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语文六年级教案【优秀7篇】正文

《语文六年级教案【优秀7篇】》

时间:

教师撰写优秀教案,是教师不时反思、改进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语文六年级教案【优秀7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学生亲身经历,体会“我”童年生活的有趣与快乐。

4、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童年生活的有趣与快乐,感受少年真挚的情怀。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积累好词佳句。

【设计理念】: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读”、“想”、“品”、“悟”,感受“我”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时光。首先让学生默读静思,在文字中找出能体验“我”快乐的语句,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来体会“我”的童真、顽皮、可爱与快乐。再读课文,找出“我”跟祖父学诗感觉如此快乐、有趣的原因,经教师指导朗读体会后,在说说你觉得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回到本文作者萧红身边,了解她的经历,体会她今天能走上文学之路,是与祖父教她吟诵古诗有着密切联系的。以此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古诗,自觉在课外多读、多积累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习文中生字词。了解作者萧红,初步感受文中的“我”跟祖父学诗的有趣与快乐。练写文章中的生字,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养成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文,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了解到“我”跟祖父学诗很开心,快乐。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祖父身边,和萧红一起跟祖父学诗吧!

二、感悟快乐

1、请大家默读全文,思考: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的快乐?用笔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以下片段去理解体会。

预设:

师:谁愿意把你体会到的快乐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从“早上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困了再睡去。”体会到了“我”学诗的快乐。

师:能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吗?

生:我从“早上”、“晚上”、“半夜”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到作者很爱念诗,而且很勤学。

师:请你想象一下,小萧红在“早上”“晚上”“半夜”念诗时,她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想象萧红的内心,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生:我还从“念困了再睡去”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喜欢念诗。

师:你们很会读书,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作者学诗的快乐表达出来吗?

(生朗读此部分)

师:同学们,听了他的朗读,你想说点什么呢?(生评价)

师:你来试试,读出你的体会吧。(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一段,看看老师能不能从你们的朗读体会到作者很爱诗、勤念诗。(生齐读)

师:你还从哪可以体会到“我”的快乐呢?

生:我还从文中的“我”大声喊诗体会到作者的快乐。

师:她为什么要大声喊?

生:因为她觉得那诗念起来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祖父大声喊。

师:请默读课文,找出能表现“我”大声喊的关键词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快乐

(引导学生找出“跟着喊”、“比祖父声音大”、“房盖被你抬走了”、“照样地喊”、“乱叫”、“瞎念”等体会“我”大声喊诗的自在与快乐。)

生:我还从“很好听”、“真好听”、“多好听”、“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这些词句中体会到“我”喜欢听,而且,觉得好听就学,不好听则不学。

师:诗读起来真的有这么好听吗?想想你们平时是怎样学诗的?有这样的感受吗?

师:怎样读诗才好听呢?让我们也像小萧红那样好听地读读这两首诗吧!

生:我还觉得文中的“我”跟祖父学诗时心情很好?

师:你怎么体会到的?

生:我从“高高兴兴跟着喊”、“笑了一会儿”、“我很喜欢”、“更喜欢的”、“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这些词句中体会到“我”学诗时心情非常好。

师:你来读读这两首诗,读出“我”的喜欢、开心、得意之情。(练读、指名读、分组赛读、齐读)

(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时,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学诗时的情景,想想自己是怎样学诗的,有什么样的体会来进行朗读指导。)

师:从你们找出的语句和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儿时萧红跟祖父学诗是多么有趣,多么快乐啊!学到这,儿时的萧红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形容吗?(天真、顽皮、可爱、爱学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等)

三、感悟宽容与慈爱

1、认真再读课文,想想:“我”跟祖父学诗为什么会觉得如此有趣,如此快乐呢?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然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体会。

预设:

生:“我”念诗大声喊时,母亲要打我,而祖父只是很幽默地警告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虽然祖父实际上也是在批评,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开心。所以“我”跟祖父学诗觉得很有趣。

生:跟祖父学诗“我”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开头我觉得好听,我就学,不好听,就不学,祖父总是依着我,直到我满意为止。

生:当“我”不高兴时,祖父就赶紧让“我”念“我”最喜欢的诗,一念,“我”又高兴起来了。所以“我”跟祖父学诗是快乐的。

师:你们很会读书。你觉得“祖父”是个怎样的人?(幽默、宽容、慈爱……)

(抓住“常常警告我说……”“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还是不要”“祖父一听就笑了”“看我还是不高兴,他又赶快说……”等体会祖父对“我”的宽容与慈爱。)

师:因为祖父的幽默、宽容、慈爱,让“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全凭“我”的兴趣去快乐地学诗。现在我们来读一读“我”与“祖父”的对话部分,选择你喜欢的角色,在小组里练习读一读,联系你们平时学诗的经历,读出“我”学诗过程中的特别感受和“祖父”的宽容与慈爱、风趣与幽默。(分角色读)

4、读读这些句子,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念了几十首后,祖父开讲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

通过这些句子,让学生体会到祖父教诗的方法是不断变化的,以“我”的兴趣为主,用他的宽容与慈爱,幽默与风趣引导“我”,启发“我”学习《千家诗》,让“我”的童年生活充满快乐。

5、教师小结学习内容

四、拓展:积累诗句,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1、古诗文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请把我们课文中涉及到的诗句完整地读一读,让我们也读得越来越好听,越来越有趣吧。

2、学生比赛诵读平时积累的诗句。

3、联系实际,说说你平时是怎么学诗的?与文中“我”学诗经历作比较,有什么体会?

师小结:萧红现在走上文学之路,与儿时跟祖父念诗、诵诗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让我们课外也多读一些诗句,多积累一些诗句,让我们的童年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的童年更丰富、更快乐,而且这样会让我们受益终身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窿、炽、罩、碳、焚、轴、陨、妥、渺”,会写“罩、氧、碳、混、批、跌、维、抹”。查字典理解体会四组近义词的区别:维持----维护、渺小----微小、炙热----炽热、充斥——充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特点,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地球的可爱之处,从而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2、理解文章结尾宇航员的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母亲。今天老师就带来几张地球母亲的照片,就让我们一睹地球母亲的容颜吧!(播放地球的图片)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母亲,看到它你想说点什么吗?(谈地球给自己的印象及自己对地球的了解)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地球,你最想用哪个词?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可爱的地球吧。(板书:可爱的地球)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你想对自己提点什么要求呢?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

2、你学会了哪些生字?

课件出示课语

用的什么好方法?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

3、学生汇报自学生字情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5、对于课文你还了解到些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一、各抒已见,感悟可爱

1、带着遇到的问题再来读读课文吧,再读课文之前先看看预习提示还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读阅读提示,进一步明确学习要求,

提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地球的“可爱”的?

课文最后用“微小、美丽而脆弱”来形容地球。这是什么意思?

3、带问题自学课文。

4汇报学习情况:

a: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地球的“可爱”的?

(地球有美妙的大气层、地球有斜轴、地球自转一周是二十四小时、地球的引力、地球上的气候、运转不停)

b你喜欢地球吗?喜欢它的哪些方面?把自己喜欢的地球的特点介绍,或是读相应的段落。

c地球母亲无私的养育我们,他曾经是那样美丽壮观,那样和蔼可亲。但就在今天,就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母亲却不断的发出悲惨的哭泣。

播放(地球被污染的图片)

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d:因此宇航员目睹了地球母亲的'容颜之后,不禁发出感慨“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你是怎么理解宇航员的这句话的?

(相对于太空来说地球很小很小,很美丽,而且是那么容易被伤害,需要我们人类共同维护、倍加珍惜。)

二、升华情感

1、带着对地球母亲深深的热爱之情,你最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

如果让你说一句话来号召大家共同保护地球母亲,你会怎么说?(设计广告语,号召大家保护环境)

2、课堂

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近几年,世界各国都重视环保,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制定了各种环保纪念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可爱的地球!

三、作业:

1、完成对广告语的设计。

2、办一期“可爱的地球”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18、可爱的地球

微小美丽脆弱

妥善保护倍加珍惜

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时间简史》是许多孩子听说却不曾读过的书,霍金是孩子们听说却并不了解的人。那张“龇牙咧嘴”的照片是孩子们对于霍金的全部认识。《轮椅上的霍金》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本课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地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

品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大处说,有:命运残酷与生命顽强的对比;身体禁锢与思维飞翔的对比;命运无情与成就杰出的对比;生活不幸与乐观感恩的对比。从小处讲,有顶礼膜拜与静静思考的对比;成绩卓越与做人低调的对比;女记者的唐突尖锐与霍金的坦然、平静的对比等。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第8自然段展开教学。合作探究两个主要问题:1.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2.霍金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这一思考,打破了我原来的以“非凡”入手的教学思路。我觉得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应是层层深入、心领神会、水到渠成的。所以,在课堂建构方面,我充分挖掘了第8自然段过渡段的独特作用展开教学,并及时的回扣这一自然段,不断升华对霍金精神与人格的感悟。

语文教学的写话训练,不能仅仅关注情意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言语表达形式。本课的写话设计,我力求凸显言意互转,既能让学生从精神层面对霍金产生深深的景仰,更能从写作层面进行有效的写法指导。

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3、体验和培养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通过诵读初步感知课文。

2、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3.教师准备录音带,录音机,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赏析海燕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美文。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体感悟。

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讨论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

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三、品味探究,赏析海燕形象。

1、 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2、 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师生共同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 “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登高一呼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既…..又…..尽管……还是…….”两个关联词语造句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完成随堂小练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5至第7自然段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老舍、写花的诗句、花的图片。

2.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诗情话

课前出示下面写“花”的诗句,师生互动谈感受。

“千朵万朵压枝低”让人感觉花( )

“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人感觉花开得很( )

“一枝红杏出墙来”让人感觉花有挡不住的(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人感觉花开得很(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人感觉花丛中很( )

二、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谈话: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觉到,花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给了我们丰富而敏锐的感受。自古以来,诗人作家写花的很多,不同的诗人和作家对花的感觉不一样。我们已经读过《养花》这篇课文了,知道作家老舍正因为爱花,所以才养花。今天,我们来深入学习《养花》一文,一起来感觉老舍养花的乐趣?(板书)

2.简介作者:

(1)名字的由来: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庆春,“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2)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

三、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出示本课重点的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如此循环好种易活自己奋斗自生自灭一来二去三年五载有益身心秉烛夜游置之不理昙花一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选择上面的一个词,说说相关的课文内容,从而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3.质疑问易

(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从而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

老舍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老舍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草。

老舍在养花中增长了见识。

老舍在养花中调节身心。

老舍在养活中分享快乐。

老舍在养花中的伤心事。

(2)你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

四、读悟结合重点深究

1.老舍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那么,养花究竟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呢,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出示中心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2.用对这句话的理解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能说明这句话的内容,引领学生读悟体会“乐趣”。可以按学生回答的先后顺序来进行。

(1)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及这一段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

①(齐读第一句话——“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作者因为爱花,也爱上了养花。读读课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爱养花?

②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作为这段的段意。

(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2)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

①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他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

②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这些花自然很普通,作者那么喜爱养花,为什么不养些奇花异草呢?

(因为奇花异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着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气候也不太适宜养花。)

③作者养的花,不仅好种易活,而且还要自己会奋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好种易活是说花的品种普通,没有奇花异草那样娇贵。会奋斗是指花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北京这种不适合养花的气候中生存下来。)

(3)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①花草自己要奋斗,也要靠养花人的精心照管。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三段,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照管花草的,从中又得到了什么乐趣?

(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作者从中摸着了一些门道,学到了知识)  ②“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

(别人有了困难,我们要热情帮助,不能置之不理。)

③你有好朋友吗?平时你是怎么和他相处的?作者像好朋友似的关切花草,使你想到些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之真、之深。把花草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一般,认真仔细地照管它们,为它们的茁壮成长而高兴,为它们的不幸夭亡而难过,养花已经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日精心的照管,换来了花草丰硕的回报,使作者享受到了养花的乐趣。你能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作者所得到的乐趣吗?(长见识)

看着满院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开花结果,作者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感?你能把表达作者这种心情的句子读一读吗?

(自豪,骄傲。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4)学习课文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

①四个人一小组讨论学习:这一段讲了养花带来了什么乐趣,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这种乐趣,用最后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养花要付出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乐趣——须劳动。)

学生结合课文谈作者从劳动中得到的乐趣,相互启发,教师予以点拨。

(浇水、搬盆的劳动使作者的脑力劳动得到调节,长期坚持,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这是乐趣;天气突变时抢救几百盆花,紧张的劳动虽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但看到花儿安然无恙,心里自是高兴万分,苦中有乐,这也是乐趣;天气好转,搬花出屋,让好朋友们返回家园,这还是乐趣。)

②作者在劳动中体会到一条真理,他是怎么说的?(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作者采用了什么句式,表达了什么感情?

(5)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

只要体会出“在养花中分享快乐”和“伤心事”就够了,这两段可以不去教学。

★板书设计

老舍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老舍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草。

老舍在养花中增长了见识。

养花的乐趣

老舍在养花中调节身心。

老舍在养活中分享快乐。

老舍在养花中的伤心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背诵中心句,解释中心句的意思。

2.课文讲了关于养花的几个方面,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让学生来复述。

3.什么是“乐趣”?找生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

4.养花的乐趣在于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话。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有的乐趣写出来的呢?

二、体会表达方法

1.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抓住中心句,分别找出“喜与忧”“笑与泪”“香与色”的内容,体会这一写作方法。

(1)五、六两段作者采用的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一喜一忧,有笑有泪,使感情更加强烈,给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男女生分别读,进一步体会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的情趣及写作手法上的妙处。

(2)从“喜笑”中你再次体会到了什么?(分享的快乐,给予的美好)

从“忧泪”中你又一次感受到了?(老舍对花的喜爱)

(3)文中还写了一处“苦与乐”“得与失”“劳与逸”你能找到吗?

搬花的苦与劳动的乐写作的忙与赏花的闲脑力与体力的调节等方面,通过让学生充分读书,体会出“对比”写的好处。

2.再读开头结尾,体会前后照应,开头点题,结尾扣题的方法

(1)我们已经知道养花给作者带来了那么多的乐趣,而作者在总结时只用了二十四个字就将养花的乐趣概括得全面而且确切,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作者写作的精练简洁。

(2)学生进行朗读体会末段表达的思想感情。

(3)除了精练简洁,这段总结还有一个特点,你发现了吗?

(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总结。“喜”与“忧”“笑”与“泪”,“劳动”与“见识”)

作者对养花乐趣的总结是辩证的,养花既能让人喜悦欢笑,也会让人伤心流泪;既让人有“香、色、花、果”带来的感观上的享受,又有看到自己的成功而自豪,欣慰的心理感受;既有体力上的付出,也有精神上的收获。这样的总结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耐人寻味,养花确有乐趣啊!

3.再读开头,点题“养花是乐趣”与结尾“乐趣在哪里”前后呼应,首尾连贯。

三、感情朗读深化情感

1.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内容,自由练习有感情的读,找生课堂展示。

2.指导感情读的技巧:如女同学读到“胜于吃药”读慢一点,读出轻松悠闲的感觉来,男同学读抢救花草,可稍快一点,读出紧张剌激的感觉来,读出作者的感受来。

3.老舍爱爱养猫和养花,我们在课文中已经学习过。我有一个学生也爱养小动物、爱养花草,可是他的爸爸却认为会“玩物丧志”,学了《养花》之后,你能帮小明说明他爸爸吗?

四、联系生活发现乐趣。

1、读——找到老舍的《劳动最有滋味》和《劳动的开端》认真读一读。

2、写——老舍在养花时用心感受,发现了很多乐趣,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你能像老舍一样,用一颗敏锐的“心眼”去感觉、去发现生活中平凡小事中的无限乐趣吗?请你像老舍一样围绕“乐趣”有顺序地、自然地、具体地把它写下来。

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破涕为笑、愀然不乐”等词的意思。

2、感受奶妈对作者那深沉的无私的爱,体会作者与奶妈之间那不是母子胜似母子的深情。

3、学会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最疼你最爱你的人是谁?

2、追问理由:为什么这么说?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3、导入:有一位作家叫冯亦代,在他刚足月时,母亲就去世了。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一点儿也没有印象。可他后来却写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我的母亲》(板题),这是怎么回事?文章真的是写他的母亲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拿起课文,大声朗读。注意读的时候,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字词:

出示:破涕为笑孑然一身愀然不乐

笑容可掬杳无消息两鬓苍苍

(1)指名读,正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愀然不乐”是指奶妈的脸色变了,变得不高兴了。

(3)什么事儿会让愀然不乐?

(4)齐读词语。

4、交流课文内容:文章写的是我的母亲吗?是写谁的?

三、细读课文

1、奶妈这样一个下人,作者为什么要尊称奶妈为我的母亲?

2、课文的字里行间,哪些地方可以让你感受到奶妈对我的关爱?请再次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

3、学生默读思考。

4、全班交流。

四、品读课文

1、交流学生找的词句。

2、品读重点句子:

(1)出示句子:四季寒暖,衣被饮食,无一不是她亲自料理的。

(2)自由读,说说你的感受。

(3)你是特别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把你的感受有声有色地读出来。

(4)品读“无一不是”:

①“无一不是”是什么意思?

②我所有的事情都她料理的,联系你平时的生活,想象一下什么时候,她亲自为我干什么?

出示句式:时候,她亲自。学生进行

说话训练。

④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可以写多几句。指导学生从“四季寒暖,衣被饮食”发散出去,体会奶妈在各方面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

⑤指导读句子、

(5)品读“亲自”:

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么多的事情,为什么奶妈非得亲自去料理呢?

②不放心哪!那是因为我是奶妈的最爱,在奶妈心中没有什么比我更重要了!

③指导读好句子、

④刚才每个同学说的都只是一两个细节,如果把它们连起来,就是一首爱的诗篇

⑤指名学生连读刚才写的句子,组成一首诗、师生齐读“四季寒暖,衣被饮食,无一不是她亲自料理的”作为总结句、

(6)总结提升

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奶妈对我的爱?

②交流、

③提升:你觉得奶妈对我的爱是怎样的爱?

④总结: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奶妈都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如此无私,如此博大的爱不是母爱是什么呢?这样的人不是母亲还能是谁呢?作者由衷地在心里呼喊:奶妈,我的母亲!

⑥学到这里,我心里不禁想起了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让我们饱

含神情地来背一背这首诗,把这首诗献给作者的母亲,献给我们的母亲,献给全天下所有的母亲!

五、 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体会了奶妈对我的深情,那我对奶妈的感情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