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精选15篇】正文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精选15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15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欢迎借鉴。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

高中物理教学探究性教学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首先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此,教师的主角十分的复杂,他就应是一个参与者,是与学生一齐探究的队员之一,但他同时也是引导者,是引导学生一步步朝着自我设计的情景里发展的一个领导者。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愿意聆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段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够让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而且也能够让教师的引导进行得如鱼得水。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

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有必须困难的、需要学生经过努力获取新知识的潜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其学习风格;要做学习资料分析,目的在于规定学习资料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资料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保证到达教学最优化的资料效度;运用各种可能的课程资源,为教学资料创设适宜的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例如,在讲“自感”这课时,教师用如下的办法创设教学情境:人能承受的最大安全电压是多大?(36V)。再拿出三节干电池问:将其串联后人接上去有无感觉?(没有)。紧之后教师将三节电池与几匝线圈(日光灯的镇流器)串联,再请三位学生上去,手牵手与上述电路串联,闭合开关问其有无感觉?(没有),再突然将开关断开,三个学生都感到手一麻———触电了,赶紧松手。学生对此现象感到异常惊奇,想明白三节干电池的电压为什么会触电呢?这样一来,矛盾就自然的交到了学生手中,起到了激发兴趣、引导探究的作用。

三、借助实验,发现问题,引发探究知识基于实践,始于观察

实验是物理课程的突出特点,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是物理研究和发展的基础,许多物理问题多是由实验引发的。因而,物理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物理实验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透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教师要适时点拨,防止学生只做不看或看而不想。引导学生不让任何一个现象从自我的眼前溜走,捕捉现象,寻求原因,揭示本质。在实验中能够透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也能够引导学生透过比较观察、综合讨论寻求规律性的结论。例如,在学习《物质是由超多分子组成的》这一节时,让学生明白分子很小,其直径的数量级为10的-10次方后。问:以我们实验室现有条件能否粗略测定分子的大小?利用什么原理,要测哪些物理量?用到哪些材料和器具?具体步骤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讨论,由学生回答总结后得到:能够测定,事先测出油酸的体积V,让油酸在水面上铺成单分子油膜,这测出油膜的面积S,则分子直径d=V/S。之后根据学生要求,每组分发了油酸、小水槽、量筒,同学们准备了水。这时有学生发现了问题:(1)用量筒测量油酸太多。(2)油酸滴到水面无法显影。此时,有学生指出:水面有漂浮物能够显影。量多能够

用滴管。于是分发爽身粉和滴管。问题又出现:如何测定油膜的面积?思考后提出:画显影的轮廓。如何画?分割成相同的正方形。学生都为找到答案而高兴,可动手的结果比10的-10次方大多了,问题出在哪儿?眼看陷入僵局,我提示:从d=V/S出发分析。有学生想到了:油膜面积太小,追问:可能原因?不是单分子层,之后问:如何克服?几经讨论得出:稀释,至此问题最后解决。

四、把握好探究的自由度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相对于讲授式教学,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但这决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没有教师的导,是种“放羊式”的探究活动,只是一种表面的热闹,学生没有掌握任何东西,或者说至少目前大部分的同学还没有到达这样一种探究水平。相反教师及时、适度介入能够很好控制探究的进程,在探究课题的选取、探究的重点、难点的突破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教师的指导务必是谨慎的,过分干涉必然会削弱学生探究的自主性,甚至还会剥夺学生的自由创造和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因此,探究式课堂中教师的“收”和“放”务必做到恰到好处,其中的“度”要教师不断实践、反复揣摩。一般而言探究的自由度和问题的深度、难度有关联。浅显、简单的问题教师引导少一些,学生探究的自由度能够大一些,复杂的问题引导能够多一些,自由度小一些,但切忌过分引导,应做到教不越位。通常自由程度越高的探究,对学生的潜力要求越高,而且耗费的时光也更多,因此,探究的自由度和探究的广度、深度是密切联系的。自由度的大小取定于设计的探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又透过控制自由度,进而控制探究的广度、和深度,把握好自由度,关键在于教师引导的尺度要

把握好,引导不到位,学生会显得盲目,引导过于具体,就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成为变相的灌输,因此,教师在介入学生探究过程时,一般不是急于告诉学生怎样做,或是结果是什么,而是提出一些推荐,或者做一下铺垫,让学生受到启发,获得顿悟。把握好了探究的广度,即选好探究点,确定好一节课重点探究问题和环节。要把握好探究的深度,教师就需弄清探究点和学生的知识起点、潜力起点之间的距离。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根据状况灵活调节探究活动的自由度,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这三方面做好了,探究的基本问题就解决了。当然以上三点仅仅是探究式教学实施中需注意的最基本的几个方面,其他还有需多的因素影响着探究的成效,如把握好对学生探究成果的评价,怎样创设最佳的问题情景等,本文仅仅抛砖引玉。高中物理新课程将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教材,在新课程的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探究性学习的资料,对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的设计的过程是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才能真正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有个性化特色课堂教学,设计出体现自我风格的杰作。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2

高中渗透教育物理教学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渗透教育法的好处

(一)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中物理与其他课程相比,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相对较强的学科,要想学好高中物理,不是死记硬背基本理论知识就能够实现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物理学科更是如此,不仅仅要了解各物理运动的基本定律,还应了解其运动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流程,才能将物理知识点了解得更为透彻.采用渗透教育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和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仅掌握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而是要透过学习来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各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潜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渗透教育法,恰巧具有这样的作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各方面潜力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

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是十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渗透教育法充分应用于高中物理的教学中,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不断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潜力.

二、采用渗透教育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具体实践

(一)在教学资料的传授中进行渗透

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有很多的概念和原理需要学生去了解和掌握,比如“牛顿三大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都是学生务必掌握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的学习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比较吃力,所以在进行这些物理知识的讲授时,如果能够适当的运用渗透教育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些概念比较相似,我们能够透过类比方法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融汇贯通.另外,透过课堂的教学,学生虽然已经基本上对课程的资料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是学生的知识还是零散的,而且缺乏系统性,这时教师就能够发挥渗透的作用,用心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系统化.并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以开放的思维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多学科进行渗透,将物理知识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中进行渗透

在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将渗透教育法应用于教学方法中,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首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科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进行渗透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如对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直观的表达出现,更为具体化和简单化,透过这种图片和声音等的配合,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对那些无法在课堂上进行长时光实验观察,或者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的实验,能够采用课外小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能起到十分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磁场”和“电磁感应”等章节的知识后,能够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小实验供学生选取,提前将小实验目录公布给学生,由学生自我选取自我所感兴趣的实验,学生透过联系教师所教知识,反复进行实验,分析和思考实验的工作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动手实践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在创新意识培养过程中进行渗透

物理是一门创新性极强的学科,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发掘出事物中所包含的原理,所以对学生创新潜力的培养十分重要.课堂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一味的给学生传道授业,应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比如,在讲授“光源与激光”的知识时,能够适当给学生提一些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够自主解决问题,透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潜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根据学科的性质,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教学的资料中,教学方法上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教育,增加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3

摘要:高中物理涉及知识深且广,难度系数比初中物理大的多,可以说物理是整个高中所学课程最难的科目。高中生学习物理十分吃力,甚至不知如何学,对物理的兴趣逐渐缺乏。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现有的知识创设相关的教学方法成为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模型是一种将特殊的、抽象的知识转变为一般知识的工具,学生通过模型可以解决物理中的很多问题。模型教学应�

关键词:高中物理;模型运用;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理学基础知识是物理,它在理科生运用综合知识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高中理科生必须有效地掌握这一门课程。高中物理学习的对象通常是需要建立模型来研究,而这些模型大多是抽象化的。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运用、分析物理模型。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将物理中复杂的问题简单解决,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模型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模型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事物相联系,并且归纳本质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然后再总结它们之间的条件、过程、处理方法、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程序,最后得出物理规律的教学。模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建立模型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将抽象性、概括性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用质点建立模型的时候,发现它的模型就是简单明了的、无大小形状的质量点。物理模型除了具有直观性,还有假定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模型的建立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对其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得内容模型化,这种模型化就是一种假设的状态。模型教学还有简洁性的特点。物理知识多且杂,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是复杂难懂的。因为模型是通过高度概括的,具有简单明了的特性,学生也容易接受知识、消化知识。

二、模型教学的重要性

1.模型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高中生要想提高物理学习水平,就要有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具备物理思维能力,物理模型的建立正是培养学生正确科学思维方法的关键。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他们只注重知识的汲取,往往忽略解题的思维方式,缺乏对不同物理思维方法有不同要求的理解,这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方法培养的过程。

2.模型教学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高中物理教材大部分的知识都是生涩难懂的,内容不仅抽象而且概括性高,学生理解起来很有难度。而物理模型的建立就是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简单明了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情景,理顺思维渠道。教师通过模型教学,突出高中物理教材的主要节点,简化次要节点,将教学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由繁变简、由难化易。

3.模型教学可以创新学习。物理模型来源生活,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高中物理基本问题的基础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学生掌握物理模型,就能将知识活学活用,不断创新学习。创新学习就是打破现有知识结构,以一种新的形式重新组合知识。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就是知识迁移、重组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迁移、重组物理知识,帮助学生轻松学物理。

4.模型教学可以形成科学的预见。理想的模型建立主要就是突出事物的特点,简化或者舍去不必要因素。这可以发挥教师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的正确结果,也可以指明研究方向,从而得出预见性的规律。比如,在平抛运动规律研究过程中,首先舍去次要因素,将问题简化成两个过程,通过曲线找到运动规律。

三、模型教学的实施方法

1.鼓励学生认识、建立模型。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引导其认识模型,帮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模型的初步印象,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物理基础知识建立简单的模型。学生尝试模型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还有利于及时补充、修正其他知识点,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水平。比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中,有竖直向上抛等问题。其中有一类问题的已知条件是:物体向上做匀加速运动,速度为零后,再反向做匀加速运动,这两个过程中的加速度相同。在解读已知条件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抛物线模型,再让学生思考抛物线、自由落体、力的转化、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模型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理清模型间的联系,再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就能将这种类似的问题解决。教师在实际模型研究中,要注重学生模型建立的相关知识点概念是否理解,模型切入点是否合理,模型公式是否使用正确。这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在这一章节学习过程中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能够及时进行指导纠正。

2.选择适当的模型,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教师在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模型具体化、形象化教学可以将难点、重点的知识讲授清楚,学生也能够不断巩固所学。高中物理教材中知识点涵盖范围广且杂,而其中的模型通常是高于实际的。如果教师在模型教学中不选择适当的模型,不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讲解模型,学生就不能了解建立模型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模型,帮助学生快速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解决运动员跳水所需时间的问题中,教师就应该建立自由落体模型和抛物线模型。在模型中分两段,计算时间并相加,一是竖直向上到抛物线最高点的时间,二是最高点自由落体到水面的时间。这两种模型都涉及到抛物线、自由落体、不同运动状态下时间计算方法等知识点。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学习进度,详略得当地讲解这两种模型,才能发挥模型建立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3.重视模型教学中建立模型的过程。模型建立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大的作用。模型建立的过程是需要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它是学生累积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逐渐认识物理规律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模型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建立模型时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教师讲到高中物理必修二《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时,首先提出引人注目的,诸如炸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还是直线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再设计一个小铁球从桌面水平飞出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运动轨迹,通过多次的实验,使学生总结出平抛运动的概念。为了有相对的比较,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气球从桌面水平飞出的实验。在多次进行实验之后,引导学生讨论小铁球和气球运动轨迹不同的原因,并指导学生分析出小铁球和气球的受力状态。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之后,发现这两次实验中的运动路线都是受重力和阻力的影响。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出平抛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平抛是沿水平方向抛出,并且只受重力影响的运动的本质。这两个实验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结合课本平抛的概念以及参与实验的过程真正体会到平抛运动的本质,从而巩固所学知识,逐渐培养物理思维能力。

四、总结

建立、重视物理模型是目前高中教师必须实施的教学手段,这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负担,使他们逐渐提高对物理的兴趣,从而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真正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水平。总之,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首先应认识到模型教学对学生的重大意义,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模型,最后指导学生尝试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陈胜明。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学术期刊:文理导航(下旬),2016.8.

[2]徐亮:.建构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学术期刊:新课程下旬,2016.11.

[3]陈志明。浅论高中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学术期刊:新课程(教师版),2012.12.

高中物理规律教学论文 篇4

高中物理规律教学论文

对于学生而言物理这门学科是比较困难的,而教师如果能使这门课的教授上有所提高,是有规律可寻的。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物理规律教学论文,欢迎借鉴!

摘 要:只有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新课,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导入新课必须具有绚丽多姿的艺术色彩,必须讲究“新”、“趣”、“巧”。在高中物理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学习物理规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关键词:物理规律 课堂教学 解决问题

学习物理规律时,要帮助学生明确,运用任何一个物理规律的基本思路,都应从规律本身中寻找,并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清运用规律的思路。比如对动能定理的运用,应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即研究对象所受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除此之外,用资料导入(如物理学史料、科学家轶事、故事等),依据教学内容,通过巧妙的。选择和编排来引入新课,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讲“热辐射”时,教师先给学生讲故事——“煤灰救命”:“19在南极探险的‘高斯’号轮船,被茫茫的冰原封住了归路,船员们想了很多办法——挖、炸、锯、砍,冰层岿然不动,一切‘武力解决’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有位学者提议,把船上的煤屑、煤灰都铺在冰原上。奇迹出现了,冰开始融化,船线得以开通,船员们得救了。为什么煤屑、煤灰能使轮船摆脱困境、挽救船员呢?大家听了这节课就会明白了。”通过这个故事,生动地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思维顺着故事的情节进入学习物理的轨道。物理是与生活联系相当紧密的一门学科,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知识,如果能在课堂上多举物理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解释,就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有用”,同样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是“有用”的。比如磨刀时为什么要往菜刀上洒水?这是因为,刀与磨石摩擦生热,刀的温度过高会使钢铁的硬度降低,刀口就不锋利了,洒水可以使刀石间的热量被水带走,这样刀口的温度升得就不会过高了。像这样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例子还有很多,作为教师应当能解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很有好处的。

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对不同的物理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1.探索实验法。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2.验证实验法。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具体实施时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3.演示实验法。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二、理想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至理想情况而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可应用“合理推理法”。比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在不同表面上做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发现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滑得越远。如果推理到平面光滑、没有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小车则将永远运动下去,且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又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是在理想条件下得出的。

三、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论规律是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出的新的物理规律。比如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由动能定理推导出来的,动量守恒定律是由动量定理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来的。因此,在理论规律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推导法”。

四、物理模型教学方法

物理学所分析和研究的问题往往较复杂,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物理学中常采用“简化”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建立一个“理想化”模型。理想模型方法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化模型很多,有的是对研究对象的理想化,比如质点、点电荷、点光源、理想气体等;有的是对物理条件的理想化,比如光滑、轻质、不计弹性、理想电表等;有的是对物理过程的理想化,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弹簧振子和单摆)。如果学生把这些理想化模型建立起来了,那么就能解决很多物理问题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一些综合题,由于物理情境比较复杂,已知条件多(有些已知条件还比较隐蔽),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及物理规律也比较多,一个缺乏经验的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因而,教师要把自己掌握的各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实际,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教学中就像一台文艺晚会的导演一样,有效地调控着教与学的节奏。

参考文献

[1]高海山 高中物理新课改中体现的教学新方法[J].新课程学习(中),,06期。

[2]魏越峰 浅议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与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07期。

[3]何必安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年,24期。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5

一、在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

方法教育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当然最好,但如果不能,必要时可以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高中物理教学和学习中处处蕴涵着方法。概念、规律的建立常常运用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逻辑推理、理想化模型等方法。将电流和水流进行能类比,学生很容易理解;由安培力演绎出洛仑兹力,顺理成章。研究行星运动中将地球看为质点、其所做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是理想化模型的分析方法。“电磁感应”的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不错的例子,具体做法如下:

(1)初步观察。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有什么现象?

(2)提出猜想。什么样的磁场能产生感应电流?

(3)再次实验验证。

(4)总结规律。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形成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物理学史,体会科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可能真的象科学家那样,我们的目的是要他们在探索性学习中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历史上,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观点占统治地位。之后,伽利略通过对落体的研究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并运用数学方法得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用斜槽实验验证物体从光滑斜面下滑的运动是符合此规律;最后将斜面实验推广,得出结论: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他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假设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他开创了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抽象思维+数学推导+科学实验”的方法,是人类物理思想上伟大的成就之一。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重做伽利略实验,加深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三、加强物理实验,体验科学方法

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学好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实验当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包括:

(1)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

(2)掌握教材中基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过程中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会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4)知道误差的概念,学会分析常识性实验的误差来源;

(5)根据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6)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尊重实验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当好习惯。实践表明,只要我们能从众多的实验中总结出共同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时注意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就可让学生掌握某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法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四、巧妙设计习题及训练方法

教师生动精辟的讲述,学生对于知识只能达到理解的水平,要达到运用的水平,就非要经过实践不可。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学习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从实践中去积累科学方法。要学生实践,必须以习题为主。着重训练学生分析归类、逻辑推理、集中和发散思维的能力。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

如习题:一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圆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并与水平地面相切,小球从轨道上距离桌面h(h《R)高处由静止释放,求小球经过多长时间到达轨道的底端。这个题要和单摆相类比,用单摆知识来求解时间。在教学中要点明此题用类比方法,让学生在解题中体会到方法的重要性。又如,习题:相互接触的物理判断之间有无摩擦力。通常采用假设、拆除法。实际问题当中就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注意方法的积累。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6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程理念,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一、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励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过去在教学活动中由教师控制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怎样才能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认为:

1、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要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探究。

2、教师要学会倾听、赏识和激励

教师要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把“很好”、“不错”、“真聪明”、“了不起”等常挂在嘴边,把赞许的目光和掌声经常送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得到快乐和动力。

二、发挥教材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新颖丰富、联系生活实际;栏目分明、图文并茂;趣味性、可读性强,这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借此基础充分发挥教材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制定课前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要探究的新问题,了解明确新课知识中的疑点、难点、重点、激发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2、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自主学习问题情景,亦即把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让他们通过自学、讨论先行解决,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独立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或指导。

3、充分利用教材中“实践与拓展”、“资料活页”、“我们的网站”栏目,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粤教版教材“实践与拓展”栏目中安排了大量的课外动手实验、调查或者搜集、分析资料等实践活动,以及有关知识拓展性的思考等。“资料活页”、“我们的网站”栏目中有介绍物理学家、物理发现、物理学及其技术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栏目,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三、积极实践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要有好的合作学习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建立学习小组。建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各种能力、男女性别等,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

2、小组每个成员应有不同的任务或角色。如在四人小组的实验探究中,小组长、实验操作人、记录人、中心发言人等应明确分工;在课堂的讨论和交流活动中,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的分析或者推导证明,对多个问题的研究,小组各成员应承担不同的任务。

3、交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能说:要求学生学会中心发言,语言流畅清楚,能说服其它组的同学。会听:要学会倾听,听也是学问,要能听清他人与自己不同之处,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好自己疑惑之处别人是什么见解。勤思:对别人的。发言不能听而不想,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要运用知识、经验进行反驳。

四、加强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一方面,教师要认真落实教材中已有的探究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适合的内容,结合本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在课堂内外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当学生学习了电路一章后,笔者经过精心的实验准备和教学设计,对“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的变化规律”的教学采用了课堂探究模式,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1、提出问题:当外电阻变化时,电源的

输出功率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当外电阻为零,输出功率为零,当外电阻为无穷大,电源输出功率为零,故当外电阻从零逐渐变大时,输出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指导。

实验室可提供器材有: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器(20Ω),电阻箱,定值电阻(5Ω),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

4、进行实验:学生开始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关注实验技能差一些的小组。

5、分析与论证:小组初步处理实验数据。

6、评估:各小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电阻变大,输出功率变小,与预测不相符。讨论分析后发现电源电阻太小,提出改进实验方案:采用等效电源法—给电源配置5Ω电阻,“增大”电源内阻。小组再次进行实验。

7、交流:各小组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并将其张贴在教室后面黑板栏内进行交流。

这节探究课是一堂探究内容丰富、深刻的探究活动。通过合作、探究,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粤教版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觉到,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与新课程标准和改革方面的理论,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其次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合作探究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7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中物理教学当中的实验教学内容越来越多,学生必须掌握,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冲突愈发凸显,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结合自己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就云思想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一些意见,分析了云思想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云”实验模式的概念和实现步骤,希望能够对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云思想;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各个物理实验为基础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割裂了不同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实验能力的提高。

一、基于云思想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内容

云思想是在“云计算”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思想,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产生的超级计算模式,利用远程的数据中心和大量的电脑和服务器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运算能力,用户利用各种终端设备接入到数据中心当中,利用数据中心可以进行存储和运算。可见,“云计算”就是将各种数据、程序和资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数据库进行集合利用的一种处理方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可以借鉴这一思想,形成一种新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也就是“云”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大部分内容,包括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大部分“操作程序”,不同教学参与者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可以以实验问题为导向,通过选择、组合等程序来形成具体的实验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云”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是:新课改理论指导→新课改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新课改实现条件→新课改教学评价,在这种模式当中操作程序处于核心地位,利用“云端”思想建立一个物理实验“云端”数据库,由学生、教师共享资源,利用数据库中的资源解决物理实验当中的具体问题。

二、高中物理“云”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

1.操作形成开放的特性

“云”教学模式是从宏观的角度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程序,形成一个操作程序的数据库,针对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具体操作中的问题,开放“操作程序”要素,从而形成程序集合+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当中选择和使用哪些程序,这些程序如何具体运用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中。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物理实验教学对任何一个高中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验创新能力。在高中物理“云”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在教学当中重点放在物理实验方法上,对于具体的物理实验问题,在教学当中学生根据教师教的方法,针对物理实验问题自己选择操作程序,形成具体的实验方案,当然实验教学方案需要教师进行审核,确保其在实施的时候不会出现安全性问题,明确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审核的时候只审核实验方案是否安全,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实验方案是否正确不审核,实验方案是否正确需要学生在实验当中自己验证、自己改进。

三、高中物理“云”实验教学模式的实验步骤

高中物理“云”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几步:第一,根据实验教学的模式,确定各个物理实验的“理论指导”和“实验教学目标”,这一点在实验课上教师必须详细地向学生作出说明,只有了解了实验的目的,学生才能根据具体的实验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程序或器材。第二,详细检验各个物理实验的具体条件要求,比如实验当中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实验过程中所需的实验器材,实验的时间要求、地点要求、形式要求,以及实验所要达成的目的。比如说研究平抛运动,这个实验需要记录平抛运动曲线,在实验当中需要平抛物、一定的平抛环境等,这些都需要在这一环节当中确定,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启示。第三,制定和完善各个实验的具体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主要对学生完成实验的质量及其结果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教师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活动作出评价,并详细地记录在实验报告当中。第四,根据以往的实验教学材料和教材上的实验教学要求,建立高中物理实验“操作程序”库,高中的所有实验都可以纳入到这一数据库当中,各个实验的“操作程序”不限于教材上规定的程序,完成实验、达到实验目的的其他程序也可以纳入这一程序库当中。教师可以将实验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分为可解答的问题和不可解答的问题,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建立“问—答”文本库,作为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参考。总之,伴随着高中物理教学思想的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思想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物理教学方式,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增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和物理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亦弛。高中物理实验学习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xx(29).

[2]张文超。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xx(21).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8

高中信息技术物理教学

一、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高效整合策略

当下,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适合学生发展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还比较紧缺,加上部分物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自制课件的水平还比较低,造成了在物理教学中“低水平重复”的课件制作现象将计算机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新软件,能够将物理学科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有机统一齐来,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运用,为物理教学的发展服务。比如,许多物理教师利用Internet网络,建立了相关的网站,然后把自我制作的优秀课件和发表的学术论文传到自我建立的网站上,同时,也把在其它网站上搜集到的课件和自我的课件融合在一齐。这样,经过长时光的积累,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课件教学体系,既实现了物理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组合,也方便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二、建立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一)透过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物理学科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演示实验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实验仪器落后,材料有限等,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透过模拟实验进行教学,使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或者不容易操作的实验能够透过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弥补了常规实验不易操作的特点,提高了实验的演示效果。因此,透过信息技术和高中物理实验的有机结合,能够突破常规实验的局限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危险的实验能够有效地进行模拟,使教学中实验的缺点得到完善和弥补,有利于学生对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进行有效的探究,从而获得新知,使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运用虚拟实验室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长期以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怕出现意外,给学生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失,因此往往会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这就造成了学生只看实验,没有动手的机会,另外,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得到的实验数据以及结果和教材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有部分数据还是相反的,同时实验产物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体现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中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够进行虚拟实验操作,不会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从多方位去进行操作,得到了有效的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和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整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潜力和实践潜力,并使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得到培养。学生在操作虚拟实验的时候,还能够和其他学生沟通交流,也能够随时向老师请教,进行网上畅游,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潜力得到提升

网络储存了超多的优质资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帮忙,在共同任务的驱动下,共同努力、用心探索、总结归纳、共同提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创造潜力。

四、网� 网上的资源信息量大,而且不断更新,这些资源都处于动态更新之中,教师透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适合学生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透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了解物理学科发展趋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

物理学科发展很快,教师能够透过网络技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并在物理教学中及时调整。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有必要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以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但是现实中的练习题不能及时更新,题型偏旧,很多习题都是过时的。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这个资源库,为学生推荐一些权威的学习网站,让学生从这些网站上下载一些最新习题,这些习题题型新颖,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忙。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网络的交 比如,在名师网上和名师、专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以及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在论坛中还能够和同行交流教学中的困惑,透过网上学习交流,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六、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突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是排斥所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齐,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到达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它们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潜力和创新潜力。另外,它们的有机结合,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主动探究,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培养了潜力。

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9

新时代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必须以兴趣� 我校学生在全国物理竞赛决赛中获一、二等奖各8人次,获上海赛区一等奖94人次,20人参加国家集训队。在令人瞩目的成绩后面,一般都有科学规律的东西。

有人可能认为培养优秀学生主要靠课外小组和个别辅导,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课堂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着重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这一侧面来总结取得这些成果的经验。

我们十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可以总结成三句话:追根寻源真一点,实验研究多一点,能力要求高一点,简称三点教学法,因此我们称自己的教材为三点法教材。

我们的三点法教学完全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编写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把课堂教学变成物理竞赛辅导,我们确确实实通过课堂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在高考和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追根寻源真一点

一个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样搞好物理定律教学,必然是每个物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进行某一物理定律教学时,我们有意识补充了大量的与这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有关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溯源教学。任何一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有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探索定律的工作只所以能成功,这个定律最后只所以能够确立起来,其中一定有很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推理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属于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宝贵财富。

在讲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从第谷对行星进行几十年的观测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起,然后是开普勒在拥有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总结出描写天体运动的经验规律(开普勒三定律),最后才是牛顿用定量的动力学原理对这些规律予以解释,终于发现了对天上、地上的物体具有普遍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我们还着重向学生介绍了归纳法、理想化和间接验证三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库仑定律的过程中,我们纠正了学生由于大多数教科书叙述笼统而形成的错误观念,使他们明白:1.库仑当年只用扭秤做了两个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实验,而未做两个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实验,因为在后一实验中的平衡有可能是不稳定的。库仑是用电摆来完成后一实验的;2.无论是扭秤还是电摆,精确度都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法确定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更不是和距离的1.98次方或2.02次方成反比。当年的库仑(实际上还有更早的卡文迪许),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普林普顿等人都是用另一种实验方法将指数的精度逐渐提高,直至今天的2310-16,终于使库仑定律成为当今物理学中最精确的定律之一。结合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了类比和演绎验证的方法。

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学生一开始都以为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不困难的,只要用电流表、电压表再加电源和可变电阻器等组成电路即可。可是我告诉他们,在欧姆那个年代,非但没有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连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定义和单位都没有,欧姆所面临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到底是怎样得到这个电学中最重要的定律的呢?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欧姆定律诞生过程的同时,我们还结合欧姆的实践,介绍了用图线探究新规律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了理想实验、推理、实验研究等方法,结合气体定律介绍了分析法,结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介绍了综合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的同学深有体会地说:物理定律是宝贵的,但研究物理定律的科学方法更宝贵。谁掌握了这些方法,谁就能不断地去探索大自然层出不穷的奥秘。

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定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提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自学。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苏格拉底明确强调过:好的、正确的教学不是传递,而是对学生的自学辅导。我一贯强调学生要学会自学、讨论、研究。我教的优秀学生,学得的物理知识,最多只有一半是在课堂上听我讲的,其它一概由他们自学。到一定阶段,我开始指定几个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轮流给其他学生上课。每次课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由主讲同学讲,后半部分由全体同学提问、讨论。像王泰然和任宇翔在高二阶段就给其他同学作过二十几次讲座,杨亮、谢小林、陈汇钢等同学也不例外。

我们这种自学讨论式教学还延续到学生毕业以后。获金牌或学有所成的学生进了大学甚至出国留学后,有机会还回来给小同学谈自己的体会。例如1994年暑假任宇翔从美国回国探亲一个月,来学校给95、96届学生讲了10次课。他向小学友介绍物理学中一些新进展、中美物理教学中的差异以及他们当年学习过程中曾激烈争论过的问题,使听课的学生大受裨益。1996年暑假,谢小林和陈汇钢两位金牌获得者又为97、98届同学讲了十多天课。他们既讲物理知识,又讲国家集训队队员奋发学习的感人事迹,使小同学们大开眼界。

这样的训练方法也得到了权威人士的肯定。1992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物理特级教师会议上,原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现全国中学物理竞赛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沈克琦教授在他的题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与中学物理教学的报告中说:我听到两名得金牌的上海学生讲他们的老师如何培养他们的情况,我认为这个经验倒很值得推广。他们说他们的老师不是采取灌输的办法,而是启发引导,要求他们给同学讲课,这对他们搞清概念原理和科学地进行表达都非常有帮助。我想这可能是提高优秀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那么自学为什么会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起这么大的作用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学与听课可能有以下两点不同:

(1)人类的思维活动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一个学生在自学某一个新的物理内容时,少不了理解、思考、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等工作,这里面充满了分析、综合、比较等过程。因此相对听课而言,自学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大的锻炼。

(2)人们的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无意注意;有预定的目标,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有意注意。一个学生在自学的时候,他的目的一定是十分明确的,而且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否则难以坚持),因此学生在自学时,可保证在绝大多时间内都处于有意注意的状态,这一点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有的学生在自学中往往会十分投入,进入一种旁若无人的境地,而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在听课时就比较少。一个学生坚持自学一段时间之后,便能渐渐地从有意注意转化到有意后注意,即不需要意志努力也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期保持在这项工作上。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它既有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用意志努力来维持,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需条件。学生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他们的物理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进步。

二、实验研究多一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方面的训练,无疑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条必由之路。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安排了相对数量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不难发现,这些实验存在着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是为配合所学内容而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学生不易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

第二,课本中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都讲得十分清楚,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这样的实验只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不够的,也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目前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学懂了书上的定律,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实验。这种安排违反了教育应该走在学生智力发展前面的原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在实验内容的改革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增加实验数量。

不论是在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在学生实验或小实验方面,平均增加了60%的实验。其中有一部分新实验,学校没有现成的仪器,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

(2)重视实验误差讨论。

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测量是实验科学最本质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结果准确的实验就是成功的实验,反之就是不成功的实验。因此在培养优秀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实验误差的基本知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学生们尽量消除实验的系统误差;在选择实验器材时要考虑它的精确程度;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要采用尽量科学的方法。

(3)加强重要实验方法教学。

在实验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方法,比如减小实验系统误差的方法、减小实验偶然误差的方法、实验探究规律的方法、迂回测量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不是在个别实验中,而是在许多实验中都有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些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在必要时,我们甚至根据实验方法来安排实验内容,集中安排几个某种方法体现比较典型的实验,这样便于学生深刻领会和熟练掌握某一种实验方法。

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研究。

在高中阶段,每周至少有4节物理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中碰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可设计一些供学生讨论的实验题目,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探索、解决。

我在讲功率一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题目:要求测定一个人骑自行车的功率。在自行车由静止启动的过程中,人做的功除了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之外,还要克服空气阻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其中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哪些因素是次要的?学生根据自己骑自行车的经验,认为空气阻力是很明显的,不能忽略,而地面和车轮之间的滚动摩擦一般比较小,可以忽略。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测量人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顶风骑车时,骑得越快风的阻力越大,因此可以设风的阻力和车的速度成正比。车的速度怎样测?风的阻力和车速成正比的比例因数是多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被大家一个又一个地解决,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实验方案。接着全班同学兴高采烈地到操场上去做实验,最后再回到教室里,师生一起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图象,得出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实验题目是由老师提出的外,实验方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都是由学生讨论研究出来的,因此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收获很大。

(2)对课本中一些重要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现成的实验,有时可以对这些实验进行一些讨论和改进。

在做直流电路的实验时,我们让学生对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这个实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用简单的伏安法电路,不论是采用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都有系统误差。结合这个问题,我给学生介绍了补偿的思想,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了电流补偿和电压补偿两种线路。补偿法解决了由于实验电路不完善带来的系统误差,但这个矛盾解决了,电流表和电压表不够准确的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怎么办?经过进一步研究改进,大家认为可以用准确度高得多的电阻箱来取代电压表和电流表,再辅以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便可以明显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这就是常用的惠斯通电桥。接下来学生分别用简单伏安法、补偿伏安法和惠斯通电桥测量了同一个标准电阻,比较测量结果,可以证实先前的想法。在历史上,从伏安法到惠斯通电桥是有一个很长的过程的,而在我们这堂实验课中,学生经历了这么一个碰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这样的实验课对增强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1)和(2)实际上都是不断地给学生提出新的目标,诱导他们提高实验水平,我们有时称之为目的诱导法。

(3)给特优学生安排一些特殊实验。

我校有一批进口物理仪器,性能比较好,涉及的实验内容面也比较广。这批仪器的说明书是英文或日文的,我指定一名学生准备某一个实验,要求他先翻译好说明书,准备好器材,然后带领其他同学做实验。这个主讲的学生还要准备好一些讨论题,在实验后供同学们讨论。学生对这样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此类实验虽然有时和高考、竞赛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种带有研究性的实验对优秀学生很有好处。

三、能力要求高一点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解习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此,习题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本质来说,物理习题是人们编制的一些假想物理场景。毫无疑问,物理学家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而他们是在研究那些真实的、尚未发现的物理规律。同样,发明家也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他们是在力图应用已有的物理规律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做那么多人为假想的物理习题?目的无非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推理等能力。所以物理习题教学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

我们常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习题教学:

(1)按照解题方法组织习题教学

一般的习题都是按力、热、电、光的顺序来讲授的,但我们比较倾向于按照解题方法来讲解物理习题。例如理想化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等效替代法、小量分析法、叠加法、对称法、图象法等,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到学习的某一阶段,集中将一批用解决方法相同的习题安排给学生练习,使他们由不会用到会用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每隔一定阶段让这种方法再出现一次,以加深这种解题方法在大脑中的印象,达到牢固掌握,应用自如的目的。

(2)采用台阶法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难度较高的解题方法。学生有一道难题不会做怎么办?老师不是直接告诉他怎么做,而是另外出几道与这道难题内容相似,难度较小一点的题让他去做,或者是出一道内容完全不同,但所用方法有某些类似之处的题让他去做,直至他领悟出这道难题应该怎样解为止。我们称这种方法是搭一个台阶让学生自己往上爬,用这种台阶法进行习题教学能使学生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解那道难题的效果要好得多。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0

一、问题提出

复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知新的过程、是补缺提高的过程、是系统化的过程。从教学角度看,复习是防止遗忘的基本方法。复习的目的,不仅是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的物理复习教学模式一般是先进行知识的回顾与梳理,然后利用大量习题进行训练与巩固,主要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听和练为主,如“炒饭式”、“电影式”、“堆积式”、“操练式”等。这就导致学生对学过的内容缺乏新鲜感、能力的不同导致积极性的缺失、习题难度大缺乏成就感、知识罗列缺乏联系性,教师讲解使学生缺乏思维主动性。因此复习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老师讲得兴起,学生听得乏味。

二、运用创新实验复习高中物理的原则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根据物理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将物理实验融入复习教学是强化复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但是复习教学中的实验应注重以下几个原则:(1)指向性。复习教学要打破原有的章节限制,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多、范围广的复习不能平均用力,而要重难点突出,实验就是要突破其中的重难点,因此要有明确的指向性。(2)趣味性。复习教学中的实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趣味性的引领下想看、想做、想说、想思,并且将兴趣延伸到课后的探讨与实践,以强化复习效果。(3)简洁性。实验应短小、简单,节约时间、取材方便,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4)拓展性。实验要体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要能够给学生的思维“留白”。(5)关联性。一方面实验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关联,另一方面实验要关联多个问题或知识点。

三、运用创新实验提高高中物理复习有效性

1.利用实验有效创设复习情境

正如余文森老师所说:“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习内驱力、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建构主义理论更是把教学情境的创设看做是构成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中的首要因素,是学生进行“意义构建”的最新一步。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能够凸显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物理研究方法,因此利用实验创设复习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提高复习课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揭示物理现象本质,探究物理规律,彰显课堂活力。如在《互感和自感》的复习中,可以利用“千人震实验”创设“惊”的情境。2节干电池能够让10名学生同时有被电击的感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强烈的心理反差,激起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在复习课堂中“动”起来;将实验与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融合,利用实验的“惊”、“险”、“奇”和“趣”等特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提升思维的活跃程度,以改变物理复习单调、机械和枯燥的情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实验创设有效复习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复习情境;通过老实验新做法或者新思考创设复习情境;通过生活化的实验创设复习教学情境,等等。

2.利用实验有效巩固基础知识复习

基础知识是物理复习的重要内容,落实“双基”,打好基础是学生综合提高的前提。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不能单纯依靠记忆,而要抓住其本质进行深入理解。只有深入理解,才能把握联系从而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用它们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再现物理现象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得出概念,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建立和总结出来的。美国教育家戴尔指出:教育教学的最大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了许多普遍的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在高三物理复习中,不能就基础讲基础,学生会背、会说、会写就可以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过程获得的必要的`感性认识的再现深入理解和构建。而实验的直观、形象恰好为学生的复习提供了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建立了“具体经验的支柱”。如在静电场复习时,可以利用辉光球、氖管等器材让学生体验到电场的特性。辉光球通电后,用手接触辉光球的外表面,辉光球中的“闪光”将随着手在求表面的移动而移动,这是由于手接触点的电势较低造成的;将氖管逐渐靠近辉光球,氖管开始发光并逐渐变亮,这说明辉光球外存在电场,电场强度随着距离而发生变化,而且可以估测出氖管发光点的电场强度。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直观观察相结合,巩固基础知识并加以灵活应用。物理实验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明的直观形象,还能为学生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环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融境、趣、疑、究为一体,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3.利用实验有效突破重点难点复习

物理复习应以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为抓手,它是既是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又是高考考察频率较高之处,如果重难点内容长期解决不了,就会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心理造成影响如连接体问题。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就成为高三物理复习的关键。重点、难点可以通过教师精彩而逐步深入的讲解突破,但是缺乏直观性,造成学生理解上的不足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做好实验,对学生突破难点、重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4.利用实验使知识系统化复习更有效

复习是要诊断和弥补之前课堂学习的不足,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组和建构,形成系统化和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是复习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罗列和再现,忽略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的。因此,我们倡导以实验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和重组,优化复习效果。如在电磁感应复习中,可以利用“模仿法拉第实验”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等知识点串接来,进行自我构建和重组,形成“一个中心(电磁感应现象)”、“两种说法(切割说和磁变说)”、“三个方面(感应电流的条件、大小和方向)”的知识系统,增强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整体把握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结语

将物理实验融入复习课,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决定的。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尝试,通过教师的设置和引导,以物理实验为途径,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从而扎实有效地提升复习课的实效。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探讨论文 篇11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探讨论文

长期以来,教师迷失于应试的樊篱,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倦,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育要崇尚实务,回归本真,高中物理教师要摆脱题海战术的桎梏,开展有效教学的探究.

一、精心预设,提高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解读教材,精准把握学情,明确重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设计教学.例如,在讲“电容器的电容”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电容器的概念,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电、放电,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领略物理方法的微妙,体会物理科学的力量;教学重点:电容器的概念、定义式;需要突破的难点: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由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如电容器的构成、充电和放电现象、充电和放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电容器的基本作用.也有实验探究,如在了解电容器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电容器电势差与电荷量之间的关系;从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实验中,了解采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及探究过程.还有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例题探讨.

二、运用导入、演示实验,引发学生思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摆脱理论灌输,突出“物理味”,让学生在实验中建立概念、发现规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例如,在讲“楞次定律”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新知的学习.教师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抽出磁铁,让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线圈内有电流?插入和抽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怎样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让学生分别观察N极插入、N极抽出、S极插入、S极抽出时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从而确定磁铁感应电流产生磁场方向.又如,在讲“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时,教师可以演示涡流生热实验,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线圈接入反复变化电流,若电流变大,则磁场变强,激发出感生电场,线圈中产生感生电动势,产生旋涡状的`感应电流.因导体存在电阻,所以产生发热现象,从而认识了涡流的热效应.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交互性强的特点,能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师生的青睐.高中物理知识抽象难懂,学生接受起来会感到困难,教师通过图片、动画丰富呈现形式,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例如,在讲“重力势能”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创设情境,“纷飞的雪花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看似柔软的皑皑白雪却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雪崩”,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漂亮柔软的雪具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重力势能的存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定格、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或通过模拟实验,将肉眼不易观察的内容宏观化,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例如,在讲“分子及其热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呈现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在某一瞬间,微小颗粒在某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就会沿着这个方向运动.而在下一瞬间,它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又向着另一个方向运动.

四、精心创设习题情境,实现高效讲解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习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知识、情感、智慧在练习中共融.教师应构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习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他们在生活情境中获得发展.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习题如下: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B.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C.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D.毽子的自由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教师应在生活中挖掘素材,提取物理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意识.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反思教学行为,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

作者:赵立锦 单位:江苏滨海县五汛中学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2

摘要:高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于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在我国正式进� 分析微课的含义与特点,这样才可以运用微课,让高中物理教学变得简简单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微课

随着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其本身相对传统,对于物理知识的讲解也显得相对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有效地调动。随着高中物理课堂与微课的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满足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微课的含义及特点

微课,基于课堂教学视频作为核心,从而形成囊括教学反思、素材课件、学生反馈、练习测试等一系列在内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主题的利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从而实现知识集中性的讲解。就微课本身而言,其存在的特点在于:第一,时间短。微课本身就体现出一个微字,在教学之中,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要截取重点的知识呈现在微视频之中即可,一般在5-8分钟最佳。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地集中注意力;第二,内容精。所谓的精,也就是要求微课的内容能够最大幅度地精简,教师要为凸显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来进行精简化地处理,这样才能确保微课的内容条理分明,并且内容主题也足够清晰。当然,微课的精致,也要求教师在制作视频的时候可以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来修饰教学的内容,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使用方便。在实践教学环节,当教师做好视频,将其上传到网络之中,通过网络设备就可以进行自由地观看与下载,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让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变得更加灵活。

二、高中物理教学之中运用微课的有效途径

(一)在课前预习中微课的应用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物理课前预习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因为高中物理本身的特殊性,所以部分学生没有进行预习。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的制作,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如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曲线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需要测量哪些量,才可以对小灯泡伏安特进行描绘?如何去测量?之后,让学生自行进行思考,利用电压表来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用电流表来对小灯泡的电流进行测量。结合初中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就可以通过外接法使用。在这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下实验,在电源上直接接上已知阻值的小电阻,然后通过外侧法的方式来测量其电压和电流,并且让学生求出具体的电阻,同时比较已经给出的电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现电流表的内接,最终让学生得到实验结果,从而找到具体的原因。利用视频之中的电压表以及电流表示数,让学生将具体的电阻求出来,然后比较给出的电阻,做好相对应的引导,这样就可以实现电流表的内接,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验,找到实际的原因。通过视频之中所呈现出来的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利用最初的实验获取电阻,总结相应的规律。通过这样的视频,就可以达到相关知识的丰富,并且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也可以自己找寻规律,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其能够充分地了解实验。并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利用微课来开展课前的预习,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

(二)课程创新设计中微课的应用

长期以来,物理学科都备受争议,主要是因为很多无法理解的概念与实验。在传统的物理课程之中,讲解知识主要是利用书本和PPT,很少会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这样的纯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厌倦。但是微课背景之下的课程设计,就可以很好地改良这种授课方式,将原本的抽象化概念直接具象化,让物理教学变得生动而形象,这样不但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激情。另外,课程的设计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通过情景式的体验,就很容易让学生发现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物理现象本身就是解释生活之中的现象,微课的利用可以进一步强化这一种情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思维格局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地扩大。微课不仅是网络化的课程体系,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以及知识的获取方式,课程的创新设计就成为教学质量得以衡量的。重要指标。在对成效进行衡量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微课本身所带来的课程新体验,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本身无法比拟的。

(三)实验设计中微课的应用

通过实验,就能够为学生展示出原本枯燥的概念,但是并非所有的演示实验都存在进行的条件,这就需要利用微课来进行教学。通过微课开展相应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实施引导,能够真正地从“微”入手。如,在光电效应概念的讲解中,传统的板书模式很难让学生得到直观的认识,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有需要考虑到周围气候的干燥性,并且与锌板之间的连接电器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角度地张开,并且电荷也会出现中和的情况,导致实验无法正常的进行操作。但是微课的利用,就可以让学生看到生动的视频,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其的记忆与理解,从而确保学生在光电效应习题的练习中,能够大幅度地降低错误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之中应用微课,就是为了实现教学方式与学科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这也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教师分析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就能够实现在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方面的突破,并且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最终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航宇。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xx(03):176.

[2]胡闪闪。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01):32.

[3]韩仲文。高中物理光学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xx.

高中物理教学小论文 篇13

一、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高效整合策略

当下,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理科教学软件,但能够适合学生发展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还比较紧缺,加上部分物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自制课件的水平还比较低,造成了在物理教学中“低水平重复”的课件制作现象将计算机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新软件,可以将物理学科的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有机统一起来,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运用,为物理教学的发展服务。比如,许多物理教师利用Internet网络,建立了相关的网站,然后把自己制作的优秀课件和发表的学术论文传到自己建立的网站上,同时,也把在其它网站上搜集到的课件和自己的课件融合在一起。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课件教学体系,既实现了物理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组合,也方便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二、建立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一)通过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物理学科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在演示实验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实验仪器落后,材料有限等,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教学,使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或者不容易操作的实验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弥补了常规实验不易操作的特点,提高了实验的演示效果。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和高中物理实验的有机结合,能够突破常规实验的局限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危险的实验能够有效地进行模拟,使教学中实验的缺点得到完善和弥补,有利于学生对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进行有效的探究,从而获得新知,使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运用虚拟实验室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长期以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怕出现意外,给学生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失,因此往往会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这就造成了学生只看实验,没有动手的机会,另外,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得到的实验数据以及结果和教材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有部分数据还是相反的,同时实验产物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体现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中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虚拟实验操作,不会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从多方位去进行操作,得到了有效的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和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整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得到培养。学生在操作虚拟实验的时候,还可以和其他学生沟通交流,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进行网上畅游,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网络储存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共同任务的驱动下,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总结归纳、共同提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四、网� 网上的资源信息量大,而且不断更新,这些资源都处于动态更新之中,教师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适合学生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了解物理学科发展趋势,及时把握教学动态

物理学科发展很快,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并在物理教学中及时调整。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有必要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以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但是现实中的练习题不能及时更新,题型偏旧,很多习题都是过时的。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这个资源库,为学生推荐一些权威的学习网站,让学生从这些网站上下载一些最新习题,这些习题题型新颖,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网络的交 比如,在名师网上和名师、专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以及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在论坛中还可以和同行交流教学中的困惑,通过网上学习交流,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六、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突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是排斥所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达到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它们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它们的有机结合,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主动探究,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培养了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4

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思路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缺乏新颖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精选15篇】

2.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高中物理的趣味性降低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不可分割的重要资料,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手段.但在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却出现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只注重课堂讲课而忽略了对学生动手潜力和抽象性思维的培养,使得高中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大大降低.进行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带给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提高学生综合潜力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兴趣就要在课堂上增加物理实验.

二、改善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推荐,期望对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用心性有所帮忙.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高中物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不仅仅要有信息传递,更要有情感方面的交流,情感因素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因素.因此,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首先要求教师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在备课时充分思考情感因素,根据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备考,力求在授课时能够思考到大多数学生的状况,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如在进行课堂练习的准备时,能够准备不一样难度系数的题目,上课时由学生自行选取题目完成,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课堂上所讲的资料,又不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2.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就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应把物理课堂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校兴趣.例如,在讲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时,教师除了课堂上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讲解外,还能够在班级内进行一个小型比赛:将班上的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分别说出万有引力在我们生活中的表现,举例较多的小组获胜.这样一来,不仅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万有引力定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物理实验教学是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物理实验来论证书本上的知识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到物理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进行物理实验教学需要学习和教师做的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学校设备投入,完善校内的物理机械设备,以此确保学校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展,为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准备条件;尽量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实验,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的要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程实验虚拟化,既能节省时光,保证安全,又能使学生观看到相关试验.例如,在人教版选修2-2中,在讲授第2章物体的形变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一个比较的物理实验:观察不一样材料做的相同物体,在什么状况下发生形变,在什么状况下不会恢复原样;在讲授人教版必修1第1章运动的描述中,能够利用打点计时器来测试物体运动的速度.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我动手进行试验,加深学生对老师所讲知识的理解.

4.开展物理竞赛

此刻高中物理教学枯燥,有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只开展物理课程学习而忽略了物理的趣味性.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高中学校能够在校内开展物理竞赛.进行物理知识竟答、开展小实验等活动都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用心性,此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透过分析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能够明白进行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只有改变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用心性,不断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事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