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 船长》教学设计精选3篇正文

《《 船长》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时间:

在《船长》一课中,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旅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感受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 船长》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船长》教学案 篇1

《船长》这篇课文对我来说并不陌生,这三年来一直任教六年级语文,对教材非常熟悉,但今年在上这篇文章时,我还是反复读,但每读一遍,心灵都深受震撼。我不禁深深感到雨果的作品魅力四射。《船长》写了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如何来理解这种人性美丽,我觉得这是课文的教学难点。我在进行第三课时的教学时,主要是学习文章的最后两个小节,再次引领学生体会船长哈尔威的高大形象和崇高精神。在教学“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这一自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生:为什么在这里要把哈尔威船长称作是“黑色的雕像”?

师:是啊,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当灾难降临的时候,哈尔威船长首先想到自己是船长,要把船上的所有人都救出去。

生:他首先照顾的妇女和孩子。

生:他非常沉着、镇定地指挥救援工作。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对于自己呢,他是怎么考虑的?

生:他早已做好了和船共存亡的打算。他开头就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实际上船上有61个人呢!

生:在25自然段中,写到“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仿佛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这里可以看出,其实在这时,自己怎么做,他心里已有了打算。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先考虑到的是他的乘客,是船员,依然是那么镇定、沉着地履行着做人之道,履行着船长的职责,这真是令人佩服啊!

师:是啊,所以此时,船长以身殉职的的形象也分外地高大起来!就像一尊雕像。

师:让我们再来看在沉入大海的那一瞬间,你所看到的哈尔威是怎样的?你从他的表现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屹立”说的是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站立着,面对死亡,哈尔威依然屹立在船头,我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哈尔威船长是此时是多么地坚定。

生:文章说哈尔威“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能从中体会到他面对死亡是毫不畏惧的,同时,这个外形就像是一座雕像。

生:文中的插图上,也给我们展现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师:大家说得很好。“这一尊黑色的雕像”说的就是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和崇高精神!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朗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和崇高精神!

《船长》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开展救援的。通过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无私无谓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嘈、遣、渊”,读读记记“嘈杂、调遣、深渊、井然有序、巍然屹立、忠于职守”等词语,激励学生从中选用常用词写话,还可进行场面描写练习。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船长哈尔威在轮船被撞即将沉没的时候,是怎样井然有序开展救援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知道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质疑。

【关注学生预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自能读书而努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初识船长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人物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板书:船长

2、出示词语:读词语,想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画面)。

嘈杂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调遣

犹如铁铸 纹丝不动 深渊 忠于职守

二、细读课文,再识船长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我们介绍了三个场面:一、被撞遇险。二、指挥援救。三、以身殉职。请按下面要求自学课文:

(1)、“被撞遇险”部分:从哪些词句看出险情的严重性?当时的场面你能用一些什么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

(2)“指挥援救”部分:哈尔威船长做了哪些事?从中你发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文中的哪些词句向你传递了这些信息,请圈画出来。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适当的引导,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力保证。学生是阅读文本的主人,教学中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时空,关注学生阅读能力、习惯的培养。】

2、交流收获,共享资源。

(1)“被撞遇险”部分:学生交流自己研读中的“发现”,教师给予肯定、鼓励,并通过朗读想象危急画面。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把朗读与想象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指挥援救”部分:

a、哈尔威船长做的事:命令放艇,布置有序;了解船况,明确时间;救援有序,安全撤离。

b、在交流从词句中所获得的有关船长人物特点的信息时,适时渗透读的训练,加深理解感悟。如第3自然段可用齐读;5、6自然段可教师读,对话部分师生分角色读等。

【合理应用“读”的形式,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c、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3)齐读本段。

3、“以身殉职”部分:

“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画面,感受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读”的形式:第29自然段可男女生分开读,最后一段齐读等,变换形式反复进行三到四遍;读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以身殉职”部分,教学选用不同形式的读,去盘活教材中的文字,去激活教材中的人物形象,领会教材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交流收获,个性解读

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要交流的?(在学生交流中,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引导学生对于“人生观”的再次解读。】

四、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从“嘈杂 调遣 深渊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忠于职守”等词语中自选词语应用写话。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有积累价值的语句。

3、选做:观察一个场境,进行场面描写练笔。

板书设计:

19﹡船 长 —— 哈尔威 →

补充建议:

这篇课文选自法国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精神。特别感人,可以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通过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指导学生精读时,应抓住重点把能够展现船长风采的部分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因此,教学时可直奔中心,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句子回答: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指名用自己的话初步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范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质疑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以此辐射全篇,带动全文的学习。

船长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演讲思路

2、引导学生体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

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板书课题。请学生谈谈对课文标题的理解,并进一步思考:作为一名称职的“船长”,应具备哪些品质呢?(启发学生自由讨论)

作者作为一个有着多年行“船”经验的“老船长”,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忠告呢?一起来看课文。

参看课文正文前的说明文字,了解作者的身份以及演讲背景。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根据演讲者与听讲对象的关系,选择适当的证据朗读。(语重心长,情真意切)

2、找出这一演讲词的中心观点,即作者希望孩子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成为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明确:作者希望孩子们具有公平、公正的观念,做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3、提问:如何才能成为作者希望的那种人呢?

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伤害一个人”),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文字。

4、鼓励学生针对这段文字,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5、提问: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公平公正、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那么,我们人生的航船将驶向何方?反之,又将是什么样的一种结果?

6、小结

提问: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作者希望的那种人吗?“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一句中,“这样的能力”是指什么能力?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归纳。

讨论明确:是一种能感受、分担别人痛苦的能力。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演讲思路,体会文章逐层深入的结构。

1、演讲一开始,作者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紧扣演讲词的特点层层引出中心的?

2、讨论总结:这些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现场气氛热烈,并逐步引导使孩子们思考。使孩子们推己及人,从根本上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演讲中心,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一名称职的“船长”。在结构上,这篇演讲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四、体察感悟

人生的航程有激流、险滩、暗礁,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作为自己的船长。读完课文后,你有哪些心理话想说?试作即席发言。

五、再次深情朗读课文。

体会家长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殷切期望,体味文章睿智而感人的语言,学习体会文章在演讲思路上的巧妙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