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杂交水稻之父》教案【优秀5篇】正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杂交水稻之父》教案【优秀5篇】》

时间:

《袁隆平访谈录》主要从袁隆平决定研究杂交水稻的原因,研究过程的艰辛以及他乐观开朗的个性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几个方面进行采访的。以下是细致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理的5篇袁隆平在小学几年级课本里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语文《袁隆平访谈录》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袁隆平访谈录》

一、首先,我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

这是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自学课文。课文以访谈录的形式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其中访谈录是才接触的文体,学习本文后学生要知道了什么是访谈录,在教学中会有相关的练习。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知道袁隆平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科学探索的艰辛的基础上,希望同学在学习到路上要有创新精神不怕失败和一往如前的壮志。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课文生字,理解文中新词。

2、能力目标:主持人从哪些方面对袁隆平进行了采访?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袁隆平探索的艰辛,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自学课文,了解袁隆平敢于创新,经过细致、艰苦的科学研究,历经失败和磨难,终于取得大面积栽种水稻的成功的历程,学习其身上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高科学技术奖及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作业设计、安排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概况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并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抓住全文,指导读懂

1、分清课文层次

学习第二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阅读第二三自然段解决问题

2、袁隆平为此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阅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

想像当时的情景,如何艰苦,如何细致等,指导朗读。

3、默读第六自然段。

找出这部分内容里的几个有关数字,从中体会到什么?感受袁隆平经受的无数次失败

4、自读七、八自然段。

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三、总结全文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3、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小学五年级语文《袁隆平访谈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感知袁隆平探索的艰辛,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3.学会采访,试着进行采访。

教学重难点 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世界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读通读顺。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边思考:

A、从题材上看,本文有什么特点?

B、主持人主要从哪些方面对袁隆平进行了采访?

C、我们通过阅读作者的采访,有些什么样的感悟?

3.分组交流

4.全班交流

A、文章是访谈录,记录了采访的过程。是以主持人提问,被采访者回答的形式来组织内容的。

B、主持人从5各方面进行的采访:

(1)“是什么促使你从事这项研究?”--科学研究的动机。

(2)“您的探索之路,一定充满艰辛吧?”--科学家的探索历程。

(3)“你觉得,这个电视剧里的袁隆平是您吗?”--科学家的真实

(4)“除了能吃苦外,搞科学研究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科学研究的特色

(5)“您能说说自己取得成功的经验吗?”--总结科研经验

C、感知科学探索的艰辛,感悟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壮志。

三、拓展延伸

1.小结采访的形式和方法

2.尝试采访

四、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小学三年级语文《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感受他的可亲可敬。

2.阅读课文,学会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以抓主要内容加小标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袁隆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可是,另外一个奇迹却少有人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仅用了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这伟大的奇迹是怎样实现的呢?这完全依靠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认真奉献、执著追求。为此,国家重奖了他。他是怎么获得如此殊荣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初步了解袁隆平

你们课前搜集了袁隆平爷爷的相关资料,现在分小组交流。说说通过这些资料,你对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了解。(给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

三、自由读文,运用抓住中心句阅读课文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文中哪一句能概括课文的内容,体现文章的思想?请用笔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交流读文后的收获。

教师出示主要问题:袁隆平为什么学农?杂交水稻是如何培育成功的?为什么说袁隆平还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文章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找出来做上记号。(让学生围绕主要问题和中心句进行交流,感受围绕中心句展开描述,使文章条理清晰的写作特点)

3.结合阅读感受和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心目中的袁隆平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成理,教师就给以鼓励。对于说得特别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

4.你们能不能自己概括一下,试着给每个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1)教师提示学生,小标题要能反映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且尽量简洁明了。

(2)学生自己练习。

在学生练习加小标题的时候,他们可能不那么尽如人意,教师要多引导,让学生一次一次比较,在反复的练习和比较中逐渐懂得加小标题的方法和技巧。或者让有困难的学生以缩句的方式进行,以达到减缓坡度、降低难度的目的。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创设情境,结合搜集的资料和录像,再次深入感受袁爷爷的伟大和可亲可敬。

播放袁爷爷领奖的现场录像,展示当时新闻和媒体对袁爷爷的高度评价和赞誉,让学生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激发他们为科学献身的激情和自豪感。随后话锋一转:“有人说袁隆平不过是种出了几株水稻,不配受到这么高的赞誉,对此你怎么看?”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有意让学生联系我国60年代自然灾害的资料,以及袁隆平培植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袁隆平的伟大。

6.回顾全文,指导朗读。

袁隆平爷爷多么伟大,相信大家的心里一定充盈着对他深深的敬仰与钦佩,请大家把这种感情融入朗读中吧,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

四、拓展练习

学了本文,联系生活学习实际,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和生活?

五、回顾全文,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袁隆平访谈录》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课文以“访谈录”的形式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主要从袁隆平决定研究杂交水稻的原因,研究过程的艰辛以及他乐观开朗的个性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几个方面进行采访的。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本课时,可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自己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搜集和运用有关资料。

3.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访谈录”的体裁,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搜集和运用资料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搜集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20世纪初期,我国人民还过着饥肠辘辘的贫困生活。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的农业科学家,他解决了人民的饥饿问题,为了感谢他为人类做出重大的成就,中国还以他的名字发射了一颗卫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袁隆平)。对了,他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认生字,纠正读音

域(yù) 峻(jùn) 僻(pì) 挫(cuò)

穗(suì) 杆(gǎn) 摄(shè)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严峻:严厉,严肃。

童心不泯:泯,消灭,丧失。本课形容袁隆平平时乐观开朗的个性。

老骥伏枥: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3)指明轮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①指名读学生搜集的资料

②师补充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他主要成就表现在杂家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方面。

袁隆平院士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影响。他虽然年满80岁,仍让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和应用。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袁隆平院士的事迹。

板书设计:

17 袁隆平访谈录

1.认识生字词

2.交流资料

课时作业: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挫(cuò zuò) 穗(huì suì) 摄(shè niè)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艰辛-----(艰苦) 偏僻-----(偏远)

反义词:失败-----( ) 创新-----( )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袁隆平院士取得的科研成果,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袁隆平院士。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度边思考:

①从体裁上看,本文友什么特点?

②袁隆平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可以看出?

2.分组交流

3.合作交流,师引导

①文章是访谈录,记录了访谈的过程,是主持人提问,被采访者回答的形式来组织内容的。

②指名回答课文中袁隆平回答主持人的语句。

学生交流,师小结袁隆平先生的特点。

a. 热爱祖国,关心人民:我国人口众多,而且还不断增加,而土地使用面积不多,而且不断地减少,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粮食问题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b. 不怕困难,不败失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花去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他不怕困难与失败,从失败中寻找出路,印证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名言。

c. 开朗乐观,虽然一辈子进行科学研究,可个性却像小孩子一样,童心未泯。

d. 敢于创新,袁隆平谈到创新的时候用了“不断’,说明他对“创新”非常重视。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同桌互读

②指名互读,读袁隆平的话也不要过分强调激情,应以朴实,充满智慧的语调为主。

四、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另选采访对象,小组商量采访内容。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访谈录,也知道了袁隆平科学探索的艰辛。希望同学在学习到路上要有创新精神和一往如前得壮志。

板书设计:

17 袁隆平访谈录

热爱祖国, 关心人民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不怕困难, 不败失败

开朗乐观 童心未泯。

敢于创新 老骥伏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