学科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篇5

一、课改实验带来课堂教学的变化

课堂教学呈现了以学为主的新局面。各班数学实验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和深入研究,立足课堂,积极实践,一年来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更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各年级数学课堂上,基本消除了灌输式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学更面向全体,教师经常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学习形式多了,思维训练多了,发言交流多了,课堂正在向学生的主动学习不断发展。

2、注重了教学情景的设计。新教材较重视问题情景和过程呈现的设置,教师注意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备课中突出情景和过程的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吸引力,教学更贴近了学生的实际。

3、更注重了动手实践的探索。在课改中,全组教师对数学实验已形成共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增加动手实践机会,通过“操作探索归纳”的形式,让学生“做数学”、“做中学”,特别是在课题学习领域,更加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4、更注重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正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下逐步落实,课堂上,教师经常较多地采用启发式讲解、探究式讨论、多样化训练等方式。尝试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模式与新课程有了更好的结合。

5、更注重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新课程倡导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实物投影仪已成了学校教学常用的手段,一年来,有90%的教师已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不少教师还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为提高教学实效,广大教师在课前认真准备各种教具学具,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又提高了效率。

二、课改使教师获得了更好的专业发展机会

新课程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作为首批进入课改的数学教师,在深入的实践与研究中,较快地适应了新课程,业务素质得到较快的提高。

1、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广大实验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本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研究方向,立足本校,着眼课堂,积极探索教学改进的途径。在许多学校的七年级备课组活动中,形成了分工协作集体备课、教师每周撰写教学反思的制度。在学校教研的基础上,定期进行县级研讨活动,通过教学观摩、互动式研究交流,初步形成了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的共识,即要从教学任务和学习需求的实际出发,远离机械接受的识记型教学方法,多用解释型、选取适当内容尝试探究型的教学方法。

2、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学校数学本着为教学第一线教师服务的原则,开设了新课程专栏,组织骨干教师,为实验教师提供所需的教案设计、课件和试卷等教学资源和教研信息。课改以来,教师的网络教研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主动收集网上资源,经整合后运用于教学与研究。网络教研得到了关注和欢迎。

三、课改促进了数学教研组的建设

1、校本教研得到了加强。全组数学教师通过教学观摩和经验介绍,形成了加强数学教学研究工作的共识,明确了工作要求。课改以来,备课活动的实效性明显提高,教师之间交流的教研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加强。

2、数学教师的课改意识得到了加强。七年级数学课改的氛围,带动了全体数学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的自觉性,许多教师主动到七年级进行开课,深入研究新教材。广大教师都自觉地将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和中考复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为新七年级实施新课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实验的教学效果分析

一年的课改,在数学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良好的开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受益者,用学生的话说,即“课堂活了,学习活动多样化了,比以前更喜欢上数学课了”。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各校学生的共同体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课改初见成效。

五、问题及思考

1、教师素质的提高问题。无论是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和还是实施策略的操作,都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学科专业及综合素质,如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的意识和能力、课件设计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运用能力、跨学科知识及人文素养等。部分教师从困惑到逐渐适应,少数教师还不很适应,学校教师之间还不很平衡。因此,培训学习和深入研讨交流必须进一步加强。

2、教学方法问题。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简单化,缺少灵活性多样化,创新意识不强;一些教师只注意形式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形无实;新课程课堂教学得不到有效的改良,教师的学习引领作用得不到更好的发挥。

3、课程资源问题。新课程倡导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但受各种条件限制,许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仍然得不到有效利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资源缺乏,影响课程实施水平。

4、课时及学业负担问题。许多教师及家长忧于考试评价,仍过多地为学生布置重复性的习题。期望新课程考试评价的改革着眼于数学素养的发展,并能有效地减轻学业负担。同时,实验教材要不断改进,结构要更合理,容量要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