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优秀7篇)正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优秀7篇)》

时间: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以下是品才网pincai。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了解“办法、旅行、准备、蒲公英、降落伞、苍耳、铠甲、山洼、豌豆、豆荚、纷纷、四海为家”等词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学习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二、教材赏析

本课是一首关于自然知识的诗歌,主要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同时告诉小读者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仔细观察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本课突出的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文中把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子”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易于调动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观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第一节与牛马和鸟相比,提出问题:“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这里用“旅行”一词来指种子离开植物妈妈落到其它的地方去,用“四海为家”一词指植物种子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第二至四节具体介绍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本身条件、外界条件以及传播方式:蒲公英用降落伞乘着风,苍耳用带刺的铠甲挂住动物的皮毛,豌豆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炸开。这里的“降落伞”“带刺的铠甲”“豆荚”是植物本身的条件;“风”“动物的皮毛”“太阳”是外界的条件;“乘着”“挂住”“炸开”是传播方式。诗中把蒲公英种子和苍耳种子分别比作“降落伞”和“带刺的铠甲”,直观、形象;又用“准备”“送给”“穿上”几个词给植物赋予了人的感情,写出了植物的灵性,生动、传神;象声词“啪”准确地描摹了豆荚炸开的声音,反映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

这首诗的语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灵活多样。比如,同样是说种子离开植物妈妈,诗中就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此外,本课自始至终压“啊”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庄”、“严”、“阔”、“碑”、“周”、“似”、“拼”、“案”、“坛”、“迹”、“厦”十三个字。会写“央”、“交”、“市”、“旁”、“优”、“阴”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一、五两段,整体感知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4、初读第二、三、四三段,明确文章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北京的美丽。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一、五两段,整体感知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并初读2——4段,说说分别是从哪些地方体现这份美丽的。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北京的美丽,理解什么是“首都”,并指出从哪几方面体现这份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是在哪儿举行的吗?(北京)昨天,让小朋友们找找、问问与北京相关的信息资料。现在的你们,对北京有一定的了解了吗?谁能来说说?

(师补充:ppt展示地图,明确北京的地理位置。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看看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一个怎样的城市,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46页(齐读课题“北京”)

板书课题“北京”

二、初读文本,扫除生字障碍。

1、小朋友们,能不能来说说,当你预习课文碰到生字时,你是怎么办的?

(预设:查书本下方树叶或果子里的拼音;查字典;问同学、老师、家长。)

2、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3、玩“摘白云”游戏,认读生字。

央瓦庄严阔碑周似拼案坛迹厦

强调多音字:“似”、“厦”。

4、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朋友的?说说你的方法。

熟字加偏旁:如“厦”、“坛”、“案”、“拼”等

在日常生活中识字:如“央”中央电视台、“周”姓周。

强调易错字“瓦”、“迹”、“严”

5、在词语中认读,先读字,再读词语(开火车赛读,小老师教读)

词语解释:中央:中心、中间你能用“中央”说一句话吗?如:广场中央是一个大喷水池。

矗立:高高地直立着。“矗”字的字形分析,三个直。

问:除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什么可以说是矗立在那儿的?(如:大厦)

名胜古迹:有古迹(古代留下来的建筑物或具有研究纪念意义的地方)或风景优美的地方。

大厦:高大的房子。

似的:像绿毯似的草坪( )似的月亮( )似的( )

6、再读课文,自由朗读,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抽读第2、3、4自然段

三、精读第一、五两个自然段,整体感知。

1、(ppt展示1、5两段)请两位小朋友读一读,其他小朋友点评,自由读。

2、读了这两句话,你知道北京是个怎样的城市吗?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说一说?(美丽)

四、初略解读2、3、4段

1、北京这么美丽,那它的美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或事物上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2——4段,用横线划出这些地方。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2、这些地方究竟有多美,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五、生字书写

央交市旁优阴

1、观察字形和字的占格位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或者有什么发现要和大家说一说?

2、组词

3、范写、生临写、反馈、纠正。

重点“旁”字底下的“方”不要误写成“力”。

六、作业设计

六个生字抄写、注音、组词。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12个认读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的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2、看懂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积累词语。知道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教学方法

1、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2、充分创造机会,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

3、重视词语的积累。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大家都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位特别的妈妈。它们是谁呢?板书:植物妈妈。

(二)植物妈妈们是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呢?我们来学习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并和字宝宝打打招呼。

(二)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小评委。

(三)出示词语“蒲公英、苍耳、降落伞”,边读边看图片。

出示生字词:旅行、娃娃、山洼、纷纷、啪的一声、炸开、蹦跳、观察、知识。

读后说说识字好办法。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再读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的办法?

(二)学习第二小节。

读第二小节,想想蒲公英妈妈用的什么办法?

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什么?(降落伞)

光有降落伞行吗?还得有什么?(风)

风婆婆来了,她轻轻地吹着,孩子们你出发,我出发,大家一个一个都出发,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说?(纷纷)理解体会“纷纷”。

孩子们会随着风婆婆飞到哪儿?指名说一说。

你觉得蒲公英妈妈怎么样?谁能夸夸她?

用夸奖的语气读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

读第三小节,想想苍耳妈妈用的什么办法?

苍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什么?(铠甲)看图片。

苍耳的铠甲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呢?

看图,小兔带着苍耳去旅行,还有谁会走过苍耳身边,苍耳又会说什么?

(四)学习第四小节。

读第四小节,想想豌豆妈妈用的什么办法?

指名说一说。火辣辣的太阳晒着豌豆荚,听见什么声音了吗?(啪的一声)

这下可不得了,豌豆娃娃都高兴地跳出来,离开妈妈。

(五)学习第五小节。

读第五小节,想想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什么样的小朋友能得到它?

积累词语“许许多多”。

四、拓展延伸。

(一)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卡准备好,说一说。

(二)分享老师做的资料卡。

布置任务: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收集植物的种子,了解它们的传播方法。每人准备一种,像老师这样仿照课文的形式说一说。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一、创境激趣

1、复习字词。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字词。开火车读词语,要读得响亮、准确。

2、复习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植物妈妈?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有的小朋友不禁要问了,植物没有脚也没有翅膀,它们要旅行靠什么办法呢?

二、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这三种植物妈妈她们为自己的孩子准备了什么礼物?孩子拿到礼物后,又是怎样离开妈妈的?

学生先独立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互助交流

(一)说蒲公英

1)蒲公英为孩子准备了什么礼物?

2)你们见过降落伞吗?出示降落伞的图片。

3)蒲公英妈妈多疼爱自己的孩子呀,送给孩子能飞的礼物,那么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一句话吧!

4)蒲公英娃娃又是怎样离开妈妈的呢?

5)你们玩过蒲公英吗?说说自己是怎么玩的?

6)出示蒲公英图片,出示第二句话,理解“只要……就……”“纷纷”的意思。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二)说苍耳

1)苍耳什么什么为孩子准备的礼物更特别,是什么呢?出示铠甲的图片。

2)出示苍耳,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苍耳妈妈为孩子准备的铠甲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带刺的呢?往衣服上挂一挂。

3)苍耳妈妈又是怎样离开妈妈的呢?

4)有感情地读这一节。

(三)说豌豆

1)豌豆妈妈的办法呀很奇妙,她是怎样做的呢?

2)孩子们离开妈妈的心情高兴吗?从哪儿能看出来?离开吗 ,他们怎么那么高兴呢?

3)如果你们离开妈妈高兴吗?为什么呢?

4)让我们带着高兴的语气读这一节。

(四)这三种办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五)学习第5节

1)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不信我们就来读一读第5节。

理解“那里”指哪里?“它”指谁?

为什么说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呢?什么样的小朋友能得到它?

四、总结提炼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植物比拟成妈妈,把种子比拟成孩子,通过有趣的拟人,形象生动地给我们讲述了种子传播的科学知识。

五、实践应用

1、让我们带着愉快的感情再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2、学习写生字“娃”“好”

六、你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吗?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4、了解课文介绍的自然知识,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鼓励学生收集植物的种子,调查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访问植物妈妈好吗?你认识哪些植物呢?(相机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棉花等植物图片)。你认识它们的孩子吗?(出示苍耳、蒲公英、豌豆、稻谷、棉花及它们的种子对应的图片。)

2、植物妈妈的孩子长大了。想出去旅行,植物妈妈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的孩子呢?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录音朗读课文。

3、学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识记生字。

1、集体拼读“树叶”、“苹果”中的生字。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

四、诵读讨论课文

1、读补充阅读材料。课件出示:种子传播的奥秘

2、交流课前观察所得。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五、指导写字。

1、观察“娃、洼”两个字,说说写时注意什么?

2、指导:两个字的右边是由两个“土”字组成,不要把一竖写到底。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植物妈妈没有办法》是一首诗歌。全诗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是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课文,教学本课,可以让学生从优美的诗句中获得一些植物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细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在教学时要以学生的需要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使他们的情感融入课堂并参与认识活动,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会认“旅、甲、洼、乘、豆、英”等12个生字。

2、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

2、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卡片。

2、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猜一猜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许多图片,认识吗?(椰子,浑身是宝;凤仙花也叫指甲花;苍耳外面长了一层带刺坚硬的外皮;豌豆有营养又好吃;莲蓬,我们这儿盛产莲蓬;蒲公英,一颗上长出许多种子,它们呈圆球形分散长着,每颗种子头上都有白色的小绒球;柳絮就是柳树的种子,它们像白色的棉絮,所以称它们为柳絮。)

2、引入课文

⑴师:大家真棒,认识的植物可真多。这儿有个问题,一齐读读吧。

⑵出示第一节课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植物妈妈没有办法》。

齐读课题。

(二)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1、识记生字词

师:谁能读准这些水果后面的生字,再给它找个朋友,老师就把这些果子送给你。

指名认生字:“乘、炸、察、啥”是翘舌音;“英、乘、轻”是后鼻音;“植”里有三横;“粗”里面只有两横;“洼”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的。

2、熟读课文

师:大家的生字学得真好,相信课文你能学得更好。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p65,自由读读课文,你喜欢哪一节就把它多读几遍!比比谁读得最好。

师: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

指名生一节一节读。

师:大家真会读书。通过读课文,谁知道课文讲了哪些植物有办法?

[蒲公英、苍耳、豌豆](板书)

(三)理解课文内容,细读欣赏,体会语言优美。

1、指导学习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

(出示第二节)

⑴师:谁能再读一读这一节。

⑵师: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靠风力)

⑶师:你从哪知道的?

读:“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⑷师:蒲公英要飞行,除了有风,还要具备一些条件,是什么?(蒲公英有降落伞)

⑸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读:“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⑹来,让我们去看看蒲公英娃娃顶着降落伞,乘着风,怎样出发?(一个接一个,很多个不停地出发),这就叫“纷纷”出发。

⑺你能用“纷纷”说句话吗?

⑻师:它们纷纷出发到哪儿去了?

⑼师:落到哪儿,哪就是(它们的家)。这就是“四海为家”。

⑽你觉得蒲公英妈妈的办法好吗?(好,它给孩子准备降落伞,只要风一吹,她的孩子就能四处旅行了!)

⑾师:蒲公英妈妈真细心,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多好的妈妈,你不想大声地夸夸她吗?

指名读。(声调高昂有力)齐夸。

⑿师:这一节,蒲公英妈妈看着孩子们纷纷离开,心情怎样?(高兴、不舍、伤心)带着这些心情去读。蒲公英娃娃已长大,要离开妈妈独立生活,它的心情又怎样?(不舍、高兴)你读一读?

2、合作学习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⑴分工,明确要求

师: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真好,苍耳、豌豆的办法又怎样呢?下面我们分组合作学习。这边小组学习苍耳的办法,那边小组学习豌豆的办法?请看学习要求:

①苍耳、豌豆怎样传播种子?

②你觉得它们的办法好吗?说出理由。

③从这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朗读这一节。

哪个小组能又快又准确地完成了这3个学习要求,这个小组就能得到蒲公英妈妈的奖励。

生学习。

师:先由苍耳组汇报。

生回答。

师:再由豌豆组回答。

生回答。

⑵汇报学习成果,评出获胜组。

3、学习第5节。

师:大家学得真认真,老师想送你们一些话,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第5节)

师:粗心的孩子得不到它,那怎样的孩子才能到它呢?(细心的孩子才能得到)

师:我们都要做一个(细心)的孩子。

(四)总结、延伸。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知道蒲公英利用风力,让自己的娃娃四海为家;苍耳借助动物,将自己的孩子带到世界各地;豌豆经过太阳一晒,靠弹力离开了家,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椰子靠水传播……)

2、师:我也搜集了一些,让我们去看看。

(五)创作实践,学习体会诗的语言。

植物妈妈的方法还真多呀,你能选一种植物照着课文再写一节诗吗?

教后反思:

1、本课设计时,着手从看、听、说、读、写多方面锻炼孩子的能力。看视频,找答案,用流利完整的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认真听同学的发言,老师的问题,为自己说打下基础。力求从理解的角度出发,多方面发散思维、感悟、领会,从而达到情感朗读的目标。仿写是训练孩子们写作能力的一个好手段,值得提倡。

2、学生能正确识记生字,扩词,扩句。在情感朗读时需老师引导,学生们乐意参与朗读,乐意自主学习,有较强的争先感与学习欲望。低年级的课堂多表扬、多鼓励,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读18个带拼音的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城市的孩子很难见到,农村孩子也不一定注意过,因此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蒲公英、苍耳、豌豆等实物。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的: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认读18个带拼音的字和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讲读课文第1节,并能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想知道“植物妈妈”是什么?它干什么有办法?它有哪些办法?)理解:“植物妈妈”。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诗有几节,讲了些什么?有哪些问题不懂?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分节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读准:旅、降、洼、乘、刺、信)5

2、提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

四、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课文讲了植物妈妈干什么的办法?

3、学习课文第1节。

(l)指读课文第1节,这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理解:“孩子”、“已经长大”、“告别”、“旅行”等词语。

(3)“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四海”指到处,“为家”指作为生活、住的地方,“四海为家”是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齐读第1节。

5、指导朗读。

6、指导背诵。

7、试背。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这些字属于什么结构?按它的结构可分为几类?

3、按字的结构类别进行指导示范。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讲读第2~5节,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背诵第1节。

二、引导:植物要旅行到底靠啥办法呢?读下面的课文就知道了。

三、学习第2~5节。

1、学习第2节。

(l)指名朗读第2节。

(2)这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3)“准备”是什么意思,“怎么准备”的?

(4)这里的“降落伞”是指什么?

(5)出示蒲公英实物,说说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一朵毛茸茸的小花;附在种子头上的毛茸茸的绒毛。)

(6)“降落伞”是干什么用的?

(7)“只要……就’说明了什么?

(8)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需要什么条件?

(植物传播种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蒲公英的种子有毛茸茸的球,像降落伞;一是外部条件:风吹。)

(9)读第2节。

(10)小结这一节的学法。这一节讲什么植物?植物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什么?它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指导背诵。

2、自学第3、4节。

(l)交流自学情况。

(2)结合插图或幻灯片说说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观察实物苍耳子和干豆荚理解“带刺的铠甲”、“炸开”的意思。

(4)指导朗读第3、4节。

(5)指导背诵。

(6)说说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需要什么条件?

3、学习第5节。

(1)这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是指哪方面的办法?

(3)“那里”是指哪里?

(4)“粗心的小朋友”是指什么样的小朋友?

(5)除了课文中讲的以外,你还观察到哪些关于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6)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7)指导朗读。

(8)指导背诵第5节。

四、朗读全文。

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五、背诵全文。

1、按照每节诗的意思,先一节一节地背,然后背全文。

2同桌互背,自由背。

3指名背诵,背后评议。

六、扩展活动。

利用秋游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收集植物种子,了解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仿照课文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