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有关礼仪的论文范文(通用4篇)正文

《有关礼仪的论文范文(通用4篇)》

时间: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有关礼仪论文范文(通用4篇),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现代礼仪论文 篇1

礼仪是自古以来人类生活中一直存在的一种规范现象。它之所以一直存在并为人们普遍认可,是因为它既是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近代以来,整个社会生活的日益世俗化和市场化导致了礼仪的日益表面化和商业化,以礼仪为标志的道德逐渐丧失了它的好生活意蕴,对好生活的理解也变得片面化。在人类社会从现代向后现代转换的今天,我们需要理清礼仪与好生活本原的真实关系,反思近代以来礼仪与好生活的分离,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后现代的重构。

一、礼仪与好生活的关系

礼仪是最常见的日常现象。在汉语中,“礼仪”指礼节和仪式,是“礼节”和“仪式”的复合词,因此这个汉语词被英译为“ceremony and propriety”。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礼节”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鸣礼炮等;“仪式”指举行典礼的程序、形式,如授衔仪式。显然,礼节与仪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区别仅仅在于仪式是更正规的礼节。就其实质而言,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一种应当对他者表示友善和尊重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要求。礼仪不适用于自我,只适用于他者。这里所说的“他者”既指他人,包括生活中遇见的各种人,以及历史人物,如孔子;也指各种群体,如各种国际组织、国家等;还指事件,包括现实事件和历史事件,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的庆典。礼仪的形式各种各样,从最常见的握手、对他人的善意微笑到开国大典之类的庄严隆重的庆典,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对他者表达礼仪表达者(礼仪主体)的友善和尊重态度。

在这里,友善是前提,它表达对友好善意的关切;尊重是核心,它表达对他者尊严的承认和尊重。单纯的友善态度尚不成为礼仪,只有在友善的前提下对他者表示尊重,才构成礼仪。而且,这种尊重有一些社会约定俗成的形式,如握手、拥抱、鞠躬和各种仪式等,就是说,礼仪是通过社会认可的礼仪形式表达对他者的尊重的。

二、礼仪与好生活分离的原因和后果

无论在西方传统社会还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礼仪都被看作是与好生活内在关联、密不可分的,甚至把礼仪看作是好生活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标志。在西方的古希腊罗马社会,人们似乎不太重视礼仪问题,但是非常重视“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生活?”“一个人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并不相同,但一般认为好生活是德性之人过的生活,因而这两个问题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做德性之人,过德性之人那样的生活。那么,德性之人的德性意味着什么?古希腊认为,德性之人的德性是一个整体,具有统一性,其实质是对德性的本质有所把把握,或者说获得了有关德性的本性的知识。这即是所谓的“德性是智慧”、“德性是知识”。德性虽然是统一,但它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得到普遍公认的是智慧、勇敢、节制和公正。这四种德性被称为“四主德”。

亚里士多德更在诸德性之上提出了一种特别的德性,英文中没有与之严格对应的词,通常译为magnanimity(高风亮节)。这种德性不是一个与其他德性并列的德性,而是其他德性的“王冠”或“装饰物”,它能使其他德性更伟大。它是非凡行为者的德性,他在一种非凡的程度上具有所有德性,因而获得了这种成为非凡地有德性的进一步的德性。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这样一个非凡的人不会去做平常的、无聊的、不引人注目的德性行为,因为他不像平常人那样从事引起这些平常行为的非道德的生活事务。因而他的德性行为被限定在更辉煌的类型”。

这种人也许就是亚里士多德和希腊人心目中的典型意义的“德性之人”。

三、礼仪与好生活关系的后现代重构

应当承认,近代以来的市场经济社会的历史进步意义,它使人从过去的各种束缚中解放了出来,获得了人身自由;它也使人类摆脱了过去的贫穷苦难,获得了物质上的富足。市场经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但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取而代之的更好经济形态,因而在可预见的历史时空内,市场经济将仍然会是人类的主要经济形态。因此,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任务也许主要在于如何有效地扼制整个社会日益市场化的态势,使以礼仪为标志的道德重新回到人类生活之中,成为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礼仪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并不是要传统社会那样礼仪道德生活与好生活等同起来,一味推崇值得钦佩的生活,而贬低甚至否认值得欲望的生活。传统社会对好生活理解的最大问题在于,虽然它一般来说肯定好生活是作为整体的人的生活,但它把这种整体生活理解为主要由道德构成的生活,物质生活要么完全被否定,要么被看成是无足轻重的。这样,对一个人应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回答,就成了要成为道德之人;而对一个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的回答,就成了要过道德生活。

今天看来,这种理解显然也是偏狭的。没有富足的物质生活作为基础,人们很难普遍地成为真正有道德的,生活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为整体的好生活。其结果出现的不是普遍有道德的人和有道德的社会,而是道德越来越成为无人信奉的空洞说教,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则利用这种道德的虚伪性谋取私利。

正因为如此,传统社会无法继承存在下去,最终为现代社会所取代。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最大贡献是使社会和人们普遍获得了物质生活的富足,这就为构建一种不同于传统社会那种不人道的道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构建一种与富足的物质生活相一致同时又能提升整个生活的质量和层次的新礼仪,这种礼仪能克服和防范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能使人精神充实,精神需要获得充分满足。这就是我们提出的礼仪与好生活关系的后现代重构问题。最后,礼仪在好生活中的定位问题。前面已经谈及对好生活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显然后现代社会的好生活是那种既是值得欲望的又是值得钦佩的生活,是这两种生活的有机统一。

后现代的礼仪所代表的是人的整体生活中值得钦佩的方面,这个方面不是否定好生活的值得欲望的方面,而是以之为基础、为前提的。它是对值得欲望方面的提升和超越。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礼仪生活大致相当于人的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层次。这种需要的出现和满足是以基本需要的满足为前提的。按照这种理论,重建礼仪与好生活的关系,需要努力解决人们的基本需要的满足问题。从社会的角度看,重建这种关系既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又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从历史的经验教训看,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不可能使礼仪真正回到人们的生活。当然,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引导人们不局限于物质需要的满足,而要同时追求精神的满足,追求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对于社会中的那些比较富足的人群,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如教育、政策、措施等)推动他们追求礼仪生活,追求作为整体的人的好生活。

现代礼仪论文 篇2

生活,可以说它五彩缤纷,也可以说它像个万花筒;的确,很多时候人们感受的是生活的复杂,被生活的琐碎搞得头昏脑胀,当然我也不能抹去生活为人们打造的快乐。以下是“公关礼仪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每个领域,除了规矩,还有他的规律,更有技巧,像生活中的传播与沟通便大有文章在里面,形形色色,各行各业中的每个个体都审视着自己在此过程中动作。第一次以书面文字形式注意到这个生活中的细节的技巧是公关心理学的课堂上,那么我要谈的即使公关学心理学中的传播与沟通技巧于生活中。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与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密不可分的。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即公关主体、公关中介(传播、沟通),因此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相应地就由三个大的方面构成:一是公关主体即社会组织心理,二是公关客体即公众心理,三是公关中介即传播、沟通心理。

公关心理学,对于心理学我们是耳熟能详,那么异样就在于“公关”二字;公关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传播的过程。通过公关活动,使组织与公众之间紧密联系,让组织走向公众,让公众了解、喜欢组织,而这正是通过公关传播实现的。了解公关传播心理,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传播的目的。传播、沟通心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研究传播心理的几种主要范式,包括人本主义传播论、精神分析传播论、认知理论传播论、行为主义传播论等内容。这些传播理论对公共关系传播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研究传受关系与传播策略,包括传受者心理互动(传受者间的功能互动、传受者间的人格互动)、传播策略(传播的一般策略、人际传播策略、组织传播策略、大众传播策略)等内容。

3、研究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与沟通,包括影响公众心理的常用方法(浸润法、劝导法、榜样法)、与公众沟通的方式(导引式沟通、疏浚式沟通)等内容。

4、研究不同传播类型的心理基础,包括人际传播心理(人际传播的含义与特点、人际传播中传受者间的心理关系、组织形象的人际传播心理技巧)、组织传播心理(组织传播的含义与特点、组织传播中传受者间的心理关系、组织形象的组织传播心理技巧)、大众传播心理(大众传播的含义与特点、大众传播中传受者间的心理互动、组织形象的大众传播心理技巧)等内容。

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公共关系心理学就是普通心理学主干上派生出的众多分支之一,是心理学理论在公共关系实践中的运用。

公共关系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异同在于:

第一,普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活动,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注重考察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第二,普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从公共关系活动的特定情境出发,考察处在这一状态中的人们特殊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第三,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的、未经修饰的刺激环境所引起的(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反应过程,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重点研究人们因公共关系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和心理定势,以及公共的心理活动与组织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

总之,公共关系心理学派生于普通心理学,并以普通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其实简单的谈这些囊括性的概念对于学习过一门课程的阐述貌似是很不负责任的,那么我就从一个案例谈谈生活中的传播与沟通吧!

案例:

小王从北京到重庆玩,他想到解放碑去玩但不知道怎么乘车,于是他就随便上了一辆公交车。上车之后小王便拿出地图来看,但他发现看不懂。他就问售票员“这车是去解放碑的吗?”售票员剪着指甲漫不经心的说“你坐的是反方向的,拿着地图都看不懂,还看什么看”旁边的大爷看不下去了说“你到下一站转乘xx路就到了”大爷又加了一句“现在的年轻人没一个是有教养的。”这时旁边的一个年轻女孩说话了“大爷,你不能这样说啊,这只是少数”这个穿着吊带染着黄色头发的女孩又说“向您这样看上去慈祥的老大爷,其实肚子里全是坏水。”这是一中年大姐说“你是怎么这么没礼貌,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像你这样的估计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的像个鸡。”

首先,我们看得出这是生活中常见得不得了的现象,其次是乘务员的态度,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对于自己熟悉且可以做主相关让别人决定的地方有一种特别的“主人翁”的感觉,于是便有了他那漫不经心伤人于无形的答话言语,接下来是老大爷的好心答话与无心的抱怨,结果没有顾及公共场合的因素,忘记了此时公车上的其他人也在关注这里发生的简短对话,而此时关注的人都有一种视如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觉,当然除了麻烦以外;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因为说话没有顾虑周围而引起的言语争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我们的千年文明语言汉语上,不仅有咬文嚼字而且存在着很明显的字眼与字义的确区别,不同的语句因场合的不同而意思不同,效果易不同,这便是生活中交流技巧与信息传播技巧的应用体现。

其实在网上看到这个案例的时候下面还有一些评论,从评论上我貌似看出这是上学期公关心理学期末论文的写作材料;我想互联网也算是也是传播与沟通的渠道之一吧,当然作为应付学了一学期的课程的作业貌似可耻了一点,既然都想到网上求助了那就没有理由在网上说老师了,不过这大概也说明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存在问题,老师每次来只是上课,经书自己的备课准备的内容,忽视了下面学生的个体感受,于是学生不关注老师的课程内容,导致最后期末时候的一些误解,因缺乏交流存在的,我个人觉得像课堂这样的场合对于传播与沟通应该是加强互动,即,老师的案例不再是以PPT上写出来,儿时让学生表演出来等,这样加强了沟通与知识的传播,而且也会使大家印象深刻。

一上是我本学期学了公关心理学课程后对本课程的认识与了解的以点代面的描述,就我感兴趣的部分;来总结这门课程,其次还有对这个课程上的一点意见因为与我的兴趣内容联系也写在上面了。言辞赘述了些,请老师谅解!

个人礼仪相关论文 篇3

【摘要】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礼仪是一种人际交往语言,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涵养、教养和素质水平,而且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对我们的学习,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响。礼仪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同时也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因此,礼仪在我们的人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礼仪 人生 提高修养 改善关系 成功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1礼仪有助于提高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之一。它不仅反映这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这一个人的气质、风度等等。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礼仪及修养,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个人对礼仪的运用程度查知其修养的高低。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能的修养,有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提升个人的形象!比如说,在和人们的交往中,除相貌外,服饰似乎是很重要的,通过一个人的服饰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情,还能体现出此人的文明程度以及修养。

2 礼仪有助于改善关系

一个人要同其他人打交道,就不能不讲礼仪。运用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还能帮人们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更好的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和善意,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男士要出席某个晚宴或者晚会的时候最好的着装应该是小礼服(多为全黑色的西装上衣,配白衬衫,系黑领带或者黑蝴蝶结),而并不应该穿着大礼服或者是晨礼服。这样才能显示出一个人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这点很重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该注重这些,虽然很小,但在别人的眼中却显示这你自己修养和对朋友的态度!

3礼仪有助于建设文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都十分重视交往时的礼节礼貌,把它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正如古人所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仪是立国的精神要素之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讲究礼仪,注重礼貌是最基本的要求,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基础作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礼仪规范的形成,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反复的生活实践形成的,折中约定俗成的规范不断地支配着人们的交往活动,它规定者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中特定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此,礼仪是建设文明中的重要工具。

4礼仪也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

生活事实证明:人际关系好的人,办事容易命顺达。这就是说你要会恰当地利用社交能力调适人际关系,这样才能达到你们期望的目的和结果。在各种不同的社会条件下,追求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的共同本性。在发达国家,除了自我实现和新生的需要在国民中占优势外,把社交需要的人也相当多。在不发达国家,除了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在国民中占优势以外,社交需要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由此可见,不论社会条件如何,人们都是需要交往的。只有通过交往去建立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才能同他人友好相处。

5社会对大学生礼仪的要求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大学生有必要对自身礼仪素养加以普及与规范。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普及大学生礼仪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普及大学生礼仪,将直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具体来说,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普及大学生礼仪,将促使大学生从一点一滴小事着眼,从检点一举一动自身行为着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养;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形象。在社会上,大学生个人形象往往与高校形象划等号,所以大学生对个人形象的维护将直接有助于高校形象的维护,甚至有助于对整个高等教育形象的维护;有助于增进人际沟通。大学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注重人际沟通。

6礼仪与人生的关系

好的礼仪不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会性,同时还是社会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孟德斯鸠曾说:“我们有礼貌是因为自尊。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招待的人喜悦。”生活中有许多口角、摩擦、矛盾、争斗,都是起因于对小节的不注意。而文雅、宽厚能使人加深友情,增加好感。注重言语礼仪,可以有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的礼仪,可以有一个宁静、洁净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因此礼仪习惯的培养是我们完善人生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实用生活礼仪常识》 樊丽丽 中国经济出版社

《社交与礼仪》 邢颖 曾宪植等编著 民族出版社

《生活礼仪》 张文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礼仪生活》 朱宁虹 中国物资出版社

精选于礼仪的论文(推荐 篇4

摘 要:生活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 社交礼仪 重要性

我国素以“礼仪之帮”著称于世,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遗产。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而今天,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的是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正确的社交礼仪,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在校生活的质量、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更能使莘莘学子在踏人社会、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时,可以充分展示自身有礼、自信的良好风貌,从而迈出事业成功的第一步。

社交礼仪是指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文明行为,也是个人文化、品德、思想修养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发展自我、体现自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一、大学生社交礼仪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今天,部分大学生的交际困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不善交往,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原则;有的有自闭倾向,不易被人接触;有的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自己做人的正确原则而随波逐流。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家庭教育的欠缺

当代大学生的父母一辈,大都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缺乏理性,缺乏科学和正确的引导。将孩子视为掌明珠,百般呵护、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这同礼仪自律、敬人、宽容、平等的做人原则是格格不入的。在教育内容上,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盲目性、从众性,急功近利。

2、学校教育的偏失

考试成绩好就是教学效果好,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应付考试,这是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对教育和学校的认识。由此忽视了对学生个人礼仪的教育和培养。由于礼仪知识的欠缺,交际能力的低下,当他们离开父母独自进入大学生活时,疏于自治,我行我素,一些不良行为逐渐显露出来。有些人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礼仪知识的缺乏转化为现实的失礼行为,一失足成千占恨。

3、社会的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当前社会文化价值和伦理价值正处于无序性向有序性重新构建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的“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和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不文明,有悖于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的大学生带来负面的、消极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降低,礼仪修养的缺乏,必然导致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表现出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4、自身素质修养的匮乏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组织及个人形象的时代。当今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形象也非常关注。他们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如专业技能的多元化、高水平的外语,追求时髦、名牌服饰,但部分人却认识不到用礼仪规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识、内涵的重要性。

二、社交礼仪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世界上最廉价,而又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特质,那就是礼节。”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有下面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即教养,教养即素质。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通常都会被人们与他的个人素质相联系。社交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基础性因素。系统的社交礼仪知识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他们明确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文明表现和道德素质的现代人。

2、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古人认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讲的其实就是交际的重要性。曾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也曾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人们交际生活的钥匙。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人类越进步,日常生活越社会化,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讲究礼仪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礼记〃礼器》说:“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如能懂得一点不同场合交际礼仪的知识,就能够更容易地与交际对象打成一片。洛克认为礼仪的作用就在于“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相反,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有关的礼仪知识,就有可能被某些社交场合隔离开来。

社交礼仪在协调人际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人际关系的纽带和调节器。由于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是敬人律己,真诚友善,因而它能联络人们相互间的感情,架设友谊的桥梁,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建立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即使在人与人之间发生了某种不快、误会和碰撞时,通过一句礼貌用语,一个礼节形式,便会化干戈为玉帛,重新获得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初次相遇的陌生人,只要礼节周全,也会成为一见如故的知心朋友。唐人罗隐曾说:“敬一人,则千万人悦;慢一人,则千万人怨。”

3、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交的技巧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社交礼仪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能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加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形成良好的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和空虚等。这些都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了不良情绪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调试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讲究仪表美将不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更多的是使人不断地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振奋,这样久而久之,自卑心和羞怯心会逐渐消失,自信心会相应增强。第二,礼仪教育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礼仪教育是从日常生活、社交场合等方面指导学生,从小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礼仪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礼仪教育指导学生怎样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4、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

大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社交礼仪教育则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不学礼无以立”。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将面临着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挑战 在求职择业中,人们不仅重视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还将更加重视包括职业道德、思想水平礼仪修养等在内的综合素质。礼仪修养是大学生修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他们处世之道的学习,多是依赖对有限的人际环境有限时间的耳濡目染以及家长的言传身教,零散而又容易失之偏颇。这就要求在大学针对学生实际进行礼仪教育,系统全面地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在校期间掌握必要韵社交礼仪知识,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弥补其修养的不足,提高自

身的素质,从而拥有一张通往任何地方的“自荐书”。

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大学生们要想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必须认真学习做人的礼节和规矩,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把礼仪作为与人交流的润滑剂,使自己在社会中游刃有余,轻松自如。

5、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

一般而言,人们的教养反映其素质,而素质又体现于细节。反映个人教养的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礼仪水准如何,往往反映着这个人、这个单位、这个国家的文明水准,整体素质,整体教养。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礼仪、礼节、礼貌不仅是我国人民走向世界、与世界交往的名片,也成为投资环境、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