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求职文档 > 职业规划 > 面试职业规划范文(推荐【8篇】正文

《面试职业规划范文(推荐【8篇】》

时间:

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在面试中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是经常会被面试官问及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面试职业规划范文(推荐【8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面试职业规划 篇1

求职者在面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招聘官提问?其中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越来越受企业hr重视。近期前来向阳生涯做职业咨询的许多客户都反映,他们在求职面试时,常常会被面试官问至自己是如何做职业规划的。到底怎样的回答才会受到hr的欣赏?深圳招聘

想到这,脑海里不由地联想起了一位jcp学员kety在培训中跟大家分享的一段经历。kety先前在面试中遇到类似问题时也回答得不好,随后她在培训结束后的第三天得到了一次面试机会,她运用了专家教授的方法,最后顺利拿到了新的工作。

当hr问:请问你为什么选择来我们公司?你对自己未来五年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方法与策略: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了解求职者的求职动机和对自己中长期职业发展的思考。而此时需要传递给hr的信息是:1、你是有备而来的,因为对自己是有职业规划的,所以求职投简历都是经过一番思考的,而不是海投盲投的结果。2、表明自己的优势,体现出自己是这份工作的不二人选。3、你有着良好的职业规划,清楚地知道未来三到五年的计划和打算,表明你是符合企业要求的稳定型员工。

kety答:

虽然我学的是财会*,但是我并不太喜欢,通过充分考虑,我选择参加系统的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在课堂上我知道如何找出自己的职业定位。我的表达能力很强,在大学时就经常获得演讲和辩论赛的第一名,我喜欢站在讲台上

面试职业规划范文 篇2

一、大学生面临的专业困扰

经过高考的洗礼进入到大学之后,很多大学生发现大学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很多本以为大学可以松口气的学生不得不调整观念,面对紧张的专业学习安排。而一些认为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学生在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非常低,认为自己在填报志愿过程中,或冲动或慎重所选择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专业学习过程中相当痛苦,试图寻找自己学习的意义。虽然有些学生能够重新在专业学习中寻找到自己学习的支点,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在苦闷中失去前进的方向,茫茫然不知所为,最终只能在网络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大学生所面临的专业学习困惑,严重地阻碍了其成长、成才道路,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所以,为了降低上述情况的发生概率,在中学阶段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尤为重要。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的长期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个人对自我职业发展的规划。它通过人的自我认识,制订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和途径,并将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从而明确自己进入社会的起点。

职业生涯规划大体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其中早期包括尝试期(15-17岁)、过渡期(18-21岁)和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中学生就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尝试期。在中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让中学生对未来职业开始进行现实思考,并能够对自己的特定职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价,以主动探索个人的发展目标。这个任务如果不在中学阶段完成,势必顺延到大学阶段,而进入大学后再进行个人发展方向的探索往往为时已晚,因为高校内的专业调换存在很多政策限制,很多人难以进入心仪的专业学习。因此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完成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尝试,是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选择。

三、中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涵就是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态度进行探索,明确其兴趣爱好,培养其职业知识和技能,形成职业取向。因此,中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第一,学校要提高教师的职业规划意识。提高教师的职业规划意识,就是对教师开展培训活动,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

第二,学校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或讲座。这方面的课程或讲座能够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内容,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和步骤,提高其职业规划的意识,引导其进行自我规划。

第三,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通过课余活动,探索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达到自我认识和自我探索的目的。

面试职业规划 篇3

随着时间的推移,身在大二的我渐渐认识到:人大学时光一生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机会,我应该好好珍惜!与其无目的的乱学,不如先做好职业规划,再按计划去努力拼搏。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于是,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设计了如下的职业规划。

自我盘点

1.兴趣爱好业余爱好 听音乐、逛街购物, 散步, 看书等;喜欢的书籍《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喜欢的歌曲 《爱拼才会赢》、《男儿志》、《向天再借五百年》;我最欣赏的人:李开复, 比尔盖茨, 卡耐基, 拿破仑, xxx .

2.优势与优点学习成绩优秀,担任学习委员,班级群众基础好。做事仔细认真、踏实,友善待人,乐于助人,做事锲而不舍,勤于思考,考虑问题全面。

3.劣势与缺点经济状况较为一般,身体偏瘦,体质较弱。性格偏内向,交际能力较差,过于执着偏固执,胆小,思想上属保守派,缺乏自信心和冒险精神,积极主动性不够,做事爱拖拉机,惰性较大,学习方面坚持性不够,没有完成预期目标。

大学二年级:

4.注意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5.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在课余时间后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有关的专业类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

大学三与四年级:

1.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争取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

2.必修单片机,PCB电路板设计 ,选修CPLD,DSP,高频电路,外壳设计等。

3.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尝试和已经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开始毕业前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

4.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为自己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努力。5.结束语自我盘点计划定好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施并取得成效。这一点时刻都不能被忘记。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只会是一场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爱拼才会赢!

面试职业规划 篇4

再有几个月的时间,毕业季就要来临,不少大学生吐槽工作不好找。毕业后的抉择一直困扰着他们——就业、考研、考公,哪条路都不是那么简单,选择哪条路心里都没有底。

程良越在《准备人生的盛宴》一书中指出,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就业者们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不幸被卷进了一个无助的漩涡。在他们离开学校、踏入职场时,迎面而来的残酷现实击碎了他们美好的职业梦想。有人觉得职业规划可有可无,对学校开设职业规划课不够重视,草草应付了事,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做好职业规划,至少你要清楚自己毕业之后该选择哪条路,哪条路最适合你。

盖一座大楼,要做好十足的准备。要准备好盖楼所需要的一切材料,准备好盖楼的心态,是不是具备坚韧的毅力和恒心,要选好盖楼的位置,是不是未来有增值潜力。盖楼有盖楼的规划,就业有就业的规划。盖一座楼,好的规划可以让它热销、增值,就业同样如此,好的规划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

大学期间,应该给自己做一个合理的规划,看看自己更适合什么,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择业时,一些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规划的毕业生,会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工作以后也会更快成长。这些人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们早已在大学期间,就已经规划好自己毕业的方向。不要认为自己年轻,机会有的是,毕业后应该多闯一闯,就放弃职业规划。恰恰相反,当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你会发现弯路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棘手。

职业规划,就是帮你搞明白三个问题:你要盖什么样的楼,你的楼盖在哪里,你怎么去盖。通俗讲,就是你要做什么工作,进哪家公司,以及你如何进入这家公司。大学四年,你需要从大一开始准备。大一是适应期,即第二次“断奶”,学会适应大学生活、自主学习,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大二、大三开始寻找个人兴趣与专业的结合点,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和不同阶层的人的交流,挖掘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毕业要做什么。大四通过实习,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设置工作目标,做好求职和就业的准备,在毕业时做好最后的冲刺,把自己包装成企业需要的精品。

面试职业规划范文 篇5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招生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日益受到考生、家长乃至社会的特别关注。作为高职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国高职招生入学考试制度在考试形式、科目、内容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笔者试图通过对北京市现行的四种高职招生形式中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单独招生(简称高职单考单招)的招生形式进行分析、研究,使读者清晰地看到高职单考单招考试制度的发展脉络,并以大量的调研数据和细致的分析总结,说明高职单考单招招生形式遇到的挑战和面临的发展,力求对改革现行高职招生入学考试制度起到推动作用,对高职发展起到探索意义。

一、实行高职单考单招考试制度的背景和沿革

高职单考单招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专门为职高、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简称中职毕业生)设计的升学通道,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招生形式的一种。

早在1987年,原国家教委了《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少数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的暂行规定》,从此开始了中职毕业生毕业后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探索。1993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在北京等四省(市)施行“从中等职业学校选拔部分毕业生直接上高职的试点。”到了1994年,高职单考单招由北京市高招办组织命题、考试,统一划定录取分数线,各招生院校择优录取。1997年试点扩大到全国10个省(市)。据统计,从1993年至1998年的6年间,北京市高职单考单招共招生3 201名。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当时北京市实行高职单考单招的院校24所,专业100多个,对口招生2 822人。当年北京市开始采取新的高职单考单招招生形式,即 考试科目实行“3+X”,“3”是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公共文化课,全市统一命题、考试和阅卷。“X”是指综合专业课一科或专业技术课、职业技术课两科,“X”科由招生学校确定,并组织命题、考试和阅卷。这种招生形式一直延续到今日。

2001年,北京市提出建设高考入学考试的“立交桥”,即高中毕业生可以通过参加高职单考单招的考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中职毕业生也可以通过参加全国普通高考进入本科院校学习。这种情况到2009年结束。

2010年,北京市高招推出了“2010年新高考方案”,其中涉及高职单考单招的内容是:高职单考单招将不再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职单考单招将成为专门为中职毕业生设计的升学通道,招生计划根据当年的中职毕业生规模制定,考试内容充分考虑了此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等特点。因此,中职毕业生被高职院校录取的机率将随之增加。

20多年来,纵观高职单考单招招生形式的发展和变化,我们看到:高职单考单招满足了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满足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中职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学历层次的需要,成为北京市高考入学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北京市高职单考单招招生形式现状分析

1.近年来北京市高职单考单招招生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北京市高职单考单招招生人数有了大幅度增加。2007年,北京市高职单考单招招生计划为6 738人,占总招生计划8.60%,到了2009年,北京市高职单考单招招生计划为8 107人,占总招生计划11.60%。与此同时,高职单考单招的报名人数却在下降。从2007年的15 151人降至2009年的10 092人。

其实,高职单考单招报名人数的下降是随着近三年来北京市每年参加高考人数的下降而下降的。不过,这一时期高职单考单招的录取率却在逐年递增:2007年为44.47%,2008年为47.36%,2009年为80.33%。

由以上数据可见,高职单考单招招生计划及录取比例大幅度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得到了升学的机会,满足了他们继续深造、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满足了人才市场的需要,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2.2006年至2009年北京市高职单考单招招生现状分析

(1)2006年至2009年北京市高职单考单招招生计划情况

2006至2009年,北京市高职单考单招招生计划规模基本都呈上升趋势(见表1)。根据表1的数据可知:从2006年至2009年,每所高职院校高职单考单招的招生计划占该高职院校总招生计划的比例基本上都在增加;2006年,各高职院校高职单考单招的招生计划占其招生总计划的比例最小的是13.33%,最大的是41.66%;2009年,各高职院校高职单考单招的招生计划占其招生总计划的比例最小的是20.00%,最大的是48.63%。由此可见,北京市高职单考单招招生计划占高职招生计划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2)专业课加试和免试情况

近年来,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加试一门专业课,也有少数高职院校通过一张试卷来考查两门专业课的内容。各院校专业课加试的内容,基本上是根据招生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来确定的。

另外,高职院校制定了各自院校的专业课免试条件。由于各高职院校招生专业不同,他们的免试条件也就有所不同。经招生院校验证确认,考生如果符合免试条件,就不需要专业课加试,专业课加试成绩将记录为合格。考生的加试成绩确定后,各高职院校要上报北京市高招办备案,作为考生录取的条件之一。2006至2009年,北京市部分高职院校高职单考单招专业课合格率及免试比例见表2。

3.高职单考单招入学的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2010年下半年,北京市16所招收中职毕业生的高职院校对8 51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别是以普通高考、高职单考单招和自主招生三种形式入学的学生。通过对这三类学生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高职单考单招招生形式具有职业倾向性,但存在一定局限性

调查问卷显示:对于选择专业的原因,通过普通高考升学的学生与通过高职单考单招升学的学生考虑到个人爱好和就业前景的分别占到54.66%和49.17%。通过自主招生入学的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之前就对专业有了解或基本了解的占50.46%,而通过高职单考单招入学的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之前就对专业有了解或基本了解的仅有47.66%。

(2)单考单招入学的学生与参加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在素质方面的比较

调查问卷显示:高职单考单招入学的学生,在高职院校中担任系学生会(团总支)干部的比例和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以及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方面,均高于参加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约高出1%~2%)。而通过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反在担任院校学生会(团委)干部和班级(团支部)干部的比例高于高职单考单招入学的学生(约高出2%左右)。由此可见,通过高职单考单招入学的学生,由于担任系学生会干部,广泛地接触学生,具有极强的组织能力,所以他们在社会工作方面较为活跃,工作能力较强;而通过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由于担任院校学生会干部,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校领导,有助于管理能力的培养。

调查问卷还显示,在获得荣誉称号、奖励和获得奖学金这三方面,通过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比通过高职单考单招入学的学生比例高。这表明,通过普通高考招入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在文化课的学习成绩上好于高职单考单招的学生。在参加文艺、体育、综合知识竞赛和专业技能竞赛这四方面,通过高职单考单招入学的学生和通过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没有太大差别。

(3)高职招生录取最应考虑的因素分析

当被问到“你认为高职录取时最应考虑学生的哪些因素”时,高职单考单招入学的学生认为依次是综合素质(23.93%)、专业潜质和潜能(19.63%)、个人特长(15.74%)、动手能力(13.23%)、文化课基础(12.95%)、专业知识(10.41%)和会考成绩(4.12%)。由此可见,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基础的考生,他们能比较理性和科学地根据本人的综合素质、专业潜质和特长来选择所学专业,从而有效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

三、对高职单考单招入学制度的思考

经过24年的发展,北京市高职单考单招入学考试制度在高职招生制度的改革与探索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中职毕业生创造了良好的升学机会,使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整。

然而,高职单考单招入学考试制度也暴露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高职单考单招入学制度中专业课的考核有待改革。目前,高职单考单招中的专业课加试几乎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考查考生专业潜质和学习特长的作用。作为高职对象的选拔,个人爱好和专业潜质应是关注的重点方面,专业课加试的形式应该借鉴自主招生面试或实操考试的形式,通过对考生的面试或实操,发现考生的个人爱好和专业潜质,选拔在某些专业学习方面更具有潜力、职业素养更强的培养对象。其次,高职单考单招入学制度中文化基础课(语文、数学和外语)的考核也有待改革。确实,文化课对于考查学生的文化基础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到底考查学生哪些文化基础的确值得商榷。随着近几年高中的扩招和高考入学率的不断提高,目前报考高职院校的中职毕业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比过去有明显的差距。因此,考试内容应与考生报考专业所需的知识相关,应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结合招生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考查学生。

综上所述,今后几年随着中职毕业生的大幅减少,北京市高职单考单招的招生规模必将骤减,其招生形式可能将要与高职自主招生相融合。这样一来,将增强高职院校招生的自,推动高职院校选拔制度的改革,节省人力和物力,避免在招生工作中重复性投入。总之,高职单考单招入学考试制度还有待研究和探讨。

面试职业规划 篇6

根据*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职业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那银行面试官问职业规划怎么办呢?请参考!

问题分析:职场的法则是ifyoufailtoplan,youplantofail.面试官当然喜欢对自己前途做过认真规划的申请人。同时,他必须考虑自己的公司是否能帮助你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很差回答:我希望在第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公司培训和自我学习迅速适应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在未来的三年之内,我希望靠自己优秀的业绩进入管理层。

点评:听到这样的回答,一部分面试官可能会心生不悦:“老子熬了五六年之后才升职……”此外,这样的回答毫无特*,可以被任何人用在任何面试上,丝毫没有展示出你对这家公司careerstructure的了解。

回答示范1:我的职业规划很清晰,就是在银行销售岗位上做下去。我现在申请的职位是销售代表,我希望尽快学会基本的营销技巧,成为一名合格的销售人员。在工作中多多扩展人际关系,争取为咱银行带来更多的新客户,并尽心维护好老客户,这个就是我近期的目标。至于长远的职业目标,我想,等我有了足够的能力,相信公司会给我更大的发展空间,希望我未来也能更

面试职业规划 篇7

职业规划是一件大事,它将决定大家一生的事业走向,同时也会影响相应的生活方式。职业规划发生在选择职业之前,也同时也在过程中不断呈现,规划,调整再规划是一条必经之路。 以下是我们总结出的五点职业规划注意事项。

听从心的召唤

在评估过自己的能力,特长和专业方向之后,一定要顺从心的选择。很多年轻人容易被物质条件,社会评价和同类攀比等多种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相信自己的直觉,在判断自己的职业前景时一定要让心说话:我会热爱这样的职业,我有能力接受职业带来的挑战,我相信自己会干出好成绩……如果有了这样的召唤,请不要在犹豫和彷徨。

寻找优质的职业导师

职场之路很漫长,很多职业经验是必须靠时间累积。所以对一个初入职场的人要一眼看到职业的本质,或许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所以在职业规划之前,可以寻找优质的职业导师进行咨询和了解,从他们身上解读职场发展的定律,并少走不必要的弯路。这样的导师可能是实习时的上司,可能是顶尖企业的人事经理,也可能是身边的学长学姐。虚心聆听,就可以掌握一定的规律,让自己的职业之路走得顺畅。

走好职场第一步

初入职场的第一步,也是职业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职场发展的积累就是从第一步开始的。 要学会分析公司,行业,职业岗位的优势劣态,同时要了解自己的SWOT,千万不能盲从。第一步值千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步的准确将有可能带来后面每一步的准确。很多年轻人抱着“先干起来以后再说”的心态,只能在遭遇挫折时放弃。走对了第一步即使有挫折,也能自我坚持。

职业发展要有大目标

职业规划好比人生规划,如果局限在一个前途和个人利益方面,那么此一生也就仅仅是一个自我满足的一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原理,我们每一个人在求得安全,温饱之后,是会渴望被人认同,被人尊重,甚至是自我理想实现的要求,所以我们的职业目标是必须带有社会责任感,当然职业目标可以分短期,中期,长期来完成。

在调整中完善

职业规划有一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所以在不同发展的阶段都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甚至是改变。但职业发展的宗旨是不变的,就是通过职业发展的机会,体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有了这样长期而又宏观的视野,就会根据自己的自身状况的改变而做出应该的调整。职业规划不是将职业目标定得最高就是好,而是切合实际的,可行的,有计划一步步完成的规划才使最好的职业规划。

面试职业规划 篇8

求职者经营在面试时被问及你未来的规划是什么?对于那些没什么准备的人来说,他们只会答道走一步算一步,你看这样的回答肯定不讨主考官的喜欢了,那要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在五年的时间内,你的职业规划?

回答提示:这是每一个应聘者都不希望被问到的问题,但是几乎每个人都会被问到,比较多的答案是“管理者”。但是近几年来,许多公司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技术途径。这些工作地位往往被称作“顾问”、“参议技师”或“高级软件工程师”等等。

当然,说出其他一些你感兴趣的职位也是可以的,比如产品销售部经理,生产部经理等一些与你的专业有相关背景的工作。要知道,考官总是喜欢有进取心的应聘者,此时如果说“不知道”,或许就会使你丧失一个好机会。最普通的回答应该是“我准备在技术领域有所作为”或“我希望能按照公司的管理思路发展”。

提醒各位准备找工作的朋友,面试一定是要花时间准备的,对于基本的面试问题也是得努力备战的。这样才不会让一次次机会流失。祝各位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