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7篇)正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7篇)》

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可爱的小编sky给大伙儿找到的7篇幼儿园科学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⒈让幼儿在摆弄积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力的传递现象。

⒉在操作过程中寻找积木间合适的距离以及学习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

⒊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人一篮积木,图形若干,演示积木若干。

教学过程:

㈠玩积木,发现新玩法

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你们想不想玩?

⒉好,马上满足你们的要求,玩的时候看谁最动脑筋,玩出新花样,玩得最开心。

⒊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发现新玩法。

⒋现在,老师请几位小朋友介绍一下他们的玩法。

⒌三位幼儿上台演示,他们的玩法。

⒍你们觉得谁的玩法最开心?为什么?

⒎你们想不想玩?快,大家试一试。

㈡幼儿玩新办法——击积木

教师观察找出一种玩法的三种现象。

⒈现在,老师请三位幼儿上来玩给大家看一看。

⒉为什么距离大了不行?小了不行?那么怎样就行了?请小友再研究研究,再试一试。

⒊幼儿用测量工具,发现原因。

教师小结一种玩法三种现象的原因。

⒋刚才,小朋友在玩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把积木排成他图形,他用手碰第一块积木,后面的积木也会一块一块倒下去。现在,老师让小朋友来排不同图形,比一比哪组最动脑筋,积木不够的可以合作。

㈢排不同图形,发现不同现象。

⒈展示不同图形。

⒉为什么不同图形用手碰第一块积木会有不同现象呢?我们下一次来研究。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探究叶脉感兴趣。

2、培养观察能力。

3、尝试对叶子进行分类、计数。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放大镜若干、每人个橡皮泥、叶子标本若干。

2、叶脉标志6个;书本标志6个(上面画有不同的叶脉标志)。

3、事先检查幼儿园西侧花园及附近小花园的安全性。

活动过程:

问题引入:小朋友,你认为叶脉象什么呢?所有叶子的叶脉长得样吗?

小朋友认真地观察,记录所发现的叶脉。提醒幼儿注意保护叶子。并用橡皮泥拓印下来。

二、自由探索:叶脉真有趣。

教师引导幼儿看看、摸摸叶脉;比较叶脉的粗细和纹路图案。并启发幼儿可以用托印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也可用放大镜观察。

三、集中交流:不同的叶脉。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拓印的叶脉,说说它们的花纹分别像什么?可以分成几种?

2、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师利用叶脉标志介绍该类叶脉的名称。

四、游戏:小树叶找朋友。

幼儿自选片叶子标本,观察它的叶脉类型,进行分类游戏。

师:今天,风阿姨要跟叶子标本做游戏,风起时,小树叶就随风飘舞,风停时,小树叶就赶紧躲到它的书本里。

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模仿落叶飘的动作,并扩充对叶脉种类的认识。

五、自然结束:幼儿随着风阿姨飘到活动室做新的游戏。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1、初步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习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愿意当环境小卫士,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ppt课件(两个画面:A.垃圾成堆 B.环境优美整洁)。

2、ppt课件(图片:旧报纸、饮料瓶、牙膏皮、菜叶、树叶、果皮、废旧电池等,可回收垃圾箱、不 可回收垃圾箱)

3、卡片:旧报纸、饮料瓶、牙膏皮、菜叶、树叶、果皮、废旧电池等,

4、纸制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

活动重难点

1、难点: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重点:能够对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

活动过程

1、观看两幅环境图,启发幼儿谈感受。

第一幅图:垃圾成堆的情景。

第二幅图:环境优美整洁的环境。

(1)提问:这两幅画中的环境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看到这两幅画心里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2)提问:你喜欢哪幅图的环境?怎样才能把第一幅图的场景变得和第二幅一样干净、美丽?

(激发幼儿清除垃圾的欲望,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2、尝试给垃圾分类

(1)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垃圾的种类。

教师: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可回收垃圾,比如纸类,可以回收重新制成新的纸张,纸类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像树叶这种不能重新利用的垃圾叫不可回收垃圾。

(2) 分类投放垃圾。

提问:我这儿有许多的图片,你们来能分类把它们放在垃圾箱吗?

教师出示绿色、黄色“垃圾箱”,请幼儿把垃圾分类放到垃圾箱里。(分组进行)

3、验证分享操作结果。

4、总结归纳垃圾分类。

反思:

本次教育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由于幼儿经常从电视等各种媒体听到、看到关于环境破坏的消息,也亲身体会过大风暴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危害,同时又看到了关于环保的各种图片,因此,幼儿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都很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引导过程中,目标明确环环相扣,我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看、想、说、做,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相互交流中学习知识。本次活动还注意渗透了其他领域的知识,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培养,这样效果会更好些。同时也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用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难点: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

活动准备:

碘酒、村长头饰、馒头、胡萝卜、土豆、白菜、饼干、青瓜、梨头、香蕉、奶粉、一次性杯子和盘子

活动过程:

1、认识碘酒

师(慢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最近我发明了一瓶神奇的药水——它叫碘酒

提问:我们来看一下碘酒是什么颜色的?(棕褐色)

师:碘酒有消毒功能,能杀死许许多多的细菌,在打针的时候经常用到我,细菌看见我就跑,哈哈哈

最近,我发现,碘酒除了能消毒之外,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我们看看这里有一个馒头,现在加入了碘酒,现在我们看看馒头怎样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2、幼儿操作

1)试一试

将碘酒滴到食物上,观察现象

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2)记录

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对应的栏里打勾,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3)揭示现象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3、问题解决——运用

1)情景表演

师:灰太狼,为了挣些钱给红太郎和小灰灰买好吃的,动起了歪脑筋,开了一家奶粉超市

灰太狼“快来买呦,便宜浓稠的奶粉,原来,他在有的奶粉罐中放了许多淀粉,这样买可以比超市便宜,所以许多羊村的村民上当买回了家,上了当,结果宝宝营养不良

卫生局的警察叔叔知道后,来进行检查。警长遇到了难题: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帮他想想好办法,用什么办法可以检测奶粉的真假呢

2)想一想

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

看颜色、尝一尝、用碘酒

3)动一动

请你们用碘酒的方法试一试,哪瓶是合格的哪瓶是不合格的

4、结束游戏

师:找到了不合格的奶粉,灰太狼被警察叔叔带走了,神奇药水把它送进了监狱,羊村又恢复了平静。请小朋友回去做做看那些食物中还含有淀粉。做一份食物淀粉大调查。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看乒乓球和玻璃球放在水中出现的不同现象,并产生好奇。

2、引起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球,乒乓球若干,水盆。

2、透明塑料容器里装有水。

活动过程

1、教师把盛有水的透明容器放在桌子上

(注意是让全体幼儿都能看到的地方)

2、出示乒乓球和玻璃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你们看老师两个手里的小球一样吗?

让幼儿观察玻璃球和乒乓球。

3、教师操作,幼儿观看。

(1)把乒乓球放进水里。

(教师的动作可以夸张一些,有意从高处掉落)

教师:仔细看看乒乓球落在了哪里?

(让幼儿发现,乒乓球漂在水面上。)

(2)把玻璃球放进水里。

教师:小朋友,玻璃球呢?

(让幼儿发现,玻璃球落在了水底。)

(3)提问

为什么乒乓球能漂起来,玻璃球就沉下去了呢?

(让幼儿互相讨论一下)

4、观看沉浮

(1)教师:我们让乒乓球也到水底去吧!

教师双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将球摁入水中,

边摁边说:下面好凉快哟!

小朋友看好啦,老师放手了。

引导幼儿发现教师放开双手,小球浮上来了。

(2)教师:我们让玻璃球到水面上玩玩吧!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老师一放手,玻璃球就沉下去了。

5、总结

我们把放到水里后沉下去的这一现象叫沉,把放到水里后漂在水面上的这一现象叫浮。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 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

活动过程:

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1、 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 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1、 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跟物品娃娃排队的?

2、 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师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等特征来排队,排序的规律也有很多,如:ABAB、ABBABB、ABCABC…………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磁铁和铁制品的关系。

(2)通过有趣的游戏认识磁铁能够吸住铁制品。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

猫头饰13个、鱼钩12个、2个塑料篮子、橡皮筋、回形针、铁制汽车、塑料鱼、鱼。

环境布置:

墙面布置(可爱的宠物、宠物的图片)语文角、益智角、图书角、科学角

活动过程:

(1)引起动机∶

老师将猫妈妈,小花猫的头饰拿出来让幼儿猜猜今天玩什么游戏。

(2)中心内容∶

1、老师告诉幼儿今天我们玩“花猫钓鱼”的游戏。老师扮做猫妈妈,让幼儿做小花猫,带上头饰对幼儿说:“今天,猫妈妈带你们去鱼塘钓鱼。”

2、老师带领幼儿来到鱼塘边对幼儿说:“鱼池里有许多鱼,让我们快来钓鱼吧。”

3、老师把幼儿分成两组,请幼儿钓鱼,老帅鼓励幼儿,先钓完鱼的那组为胜。

4、游戏结束后,老师再放入不一些鱼让幼儿再钓,结果,都钓不上来。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这些鱼钓不上来,而第一次的却可以钓上来。

5、在讨论中,幼儿知道钓上来的鱼身上都有回形针,而没有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回形针。鱼钩上因为贴上了磁铁,所以能将鱼身上有回形针的鱼钓起来,因此,磁铁能够吸住铁制品。

6、老师将准备好的橡皮筋、回形针、铁制汽车、塑料鱼让幼儿再钓钓看,让幼儿进行试验,以巩固幼儿对磁铁能够吸住铁制品的概念。

7、请幼儿分组的进入角落

语文角

益智角

图书角

科学角进行活动。

(3)结束部分:

老师放音乐让幼儿把角落收拾好回到大组。老师总结,磁铁能够吸住铁制品。让幼儿在轻松活泼中结束今天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