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草虫的村落》教学实录优秀7篇正文

《《草虫的村落》教学实录优秀7篇》

时间: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我读出来的是,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存在,尊重生命存在的价值。语文课上的人文教育不能是“告诉”,应该是渗透、是熏陶,是“播种”,是“润物无声”。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草虫的村落》教学实录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学反思 篇1

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把握。接着,我让学生细读课文,围绕“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体会、感悟课文,思考揣摩。并引导学生先注意作者观察到的小虫的活动及环境,然后思考作者是怎么想象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做了适当的指导与点拨。课文中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深情的对视中,它们互相在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黑甲虫看着“庞然大物”为什么会感到好奇?蜥蜴和小甲虫在交流些什么?还有,课文第9自然段,“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启发学生思考:“我”还会看见些什么?也许是市场里,甲虫们做买卖;公园里,大甲虫在教小甲虫寻找食物……最后,课文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读后会让每一个人深受感动。

因此,我一方面在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激发童心童趣。让同学们在回忆自己亲近自然、观察小虫的生活经历中引起共鸣,培养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另一方面,我让学生们品读课文,在思情并茂、形神俱美的文字中感受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和那种向往大自然的童趣。在此基础上,我一方面结合课文后面的小练笔,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进行相关的练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另一方面,围绕草虫的村落,结合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和村落中的“居民”,让孩子们编一个童话故事,借此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展开大胆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去写文章。令人惊喜的是,收上来的小练笔和童话故事都写得比平时的作业好,较多的学困生平时一提起要写文章就头痛得不得了,不知写些什么,写的文章不过一两百字而已,但这次的写作,大部分的学困生无论字数还是语句的通顺、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用词的准确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小练笔的过程中,我还是发现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没有较好地了解动物和小昆虫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优等生,只是停留在读好书的阶段上,对于小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习惯及相关特点有较多的同学是停留在一无所知的阶段上。在这方面上,我觉得男同学是做得比较好的,我想这可能是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个性差异造成的。如何引导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同时,热爱大自然、积极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解自己身边的动、植物的特点与生活习性,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这值得每一个家长和老师们细细思索。

教案庆典规范 篇2

说课宣传周成语:贺信串词复习题:建军节思想品德主义调研报告,模板意见公司简介议程,欢迎词生产规范弟子规造句的通报教材:陶渊明建党征文散文。

李晓辉《草虫的村落》教学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2.查阅有关昆虫的资料,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一下你喜欢的小生物(小虫、小动物)。

【教学过程】

【课时要点】

1.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一、导入

1.同学们,在前面两篇课文中,我们随同作者一起进行了一次山中的游历,并且品味了一场山雨的美妙韵味。今天,我们大家来到森林里,伴着作者奇异的想象,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一次奇异的游历吧。

2.板书课题:草虫的村落

3.释题:“村落”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用“草虫的村落”做题目?

(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第二个问题放到文章学完解答。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表达了作者对草虫的喜爱之情。) 说明:

通过教师优美的言语,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心中对昆虫世界充满探索的向往。

二、初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

(一)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②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想想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自学

(三)学生交流

1.词语学习

静谧亲戚寒暄熙熙攘攘俏丽烘烤勤勉庞然大物音韵僻静

亲吻大街小巷行色匆匆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正音:静谧(m.ì)、行色匆匆(cōng) ..

正形:熙熙攘攘大街小巷 .....

词语解释:

静谧:安宁而平静。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

2.本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我”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3.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段(第一节)我又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第二段(第二节~第九节)具体介绍我的目光在虫虫世界游历的所见所感。

第三段(第十节~第十一节)夕阳西下,我才醒来,心里感到对草丛村落很依恋。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因为是六年级学生,所以生字词不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个人自学和小组讨论来完成。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词义。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李晓辉《草虫的村落》教学实录 篇4

设计说明:

《草虫的村落》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本篇课文第从第2自然段“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点出了行文的线索,“奇异”则概括了这个草虫世界的特征。第3自然段写游历的第一场景:小甲虫迷路的森林;第4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写了第二场景:也就是作为课文主体的“草虫的村落”。这里的“角色”很多,有英勇归来的黑甲虫,有熙熙攘攘往来的黑甲虫村民,有好像南国少女的小圆虫,有庞然大物蜥蜴,有一群作为音乐演奏者的黑甲虫,还有负责气象观测的、忙于建筑设计的各种分工不同的虫子……第三层是末尾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草虫村落的依恋。

板书正是依据作者这种严谨的结构,用先追随一词拉开行文的开端,用“奇异”概括草虫村落的总体特征进行板书,然后用箭头将作者在草丛村落的所见按照游历过程进行标序。其实是作者整个游历过程的浓缩。而后的填空则是作者在对草虫的村落和草虫的生活作了细致的观察后产生的奇妙的想象,想像的空间是广阔的,我们不能压制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因此用括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想像。最后以“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来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小生物的喜爱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中心。

迷路的黑甲虫       (               )

丛         花色斑斓的小圆虫    (               )

追随——奇异的游历  的

(特征)        村         庞大的蜥蜴           (              )

振动翅膀的甲虫       (              )

行色匆匆的甲虫       (              )

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作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其中的两题完成)

1、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2、请你回家后观察一种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

3、根据作者在草虫村落游历的过程,出一份手抄报。

设计意图:用选择的形式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并且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丰富,有积累有运用有设计有创意,有动笔有观察有写作方法的迁移有行文思路和内容的直观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虫的村落》教学实录 篇5

师:同学们课前预习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课件出示课文重点词语)

师:这些词语,看谁认得快,认得准?举手抢答。

生: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认读词语不成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吧!

生:齐读课题——草虫的村落

师(板书课题):同学们如果读过课文,一定知道什么是草虫,村落也不难理解,就是村庄。问题是,小小的草虫也能像人类那样有自己的村落,有自己小小社会吗?这草虫的村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下面我请同学读课文,大家共同思考在这草虫的村落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指名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老师真的要对咱们实验小学五年六班的同学刮目相看了。

那么,在草虫的村落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了草虫村落里的大街小巷。

生:我看到了好多黑甲虫。

生:我看到了许多蜥蜴。

生:我还看到了花色斑斓的小圆虫逗得很多黑甲虫驻足痴望。

师:你们眼里的世界真的太丰富了!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个非常关键的句子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读句子——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齐读这句话)

师:能够在阅读中捕捉到关键信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再认真读,让我们进一步去发现——追随作者的目光,到课文中继续搜索,你能找到相应的表示数量的词语,按顺序填在括号里吗?找找看!

【课件出示:(     )黑甲虫迷失在森林里——遇到(     )同伴——(    )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蜥蜴面前围拢了(     )黑甲虫——我的目光为(      )音乐演奏者所吸引——(      )劳动者行色匆匆地赶路。——我还看见了(        )】

学生边读课文,边搜索信息,发言填空。

师:从这个有趣的练习中,从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当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觉得填得这些词语都是量词,突出了草虫的村落里的虫子特别多。

师:是吗?一只也是很多吗?你注意到这些词语的变化了吗?再思考,再发现。

生:这些词语是变化的,从一只到许多许多,是从少到多的。

师:作者眼前的世界是越来越丰富的。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破折号前后的每一句话,都是把这一部分课文内容概括起来的。

师:整个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再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一个表达顺序。这篇课文以观察为顺序,以观察为线索,作者的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伴着它独特的感受,眼前的世界越来越丰富!

其实这草虫的错落只是什么呢?

生:作者的想象。

生:草丛中小虫子们的快乐天地。

师:这快乐天地就是小虫子们的洞穴呀!为什么在作者的想象中它是如此的美妙,如此的生动有趣呢?你们知道作者写作的奥秘是什么吗?

生:因为他需要对描写的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通过自己细心的观察,写出了此篇美妙的文章。

师板书“观察”。

生: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师板书“想象”。

生:对小虫子们的细心研究。

生:作者特别喜爱小虫子。

师:他用心去感受,融入了自己的情感。用一种美好的心境(板书“心境”)感受自然,去感悟自然。(板书“感受”)。所以文章才会写得如此美妙。

让我们再次认真地读课文。用心去思考,在观察中作者都发现了草虫的村落,与人类社会的哪些相似之处。哪些想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目光,再次走进草虫的村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体会其中的妙处。

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轻声引导:认真地读,用心去体会。这时,你眼前的世界是不是扩大了。草虫的世界是不是在你眼前铺然开来。哪些句子、哪些描写刻在了你的心上,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拿起笔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啊,圈圈画画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圈圈点点,激发你想象的词语。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好吗?把你独特的感受,美妙的感觉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生:我想说的句子是“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灵泉”给我的感受最深,因为它写出了甲虫音乐家们的天籁之声。

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多美的句子呀,什么是灵泉呀?

生:是一种有灵性的、不寻常的泉水。

师:让我们去想象“灵泉”,优美的音韵。他没有说“音乐”,而说的是“音韵”。从这个词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和“音乐”有什么不同?

生:我感觉,“音韵”比“音乐”更含蓄、更美一点。

齐读这个句子。

师:这个“流”字又激发了我们怎样的想象呢?不是飘了出来,不是演奏出来,而是流了出来。

生:流了出来,让我们感觉音乐很美。

师:因为前面的比喻是灵泉,后面顺理成章就是流了出来。多么美妙的感觉!你能把这种美妙的感觉,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这声音源自天籁。难怪作者会由衷地发出感叹。

课件出示句子: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齐读老师课件出示的句子——“此时……演奏出来的!”

师:我发现五年六班的同学语言的感受能力特别强。你们在朗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突出了“一切”、“只有……才”。这两组词语,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生:突出“一切”,就是突出什么音乐都没有它的音乐美。

生:因为甲虫音乐是天然的,是独一无二的。是人间任何的乐器,无法和它相比的。

师:无与伦比!这种无与伦比的境界,我们再来读——

再次齐读这句话。

师:这草虫的世界,这草虫的村落,还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生活。它们在奏乐,多美呀!这些与我们的人类社会,何其地相似啊!这种想象又是何其独特呀!(板书“独特”)

指名再读这句话,体会想象的独特。

师:让我们把这种感受再融入课文中,你还想读哪句话?你还想说什么?

生:“今天我又躺在田野中……忘了自己。”我觉得这句话起到了一个总起全文的作用。而且,我觉得“静谧”这个词可以分两点来解释。第一点是它的本意,就是指环境非常安静。第二点是指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用词非常准确,我很喜欢。

师:这句话把人的感受,人的心境描写的非常真切!在草虫的村落中,你还看到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要和同学分享呢?

生:“现在他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大过身体两三倍的事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这句话,突出了虫子们的勤勉,还突出了每一个,每一个虫子都在为过冬准备食物,每一个虫子都有他的责任心。这种勤勉的精神是从哪里来的?

师:是从责任心来的,对吗?因为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的眼睛里,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他们在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勤勉地奔忙,所以才如此行色匆匆。这是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呀!

生:“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驻足痴望”写出了南国少女的作用。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特别有意思,她说“驻足痴望”写出了南国少女的作用,这南国少女的作用,也就是所有的虫子都——(生齐)驻足痴望!

为什么南国少女有如此的魅力呢?你们知道吗?

生:黑甲虫都是黑色的,没有别的颜色。而这些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五颜六色很漂亮。

(课件出示句子)引导齐读句中“花色斑斓”这个词语。

师:在眼中,出现了美妙的色彩了吗?披着俏丽彩衣的南国少女又出现在你的脑海了吗?

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这些有色彩的词语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南国少女的作用了。什么呀——

生:驻足痴望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虫皆有之,让我一起再来读吧!

生:齐读

师:有形、有色、有情、有感,这些与人类社会何其相似啊!草虫的村落,草虫小小的社会,在作者的想象中是多么丰富,而又多么独特,多么富有人情味呀!

你们还想读哪些句子——

生:“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熙熙攘攘”写出了村子里人很多。

师:这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呀!

生:“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我觉得这句话非常。

师:是非常好,但是你从草虫的村落里出去了,是吧?我在草虫的村落里多逗留一会儿好不好?

生: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但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这句话充分写出了侠客的特点。

师:这侠客其实是什么

生:其实是一只小黑甲虫

师:作者的想象多么独特呀!你看它傲然地前进着,你们能读出“傲然”的感觉吗?有的同学把胸膛挺起来了,我们一起读好吗?

生:有感情朗读

师:游侠终于回到家了。(课件出示句子)

生: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悦地走回洞穴里去。

师:这只黑甲虫,好容易回到家,见到亲人,不说话,而是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从这意味深长的对视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亲情

师:是一种什么亲情呢?想象一下,这娇小的与这位游侠大概是什么关系呢?

生:父女关系,黑甲虫是父亲,娇小的是女儿。一般女儿都很娇小的,而游侠应该是高大的。

生:我认为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比较好,游侠出去工作,就像后面所说的,“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他可能也是其中的一个,他可能很久没回家了,夫妻重逢,所以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

师:意味深长的对视中,蕴含了多少内容呀!

生:我认为娇小的黑甲虫是英勇的黑甲虫的侄女。

师:这么多种关系,我们可以把它们融汇成一种感情,就是什么——

生:亲情

师:我们人类最可贵的情感——亲情!

生:“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这句话写出虫子们平时的繁忙,写的很贴切。

师:(课件出示句子)不只这些,还有省略号呢!“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我在草虫的村落中还有可能会看到什么?

生:看到音乐家

生:还可能看到可亲可敬的老师们

生:可能看到医生

生:还有能让村民们获得外界信息的邮递员

师:在你们的眼中,这草虫的村落,草虫的社会多么丰富呀!有文化生活,有教育生活,还有医学事业,何其美妙呀!

物的美好其实源于人的观察、想象、心境与感受。

课文中哪几个段落是集中写人的心境与感受的呢?

生:第一自然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还有倒数第二个自然段。

师:这其中蕴含了作者 “痴迷”而又“得意”的心境,我们要用心体会。

课件出示三个段落——指名读

师:你能感受到作者痴迷、得意的心境吗?你是怎么感受到的,能说说吗?

生: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表现了作者很痴迷。直到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才把我唤回来,说明作者一直都在观察,课件有多么痴迷。

生:“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真因为痴迷,才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最后一句,是运用了抒情的写作手法,写出了作者非常依恋草虫的村落。

师:仅仅是依恋吗?——“我愿意牵着你的手,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不仅自己要去,还要带着我们,带着所有的人都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呀?

生:陶醉、得意

师:这草虫的村落是我发现的,我愿意与你分享,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受呀!正是因为有这样痴迷的心境,美好的感受,才能有如此独特的想象!正是因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才使人与物,在观察与想象中达到完美的融合,多么和谐的境界呀,让我们边揣摩这样的心境,边调动我们的想象,有情有感地朗读吧!

生:入情入境放声朗读课文

师:我看到同学们痴迷的状态了,请三位同学为大家朗读。

生:三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件中的三个段落

师:同学们愿意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步吗?

课件出示句子——

师:这些句子,是阅读中大家感受最深,最能激发想象,你能打动我们心灵的!把他们积累下来吧?

把我们的目光在这些句子上停留片刻,然后告诉同学们,你最想背那组句子,为什么?

生:我最想背第三组,因为这组句子写出了因音乐的优美,写出了灵泉一样的感觉。前面还写出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的神态。

师:看起来你是个热爱音乐的孩子。

生:我想背第四组,这组句子写出了作者对草虫的村落留恋、喜爱的感受。

师:也写出了你的感受,因为有同感所以,这位同学想背第四组句子,其他同学呢?

生:我想背第一组句子,因为少女非常美,我也想美少女。

生:我也想背第三组,他写出了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还写出了甲虫音乐家们的无与伦比。

师:我们就一起来背一背吧!

生:自由背诵

(放音乐)

生:伴随音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师:快放假了,我们有的时间去背诵,有的是时间把这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

老师还有一项作业要留给同学们——课件出示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你能展开更为丰富的想象,创作出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吗?

师:因为我正处在童年,写童话是我们的专长。展开想象,首先为你的童话故事取吸引读者的名字。

老师先说一个好吗?——甲虫游侠历险记

生:甲虫音乐会

生:草虫的村落

生:草虫的水晶鞋

生:小小世界

生:南国模特展

生:草虫漫游记

师:同学们的想象多丰富呀!是作者的想象激发了我们的想象。放假了,大自然向张开了怀抱。

走进大自然——去细致地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就会获得独特而美好的感受,就会迸发无限创作的灵感。感受大自然——赋予万物以人性,实现心灵的交融,就能创造出美好和谐的境界!

《草虫的村落》教学案例 篇6

在井冈山培训期间,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主任吴忠豪教授给我们做了一堂《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报告,他提出要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主题和情境,设计语言表达方面的练习,要注意学生语言的发展。于是新学期开学后,我开始有意在教学中安排一些语言表达的练习。

如《草虫的村落》,课文首先介绍了作者在一片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他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展开了奇异的游历。然后具体地描写了这场经历:草茎变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在草虫的村落里, “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最后表达了对草虫村落的深深依恋。

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同时又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理解和运用相结合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深情的对视中,它们互相在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黑甲虫看着“庞然大物”为什么会感到好奇?蜥蜴和小甲虫在交流些什么?再如,课文第9自然段,“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启发学生思考:“我”还会看见些什么?学生答案精彩纷呈,充满童真童趣,试举几例如下:

几只黑甲虫沿着稻秆往上爬,然后“刺溜”一下往下溜,好像在坐滑梯。

“我”看见小甲虫们跟着一位大甲虫,井然有序地过“马路”,回到自己的家中。

晚上,甲虫们请萤火虫来开篝火晚会,他们又唱又跳,快乐极了。

村落警卫队(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村子里巡逻。

“我”还看见几只带着盔甲的虫子,正在小山丘旁走来走去放哨。

一只小黑甲虫行色匆匆地走过,可能是上学快迟到了吧。

还看见许多小甲虫在一起听老甲虫给他们讲故事。

“我”还看见一群又一群的小甲虫,一起进了一个树洞,好像这就是他们的学校。

我想,学生的语言也许就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得到了发展

李晓辉《草虫的村落》教学实录 篇7

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采取的方式是以自学为主,以感悟为主。我采用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反复地品读重点语句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在教师的引导和充分地朗读中展开交流。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童心童趣

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把握。接着,我让学生细读课文,利用概括小标题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4个游历画面: “游侠归来”、“村民交流”、“演奏音乐”、“劳动生活”,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整体结构的把握,还加深了作者奇异的想象与独特的感受。然后,围绕“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任意两个画面体会、感悟课文,思考揣摩,进行批注。并引导学生先注意作者观察到的小虫的活动及环境,然后思考作者是怎么想象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做了适当的指导与点拨。课文中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深情的对视中,它们互相在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黑甲虫看着“庞然大物”为什么会感到好奇?蜥蜴和小甲虫在交流些什么?还有,课文第9自然段,“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启发学生思考:“我”还会看见些什么?也许是市场里,甲虫们做买卖;公园里,大甲虫在教小甲虫寻找食物……最后,课文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读后会让每一个人深受感动。

课文的许多地方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课文第九自然段“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启发学生思考:我还会 看见些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我随堂布置了一个小练笔: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大胆展开联想,写一写还能“看到的画面”。由于时间有限,没能在课上完成。从作业的反馈来看,大部分的学困生无论字数还是语句的通顺、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用词的准确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小练笔的过程中,我还是发现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没有较好地了解动物和小昆虫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优等生,只是停留在读好书的阶段上,对于小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习惯及相关特点有较多的同学是停留在一无所知的阶段上。在这方面上,我觉得男同学是做得比较好的,我想这可能是男孩子和女孩子的个性差异造成的。如何引导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同时,热爱大自然、积极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解自己身边的动、植物的特点与生活习性,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这值得每一个家长和老师们细细思索。只有少数同学想象比较丰富,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在“学以致用”上下工夫。还有,通过学生的问答和听写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