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关于农村孩子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家长版【精选5篇】正文

《关于农村孩子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家长版【精选5篇】》

时间: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勤劳的小编飞白给大伙儿整编的关于农村孩子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家长版【精选5篇】。

农村教育调查问卷范文 篇1

[摘要]在理论推演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包括中西部农村学校教育的软件和硬件两个大的因素的《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问题调查问卷》。对我国中、西部两个地区五所学校的489名9~16岁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并根据查阅相关文献,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中西部 农村 教育 基础设施 义务教育 辍学 教育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中西部农村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中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较高素质的人才,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中西部农村教育整体上还比较落后,中西部农村教育在发展中问题还比较突出,为此我们尝试从中西部不同省份的不同学校,在以点盖面的理论框架下,实施调查研究,以求获得第一手资料,揭示中西部农村教育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

一、 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的现状调查

1、研究样本与调查对象的选取。课题组根据中西部地区经济、文化、人口、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异,样本分布区域从大到小,依照省,县,乡的顺序选择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等为调查对象。

2、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在对中西部地区5个省区的六个县城的,六所学校的实地调查中,我们总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学生卷450份,家长卷100份、教师和校长50份,回收有效问卷527份占问卷总份数的87.8%(具体如表1)。

3、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结构性访谈、案例调查、等经典的社会学调查工具。

二、 调查研究结果

(一)政府教育投入现状

1、我国东部与西部教育投入差距较大。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大多能保证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4%,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教育经费投入远远没有达到2%,甚至还欠账。况且,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基数本身与东部有很大的差异,算其教育经费的绝对投入量就可想而知了。以2007年为例,"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527.3亿,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的15.3%。"

(二)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1、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农村的中小学校有一部分存在着学校管理过于松散,教职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同时,由于农村条件差,待遇水平不高,导致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师资较为匮乏,分布不均衡。教师的职业素质相对较低,大多毕业于师专院校,具有专业技能和特长的教师较少,多为"一师教多科"。另外,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缓慢,困难较多

目前,我国已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人均受教育水平达到九年。但与全国的水平相比,中西部农村的义务教育水平普及水平还较低,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③目前全国尚有400个左右的县还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这些地区基本都在中西部。以甘肃省为例,截止2005年年底,全省还有18个县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覆盖人口16.96%,在一些农村较为贫困的地区,学生的入学率更低。

(四)课程改革和教学问题制约着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新的课程当中去。但近年来,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发展还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总体来说教师、校长对新课程还是比较了解的,经过我们调查得到,大多数教师和校长表示"大多数了解"或"完全了解"新课程,其比例在四个层面上依次为83.9%、83.6%、78.9%、87.4%。根据比例大小排序为学科课程计划、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目标、新课程内容。

三、 解决策略及建议

(一) 教育资金投入合理化,组织化,独立化,法制化,多项化。

提高国家财政在农村教育方面的投入比重。建立完善国家财政对于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管理、运行、监督机制。加强农村教育经费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把钱真正的使在"刀刃"上,准确落实温总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指导。①

(二)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职业素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从事教育事业。

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为农村教师制定合理的编制标准。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特别加强对中西部偏远落后地区农村教师的特别津贴、补助,以为农村地区留住优秀师资力量。政府还要不断发展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吸纳更多优秀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教师队伍中去。也可以建立教师援助计划,指派城镇优秀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除此之外,完善农村教师和校长道德在职培训制度。

(三)教育改革针对中西部发展现状,逐渐贯彻,小步调前进。

鉴于中西部教育发展缓慢,可以为其量身定制适合其发展现状的小步调的改革策略,在其现阶段的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及教育教学机构能够接受的改革策略,稳扎稳打,认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逐渐实现教育的改革,真正的适合中西部发展的改革。如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作出合理改革,增加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学生实际生活技能的教学内容,删减偏深难远的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林振平、项金玉:《福建省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思路探讨》

[2]吴忠明《中国社会公正的现状与趋势》

[3]《政府工作报告》 人民网

[4]任运昌等 《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注释

农村教育调查问卷范文 篇2

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水平较低,致使农村人口疾病的发生率和流行率偏高[1]。因此,我国在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是全力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的服务质量,从而实现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某调查小组在2013年7月~2014年9月间在农村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并对农村地区健康教育工作后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情况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县辖区内的所有农村地区,对农村村民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的内容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D基本知识与技能》中的所有内容为标准。在研究小组推行健康教育前,调查所有村民对于各种疾病的了解情况,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成立调研小组:由县卫生局成立专门的调查培训小组,并在该县辖区内的所有乡镇、卫生站设置教育专栏,建立村民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并明确各个小组不同人员的具体分工。

1.2.2开展培训工作:各个调查小组负责对所有村民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内容包括疾病控制与预防、慢性疾病种类、流行病种类及健康养生等内容。培训方式可以采用讲座或者不同宣讲形式开展,同时要对农村的公共企业进行大力宣教,例如农村的学校、医院及政府机关等。除此之外,调查小组也可以给村民发放卫生宣传手册或者录影带等医疗卫生方面的资料,也可以举办与卫生服务相关的健康活动,加强对村民宣传教育的力度。调查小组在向村民宣传的过程中,对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进行宣教活动时要保持绝对的耐心和热情,提升健康宣传教育的效果。

1.3效果观察

调查小组对健康教育后该农村地区的流行病发病率、传染病传染情况及村民对各种疾病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并统计。调查村民对于疾病的知晓情况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其中问卷得分90~100分为优秀,60~89分为良好,59分以下为不及格。同时调查小组将村民的问卷评分结果与调查前相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2 结果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该县农村地区在2013年7月-2014年9月间村民的甲乙类疾病及其他传染类疾病的发病率同比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新生儿疫苗的接种率升至95%,环比上涨了10%;且该阶段未发生过地区流行病。

由调查小组的问卷调查评分结果得知,该地区村民在健康教育工作后的平均问卷得分为92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的平均得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村民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评分比较(x±s)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我国公共卫生工作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和形势,也是公共卫生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通过组织推行的方式来创办各式各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为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健康信息的需求和认知的过程[2]。该种方式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充分的体现了健康教育工作在人类健康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自身存在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患者,在对其推行健康教育工作后,不仅能够极大程度提升该类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同时改善了患者过去消极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提升了农民群众对疾病治疗的信心[3]。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工作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推广过程中的效果极佳。

调查小组在县辖区内农村村民中推行健康教育工作后极大程度的改善了该地区农村公共卫生的服务质量,实现了该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从调查小组的问卷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出,该地区农村村民在健康教育工作后的平均问卷得分为92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的平均得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农村教育调查问卷范文 篇3

2016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 调查对象

2012年1月17日、18日,本人在自己所在村庄进行实践调查,随机对村中十户有农地的户主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给村名们讲解问卷上的问题,并且和他们谈论一些关于对农地改革方法的看法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均以书面问卷为载体,口头交谈为辅助,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十户均为入户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给户主详细讲解问卷上面的问题,让户主更加了解卷面上的内容,并积极的倡导村民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更有明确性地做出选择和回答。填完之后还跟户主闲谈些家常,了解户主家庭的收入情况和更多关于农地利用这方面的信息。

(三)调查内容

户主家中农地利用状况及迁移意愿情况,了解到户主们的家庭人员信息、受教育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和家庭收入来源,谈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外出从业,以及其中的主要因素。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十份,回收十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农地利用率低现象(问题)的现状

1、农户样本特征

(1)农户样本的户主都是农村户口,均有各自的一些耕地和林地,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和一些蔬菜,林地主要种植芦柑。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均在高中或高中以下,大部分都在只读完小学就没继续学业了,受教育水平偏低。且十户户主均住在农村家里,家中各有子

女,80%的户主家中的子女中有的在学校受教育,另外20%的的户主的子女已完成学业,且都是出去打工或外出工作,均没有从事家中农作,只是放假时偶尔帮忙一下。而且从交谈过程中了解到,他们的子女大部分都宁愿打工也不从事农业活动,原因是农业活动过于辛苦且效益低。

(2)农户样本的耕地普遍离家比较近(1公里以内)而林地相对比较远(2公里以上)。农户样本中,有60%都是以非农业为主兼业,户主家中成员在家缝纫衣服或在县城以内打工,每月仅花几天时间地在农业粗糙耕作上,农作物效益低,农业对于他们只是为了不用买米和增加一点额外收入,打工的收入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离家比较远的耕地或林地有的被抛荒有的被别人承包;30%以农业为主兼业,大部分时间花在农业上精心耕作,偶尔外出几天打临时工,例如摘茶叶,载茶叶,做茶叶,摘芦柑,包装芦柑,在家做手工艺品等,农业收入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10%以农业为主没有兼业,这类户主基本上是家里从事的耕地和林地比较多,也有承包一些别人的耕地和林地,精心耕作,农作物效益相对较高,收入来源靠农业。

2、农地利用状况调查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农户迁移的意愿

在本次调查中,关系到农民是否迁移到城镇,农民是否退让出土地等的主要因素有子女是否有稳定收入、政府的补偿是否合理、所迁移的城镇位置环境是否良好、农民在城镇没有了土地政府是否给予一定照顾或者提供合理的就业岗位等。本次调差的农户样本中90%都愿意迁移到城镇生活,但前提是生活基础必须得到保障。对于退出土地这个方式,样本中80%的户主认为只要政府给予的补偿标准高于经营那些土地所得平均收入加上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并且农民迁移到城镇后前几年期间政府能给予一定的照顾;20%的户主想就在农村,自己种点菜或者留着建筑房子。还有10%户主认为已经年老,农村环境比较好,也比较安静,适合晚年生活。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地抛荒的原因

(1)从事农业耕作效益低,远不如出去打工所得收入。现在一亩耕地如果种植水

稻一年的净收入也才几百块钱,遇上丰收的年份也就上千块。跟打工的收入比起来还是少。

(2)从事农业耕作辛苦,风吹雨淋太阳晒,加上现在年轻人的价值观和上辈不一

样,导致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从事家中耕作。

(3)农业耕作事务繁多,家庭人员在打工或者读书,家里忍受不足,没时间打理

耕地。

(4)农业耕作受天气影响较大,而且近几年气候变化比较反常,农作物受灾影响

也比较大,农作物价格也受市场波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风险,未来收入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农户迁移意愿的原因分析

(1)在农村,靠耕作农业效益低下,而在城镇,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年收入

比农作物收入高很多。

(2)现在很多农村的户主子女大部分在城镇打工或者工作,迁移到城镇,可以经

常和子女们在一起。

(3)在城镇子女们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拓宽知识面和见识,学到的更多。

(4)城镇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生活娱乐方式比农村的多,生活更多姿多彩。

3、农户不愿意退出农地的原因分析

(1)传统观念没改变过来,觉得有土地就有保障,内心就会觉得很踏实。

(2)有的户主年纪比较大,觉得城镇生活不适合自己,相对来说比较喜欢呆在农

村生活,留下土地可以种点菜和一些农作物打发生活。

(3)有的户主想留下土地在老家建房子,以后就回老家养老。

三、建议

(一)在弄面迁移城镇过程中政府必须给农民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帮助

1、首先必须先解决农民迁移到城镇的城镇户口问答题,保证迁移到城镇的农民的

低位跟城里人一样。

2、农民迁移的城镇必须要有住的地方,在农民购买城镇房子的过程中,政府需给

以一定的补助和优惠政策。

3、农民迁移到城镇之后就没有了土地可以耕作,政府能给农民提供合适的工作岗

位,以保证农民在城镇的正常生活。

4、政府也需解决农民子女在城镇上学的问题,保证孩子们受到良好的的教育环境,享受到先进的教育设备。

(二)农民退出土地政府应给予的合理补偿

1、用土地来置换城里的房子,以解决农民迁移到城镇的住房问题。

2、用土地来置换农民在城镇里的养老金和医保费用。

3、农民刚迁移到城镇之后的前几年,政府应多加照顾,让农民早日适应城镇生活,融入到城镇之中。

(三)出台一种承包机制

1、个人承包方法,独自报下大面积耕地,统一大力,引进先进农业机械和科学的

耕作方式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劳动力效率,降低经营耕作成本,解决小户分散型个人耕作方式,打打提高了农业耕作的效益。

2、个人承包大面积林地种植果树,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正确地经营果园,由于大

面积作业可以避免以前人力的多次分散劳作而导致的劳动力效率低下的不科学打理方式。采用承包的机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可以请专家来指导,运用先进的方法打理果园,提高水果的产量,增加果园带来的效益。

3、采用多元化道路,把鸡鸭放养在果园中,又减少了给果园施化肥的成本,也可

以建立池塘,采用资源重复利用的方式进行可持续化生产,走可持续化的道路。

4、当农民出让土地使用权是就不用进行土地耕作还可以拿到一些土地承包的租金,农民还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出去打工,增加收入。

四、结语

经过此次的实践问卷调查,让我对自己更有信心。记得刚开始着手调查的时候心里很紧张,虽然是和村里的人们经常打交道,但落实到具体的调查过程中的时候是一种特别的感觉,像是一种对自己的新的挑战。

现在的农村中所存在的土地利用率低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靠目前的农业收入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正常生活开销,而且小户分散型的耕作这种效率极低的耕作方式已经跟不上社会的步伐了,现代化的科学耕作方法应该普及到农村当中,集中管理经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耕作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村土地的效益。

通过此次的调查让我跟农民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虽然自己也是出生在农民家庭,但是平时都在读书也没跟父母谈论这些方面的问题,觉得这次的调查让我见识到了很多以前没涉及的问题和观念。对于绝大部分农民来说,政府能给予一定的生活保障,迁移有何方。

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政府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农民自愿迁移进城,这就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站在农民的角度上思考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从农民的最根本利益出发,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来帮助农民。

调查结果表明,只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还是有很多农民愿意迁移城镇的。对于不愿意迁移的少数农民,乡土情结和小农心里的农民,政府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可以把他们集中安顿在农村的同一个地点,这样也有利于他们的基本生活。

经过这次的实践调查,我了解到了很多农民的心声,也了解到现在农村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推进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还需不懈努力。对于这次的调查收获比较满意,不仅在能力上得到锻炼,也在知识和认知面上拓宽了自己。不过在调查过程中还有存在一些不足,就是在调查之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在调查过程中有点混乱,并且在调查结束后没有及时进行分析。经历过了这次调查,我会吸取教训,三思而后行,对于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多角度分析解决,我相信以后再类似事件中我一定更可以做得更好!

2016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二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4年1月26~30日,我走访福清市龙田镇友谊村、上苍村、前坑村,对农村有子女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辅以交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随机访问街头路人。其中,深入农户10家,随机调查20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样本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份,回收问卷30份,其中有效问卷30份,回收

率100%,问卷容量为30。

经统计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农村家庭都有让家中孩子接受教育,没有出现不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情况,但支持孩子接受教育到何种程度存在一定分歧,有73.3%的家长希望自家孩子能上大学,接受大学教育,有10%的家长认为学历不用太高,初中或高中就足够。此外,在接受采访的孩子中,学历业呈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以初中居多,约占总数的50%,高中次之,大学只占3.3%,没有出现小学的学历。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83.3%的农村家长知道当前国家对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收学杂费的政策,其中有80%%的家长支持该政策,认为该政策有利

于保证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有13.3%的家长认为该政策尚未落到实处,教育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

(二)调查问题分析

龙田镇有完整高中两所,其中省二级达标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

学4所,中心小学3所,村级完小35所,幼儿园7所,本次走访了前林中心小学、前坑小学、上苍中学、元载中学(高中),随机走访询问30户有子女的农村家长,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各个学校入学率差异巨大,升学率差异巨大。 2 部分家长仍存在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

在走访的30户家庭中,少部分接受访问的家长认为女孩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应太高,他们还表示,高等学历没有用,上完初中或高中的女孩就能走上社会,接受磨砺。有3户甚至表示女生只要上完高中没考上大学就应该去结婚。

3 国家相关教育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到位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振兴教育的举措,如在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等,这一系列措施都在强调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然而在走访的家庭中,一些家长抱怨学校经常乱收费。而有些孩子向我抱怨学校经常开设补习课程。

有些农村的经济水平很低,经济发展较落后,相对较贫困。家里的收入都不高,甚至收入很低,不能支付自己家孩子的学习费用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发现,仍然会有家长坚持会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的孩子无论如何完成自己的学业!

三、解决对策

(一)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化科技实力为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于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教育和经济关系中的生产力是息息相关的,若想要教育发展,就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持。因此,我有一下建议:

1 龙田镇政府应该搭理倡导科教兴农战略,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将教育资源适当倾斜,给予一些劣势学校优惠,资金扶持

2 扶持乡镇优势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指导广大农民合理开发利用特色资源,使农民增收,解决部分学生缴费难问题

(二) 加强教育宣传 转变错误观念

教育是终生之事,人不学无以立,当今的时代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期。学历并不代表一切,但有时学历在就业时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因此,我认为,少数认为孩子学历不用太高的家长应该改变错误观念,应支持不断学习,获得高学历。此外,在农村仍存在封建思想残余,重男轻女的错误管奶奶仍存在,镇政府,社会应加大宣传力度,改变这些家长的错误观念,让这些家长认识到女子和男子受教育的平等性,保障女孩接受教育的平等性

(三) 镇政府严格把关,保证国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农村教育调查问卷范文 篇4

关键词:收入水平;教育程度;教育支出;政策扶持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一、目前农村教育现状

今年七月下旬,笔者来到了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的坂新乡,进行千村调查活动。在当地村官的参与和协助下,笔者从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那里得到了坂新村的大致情况。坂新村(经度24.77纬度117.65)目前有常住人口1976人,总户数为428户。其中男性村民1075人,占比54.41%;女性村民901人,占比45.59%。本村村民的主要就业情况为本地务农和外出从事制造与餐饮类工作,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为0.583万元,在长泰县中处于中等水平。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齐全,村内设有多个医疗诊所和文化设施、储蓄所、超市杂货商店,道路铺设、自来水和通信网络也相对较为完善。但是,坂新村村民的教育程度相对偏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学历结构为:小学(902人,45.65%)、初中(550人,27.83%)、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461人,23.33%)和一定数量的文盲人口(63人,3.19%)。

此次下发进行调查的问卷中涉及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就业经历、健康和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户家庭基本情况、2012年住户家庭收支及资产情况等多个调查内容。在分发问卷并进行填写指导,到最终问卷的回收和填写情况(详见入村问卷)的初步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村民都十分积极和认真地参与了这次的调查活动。由于一些村民,如:农忙时间闲暇不多、部分具体情况了解、文化水平较低、家中主要劳动力不在家、担心信息泄露等客观和主观因素,一些村民并没有将问卷中的全部数据都能得以提供。因此在对数据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分析后,笔者决定从村民填写较为完整的家庭收入、文化水平和子女教育方面入手。一方面,这几部分的数据较为完整,由此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笔者也在这几部分的数据中发现了其反映的现象和问题,值得由此再进行探究。

此次分发的返乡入户问卷共有15份,随机分发至了15个不同的家庭,参与填写问卷的村民共有17人次,其中教育层次为小学的有2人(11.76%),初中有9人(52.94%),高中有1人(5.88%),中专3人(17.65%),大专1人(5.88%),大学本科1人(5.88%),基本反映了坂新村教育层次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的现象(小学和初中人数为11人,占比64.71)。于此同时,这15户家庭中在有子女共计22人,其中学龄前幼儿园子女2人(9.09%),小学子女6人(27.27%),初中子女7人(31.82%),高中子女3人(13.64),高职、中专、大专和大学子女4人(18.18%)。

从入户的走访结果来看,虽然参与问卷调查的17人中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但对子女的教育认识较为统一,15户村民的17个的子女都正在或者已经接受了教育课程,对于正在接受幼儿园或者小学教育的子女家长也均表示,至少会让子女完成初中的教育课程。首先,这反映出国家推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已经得到村民的普遍熟知,国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补贴和费用的减免也能在其中体现。其次,村民的教育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有相应的提高。其中上小学的6名村民子女的人均教育费用为1241.67元(最高为5000元,最低为200元),除去个别到外地私立学校就读或其他情况外,教育费用基本在200元~600元间浮动;初中7人次的教育人均花费为2000元。对于这样的费用,不少村民在接受调查时表示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支出相对较低,是可以接受和承担的。因此,笔者认为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对于农村子女接受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是一项很有必要的举措,能够让更多的学龄子女接受教育,降低文盲率。但是调查中也发现职校、中专、大专和大学的教育花费则较高,一般花费在5000元~10000元间,这对于人均纯收入为5830元的坂新村家庭而言的确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因此在一户开布料杂货店中进行问卷调查时,女店主曾对调查员表示她准备让她的女儿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就停止子女的继续教育,原因即为高中和大学的学费花费太高,家庭收入无力承担。这从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摘要中所提到的“中国农村家庭在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学校收费制度的改革,教育费用与支付能力相脱节。”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的支付能力在面对较高的高等教育费用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在研究完教育程度和教育的问题之后,还有一个需要进行分析的问题,就是探究家庭教育水平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在这里,笔者将参与问卷调查的15户共计17位村民分为两组,以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分割线,一组以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小学和初中)的家庭为群体,另一组以教育程度在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家庭为群体。从调查的数据统计后计算的结果可以的得出,前者的家庭人均收入7630.43元,后者的家庭人均收入为22261.90元,即家庭主要劳动力在接受过更高程度的教育后其组成的家庭在人均收入上要远远高于仅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家庭。但两者均高于村书记给出的5830元/人的坂新村人均收入。由此可以说明,在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村民可以是其人均收入基本达到甚至超过本村的人均收入。同样也说明人均收入高低与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在调查中,一受访男性村民所说的一句话值得深思:“只要有能力,就一定会让孩子继续读把书读下去”。因此在坂新村进行调查时,村文书曾提到过本村的学龄儿童基本都在接受教育,本村兴办的坂新小学完全能够容纳本村村民的子女上学,子女家长一般也都让孩子前往学校读书,即使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也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村委会进行监督。

从以上到坂新村所了解的现象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坂新村目前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但村民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在不断的提高,不论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家中父母都会尽力让子女接受教育。但受制于教育成本的逐年上升的制约,村民子女所能接受的教育层次也不尽相同;另外,从村文书的口中笔者了解到,因为受生源、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农村拆、并初高中的后遗症正在凸显,坂新村中目前设有坂新小学,但无初中和高中,村民子女在读完小学后需要继续完成学业,需要到镇上或者外地就读,除了造成不便之外,还会造成额外的财力花费,这也是阻碍坂新村村民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因素之一。

二、新时期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措施

笔者通过分析前期调查结果认为,坂新村有多个方面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首先是要解决的也是从根本上需要解决的是村民的经济收入问题。只有村民的人均收入提高了,在吃穿住行不用担忧之后,村民才有能力对子女的教育进行长远有效的投资。从村委会主任那里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坂新村拥有旱地2433亩、水田1700亩以及林地4159亩,本村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经济作物为蔬菜(茄子、冬瓜等),每亩的产值为8000元。但这样的收入显然不能支撑日趋高涨的教育投入,村民必须在旱地和水田充分提高使用率之外,务必谋求在种植领域找到提升经济的新的突破口。一是本村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引进一些具有较高产值的热带亚热带作物,如热带性水果以及橡胶棕榈等经济作物,以取代本地较为低廉的蔬菜种植产业;二是由于目前本地村民主要的种植手段还是基本局限于旱地和水田,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保护目前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开发本村的林业资源,除了单纯的林木采伐和补种以外,可以引进一些珍贵树种以及花卉盆景等进行种植,将本地的林地充分而有序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另辟蹊径为村民增加收入。

其次,村委会的干部需要进一步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和观念引导。一些村民只注重眼前利益,放弃由于较为高额的学费而使子女进一步进入高等教育的机会。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及村民委员会的干部有义务也有责任向这些村民进行必要的利弊权衡分析,眼前较高的教育费用虽然会影响到部分村民的正常生活,但日后子女在接受完更高层次教育之后的回报可能要比之前的牺牲要大得多,因此需要让村民能够对这些情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认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而不耽误任何一个可能读书的子女。

最后,笔者从村委会了解到,本村村内目前还没有一家村内自办的工厂或者企业。笔者认为,坂新村有必要在征求广大村民意见、筹集足够的资金以及进行了详尽的规划后,合理利用坂新村在种植上的优势以及林地未来的开发优势,村内可设立农产品或林木产品深加工的工厂或企业,这里也包括通过招商引资搞合作项目。一方面,将原料进行深加工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村民提高收入提供助力;另一方面,村内办厂的实行可以进一步吸纳本村村内的剩余劳动力甚至是外出的打工村民,让村民“有事可做”、“有活可干”;更重要的是,此举可以招募本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进行管理和生产,有利于企业和工厂的进一步发展,而村民收入的提高增加了子女的教育投入,就会使得有更多具有高层次教育水平的村民加入到村办工厂和企业的建设和生产中,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让村民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经济水平也不断的得到提升。

三、启示和思考

笔者通过这次千村调查中坂新乡的调查情况,以及对调查过程中搜集到了许多的数据资料,进行筛选、统计和分析,最终确定了从教育和收入作为切入点来反应坂新乡村民收入与村民教育投入中存在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初步对这些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及解决的可能性途径。笔者认为,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而农村教育在中国又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在城镇化的推进历史关口,农村教育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产业化对农村教育的影响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的农村教育将走向何方?另外,笔者也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学到了很多知识,在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也对目前国内乡村的一些情况有了一些基础的认识和了解,而对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也收获了许多经验和教训,这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为有用的,希望下次进行类似的活动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和更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刘灵芝,王雅鹏。中国农村家庭收入及教育支出状况分析。乡镇经济,2006(10).

[2]孙守强。我国农民的收入情况和农村教育。2007-8-23.

[3]林毅夫。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2004-4-22.

农村教育调查问卷范文 篇5

关键词:农村中学 新课程标准 教学资源 英语教学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农村中学外语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步伐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城乡差别,广大农村地区的外语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沈阳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教育研究所对辽宁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以寻找农村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新途径。为确保本次调查的全面、真实,选取了辽宁省农村中学的一线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这些英语教师分别来自辽南、辽东、辽西、辽北及辽宁中部5个区域的鞍山、营口、丹东、朝阳、本溪、铁岭、抚顺及沈阳等8个城市和地区的近百所乡镇中学。采取了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2份。又分别对5个地区进行随机抽样,在每个地区选取10名英语教师作为访谈对象,以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问卷设计以进一步了解辽宁省农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帮助农村英语教师解决教学实际困难的对策、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新课标”为准绳。问卷中的问题紧紧围绕新课标中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选择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评价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的基本理念设计而成。

问卷采用的是封闭性的选择题和开放性的问答题,共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是对英语教师、学校所在地基本情况的调查,力求了解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收人水平和学校综合实力及层次、师资需求现状等问题。问卷的第二部分采用李克特(Liket )问卷变量理论标准进行设计,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着重了解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与手段、教材和教法等问题。问卷的第三部分是开放性的问答题,是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今后教改、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提高英语教师英语语言文化素质途径方面的调查,以了解农村英语教师的需求,以便为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提供客观依据。

调查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对封闭式问题运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对开放式问题采用总结评价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下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的有关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和手段、教材与教法三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

为进一步了解辽宁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教师教学导向、教师教学方法、教师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令人可喜的是,现有的农村中学中有近80%的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这些教师比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0%的教师重视教学反馈,针对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然而,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到辽宁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的问题所在。由于受我国现行高考和中考考试制度的影响,辽宁省大多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受中、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制约,保留着知识、技能本位的语言教学观念,缺乏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对学生进行英语素质培养的新教学理念。

(二)教学资源和手段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资源匾乏,教学辅助材料严重不足。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已经为农村中学配备了部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农村中学中能够经常使用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为数不多,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据统计,辽宁省农村中学中85%以上的英语教师只能选用现有使用教材的配套参考资料和一些自制的教具作为辅助教材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能够经常利用网上资源或购买其他参考书目作辅助教材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35%左右。而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现有的条件下自行编写辅助教材的教师人数几乎为零。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清楚地认识到听说训练及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严重影响了他们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就教学手段而言,辽宁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村中学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调查显示,辽宁省农村中学中只有14%的英语教师可经常通过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进行授课,而他们运用和开发多媒体资源为教学服务的技术能力较差。40%的英语教师表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多媒体的应用,他们急需这方面的技术培训。绝大多数教师仍在使用录音机这样陈旧的教学辅助工具授课,至于利用影视资料、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是一种奢望。而如新课标中倡导的为英语教学配备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VCD,DVD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也只是多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