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教学教研论文【精选3篇】正文

《教学教研论文【精选3篇】》

时间: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教学教研论文【精选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研究论文 篇1

1作好课前准备

1.1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前准备

大家都知道,初中化学课具有一定的跨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对于课外知识与化学方面知识储备不足、基础知识薄弱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课前准备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针对初中化学课每节课所涉及的重难点知识,作一定的知识扩展。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课前预习要求,在课后积极搜索相关的资料,对于自己不了解的化学知识可以重点地去翻阅了解,在有一定的基础上去开始化学的课程学习,否则的话很容易让对初中化学课不感兴趣的学生更加胆怯,对初中化学产生畏惧心理。

1.2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下节课讲课内容的重难点,给予学生以划分重难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预习,在全面预习的前提下,把课本知识在自己脑海里过一遍,再根据自己的基础自主预习,把自己薄弱的知识点积极预习搞懂,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思考,选出自己预习后还是不懂的地方,再带着疑问去听课,这样会事半功倍。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加强预习的管理,不能让学生随波逐流,自己想预习就预习,不想预习就不预习,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比如在每节课前抽时间和学生讨论下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随机的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学生预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可以给老师一个清晰的方向,对学生们普遍认为难的地方进行详细的知识点讲解,给予分析,再多加以实验或者例题让学生能够彻底搞懂。

2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1创造新的讲解方式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化学活动为主导、课本理论知识为渠道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活动与学习。新课改推行以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提出,在初中化学课堂教育中以活动为主要方式,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相关的化学问题,通过创新的讲解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学生交流探讨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化学知识,得出化学思想与化学能力。

2.2化学实验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据调查了解,很多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很少接触化学实验,在他们眼里,老师上课的方式永远停留在课本知识的讲解上,一学期都很难能够面对面的真实的接触化学实验一到两次。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这种现象有所改变。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自身独特的特点去设计好的课程环节,众所周知,化学是离不开实验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化学实验。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用视频演示化学实验,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感受能力更加深刻,通过实验引发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好实验室,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亲自指导他们做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与魅力。

2.3课本知识与实际学习相结合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课堂效率低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本身对化学学科不重视,认为化学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化学知识,利用一些有意思的化学实验,比如液体颜色的瞬变等有趣又有知识内涵的小实验,吸引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多引用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举例,比如为什么会产生煤气中毒事件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知识的丰富。

3课后擅于总结

很多教师都会忽略课后总结这个环节,觉得好的课堂就已经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了,其实不然。有效率的、有效果的课后总结对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与此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3.1引导学生

在众多的教学理论方式中,有两大类是被我们所熟知的。第一种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运用的——接受学习,即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与学习经验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学生被动的接受并学习;另外一种,也就是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模式——发现学习,简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讲解一部分化学理论知识,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2分组讨论

化学实验出现的结果可以用很多的角度去解释,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学习小组可以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课前预习、课程实验以及课后讨论总结的环节,大家在一起学习,能够彼此监督、彼此学习、共同进步,特别是一起利用好课后的时间与机会,好好地在一起讨论化学课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困难,然后一起想办法去解决。

3.3交流与总结

化学理论知识大多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的,因此,在每次教学课堂活动之后,应该给予学生时间去总结自己学习到的化学思想与化学结论,这样长期下来,会提高学生理解化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并加强学生把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4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课具有一定的跨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对于课外知识与化学方面知识储备不足、基础知识薄弱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篇文章主要从课前、课堂氛围、课后总结三个方面着手,探讨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更加需要教师和学生们在实际教学与学习中不断感悟与理解,不断总结经验,共同进步。

作者:王飞 单位: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张庄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问题与应对措施

一、问题所在

1.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

虽然我国一直都在提倡教育改革,但许多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并没有把教育改革落到实处,这些大多是因为他们的教学观念太保守,教育模式一直都是陈旧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施教的过程中,这类教师多是将自己作为主体,将学生视为客体,进行知识的传授。虽然,某些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方面也下足了力气。比如,有的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制作一些精美的课件,或是设置课堂讨论的环节等,对教学工作进行辅助,教学模式虽然新颖,可根本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教学质量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这就导致了口头上说是新课改,实际上却还是运用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

2.没有完善的师资力量及设备

虽然在中考中化学是必考的一科,但由于分值不高,所以好多学校并不重视化学教学,从而导致学校在师资力量及教学设备上得不到完善。但由于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学,初中学生越来越多,学校也不断地进行扩建,而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缺乏,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有资料表明,我国多数学校的初中化学老师数量严重不足,很多学校都是让刚毕业的化学教师任教,或是一个化学教师对多个班进行任教,甚至是直接找代课教师进行课程代教。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教师的知识量不够,根本无法正确地向学生传授应有的化学知识;教师工作量的增加,直接导致教师的精力、体力及注意力低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师资力量的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

3.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的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他又怎么可能很好地学习呢?初中化学由于是初三才开设的新学科,许多学生都不希望接受这些新知识,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就不可能主动去学习它。加上化学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基础学科,不管任职教师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中有多么完美,但学生吸收不了,就无法变成自己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就永远也提高不了学习的效率,甚至直接导致学生偏科,这种现象对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是极为不利的。然而,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解决措施

1.完善师资力量

在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时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师资力量是否完善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我国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最关键的不足就是师资力量的缺乏,所以,加强师资力量是极为重要的,但一定要在教师的聘任方面把好关,务必保证教师的质量。另外,学校也可以不定期地对在职化学教师进行培训,将化学教师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不断地更新知识。当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给学生树立好榜样,起到更好的带头作用。

2.改善教学模式

这里所说的改善教学模式并不是说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模式,毕竟使用全新的教育模式,在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接受方面没有更好的反馈。现在的学校每个班的学生数量比以前更多,因此在这种学生多、时间不长的形势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教师在课件设计上要根据教学对象及目标尽可能地进行完善,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极具兴趣与欲望。另外,不要总是站在传统的主体地位去任教,适当地转变观念,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由于对初中化学的认知水平不高,导致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够,注意力分散,使教学质量不理想。其实,在进行施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样、新颖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在考试题目的设置上,为成绩较低的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题目,并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表扬奖励;抑或是和学生一起做有关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讲解,针对学生不同的反应用不同的问题进行引导。

三、总结

初中化学作为初三才开设的新学科,其教学过程肯定会存在很问题,教师应该多注重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策略,将学生培养成我国真正需要的人才。

作者:罗红 单位:重庆城口县巴山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一、结合绿色化学理念进行教学

笔者从事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至今,一直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化学教学中,使用最新、最热的新闻报道、话题等,诱导学生了解绿色化学,增强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备课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和高度,需要教师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上通过阅读大量的新闻报道,查找大量的网络材料进行整合,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来学习绿色化学,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知.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师可以采用知识讲授法、知识讲解法、操作演示法、趣味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课堂讨论法、视频展示法等方法.例如,在讲“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时,教师可以利用社会最受关注的PM2.5,围绕PM2.5的涵义来进行探讨,使学生了解什么是PM2.5,了解PM2.5指标对我们生存所依赖的空气质量与能见度的重要影响,逐渐让学生认识PM2.5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工业生产、工业发电过程因燃烧排放的残留物;农业使用的农药和化肥;等等.教师还可以使用PPT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查阅相关材料深入了解PM2.5,明白绿色化学对保护空气的重要性,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作为实验学科的化学,实施实验教学是学好化学的重要过程.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领头羊,引导学生做到规范化操作.在化学实验中会产生“三废”,而操作规范化能节约化学能源及其化学药品,有利于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例如,在化学实验中用过的玻璃器皿可以回收利用的,教师应提示学生.而液体的排放物,教师应该教导学生依据溶剂的特征,进行分门别类回收.含有毒性的液体或者物质经过处理才能标记保存或者销毁.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有毒气体时,务必叮嘱学生谨慎操作并在旁指导实验,对产生的有毒气体需要教导学生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这样,学生会对绿色化学理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结合化学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课外绿色化学实验作业

为了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化学这门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些绿色化学实验作业.例如,在给学生布置制取乙烯实验时,教师应该对氧化铝这一化学物质进行详细介绍,指导学生用氧化铝替代浓硫酸进行绿色化学实验,这样可以减少因硫酸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或者在引导学生制取乙烯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利用微型化的仪器来制约添加药品的使用量,从而节省药品.让学生通过操作绿色化学实验而对化学予以重视,促使学生关注自己身处的大自然,明白自己是可以改变环境的,自己可以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了解人与环境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四、举办相关绿色化学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去查找适当的绿色化学活动进行教学.例如,开展相关绿色化学的文艺晚会、组织班里开展绿色化学的知识竞赛、进行绿色化学黑板报评比、在学校的宣传栏粘贴绿色化学的小知识、开展绿色化学知识讲座等.通过这些相关的绿色化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增加绿色化学知识,了解大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重新认识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使学生知道绿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五、总结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可使学生理解化学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从此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道德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师秉着终身学习的理念对教学进行不断的更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徐会洋 单位:江苏徐州市第十三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

1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1)师资力量配比不足:

随着我国教学观念的转变,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被确定了下来,教师的情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从我国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地区的初中教学中,化学教师的数量非常有限,这一情况在农村地区十分明显,一名教师往往要担任多个年级的化学课,这也导致化学教师的工作量增加,这对教师的注意力、体力和精力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教师此时的教学状态势必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而且一部分的化学教师在教学的水平以及教学的能力上还是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高。

(2)教学实验设施不齐全:

化学课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实验课,基本山每一个学期都会设置实验课程,实验课是对化学理论课的一个有力的补充,也就是说实验课与理论课是互相补充的,但是从我国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化学课的相关设施并不是特别的齐全,比如说最基本的化学试管、酒精灯的数量都不足,这样的教学设施也会影响到实验课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的化学设施出现了破损,实验物品有过期的现象,这给实验课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实验设施是化学课实验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所以所试验设施的不齐全也就成为了化学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学生对化学兴趣低:

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要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才是最关键的,可是我国的大部分学校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并不是很足,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抵触化学课,很多学生因为抵触化学课而出现了偏科的现象,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学科,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准确的掌握系统性的基础知识,但是化学课中的理论知识其逻辑性非常的严谨,知识量还非常大,要想让学生在短期内去理解这些理论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再有就是很多知识比如分子公式、元素组成等比较难以记忆,因此造成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较低,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客观现状。

(4)教学管理不完善:

教学管理其实是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其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的目标,教学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计划的确定、教学的评价等等,教学管理的水平和教学的质量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而教学管理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此可见初中化学教学管理的实际状况并不是很好,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完善,由于目前的教学过程开展并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所以导致最终的教学评价缺乏科学化、客观化的指导,此外课外辅导的质量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高。

2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创新教学方法:

这一解决对策主要是对那些化学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而定制的,学生在上化学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导致化学的基础知识不牢固,最终的结果就是化学成绩下降,我们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化学课产生兴趣,就要对化学课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认识,了解化学课的真实价值,经过教师的指导了解了化学教学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化学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教学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把握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和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化学课程的辅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教学设施的建设:

初中学校要对化学课程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加强化学实验课设施的建设力度,化学课是初中教学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因为学生只有达到了初中水平之后才可以学习化学,由此可见化学的学习起点是非常高的,我们的初中学校要不断地完善化学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对化学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设置,以此来进一步的确保化学实验的正常进行,所以,初中学校一定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增加实验设施的投资力度,与此同时,由于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是每一个化学教师的最高目标,为了有效的确保化学教学中教学实验的安全性,化学教师一定要提高安全教学程度,而增加化学实验设施就是保证化学教学安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3)提高化学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

化学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基础,也是学生提高化学知识的前提,因此初中化学教师的能力也就变得尤为重要,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化学教师的短缺问题,要先适当的减轻初中化学教师的工作量,这样才能够恢复初中化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好教学安全,让教师接触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丰富初中化学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3结语

初中化学教学是初中生接触化学的第一步,因此显得尤为关键,学生怎样才能够学好化学,化学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从我国目前的初中学校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设施不齐全,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师短缺等问题都还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初中学校要及时的增加对初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的设施投入力度,增加化学教师的人数,提高化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这些方面做好,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石虹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与方法实践策略

一、课堂兼容策略

课堂教育的主要表现是将理论知识以讲解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理论知识决定一切、奉行课本知识为金科玉律,这样只能禁锢学生的思维,课堂存在的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教师通过集中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勇于对理论提出疑问,这样的一种课堂开展形式体现的就是“过程与方法”模式中的“课堂兼容策略”。

1.教师要树立兼容的态度来营造课堂氛围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北大校长一职时提出的教学方针,他认为思想上的专制是不利于学术发展的,教育应当容纳各种学术和思想。蔡元培先生的言论虽然立足于大学、立足于当时所处的年代,但将其放置于当前阶段的化学课堂这一门教程中,同样适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留给初中生适当的思考空间,鼓励初中生提出疑问甚至是质疑,对于任何一种思维方式,教师都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初中生思维方式中科学化的层面应当保持,不属于正规思路的理解方式教师也应当指出其合理之处,在包容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偏颇之处,将其引入正确的思维轨道。在初中化学课堂中,鼓励多种思维观点存在可以使初中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2.教师应准确把握兼容课堂中的教学方式

兼容式的课堂并不是一味地纵容初中生随意拓展思维,而是要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适当拓展,层层递进,引导初中生自主进行思考,在观察效果的同时逐渐扩大初中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或是思维中心脱离主题时,教师要予以恰当的指点,帮助学生的思维回到正轨。教师在构建化学兼容课堂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初中生擅长的思维点处多加刺激,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发展。

二、课堂生活化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如果只局限在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传统课堂形式上,课堂学习基本上就会保持教师主导的状态,初中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实际上很少,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使“过程与方法”式的教学得到充分的体现。

1.生活现象,课堂验证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现象都可以通过化学来得到完美的解释。教师可以将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无法理解的生活现象作为一项作业分派给初中生完成,比如热水壶的底部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一层水垢,火柴在密闭空间燃烧会迅速熄灭等等,将这些生活现象中涉及的反应物与反应条件精确化,以实验的形式表现出来,获得理论上的科学解释,将生活中的现象以课堂实验的方式进行解惑,并最终为生活现象服务,正体现了化学学习的目的。

2.课堂实验,轮流演示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演示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利用专门的实验仪器为初中生做讲解,大多数学生只能在一旁观察,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化学实验也是如此,学生如果只单纯地听教师讲解、看教师动手,就无法获得最真实的体验,也就对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无法准确把握,因而教师应当为初中生切身参与动手实验创造机会。教师可以将整体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在实验课开始前,教师可以预先将实验内容分派给其中一个小组,使该小组利用课后时间搜集一切与该实验相关的内容,包括具体的实验步骤、使用的仪器、仪器和化学药品的名称及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等,在实验课时,让学生取代教师动手做实验进行讲解的角色,该小组合作完成特定试验,其他小组在一旁观察实验操作和现象,可以针对其中的疑惑部分向实验小组提出问题。不同实验的操作按照小组编号依次轮流下去,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实验。教师要在实验小组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适当提醒,确保学生的安全问题,对于学生讲解中不完善的部分,教师予以补充。

三、课堂提问策略

传统化学课中最为普遍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按部就班地将课本知识讲授给初中生,学生基本上处于记答案的状态,对于答案是怎么得出的、解题步骤是怎么进行的关注意识不强,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获得的知识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只能算是死记硬背的,在“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初中生的课堂效率,应当将学问知识问题化,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融入整个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科学的化学学习思维。

1.教师提问,引导思维

教师作为课堂提问者,应当对课堂进行一个大致的统筹,提前作出规划和安排,提问问题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提出的问题应当既立足于本节课堂的知识,又涉及之前所学知识的内容,不能过难使学生没有思路,也不能过于简单使问题没有深入讲解的价值。讲解时要把握好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初中生的思维也能够层层深入,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教师要明确课堂授课时间是有限的,提问的时间更应当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提问面向的不是全体学生,而是针对有需求的学生,如果问题的解决能够推动初中生化学思维的完善,则该学生符合“有需求的学生”的标准。使提问成为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尽量节省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提问,发现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知识的传授者的位置上,提问通常也由教师进行,在“过程与方法”这种强调学生体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角色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转化。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知识讲解时,可以先给出整个理论知识构架,让学生自己针对构架向教师或指定学生进行提问;在做实验时,教师也可以将一个实验完整做完,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将提问的权利放归学生,鼓励学生针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现象进行提问。学生进行提问,就会更加认真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以求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更加开阔,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难度来衡量学生的化学学习进度和水平,在掌握不同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有效地开展化学教学。

四、总结

“过程与方法”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综合性教学实践,既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体验,又强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离不开教师的辅助引导。“过程与方法”式教学不是一项短期的教学活动,而是需长期发展,教师要深刻把握实践方式,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为初中生深入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作者:杨或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夏道中学

第六篇:初中化学教学探析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从初中开始,设置了化学课程,这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学的好坏都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从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当前存在的问题较多,亟待解决。

(一)对学习化学不感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在于学生对所学东西感兴趣,这样才能学好、学透彻。但是,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学生本该对一件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才对,但因为初中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而且重实验,操作性也比较强,单纯的靠老师讲课本,讲例题,学生做笔记,做练习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也提不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理论联合实践,两手都抓。可是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困难的,这就致使学生对学化学提不起兴趣,甚至是逃避,以至于以后偏科严重。

(二)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初中刚开始学化学,所以教师的水平很重要,这也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发挥主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现实情况是初中化学教师授课人数不多,精通的更是很少,而且有的化学教师带好几个班级和年级,加大了其工作量,既不能把工作重点照顾到,又没提高教学质量,两边都耽搁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化学教师还是比较保守,不讲求创新,跟不上课程发展要求,其中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让学生产生了厌倦,也和新课改要求不相符。还有,个别教师以“师”为重,高高在上,对学生不能产生亲切感,拉不近与学生的距离,令课堂气氛沉闷。

(三)化学实验基础设施不健全

上述也说了,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式,这也是让理论落实的重要手段,能加强学生的印象,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眼下,中学化学的实验室中,基础设施配置的不全,比如器皿短缺,相关实验所需的化学药品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化学课程的发展,也对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也使得化学实验缺乏安全性。与此同时,新课改的改变,也令教材的内容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也会出现对重点掌握不足的情况。

二、化学教学现存问题解决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学习化学的兴趣

因为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所以才会令化学基础比较薄弱,成绩不好就是最直观的体现。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呢?这就需要改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内心来说认识到化学课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以后所产生的作用。先把整体的知识体系梳理好,教师还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除了做实验外,可以了解些有趣的化学现象,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应该多开导学生的心理,多和学生拉近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第一,要想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有长远进步,就需要不断优化、提高化学教师的师资队伍,不要再出现一个老师顶好几用的现象,要术业有专攻,这样才能减轻教师负担,提升化学的教学质量。第二,多安排化学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增强职业技能,丰富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教学水平大幅提升。第三,加强管理。这里是指,对化学教学要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对不合理的教学计划及时指正,对好的教学计划要加以表扬并复制到其他班级,以此更好的推动化学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健全化学实验基础设施

化学教学也是初中教学的重要部分,学习应该给予多方面的关注和关心,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表率作用,督促教师做个好的榜样,加强化学教学。所以,学校应该给教师配备完整的基础实验器材,不要没办法开展实验,实验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化学原理,对知识掌握,兴趣提高都有很大作用。此外,如果实验缺这个,少那个材料的话,也会让实验的操作充满危险,因此,化学实验基础设施工作一定要做好。

三、总结

综述所述,初中化学教学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对于所面临的客观问题,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对自己的不足也应该虚心接受并加以弥补,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丰富教学手段为措施,以此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熊宏 单位:江西省丰城市第一中学

第七篇: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

一、现存问题

(一)教育观念陈旧

虽然新课改一直在推进,教师也都接受了相应的培训,了解了新课改的重点在什么地方,理论上来说观念是发生了变化。但终归是行动和理念不同,绝大部分教师舍不得摒弃自己的经验做法,都觉得原本的方法更顺手方便;而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新课改与传统教学一样,在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时仍然沿用老条款;更有的教师不愿意去研究教材和课标,对自己独立备课的能力存在矛盾;还有极少数教师对于学习的情况分析力度不够,直接套用现成的课标课件进行授教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研究和变革意识的缺失,严重制约了新课改的推进。

(二)学生兴趣度不够

化学的学习是学生通过教师和书本来进行的,所以,严格说起来化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学习兴趣自然就成了学生积极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只有充分发挥初中生对化学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才能提升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包含理论,又包含实践,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也就更严格,加上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其理论知识以及逻辑性都极为严谨,很多知识在初中生看来都很难理解,也就导致他们无法对化学激起学习兴趣,甚至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偏科的现象。

(三)实验室不够齐全

初中化学不仅有理论课,还有实验课,且实验课所占的内容极其重要,因为实验课是对理论知识的补充,也是对学生化学学习的一种变向考核,这两种教学形式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相互辅佐,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吸收。但据调查,我国现阶段在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就是实验设施的不完善,多数学校并没有完善的设施,如:教学实验灯、实验试管等数量严重不足以及各种实验物品、液体的缺少,这些都会影响到实验课的顺利开展和质量,甚至连实验课最基本的安全都保证不了。此外,多数学校为了节约教学经费,会使用一些陈旧的实验设施,使得一些过期实验物品阻碍实验课的正常进展。实验课开展的前提就是完善的实验设施,一旦实验设施出现短缺不完善现象,这就给初中的化学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

二、解决措施

(一)设施建设

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学,在其设施的建设上,学校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最起码要保证基础设施的健全,确保实验课程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因此,学校要加大加多教学设施的购买安置力度,为化学教学的开展提供更优质的基础。另外,化学实验是有着一定危险性的,教师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保证实验安全地进行,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动手的同时,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学生兴趣度的提高

众所周知,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度低下,会导致学生厌学或偏科的现象出现,那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从提高学生兴趣度方面入手。教师不能再采用传统的讲台模式教学,而是要运用更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更直观新颖的模式,让学生提升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度,并逐步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当然,这其中也需要教师多安排一些实验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三)评价模式的改变

单一靠成绩评价学生的模式已经不适用了,教师务必要制订出更具现代化气息的评价模式,采取更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进行评价。其实,所谓多元化就是对能力、结果、态度以及方式的评价,从各个方面入手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总结

由此可见,虽然初中化学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但经过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新课改之后的初中化学教学将步入一个新层次。

作者:乔乖元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官田学校

第八篇:初中化学教学重要性分析

一、实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初中化学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对中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和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1.丰富化学教学的内容

实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中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各类化学实验,丰富初中化学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教学活动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初中化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使初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化学学习中掌握更多的化学原理,将化学理论知识和化学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化学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化学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化学思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趣味性的实践活动;结合实际生活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等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化学实验机会。

1.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趣味性的实践活动

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灵活开展化学实践教学活动,在充分激发初中学生实践参与热情的基础上,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构建生成性的化学教学课堂模式,为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具有竞技性、趣味性的化学活动或者化学游戏,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在快乐的氛围当中,深入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在指导初中学生对人教版初三化学“盐———化学肥料”这个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完成的基础上,结合“盐———化学肥料”这个内容进行适当的提问,比如“过滤的流程是什么?”等等,抢答正确可以加分,最终获胜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

2.结合实际生活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验活动性内容的学科,所以在指导学生对化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展实验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在初中化学实践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化学实践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不能仅仅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践,要加强对学生化学实践的指导。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燃烧毛、动物毛发以及合成纤维等物品的化学实验,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的乐趣。同时教师要走到学生身边,适当进行思维的引导,提升实践的价值。

三、总结

实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初中化学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对初中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和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趣味性的实践活动;结合实际生活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等方式,丰富初中化学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化学实验机会,并使学生能够在化学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化学实践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真正展现化学教学的目的和价值。

作者:陆相乐 单位: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实验学校

第九篇: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化学教学探析

一、借助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自身的特点,老师只有把实践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新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实践中产生。老师讲述有关生活、社会与化学的联系话题,通过一些小实验激发学生热情。如:在讲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这个课题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化工厂,以“参观访问化工厂”为活动主题,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的精彩、化学的奇妙、化学带来的财富,从而让刚接触化学的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又如在教学《爱护水资源》一节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课下对身边的水资源进行调查。①上网调查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世界、我国和本地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与危害、爱护水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节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②家庭节水调查调查家庭用水情况,细致了解家庭生活用水情况,制定节水措施,把节水意识变成实际行动。③居住地考察小组合作,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从深层次亲自了解居住地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增强爱护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情感。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方法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地球上有丰富的水,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水的短缺问题。充实学习内容,加强化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以设置学生熟悉的情景、或联系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实际,提出“似曾相识”,又无法解释的问题为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教师作适当指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诱发对化学学习更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项能力

以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内容为主,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利用家庭小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从成见、迷信、幻想中走出来,研究事物,认识真理;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自主从事实践和创造;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言论自由,言语无忌;解放学生的时空,让他们走向社会,向各行各业学习。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行为习惯;二是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创新习惯。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探索知识和一切创造发明的原动力,初中生正处于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阶段。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很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感到无限神奇,内心充满解开谜底的强烈愿望。例如在讲完序言课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综合实践小实验,此外,可以补充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又能够找到材料并独立完成的小实验,如观察小泥鳅在装水的汽水瓶中的活动、蜡烛燃烧的现象和产物的判断、酒精在什么条件下能燃烧或使火焰熄灭及用家庭厨房里的生活用品进行一系列“厨房里的化学”小实验等作为综合实践作业,都能调动学生钻研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综合实践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这些综合实践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教师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精心选择观念新,材料新,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解题中展现他们的才能。

三、总结

总之,教师只有把实践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新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实践中产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自身生活的感受及社会生活实际的调查了解,体验另类学习的轻松愉快,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来之不易和成功之后的甜蜜与喜悦;通过对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思维习惯的感受,培养其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所有这些使得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初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融会贯通,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建构了化学知识体系。

作者:陈良海 单位:南安市第五中学

第十篇: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及其对策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所存在的缺陷

1.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相对较低

由于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其知识量十分大,一些化学公式需要学生通过背诵来掌握,在知识点的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一门理论加实践的学科来说,学生学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就会出现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较低,对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的现象。

2.化学实验设施不够齐全

由于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因此,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验课与理论课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着实验才能让学生对化学的一些知识点得以更好地掌握。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实验室中的一些设施并不齐全,一些进行实验的材料也不够充足,除此之外,一些实验器材因为年代的久远会出现破损等现象,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实验高效地进行,从而会影响学生在实验课上学习的质量。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因此,化学实验设施不够齐全是必须要改善的问题。

二、改善初中化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1.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学知识,并且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就要训练学生能够有一个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现象入手,然后再一点点地融入化学知识。其实对于许多化学知识来说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而且教师要对一些化学知识进行整体的总结,以方便学生的记忆。例如,在化学中会有很多制氧气的方法,其具体过程也千差万别,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所有制造氧气的方法总结到一起,其方程式主要如下:(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2H2O2H2尹+O2尹通电(2)加热高锰酸钾:加热2KMnO4K2MnO4+MnO2+O2尹(3)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尹(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H2O22H2O+O2尹(5)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2Hg+O2尹加热待总结完成后,教师可以分别总结出它们的特点以及不同之处,来区分各个方程式,以便学生记忆。例如:对于上面的方程式中就可以总结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是(2)(3)(5),其原因是方程式(1)所用成本太高,方程式(5)中的HgO有毒。这样,同学们通过这种类似的总结可以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

2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必须采用探究教学法来对化学知识进行传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验现象,来让学生思考是怎么得来的,从而不仅培养了他们爱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引发他们思考的过程中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拿KMnO4在加热的情况下可以生成K2MnO4、MnO2与O2这个化学方程式为例,在传授化学方程式之前,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向学生展示这个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实验时将试管中的黑色物体加热后,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中,最后在集气瓶口放入带火星的小木条,会发现小木条点燃了,学生肯定会猜想这里面一定是氧气,这时教师告诉试管里面的黑色固体是KMnO4,来让学生思考,KMnO4在加热后变成哪些物质,在这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最后教师再给出答案,相信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而且最终得出的答案一定会让学生记忆深刻。

三、总结

教学研究论文 篇2

一、陶冶民族文化情愫

艺术来源于生活和民族文化,想要学生培养出艺术气息,需要从民族文化方面着手,在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和艺术情感教育是很好的方法。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场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维系着课堂的纽带,当教师能够以丰富的情感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时,学生才能够从课堂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感染,其创造性的思维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简单作画或者手工制作。另外,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谈话中设境,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设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二、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素养提升

小学生处在幼年,其抽象思维尚未建立,他们理解事物大多是用的形象和图像思维,因此,美术课堂恰恰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趋势,适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并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该精心设置别样的美术课堂,充分利用美术的图像感和色彩感,并融入民族文化,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理解授课内容,同时又不乏想象的空间。如此,既可以激发学生民族文化的情趣,也可以积累更多的美术知识和艺术体验。如果能够结合多媒体等数字化信息技术,将图、文、色通过多样性组合构建出理想的美术载体或是作品,可以使得美术课堂更加丰富生动且艺术感和灵活感十足。

三、总结

小学美术的课堂,其重点并不是教授多少的美术专业知识,而是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多少的艺术素养、艺术灵感和艺术创新思维。通过美术教学启发小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通过加强艺术素质的培养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加强德育方面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某些美术文化的情愫,探索他们的本质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根据每个人自身个性的需求分层次发掘他们的艺术素养,进而实现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理想。

作者:杨武超 单位: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鼓城小学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校外拓展途径探索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教会学生绘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美术学习的积极性。现阶段小学的美术教学,主要还是在室内进行,老师会带一些物件实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然和画出自己看到的。一些课堂教学,老师也将传统的剪纸引入课堂,增加了课堂趣味外,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提倡的。将传统的剪纸引入课堂这就体现了我国小学教学的独特性。在美术课上,老师也会采用一些引导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借鉴国外的小学教学方法,老师们也会采取无纪律的上课方式,座位不固定,学生可以自由交流。但是因为只是表面的借鉴,经常造成课堂混乱,因此这种方法收效甚微。

(二)与国外对比,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缺陷

我国的小学教学处于改革阶段,除了上述的可取之处外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现阶段,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受传统的教学影响,仍然注重学生的临摹能力。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从临摹开始的,这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好,而是说在初学阶段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但是长期使用这种方法对学生的美术教育并没有好处,想象思维没有,甚至可以说是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这对于现阶段的培养创新性人才来说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与国外小学教学相比,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通过校外途径学习美术教学的方法并不突出,而且对于这种形式有很多老师和家长是不赞成的。我国小学班制容量相对于国外还是较多,外出学生的安全成为了较大的问题。这也是小学美术教学校外途径无法发展与推广的原因。

二、小学美术教学校外拓展途径的探索

(一)校外美术的特点

校外美术的发展是在时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校外美术教学不收教育大纲和教科书的限制,可以使老师和学生共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自己独有的方法,使得校外美术教学更生动有趣。校外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画家,目的是把它当做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校外美术途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小学教学校外拓展途径之校外活动

美术的校外教学是孩子们接触自然的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探险的机会,但不能任由学生自己乱跑。在校外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去教生在课外如何画画,画什么样的画。而是通过对话、看录像、讲故事、玩游戏等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潜在的美术意识和想象力,引导触发学生画画的兴趣,激发他们画画的激情,进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目标。比如可以通过《美丽的城堡》、《神奇的鸟》等作品,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画自己心中所想的。

(三)小学教学校外拓展途径之命题的“模糊化”

美术教学是思维的自己发挥,不应当用统一的命题来局限孩子的思维,这就是我所说的命题“模糊化”。绘画教学,没有统一的命题,也就没有局限,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发挥,画自己想画的东西。没有题材的限制,孩子可以画水彩画、油棒画、黑白画、水粉画、水墨画和版画等等,这些形式的出现表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往往其中有一些出色的作品,真切的表现了童真童趣,表露出当代儿童良好的文化素养,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校外美术中用“模糊化”的命题来引导学生,提高他们自身的素养。

三、小结

校外美术的发展凸显了现代美术的发展方向。小学美术教学是教育中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想象思维的重要阶段。拓展小学美术教学的校外途径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陶冶情操、提高形象思维、审美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拓展小学美术教学的校外途径需要老师的努力,也需要国家教育的改革。借鉴国外的小学买美术教学模式,改革我国小学教育中不足之处,最终使小学美术教学的校外途径得到发展。

作者:石友艳 单位:赤峰市元宝山区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个性培养研究

一、个性培养的含义

个性是人的一种综合、系统的心理结构,是共性中凸显的独特部分。个性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性是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结合。个性的基础是自然特征,每个人都有与其他人不同的特征,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形成和强化自己的个性。第二,个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是偶尔爆发的心理特征,而是长期的心理现象。第三,个性是可以塑造的。教育和社会都能够改变人的个性,也可以对个性进行塑造和培养。

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个性

1.对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培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个性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尽管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活跃的时期,然而由于受应试观念的影响,当前部分小学生比较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重要的艺术表现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不要给学生制定“像”与“不像”的标准,而应该带领小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接触大自然的动植物,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这些东西画出来,尽量不要使学生受到成人思维的影响,让学生能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利用美术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2.对小学生的个性化审美倾向进行培养

审美形式是小学美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质感、色彩和线条等。每个人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能够形成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整体知觉。然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些小学生并不能发现这些形式中的美感,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审美倾向,让小学生具备对形式美的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不同的学生由于心境、性格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倾向。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告诉学生个性化的审美倾向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个性化的审美倾向,无需追求与他人的一致性。在进行审美时,教师不要预先设置审美标准,以免禁锢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而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赞扬学生独具一格的审美眼光,使学生具备审美个性。

3.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放下架子,积极与学生开展平等的互动,营造温馨、平等、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小学生的个性才不会受到压抑,其才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独特的个性。只有获得了小学生的信任,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的心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要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就要使小学生对美术课充满兴趣。小学生天性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是小学生性格的宝贵之处,教师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如,在画向日葵时,教师不仅要拿出向日葵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观赏,有条件的还可以拿出向日葵实物,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还可以将科学性的问题融入美术教学,让学生思考“向日葵为什么会向着太阳”,通过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

4.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健康的人格是良好个性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小学生往往承受了父母和学校过多的期望,加重了心理负担,这样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其个性造成了一定的压抑。美术教育具有非功利的特点,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和知识,还要通过美术对小学生的精神情感、价值取向、文化素养进行培养,塑造小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其精神境界。小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人格,才能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审美能力,从而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个性。

三、结语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教师不仅要教会小学生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更要着力培养小学生的个性,使小学生的天性得到舒展,发挥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形成独立的个性,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从而使其成为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人才。

作者:徐佳 单位:江苏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研究

一、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教学是教与学结合的一个过程,老师的教一定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一定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没有教导学生学习的效果一定不明显。同时,老师教学如果没有学生反馈其漏洞,老师的水平就不会得到一定的提高。近年来网络时代已经影响到了所有人,所以有专家就指出,以后传统的老师教学模式已经没法在社会中立足,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意味着学生情感教育将逐渐的消失。这一现象的出现就告诉我们的家长,情感教育将会在以后的在教学过程中变的越来越重要。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不仅仅是只负责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经历给学生渗透一定的情感教育。老师去尽可能的去关爱学生,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反映情况。在课堂中老师的一句话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课堂中老师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一生都会带来影响。所以老师在课堂中的情感非常的重要,情感教学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的发展,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二、将情感教育送去美术教学中的策略

1.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

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这些小学生来说也有着一定的压力。许多的学生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有了自己的主见,对于美术课来说,它毕竟不是必修的科目,所以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对于美术课堂的态度,主要是有老师来决定的,作为一个老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首先要让学生从心底要接受你,要想让学生接受你的课堂,就需要在课堂中采取灵活的策略,投入更多的情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

2.进行角色的互换,拉近彼此的距离角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优点,它可以在课堂中融入更多的情感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当中也有着一定的弊端,传统的教学课堂上老师永远是主角,我们要改变这种弊端,让学生充当课堂中的主角。不能让学生总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让他们觉得欣赏一个艺术品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老师要走到学生当中去感受学生的气氛,尽可能的让学生去放松心情。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让老师更好的发挥,也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基础知识。

3.相互倾听心声,老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教学模式在不断的改革,现代教学理论已经提出来教学就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所谓的统一就是让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彼此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到共同的发展。在课堂结束之后,我们老师可以抽出几分钟的时间来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让学生放松心情,畅所欲言。他们可以随着讨论自己在本次课堂中所了解的知识和所获得的收获,也可以给老师指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老师共同讨论下节课该怎么去改进。自己在下节课堂中想要展示自己的什么作品等等,让学生参与到美术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提出让老师在课堂中多展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美术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下一节的美术课堂中。老师认真考虑了学生的意见,学生就会觉得课堂中有自己的功劳,就会去更加的尊重老师,和老师有了一定的亲近感。

4.精心的去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精心的去创作出一份作品并不是一定意义上的美术创作,也不是情感教育的目标。美术创作活动没有规定的统一模式。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创作,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游戏活动,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美术创作活动带来的乐趣,这样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兴趣,学生在尝试过美术创作后就会锻炼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模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5.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合理表达情感

在美术的课堂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借助自然环境资源,和校园与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这些资源给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我们小学生的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借助好这些原生态的课程资源,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灵活应用资源,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小结

在美术课堂中渗透情感教学的手法千变万化,但是我们必须要投入一颗真诚的心,只有我们老师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有一定的负责心,在自己的事业上要有执着的态度,只有心里想着学生,想着美术,想着情感,那么在美术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关,在美术课堂中积极地发展情感教育,合理应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让美术与情感相结合,不仅让学生学习掌握了美术的基本知识,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以上是我对小学生美术课程中的情感教学的探究,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滕淑辉 单位:赤峰市元宝山区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合作学习探究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现在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学习氛围单调、乏味、无聊、毫无乐趣,所以学生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当今社会,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养成团队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所以,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让学生喜欢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与别的同学交流、沟通的时候,能让他们学会理解别人,接受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社会角色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这种合作意识也可运用到生活中,与朋友合作,理解父母。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课堂纪律问题

合作学习本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一旦涉及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就必然有争吵。所以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会给课堂带来更多、更大的噪音。有了吵闹,必然会影响学习,降低学习效率。这是现阶段有些学校面临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解决的。这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广大学生的责任。首先,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可以先停止所有活动,提醒学生要小声说话,不要大声吵闹,影响他人,也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提醒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是很重要的。

2.师生矛盾问题

师生矛盾由来已久,亟须改善,教师总是命令学生,师生之间的交往地位不平等。教师一直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接受教师的指令,任凭老师的安排和摆布。这种师生关系影响了师生的正常交往。这样的学习氛围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学生也缺少了学习主动性,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心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强调合作学习,采取可行的办法解决师生矛盾。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改善合作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1.合理分组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对本班级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愿分组或依据学生能力分组。老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分组,只需要加以指导。可以把五六个学生分成一组,但是每个小组不能都是好学生或学困生。小组要以好中差来组合,把几张桌子并在一起学习,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也有利于每个小组整体水平的提高。分好小组之后,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让学生愉快地进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听取他人的意见,相互探讨知识,展示自我,从而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合作共事的能力。

2.帮助学困生

在刚开始分组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和喜好加入自己喜欢的小组。在小组学习的时候,对于落后的学生,应该有耐心,一步步地教。对于学困生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不应让他们突然接触难度大的学习任务,从而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课堂中的合作,对于小学美术合作学习来说,学优生应该帮助学困生解决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学困生也可以按照好学生的建议把自己想画的东西画出来。如果学困生对画画并没有天赋或者不会,好学生就要一步步地教,要有耐心。为了让学困生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好学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为学困生提供讲解,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自己的学习资料。好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学困生,但是可以借鉴,可以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启发协作

对于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快速理解课程内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要指导学生不要被传统的美术观念所束缚,要大胆地表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要害怕画不好。教师要提醒学生保证绘画作品的原创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四、小结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合作,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美术成绩。

作者:蔡超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铁路第二小学

第六篇:小学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整合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艺术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跳出书本框架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如可以多多挖掘身边的各种艺术元素,对各种可再利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锻炼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报纸、塑料瓶等废弃物品都能变废为宝,成为美术课程中的材料,经过手指魔法,变成一件件艺术品。这样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美,并体现节约环保的理念。又或者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引导。如在“各种各样的鞋”这堂课上,老师首先介绍鞋子的发展进程,再到鞋子的制成材料,使用功能和种类,最后到鞋子未来的发展可行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创新、构图、上色并装饰,塑造出比教材甚至生活中更奇特的“鞋”的形象。

二、提高教师修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一份伟大且任务艰巨的职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的成长。成功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课程感兴趣,教师的自身修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都对教学有重要影响。在课堂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为人师表的主导作用。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对这个世界的感官更显得狭窄,教师可以多多关注美术相关书籍,增加阅读量,提升艺术修养,并言传身教,感染学生。营造艺术氛围让学生多接触美术相关书籍和影像。课余时,可以组织学生多参观各类型的艺术展览,开阔学生在美术创造、鉴赏、临摹方面的视野,促进审美能力提升,让学生自由创作,发散思维,创作出更具想象力的作品。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更多的是情操培养,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在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还未形成的小学阶段,学生更需要的是老师的正确引导,这时“亲和力”至关重要。相比犯错时的斥责,适当的关爱、理解和尊重更能拉近师生关系,不但能让学生不再觉得老师高高在上,而且使学生敢于并乐于与老师沟通想法,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还能营造团结氛围,增强班集体的归属感,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

三、创新教学方式,重视评价

(一)设置悬念

美术学习过程体现为探寻并发现客观事物美的过程。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时如果在课前设置悬念,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取新技能、新经验和新发现。如采取猜谜形式,老师将本堂课将要学习的景物盖住,让学生通过触摸形式猜测并描绘出来,并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互相补充说明,之后展现出实物,让学生对照实物找出细节处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讲解画法,让学生进行完善修改,形成更生动有趣的作品。这样的学习更能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

(二)增加情境表演

许多小学生都有天生的表演欲和模仿欲,并有无限想象力,老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情境表演式教学。根据课程的不同设置不同情境,配合有趣的音乐,让学生成为主人公,把需要画的东西在大家面前表演出来,再结合色彩、阴影等细节画出来。这样学生不但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能增强自信心,更能接受各种美术知识。或开展户外游戏写生,让学生更近距离观察景物的形态和特点,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三)合理评价

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肯定,这种肯定会使学习更具积极性。所以如何评价小学生美术作品的优劣对激发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孩子都有着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无论作品是粗狂还是精致,生动或抽象,鲜艳或单调,都是他们对世界一个角落的宣泄。老师应放大学生作品的亮点,多多鼓励表扬,挑选优秀作品进行讲评和奖励,既使优秀学生更优秀,又让基础差的学生树立信心,再接再厉。美术教学并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家,教师应当宽容和尊重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给学生更大展现平台和学习空间,进行评价时不能采用一个衡量标准,应横纵向比较,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合理评价,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取得进步,提升审美水平。

四、结语

小学生对这个奇妙的世界充满好奇,美术就像一扇窗户,能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世界。因此,强调美术独有的魅力,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加以体现并持之以恒,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作者:庞欣欣 单位: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龙山中心校

第七篇:小美术教学合作学习运用与探究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

学生都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他们交流合作非常容易方便,学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他们能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正所想,并且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减少他们学习的焦虑感,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个性。

2.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

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种思想的抨击与融合,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在课堂上,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讨论,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与他人的想法进行融会贯通,从而可以取长补短,创造出很多美术思维。

3.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学会了接纳他人、宽松他人,他们能够认真思考他人的想法,并

二、加强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措施

1.科学分组,合理安排座位

老师应该根据每位小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科学分组,根据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组,这样学生之间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取长补短充实自我。

2.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程序

教师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次数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在课堂上,应该分配学生适当的讨论次数,并且合理安排每次讨论的时间,教师应该掌控全局,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了解学生讨论以及学习的状况。

3.培养合作精神

老师应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他们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勤于合作、宽容他人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和谐互动的合作氛围。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我们是为了学习而合作,而不是为了合作去学习。

作者:李春平 单位:吉林省东辽县白泉镇第二中心小学

第八篇:信息技术背景下单位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

1.信息技术拓宽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

以往,小学美术教师主要依靠有限的教研活动以及教学刊物汲取教学经验。如今有了信息手段的介入,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各种教学改革的经验方法,信息来源渠道更加丰富,所获得的知识量也更多,可以为美术教学工作的优化提供参考借鉴。

2.信息技术丰富了美术课堂教学信息。

信息手段引入课堂,可以根据美术教材内容补充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各种信息,画家的生平资料、代表作品以及实用美术的经典作品等,这些方面的补充有效缓解了小学美术教材信息量不足的弊端,使整个美术课堂更加丰富精彩。

3.信息技术增强了美术教学生动效果。

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来进行,有了信息手段的帮助,教学方式、互动形式更为生动灵活,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学生也可以走上讲台操作多媒体展示作品、表达观点等。

4.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美术学习热情。

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生动演示一些精美的作品、创作的技法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有95%的学生认为多媒体对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帮助非常明显。

二、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之中

信息技术成为了美术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正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广大小学美术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广泛运用信息手段推动美术教学顺利开展。

1.运用信息手段汲取先进教学经验。

教学工作是一项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没有固定模式可以遵循,需要不断汲取新鲜的血液,广泛运用先进的成果,实现教学设计与组织的不断优化。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将信息化手段作为提高自身美术教学履职能力的有力助手,坚持上网浏览美术教学网站,与其他教师切磋教学技巧,搜集有关小学美术教学研究的文章,听取各种视频报告讲座,以信息手段为敲门砖置身于网络信息的海洋,广泛搜集汲取美术教学的先进经验、成功模式,并和自身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美术教学的掌控能力,教学理念更加创新,教学手段更加新颖,教学模式更加优化。笔者先后从教学网站上搜集了多种教学经验与模式,与自身教学目标任务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如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非常明显,家校联动美术教学法对整合美术教学资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等等,这些方面都是笔者在充分汲取他人经验并融合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2.运用信息手段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教学面临教材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为课堂增加生动的信息,使美术教学对学生吸引力更足。信息生动的介入可以有效实现这样的目标,笔者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拓展内容,让美术课堂活跃起来。例如在《现代雕塑》一课教学中,笔者事先在教学网站上下载了现代雕塑的多个代表作品,让学生直观形象观察分析从而产生直观感知,否则紧靠教材的几幅插图和教师的简单讲解,学生无法达到形象感知的效果。有了多媒体辅助,不仅展示了大量的作品,而且更为直观形象,效果非常理想。在《美丽的园林》教学中,笔者同样对学生进行了教学信息的补充,向学生播放了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观,播放的旅游推荐片如同将学生带进园林身临其境,从园林的形态之美、色彩之美、设计之美,让学生对园林艺术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图像视频配合教师的简要点拨讲解,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领悟的效果。同样,在《海洋生物》一课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短片向学生展示了海底世界的精彩,海洋中各种生物跃然屏幕之上,体积庞大的鲸、凶猛的鲨鱼、会变色的海底鱼类等等,这样的教学演示能够有效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向他们补充了知识,提高了兴趣,也为接下来的美术学习与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手段来丰富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能够让课堂更加厚实,信息量的增加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3.运用信息手段实施师生有效互动。

教师与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应当成为互动关系,美术教师一定要避免单向灌输的状况,要通过合适的内容、恰当的载体、优化的流程,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互动的平台。笔者在教学中以多媒体手段为抓手推动师生互动的进行,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我设计的未来建筑》一课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建筑的造型、功能、结构等方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拘一格进行想象与创作。自己创作的作品要有明确的主题,要有明确的思路。学生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更多的创新思维,有的学生创作的作品中未来建筑是以绿色环保为主题,有太阳能收集功能、雨水收集功能、垃圾无害化处理功能等,整个建筑就是一个能源绿色循环的机器。也有的学生设计的未来建筑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能够在不同区域之间移动,其设计主题为流动的家等。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在这样的拓展性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全面体现与深化,在学生创作出一幅幅极具个性化色彩的作品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走上讲台,以多媒体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在大家面前,向学生逐一介绍自己作品的主题、设计思路、各部分功能介绍。每一幅作品的介绍就是学生创作理念的阐述,整个课堂变得非常活跃,大家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切磋交流研讨等等。笔者在学生介绍交流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评,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多媒体手段的帮助让师生互动更加精彩,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浓厚。

4.运用信息手段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向他们介绍大量的艺术作品,并借助于多媒体手段进行引导提高鉴赏能力。例如马奈是国外非常有名的画家,其代表作有《吹笛男孩》《左拉像》《奥林匹亚》等,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投影了这三幅作品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色彩的鲜明响亮、笔触的简洁准确、明暗的鲜明对比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领悟其作品的艺术特色,特别是表现外观方面的肖像画,在这些艺术手法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成就。有了多媒体手段的帮助,学生在笔者引导下对马奈的这三幅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不仅悟出了作品的精美,而且也学到了艺术鉴赏的方法。再比如新印象派画家梵高,他的代表作《向日葵》也是举世闻名的,笔者投影《向日葵》之后,引导学生从线条的跃动、色彩的突起等方面去欣赏这一作品,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情绪、思维,从这些名家名作的作品演示和欣赏指导中,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手段的融合,更多时候应当体现在教学设计的优化、内容的丰富、互动的开展等方面,教师还要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使其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曹艳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

第九篇:小学美术教学流程分析

一、依照规律,按部就班的程序

按照固有的顺序进行教学,是美术教学采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顾名思义就是从学生认识事物的最为基本的规律入手,引导学生经历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繁琐、从外表到内核的认知顺序进行教学。这一教学程序完全尊重学客观的认知规律,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相应的思维逻辑中逐步走进事物之中,形成较好的教学效益。例如在教学《手印指印变变变》,教师就引导学生采用顺序式的教学设计:教师首先出示全新的不同指印,并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的方向、角度以及大小形状添加新的形象,掌握指印以及变化的方法。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运用手掌的指头、根部,甚至拳头形状进行刻印,从而形成多彩多样的刻印方法;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画作中的指印和手印新形象,将手印和脚印进行巧妙而自然地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出更加契合认知的新形象。本案例中,教师对教学板块程序的设计,具有鲜明的自然规律,起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虽然内容相同,但学生似乎经历了不同的游戏体验,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较大的促进和提升。

二、设置悬念,先入为主的程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果每一节课都按部就班的模式进行教学的话,就会显得模式过于单一,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实在得不偿失。再说,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运用顺序式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对教学顺序做出及时地进行调整,让更多的教学设置引入课堂,形成多变的课堂教学格局,以保障学生学习效益的集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倒装的教学模式就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充分发挥这一模式目标引领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先行出示学生的半成品或者完全成功的作品,让学生在先睹为快的前提下提升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设置可以为整节课的教学埋下有效的伏笔,留下有效的悬念,也促进学生建立有效的任务驱动。如在教学《我的地图》一课时,教师并没有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而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首先画出了自己家到学校的“地图”,为学生作出的示范作用,并借机提出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去过的最有趣的地方,比如动物园、游乐场,并在表述中回想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地方和建筑物,从而构建出“我的地图”的轮廓,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绘画中展现自己曾经发生的愉悦经历。在这样的教学板块中,学生的绘画作品越发丰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一幅作品成了一次游玩的有效印证,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随机应变,相应安插的程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双方思想意识不断交流碰撞的对话过程。而教师与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都具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教学过程不可能如同教师最初设计的一样一成不变。而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形成教学流程的更改。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帮助根据课堂教学实施的质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原有的教学顺序上作出及时调整,安插相应的教学环节,适当补充相应的教学内容,增设相应的教学环步骤,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从而达成更为臻美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三原色三间色》这一课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红黄蓝三个原色进行调色时,有一位学生建议是否可以用黄和绿两种色彩进行调配。此时,教师并没有因为与自己的教学流程并不符合就断然拒绝,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并让其他学生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当颜色呈现出带黄的绿色时,教师则相机进行引导:三种原色两两调和的时候,如果某一种颜色的量偏大,就会形成偏重于这种颜色的间色来。此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高涨,他们纷纷建议再用黄色和紫色调和,教师依然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显然并没有预设黄色与紫色、黄色与绿色调和的环节。但在教学环节中,学生思维运转积极有效,他们蹦出了自己的思考和问题,教师如果死板而僵硬地将原有的教学思路奉为圣经,而不敢有丝毫的调整的话,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满足,就会丧失学生的学习动力,造成严重的后果。而该教师则淡定自若,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空,放手让学生自行安排和实践,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安排是源于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尊重与思考,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质态进行设计。当然,美术课堂教学的流程也不仅仅局限于此,而要根据不同的态势以及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才能完全契合学生的认知需要。

作者:朱艳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第十篇:小学美术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

一、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基础

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基础,概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互动式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也符合新课标倡导的互动、开放、高效的课堂要求。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使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第二,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师生的互动可以让教师更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及时地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小学美术教学。例如,学生在作画的时候,随时可能会遇到难点,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那么就会导致整幅画作废,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热情。第三,互动式教学增加了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可以缓解课堂学习及教学气氛,学生学习的压力也不会那么大。另一方面,同学之间沟通也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看出,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实践运用的现实价值。值得强调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意识上重视互动教学策略,关注互动合作交流对学生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性。其次,要让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提升自身对美的赏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要利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现。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小学美术教学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一方面要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走进自己的世界,让学生领会到自己教授的美术知识的内涵及本质。对于小学美术课来说,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说是非常失败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引导学生之间正确评价彼此的学习成果,也让学生从中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PPT、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及设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达到提升自身美术能力的目的。

3.及时强化互动的成效

教育教研论文 篇3

(一)“一本、三化、五性”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1.“一本”: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教学改革之根本。

着眼于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以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学改革的向前发展。调整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综合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

2.“三化”:教学模式科学化、教学管理规范化、课外活动多样化。

教育模式科学化:教学过程中,依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教学管理规范化:为了保障教学质量、调控教学过程,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方法,要用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

课外活动多样化: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既能面向全体同学,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五性”:方向性、主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全体性。

“五性”:评价“一本、三化”的理论依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遵循的原则。第一,把握方向性,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育人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二,突出主体性,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坚持全面性,不仅要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第四,注重基础性,必须做到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的基础。第五,体现全体性,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二)实施“一本、三化、五性”素质教育的策略。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把握教育规律,着眼于使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要由身体发展教育转向身心素质教育,由重技能传授向培养体育能力转变,由共性教育向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加强健身、健心等理论的传授,突出体育的愉悦身心功能,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和激励。

2.转变教育目标、更新教材内容,建立多层次的教学体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应转变为: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现代体育意识,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发展个性,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为了适应教学目标的改变,选择以健身体育、终身体育为中心的教材,更新教材内容。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为中心”转移,将“技能论”、“体质论”、“娱乐论”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实效性。

3.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全面意识、重视个性发展。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每一堂课的时间表及教学内容、环节,力求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在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与健身方法的过程中把握时机,抓住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育体与育心共同发展;重视教学中美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挖掘美的素材,让学生体验体育美,在体育美的熏陶下,产生体育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美学素质。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强调学生主动地、生动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学中必须做到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学习中的独立人格。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有赖于学生积极去吸取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经验,有赖于他们主动地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发展与提高。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体育课的设计与评价,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合作学习,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一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结语。

近年来,围绕“一本、三化、五性”进行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方向、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变革,必须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弘扬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才能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向前发展。

[摘要]学校体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摆脱旧的教学思想束缚,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一本、三化、五性”的素质教育模式,促进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淑云.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1998,(9):45~47.

[2]钱春旭.论素质教育课堂模式的构建。[J].教育探索,1999,(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