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优秀9篇)正文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优秀9篇)》

时间: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自学考试学科调整后产生的新专业。这一专业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工商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管理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本文是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可雇佣能力;工商管理;协同开发

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了20万左右,而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截止到2013年2月4号为止低于去年同期8个百分点。严峻的就业形势呈现在我们眼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关注的问题。以前人们普遍把这样的社会问题归罪于大学扩招。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开始意识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培养的方向还没有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就直接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雇主的需要。并且从就业供给来看,既有大学毕业生不愿从事的大量工作岗位,又有因为可雇佣能力不足而无法从事的职业。因此,提高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成为当务之急。由于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开发途径都有不同之处,因此,选择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探究其他各个专业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的开发途径。

一、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可雇佣能力构成

可雇佣能力最早是由英国学者beveridge在1909年专门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提出来的,指劳动者可以被雇佣的潜力,而后被作为“激活”就业、抵抗失业的公共政策工具。它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是1998年HillageandPollard提出的可雇佣能力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本文基于对以往文献的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获取样本数据,使用李克特无量表对各项能力进行打分,由毕业生和雇主作出评价,共收集了134份有效问卷。并使用excel和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信度分析和因子分析,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模型。如下表所示:

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的协同开发途径

通过上述模型,制定了专门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开发途径,即政府引导、高校主导、企业参与、毕业生主体的协同开发途径。1.政府进行引导。政府的引导的措施包括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鼓励企业为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高校教学设施建设、促使毕业生有意识的通过各种活动提升自身可雇佣能力、规范劳动力市场,加强各部门的合作、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体系构建等等。可以根据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模型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途径。2.高校作为主导。改革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了解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雇员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课程形式上要更加多元化,除课堂授课之外,增加小组讨论、沙盘模拟、案例讨论等机会,鼓励其积极发言。加强与企业的联合,重视各个环节的企业参与,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最后,就是要加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了解雇主的人才需求情况,每年派教师参加就业指导等相关专题的培训,或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实训。从毕业生入学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教育,随时给毕业生提供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传授求职应聘技能,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3.企业是战略伙伴。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课程制定。企业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希望毕业生重点具备的可雇佣能力,制订出用人方案,并把这些方案和学校进行沟通。为了使方案产生预期效果,企业就会主动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制订当中去,为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得到高校专业上的帮助,而高校了解了雇主的需求,从而达到了双赢的局面。企业为大学生提供真正的实习机会,成为其第二个课堂。要想使毕业生掌握可雇佣能力中的一些关键技能,没有长期而有效的实践是不行的。实习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实习的时间短,特别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很难在毕业前获得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实习机会。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等社会各单位相互合作,为毕业生构建有意义的实习平台,让毕业生持续不断地与企业等社会各单位保持联系和沟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既可以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又可以为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在大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公司任职。而大学生也可以从中培养自身的可雇佣能力,实现更好就业。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实现其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这里的培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而是根据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特点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参考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可雇佣能力模型,以毕业生为核心,以岗位要求为标准,通过定期的考核,了解其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所必须的技能,有针对的采取各种培训手段,不断提高可雇佣能力。4.个人开发为主。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毕业之前就应该根据自身的特长及兴趣,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通过学习进行调整。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其他多种知识,愿意学习并会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课外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团队合作,通过组织各种活动锻炼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学习求职方法,掌握求职技巧。另外,要转变就业观念,以良好的心态,科学的选择职业,切勿眼高手低,并且学会有效地竞争与合作。

作者:于莹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金晓亚。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内涵及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9.

[2]Knight,P.&Yorke,M.Learning,curriculumandemployabilityinhighereducation[M].Routledge,2004.

[3]谢晋宇、宋国学。论离校学生的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性技能[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5-92.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篇2

一、实践目的

实践是我们从理论到实际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学习环节。通过进厂实地实践,培养我们实践动手的能力,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把专业课与实际生产更好的联系起来,检验自己掌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能否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当中去。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论知识,提高知识运用、文件起草和资料收集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际的高品质结合。提高协同合作及组织工作的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企业、社会、国情,以完成我们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

二、实践单位及岗位介绍

公司介绍:

1.组织制订、修订所管辖职责范围内的相关规章制度和作业程序标准,经批准后监督执行。

2.组织实施售后服务部营销计划:

(1)根据公司售后服务计划,组织制订本部的售后服务计划;

(2)负责按计划组织、安排售后服务工作;

(3)合理调配人员和设备,调整售后服务方案,提高工作效率。

3.售后服务过程管理:

(1)主持售后服务部例会,全面协调部门工作;

(2)对售后服务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3)监督检查部门员工的工作,对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提出警告并指正;

(4)参与售后服务问题的分析,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4.售后服务现场管理:

(1)建立现场管理制度,并指导培训现场管理知识

(2)推进现场管理制度,实现售后服务部门标准化管理;

(3)按时考核部门员工的现场执行情况,实施奖惩,确保制度得到落实。

5.售后服务安全管理:

(1)负责落实企业各项安全制度,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

(2)控制关键要害部位,杜绝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

6.部门维修成本控制:

(1)统计分析部门每日的维修情况,寻求改善,提高效率;

(2)统计分析部门的成本消耗,制定可操作性成本控制措施。

7.部门员工管理:

(1)组织部门售后服务员工参加业务培训;

(2)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部门员工考勤及工资核算等事宜。

8.其他工作:

(1)负责协调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

(2)及时与上级领导和其他部门沟通,解决售后服务过程发生的突发事件;

(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实践内容及过程

起初,刚进入售后服务部的时候,部门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第一天进入售后服务部开始工作时,所在小组的组长、技术员给我安排工作任务,分配给我的任务是简单的组装电脑系统的内部结构,我按照技术员教我的方法,运用操作工具开始慢慢学着组装电脑,在组装的同时注意操作流程及有关注意事项等。在工作的同时慢慢熟悉部门的工作环境。作为初次到科贸公司去工作的我来说,对公司的了解以及对工作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是甚少陌生的。一开始我对部门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组装操作规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都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向小组里的员工同事请教了解工作的相关事项,通过他们的帮助,我对部门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部门的工作实行8小时工作制,工作时间段为:早上7:30至中午11:00;下午2:00至5:00。部门的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该上、下班制度。

对部门里的环境有所了解熟悉后,开始有些紧张的心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工作期间每天按时到公司上班,上班工作之前先到会议室等待总经理集合员工开会,强调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同时给我们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后,则要做一下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于是我便到我们部门的工具存放区找来一些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用具(比如:螺丝刀,电烙铁等)。在维修区域进行正常作业,我运用工作所需的用具按操作规程进行维修。 在工作期间有些电脑的维修难度较大。刚开始维修起来还真棘手的,工作效率不高,维修出来的电脑质量也不达标。于是我便向小组里的员工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简单快速的维修方法与技巧。运用他们介绍的操作方法技巧慢慢学着维修有难度的电脑。同时在维修中选择适合的维修工具,提高工作的效率。

在工作中维修出的产品有时会出现异常(比如:开机断电、开机主机报警等)。出现上述情况时,及时告知部门技术员,让他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针对电脑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最终符合检验的要求。

1、经过两个月的现场操作后公司安排我在部门经理一职实习,主要负责组织实施部门维修计划:

(1)根据公司维修计划,组织制订本部门的维修作业计划;

(2)负责按计划组织、安排维修工作,确保维修进度;

(3)合理调配人员和设备,合理调配人员和设备,调整售后服务方案,提高工作效率。

2、部门维修过程管理:

(1)主持部门例会,全面协调部门工作;

(2)对维修作业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同时进行维修质量控制,保证维修质量;

(3)监督检查技术员工的工作,对违规操作提出警告并指正;

(4)参与维修质量问题的分析,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3、人员管理:

(1)组织部门员工参加业务培训;

(2)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部门员工考勤及工资核算等事宜。

4、其他工作:

(1)负责协调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

(2)及时与上级领导和其他部门沟通,解决生产过程发生的突发事件;

(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组织实施车间生产计划方面。我的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总经理助理的带领下,制定本月维修计划。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当日要维修的电脑进行分配,再安排技术员进行维修。

5、人员管理方面

部门维修工作属于专人作业,我带领的团队不论在工作绩效,工作质量,团队融洽度,合作性,员工稳定性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这主要得益于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的运用和个人的敬业、民主、亲和的领导风格。双因素理论使我认识到作为管理者不光要关注激励因素,适时激励员工,提高效率,同时也要关注保健因素,经常和员工沟通,解决他们的困难,更有利于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和凝聚力。

这此期间本人带领的团队最多超过5人。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团队建设的重要作用,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意义。同时参与了公司每月的改善活动。主要参加的改善项目有,缩短维修时间,提高维修效率;仓库的流程改善,优化供应链管理,收货、来料检料流程改善等。通过这些改善活动,一方面使我认识到改善在企业中是永无止境,改善活动在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每个月五个工作日的亲自参与,提升了个人管理能力,并接触了许多新的工作领域,增加个人的工作经验。总的来说,在公司的管理实践中,积极负责,不断进取,使本部门的工作有了很好的改善。我也体会到了,学习一定要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才有效果,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才是自学的真谛。

6、问题发现: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不仅注意到所购买的产品,在同类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相似的情况下,更加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因此,当企业为用户在提供价各类产品的同时,更需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从而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

(1)任何企业都需要向用户提供售后服务,然而如果希望向用户提供专业、快速、准确的售后服务,企业则需要面临许多挑战:

(2)快速响应客户问题反馈,需要售后人员及时了解客户基本资料及购买产品情况;

(3)当客户不同类别的问题时,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跟进处理;

(4)向客户开放的多种问题受理渠道,但是无法集中统计客户问题反馈历史;

(5)售后服务人员为客户解决问题后,不能及时了解客户满意度。

(6)基于问题提出的售后服务管理解决方案

7、因八百客业务管理专家基于对各类企业售后管理的深刻理解,结合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推出800APP售后服务解决方案。它具有以下特点:

(1)以客户管理为中心,围绕客户问题反馈管理、配件管理、派工管理等管理流程,对企业售后服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管理;

(2)应用800APP平台,将客户提交的支持请求转换为可以被记录的工单提交给售后服务人员,从而让内部服务人员进行有针对的受理与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支持请求进行转移和分配,让所有的客户售后服务请求都不会疏漏。

(3)通过强大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很很好的掌握客户服务人员的绩效和客户满意度评价走势,便于企业对售后服务的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从而完善服务质量;

(4)既支持初创型微小企业,也能充分满足多地区集团化售后管理业务,达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一个可根据未来发展随需应变的管理平台。

四、实践总结及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读此句时,我并没有特别的感觉。然而就在这不长的实习后,我不仅真正明白了它的意义,更深切体会到它的内涵。对我而言,社会和单位才是最好的大学,我发现自己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如果不与公司工作实践相结合就显得太有限,太浅薄。在公司里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我要学习的实在太多太多,不仅是专业技能,还有职业精神和社会经验。回想当初刚要实习的时候,我抱着终于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充满活力的xx工作的心情,进入xx实习,在这短短三个月实习里发现自己学到的东西始终是不够,这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这次实习的时间虽然很短,可我学到的却很多,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很多地方还有待加强改进,例如有时会在细小的工作点上缺乏注意,导致与期望不大相符的行动结果等一些问题,这些都促使我认真思考以及深刻的反省,认识不足,然后敦促自己努力改正,不断完善自我。

经过这两年来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习及这次的实践过程,我对工商企业管理的认识也愈加深刻。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及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科学管理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加。工商企业管理属管理类,主要为企、事业单位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更好地促进企、事业盈收,提高企、事业人员管理的高效性,为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为单位上下级间的管理工作建立桥梁。结合实践谈谈我对工商企业管理的几点认识:

1.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应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

当今社会各类竞争日趋激烈,而最激烈的是人才的竞争。对一个企、事业单位来说,人才的好坏与数量决定着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方向、速度及成果。人才之中管理方面的人才尤显重要,人才再多、生意再大都需要人来管理,才能使各类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管理者应掌握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知识,这样才能灵活地将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2.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企、事业之间存在差异,工作中的管理包含着方方面面。管理者除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熟知国家甚至国际上的相关法律、政策和方针,所任职企、事业单位主要业务领域等,这样才能进行更切合实际工作的管理,不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

3.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配合,良好管理效果的实现离不开团队共同的努力。管理中计划、措施是前期工作的一部分,而执行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也与最终呈现的管理效果关系最密切,需要团队内部良好的沟通、提出有效的修改意见及付诸实践。作为管理者,需要进行协作及凝聚团队,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

4.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没有亲自调查,凭空想象,很难将理论知识化为实际能力。因为社会分工中各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不同,更需要我们深入企、事业单位中进行沟通、访问,对有关事例进行学习、分析并加以总结,适应不同的管理岗位。

5.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

工商企业管理涵盖的面非常广,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投资等,课程设置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课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需要大量具备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作为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管理方法、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社会、行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虽然实习的生活比较短暂,但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加深了我对工商管理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实际管理知识,使我对部门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认识。认识到要做好部门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踏出校门我满怀信心,专业工作能力、检查指导能力、参谋咨询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熟练使用各种自动化办公设备的技能都在实践中得以锻炼,相信这次实践在我的大学生活乃至人生中具有不可否认的意义。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篇3

在高校的诸多教学环节之中,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上表现得是好是坏,直接影响到高校对学生自身能力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评估。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招收人数众多、未来就业方向广阔的专业,其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好坏将会影响到毕业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就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他们的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企业管理;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科研创新

社会需求是引导高校设立具体科目的主要动力。工商企业管理这个专业正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这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管理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以及管理企业的综合性能力,以此来满足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应用型需求。该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多年学习后,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毕业设计正是考验他们水准的重要关卡。然而,由于教学因素的影响,学生无法在毕业设计中完全体现出他们的所学所知,故高校需要针对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1毕业设计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及其诱因

因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多以毕业论文答辩方式为主,故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以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1选题不当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做出的毕业设计,就是在论文中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然后运用自身在这数年中积累下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去分析和解决所选择的课题。于是,一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学习知识之后是否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到毕业设计中,将会直接影响到该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而毕业设计的选题,需要同时满足务实性和适度性两个要求。举例来说,该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应该选择一个在现实中存在的具体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某个企业,某个事业单位,或者某个商业组织,甚至是某个具体的管理类事件,这样既可以保证研究内容务实,也可以避免研究范围过大而导致研究不够深入或者内容不够全面。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选题时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深入地探究研究对象的本质,甚至对研究对象是否在其知识结构内也不够清楚,只是凭借自身的兴趣去选题,而没有满足毕业设计对务实性的要求,于是因无法靠自身能力完成而使毕业设计搁浅。

1.2创作能力不足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的专业,其课程多为文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通常是理论性的平面知识,由于缺乏具体的“事物”,所以授课内容无法给人以“空间性”的感受,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研究对象。高校对知识点的考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这些缺点被掩盖,然而创作能力不足这一缺点却在毕业设计中被更直接、更突出地折射出来。毕业生会更多的选择现有的资料进行简单拼凑,却缺乏对资料的分析与处理,虽然在数年的学习中掌握了许多理论性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找出研究切入点,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曾经积累的经验来分析处理资料。于是,在这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之中,要么是对论文题目没有进行内涵性的深入理解,要么是对资料的处理知识简单的截取与粘贴,在整体上都缺乏创新能力。

1.3思想认识有误区通过对导师指导学生的过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许多学生都不够重视毕业设计。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不过是对这数年所学内容的总结,所以只要将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即可;另一些学生认为工作比毕业设计更重要,教师不会因为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而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就业,毕业设计不过是规模较大的作业,于是在形式上简单地堆砌出一篇论文来敷衍教师。思想上的认识使得学生们仅将很小一部分精力放在论文上,最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极为低下。

1.4学校的错误管理学校的错误管理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大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这一学年是毕业生最为忙碌的一学年,毕业实习、外出应聘、各种资格考试,使毕业生的精力远远无法支持如此大的压力,时间与精力被大大挤压,于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再加上学校缺乏对学生社会调研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不足,于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是学校与专业的连年扩招使得导师很难做到一对一的指导,一对多的指导模式导致导师难以将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于是必然导致学生受到的指导被分散,如此松散的师生联系将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再加上导师致自身能力的不足、学校审批制度的不严格,无疑使毕业设计难以做到“严把关”。

2改善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做法———教学改革

相较于高校开设的其他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学生在文字处理和文字表达两方面的工作能力更加重视。而影响学生这两项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正是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故高校应该针对毕业设计进行教学环节的改革,这样可以保证教师更好地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进而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2.1结合企业或社会的实际来选题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到世界这个大市场中,面对着各种竞争,许多新事物不断地诞生,随之也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与新事物都可以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选题方向。由于这些问题非常具体,所处的环境也各有差异,故可以使用不同的理论来分析,所以与社会及企业实际相结合的主题,在论文选题上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举例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广告策划等强调微观价值的应用性主题,都可以满足毕业设计关于务实性的需求。对于那些已经在实习或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来说,可以直接结合自己实习或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通过亲身思考来探讨解决之道,由于他们的毕业设计与工作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于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会令人非常满意。虽然毕业设计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会使学生与教师都面对着一定的压力,但是具体实例之间的差异使得毕业设计具有了创新性,学生在寻求教师指导时,也会接触更加频繁,紧密的师生联系也将会保证指导具有有效性,于是毕业设计质量将会随之明显提高。

2.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改革若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教学设计改革,首先需要高校进行社会调研,以明确人才市场或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然后根据从业方向来设置教学计划,如第一学年培养学生技能,第二学年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第三、四学年按照具体的方向进行具体教学与实习,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选题混乱,设计内容不符合实际。这种工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改革方向有如下几个:一是校企合作的双向互动模式,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参与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完全不同的环境,享受差异显著的资源。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毕业生大多会成为应用型人才,而这种应用型人才,自然不会撰写出浅显的理论性文章,他们高水平的理论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做出的毕业设计必然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对实际问题必然给予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二是订单式的工学交替教育模式,这是一种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高效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就业相适应,也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的科研创新方面有了理论与技术的支撑,毕业论文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改善。

2.3按照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就业方向是进入企事业单位并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故在校期间,学校既要培养其专业能力,也要塑造其综合能力,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教学中,既要做到理论素养的不断提升,也要实现论文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日常教学应该以上述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而不要以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目标。举例说来,可以采取简化毕业设计相关教学环节,加强对毕业设计本身内容的考核;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毕业设计研究深度的要求,转而注重毕业设计和实际管理问题的结合。只有经过了这样的教学改革,学生才会在选题、调研、搜集文献资料、获得教师指导等方面得到自我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毕业设计中,使毕业设计成为理论实践完美结合的分析报告,而非浅显的理论性文章,学生也可以更完善地面对学校开展的相关考核。

3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在毕业设计质量上一直存在着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问题。本文对毕业设计问题进行了介绍,进而阐述了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改革建议,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改革———以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4).

[2]程芳.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0,(14).

[3]丁炎.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3,(05).

[4]骆建艳,周春蕾.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改革研究[J].消费导刊,2008,(24).

[5]旷开源.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08,(09).

[6]潘连柏.工商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旬刊,2011,(17).

[7]饶莉.探索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05).

[8]丁炎.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3,(5).

[9]房丽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国贸专业应用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9).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篇4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中抽时间阅读这封求职信

我是xxx,重庆工商大学xx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XX年入校到现在,我一直恪守“奋力攻坚志在必夺,坚定信心知难而进”这句格言在学校努力学习。

在学校期间主要学习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学》,《质量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谈判及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同时在老师的指点下,在知识的熏陶中,在实践的砥砺上,成为了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我热爱自己的专业,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知识面广,适应能力,执行力,学习力及实践能力较强。二是实践能力:工厂实践,企业营销策划,产品推销,三年中与社会实践联系有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三是专业训练及模拟:模拟创办企业,市场推广,超市流程改造,现场商场谈判,企业策划

求职意向: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 经理助理, 业务代表,企业策划及与工商企业管理相关工作。

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能成为贵公司一员,我三生有幸!

最后祝贵公司大展宏图。

求职人:xxx

XX年x月x日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篇5

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贴近企业实际。本专业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可达90%以上。现实需求量大,潜在需求量更大。

工商企业管理就业方向

一、企业管理:各类工商企业、银行、证劵公司等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已经征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二、市场营销:到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决策、营销管理、销售、公关、品牌传播、理论研究与教学,或者是实际操作与管理性工作。

三、会计小额:主要导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事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四、财务管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征服与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

五、人力资源管理:到企业、事务单位及征服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篇6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分析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的培养特色取向管理类专业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应用型专业,因为高等工商管理教育属于管理学教育的范畴,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将管理学知识在企业中转换为效益的高级人才,毕业后主要到企业第一线从事管理工作,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基本特征,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培育取向:a具有基础加特长的一专多能型知识结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b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这一点主要反映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c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与执业能力的培养。d与地方社会文化的相互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e切合实际的就业取向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现行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共性趋同

不少高校制订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总体上看大致相同,甚至有些高校的培养目标与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的专业培养目标完全一致,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教育管理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对培养目标本身不进行考察与评价。

2.培养目标定位偏高

现行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表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一本质性内涵几十年来始终没有发生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得到根本性缓解,毕业生的工作流向更多地转向了公司、企业等单位。从生源素质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很难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

3.针对性不强

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即中专、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没有多大区别,层次性不明显,从而使毕业生特色不鲜明。

4.适应能力差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教育实际上变成了一种行业教育或岗位教育,无论在教育基本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开设以及课程结构等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计划经济色彩极浓的“专业”性质,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片面,能力不强,素质不高。各种调查显示,社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满意度普遍偏低,在校大学生对高校现状满意度也偏低,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普及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挑战,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趋向多样化。因此,急需我们加快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系统改造,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3.1 特色培养

要确定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的“工商企业管理岗位群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商企业管理岗位群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依据,合理定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规格,构建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结构体系和专业技能训练新模式。坚持基础课为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服务的思想,强化外语、计算机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坚持以科学管理技能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强化实践性、应用性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2 准确定位,构造完整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

从时间过程看,实践教学活动应贯穿从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全部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经济理论知识的同时,受到管理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经济管理知识去观察、认识现实的社会经济现状、市场竞争现象,去分析企业经营活动所面临的环境与问题。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方法与技能,利用现代管理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分析、模拟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3针对性培养,加强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许多管理、财经和经贸院系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验室,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人事管理、经营决策等实验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南京大学将投资建立“商学院实验室”,项目主要涉及理论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等领域;

3.4实践与理论并举,措施得力,注重实效

(1)领导协调工作。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学校的统筹规划和部署,得到教务、规划、人事、财务、设备、科研等部门的协调与支持。

(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使每位教师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与作用,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投入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鼓励教师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考取经济管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深入社会、企业开展科研立项、管理咨询、挂职锻炼、培训服务等活动,获取第一手资料,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技能。还可以聘请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经营管理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

(3)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工作。应在建立整体实践教学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组织各学科、课程组、教研室分工协作。组织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结合课程建设,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编写实验、实训的指导书。这是基础层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个层次,由各相关学科、课程组(如:经济理论、管理营销、财会统计、公关策划、经济法规、金融投资等)进行系统协调与衔接;第三个层次,组织进行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包括二个方面,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做好校内综合实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教学活动的组织工作。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篇7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中抽时间阅读这封求职自荐书。

我是xxx,重庆工商大学06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XX年入校到现在,我1直恪守“奋力攻坚志在必夺,坚定信心知难而进”这句格言在学校努力学习。

在学校期间主要学习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学》,《质量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谈判及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同时在老师的指点下,在知识的熏陶中,在实践的砥砺上,成为了1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我热爱自己的专业,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知识面广,适应能力,执行力,学习力及实践能力较强。2是实践能力:工厂实践,企业营销策划,产品推销,3年中与社会实践联系有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3是专业训练及模拟:模拟创办企业,市场推广,超市流程改造,现场商场谈判,企业策划。

求职意向: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 经理助理, 业务代表,企业策划及与工商企业管理相关工作。

希望贵公司能给我1次展现自我的机会,能成为贵公司1员,我3生有幸!

随信附上个人求职简历。最后祝贵公司大展宏图。

求职人:xxx

XX年x月x日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篇8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各类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2014年10月14日晚,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工商管理专业居然榜上有名。这个结果也大大出乎很多人的预期。有相当多的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在双向选择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这么多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是什么原因?是现在劳动力市场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供给过剩,还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的需求泡沫?答案是否定的。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企业比较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类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一直处于比较好就业的状况,因此很多学校也因此纷纷开办相关的专业,特别是在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后,几乎每所大学都开办了工商管理类的相关专业,致使近几年的毕业生呈几何级数增长,但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对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相对萎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供过于求。

但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分析后确实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人才供给过多,也不是企业需求太少,而是现在各个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的素质与企业的需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而现在本科院校培养的大部分是研究型人才;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比较强的综合能力的人才,而我们现在的学生普遍实践能力较弱,能说不能做,甚至是既不能说也不能做。对于此现象,作为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需要从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出适销对路的管理人才的视角出发,对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进行探索。

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管理者的素质就是一个人担当管理者后其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借助的、来自于先天和后天而凝结于该主体内部的主体质和量,应该包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般素质和充当一个管理者的特殊素质,总体上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2.1基本素质

作为一个学习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业精神,自己有想干一番事业的冲劲,而且要具备由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2.2业务素质

单有想干而没有真本事,事业还是不能取得成功,因此作为工商管理的毕业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要懂得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要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本行业的科研技术发展方向;还要懂得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人才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2.3业务技能

管理者单具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概括和决策的能力;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能够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还需要具备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即创新能力。

3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现状

我校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于2001年开始开办,至今已经培养了十届的毕业生,毕业的学生也普遍反映目前所学的知识能力不够,在找工作的过程遇到了与用人单位要求的能力不符的情况。那么,我们现在工商管理专业普遍是怎样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呢?

3.1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现在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与其他文科类的专业一样,都是由教师进行课堂的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必要的实践场所,在企业现场进行实践教学的机会就更少,而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的教学必须要有实践场所和实验室,来完成情景模拟、素质测试以及体验教学。当前这种教学方式重理论说教,轻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必要的实践性环节,学生的实践应用的能力就非常差,也无法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不利,而这也与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用人的要求不相符。

3.2选用的教材重理论轻实务

工商管理专业本来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现在很多学校所用的教科书都只是介绍基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的方法,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学习题、管理案例与管理学游戏方面的内容非常少,介绍实践性的实务内容就更加少得可怜,所以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表浅的理论内容说得头头是道,但并没有深刻领会管理的艺术和管理的真谛,如何将这些管理的知识在实践中正确应用和灵活应用那就差得更远。

3.3教师观念落伍,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各个高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大学到大学,即研究生或博士毕业后直接留校或到其它大学任教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也基本是这样,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是属于理论研究型的教师,自己本身并未在企业或相关团体组织进行过管理实践工作。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很多教师中存在错误的观点,认为把教材讲授完成,学生考核通过,完成相对应的学分后拿上毕业证就算是培养了合格的人才。因此,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够照本宣科,没有办法与企业的实践相结合,这样培养的学生质量怎么会符合企业的需要?所以,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人才,在具备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的从业经验或实践经验。

4基于能力培养视角的工商管理专业改革建议

4.1全面重新设计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如何设计?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在市场经济背景条件下,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是什么?答案就是: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能力要求就是我们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

现在的企业都对毕业后进人企业工作的管理专业毕业生有哪些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主要还是基本素质、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那么,我们的课程设计也围绕这些要求展开,建议课程体系设计为必修课程、模拟实验和拓展课程和现场实践课程,必修课主要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模拟试验和拓展课程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分为实验课程和户外拓展课程。模拟实验主要是ERP实验、进行案例讨论或案例重现等,户外拓展课程是将课程搬到户外,开展一些例如管理游戏或者趣味活动,在课程上将体能活动与智能活动有机结合,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坚忍不拔的毅力、优秀的品质,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共事的能力。现场实践课程是将学生放到企业去进行现场的操作,在企业里聘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课程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相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活动,这不但能让学生系统地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

4.2彻底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彻底打破传统的整堂课由老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老师每节课将时间分为两大部分,前面大概30分钟为理论讲授时间,后面大概巧分钟交由学生支配,可以是对刚才讲授的内容进行提问、质疑或辩论,也可以是对刚刚讲授的内容进行实务模拟,通过大量实务模拟的办法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并将模拟过程中的感悟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老师只要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必要时给予指导即可。

建议专门开设案例教学课程,选择那些既能体现管理学科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管理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供学生学习与讨论。教学之前,学生课前要仔细阅读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案例中管理问题的决策和选择,并归纳总结出相关的结论。课堂上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知识,同时能使学生把管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最终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弱化思维定势,打破传统文化对创意思维的制约。

为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学生实际管理能力,坚持开放式教学,老师可带学生深人企业,与企业家和相关管理人员座谈或者对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进行诊断;可鼓励学生结合企业实际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可吸收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和咨询;可鼓励并帮助学生开展各种创业企划活动。

4.3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进双师型或企业人员为指导教师

打铁还靠自身硬,要想培养的学生能够具备比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学生的老师要先具有比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的特点决定了我们需要的师资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经验,又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复合型教师,往往这类教师都是属于双师型的教师。所谓双师型,就是教师除了具有教师的相对应职称如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以外,还具备经过考试或评定取得的经济、工程、会计、法律等其他职称,或被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聘任为相应职务。因此,我们提倡教学和实践要相结合,要求专业教师逐步具备双师素质。其目的是鼓励教师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率先将自己造就成知识广博、能文能武的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尽快地在实践中应用,建议在培养过程中聘请一些优秀的企业管人员作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指导老师,在学生学完相对应的课程以后,让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在这些企业导师的指导之下,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最后由导师给予实践环节的评分。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篇9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职业化

所谓企业管理职业化,是指企业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聘请专任的职业经理进行生产经营管理,遵循所有者权益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及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管理职业化与职业经理制含义相近但又有所区别。通常认为企业管理职业化是聘请专门的企业经理人来管理,而且作为高级打工的专职经理人可以在企业之间流动,自由择业。而本文所指的企业管理职业化,如前定义,按照法律所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的条件和规范,至于所聘任人员则有可能是接受过专门培训和教育的家族成员,但在权利分离和制约上严格遵循法律精神。

2000世界银行的IFC关于“中国私人企业成长”的研究报告中,也指出了中国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不仅表现在一些客观数值上,更主要的是在制度选择模式和变迁路径上。从民营企业内部治理机构来看,从萌芽阶段的家族圈治理模式到形式的公司法人治理模式和实质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模式的趋向,职业经理人在民营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呈比重递增的趋势,民营企业管理职业化不断发展。应该看到,民营企业管理职业化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既是外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同时还是一种内生经验选择的过程。制度渐进式的经济转型模式推进了管理职业化的进程,企业主对利益的追求使得他们在试验中依赖职业经理人的经营能力。由于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和民营企业脱胎于家族企业的历史,使得中国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和企业主之间的关系模式围绕法人治理结构在博弈的过程中呈现了本土特色,这提示着“社会人”时代民营企业管理职业化机制完善的必要性。

一、民营企业管理职业化的萌芽阶段:“家族圈”式的企业治理结构

我民营企业最早的发源地在浙江,主要是从家庭作坊、个体工商户或个人合伙的加工零售行业的个私企业。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的民营企业具有下列特点:(1)从产权理论看,其产权清楚,利益边界清晰。产权往往为业主个人或家庭所有,即使投资者为多人,其所有权份额也是清晰的。这样的产权结构导致民营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具有效率性,所有者兼任经营者。(2)经营简单,市场意识强,不违反当时的国家强制法。在当时的全国人民市场意识尚未觉醒的情况下,作为“先知先觉”的民营企业主因意识超前和重利务实的经营即可取得利润,再加上地方政府无为而治的姿态,只要企业没有明显的违法即可,所以经营较为简单,不需要专业的管理者和训练有素的职业经理人期刊网。(3)管理职业化缺乏制度支持。长期以来,我国对民营企业在注册登记和企业组织形式上的限制政策。如:雇工不能超过8个等政策使得民营经济在经济活动中不能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实现市场交易或专业化分工。

20世纪80年代,处于起步阶段的民营企业多为家族企业,采取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企业法人财产权和企业主私人财产界限不清,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所有者即管理者。随着市场环境从短缺转向饱和,市场竞争口益激烈,以及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这种以家族经营模式为核心的民营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实现新的突破,增强发展后劲。 [1]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国外公司治理知识的传播,民营企业投资主体的多样化,企业所有者兼任经理已逐渐变得不具有可操作性,所有者和经营者出现了相对分离的阶段。企业所有者选任能够共同接受的管理者,该管理者往往与业主具有某种亲缘关系或其他亲密关系因而具备可信赖性,管理者的经营能力固然重要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但是关系疏密度仍然是起决定作用的选择指标。该管理者虽然以企业经理人为业,不一定是家族内部成员,但在管理文化上与家族经营模式一脉相承,我们将该职业经理人经营阶段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的企业治理结构称为“家族圈”式的企业治理结构。

“家族圈”式的企业治理结构下,虽然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还属于所有者,职业经理的意志不能得到实现,但企业的日常经营的控制权已经侧重于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经营信息的占有出现了经理人与企业主之间的不对称,所有权与经营权呈相对分离状态,组织和管理有序化加强,经理人的经验较为丰富,管理专业化程度得到提高。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比,“家族圈”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管理文化的家族化。企业主与经理之间的信赖依赖亲缘关系,没有制度化的激励机制、权利制约和保障机制。(2)企业主和经理人可能都拥有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头衔,但对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概念模糊。(3)没有公司章程和完善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机构等工作权限规定。 所以,“家族圈”式的企业治理结构标明民营企业管理职业化尚属萌芽阶段,尚未真正形成。

二、民营企业管理职业化的发展: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民营企业有关的一系列法律相继出台,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制度上逐渐成型,主要以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的颁行为标志。《公司法》第四条规定:“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公司法清楚地界定了企业法人财产权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界限。《公司法》第五十条、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了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权属于经理。这是企业管理职业化的法律依据。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此之后产生了“公司化”的热潮,董事长的身份成了民营企业家的时髦外衣,对利益的规模化追求也使得他们愿意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同时来自政府职能部门的监控也是约束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外部力量。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现代产权理论。全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李振明等人认为:(1)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根源于现代公司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由此所导致的委托—问题;(2)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物理层次”的组织架构,及联结上述组织架构的责权利划分制衡关系和配套机制(决策、指挥、激励、约束机制等)等游戏规则构成的有机整体;(3)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明确而合理地配置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其有效的制衡关系。 [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上的功能是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产生权利与权利之间的相互制约,从而实现公司自治。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同时股东大会、监事会与董事会、经理层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及相互制约的关系。

制度化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形式上建立起来。但是受传统管理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家阶层与职业经理人阶层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轴心,展开了博弈。

在西方法治发达国家,董事会与总经理存在信息不对称。在我国民营企业中,信息不对称固然存在,但更严重的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权利不对称。经营者无法按照自己独立意志实现经营理念和经理职责。把企业利益视为个人利益的“家天下”的传统思维下,受惯性文化的支配,民营企业主是强势的,职业经理人是弱势的,强弱的对峙甚至超过了法律的框架期刊网。对副总经理和中层干部的任命权往往属于企业主自己,企业主通过控制这些人制约着总经理的作用的发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在民营企业中真正实现。

我国公司法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规定董事长可以兼任总经理。同时明确了经理人员的职权为法定职权,共8项规定,而非西方的由董事会对经理人授权的模式。由我国公司法及规定了董事长可以兼任总经理,由此造成董事会的权力、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力集中于法定代表人一身。由于民营企业多为私人企业发展而来,公司法模糊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立法理念进一步加重了企业利益即业主私人利益的观念,使得公司即使聘用职业经理也只是业主高智商的傀儡。笔者建议对公司法进行修改,董事长与不得兼任总经理并规定由董事会对经理进行授权,还公司法人治理模式的本来面貌。此外,应在公司法中进一步强化企业经理人的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违反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博弈往往是因为受利益占有欲望的支配。缓解博弈的紧张关系,实行股权激励等激励制度,协调企业主和经理人利益,可以降低成本。在两权高度分离的企业中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产权所有者(企业家)与控制权所有者(职业经理人)之间既相对立又相互统一,是一种委托关系。由于企业经营存在的不确定性,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及利益日标的不完全一致等因素的影响,容易滋生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职业化治理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职业化治理的成效。因此,企业应实行股权激励政策,使实际经营者在拥有经营权的同时也拥有部分股权,使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相统一。否则,即使企业引进了职业经理人,也难以留住职业经理人。许多案例表明,如果一个企业家不能在股权激励方面使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相结合,职业经理人就很可能会背叛。

三、民营企业管理职业化机制的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需求

21世纪,全球迎来了由传统企业向“社会责任企业”转变的企业革命时代,我国民营企业管理职业职业化也将进入完善阶段。从内部看,是实质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模式的建立;从外部看,是综合企业自治、政府公共调控、社会监督的民营企业管理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资产者开始追求政治上的参与权,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随着“有毒奶粉”事件和杭州地铁塌陷等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企业的社会责任引起关注。公共安全和公民权力强调对企业法人进行公共调控,民营企业的社会公共责任进入了彰显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职业化面临着内部改革和外部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企业主与职业经理的博弈关系中,还存在双方的利益联盟,那就是利润最大化,甚至利用企业谋取非法利益。21世纪初,从美国安然公司6亿美元假账丑闻到美国世界通讯公司38亿美元假账的丑闻暴出且闻,是因为“经营者帝国”中的经理人作假,当董事会发现问题时为时己晚,只好联合作假,有的甚至从一开始就是董事长与总经理密谋作假。在安然丑闻过去后,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违反社会责任、侵害相关者利益的企业的惩罚法案。“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工具人’时代早己过去,甚至己不是‘经济人’时代。就世界而言,人己进入‘社会人’阶段。”“现在企业的使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只对投资者负责,变成了对多者负责,其顺序也重新排列:首先是满足社会的需求,对所有的消费者和客户负责;其次,要同一切合作者结成伙伴关系;再次,要对进行物质变换的全体员工和团队负责;最后才是对投资者负责。也就是说,要对客户忠诚,对合作者忠诚,对员工忠诚,对投资者忠诚,这是‘社会人’阶段企业的新使命。”[3]19-22“社会人”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迫使企业必须关注与国家和公众的和谐关系,关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保持双赢和多赢局面。在此阶段,企业效益最大化遵循“帕累托最优”式原则,是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整合后的效益最大化。立法也将完善对企业违反社会责任的追究机制。

在21世纪,企业要获得发展,社会责任的承担不容回避。经营管理的合法化和内部治理结构的法制化内化为企业主的主动追求期刊网。“黄光裕事件”后,国美电器正常运转就是一个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胜案。“有毒奶粉”事件对法律责任的追查遍及了生产、供货、原料供应和经营决策的整个链条,如果在章程和合同中不对各方权利(力)有明确的规定和约定,事件的处理将累及更多的利害关系人。领先的企业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整合到企业的经营治理结构中去,实行真正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章程来明确约定所有者和经理人的责权利划分,规范管理。

企业家阶层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关系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盈利预期。因此,企业家社会化程度越高,其对职业经理人的倚重就越多。职业经理人的精英化和专业化,使得这一阶层的市场影响力越来越高,自治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阶层化和自治化,使得企业规范经营的自治程度愈高。

利用法律手段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范是我国立法的一个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为减少恶意收购浪潮对公司相关者利益的侵害,美国29个州相继修改了公司法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要求经理人员对各利益相关者负责,而小仅仅是对股东负责,从而给子经理拒绝恶意收购的法律依据。国际方而,1999年OECD公布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也明确指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介法权利”,“公司的竞争力和最终成功是集体力量的结果,体现各类资源所作出的贡献,包括投资者、雇员、债权人和供应商。”2004版的《OECD公司治理准则》大大扩展了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范围和重视程度。 [4]我国立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将逐渐严密。以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对企业公共调控是推动企业管理职业化最重要的外部力量。

社会公众的监督是企业管理职业化的辅助力量。从有毒奶粉事件可以看出,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是公民自身安全权利的正当要求,在信息时代,这种监督显得无孔不入。职业经理人受各种外部力量的制约不敢违背自己的职责,保护公众利益和遵守法律,当企业主提出违法要求时,为其自身的长远利益,经理人只能坚持抗衡,从而改变了过去双方自由博弈的局面和结果。

在企业社会责任时代,民营企业管理职业化由企业内部治理到企业自治、政府公共调控和社会监督的完整的机制,进入了民营企业管理职业化的高级形态。

叶冠宇 (1987-- ),男,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叶国灿。职业经理制:家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J].求实,2005(10).41-43.

[2]李振明。关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三个理论问题[J].决策借鉴,2001(3).2-5

[3]唐丰义。市场经济与人本主义。经济学家茶座(第2辑)[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19-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