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求职文档 > 职业规划 > 大一新生规划书最新3篇正文

《大一新生规划书最新3篇》

时间:

在我们无暇顾及时间时,时间早已匆匆流逝,相信大家都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很有信心吧!写一份职业规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我们该怎么去写职业规划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大一新生规划书最新3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一新生规划书 篇1

初入大学就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大一就进行职业规划,从一开始就不走弯路。

一、大一阶段

爱扬教育建议从大一开始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努力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学好高数与英语,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参加学生组织并担任班级干部,锻炼自己的能力。广交朋友,扩大自己的人际圈。与学长多多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对目标完成情况做出判断及总结并及时修正目标计划,使得各项准备更加科学化。定时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己的体质。

二、大二阶段

在这一年里,既要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度的准备。还要继续学习英语,争取通过英语六级并取得高分,计算机达到更高的水平达到六级。同时,考虑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我会减少学生工作增加社会工作,尝试做兼职赚一点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经验。

三、大三阶段

学好专业课程,坚持自己的'选择,继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找一份工作,在这阶段的暑假,我会去偏远乡村支教,体验一次不一样的生活。战胜自己心中的自卑,学会自信。学习之余,多多看书,丰富自己的内涵。

四、大四阶段

这是我人生学习阶段的句号。通过前三年的学习,我掌握了许多,但不是的,所以我还会继续学习。三年的努力下来,我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令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

五、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想离开自己的父母,不知不觉就走出很远,与他们相隔千山万水,有一天一回头会发现,无论多远,总有一根线连着你们,那时父母已经变老,腿脚不再利索,于是你回到他们身边,但你变成大人,他们变成孩子,人都是这轨迹,离开再回来,分离再相聚,这就是家。

六、酿酒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分析

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曾先生表示,酿酒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酿酒科学与工程领域内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与开发、生产管理、检验、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等工作,也可以考研或出国深造。酿酒工程专业结业生正在相关领域基础硬朗,发展潜力大。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每年有约40%的同学成功升学继续攻读相关的硕士学位,有10%的同学恳求获得国外大学奖学金赴海外继续进修,参与就业的同学也可以胜任国家和地方政府与本专业相关的种种机构、葡萄酒企业、相关贸易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的相关劳动。近年来我国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产业飞速发展,相关行业人才需求量大,但酿酒工程专业结业生仍非常有限。

酿酒工程专业就业岗位为:区域销售经理、管理培训生等。

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篇2

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没有了高中那种紧张忙碌的课业压力,一下子变得很放松,而大学的老师也不像高中老师那样整天跟在学生后面督促学习,没有“监管”加上自我放松,不少学生就开始迷茫,不知道怎么安排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实际上大学一年级在我看来是高三的升级版,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去“花花绿绿”。但“迷茫”却好像是大一新生的一个通病。大一新生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循规蹈矩的学生,家教比较严,高三的生活习惯比较好,胆子不太大,大一还能沿袭以前的习惯好好学习,很顺利地拿到在大学里的第一个奖学金。还有一种学生是一到大学就开始“绽放”,觉得“大学不玩就亏了,得行万里路,然后再读万卷书”。一般来说,如果迷茫调整得快,大二能够回归到正确的道路,后来发展也还是会比较好的。

我认为从大一就应该开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紧缺的是适销对路的人才。为了使自己不遗憾,大一一进来就得特别清醒地知道你将来要去哪儿。而职业规划也不是做好后就永远不变,而是需要不断去调整,根据社会的发展调整成适合自己的规划方案。

对于选择大学的选修课,大一的学生也应该根据职业的发展出发。在大学里,有两个途径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第一个是选修课,第二个就是利用好寒暑假,真正去一个喜欢的工作单位实习兼职,来确定自己能不能干这个职业。有些学生说“我也愿意在大一的暑假、寒假去兼职,但是我不知道干什么”。我不建议你去街边小店实习,建议去一个比较正规的单位实习。正规的单位对于员工的要求都是很规范的,与私人小企业小公司是不一样的。

另外,在我看来,读大学只要学好三件事就可以了——能说、能写、能做事。能说,指的是规范地说,正确地说,不能随便“拍砖头”;能写,我建议大学四年要不间断地写,任何专业都要不间断地写,能多发表几篇文章,还要不间断地学外语,学好外语可以学到很多国外先进的理念,如果英语作品被发表,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将更有市场;能做事,就是像真正的职场人那样去做事,凡事都有规矩,以一个职场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等到你真正参加工作后,才不会被当成“职场菜鸟”。

专业并不决定你的未来

大一新生入学前,或许因为不了解情况就选择了一个专业,或许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并不喜欢所选的专业,于是有些同学开始意志消沉,严重的甚至整日逃课,最后导致考试挂科,毕业时未能顺利拿到学位证书。很多学生毕业后还会抱怨之所以自己工作不顺,前途无光是因为当初专业选择有问题。

诚然,你可以利用转专业的机会重新来过,但也要考虑转专业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转专业并不一定成功,选择坚持也不一定就失败,所有成功的要素中都包括“努力、坚持、付出”,如果你没有这三个要素,即使是在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读,也难保能够学有所成。

作为过来人的我,本科所读专业是哲学,和不少大学生一样,当时我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也曾经抵触了两三年,但我现在会说“我一辈子都在用哲学”。我的学生梁延东,就读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即使同样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变消沉为主动,专业学习扎实努力,成绩优异,保研成功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知名媒体撰稿。

梁延东大一报到时,就一直在念叨着要转专业。而我却主张不让他转,因为就我的经验,学习哲学我也抵抗了两三年,但是我一辈子都在用哲学去指导我的工作和研究。我想关键是任何一门,哪怕是特别枯燥的学科,只要是招生,一定有一些方法是沉淀在里头的,学生需要把这些方法、思维、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到,而专业只是一个载体。梁延东现在采访人物,写人物传记,能跟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多大关系?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让你写的东西方向是主流的,方法是正确的,这才是最重要的。当你没有学完一个专业,没有把这门专业的精髓学到手的时候,轻易地评价一个专业是不合适的。

反思自己打开思路

回想高三那年,每当我们埋头苦读、几乎要葬身题海的时候,身边总会出现一个长得帅、打球好、唱歌好、考试总是全年级前几名的男生,亮闪闪地被女生瞩目,被男生嫉妒,被老师爱护,你会觉得他们是天才。可以想象,这样的人即使到了大学,也会是叱咤校园的风云人物。

我们反思,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这种程度而我不行?我认为这样的学生,说白了就是他的方法好,他把高三老师传授的方法“干货”都储存到自己脑子里,然后见题拆题,见招拆招,就像掌握了一门武林绝学,可以笑傲江湖;即使到大学阶段,依然会如鱼得水,远远走在同龄人前面。而你所应该做的,就是研究他的方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路径。

进入大学,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大学生?有人说,我要拿奖学金拿到手软;有人说,我要享受浪漫爱情,不虚度青春大好时光;也有人说,我要打工实践,为工作做准备……而我的建议是,大学生就要成为具有思维配置的人。

你在高三阶段是怎么学习的?大多数人是复制型选手,老师教什么我做什么,背公式、背课文、背单词……除了背诵,似乎没有什么特殊学习方法。尽管这类学生也能顺利考入大学,但其实他们根本没有找到学习的路径,说得玄幻一点,就是没有“灵光一闪”去参透学科背后的意义。

大学不同于中学的一点就是,中学老师永远是学生的“拐杖”,能提升学生的分数是多数老师的终极目标;而大学老师没有做你“拐杖”的义务,能够参透多少完全靠学生的自觉学习。所以到大学阶段,你不能按照高中时期的方法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学着去打开思路,升级自己的“思维配置”。

其实人的个性和兴趣,以及各方面的选择、理想、信仰都太不一样,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讲,能够独立生存下来,发展自己,直到实现职业梦想,这个要贯穿于职业规划的始终。所以在大学阶段学生起码应该培养自己具备自我生存的能力,大四一毕业靠自己的本事活下来。

大一新生规划书 篇3

孔子说过,少而不学,长而无能。大学是一个人各方面才能增长的重要时期,合理有效地利用大学里的资源非常重要。马克思曾经说过:“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参加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学知识的黄金阶段,参加以教学和教育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特定活动。”

大一生活基本上结束了,回想起来,没进入大学时,我对它充满了憧憬,想象着大学有着环境优雅的校园,学识渊博、平易近人的教授,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一切都是五彩缤纷的;然而进入大学以后,我发现真正的大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心里充满了失落与迷茫。不过,过一段时间后,在与老师、辅导员与同学的沟通之后,我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重新对自己进行了定位,进而真正融入了大学生活。

总结了一下,我觉得我在大一这一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不太适应。

2)对专业不了解。由于我是开学时被调剂到本专业的,因此开学初就对它的印象不是太好,后来发现全班绝大多数人都是被调剂的,更加觉得沮丧。以至于平常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对自己放松。上大学之前总听别人说大学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轻松,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可能是由于那种思想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要求就降低了许多。

现在以上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进入大学后,经过一段时间,我实习了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规律;通过与老师、学长们的交流,我对本专业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还是觉得工业设计专业不太适合我,但已经去除了抵触心理;了解了现在大学内的竞争激烈,以后的工作形势也很严峻,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起来。

机遇总是降临于有准备的人,一份大学与职业生涯规划对我的人生有莫大的帮助,毕竟有了它我就可以在大学里有目标、有选择的进行学习,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的我已经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对大学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理解,并且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制定了这份规划。这份规划体现我今后学习至工作发展的大体框架。它能够鞭策我向自己的理想加快脚步。

目标:创业或经商规划年限:约十年性格分析:

理智、沉着、稳重、安静、吃苦耐劳,不过还需要培养协调、社会交际等方面的能力。

大二:

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同时加强实践技能锻炼,选修一些可能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的课程。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课余时间利用好图书馆,了解非本专业的课程,多读课外书,多读报纸,多听新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全面发展。具体措施有:

1)正确评估自己,明确自己大学毕业后是就业还是考研,明确就业方向。

2)通过参加社团组织和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检验自己的知识结构,弥补不足,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在课余时间可以尝试性的做一些兼职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从事与自己理想的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从而扩展专业知识,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同时积累人脉。

3)重点增强英语和计算机能力,开始有选择的辅修或自学其他专业的知识。

(至少了解基础知识)来充实自己。

大三:

通过去公司实习、参加有关竞赛、兼职等方式锻炼自己,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从各个方面了解有关职业的信息,也可在学期末进行试探性求职。具体措施:

1)在假期或其他课余时间实习,体验工作要求,从而找出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差距。

2)拓展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写专业论文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3)为考研做准备。多向考研成功的学长交流请教。

大四:这是决定自己人生的关键时期,在做好毕业论文的同时,为考研做好准备;如果万一未能通过就先参加工作,在工作时考研。

读研:读研时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积极研究和创新;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累人脉,扩展视野,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以便以后组建团队;业余时间到公司实习,注意观察公司的运作方式、特点;搜集并整理业界各种信息。

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扩展知识面,特别是有关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应该深入了解经济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对会计、财务管理方面也要有所涉猎。

毕业后:先在大公司就业,熟悉商务和其中的技巧,最好能做交际面比较广阔的工作,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样就能够结识一些各界认识,建立起自己的交际网络,从而可能为以后的创业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一些便利条件。

条件成熟后离开公司,开始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有志者,事竟成。也许我的大学生活不像别人的那样精彩,不像别人的那样。

浪漫,然而天道酬勤,我相信,只要我像这样一步步走下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相信我一定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