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三教案 > 周庄水韵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篇正文

《周庄水韵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篇》

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周庄水韵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周庄水韵教案 篇1

2、周庄水韵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实情感;

2. 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 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 体会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2、难点:理解“水韵”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所言“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被评为中国“第一水乡”。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今天让我们随散文家赵丽宏一起去游览周庄,感受周庄的水之韵。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解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动人的游记,本文作者赵丽宏三次神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这个“韵”字指什么?周庄水的“韵”具体体现在哪儿呢?同学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欣赏本文。

2、复习游记知识,请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游记,要点明、,交代、,抓住,并做到

。(答案:时间;地点;游踪;观赏顺序;景物特点;情景交融。)

3、朗读课文。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并指出一些字词的音义。(1)提出疑难字词。(2)解释重点词语。

(3)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学生现场评价,教师指导。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欢快和喜悦的,朗读时要语调舒缓轻柔,语音清晰自然,不要过于造作。注意节奏与停顿,但语断情不断,个中韵味要把握好,朗读时以头脑出现一个个形象的画面为最佳。

1、师:大家初步领略了周庄的美,那么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周庄让我想起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

生:周庄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水为周庄这座古城增添了神采和韵味。可以说是周庄包容了水的生机,水为周庄增添了活力。

2、师:假如要我们打个比方,把三峡和周庄比作两个不同的人,你觉得三峡是一个什样的人,周庄又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周庄像一位温柔、婉约的古典女子;三峡像一位热情、奔放的热血男儿。生:周庄像少女,矜持恬静;三峡像男孩,活泼调皮。

3、师:同学们的联想真可谓丰富,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将我们对三峡和周庄截然不同的感受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这种感受不仅可以化作人物形象来感知,甚至可以用不同类型的乐曲来模拟,不是吗?

生:周庄像妈妈哼唱的摇篮曲,充满柔情;三峡像摇滚乐,让你浑身激荡着豪情。生:周庄让我联想到了《春江花月夜》:三峡让人想起琵琶曲《十面埋伏》。

三、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1、师: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周庄像一位典雅女子,像一支温柔夜曲。怪不得我们的作者曾三次游览周庄。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找出起止段落,并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相互交换修改评选优秀的标题,师生共同评价、赏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加以板书。)

如:图一,从“我曾经三次到周庄”到“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图二,从“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到“用人类的乐曲永远也无法模仿。”——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师:照此看来,你觉得,灯火缤纷的周庄像什么画? 学生讨论后明确:它色彩艳丽、浓烈,像是一幅抢眼的油画。

师板书:图三,从“最近一次去周庄”到“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春天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油画。2、把握文章整体脉络。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指出文章的整体脉络为总分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第二部分:(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四、分析课文。

(一)讨论第一部分。

1、阅读第一自然段,讨论问题: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学生讨论明确:从水中迷离的倒影、河道上应接不暇的拱桥及井字形的河道,这三个方面来写,突出周庄是东方的“威尼斯”。(2)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要点:本段描绘了一幅乌篷船水中摇橹时,水面出现倒影的美丽画面。(3)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

要点:周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4)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本体、喻体,并说出其作用。2、阅读第二自然段。

(1)首先使用了一句反问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作者强调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何有诗意?

(2)请学生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要点: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桥孔,古老的形状风格不同的石桥;桥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这些景物就如同诗中所描绘的一样,充满诗情画意。

3、阅读第三自然段。

(1)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学生在原文中找出。

要点: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2)“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 要点:这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4、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石桥、行人、小舟,古雅幽美,充满诗情画意。

五、课后作业。

1、阅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4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字词。

2、请学生背诵文章第4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 „„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二、讨论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周庄美丽的风光吸引作者几次游玩周庄,近距离接触、欣赏周庄。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与周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亲密接触的。请同学们速读第二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次数 时间 观察角度 作者感受 特点 详略安排 第一次游览 仲春雨中 视觉(色彩)水墨画 恬淡宁静 概括写 第二次游览 冬天雪后 视觉(色彩)听觉(声音)色如版画

声似音乐 略写 色彩鲜明 万般柔情

第三次游览 春夜旅游节 视觉(色彩)光带、梦境

多姿多彩 详写

2、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1)本段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讨论后归纳:总分的结构形式。第一句话先总括三次去周庄,每次的印象各不相同。后几句话分述前两次去周庄的印象。

(2)学生从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等方面,重点分析本段写得较精彩的一两个句子或表现力较强的词语。(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从中点拨)

参考:① “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周庄令人目眩的色彩,却仍旧蕴含着凝重的历史韵味。②用词丰富。雪融化的声音用“滴、淌、渗”等动词形容,不单调,足见作者文学功底。③“抚摸”一词用得极为准确,把阳光拟人化,突出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以舒适感。

3、分析第5、6自然段。讨论、归纳:

(1)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哪些景物?

参考: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节日夜景,如岸上的彩灯、倒影、花船、丝竹管弦之声、礼花等。(2)细读第5自然段,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旅游节欢乐气氛的。

分组讨论后归纳:作者先由岸上写到河中。写河中景物先写河中倒映的光带,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写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再写到小船划到古镇尽头所见的景色和突然看到的缤纷礼花,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欢呼声。有条有理,顺序井然。(3)这样的描写与作者所要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参考:文中描绘了节日夜景下五彩缤纷的周庄,表现了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及对改革开放的讴歌之情。(4)作者为什么写三次游周庄?第三次为什么详写?

要点: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表明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了作者。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故而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文章的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小结:文章的第二部分,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详略得当,充分体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也表现了 周庄这个古镇在改革开放后的勃勃生机,更表现了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总结。

1. 内容:本文紧扣住“水韵”二字,从不同的季节(春、冬)、不同的情态(动态、静态)、不同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描述了这个水乡的景色。先写总体印象:周庄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周庄泛舟有诗意——桥多舟多,桥上低头看舟,船里抬头看桥;周庄的水多——无处不在,凭桥连缀,此中情景,恰似水城威尼斯。5

接下来,作者略写了前两次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犹如一幅水墨画;第二次是在冬天,雪后景美,色声动人。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一两次的浮光掠影,于是他又三游周庄,把周庄又做了个更仔细的观察,详细描写了周庄的水韵: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蓝天黑屋脊,相映成图画,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周庄的夜晚如梦如幻。

2.主题:这篇游记作者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3.特点: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描写景色。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③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

(2)学完《周庄水韵》,请同学们谈谈这个“韵”字的含义。(各抒己见)参考:古朴,宁静,清幽,柔美,多姿多彩„„最主要指的是一份柔美。(3)归纳本文的特点。

与《巴东三峡》不同,这篇游记随着时间转移,记叙的对象、空间虽相同,但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所见所感也各不相同,可见游记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

四、比较阅读,思考问题。

课外已布置同学们阅读《远去的周庄》,现在思考:文章为何称周庄是“远去的”,谈谈你的看法。(各抒己见)

参考:周庄原本是以它的清幽、别致、宁静、柔美的水乡神韵闻名于世的,是与外界尘嚣互不沾染,超尘脱俗的,如今匠气的装饰,喧哗的商贾,使清静的地方变成奢靡浮躁之所。一切都人让“现代化”的色彩涂抹、淹没。周庄已“远去”,已日渐失去了它的宁静,它的灵魂,商业铁踢粗暴地践踏着我们文明与文化的命脉。

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水中倒影——美丽

对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 小河泛舟——诗意 只有威尼斯才能见到 整体布局——巧妙

第二课时

第一次游周庄:仲春 水墨画 恬静宁静

第二次游周庄:冬天 版画 色彩鲜明、声音柔美 多姿多彩 第三次游周庄:春夜 旅游节 仿佛进入了梦境 动人心弦

四、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优美,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水,课文中有哪些你喜欢的描写水的句子,请摘录下来,加以体味,说说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

1、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这一段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展示了周庄水韵的迷人之处。突出了滴水和流水声的轻柔,作者把它比做裹着万般柔情的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非常形象。带有古典风味,在措词方面也很讲究多用叠词如:细细、重重叠叠,如„„如„„袅袅,读起来富于音乐的美感,真的感觉到流水叮咚作响。

2、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从视觉角度突出了河水一改先前的平静幽深,突然变得光彩夺目。“落”这个词用得好,比“映”来到有动感。作者把此时的河水比作一条彩带,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文中句式整齐,多为四字词,节奏鲜明,读起来欢快和谐,如:面目一新、瞬息万变、辉煌璀璨、平静幽深、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缤纷的现实与古香古色的周庄形成了对比。

3、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作者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景象描绘得富有诗意。“木橹”“悠然搅动”“石桥”“不慌不忙”“彩绸”等词语写出了周庄的古朴、宁静。“斑斓”“迷离闪烁”“朦胧眩目”等词又写出了周庄的神秘,令人捉摸不透。

4、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再次把灯光倒映的小河比作光带。

5、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

突出了河水的神秘莫测。

6、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作者的感觉很独特,水居然因丝竹声而变得清澈剔透,而且想像出是有荧光从水下射出。

7、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

写礼花盛开前的宁静,水面上除了点点星光外什么都没有,有静有动,使得文章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二)研读1—3段。

1、找出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和作者对这样的印象高度评价的句子。印象: 评价:

2、作者把周庄和威尼斯比较的用意何在?

3、三段描写对象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4、1段中“悠然”、“不慌不忙”表现了周庄什么特点? 5、2段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 6、3段中“据说”、“大概”等词有什么作用?

7、这部分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1、仔细朗读文章第二部分,三次游周庄作者去的时令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感悟也不同,请你说说有哪些不同。

2、文中提到了“水墨画”和“版画”,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赏析文章第4段。

1、这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2、作者叙述第二次游周庄较第一次着墨多了许多,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述周庄特有的神韵的?

3、从全文来看,作者写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

4、这一段的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

(三)赏析第5、6段(重点)

1、作者第三次游周庄与前两次有何不同?

2、第三次游周庄,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写周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3、第5段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的?举例说明。

4、如果说前两次作者是抓住雨水和雪水描写周庄的景观,那么第三次作者是借助什么来描写周庄的?

周庄水韵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设想]

1、本文是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认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3、本文与《巴东三峡》都是写祖国山水的美丽,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如果能让学生从自身的变化,从自己家乡的变化中去感受,相信能更好的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出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这节课里,我们要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背诵作者“第二次游历周庄”的语段。]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周庄的旅游宣传片。

2、播放威尼斯、丽江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对比画面。

3、教师同步讲解:

图一:这是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

图二:这是云南古镇丽江

我们现在把它们和周庄相比较的话,你觉得他们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三、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朗读课文。

2、配乐朗读。

*展示播放周庄的动画画面。

*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

3、检查生字新词。

4、提问: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你觉得课文中什么地方、哪些语句或语段写得最精彩?说说你的理由?

四、合作探究题:那么,作者间我们描述了周庄的哪儿幅图画呢?

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

整体水韵图画(1-3)——小桥流水人家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6)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水墨画

第二次——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七彩梦幻图

五、综合性实践活动

做一份梅州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周庄水韵》教案 篇3

八年级下册语文《周庄水韵》说课稿设计

《周庄水韵》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周庄水韵》

一、说教材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周庄水韵》正是描写了江南古镇周庄的古韵与新风。

因此,要解读周庄,解读《周庄水韵》,就一定要解读江南。

江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赋予了它独特的内涵

魏晋六朝,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江南逐渐繁荣起来。

于是,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这些书法家、诗人们来了,在江南的山山水水间,他们寻觅着优美的线条、高妙的意兴,淋漓挥洒,俊逸飞扬的魏晋风度在江南的水韵里诞生了。

于是,刘、李、马、夏,这些南宗画派的大师们来了,一次柳溪归牧、一段小桥流水、一叶风雨归舟、一人寒江独钓占据了水墨的一角,江南的“残山剩水”,在他们画笔下,是那么精致、秀丽、诗意盎然。

于是,汤显祖、孔尚任,这些戏剧家们来了,无论“良晨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浪漫青春的浅斟低唱,还是“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的家愁国恨的沉痛悼念,都在江南的楼台水榭里一一上演。

终于,沈周、文征明、唐寅、扬州八怪,这些江南才子们来了,一股浪漫的洪流弥散于江南水乡,山水不再是山水,而化为人的主观世界的象征,温润秀丽、气韵神采成为江南艺术的特质。

最终,江南神韵在古老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获得最后的定格。

从此,江南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便不仅是一个地域的代名词,而成为中华民族某种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的象征,一个积淀着丰厚历史文化意蕴的意象,一个令中国人感到无比亲切、值得永久追忆的温馨的梦。

沧海桑田,当江南所有的繁华与喧嚣都随风而逝的时候,惟有江山依旧,周庄依旧,周庄似乎成为“江南”留给后人的最后一个标本,一个江南丰厚文化底蕴的缩影。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洗尽历史铅华的周庄,卓然独立,风姿绰约,它是那么宁静、素雅、悠远,周庄在水,在水周庄。

正是从这一点上说,周庄的意义就不仅在欣赏、旅游的价值,更应该是我们汲取民族历史文化营养的脐带。

赵丽宏的《周庄水韵》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

课文包含一种韵致,两相联系,三次游历,四个画面,四种方法。

一个韵致

即:“水韵”,蕴涵在长街曲巷、黛瓦粉墙、橹声灯影里的宁静,素雅、悠远的古典情韵和当代水乡的溢彩流光。

两相联系:

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既抒发对周庄古典情韵的赞叹,又表现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三次游历:

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

四个画面: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四种方法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描写景物。

3、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

4、运用比喻等修辞法描写景物。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抓住“水韵”,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体会出作者对周庄古风新韵的赞美之情。

3、引发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赏析语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真正领悟到水乡周庄的古典情韵和当代的价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周庄代表性的几幅画面,并配合古典乐曲。

2、教师解说:

古老的石桥横跨在小河上;斑驳的老屋静默在河岸边;质朴的木船和云影、飞鸟徘徊在平静的河面上,这就是周庄。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那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这些图片带着我们一起领略了周庄的美,但我想不管是画家画笔下的周庄,还是摄影家镜头里的周庄,都没有文人笔下的周庄美。今天这节课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随着著名作家赵丽宏那唯美的文字,走进周庄,感受它的曼妙,品味其中的水韵风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思考:你觉得本文的标题恰当吗?为什么?(作者为什么把题目定为“周庄水韵”而不是“周庄之韵”或“周庄之水”呢?)

【明确:作者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一句为“经”,概括了全文景物特点,领起文中作者行踪,“诗意”一词与题目相呼应:“‘周庄水及与之连在一起的事物有何韵致?’——‘充满诗意’”;“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一句为“纬”,交待了文章所写内容范围,连缀起了全文所写景物。作者以“周庄‘水韵’”为题,实在是再恰切不过了!在这两句话的统领下,作者又分两部分完成了整篇文章的写作:在文章前三自然段,作者先介绍了对周庄的整体印象;四至六段详细描述了自己三游周庄的见闻。无论是整体印象还是具体描述,都是围绕着“周庄的水及与水连在一起的事物”来写,都体现了“在小河里泛舟富有诗意”这一特点。“韵”字词典上有三个解释:⑴好听的声音⑵韵母⑶情趣,这里我们可以将题目解释为:周庄之水的情调趣味。】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章,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几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每次游的印象分别是什么?哪一次游最深刻?

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3、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文章重点描述了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那1-3段有何作用?去掉可不可以?

【明确:1-3段是写周庄给人们的总印象。

第一段侧重于水:“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搅动。倒映在水中的……都被……搅碎,碎成……”。本段出现了“石桥、楼屋、树影、云彩、飞鸟”,还有“木橹、水面”景物琐碎繁多但绝无杂乱之感,反倒显得错落有致、情趣横生。这当然要归功于包容万物的“水”。是“水”给其它景物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风采的、共同的舞台,——这些景物都被“倒映”于水中。而那支弯曲的“木橹”却充当了舞台指挥的角色,各种景物在它的指挥下舞动起来:它轻轻地在水中一搅,便将这些影子“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最后一句比喻“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漾动的水面景色的同时,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前面这些景物只是一处处彩色的点缀,点缀于水光之中,使水变成了“彩”带。同时水也使这些景物更加灵动,更加鲜活。小河泛舟的诗意,也因此而生。

第二段侧重于“桥”:在小河里泛舟,一个接一个的、古老的、形态风格各异的石桥以及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都成了船上人眼中一道道动人的风景——这不正是卞之琳的诗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古老的石桥,诗意的风景。

第三段侧重于“人家”:水饶有兴致地将街道楼宅分隔开来,桥又执意地将其连接起来,多么巧妙而又有趣的配合!“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的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一句将水上人家特有的生活状况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水上的人家,诗意的生活。

三段文字,三首小诗“流水,小桥,人家”,在这里,作者将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进行了生动的演绎,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以最温柔的情愫、最清新的笔触殷殷地捧到读者眼前。

全景介绍已毕,作者将镜头转向自己先后三次游周庄的见闻描述。第四段首句概括:“我曾经三次游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交代了游览次数,游览方式和所获印象不同。也明确领起下文三游周庄的内容。

三、品味语言,欣赏周庄:

不管周庄景有多美,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对周庄是一往情深,三次游周庄对周庄的喜爱是溢于言表,她将周庄的水韵描绘的如画一般美丽,我们不禁要问:作者是如何把这美景描绘出来,把这其中的韵味传达给读者的呢?自由读文,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的优美传神的语句,与同学交流,说说这些语句美在何处?

方法指导:大家可以用刚学完的《济南的冬天》我们一起总结的欣赏品味语言的方法来品味。

品味语言的方法:借助修辞手法品味。

抓关键词语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品味。

抓看似不合情理的词语品味。

答题方法:删词法、换词法。

【1、第一段画面欣赏---

“悠然搅动的木橹把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天上的云彩和飞鸟搅碎后的美丽画面。”

----周庄水美:倒映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泛舟水乡,充满诗情画意。有形有色,有静有动。

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船划过、被木橹搅动的河面比作“在风中樣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河水波动、倒影模糊纷杂而又闪亮的特点,突出周庄的水柔美动人的韵味。

“悠然”一词,还有“不慌不忙”一词准确传神地表现了船行的闲适和缓慢,突出周庄泛舟时恬静闲适的意境。

说“搅”不说“划”,因其能体现出动作的轻柔和心情的悠闲;说“漾动”不说“飘动”,可见动作轻柔,对应“搅动”,整个画面随波起伏,有静有动,变化无穷,以致于没有人能描绘出它的美来。

2、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

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这样语气更肯定,不容置疑,从而更加强调了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富有诗意。

3、引用“相看两不厌”表现周庄处处皆风景,满眼都是画的意境。

4、特写镜头中,一只木橹搅动河水。随着镜头的拉伸,我们的视线延伸到周围:石桥、楼宅、树影、云彩、飞鸟,还有美丽似绸的水面……就这样,我们走进了周庄,它的温婉和谐的气氛让人不忍打扰……这个画面式的开头一下抓住了读者,夺人眼球,让人印象深刻。在自己的作文中学习使用。

例句:第四段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雾笼罩的周庄比作水墨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细雨蒙蒙的周庄清雅、恬淡、朦胧、浪漫的美感,突出周庄蕴含着古朴的韵味。

2、“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

“飘忽”有捉摸不定的意思,准确表现石桥和屋脊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轻巧而灵动的意境。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头带面纱的少女形象,朦胧、绰约、富有魅力。“飘动”写出雨雾的特点,突出仲春时节小雨的美妙动感。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雪后的周庄比作版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雪后初晴,斑斑积雪下的周庄与周围景物色彩对比鲜明,明丽耀眼的特点。突出周庄蕴含着古朴的韵味。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重叠的水声比作“江南丝竹”如人般“裹着柔情”“如诉如泣”,从视觉、听觉角度生动形象地表现小雪初融时发出那种悠扬、婉转的声音,突出冬天周庄的水温婉、细腻、缠绵、富有柔情,别具韵味。也可以看出雪后的周庄别有一番韵味。

5、为什么无法模仿----丝竹只能模仿水的声音,却描绘不出其中的韵味和意境,“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籁之音。

6、水声----水声怎么重叠?一个是听觉,一个是视觉,这里所用的是通感,仿佛水声尽在耳旁,且触手可及。另外,这句话还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然而不论是“江南丝竹”,还是裹着的“万般柔情”都是一个目的:为了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突出小雪后的周庄韵味深长,意境优美。这些清新可人的语言不仅将当时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对这些景色是多么喜爱,因为他的感情在这些抒情性的语言中已溢于言表。

7、“阳光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其中“穿破”表现出雪后阳光强烈,直射大地,融化积雪;“抚摸”一词,又把阳光拟人化,生动地表现阳光虽然强烈,但绝不刺眼,突出阳光的温和、轻柔,给人以舒适感,展现出雪后的周庄在阳光的`下万般柔情。

例句:第五段

1、“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写春夜河上所见到的七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的绚丽多姿。把焰火映照下的河水比成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此时河水绚丽、斑斓,烘托出节日周庄的七彩梦幻意境。

2、“那花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

-------管弦声“飘绕不绝”,这个“绕”字将丝竹之声写活了,因为“绕”完全是主动的行为,而不是客观的,能够主动飘绕河面该是怎样地富有灵气呀!不禁让我们想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句话来。

3、“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

-------“飞”、“划”,读到这句话,我们不禁感叹这两个字所用之妙:星星的光亮是静止的,它们能透过夜的黑暗给我们带来一束束暗红的光亮,但在作者的眼里它们仿佛是突然飞出来的,而且在飞上天空的同时还划出了一道道暗红的光线,就像冲天而起的萤火虫,这种想像是何等丰富。

四、小结主题:

1、通过赏析语言,我们更佩服作者,几个画面从不同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从多角度描述了周庄水的独特韵味。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旅游节上的周庄----七彩梦幻油画。

2、为什么详细写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有没有提到周庄的人?你如何理解最后一句?

前两次描写周庄古朴的美,突出其悠久的历史,第三次描写周庄梦幻时尚的美,突出缤纷的现实,周庄古老的建筑,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古朴的民风与五彩缤纷、改革开放的现实,在周庄的河面上交相辉映,我们看到古镇焕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五、结语:

最后,让我们伴着古朴的音乐和同学们甜美的声音,再次享受作者唯美的文字,感受周庄的水韵,为它美好的未来而祈祷祝愿。

六、作业:

请同学们阅读《绝版周庄》体会它与本文描绘周庄的异同之处。

板书设计

悠久历史

第一次—仲春雨雾笼罩-----朦胧诗意的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雪后初晴-----明丽柔美的版画

第三次—春夜旅游节上-----神奇缤纷梦幻童话——缤纷现实

《周庄水韵》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周庄水韵》的作者用优美的文笔将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声有色、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其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在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欣赏美,感悟美,把对课文的学习转化成个人独具个性的创造性审美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文言文,因此对游记这一体裁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应该再加深对游记的理解,学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考虑到我们的学生身处北京,没有去过江南水乡,现有的认识水平不够理想,在欣赏景物时抓不住景物景物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促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习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品味本课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体会祖国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写作方法。

2、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板书设计

周庄水韵

赵丽宏

仲春——雨雾朦胧——水墨画

周庄、冬天——冰雪消融——版画

春夜——盛大节日——梦境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

新课情境导入

相信大家对这样一句话都非常熟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在江苏苏州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小镇,它四面环水,因其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历代免受战乱,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然保持着独特的古朴神秘的江南水乡的水乡的风貌,这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

现在就让我们乘着一叶小舟,摇着木橹,在水面上缓缓前行,也许你就会获得很美的享受。

看图片,考眼力

看图片,挑出不属于周庄的一幅,并说明理由。欣赏周庄的图片

一.整体感知

作者曾经三次游览周庄,到底周庄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的印象呢?下面来学习课文。

作者曾经三次游览周庄,都是在什么样的季节里,印象如何?

1)作者第一次游周庄,是在什么季节?

赶上了怎样的天气?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当时的情境?

给作者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文章的题目是《周庄水韵》,那它体现周庄水的那份情致,那份水韵的?

2)第二次游览是在什么季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冬天?用一个词来形容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3)第三次游览是在什么季节?

赶上了一个什么样的特殊日子?

用一个词形容这个日子的特点?

这一次带给作者的既不是水墨画,也不是版画,而是什么呢?

小结:刚刚我们在浏览课文时,从找到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作者三次游览周庄,每一次带给作者的感受都不一样,那么到底作者是怎样展示它不一样的感受呢?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接下来我们一具体的来看课文。

二.研读课文

1.在作者描写周庄的语句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水墨画的特点?

2.第二次游览周庄,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作者遇见的是“小雪”?作者为什么刻意强调是“小雪”?

作者从什么角度表现了周庄的“水韵”?

除此之外还选取了怎样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描写周庄的?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如果说前面两次走入周庄带给作者的是平面的周庄,是妙不可言的周庄,那么作者第三次走入周庄,走入梦境一般的周庄,那感受就更不一般了。

我想想问一问同学们,什么样的情境称为梦境?

3.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能给人带来梦境般的感受?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盛大”的节日?

这段所写内容很多,但是却很有条理,那么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

提示:作者怎样游览的?经过了哪些地方?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人们常说,再美的景色如果少了人的活动的话,好像就缺少了几分生气,那么这段中表现了周庄人怎样的生活呢?

课堂小结:

1.写景方法灵活多样

---移步换景

---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去描写

2.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3.文章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

---比喻生动、贴切

三.品味赏析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出来。

友情提示:

可以从修辞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去品味,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示例: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

赏析:

词语运用:“悠然”“不慌不忙”等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恬静与闲适的周庄。

修辞角度:作者将小船划过、木橹搅动的河面比做“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比喻十分形象,既抓住了河面晃动、倒影纷杂而富有光泽的特点,而且显得极其柔美。

春天—仲春

雨天---雨雾笼罩水墨画

冬天版画

春天---夜晚旅游节

盛大梦境

看第一次游览周庄

词语:雨雾笼罩、隐约

飘忽、出没

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斑斑积雪

参差交织、黑白分明

视觉

齐读课文“在阳光下”至本段结尾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课文第5段

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一座拱桥---桥洞---古镇的尽头

(移步换景)空间方位顺序

船娘….

几个当地农民摆弄丝弦

齐读诗歌

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出示问题1及词语

出示问题2及语句、词语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出示杜荀鹤的《宋人游吴》

课堂小结

不错,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古镇周庄,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周庄水韵》通过作者在不同季节里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回味无穷。课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好好从这优美的字里行间领略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风情。

作业

1.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2.将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仿照其句式、修辞等特点进行仿写。

课后反思

1.通过阅读,学生是否感悟了周庄水韵之美境,真正受到了美的熏陶。

2.学生是否体会了本文语言的精妙,理解了多角度描写以及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3.学生能否在实际写作中得以恰当的运用。

《周庄水韵》教案 篇6

《周庄水韵》教案

泾源高级中学 于永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

2、诵读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情感目标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在朗读中感受周周庄水韵水的韵味,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难点

1、能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概括作者笔下的几幅水韵图。

2、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适当讲解并引导等多种方法结合。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同时也被人们誉为为中国“第一水乡”。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疑难字词解决(出示小黑板,请学生准确拼读)。

斑斓(bān)(lán)仲春(zhòng)目眩(xuàn)谛听(dì)参差(cēn)(cī)剔透(tī)璀璨(cuǐ)(càn)摇曳(yâ)

2、解题

《周庄水韵》中“水韵”作何解释?(生答,师小结,水韵,水的韵味或水的情趣),顾名思义,本课主要是写周庄水乡留给作者的印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

3、听配乐朗读,欣赏周庄优美的图片,感受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的印象,用恰当的语言完成下面填空。(投影展示周庄图片)

周庄真美,美在 或使我想起了(一句古诗)

三、合作探究,理清文脉,感悟周庄“水韵”之美 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古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

明确:作者是由总到分来抒写周庄列给自己的不同印象的。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节日里的七彩梦幻图(油画)

四、小结

课文作者写了自己三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第三次游览周庄,是春夜节日里的周庄,此时的周庄在作者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七彩梦幻图画。周庄真是太美了!

五、欣赏完几幅图画之后,老师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学生对一二次游览周庄的段落进行有感情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周庄的景美。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2、课后完成“思考练习四”: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六、板书设计

水韵 总:“小桥流水人家”

分:

第一次——仲春——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 “水”之“声”——江南丝竹 第三次——春夜——色彩斑斓的油画

备注:作者:于永红 任教学校:宁夏泾源高级中学 版本: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课题:周庄水韵 上课时间:2013年11月20日

对有关语文知识教学能落到实处。 篇7

如游记知识的巩固及字词、修辞知识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理解。

朗读指导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指引了方向。 篇8

在学生朗读前,我要求学生把握好的感情基调,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和节奏停顿,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韵味并进行创造性阅读。

周庄水韵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周庄水韵》是一篇语言优美,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的游记散文。作者从不同的时间、季节入手,分三次描写了周庄水乡给人的印象,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周庄离我们遥远,我们又地处山区,学习起来还不太容易;再者,本校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主动意识不强,在分析和表达方面也还是有待训练的,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内容及练习方面做了适当的调整,积极引导,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训练。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游记,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这个要求,特制订了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

2、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情感目标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新课

由学生预习的“水韵”入手,教师补充。

结合预习,说说对课题中的“韵”的理解。

从题目入手,直接切入文章的题眼,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把握。

(二)品味“水韵”

1、快速阅读三次游周庄,说说作者抓住了周庄什么特点来表现“水韵”的。

2、作者在文中写道第一次是春雨朦胧的水墨画,第二次是雪后初霁的版画,那么根据作者的描写你认为第三次是什么画呢?

3、除了三次游让我们感受到了周庄独特的韵味以外,文中还有哪些描可以写体现周庄的水韵。

4、教师小结:

正如作者所说,前来古镇的人印象最深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起来的事物。那是一种如诗如画,富有诗情画意的情趣。水成全了周庄,周庄因水而久远,周庄因水而闻名。

1、自由阅读:圈划并交流自己感受到的文中三次游周庄体现“水韵”的文字。

2、同桌间交流,得出结论:第三次游是浓墨重彩的油画(色彩艳丽的水彩画)

3、学生自由读课文前三小节,圈划、交流,体味周庄带来的图画美之外的诗意的美。

4、学生总结,周庄的韵不仅在于风景的优美,更在于周庄古老的建筑、淳朴的民风。

引导学生,沉浸文本,抓住景物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由浅入深的感受文章所展现的“水韵”。

(三)拓展

延伸

根据我们学过的对联特点和你对文章的理解,补写对联。

“走双桥,感陈逸飞传周庄画意。 ”

例:(系兰舟,思马致远品水韵诗情)

结合综合学习中对联的内容,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小组合作完成对联的补写。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把语文教学与综合学习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布置

作业

1、“蒙眬”是什么意思,文中出现过两次,是否用得准确?

2、以《校园一景》为题,借鉴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个300字的片段。

在积累词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通过写作借鉴,把语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的整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

雨 水 版画

雪 水 水墨画 韵

河 水 油画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 这节课你积累了哪些词语?

2、这节课你学会了运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描写景物的方法吗?

3、你在这节课里的收获是什么?

八、教学反思

赵丽宏的《周庄水韵》重点写了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所见所闻所感,“水韵”是本文的线索,作者紧紧抓住周庄最突出的特点——“水韵”,多角度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的多姿多彩,体现出了一种柔美。“水韵”并非只在重点三次游中才有,文中的前半部分也是水韵的体现,作者也正是抓住了不同角度来表现景物的特点,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深入的沉浸文本,在文本中体味作者所表现的“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