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书信 > 傅雷家书(优秀6篇)正文

《傅雷家书(优秀6篇)》

时间: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这次为您整理了傅雷家书(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傅雷家书范文 篇1

我最近看了赵阳写的《傅雷家书》,从傅雷夫妇与傅聪写的信中我看到一种,它叫做“爱”

那是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傅雷夫妇写给傅聪的一封信,那天傅雷夫妇为傅聪送行,车早已开走了,可是大家还都呆呆的望着车远去的方向,依依不舍。回到家中,每个人都止不住眼泪。敏一直抽抽噎噎,睡午觉时,刚刚朦胧瞌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好像大病了一场一样,一点儿劲也没有了。傅聪的母亲哭得眼睛都肿了,喉咙都痛了,却还想哭……

从中我可以看到傅雷夫妇对儿子深深地爱,舍不得儿子离开自己,以往他能时时刻刻的呆在自己的身边。俗话说得好:“人间没有比爱更珍贵的财富了。”

文革期间,邓小平的大儿子邓朴方被造反派从楼上推下来,造成了外伤性截肢,下肢萎缩,大小便失禁,从此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邓小平每天坚持不懈,不厌其烦的为儿子擦澡,洗衣服。这是的邓小平已经年过半百了,每天需要每天不断地为他翻身,常常累得自己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但是邓小平想儿子的上是自己造成的,十分难过,所以他心甘情愿。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爱”的伟大,正如有位名人所说的:“爱是真正促使人复苏的动力。”对呀!只有有了爱,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正如歌词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傅雷家书范文 篇2

我读了《傅雷家书》1961年5月1日的信。

这封信主要讲了傅雷寄给傅聪的几本书所作的介绍和希望傅聪能时时到野外去,而不是终日在锁碎家务与世俗应对中过生活的人。表达了傅雷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其中有几句话富含哲理:“多亲近大自然倒是维持身心平衡最好的方法。”“近代人的大病即在于拼命损害了一种机能去发展一种机能,造成许多畸形与病态。”“幸而你东西奔走的路上还能常常接触到高山峻岭,海洋流水,日出日落,月色星光,无形中更新你的感觉,解除你的疲劳。”“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

从这封信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为了让儿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渊源,他三番五次地向儿子邮寄各类版画、拓片及许许多多的中国文学作品。他认真地分析中华文明的得与失,大胆地批评或者褒奖,表现了他真正、敢作敢为的性格。他的这种对中国的热爱同样影响着他的儿子傅聪,使傅聪虽然长年生活在海外却依旧会写会说中文,保持着一颗炽热而又难得的炽子之心。傅雷父子这种对祖国的深情让我们自愧不如。

傅雷家书范文 篇3

关键词:傅雷家书;傅雷精神;人生观;艺术观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005-02

一、引言

傅雷夫妇已逝四十余年,而傅译文学作品现有十五卷,字数多达五百万字,无论从数量、技巧或水平,傅雷一代翻译巨匠当之无愧;笔者愚钝,认为傅先生留给后世最最宝贵的财富,《傅雷家书》当仁不让。楼适夷谈及《傅雷家书》时如是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杨剑龙论及《傅雷家书》中这样写“在傅聪1953年出国到1966年傅雷夫妇自尽的13年间,傅雷以一颗慈爱之心不断地给儿子写信,谈生活,谈艺术,说做人,说从艺,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善解人意、体察入微,将满腔热忱流泻于笔端,把一怀舐犊深情寄寓于信笺。”著名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先生在《傅雷与傅聪》一书中写道,“他的翻译作品中所透露的是外国作家的思想,而非他自己的思想。惟有《傅雷家书》,他生前也没有想到过将来他的这些信会编成一本《傅雷家书》,会有一百多万册的印制量,会受到那么多读者的喜爱。”傅雷家书,在艺术之林中以其独特的处事为人、真切的情感投入和深刻的音乐探讨,从而使得这部家书熠熠生辉,夺目放彩。此前,哪一位父亲用如此细微的笔触寄予子女这般无限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教育?傅先生的真情,学识真真切切拨动着人们渐渐冷漠的心弦,让人感悟,让人反省,让人向往,其所折射的傅雷精神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启迪着一代又一代寻觅通往幸福之路的青年人。许钧先生在《傅雷翻译研究》一书中将傅雷精神归纳为“热情、认真、执著、理想”,这或许是傅雷翻译工作之工作态度,而笔者借用家书,透过文字背后暗藏的本质,对傅雷精神的解读即是――慈爱、真诚、乐观、坚强、人本。此种强大的精神刻骨铭心地鼓舞笔者,激励着笔者的深刻反省、无限深思。

二、傅雷家书:傅雷人生观的反思

如何做人是傅雷教育儿女的重中之重,他将为人视为从艺的基础。家书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傅雷的谆谆教导:“人人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Human(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家××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家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讨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理解自己。”傅雷反对不懂装懂的自欺心理,崇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虚心求学态度。有一次谈及傅聪与杰老师时,他给儿子写道,“你能继续跟杰老师上课,我很赞成,千万不要驼子摔交,两头不着。有个博学的老师指点,总比自己摸索好,尽管他有些见解与你不同。但你还年轻,musical literature的接触真是太有限了,乐理与曲体的知识又几乎等于零,更需要虚心一些,多听听年长的,尤其是一个scholarship很高的人的意见。”傅雷在儿子的一次成功演奏之后赞赏道:“我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他希望儿子谦虚谨慎,积极奋进,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不怕打击,他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还是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在谈及失败与错误时,他说:“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与低潮之间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反窥现实,我们不禁感叹,傅雷精神影响深远,倘若现今的我们,尤其是年轻一代能真真领悟傅雷精神,更上一层楼的和谐就指日可待了!

傅雷家书中,人本观念熠熠生辉。除了教导儿子将为人为人生的重中之重,还时常关心儿子的身心健康,这在家书里比比皆是,譬如,傅聪即将出国留学时傅先生写道,“可是关于感情问题,我还是要郑重告诫: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在外好好利用时间,不但要利用时间来工作,还要利用时间来休息,写信。”傅聪多次比赛前,傅雷都会耐心教导儿子,“比赛以前的几个月,一定要把身心的健康保护得非常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出场竞赛。俗语说‘养兵千日’,‘养’这个字极有道理。”在谈及傅聪练琴时,傅雷嘱咐儿子:“不过身体还得保重,别为了多争半小时一小时,而弄得筋疲力尽。从现在起,你尤其要保养得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fresh的精神。好比参加世运的选手,离上场的日期愈近,身心愈要调养得健康,精神饱满比什么都重要。”相形见绌,今昔的人父人母,尤其是都市里的爹妈,有几人能像傅雷这般照顾子女的精神成长?有几人能牺牲一丁点时间去关照子女的情感问题?有几人能奉行“人本主义”呵护子女的身心健康?错综复杂的社会体制又容许我们的人父人母能做到几分“人本”呢?这是体制问题?或者是人文问题?我们更明白的是这些问题一时间难以明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人生观的深刻反省。

三、傅雷家书:傅雷艺术观的反省

傅雷家书不仅仅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为人处事,身心健康诸多方面的关爱,同时还流露出其对音乐、绘画等颇有见地的才识和睿智。在谈及艺术境界时,他跟儿子分享道:“音乐主要是用你脑子,把你蒙蒙胧胧的感情(对每一个乐曲,每一章,每一段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十分明确了,然后你的technic自会跟踪而来的。”在谈到音乐与技巧时,他也曾告诫儿子:“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笔者以为,这两点同样适用于翻译领域,如若译者能对原文的意思(每一个词,每一个句,每一个篇章的意思)分辨清楚,那么翻译的境界也就高超了,翻译技巧也会随之炉火纯青。反之,译者如若整天只顾研究翻译技巧,终若有所成,顶多是翻译匠而非翻译家。只注重翻译手段而不讲究翻译境界的人,必然会偏离亦或遗忘翻译目的的。

傅雷家书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哲理,深深地启发着世人。在傅聪感觉职业生涯不乐观时,他鼓励儿子:“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眼前你感到的还不过是技巧与理想的矛盾,将来你还有反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与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傅雷的这种矛盾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笔者以为,在今天仍不乏极高的艺术价值,或曰,在今天这个竞争最为激烈的社会,此种矛盾观、乐观向上、积极上进的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结语

傅雷在家书中提到给儿子写书信的目的:“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方细节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在此,我们对傅雷家书的思想哲理、睿智见识、真挚情感便可管窥全貌。叶永烈先生在其论文如是说:“《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一家的范围。哲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研究傅雷的思想、哲理、方法;教育家可以从《傅雷家书》探讨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家庭对成才的影响;文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研究散文的笔法;艺术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汲取音乐、美术的营养;历史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剖析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广大读者可以把《傅雷家书》作为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而笔者,欲跟诸位,尤其我们的青年人,共享家书在现实生活方方面面的重大教育意义和巨大指导意义,亦如笔者上文所提:《傅雷家书》教育儿子在为人处事上的睿智、交往中的真诚、学习中的谦虚,都值得我们借鉴;家书教育儿子不怕困难、不惧挫折、敢于面对的乐观坚强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铭记;家书中关于艺术境界的探讨,值得我们从事翻译的译者借鉴并学习;家书的“人本”思想、矛盾观等等理念,值得我们深思、反省。

参考文献

[1]楼适夷。傅雷家书・读家书,想傅雷[M].北京:三联书店,1998.

[2]杨剑龙。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个人话语――论《傅雷家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3]叶永烈。傅雷与傅聪――解读《傅雷家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傅雷家书 篇4

关键词:译者修养;《傅雷家书》;译者

Fulei has not only finished 15 volumes of translates but also“family letters from Fulei.”They are all great achievements in his life.He doesnt only set an example for the translators to Chinese but also enlightens how to educate children.“family letters from Fulei”filled with agony and sweat of a father in teaching his children,is a best art of book to be read for cultivation.This book has a far reaching influence in cultivating and enlightening peoples morals,thoughts,sentiments and cultural outlook.Fulei is a great translator having a great influence on several generations of other Chinese translators,whose cultivation of translating is reflected very well in the family should not only have ric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cultivations in translating.Thus,a translator has to learn how to be a man with straight behaviors,extensive interests,enthusiasm in literature and arts,honesty and perseverance.

一、引言`

翻译是一门学问,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门耐人寻味的艺术。傅雷是举世公认的著名文学翻译家,他的成就源于他对译者修养的极度重视,这点不仅仅体现在傅雷的译者生涯中,也体现在他对子女的教育上。《巴尔扎克》、《高老头》等译著,代表的不仅仅是傅雷翻译的典范,而且是修养的映射;《傅雷家书》进一步展现了傅雷将修养贯彻入家庭教育中。《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这是一本艺术学徒的经典读物,从生活琐事到国家大事,无一部体现了傅雷对子女修养的培养,要让子女知道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而翻译本身就是一项极其细致的艺术,从解读原文到选词造句再到查漏补缺,审核校对无不缺乏一颗严谨,认真的诚心,责任心,若不如此,曲解原意,词不达意各种问题都会出现,小心研磨,仔细探究才不至于蹩脚的译品。因此,提升译者修养尤为重要,在生活中就已表现的淋漓尽致。《傅雷家书》不仅是教育和生活的艺术,同时也是译者修养的表现。本文从其出发,谈谈几点关于译者修养的启迪。

二、几点关于译者修养的启迪

1、学会做人、待人以诚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傅雷家书一九六零年十二月三十一)对于傅雷来说,完善的人格一直是他教育的核心。中国有句古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傅雷也说过:“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human,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1]做人是傅雷对孩子的第一要求,也是对自己,对艺术家的要求。傅雷曾对文学翻译者有过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说:“因为文学家是解剖社会的医生,挖掘灵魂的探险家,悲天悯人的宗教家,热情如沸的革命家;所以要做他的代言 人,也得像宗教家一般的虔诚,像科学家一般的精密,像革命志士一般的刻苦顽强。”[2]在这段中,他用科学家,宗教家和革命家的某些品质来要求翻译家,强调了“学会做人”的重要性,强调了一个翻译家的自身修养。他自身也一贯把翻译工作视为一种神圣的事业,如同对待信仰,真诚、严谨、负责,强调翻译工作这必须认真了解对方,(指原作及原作者等)和了解自己,必须加强自身的学识修养。傅雷感情热烈,为人刚毅秉直、不平则鸣、敢说真话。做人就要诚实守信,淡泊名利。在傅雷的经历中,一为朋友因为艺术和做人的不真诚而与之绝交。真诚是第一把艺术钥匙,言为心声,译者的作品,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也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

正如译者,不管你是笔译还是口译,不管你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还是铺天盖地的纸,你都要正视自己的道德,还原于话语真实。鲁迅曾就翻译说过这样一番话:“极平常的预想,也往往会给实践打破。我说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无须构思。但真正地搞翻译,就会遇到困难,譬如:某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来时,创作的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摸一个急于要开箱的钥匙一样。”在面对理论著作的翻译时,毛泽东也给与指示,“必须坚持意思准确,不走样,宁可‘信而不顺’也比‘顺耳不信’好上万倍。”[6]可见,翻译就是要用最恰当的语言再现原文的意思,不可贪图安逸和轻松,也不可美而不信或虚与委蛇,曲解原文的意思。从支谦的文质之争,到彦宗的“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以至严复的“信,达,雅”无不体现出翻译的首要准则即忠实原文。

傅雷在家书中所说:“我认为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人会了解的。”他始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以诚为原则。真诚,不仅在教育孩子为人处事上,而且在对感情上也是重点强调,特别是傅聪年轻时就出国求学。和言辞一样,傅雷认为在恋爱问题上,真诚是最基本的原则。暴露自己的缺点总是越早越好,越晚越糟。即使是在傅雷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任然井井有条,诚以待人。“武康大楼(淮海路底)606室沈仲章托代修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请交还;六百元存单一纸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遗书中所提到的所有,均是他真诚,负责与严谨的体现,正如他对待翻译的严格与细致。

2、持之以恒,锤炼语言

傅雷对子女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数十年如一日,而不是一时兴趣所至。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父母都希望给子女最好的教育,而持之以恒的少之又少。比如普通话,在有方言的地方,父母想给教孩子普通话,而且也做到了和孩子接触说普通话,但是有一天不留神的方言说不定就给孩子最深的印象,而忘记原来的标准。

对于翻译,傅雷也是十年如一日,每个译作度偶尽善尽美,反复修订。无论是在原作的理解还是对译文的表达,都反复琢磨。五十五岁时致函二十六岁的罗新璋,谆谆告诫其曰“事先熟读原著。不厌其详,尤为要着。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法门。第一要求将原作化为我有,方可。”罗新璋正是在傅先生的教诲之下,历经磨练,方才成为了当代译坛的一位大家。又如《高老头》两度重译,出过三个版本,初译本完成于一九四四年,他在一九五一年重新检查旧译时,又以三月的功夫重新翻译一遍,到一九六三年,在重译本上再次做了较大的修订,相隔十七年之久。在反右运动中被错误地批判成右翼分子,他仍然默默地翻译他的巴尔扎克,后来平反了,他还是翻译他的巴尔扎克。正是他对翻译事业的持之以恒,他的作品才会呈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自成一派。

3、热爱文艺、趣味广泛

“热爱文艺,视文艺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不但把损害艺术品看作像歪曲真理一样严重,并且介绍一件艺术品不能还它一件艺术品,就觉得不能容忍。”[3]文学艺术的熏陶,不仅对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培育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傅雷曾说“非诗人决不能译诗,非与原诗人气质相近者,根本不能译那个诗人的作品。”[4]译者,需要加强气质的培养,那样译出的作品就,不仅仅是形似,并且具备神似。个人的气质也能体现在作品上,使作品更具有个人特色。傅雷把翻译看作如创作一样神圣,像个艺术家一样,精心地编制一件一件的艺术品。

他认为“文学既以整个社会整个人为对象,自然牵涉到政治、经济、哲学、科学、历史、绘画、雕塑、建筑、音乐,以至天文地理,医卜星相”。[5]如果译者缺乏这些充分之常识是很难使译作达到理想境界的。译者翻译时,要接触方方面面的东西,文学著作的翻译,你就得了解文化背景;科技书籍的翻译,你就得懂的科技前沿;绘画书籍的翻译,你必须知道绘画的术语,暗语等等。作为一个合格的译者,必需培养广泛的兴趣,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每一次翻译。

正因为傅雷把“热爱文艺、趣味广泛”看的如此之重,他本身就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傅雷精通绘画雕塑艺术理论,在二十六岁时就写出了至今广受关注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字里行间显露出他对中西绘画、雕塑的深厚功底。以至于他把翻译也用画画作比,采用美学原则,讲究“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翻译观。

自然,他对孩子的教育上,也不忘言传身教,培养其广泛的兴趣爱好。其大儿子傅聪是个钢琴家,他便极其推崇音乐,并常常和傅聪探讨音乐理论。他的教育也集哲学、美学、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于一体,融合音乐、书法、绘画、小说、诗歌、戏曲与一身。傅雷在孩子还小时,就亲自编订教材,叫孩子诗词歌赋,让文学成为孩子的精神慰藉。在家书中,傅雷经常与傅聪谈论诗词文学,谈论中国著名诗人的风格特点,写作技巧。傅雷很重视孩子的古典文学教育,督促孩子多读顾问,并常常不远千里的把推荐的书籍寄给求学在外的儿子。这些都是傅雷注重学识和艺术修养的表现。

三、结语

傅雷家书范文 篇5

1、《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编者是傅敏。

2、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3、朱梅馥(1913年—1966年),女,1913年出生于上海。她是现代中国文学家傅雷之妻。杨绛称其集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妇于一身。

4、傅敏,1937年出生于太行山区红旗渠的故乡——河南林州 ,是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傅敏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难中始终没有泯灭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

(来源:文章屋网 )

傅雷家书 篇6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超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跟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作家名片

傅雷(1908-1966),号怒庵,上海人,一代翻译巨匠。傅雷于20世纪30年代赴法国留学。回到中国后,他在上海美专教授美术史。1957年,傅雷被错定为“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1966年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傅雷一生译著宏富,以翻译巴尔扎克的小说和罗曼・罗兰的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朵夫》闻名于世。此外,他还翻译了伏尔泰的一些作品以及梅里美的《嘉里美》。作为父亲,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感动了无数读者。

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父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如此父爱,但是我想他说出了世上所有父亲想说却又埋藏在心里的那分真爱。父爱就是一本书,值得你一辈子用心去读。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