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工作文档 > 总结报告 > 培训总结 > 嵌入式培训总结(最新9篇)正文

《嵌入式培训总结(最新9篇)》

时间: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嵌入式培训总结(最新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嵌入式培训总结 篇1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蒋伟杰,男,讲师,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

1概述

1.1嵌入式系统定义及构成

我国对嵌入式系统的定义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在实际应用中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具有对其他设备进行监视、控制或管理等功能。

1.2嵌入式产业现状

嵌入式系统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电子消费品、医疗设备、军工航太等领域。目前我国的手机、互联网、有线电视用户数量均居全球第一,我国的嵌入式系统产业在其市场的促进下突飞猛进。根据赛迪顾问的研究显示,2007年中国嵌入式系统产业规模达到2 218.1亿元,增长32.3%。2005年到2007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3.1%,增长速度持续高出同期全球嵌入式系统产业的平均增速。另外,据全球著名市场调查公司GFK预测,2009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销售额将达到6 822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市场将占全球市场的14.5%[1]。IBM、Sybase、Oracle、Intel以及Microsoft等国际公司也纷纷在中国成立专门的嵌入式部门,进军中国的嵌入式市场。

1.3嵌入式人才需求

在嵌入式系统产业高速发展的刺激下,相关企业

对嵌入式系统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我国较大的两家招聘网站“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上对嵌入式系统人才的职位需求进行调查,2010年3月20日对嵌入式相关职位的需求分别是6 371个和5 083个[2],2011年1月2日的需求分别是9 760个和8 146个。不到10个月,其需求的增长分别达到53.2%和60.3%。

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才进入嵌入式系统领域。嵌入式系统人才培训机构华清远见在《2009-2010年中国嵌入式开发从业人员调查报告》中指出从事嵌入式开发不到2年的工程师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占总参与调研人数的60%。同时,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嵌入式工程师中有80%认为自己公司目前都急缺嵌入式开发方面的人才。

1.4嵌入式高校教育现状

国内大部分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和电子通信相关专业只是将嵌入式系统的有关课程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并未作为一个专业方向来设置,嵌入式系统课程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在嵌入式系统人才的培养上还普遍存在着几个问题。

1.4.1嵌入式系统知识学科融合性强,不同专业的学生各有其局限性

嵌入式系统需要掌握模拟电路、数字电路、EDA设计、微机原理及接口、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综合知识。而各专业学生的学科知识参差不齐,自动化、测控和电子类的学生电子设计的基础较好,程序设计偏弱;而计算机类的学生程序设计基础好,电子设计能力偏弱[3]。

1.4.2嵌入式课程知识与实际需求脱节

嵌入式系统知识体系最主要的三大技术是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国内高校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老化,不能跟上最新技术的发展[4]。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课程大多还停留在8位处理器的层次上,而目前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是32位处理器,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需求脱节,导致嵌入式系统人才的缺乏,也制约着高校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发展。

1.4.3师资不足,实验设备匮乏

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般要求以项目为导向、以开发平台为核心,这不仅要求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上的改革,还需要建设相应的实验平台。

一般院校在嵌入式系统方向的师资有限,特别是软硬件知识兼通的师资严重不足,熟悉应用程式开发和操作系统的教师对底层的处理器和驱动了解不够,而熟悉底层硬件的教师却对软件开发比较陌生[5]。另一方面,嵌入式开发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授课的教师需要具有很深的专业背景和工程项目经验[6]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才能够给出多个项目,让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嵌入式系统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板、仿真工具等实验设备价格较高,一般院校的实验设备数量有限,这也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时间和空间[3]。

2嵌入式课程体系的建立

2.1嵌入式人才培养目标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层面[7],从低到高分别是SOC系统设计及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裁剪、驱动开发和平台的设计,嵌入式的应用程序开发。

中国嵌入式系统产业联盟、中华嵌入式人才库在2008年的《首次嵌入式企业人才需求报告》中显示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如图1、图2所示。

图1企业岗位需求

图2企业培训需求

图1代表着现在企业需求的现状。从图1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企业招收毕业生最多的岗位是与Linux相关的开发工程师以及软件测试师等,而其余的主要是ARM开发工程师与单片机开发工程师,这说明目前企业最需要的是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这一层面的人才。

图2代表着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方向。图2的数据表明企业最希望毕业生接受的培训是嵌入式培训,接下来是ARM、DSP等与嵌入式处理器的培训,其余的主要是FPGA及WindowCE的培训,这说明未来企业最希望接收的人才是具有嵌入式系统多个层面基础知识的通用人才,能够具有软硬件协同开发的能力。而企业对ARM和DSP嵌入式处理器人才及FPGA设计人才的期望则说明了两个可能性,其一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向嵌入式系统的底层技术偏移,其

二是企业希望将来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具有嵌入式系统硬件基础,了解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构成,更好为嵌入式软件开发服务。

因此,建立嵌入式课程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即嵌入式应用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嵌入式SOC设计三个不同层面都有一定基础的人才,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重点培养嵌入式应用开发。

2.2嵌入式课程体系的建设

要达到培养嵌入式人才的目标,可以根据三个不同层面来分析其知识构成及其相关的课程,并根据目前的主流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具体制定课程的主要内容。

从嵌入式SOC设计的层面来看,需要的课程有EDA设计、嵌入式处理器及其接口、SOC设计等。嵌入式的处理器体系可以选择目前应用最广泛的ARM体系结构和DSP处理器结构;嵌入式接口技术方面可以选择用户图形界面、无线通讯等接口模块;而SOC设计方面可以学习Altera公司的基于NiosII的SOPC设计。

从嵌入式的操作系统开发的层面来看,需要的课程有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嵌入式驱动程序开发等。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学习以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WinCE操作系统、嵌入式Android操作系统等为主。

从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的层面来看,需要的课程有嵌入式网络技术、嵌入式数据库、嵌入式软件设计等。根据操作系统的教学情况,应着重培养在Linux、WinCE、Android等系统平台上进行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的能力。

根据目前一般院校的情况,新设置一个嵌入式专业来培养嵌入式人才,在短期内显得不切实际,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原有的计算机相关专业进行改革,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增加嵌入式系统方向,具体的做法如下。

专业基础课的调整:在“组成原理”课程中增加ARM体系和DSP处理器的内容,压缩原有的X86架构的内容[7];在“微机原理和接口”课程中选择以ARM体系及其接口为主的课程内容[8]。调整后的课程如下:计算机导论、C程序设计、基础电路与电子学、离散数学、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微机原理与接口、数据库、面向对象。嵌入式系统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如下:EDA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SOPC设计、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两门课程:嵌入式网络技术、嵌入式数据库技术。

调整后前5个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第6个学期开始分方向进行学习。前5个学期的专业课程安排如表1所示。

表1专业课程安排表

3建设嵌入式课程体系的实施

3.1师资培养

除了直接引进嵌入式系统的师资以外,还可以选择加强原有师资力量,培养原来与嵌入式系统相关方向课程的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培养的途径有:让教师参加嵌入式课程培训,了解嵌入式课程体系,掌握最新的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明确教师在嵌入式课程体系中担任的角色;计算机专业与电子专业的教师跨专业合作,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取长补短,共同进行嵌入式系统课题的研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参与或申报嵌入式相关的科研项目,以及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类似项目,进一步将理论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课程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且与现实生活中的技术发展结合紧密。因此在部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建立业师制度,即由企业的嵌入式开发工程师承担课程的部分授课任务。业师可参考三个来源:嵌入式人才较多、需求较大的企业;嵌入式开发板、嵌入式设备厂商;嵌入式系统的培训机构。

3.2实验平台建设

根据嵌入式系统课程的设置,需要的实验平台要有两种类型:一是CPLD/FPGA设计平台,与SOPC课程设计配套。二是基于ARM体系的实验平台,可以进行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应用开发的实际课程。

目前市场上相关的嵌入式实验平台有很多,根据制定的培养目标,选择实验平台时要满足以下要求:有足够的输入输出接口,以及多种常用的接口,能够完成大多数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的实验。如输入需要有指拨开关、按键开关、可调频率的脉冲输入、键盘输入等,另外根据需求可以选择有触摸屏的输入。输出的接口需要含有(双色)LED灯、七段代码显示器、点阵、液晶屏显示器等。其他通信的接口如USB串口、RS-232 串行口、以太网接口、WIFI无线接口、VGA接口等。另外,还要求该实验设备能够支持一定的设计开发,可以进行综合设计,创新课题或者是毕业设计的课题。

3.3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嵌入式系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进行嵌入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主

要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成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理论基础及其实践基本技能训练,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第二条主线以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在课程中给出多个项目,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行分析、设计并完成。

4结语

嵌入式技术已成为当今后PC时代的主流应用,在中国嵌入式产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在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中注入嵌入式系统内涵,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嵌入式人才是现在高校计算机学科竞相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正是针对嵌入式系统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培养嵌入式系统人才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计算机学科的理论基础也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基础的知识要与时俱进,跟上科技发展的主流;实践课程的设置上要以具体的实验平台为依托,以企业的需求为目的,培养出来的嵌入式系统人才在社会上才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许晔。 发展嵌入式系统是我国后PC时代的战略选择[J]. 中国科技投资,2010(2):57-59.

[2] 闫改珍,徐朝胜,李双喜。 电信专业嵌入式应用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 中国科技博览,2010(17):107-108.

[3] 殷建军,张明武,尹令。 嵌入式系统课程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0(14):114-117.

[4] 李精华,李兴富。 嵌入式技术人才需求分析[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3):327-329.

[5] 高洪志,孟祥莲,梁兴柱。 应用型院校培养嵌入式系统人才的研究[J]. 中国科技纵横,2009(12):145-146.

[6] 杨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建设初探[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10-11.

[7] 李凤云。 计算机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 高教论坛,2007(4):71-73.

[8] 吴方,王震,陈东伟。 独立院校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方向教学改革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8(8):150-151.

Research on Embedded Curriculum in Computer Specialty

JIANG Weiji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Sunshine College,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015, China)

嵌入式培训总结 篇2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培养模式;实验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进入21世纪,嵌入式技术以排山倒海之势占据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未来对掌握嵌入式技术的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各个重点大学纷纷开设了嵌入式方向课程,并在计算机或软件工程的体系下出现了嵌入式专业方向。作为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关于它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在文献中探讨了基于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单片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方面的问题,改善了教学效果。文献强调嵌入式课程应突出以应用为教学重点,通过构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等强化实践环节。本文基于嵌入式系统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提出了面向应用的嵌入式方向的培养体系,形成了理论内容与实验相结合,课内实验与开放性实验室相结合,实训基地与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的联合教学模式。

1 面向应用的嵌入式培养模式

1.1 课程知识体系

嵌入式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具有基础理论扎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掌握工程型技术、软件硬件于一体的嵌入式专业人才。嵌入式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软件硬件的综合体,在培养体系中应该软件硬件一起抓,而且两手都要硬。嵌入式系统专业类课程培养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在基础理论中我们要注重课程前后的知识衔接关系,电路课为更好的掌握硬件接口打基础,对PC机的软件结构有了更好的掌握后,在此基础上引入专用的微控制器(单片机、ARM嵌入式微处理器),再将课程一步步过渡到高级语言编程上(嵌入式C、C++程序设计和Linux图形界面设计等)。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与课程实验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嵌入式系统专业类课程体系的制订是影响所培养人才素质的最重要部分,因此每一门专业课的选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硬件开发环境。当前嵌入式处理器主要有8位、16位、32位等几种,在基础类课程中单片机原理我们一般以8位MCS51单片机为例进行介绍,学生对MCU这个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当前嵌入式产品开发硬件主流芯片就是32位的ARM系列处理器,ARM的成功在于它有极好的性能和极低的功耗,使得它能够优越于MIPS和PowerPC等嵌入式处理器。基于ARM核的嵌入式芯片在汽车电子、消费娱乐产品、数字化音频与影像产品、工业控制产品、网络产品、无线手持设备等诸多领域广泛的应用。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ARM处理器将主宰32位嵌入式处理器的市场。因此嵌入式专业培养硬件要以ARM处理器为核心芯片。

2)软件开发环境。在这一层面上我们要结合硬件平台来进行选取,ARM920及其以后的版本获得了许多实时操作系统供应商的支持,比较知名的有:Linux、Windows CE、uC-OS、VxWorks、Nucleus、Palm OS等,其中Linux、uC-OS为源代码开放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考虑到研究产权的自主性,uC-OS源码公开,是一个简易的实时内核;Linux的层次结构和内核完全开放、网络功能强大、完整的开发工具、广泛的硬件支持、遵循通用的国际标准。因此要以uC-OS为基础,以Linux为核心介绍嵌入式操作系统。另外微软公司的Windows CE具有良好的界面和技术支持,使得在嵌入式产品中的应用占有重要地位,因此Windows CE也作为嵌入式系统培养的一个重要分支。

3)智能终端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是嵌入式产品在手持设备上的典型应用。J2ME对其有较好的支持,可以给学生作选修课,增加嵌入式培养的知识面。

4)嵌入式技术与当前的热门行业相结合。工业控制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成为当前应用和研究的热点,要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应用和研究结合在一起,使嵌入式的培养更具活力。这类课程可以作为选学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嵌入式学生开拓视野。

1.2 嵌入式系统实验,实践教学

实验环节在嵌入式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论讲解的验证与升华。文献提出了一种BDO的3级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但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每级所包含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需要增加。木文将实验和实训结合起来,形成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1.2.1 实验教学

基础类实验是学生在课上所学习理论的验证,可以由专任的实验教师来指导,如果有条件最好请本门课的任课教师来指导或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来同时指导,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和任课教师有一个互动,及时解决疑点,使基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配合起来。

设计类实验是在完成基础类实验和高级的嵌入式OS后开设的实验课,这部分实验可以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每个实验利用几天或更长的时间让学生动手设计嵌入式OS的驱动,教师可以不定期的去答疑,重点在启发学生进行嵌入式编程,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次完成实验后,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领会实验的内容,所以除上课的时间以外还可以把实验室开放,让一些学生继续实验,开放式实验室要由本专业的实验教师来指导和维护。另外开放式实验室还应该提供扩充版的实验指导书(除了课程要求的必修实验以外的实验),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用,扩展嵌入式学习的知识量。

1.2.2 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实践是学生走向企业的一个桥梁,通过在实训基地半年时间的实训,学生可以掌握企业项目的实施机制,为毕业后快速进入项目开发打下良好和基础。

在工程实践项目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必要时可以与管理规范的公司联合建立实训基地。项目的内容要尽可能覆盖嵌入式领域的内容。比如嵌入式项目一般包括需求分析、硬件平台设计、软件平台设计(包括嵌入式OS的选择)、应用程序的开发与系统测试几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扩展,相关内容还要查阅一定的资料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

在工程实践项目管理上,可能会出现项目经理人数不足的情况,可以在学生中选取项目组组长,来协助项目经理解决问题。整个实训基地采取层层负责制,使每个项目成员各就其职,定期例会,及时解决在项目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

2 嵌入式系统教学方法的改进

嵌入式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市场需求,培养不同层次的基础扎实、学科交叉、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管理人才。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目前流行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程序设计、接口设计、常用电路设计以及软硬件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基于这一目标,要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

2.1 知识点细化

在嵌入式系统理论教学方面,要将知识点细化,让学生深入到理论中去。例如,在讲解ARM中断原理与指令流水线执行关系时,可以作如下分析:ARM处理器中断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与当前所执行的指令没有任何关系。在中断发生时,ARM处理器总是会执行完当前正被执行的指令,然后才会去响应中断。如图3所示,在0x9000处的指令ADD执行期间IRQ中断发生了,但这时要等待ADD指令执行完毕。ADD执行完毕后,IRQ立即获得了执行单元,ARM处理器开始处理IRQ中断,进行保存程序返回地址并调整程序指针指向0x18内存单元。在0x18处有IRQ中断向量(也就是跳向IRQ中断服务的指令),接下来执行跳转指令转向中断服务程序,因此流水线又被阻断了,执行0x18处指令的过程同带有分支指令的流水线。

2.2 难点分解与形象化演示

嵌入式系统是软件和硬件的综合体,学生往往对硬件知识的掌握比较困难,在嵌入式系统硬件知识教学方面,要将知识点分解并制作相应的动画,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解ARM嵌入式体系结构的LCD接口与显示原理时,可以制作如图4所示的Flas,用单步的方式描述其通信原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易于接授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嵌入式培训总结 篇3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竞赛;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9-0039-03

英特尔杯大全国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以下简称嵌入式系统竞赛)是教育部大力倡导和推动的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它们的宗旨是引导高校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的能力。嵌入式系统竞赛自2002年开始举办,到2006年已经举办了三届。比赛规模也从一开始国内的15所高校28支参赛队拓展到第三届的来自东南地区67所高校149支参赛队。在国内,嵌入式系统竞赛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校认可和重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已逐渐提升,甚至超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地位。

1 国家竞赛的内容和特点

嵌入式系统竞赛为了能够进一步丰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形式和内容,同时让一些学有余力、自学钻研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尽显才华,该比赛一改电子设计竞赛专家组命题竞赛的形式,提出了“不设命题,自主发挥,不封闭比赛场地,延长比赛周期”的新理念。此外, 由于嵌入式系统所采用的硬件平台是由组委会统一提供的,加强了比赛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使得更多的优秀学子能够拥有在平等条件下展示自己的自学钻研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机会。开放性的题目设置使得学生和指导老师不再拘泥于一些基础的内容和方向,设计开发也从8位、16位的单片机跨越到了以32位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上,应用知识也突破了电子设计竞赛的单一电子学科的范围,扩展到包括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控制、数字通信在内的诸多领域。更加强大的处理器功能和更加开放的竞赛形式使得参赛者可以自由发挥创意,但同时,由参赛队伍自主命题所带来的更大的自由度意味着没有很多的东西可供参考或直接借鉴,更高的竞赛水准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竞赛同时也更关注参赛作品的创新性、方案的合理性、作品实现的难度和工作量、作品以及设计文档的完整性等方面指标,任何一方面的忽略都可能影响最终成绩的评定。

2 竞赛暴露出的我校原有“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的弱点

国家竞赛的内容和特点,代表着国家对大学生在嵌入式方面培养的具体要求,虽然我们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竞赛,并且多次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我们深深感受到我校原有的“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已不能够完全满足国家的培养要求,主要存在着以下弱点。

(1)实验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软件编程的训练,而轻视了对其硬件设计训练

由于在实验教学中对处理器核心电路的设计、接口电路的设计、产品结构的设计等方面的训练内容较少,导致学生对硬件的基础知识缺乏。在竞赛中参赛学生对系统接口的扩展、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电路、对处理器性能的估计等方面显得知识和经验不足。

(2)实验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对上层软件的设计,缺少培养低层软件的设计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应用软件方面的实验项目,相对容易教学。而低层软件的实验项目需要功能强大的开发工具,同时设计和调试的难度大,所以实验教学中减少了低层软件的实验项目。这种安排导致学生在竞赛中对低层软件的了解、设计、调试能力不足,甚至对该方面的工作无从下手。但是低层软件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竞赛中该方面的任务非常大。

(3)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较多,综合实验项目少,缺少自主命题的课程设计

实验教学中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作的实验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题目,学生不需要质问可行性,只要埋头完成就达到了实验要求。这种实验模式导致学生在竞赛中不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开拓思路,提出好的设计题目,设计出新颖的产品,而是希望老师想出一个题目,自己来实现。

(4)实验教学中采用的实验平台单一

实验室只提供基于X86的嵌入硬件实验平台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由于软硬件平台单一,导致学生的实验项目种类少,不能按照产品的需求进行选择系统,不能够认识到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多样性的作用性。2006年竞赛中Intel公司提供了两种平台,分别是eXcale PXA270 和低功耗的嵌入式X86。竞赛学生不能够根据目前提供的平台,选择相对应合适的题目,完全忽视了两个平台区别和适合的应用方向。

(5)实验教学缺少对团队合作的训练

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参赛队,往往都是队员之间配合默契,遇到难题集思广益,共同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竞赛过程中队员们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努力争取最好成绩,这种团队合作精神正是我们过去实验教学中所忽视的。过去我们希望让每个同学从头到尾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所以安排一人一组设计实验项目,工作量也就较小,而学生之间相互协作能力培养不够。

(6)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要求不够

有的同学实践能力很强,但撰写设计报告能力较差。报告中仅展示出自己最终设计方案,而对各种方案的比较和论述不够,对系统的性能缺少分析,甚至缺乏理论的推导。

3 改进“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的措施

从这几届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和嵌入式系统竞赛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竞赛的工程背景越来越浓,它既强调理论设计,更强调系统实现。它既考核了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竞赛涉及的内容往往是一个课程群而非单一的一门课。这就要求我们的实验课程必须进行改革。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增加自主命题的综合实验项目

增加自主命题的综合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平时在相关方面的了解,自行提出或与教师讨论制定出一些命题。在这类综合实验项目的指导上,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以启发学生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为主,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

(2)分层次进行实验

由于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的不同,我们安排的实验项目分为验证性实验、命题性综合实验、自主命题性大型综合实验。部分学生主要以验证性实验教学为主,指导他们进行各种验证性实验,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对该课程有兴趣并且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进行命题性综合实验或自主命题性大型综合实验,使他们深入到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项目的设计及开发能力。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可以发掘优秀的学生人才,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3)实验教学应深入系统的底层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往往仅在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做一些应用性的程序和实验,很少让学生深入系统底层去研究,如学习硬件原理和结构,编写驱动程序,编写bootloader代码,移植操作系统等。这样学生即使能够在某嵌入式平台上,对某些硬件编程实现特定的功能,却往往对硬件的原理和功能一知半解。当他们遇到新的题目要求或不同的硬件平台时,就无从下手。实验教学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新的实验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入系统的底层,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让学生在以后面对类似的问题时,也能从容分析问题并加以解决。

(4)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软硬件综合设计的能力

从历届嵌入式系统竞赛的比赛结果来看,名列前茅的作品往往是软硬件综合设计比较出色的作品,有的作品在组委会统一提供的开发板基础上,又拓展了很复杂的硬件电路,同时软件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具有较高的难度。这也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特点,系统中离不开硬件,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上,也必须加强软硬件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参与软硬件综合设计的项目,来培养他们软硬件综合设计的能力。

(5)实验平台的多样化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是产品决定系统,即根据产品的功能和指标,进行处理器的选择,存储器的种类和大小的选择,接口和外设的安排等。如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时,移动设备由于功耗的要求,一般选择ARM芯片;网络设备,可以选择以IBM 的Power为内核的高性能处理器。因此实验室应该提供多种实验平台,通过建设,目前我们实验室已拥有基于8051,80C51FXX,MSP430,PowerPC 860 ,ARM9 ,X86,EPOSN 32位嵌入式处理器,PicPlaze和MicroPlaze软核的实验板和实验箱。同时对部分实验箱系统配有 Windows CE、Linux、Vxworks、ucOS II、Delta等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项目进行选择。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充分发挥各种实验板和操作系统的功能,避免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设计时应该以既要完成项目的功能和指标,又要以减少产品成本为目标。设计完成后能够估计该产品的硬件和软件成本。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出一般的程序员和硬件工程师,而且可以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

(6)团队合作的训练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工作量一般较大,如果学生的选题项目大,应该分组进行,一个项目组安排三到五人进行设计,安排一个学生为项目组组长。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编写项目总体方案,项目计划等文档。将项目分解成为几个子项目,每个人负责设计和实现其中的一部分,各个部分完成后,共同调试。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单兵作战在时间、知识和能力的劣势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进行团队合作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进入公司,很快融入项目组,发挥其作用。

4 总结

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持之以恒的不断努力。嵌入式系统竞赛对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竞赛,使我们不断跟踪国家对大学生在嵌入式方面的要求,使我们了解其他兄弟院校的现有实验教学经验,发现我们当前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和完善;通过改革使得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改革使一批优秀人才在实验中脱颖而出,同时使实验教师得到自身业务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建英.电子设计竞赛在综合设计实验课程建设中的促进作用[J].实验室科学,2006,(8):130-132.

[2] 侯晓峰.嵌入式系统邀请赛――不仅仅对学生有益[J].计算机教育,2006,(5):9-10.

[3] 蒋磊.教师在嵌入式系统邀请赛中的作用和角色[J].计算机教育,2006,(5):7-8.

[4] 刘辉。 从电子设计竞赛看单片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J].长沙大学学报,2006,(5):98-100.

[5] 刘兴华.从电子设计竞赛谈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4):105-107.

[6] 徐武雄.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看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06,(14):196-197.

嵌入式培训总结 篇4

关键词:课程体系;ACCP;软件人才培养

0、引言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转型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特别是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江苏作为软件和服务外包强省,拥有3个部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多个省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推动江苏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真正适合国内外市场从事软件和软件服务外包的人才极为短缺,人才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的一大瓶颈。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机构责无旁贷。借鉴国外先进软件人才培养理念,嵌入优质课程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是解决中国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瓶颈,推动江苏软件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10月与北大青鸟IT教育合作,引入ACCP产品,成立北大青鸟特色班,作为实施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的教学对象,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

1、ACCP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的界定

ACCP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是指高校与北大青鸟IT教育企业合作,引入印度Apteeh计算机教育公司的ACCP(Aptech CertifiedComputer Professional)课程体系,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ACCP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目的是提升专业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ACCP课程采用国际最新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IT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项目经验的积累,注重和强化学生职业习惯和素质的培养。高校引入ACCP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将软件专业的相关课程按照ACCP课程体系进行课程置换,利用标准化的ACCP课程体系规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北大青鸟IT教育企业培训本校师资,形成以本校师资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的专业教学团队。

2、高职ACCP嵌入式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从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近年专业建设的实践从发,构建了ACCP嵌入式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把握的原则。

1)吻合性原则。

课程设置必须与专业对应的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技能相吻合,把岗位要求与课程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结构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将职业岗位群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分解到相关课程中,并与职业资格认证结合,组成教学内容,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2)岗位分类和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设置在考虑区域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岗位分类的前提下,结合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质、职业发展教育包贯穿,职业技能教育包螺旋递进、灵活拓展”的人才培养特色,在职业技能教育中突显按岗位分类、螺旋递进、灵活拓展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3)阶段化原则。

高职院校的生源从成绩上看文化知识基础不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但动手能力较强。根据高职学生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训练的阶段化设计理念进行课程设置。第1阶段通过公共平台核心基础课程,进行半年的基础技能训练。第2阶段通过嵌入ACCP核心课程,支撑1年的岗位基础技能训练。第3阶段通过岗位项目实战课程体系开展半年的岗位能力综合训练。该阶段面向就业,以企业项目实战训练为主,从技能上讲解业务流程、行业应用、主流框架技术,按照企业常用的开发模式、管理流程组织进行实战训练。第4阶段是企业定岗实习,该阶段为企业一线从业能力适应性训练,由专职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完成。

3、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3.1 ACCP课程体系介绍

Apteeh公司十分重视课程开发,凭借其在软件开发领域的雄厚实力,保证了ACCP课程能够紧随行业变化与需求设计课程内容,并及时反映到教材中。IT技术日新月异,大约每18个月更新换代1次,ACCP产品也应随IT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更新、完善。目前ACCP产品为6.0版本,具有分阶段训练、分术业专攻、分维度培养、分层次深入的特点。

ACCP课程分为S1、S2、Y2共3个阶段,对应3个学期。S1阶段系列课程以提升兴趣,引领入门,加大训练量,训练程序逻辑和写代码的能力,夯实基础为主;S2阶段课程以认识企业编程工作,树立面向对象编程思想,扩大就业技能面为主;Y2阶段课程以专精、实训,解决就业问题为目标。其中在Y2阶段进行分方向学习。在3个学期中全程关注,随时培养项目能力、开发技能和职业素质3个维度。采用初次使用、理解加深和灵活应用3个层次教学方式,逐步深化对技术的学习。ACCP6.0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3.2 构建ACCP嵌入式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软件技术专业是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ACCP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是软件技术专业一个主要的方向,也是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北大青鸟IT教育实行校企联合培养软件人才的特色方向。该专业主要面向沿江沿沪产业带,软件及服务外包行业,全方位培养中小企业需要的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精湛职业技能和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的技术人才。经过网络及企业现场调研,企业主要需求从事软件开发、网站应用开发、数据库管理、软件测试等岗位的软件人才,其中软件开发岗位人才需求量最大。依据吻合性、岗位分类和特色发展相结合、阶段化原则,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软件技术专业ACCP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在该课程体系中,主要将ACCP核心课程嵌入第2阶段的岗位基础训练课程中,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ACCP课程前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保证学生通过ACCP核心课程的训练,不断积累项目经验,达到熟练掌握软件实用技能的目标。同时建雄职业技术学院在该课程体系中增加了若干考证课程,体现了学历教育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原则。图2中,将人才培养分为基础技能训练阶段、岗位基础技能训练阶段、岗位能力综合训练阶段和企业一线从业能力适应性训练4个螺旋递进的阶段,通过设置专业选修课程的方式,灵活拓展课程体系。通过螺旋递进的阶段训练以及职业素质、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贯穿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岗位技能、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拥有一定的学习与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顺利完成从“学校人”到“准职业人”和“企业人”的转变。

3.3 ACCP嵌入式课程体系的实施

1)采用串行+并行的排课方式。

每学期职业素质、职业发展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为并行排课制。在同一学期中,存在严格次序的职业技能教育课程,通过增加周课时的方式实行串行排课制,其他情况采用并行排课制。这样有助于学生高效、合理地学习专业知识及技能。第3学期的排课示例如表1所示。

2)实施企业的专家请进来,贯彻校内的教师走出去,重视专职教师的内部培养。

邀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共同承担岗位能力综合训练、定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课程。通过联合施教,既提升专业教师实战经验和能力,又反补企业工程师的执教水平不足,最终实现打造“双师”教师队伍的目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每学期都选派教师去北大青鸟APTECH公司进行课程教学培训,选派青年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青鸟师资培训对教师的知识更新、项目实践经验积累、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下企业锻炼可以掌握企业最新的技术,了解行业标准和工作流程,从实践中总结独特的教学方法,推动专业建设。师资更要重视内部培养,形成1支有经验的改革者带动年轻教师的课程团队,通过课程开发、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提升团队的整体教学能力。

3)专业实训室保障校内教学,校外实习基地保障实习教学。

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实训室、学训合一的计算机专业实训室保障前2个阶段的基础教学,为便于教学和产业的零距离对接,学生进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完成第3阶段的岗位能力综合训练。学生将在太仓软件园、太仓科技创业园、太仓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太仓市国际服务外包园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定岗实习,完成第4阶段的企业一线从业能力适应性训练。由于本专业实践性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周1至周4晚开放部分计算机实训室,为在校生提供便利的学习实践场所,为教师提供了课外辅导答疑场所。

4)逐步消化吸收青鸟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符合ITSS的高职软件服务外包实训教学资源。

北大青鸟ACCP产品拥有较完善的教学资源,包括系列课程的教学指导教材、教学课件、内部测试题库、产品使用标准及产品使用手册。ACCP系列教材采用了“理论+案例”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编码,虽能使学生掌握实用的技能,但学生对软件服务外包行业规范、软件开发的完整流程不清楚,无法零距离对接国际化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教师通过多轮教学,不断改造及重构教学项目,设计教学内容,按照ITSS规范及软件工程项目过程化的理念进行本校教材的开发。吸纳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及企业外包项目,充实岗位能力综合训练实战项目库,为第3阶段提供实训教学资源。整合课程资源,建立课程网站,促进学生课下学习。

5)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教学法。

通过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行动导向的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6)采取多种考核形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获取课程知识及技能,学校采取以证代考、机考、形成性考核及过程评价+阶段结业考试为主的考核形式。对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等课程采用以证代考,学生学完课程后应考取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中级)、计算机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选修课采用形成性考核;ACCP核心课程采用过程评价+阶段结业考试的方式;其他专业课程采用机考方式。

嵌入式培训总结 篇5

[关键词]嵌入式 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需求 工商管理

[作者简介]马晓芸(1983- ),女,陕西子洲人,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浙江 诸暨 3118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浙江省独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编号:ZZB09014)、2013年度绍兴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课题“基于就业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及效果分析”(项目批准号:绍市教高[2013]115号)和2012年度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天目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TMZD12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30-02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及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为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如何培养出新形势下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管理人才,对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状况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需要先进行相应的社会需求分析。课题组以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4份,有效回收率为77%,同时对部分用人单位进行了深入访谈,揭示出了各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一些需求特点。

1.总体需求意愿较强,需求规模仍然较大。调查显示,90%的单位在未来几年都会有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招聘计划。其中,招聘人数需求量较大的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类:经营管理类岗位、营销管理类岗位、人力资源管理类岗位和行政管理类岗位等。

2.强调基本专业技能,注重实践应用能力。调查显示,企业更愿意招聘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相应专业技能的人才,对于应届毕业生也更倾向于聘用有实习经历者。根据调查反馈的结果,目前用人单位在接收了工商管理应届毕业生后,首先会安排毕业生在基础领域内的相关岗位进行锻炼,经过1~3年的培训,毕业生们大多已具备了实施该领域实践的基本经验,才会被委以管理职位。因此,若学生在学校就能具备实践应用能力,会极大地缩短其职业发展时间,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

3.注重综合管理能力,强化综合素质提升。用人单位表示,他们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总体期望是适应性强、具有创新性,能将理论联系实际。用人单位一般会先安排毕业生从事一些较为基本的工作,等积累了一定工作和管理经验后,才会安排其到管理岗位上工作。这就意味着,更高层次的诸如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及创新能力可通过日后的工作来培养和发展,因此,用人单位关注的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综合素质提升的潜力。

4.关注职业操守,强调职业素质。职业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毕业生未来的发展前景,用人单位基于员工稳定性及员工素质提升等角度,在招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时,必然非常注重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被调查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影响员工个人发展的因素除了专业技能外,是否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是否具备抗压、抗打击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较差,上岗后缺乏吃苦精神、心理素质较低、承压能力较弱。

二、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实践教学比例仍然偏低。在现行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存在着理论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偏多,实践与实训课程偏少的问题。就目前我院的情况来说,除了一些专业课程的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上机学习、实验课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外,专门的或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只有为期2周的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和为期6周的毕业综合实习,致使毕业生难以获得日后职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2.专业课程内容更新不够。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旨在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要做到专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与时俱进,符合当前的时代特征。然而,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大多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仍然采用多年前的版本或直接沿用本部的做法,较少涉及本学科的前沿性内容,也缺乏对新方法、新工具的应用。再加上教师自身缺乏实际管理经验,不能及时更新专业前沿知识和运用当前热点案例,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独立学院也需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

3.实践教学资源仍显不足。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工商管理专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独立学院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资金来源有限,大大制约了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和建设。我院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工商管理专业实习课程在实习场所的选择上,往往是由实习指导老师通过私人关系联系或者到校本部借用。因此,实习的规范要求、期望目标、后期考核等大多流于形式,没有体现出实习的真正作用。而且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缺乏一定的校企合作、校企互动机制,没有做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得学生的实践机会十分有限。

4.学生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偏弱。据课题组对学生的访问调查,我院仍有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应有的主动性,过多依赖于课堂上老师的讲授,没有参与互动式教学的意识,缺乏应有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显然,如何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态度,从应试学习模式转换到自主学习模式是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嵌入式”人才培养的界定

“嵌入式”人才培养理念来源于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思路。由于这种新型的计算机系统具有专门性、集成性、系统性及嵌入性的特征,后被教育学学者引入到人才培养中。所谓“嵌入式”人才培养就是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可用的资源,将更多的实践应用嵌入到传统的理论教学里。这使得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得以密切结合,并将现实中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连续嵌入到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按照“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理念,我们设计了“细分模块教学、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四年连续嵌入”的工商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新思路,以期进一步满足地方经济对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增强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细分模块教学。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主要面向的是基层经营管理岗位,学生多在制造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就业,因此“嵌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就要细分不同的模块,实施分模块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要分别构建生产运营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中小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发展与创新、创业这八个模块的教学计划,并将每一个模块的具体课程融入学生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同时,给不同的模块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结合学生自身的特长及学习兴趣,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

2.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效果的最终检验者是用人单位,因此,“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需要用人单位的积极参与。一方面,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现需要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学生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能为企业储备未来所需要的合适的人才。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嵌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应贯穿始终。

3.搭建实践平台。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否得到提升是评价“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实践平台,因此,我院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来搭建实践平台。我们可在现有的经管类综合实验室基础上分门别类地组建一些专业实验室,并通过局域网将这些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搭建一个完善而实用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各个部门的运作过程。

4.四年连续嵌入。工商管理专业“嵌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分阶段、分过程地将不同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嵌入到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去。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大一:引导。主要让学生了解专业情况,合理选择知识模块。第一学年,由于学生刚入大学,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教学以参观企业为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及流程。各个模块的指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合理选择知识模块。

大二:参与。主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参与各种学科竞赛。第二学年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辅以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一方面,利用第二、三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模拟实验室训练,并参加一定的学科竞赛;另一方面,借助实践教学基地,以学生为主体解决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问题。

大三:提升。主要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进行生产实践学习。第三学年是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学生不仅要按层次、按模块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利用校外实践平台深入企业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另外,鼓励学生积极获取所选模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大四:深化。主要让学生深化专业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第四学年通过实习综合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转化。学生可以一学期在校内学习,另一学期在企业实践。一方面,学生可以把在企业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回学校进行理论上的解读,提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可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总之,“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对脱节的现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又星。基于嵌入式学习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9).

[2]高向丽。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知识经济,2011(22).

[3]蒋翠珍,杨斌清。“嵌入式”培养模式在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1(6).

[4]罗华,何建洪。基于需求的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

[5]濮珍贞,刘芳,孙玉。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嵌入式培训总结 篇6

关键字:物联网工程;卓越工程师;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0-00

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1],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后又一个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代名词,掀起信息产业第三浪潮,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国家2011年在全国55所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该专业是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急需的且指定大力发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未来有着很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从2012年开始,我校实施了教育部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2]。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我校将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卓越计划”重点培养专业之一,因此,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深入进行“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开拓知识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为国家提供大批动手能力强,满足企业发展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教学现状

目前嵌入式系统教学存与许多其它工科专业共存的问题[3]。比如,课时安排不合理,实验课时较少;重传统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实验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跟不上目前嵌入式发展水平;实验教学缺少对非智力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的设备过于陈旧,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利用校外有效的合作资源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拓展[4];课程考核方式不完善,往往单纯从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结果评判,忽略实验过程,上述种种问题,导致目前许多学生学完嵌入式系统课程之后,即使考到高分,依然不能独自完成教学大纲要求之内的相对简单、容易实现的嵌入式系统项目的开发,学生完全处于纸上谈兵阶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卓越工程师的要求,更不符合企业和国家所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二、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原则的改革

1. 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理论教学中,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老师不再只是对着现有的课本或者PPT直接讲解嵌入式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提出目前实际嵌入式系统研究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将已有嵌入式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探究背景,通过设置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展开开放式讨论和自由提问的环节,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最后,将老师的点评总结作为课堂内容的点睛环节,旨在将枯燥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如何运用到实际嵌入式系统开发中、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讲解给学生。通过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兴趣,使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论知识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知识熟练运用到实践开发项目中去。

2. 开放设计性实验

去除以往实验结果单一,过程机械化,没有拓展性,缺乏综合型和研究型的基础验证型实验[5]。改用内容比较新颖,又不太复杂的开放设计性实验,比如,当前智能手机和游戏开发是一个很流行的研究方向,智能手机中简单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嵌入式具体应用的例子,所以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相对简单、开放性强、形式新颖、吸引力足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游戏案例来取代已经沿用多年的实验内容,使实验课的内容真正做到来源于实际案例,又促进实际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功能。开放性设计实验不仅丰富嵌入式系统的实验内容,而且使实验本身更加有趣、贴近生活。更重要的是在进行上述开放性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实践是如何检验真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探索、不怕困难的科研精神。

3. 以竞促学

学科竞赛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竞赛是对学生更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6]。目前诸如博创杯嵌入式比赛,“ZLG杯”中国大学生ARM嵌入式系统电子设计竞赛,微软嵌入式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都是含金量较高的比赛,通过参加竞赛可以发掘出嵌入式系统这门课程真正的魅力所在,解决嵌入式系统实践环节中缺乏挑战与创新的不足,真正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环节的质量。在比赛过程中不仅对学生嵌入式系统及其它学科知识的拓展有所帮助,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团队竞争和配合意识。

4. 嵌入式系统实习实训

物联网专业作为“卓越计划”重点培养专业之一,对于实践训练要求自然极高,改变以往实习完全以老师讲解为主导,动手环节较少,完全违背实习实训方式,将学生带到当地对嵌入式研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公司参加实习培训,了解目前企业嵌入式系统的研发流程和水平。同时将实习实训的主导权下放给学生,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一种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实训方式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来。

5. 改革考核方式, 体现综合能力

事实证明“一张试卷打天下”的考核方式往往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做好嵌入式实验,真正考核学生实验动手和实验观察能力[7]。可将嵌入式系统课程成绩分为: ①笔试理论成绩,该项占40%,主要考察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微处理器与调试技术、ARM体系结构和指令集、ARM开发工具和汇编程序设计、嵌入式存储器和接口技术等; ②开放设计性实验的成绩,该项占40%,主要考察每次实验课学生出勤次数,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完成情况以及实验报告;③课外创新成绩,该项占10%,主要考察学生参加各种嵌入式比赛、实战项目开发和创新实验实践活动的获奖情况;④学期末的实习实训成绩,该项占10%,主要考察在实习实训阶段指定项目开发的完成情况。

结语

工程师是未来世界的塑造者[8]。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采用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为导向,使学生能熟悉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掌握一种开发工具,熟悉一种调试方法,使学生在学完嵌入式系统课程后,能真正掌握最基本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2009年11月3日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2] 王娜君, 王杰, 李旦, 高胜东。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教育探索, 2011,(10): 49-50.

[3] 冼进, 贾德良, 毕盛。 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初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30(8): 282-284.

[4] 周爱国。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 2009, (1):74-75.

[5] 李秀娟, 张晓东, 鲁可, 张杰。 “嵌入式系统”开放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5): 156-158.

[6] 殷建军, 张明武, 万军洲。 竞教结合的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1, (6): 1-4.

[7] 俞建新。 略论嵌入式系统的实验教学[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7): 741-745.

[8] 龚克。 转变观念大胆试验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8): 10-12.

嵌入式培训总结 篇7

1.引言

目前,国内开设有关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独立学院极少,培养出的基于Linux平台上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独立院校,特别是有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工科独立院校,应该尽早引入嵌入式系统的教育,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大力开展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工作。

2.嵌入式系统简介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而是指小型、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3.国内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现状

国内教育界将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大致分为三类:软件学院专业嵌入式教学;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教学;电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嵌入式教学,对于嵌入式系统的教学研讨从嵌入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嵌入式理论教学的开展、嵌入式实验教学的开展、嵌入式综合设计与学生工程实训等几方面展开。

4.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的探讨

综观国内外,长期以来都没有专门针对嵌入式系统专业的学科设置,从事该领域的研发人员都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例如自控、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由于知识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嵌入式系统工程的要求,需要经过较长的再培训才能胜任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的工作。嵌入式系统教育给传统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也带来了历史的发展机遇。嵌入式系统工程(ESE)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需要企业和社会的认知过程,课程体系需要经历设计、发展、完善的过程。

通过与国内其他高校的专家的探讨与学习,结合西部高校普遍存在的资金非常缺乏,实验条件的局限,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积累和总结出关于嵌入式系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些想法,列举如下:

4.1 建立一套适合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

嵌入式课程是近几年来建立的一门新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规律。嵌入式的课牵扯面很广,包括研究生的课程、本科生的课程、技能课程的培训等。由于该课程与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容易教成短期培训,而作为一门课程要有自己的规律,不要把这个课程做成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技能培训,要结合独立学院的自身培养目标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及实施方案。例如在我校,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目前师资力量等都不能满足直接建立一个嵌入式系统的专业,设想把嵌入式系统设定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主修方向,在低年级时开设相关的专业选修课,让有意于此方向的学生打好基础,在本科高年级进一步学习。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教学中一定不能光注重应用,也要将清楚计算机本身的规律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发展嵌入式,有什么原理进行探讨,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我们特点的课程体系。

4.2 课程应该分层次

嵌入式系统教学的层面应不同,有研究生、本科生高年级、重点大学、普通大学、独立学院等的分别,在授课时有所区别。在本学院推行这门课,考虑到针对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其他学院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作为电子信息专业中的一个主修方向,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原理与应用的紧密结合且能体现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特点,在教材的选定上应该包括有关嵌入式处理器、操作系统(linux或ubantu)、开发平台和应用,重点学习原理及相关应用。

4.3 主动去获得更多的支持

由于学校在技术、经验、资金等方面有很多的困难,所以应该主动寻求以获得更多的帮助,例如主动跟国内外相关公司索取资料、设备,要求一些技术支持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范围的各种嵌入式系统教学研讨会、及到各知名企业进修,让教师深入了解技术发展。

4.4 可利用仿真软件、书籍内容辅助实验教学

如果让理论知识能让学生达到所见即所得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资金的缺乏,现成的实验板很昂贵,应采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一部分学生在SkyEye、microwindows仿真环境下做实验,一部分学生在实验板上面做实验,在实验之后再一起互相讨论。

4.5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交流

由于教师对嵌入式系统课程不熟悉,在教学中要自己一边学习一边讲课,应该充分利用极其丰富的网络资源,例如教学课件及背景资料都可以从网站上下载,教师和学生均可通过论坛交流。

4.6 全国高校大学生电子竞赛及行业相关竞赛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电子竞赛来深入了解和学习嵌入式系统。虽现在的电子竞赛还没有直接用到嵌入式系统,但是我们必须现在开始在思想上有所改变,主要是使学生多搞创新想法,而不仅仅是产品创新。

5.结语

嵌入式系统工程是一个全新的专业,目前的关键是怎样与现有专业学科融合,以及怎样进行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调整。我国在嵌入式系统教育方面起步较早的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嵌入式系统系,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和与国际技术接轨的嵌入式系统工程实践环境,目前,嵌入式系统系在我院本科生达到480人。独立学院由于很多因素的制约在教育上也比较落后,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嵌入式系统教育中去,为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忠梅。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探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8(11):5-37.

嵌入式培训总结 篇8

关键词:嵌入式教学;实践能力;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梁冀(1985-),女,广西贵港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讲师;蒋志年(1965-),男,壮族,广西宾阳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广西 崇左 5322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YB2013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119-02

近年来,随着嵌入式系统在通信、电子、工业、网络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才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各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1]嵌入式系统是通信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后续课程,是专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门。但由于嵌入式系统所包含的基础知识非常多,涉及的知识内容相当广,学科随着应用的发展迅猛,知识的更新相当快,开设课程课时偏少尤其是实践课时严重缺乏,[2]导致了高校中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远远跟不上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直接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跟不上实际生活领域的应用和相关实践人才的缺乏。

根据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特点,结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通信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过程当中,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切入点,在嵌入式系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遵循由易到简、由基础过渡到综合的原则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探索,[3]使得嵌入式系统教学分别从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实际应用的设计三方面相互提携,全面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软硬件理论方面知识教学改革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理论知识的深度上,并没有也不需要知识深度的要求,更多是介绍处理器的各个模块各种功能的性能特点、相关寄存器以及使用要求、步骤。但是课程所需要的知识广度要求却相当高,如课程需要学生具备有“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汇编语言”、“C语言”、“单片机”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广度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在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根据课程的特点,做出相对应的调整、改革,以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

1.教材

目前,市场上关于嵌入式系统方面的教材种类相当多,内容分布各具特点,但缺乏一本权威的教材。而因为嵌入式技术更新相当快的特点,想要选择一本内容和难度方面都非常合适的教材很难,为了更好完成教学目标,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验设备,笔者选择了周立功先生主编的《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作为教参。结合实际情况,添加相关部分的内容,教参只是教学内容的参考,不拘泥于教材,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要跟学生的具体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结合起来。在51单片机的基础之上,开展软硬件协同开发的理论教学,主张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省略什么,多本教材多方面知识协同,强化教学内容。

2.教学模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在授课前先设置好教学大纲,然后按照教学大纲设置内容,通过教师的讲解、授课,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点,做好理论准备。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实践性很强的嵌入式系统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较差,不能学以致用,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不利。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笔者在嵌入式系统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学内容尽量做到一边讲解知识点,一边对该知识点的相关原理过程进行演示,加强教学立体效果。因此,在我校的嵌入式系统教学过程当中,笔者主要通过在理论教学中采用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如proteus加IAR软件仿真等,将嵌入式系统各个模块各种功能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过程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容量大、图文并茂的生动特点,将课本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动画演示,是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各方面的感观,变抽象为具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而在理论教学的方法上,笔者主要采用的是分类法、比拟法,把嵌入式系统的众多知识点按照模块进行分类,把种类繁多的知识点分成有序的模块。同时,将各个分类好的模块与之前开设的51单片机进行一个类比学习,充分利用之前学习51单片机的知识、经验,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共享学习资源

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笔者主要通过自己建立的网络课堂进行学习交流,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学习网站,如21IC网、电子工程师网等。通过这些网络资源,使同学们能充分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通过与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在线交流,也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课外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另外一方面,在课余的时间,笔者也尽可能地邀请行业内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工程师来校做一些相关方面的学术报告,使学生能更直接地接触专业技术人员,更深入体会行业的风范。课外与课堂的有机结合,充分保证学习的效果,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做好理论铺垫。

二、实践操作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在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身上,就是通过教学和训练,使得学生具有实际产品设计的总体意识,依据这种意识掌握、运用相关科学技术,实现产品的总体设计。这要求在实践课程教学当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因此,实践操作的教学在嵌入式课程教学当中更为重要。

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在我校的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当中,主要依托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利用ARM7开发系统,将嵌入式实践教学融入“两种模式,三个阶段”的团队学习模式。所谓两种模式,就是课堂必修训练模式和课外开放实验室训练模式。而三个阶段,指的是基础验证实验阶段、综合实验阶段和设计性实验阶段。

在实践教学阶段,笔者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基础性试验阶段主要用于熟悉和巩固嵌入式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初步掌握独立模块使用的方法、步骤,这部分的实验课时设置相对缩短,保证只占整个实践课时的五分之一左右。掌握独立模块的使用后,紧接着要进入综合实验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设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在一个实验当中,将会同时使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模块,这样,通过这部分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调节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同时使用多个模块时,各个模块之间该如何调节,如何关联,这阶段较为关键,主要占据实践教学的一半课时。最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笔者将设置1~2个的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利用嵌入式技术去动手设计一个小产品,完整地体验一个小产品的开发过程,达到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这一部分的课时占据课程的大概2/5的课时。

当然,在这三个阶段实施的过程当中,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真正地学习、操作,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提供一个课外的实验室开放学习模式。不仅只是在嵌入式的教学期间,在整个大学生涯期间嵌入式实验室利用专人负责管理,全天候开放环境的模式,为广大的学生们提供一个开放式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任何有空余的时间,有学习想法的时候,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开发学习,展宽他们的学习机会以及为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基础各有不同以及嵌入式系统所需知识的广度太大,学生单人实践,学习效果将会产生参差不齐的状况,效果非常有限,因此,在实施两种模式,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进行实践练习。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使他们能够取长补短,彼此之间深入探索问题,共同合作,增进学习效果的同时,也逐渐培养学生一种团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为将来走上职业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以赛带练,强化实践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实践为主的课程,尽管笔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偏向实践教学,但毕竟实践教学都处于实验室教学,实验室操作开发阶段,即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加入了设计性试验的环节,但实践教学证明,这个过程虽然具备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设计性实践教学课时较短,只能设置一两个较为简单的小应用设计,与实际应用当中真正做一个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过程差别较大。因此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具备挑战性,更加接近实际应用的一种锻炼机会,那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设计竞赛,[4]比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区电子设计竞赛等。在这些权威的学科竞赛当中,每一年都有嵌入式系统相关的开发设计,并且严格规定设计要求、设计时间,学生的参与面非常广。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样一些设计比赛,以比赛带动练习,使学生能够学会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产品开发的问题,同时充分体会产品设计过程,掌握产品设计过程当中应该怎么做,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等,参加学科设计竞赛,以赛带练。通过这样一种延伸式的实践教学,真正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从根本上提高我校通信工程的人才培养质量。

四、总结

为了适合社会的需求,也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社会,笔者在通信类及电子类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时刻调整,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作为通信类及电子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最后一类课程,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嵌入式系统的教学改革,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我校通过一系列理论、实践及延伸式实践的改革,在理论教学时,注意抓重点,抓知识广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实践教学上,根据我校的实际采用了“两种模式,三个阶段”的团队式学习模式的改革,不仅从教学的角度,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角度进行改革,并且通过权威性的学科设计竞赛,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训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得到了最充分的锻炼。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深得我校通信类及电子类学生的认可及肯定,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学科竞赛都有省部级、地厅级等各方面的奖励,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这使得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慧娟。嵌入式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探讨[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1,21(5):54-56.

[2]陈小梅。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3):109-110.

嵌入式培训总结 篇9

1.引言

目前,国内开设有关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独立学院极少,培养出的基于Linux平台上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独立院校,特别是有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工科独立院校,应该尽早引入嵌入式系统的教育,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大力开展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工作。

2.嵌入式系统简介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而是指小型、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图形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软件(要求实时和多任务操作)和应用程序编程。有时设计人员把这两种软件组合在一起,应用程序控制着系统的运作和行为;操作系统控制着应用程序编程与硬件的交互作用。

3.国内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现状

国内教育界将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大致分为三类:软件学院专业嵌入式教学;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教学;电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嵌入式教学,对于嵌入式系统的教学研讨从嵌入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嵌入式理论教学的开展、嵌入式实验教学的开展、嵌入式综合设计与学生工程实训等几方面展开。

4.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的探讨

综观国内外,长期以来都没有专门针对嵌入式系统专业的学科设置,从事该领域的研发人员都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例如自控、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由于知识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嵌入式系统工程的要求,需要经过较长的再培训才能胜任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的工作。嵌入式系统教育给传统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也带来了历史的发展机遇。嵌入式系统工程(ESE)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需要企业和社会的认知过程,课程体系需要经历设计、发展、完善的过程。

通过与国内其他高校的专家的探讨与学习,结合西部高校普遍存在的资金非常缺乏,实验条件的局限,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积累和总结出关于嵌入式系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些想法,列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