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优秀8篇】正文

《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优秀8篇】》

时间: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业领域注入新鲜的活力。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计算机技术在较多行业中都有所体现,如现代测绘领域,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其中,对测绘工作效率、准确度的提高可起到突出的作用。本文将对现代测绘领域受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以及计算机在现代测绘技术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析。这次为您整理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优秀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计算机与应用毕业论文 篇1

计算机与应用毕业论文

摘要:计算机软件有许多不同的编程语言,常见的有C语言,C++,Java等语言。不同编程语言有着其特殊的优点,功能也各不相同,在不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中需要使用相应的编程语言。因此,软件开发人员需要具备较好的编程语言知识,才能够在软件开发中选择适用性较高的编程语言,才能够保障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文章主要针对不同编程语言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影响展开分析。

关键词:编程语言;计算机应用软件;软件开发

计算机应用软件在现代人们的工作与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编程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合理选择,能够有效减轻软件开发难度,同时能够有效提升编程效率与质量,对于计算机软件的更新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加大对编程语言的研究,从而有效发挥编程语言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符合软件开发目标,推动计算机软件的进一步完善。

1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中常见的编程语言

目前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中常用的编程语言包括C语言、C++,Java和C#等,笔者简单介绍了这些软件开发中应用频率较高的编程语言[1]。只有深入分析这些编程语言的特点,才能够全面把握编程语言的适用范围,才能够提升软件开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1C语言

C语言在20世纪8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中,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普遍使用,例如大型主机的中心控制中。随着研究时间的增加,C语言在现代得到了普及使用,成为一种主流的编程语言,且得到了软件开发人员的认可,足够说明改语言的应用价值[2]。C语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无需借助计算机硬件或其他方面的功能。C语言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不但有着完善的设计语言,还能够为操作系统编制需要的应用软件;同时还具有短小精悍、语法简洁、使用便捷、结构丰富、运算符号全面且功能强大等优势。C语言拥有32个关键词、9类控制语句,从而构成基本的高级控制结构、语句和语言等;其拥有字符型、数组型、构造型等多种类的模型,从而为计算机软件开发提供较好的基础支持,有助于提升软件开发的效率[3]。除此之外,C语言还能够直接控制物理区域,在实时性软件开发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大部分应用软件都会使用到C语言。

1.2C++语言

C++语言是在C语言基础上创新而来的编程语言,因此C++语言具有C语言所有的特点与功能,也就是现代软件开发中使用最普遍的编程语言。C++语言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应用的范围比较广阔,几乎所有领域都能够应用C++语言,同时可以应用于多个操作系统中[4]。从中可以推断,C++语言具有较好的应用性,但是其与C语言相比更加复杂,在学习方面也有一定的困难,只有通过全面地、深入地分析,才能够掌握好C++语言的应用规范,才能够在实际软件开发工作中应用C++语言,继而有效发挥其作用。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有效掌握C++语言的使用方法和具体规范,进而有利于软件开发。

1.3Java语言与C#语言

Java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全面吸纳了C++语言的功能与优点,同时也完善了C++的缺陷,例如摒弃了C++中的多继承与指针,具有特殊的优点与功能,比较符合面向对象的要求,能够让开发人员以简单的思路进行复杂程序的开发。Java具有面向对象、简单性、多线程、平台立等特点,在桌面应用程序、网络应用程序、分布式系统等方面都可以使用[5]。C#语言主要吸收了Java的优点,具有Java语言的功能与特点,同时也有自身的特色。C#语言可应用于高级商业软件开发中,同时能够符合系统应用功能程序的开发,且由于结构的简单性,能够灵活组成各种基于微软平台的应用程序,并且由于C语言/C++语言的继承关系,使得熟悉C语言/C++语言的开发人员能够很快掌握C#语言的应用方法。Java与C#语言相比而言,缺乏更加突出的优势。此外,Java难以实现对迅雷等工具的控制以及dll的调用,及时应用了Java本地接口或是第三方程序,但是Java本地接口的应用需要使用到VC代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第三方程序技术目前仍存在许多缺陷。Java在语法特点方面也与C#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异,Java摒弃了传统的指针,采用了package的特征,并在引导中加入import语句[6]。Java能够通过set语句或是get语句进行属性的设置。而C#语言则采用指针概念,在unsafe情况下都能够完成指针操作。C#语言同时采用了ref、out等词句,从而起到索引的效果。

1.4Pascal语言

Pascal语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有着突出的特点,其运行效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纠错能力,数据类型多种多样且结构形式的要求较高。Pascal语言不但能够实现对复杂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描述,同时能够符合设计人员特殊的设计要求,有助于培养开发人员的个人设计风格。

1.5VisualBasic

VisualBasic是现代软件开发中常用的编程语言,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主要能够实现环境开发与事件驱动等功能。VisualBasic语言的功能实现主要是通过RAD快速应用和GUI图形用户这两个部分实现。此外,数据库也是软件开发中所必备的要素,SQL查询是数据库搜索应用最为频繁的语言。VisualBasic能够完成图形修改,从而提供了相应的服务功能。此时,VisualBasic能够通过SQL查询的参数设置,能够使得搜索更加准确。VisualBasic不但能够将VB和VBA结合在一起,同时有助于推动软件开发。不同的编程语言都要各自的优势以及应用效果,软件开发人员只有根据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才能够有效提升开发效率,减轻开发人员的工作量。

2编程语言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原则

在软件开发工作中,只有选择了符合需求的编程语言,才能够编制出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因此,需要全面认知编程语言的特点,才能够符合编程的要求,才能够加速软件开发的周期,从而更好地设计出性能优良的产品。

2.1结合内外部环境特征

在软件开发工作中,需要重视外部硬件设施,硬件设施为软件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程序编制所选择的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需要考虑到整体结构之外,还需要符合环境的要求,并且需要考虑语言的特点。编程语言的选择需要结合行业或领域的特点及工作要求,否则一旦出现计算机硬件更换,软件就无法使用,出现匹配失败的问题。同时,软件开发只有选择符合环境要求的语言,才能够符合时代发展速度,确保编写的软件具有较高的实用型。

2.2结合应用的领域与行业特征

在进行软件开发时需要进行综合分析,首要分析的就是应用的领域与行业,不同领域或行业对于软件使用的条件不同。例如,若是简单软件可以采用C语言和C++语言,若是复杂软件可以选择Java语言或是Pascal语言。不同领域的人对于软件开发中的编程语言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通信领域多采用C++语言或是VC++语言;在商业领域多采用Proloc语言和List语言。

2.3结合整体结构的特征

一般而言,软件开发中的编程语言确定往往会受到开发项目目标的影响,整个结构的编写不一定限制使用同一编程语言,可以根据软件功能选择符合的编程语言。在信号处理、密码学以及图像处理等方面需要综合分析,尽量使用静态语言进行软件开发。

2.4选择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

编程语言虽然有很多种,但是在设计时最好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语言,这有助于后期的更新与维护,能够节省工作量,同时能够预算出开发周期和完成时间。此外,在开发过程中还能够根据过往经验进行漏洞查找,从而减少可能出现的bug。

3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与人们社会工作与社会息息相关。编程语言的选择对于软件开发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根据各种语言的特点,并综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语言,才能够提升软件开发效率。

[参考文献]

[1]楼丹。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Java编程语言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15):50-51.

[2]刘嵩鹤,孙和勤。不同编程语言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影响[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200-201.

[3]金忠强。分析不同编程语言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6):186-188.

[4]康超。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Java编程语言探讨[J].科技展望,2016(4):11-12.

[5]张利军。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中不同编程语言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5(15):171-172.

[6]赵志华。试论不同编程语言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影响[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15):17-18.

[7]王树琴。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中编程语言的选择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19):220-221.

[8]雷桂平。计算机软件开发中Java编程语言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3):68-70.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2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琨。Linux操作系统下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陆海波。智能型掌上电脑(PDA)的研究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01.

[3]高玉金。WINDOWS环境下并行容错局域网的研究及实现[D].燕山大学,.

[4]陈军。分布式存储环境下并行计算可扩展性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

[5]王霜。瓦楞纸箱CAD系统开发[D].四川大学,2000.

[6]王茂均。织带机智能监测管理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7]郭朝华。多处理器并行的星上计算机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8]刘胜。拖拉机作业机组仿真试验台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

[9]陈新昌。冷藏、保温汽车静态降温调温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

[10]毛鹏军。智能化温室环境参数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

[11]史志存。电子鼻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

[12]孟笛。复合材料加筋板壳结构稳定性设计的可视化研究和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0.

[13]刘鹏民。涡街电磁流量计机理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00.

[14]付岩。通用脚本语言GSCRIPT设计与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

[15]石争浩。《计算机组成原理》CAI及其多媒体课件实现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

[16]姚彤。农机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农业大学,2000.

[17]吕康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

[18]邱建民。北工大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北京工业大学,2000.

[19]刘春明。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装置实用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

[20]刘力力。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与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

[21]宋蓬勃。基于校园网的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D].山东师范大学,2000.

[22]陈永华。WebGIS三维可视化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0.

[23]潘炜华。新生隐球菌分子重组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荚膜相关基因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

[24]杨群生。模糊联想记忆网络和模糊图象处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

[25]牛红军。自动车辆定位系统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

[26]张志强。网络环境下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

[27]王笑风。路面摊铺机械自动调平控制器的仿真测试器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0.

[28]黄晓华。壁板铣床数控系统硬件结构的研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0.

[29]景玲玲。河南省公路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0.

[30]李吉宽。单片机模糊控制在船舶电站自动并车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0.

[31]徐洪禹。面向只读应用的分布式数据库的模型构造及查询优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32]李卫东。微机控制LED点阵显示屏[D].大连理工大学,2000.

[33]常天海。希望-IV型多媒体语音教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0.

[34]解宏基。变频调速矢量控制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

[35]宋东方。基于公路养护管理的`GIS应用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0.

[36]王晓丽。工程图扫描输入与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37]田宇。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大连市血液中心管理信息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0.

[38]杨敬辉。基于Intranet的大连市血液中心管理信息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0.

[39]任彬。一种新型的水表联网抄表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0.

[40]童晨涛。港口调度现代信息网络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

[41]李德良。基于寄生传输的检测报警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0.

[42]侯宗浩。集成C/S、B/S结构的物资采供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

[43]雷晓强。冗余度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与障碍物回避的实时控制[D].西安理工大学,2000.

[44]徐前锋。多模型优化模糊控制算法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

[45]杨沂。基于Intranet的电力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用户满意度评价方法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

[46]张怀领。异构环境下的分布式数据库事务处理的研究与实践[D].大连理工大学,2000.

[47]王振华。近海结构基础设计程序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0.

[48]王琳。基于软计算的智能控制器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

[49]何志刚。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MIS应用与开发[D].大连海事大学,2000.

[50]刘中兵。焊缝图象识别的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0.

[51]崔鸿远。玉米播种机工况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试验[D].中国农业大学,2000.

[52]田健。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制[D].西安理工大学,2000.

[53]祝华军。小城镇规划及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

[54]孙毅。渭河洪水错峰调度决策支持系统[D].西安理工大学,2000.

[55]张寿桂。厦门港集装箱运输MIS总体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

[56]王涛。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

[57]杨媛。智能化超声波水流量计的理论分析与软件开发[D].西安理工大学,2000.

[58]史庆国。壁面机器人路径规划与控制系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

[59]田永青。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化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00.

[60]丁承君。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的移动机器人墙跟踪[D].河北工业大学,2000.

[61]周颖。基于模糊滑动面的滑动模态控制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

[62]张建华。集中供热系统的水力计算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00.

[63]徐延明。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

[64]于成。综合船舶信息处理与显示系统[D].大连海事大学,2000.

[65]苏利敏。新型串级调速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

[66]刘丽华。大功率超声发生器的研制及超声乳化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

[67]孙东卫。都江堰水利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

[68]胡霞光。青藏公路CAE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长安大学,1999.

[69]尹宏宾。智能化信号交叉口控制及其交通量预测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

[70]邱焕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和变结构控制的交叉结合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

[71]张星明。地质图象处理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9.

[72]孟小峰。中文数据库自然语言查询处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9.

[73]王灏。机器人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

[74]庄圣贤。无传感速度伺服矢量变频调速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1999.

[75]王伟。序列图象的几何约束及其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6]张光海。受限柔性机器人装置、建模与控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8.

[77]金菊良。遗传算法及其在水问题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1998.

[78]樊晓平。受限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智能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1998.

[79]黄道平。多变量非线性过程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1998.

[80]陈虔。大型应用软件协同开发的版本控制和管理—面向组件增量的版本控制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1]刘黎临。大型信息网络设计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8.

[82]牟树波。ACPI标准的实现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8.

[83]侯春海。工程中时延动态系统的定量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1997.

[84]孙富春。机械手的神经网络稳定自适应控制[D].清华大学,1997.

[85]周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土水资源分类、评价与预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1997.

[86]李明。基于工作站网络的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7.

[87]王晓鸥。计算机控制短波自适应通信网的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7.

[88]周小佳。电力系统可靠性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实现研究[D].重庆大学,1997.

[89]李永树。地表移动预计方法及信息处理(SPDP)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97.

[90]孙毓忠。互连网络性能分析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7.

[91]马森。曙光2000单一系统映象文件系统COSMOS操作系统相关层的设计和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7.

[92]陈晨风。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的智能控制策略[D].浙江大学,1997.

[93]林峰。交流传动系统的控制策略[D].浙江大学,1997.

[94]陈小红。径向基函数网络及其在非线性控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

[95]陈晓青。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浙江大学,1996.

[96]周宏甫。六坐标工具磨床comC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理工大学,1996.

[97]王杰。高精度交流伺服系统的新型控制策略[D].浙江大学,1996.

[98]金连文。手写体汉字识别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6.

[99]戴建荣。胶片剂量仪软件开发及其在X线立体定向放疗技术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

[100]张虹。并行计算机系统的用户界面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6.

[101]朱群雄。神经网络结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其在过程模拟与过程控制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1996.

[102]张朝海。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1996.

[103]侯昭胤。神经网络辅助丙烷氨氧化催化剂设计[D].浙江大学,1996.

[104]毕立群。换热网络智能综合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北京化工大学,1995.

[105]韦巍。学习控制及其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1994.

[106]金毅。模糊集合论在生产计划和调度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1994.

[107]蒋其友。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大型离心式压缩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1993.

[108]黄崇福。信息扩散原理与计算思维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D].北京师范大学,1992.

[109]贾家麟。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2.

[110]杨冀宏。人工智能技术在分离过程综合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1990.

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 篇3

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

1影响到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因素

1.1管理方式

多年以来,通过各国专家和学者坚持不懈的探索,得出以下结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因素是管理方式。自从信息化时代到来以后,社会发展迅速,然而管理方式几乎停滞不前,发展缓慢,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在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够互相融合的情况下,才能使企业运营和管理推动企业运营的快速发展。其中这些部门包含了设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物质储存部门、技术部门、采购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等,但是每一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相应的联系,无法进行信息的交流,他们在这种模式下进行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工作。因为信息无法进行及时沟通,在这种状况下,建立信息系统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1.2系统和软件两方面

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当然,不同的专业会选择使用不同技术,这就需要软件公司开发出多种信息管理软件,只有通过软件公司和客户之间进行共同的商讨,软件公司才能明白客户所需产品的类型,才能开发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信息管理软件。但是一般情况下,客户大都是根据自己部门的需求,大致的对软件公司提出相应的要求,软件公司开发出相应的软件。如果软件公司与客户没有进行必要的协调,指客户与软件公司没有提供相应的需求信息,只是盲目地选择软件公司所开发的有关软件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之,信息系统的建设成功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1网络技术

在一些比较大的项目中,参与的各方需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够保证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人员及时交流沟通,而且能够很好地做到资源共享,这就充分体现了网络技术的巨大优势。

2.2多媒体技术

自从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此多媒体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我国已经具备推广多媒体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运用与之相关的软件将工程项目实体化,可以更加形象的展现项目的形式。当然,开发此类软件也存在风险,因为工程项目涉及面广,工程项目管理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整个管理过程较为系统复杂,并且有些影响因素难以控制,具有不可预知性,这些都可能造成所开发的软件的实用性不强,不能够较准确的描述工程项目。再加上很多企业在基础工作上的管理较为松散,基本上没有固定的规律,这样就会使得所开发的产品过于自由开放,想应用到现实中有一定的难度。

2.3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电子图书馆和数字资料库

在企业中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及数据的计算,同样在工程项目建设前和建设过程中以及最后的信息集中处理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及数据的计算,在项目建设之前,第一要做的便是对规范而标准的手册等资料进行整理。如果是纸质文献就会造成携带与检索的不便,这时候,只需要将资料电子化和数字化,就可以带来许多好处,比如不仅可以方便携带和运用,而且制成的电子图书可以方便而快速的进行搜素,进行准确定位,除此之外,还能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和条目,进而提高项目工程的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项目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可将数据信息电子化,建立工程项目的电子资料室和数字资源库,为项目工程的顺利施行和有效进展提供信息资源依据。并且在各项建设中不断完善和更新资料库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而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2.4建立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会牵涉到需多部门的信息协调与数据的运算和汇总,但是这些数据运算量太大,如果只是运用传统的计算方法,那么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折扣,这必定会影响到工作进程,导致工程项目的速度大幅度下降,虽然与之相关的数据计算是项目工程师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由于项目工程数据巨大,势必十分复杂撒,其工作过程又非常繁琐,出现人为失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最初制定方案、优化方案的时候,就需要项目工程师进行反复的计算,来得到最终结果,在此过程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而且也不一定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这么复杂的计算过程需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运算效率并减小误差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工程质量合格,拥有一套适合自身企业的工程项目的系统管理软件则在一方面保证了工程项目资料的安全性和合理利用,能对使用者的`权利进行很好的掌控,从另一方面讲,设计工程项目安全计算软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重复的计算过程进行简化,这已经成为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很好的选择,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计算机应用技术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3.1软件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开发出了许多比较相似的软件产品,但是因为工程项目会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样选择出一款适应自己的软件产品就会比较困难,所以,要尽可能选择那些适用范围广泛的软件产品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

3.2硬件方面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就需要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不断地更新,以保证其工作效率,所以,需要公司及时对硬件进行更新。

3.3项目管理人员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选拔出操作技能高的项目项目管理人员,这对公司来说,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公司所面临的急切任务。

4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理应用,这样才能满足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需要,同时也是自身寻求发展的需要。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应该针对公司自身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和完善,这样才能使就计算机更好地为管理者服务,反过来,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指挥“管理”,提高办事的效力,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利益最大化。只有这样,计算机应用技术才能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现代测绘技术受计算机技术影响分析 篇4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极大程度上也推动现代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现代测绘领域受计算机的影响看,集中表现在:第一,测绘行业将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融入其中,这样在收集与处理空间信息中,可达到标准化、科学化与信息化等要求。而且在测绘工作开展中,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人力劳动量将减少许多,在人力劳动强度降低的情况下有利于测绘精确性的提高。以摄影技术为例,将其引入到测绘工作中,可与3S技术结合,这样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运用下,摄影难度、强度都可降低,而且拍摄过程将体现出明显的信息化、数字化与标准化特点。第二,数据采集、处理等工作在计算机应用下,可满足数字化、智能化与自动化要求。如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等功能,对于测绘中的数据可有效处理。第三,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以往测绘工作中获取的数据,主要依托于人工操作进行数据管理,信息管理效率极低,而且易产生数据错误、数据丢失等问题,此时将计算机引入,可构建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有利于数据信息化管理要求,因人为误差的减少而使工作效率得以提升[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参考 篇5

[1]王仁宏,数值逼近(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姚永雷。Web服务自动协商机制研究(博士论文).北京邮电大学。2007.

[3]程昱。面向自治计算的自动服务协商研究(博士论文).浙江大学。2008.

[4]程皇。高济。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协商决策模型。软件学报。2009,20(8):2160-2169.

[5]郭静。陈英武。1-多交互协议本体的描述。计算机工程。2008,34(12):162-166.

[6]翟社平。魏娟丽。李增智。基于概念语义协商的服务Agent划分。电子学报。2010,38(9):2030-2034.

[7]张林兰,电子市场中的双边同步自动协商研宄(博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0.

[8]王斌。李艳。基于多Agent系统的自动协商机制及通用协商框架。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1):95-98.

[9]徐明。蔡鸿明。姜丽红。基于加速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协商策略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4):1-3.

[10]甘早斌。朱春喜。马务等。基于遗传算法的关联议题并发谈判。软件学报。2012,23(11):2987-2999.

[11]侯薇。董红斌。印桂生。基于Bayesian学习的适应性优化协商模型。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51(4):721-730.

[12]孙天昊。电子商务中一对多协商研宄(博士论文).重庆大学。2008.

[13]吴国全。基于模式的复合服务监管关键技术研宄(博士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14]程志文。赵俊。李田等。Web服务QoS数据多源采集方法及实现。计算机科学。2009,8(8):180-211.

[15]于卫红。基于JADE平台的多Agent系统开发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16]甘健侯,姜跃,夏幼明,本体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11.

1.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参考

2.最新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3.2015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2016计算机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5.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代码大全

6.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7.计算机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8.2016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9.计算机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10.毕业论文中各种类型参考文献引用的标注方法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篇6

该论文首先介物联网的定义、组成、研究背景和国内国外发展,然后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和实例,再进一步介绍了关键技术,最后着重介绍了如何提高安全。

该同学能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顺利完成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和论文的撰写。程序能正确的运行,论文符合要求。在整个设计的过程,态度端正,学习也很认真,时间安排也很合理,能按时到实验室,不存在无故早退或迟到的情况。能在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还能主动加班,做到时间上前紧后松。当然,在这其间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知识面不够广,处理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希望该同学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注意这些问题,争取更大的提高和进步

1.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评价:比如基础扎实,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完整和全面等等

2.对该论文适用性的评价:比如切合现实的需要,很好地解决了现实生产生活工作中对该内容的需求;相关的反映与评价等

3.文章本身逻辑性和科学性很强

计算机应用系毕业论文 篇7

计算机应用系毕业论文

摘要: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有力推动,而随着经济增长的不断加快,科学技术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整个社会发展以及各行各业的进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计算机技术作为国家竞争力的强大支持,其应用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人民生活、经济发展、行业变革乃至社会转型均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本文将围绕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展开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现状;计算机;发展趋势

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取得了非比寻常的发展,不仅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推动了行业的创新与进步。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农业、工业生产,甚至是国家的政务工作,无不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为了更好地促进计算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我们更应该深入分析应用现状,准确把握改进的措施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1计算机应用的现状

当下,计算机已经在全国大范围铺开应用,不仅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中,计算机应用推动了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促进了网络教学的发展,丰富了学习的方式,延伸了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更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在零售领域,电子商务在计算机应用下应运而生,销售形式、支付形式也随之改变,电子商务环境不断完善。在文化产业领域,计算机应用为影视剧作创造、音乐制作、书籍出版等提供了重要创新平台。此外,在国家的政务管理、公安领域,计算机应用均有所建树。但是,计算机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具体如下:

1.1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其发展速度仍然有所滞后。在一些领域的应用中,还停留在文本处理、电子化信息储存等层面,计算机技术的价值还有待挖掘和开发。而部分领域则过分依赖国外技术,导致国内计算机技术人才的缺失,不利于计算机应用的创新发展。

1.2区域应用不够平衡

目前,国内的计算机应用仍然集中在一、二线中心城市,一些落后地区受经济发展等影响,计算机应用的情况不够理想,不仅无法发挥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也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1.3技术问题频繁发生

尽管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迅速,但在国内,人们在计算机应用中的规范操作、风险防范方面仍然有所不足,尤其是互联网迅速普及的今天,病毒侵扰往往给计算机的用户带来各种威胁、隐患甚至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用户不仅要规范操作计算机,还要保持较高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计算机的持续稳定应用。

1.4研究力度有所欠缺

当下,计算机已经与各行各业紧密衔接,未来还需在软件、硬件的开发上不断创新升级。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在计算机应用研究方面,缺乏资金与技术的支持,致使我国计算机的应用常常依赖他国的经验,而没有贴合中国实际的研究及发展特点。

2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2.1新兴的计算机技术不断产生

计算机的发展,本质上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进步与行业发展都急需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升级,因此,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新兴计算机技术的产生。比如运行速度快、传输效率高的光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引入神经元结构的神经网络计算机,与人体大脑相连的生物计算机,能量消耗少,运行速度快的化学计算机,此外,还有纳米技术、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发展等等,均将带来积极的技术变革。

2.2计算机应用向微型化、智能化、巨型化发展

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社会服务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功能。而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社会功能,提高计算机的服务效率,计算机应用就必须适应各种技术需求。因此,各种小型设备的广泛使用,将推动计算机应用向微型化发展。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令人们对自动化、人性化服务的需求愈加明显,相应的,计算机应用也必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此外,大量的信息处理需要计算机在运算速度、运算空间上更加的“巨型化”,如此才能更加精准,更加快速的完成各类计算机运算,实现高质量的计算机处理功能。

2.3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良好的计算机使用环境,才能保障用户的安全稳定使用,降低各领域的信息经济风险。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更为深入广泛的应用,国家务必要结合中国国情以及计算机应用特点,在现有的制度基础上,围绕计算机使用规范、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和谐的计算机使用环境。

2.4地区发展日趋平衡,计算机应用日趋广泛

要进一步的推动计算机应用,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的价值,就必须要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缩小各地区计算机应用的差距。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正在不断的促进各地区的平衡发展,以及各种高新技术在相对落后地区的推广及应用。未来,随着地区发展的日趋平衡,计算机应用也将在全国各地更为普及和平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均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已经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密不可分。当然,在技术水平、研究力度、区域平衡等方面中,计算机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如何准确把握发展的趋势,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入促进各个领域的创新与变革,值得有关部门和人员持续关注与研究。

引用:

[1]桂美坤。试析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4):58.

[2]谢振德。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7):236-237.

[3]蒋毅为。浅谈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32):114-115.

[4]徐震宇。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162.

[5]朱永涛。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4,(4):25-25.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8

[1]王仁宏,数值逼近(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姚永雷。Web服务自动协商机制研究(博士论文).北京邮电大学。

[3]程昱。面向自治计算的自动服务协商研究(博士论文).浙江大学。

[4]程皇。高济。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协商决策模型。软件学报。,20(8):2160-2169.

[5]郭静。陈英武。1-多交互协议本体的描述。计算机工程。2008,34(12):162-166.

[6]翟社平。魏娟丽。李增智。基于概念语义协商的服务Agent划分。电子学报。,38(9):2030-2034.

[7]张林兰,电子市场中的双边同步自动协商研宄(博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0.

[8]王斌。李艳。基于多Agent系统的自动协商机制及通用协商框架。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1):95-98.

[9]徐明。蔡鸿明。姜丽红。基于加速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协商策略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4):1-3.

[10]甘早斌。朱春喜。马务等。基于遗传算法的关联议题并发谈判。软件学报。2012,23(11):2987-2999.

[11]侯薇。董红斌。印桂生。基于Bayesian学习的适应性优化协商模型。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51(4):721-730.

[12]孙天昊。电子商务中一对多协商研宄(博士论文).重庆大学。2008.

[13]吴国全。基于模式的复合服务监管关键技术研宄(博士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14]程志文。赵俊。李田等。Web服务QoS数据多源采集方法及实现。计算机科学。2009,8(8):180-211.

[15]于卫红。基于JADE平台的多Agent系统开发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

[16]甘健侯,姜跃,夏幼明,本体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