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精选人物传记最新6篇正文

《精选人物传记最新6篇》

时间: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精选人物传记最新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精选人物传记 篇1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举棋不定,忐忑不安、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六神无主、心神不定

描写人物语言:哑口无言、无言相对、七嘴八舌、夸夸其谈、妙语连珠、口若悬河、绘声绘色、对答如流、自圆其说、大言不惭、娓娓动听、直言不讳、侃侃而谈、振振有词、唠唠叨叨、滔滔不绝、喋喋不休、慢条斯理、含糊其辞、高谈阔论

描写心情高兴: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喜上眉梢、兴高采烈、笑逐言开、谈笑风生、眉开眼笑、喜笑颜开、手舞足蹈

那激动的神情,仿佛一位艺术收藏家在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一样。

那少女的心就像秋天绵绵的细雨,久也晴不起来。

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他仿佛受了莫大委屈似的,激动得脖子旁边的大动脉都看得见跳动。

他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像久旱的庄稼一样没有精神。 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他说到这里,激动极了,从脖子红到脸,太阳穴的青筋胀得像豆角一样粗。

他这个调皮鬼,书念得太快了,劈劈啪啪,像是炒花生米一样。

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我们这些小淘气会不顾家长的再三忠告,三五成群来到小石湾,脱下裤头,赤条条地钻进水里。又是扎猛子,又是竖蜻蜓,又是打水仗,翻江倒海,一个个像小泥鳅似的,在水里追来逐去,又喊又叫,玩耍嬉戏,真有说不出的惬意。

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忧愁,像蛛网似的,紧紧缠住了她。

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精选人物传记 篇2

古往今来,风流人物数不胜数。这些英雄一次又一次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含义。

他们昂首自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们都是铮铮铁骨,舍生而取义;他们个性张扬,从不谄媚权贵。。。。。。

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大宋已经山河破碎,江山摇坠的时候。文天祥即使有着赤胆忠心,也不得不长叹。多年的抗金救国,失败一次次在眼前,他心中更是万分凄凉。他,一介书生,又怎能换来大宋以往的辉煌!但是他面对敌将的话,心中顿时怒气腾腾。因为他知道必死无疑,又怎么能够叛国投敌!

于是他选择从容就义。

二 陈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陈涉仰天质问的一种气魄!

在秦王的压迫剥削的暴政下,他从小立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为天下的百姓抱不平,为苍天而咆哮!

于是他决定揭竿而起。

三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身处蜀地,心却留在长安。蜀道难啊,难于上青天。李白笔下的那一股力量,那一抹雄心。可是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一施抱负。但却落得日日想着为帝王粉饰太平,这又怎么是他心里所愿意的呢?!他是不羁的,他笔下是苍劲有力的。

于是他游遍天下山水,造就半个盛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叹息。担心国土的留失,担心老百姓的安危。

诸葛亮聪明过人“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刘备的辅佐。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可是他又怎能像辅佐刘备那样,去辅佐“阿斗”呢?

唐雎不辱使命,为那一份区区五十里的国土。用他那善于外交的能力,与彗星袭月的坚定。让秦王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布衣之怒”。最终保住了国土。

这些千古风流人物,成为我们的学习的榜样。虽然我们不用舍生就义,但是我们应学着飘然洒脱的生活,洁身自好。应该赞叹,也应该相信自己,勇敢立誓,拥有远大的抱负。

精选人物传记 篇3

还有更有才的呢,我们家院子里种了豆角,邻居的院子里除了豆角外还种了西红柿。她嫉妒人家的大红西红柿,就偷偷的爬过去摘了一个。回来后用绳子象绑伤员一样的把那个西红柿绑在了我们自己家的豆角架上。老妈下班后我姐高高兴兴的把她拉到豆角架旁,指着她的杰作骄傲又神气地对我老妈说:“妈,你看看,咱家的豆角也接西红柿了!”

听说家姐上小学时曾经做过全校大合唱的领唱,还是什么“故事大王”,还听说口才特好,演讲水平特高。能做到声情并茂、声泪俱下。但是这些都是我听来的,打我记事起她的这些才华就突然间全部泯灭了。没能给我学习和一睹为快的机会,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啊!

其实我姐这人心地挺好,属于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她最大的缺点就是脾气太差,不是一般的差。人家是蘸火就着,而她不用凸透镜聚光,随时都可以“自燃”。从小到大我就惧一个人,就是家姐!她对我好是真好,可以从嘴里省下好吃的给我,一直到后来工作了还会把吃的攒下来回家时带给我。但我小时候也确实没少受皮肉之苦。

记忆最深的是一年寒假里发生的事:每天中午妈妈都让我们睡午觉,可我妈刚一出门上班,老姐就立刻把我拉起来。然后从柜子深处拿出一块花塑料布。

是她自己攒钱买来的,目的是装饰我们家那张铁床!她让我帮忙看看怎么铺最漂亮。于是一会让我左抻抻,一会让我右拽拽,不出5分钟必定发火,紧接着就要忍受皮肉之苦了。通常是用水瓢打我的大脑袋!整个寒假都在和那块花塑料布做斗争,始终没能比划出让老姐满意的效果来。那段时间我对那块花塑料布恨的咬牙切齿。以至后来见到塑料布就过敏,症状是疯狂的打喷嚏。

高一人物描写作文800字2

我错过了万物丛生百草丰茂的春;我错过了知了鸣叫绿树成荫的夏;我错过了斜阳映照丰收满篮的秋;我错过了雪花纷飞白色妖娆的冬;四季我可以借过,时间我可以错过,因为我可以把握地说我还有青春。但错过了您,却一生不能挽回。

时间——最毒的毒药

“哇哇哇哇……”的大叫声,传来。原来是一个孩子的啼哭声,任性的耍着脾气。”我不要你,你走开,我不要你,你走开……刚刚学会说话的小女孩,嘴里不停地重复着这些话,旁边素手无措的老人,叹着气,还是轻轻地把小女孩抱起,不停地哄着,任他捶肩。抓发……

一天一天,小女孩长大了。不再哭闹了。昏黄的天空下一高一矮的影子印在地上,大手拉着小手,踩着吱吱作响的树叶,听着动听的民谣。跳着、笑着一直走下去,在夕阳更深处。

而现在,寂寞。孤单的影子伫立在哪里。好像在寻找这什么。

时间——最狠的麻醉

“竹篱笆呀!竹篱笆!围墙下的一朵花……”摇着摇椅。享受着这一切的美好,依偎在你的怀里,撒娇。卷缩在你的怀里,做着美梦。

还记得吗?因为她是她的心头肉,所以她什么都愿意去做。她喜欢吃奶奶做的土豆煨饭,喝着带有浓浓米香的米汤,所以,她每天都很早就开始忙活。”咳咳咳咳……”不停地咳嗽声。是被烟熏的吗?我想也许吧?小女孩抱在凳子上,一口有一口地喂着特别香的米饭,真是小公主的生活。

可是,就在那个下着雨,特别冷的晚上。她就那样,安详的,容颜不改的睡了下去。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时间——我恨我自己

我恨我自己,恨自己不能回报您的养育

我恨我自己,狠自己在您晚年时还把你折腾。

眷恋着,依偎在您的身边。我沉浸了,并且难以自拔,是的,我生活在你的生活里。被你的气息感染,被您的发髻所熏陶,被您的亲情所包围,被您呵护成性,就这样,我突然恍悟,时间。让我忽视了您。

请允许我用这样的方式纪念您。

请允许我在黑夜里哭泣

也有有一天,我会和你相聚,这次让你好好享受,让你好好折磨我。

“奶……奶……”你一直没有离开。

高一人物描写作文800字3

那时电视机还不普及,当大哥突然从城里抱回一台黑白电视机时,全家人都非常欣喜,几兄妹围着已经衰老的父亲,高兴地对他说:爸,以后您可以看最喜欢的京剧了。

父亲工作一生,靠微薄的工资养活全家,他退休后不久,母亲就生病离开了,父亲没有打牌泡茶馆的爱好,成天抱着收音机听京剧。

大哥把电视机放在父亲的房间,每天提前看节目预告,然后全家人挤在一起看京剧,说实话,我对京剧一点兴趣都没有,大哥大姐也一样,只是为了让父亲高兴才这么做。

父亲老了,听力不太好,眼睛也看不分明,但他显然很欣慰儿女们的孝心,每次都努力睁大眼睛看,有时候乏了,就靠着床头躺一会,一直到京剧演完,我们兄妹离开。

五年过去了,大哥、大姐先后结婚搬了出去,家里就剩下我与父亲。我也有自己的事,常常把电视机调好台,让父亲一个人看。但渐渐地,我发觉每次再去看父亲的时候,电视机要么关了,要么换了台,我问父亲您不想看京剧了吗?他含混地回答说:电视机自己关的。以为是电视机出了问题,不久我们凑钱为父亲买了台彩色大电视,但不到一星期,又出现同样的情况。

我觉得不是电视机的问题了,一次我又给父亲调好京剧,在外屋听动静,果然听到父亲调台的声音,然后啪的一声关了。我走进去,父亲的神情有些惊慌。

我说:爸,如果您不喜欢看京剧,可以对我说,我帮您关。父亲睁着浑浊的眼睛看了我半天,微微点点头。

想起这五年来,父亲是不是一直不喜欢看京剧?我问他:爸,才买电视机时,您看不看得清?听不听得见?他先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有些吃力说:看不清楚。我的心突然一痛,问:那您为什么不说呢?你看不清我们可以把电视机放近一点,听不见可以把声音开大一点啊。

父亲望着我,没有回答,但眼睛却变得有神起来,嘴角也露出一丝笑意。

我现在才明白,五年来父亲一直看不清楚画面,也听不清声音,他硬撑着假装看,只为不想拂儿女们的好意,而我们也一直以为自己尽了孝心,并为此沾沾自喜。

这样的孝心在父爱面前,显得苍白,因为尽孝只会在父亲的有生之年,而他给予我们的爱,却是永恒的,儿女们永远无法超越。

高一人物描写作文800字4

在我茫茫的脑海中,一直有段让我怀念的事。有一声“谢谢你”在我的心中埋藏了四年,那就是:奢侈浪费的我居然让爸爸冒着大雪为我去买一支钢笔。

那天晚上,在卧室写作业的我因钢笔太难用,生气地把那支钢笔扔在地上。我皱着眉头望着窗外,雪花落在地上的频率使我的心情更加糟糕。那晚的作业很多,早上才买的钢笔不知道怎么回事,写出的字都会有粗有细。没想到钢笔掉在地板上清脆的声音扰乱了在客厅看报纸的爸爸这时,爸爸进来了,捡起地上的钢笔,看了钢笔头很长时间:“那么好的钢笔为什么把它扔了!”我没有说话,只是望了一眼爸爸,瞪了一下爸爸手中的钢笔。爸爸也只好叹着气出去了。我当时心里在想,那支钢笔其实很好,为什么在我写作业时笔头会乱动。当我望着眼前那么多作业时,心情又着急起来。

没了钢笔写作业,明天又要被老师批评,外面下着那么大的雪,也只能出去买了,我出来,到爸爸的房间看到只有电视机打开着,不见爸爸的声影。当时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不跟爸爸说了我自己出去重新买一只钢笔吧。当我刚打开门,一个熟悉的声影从楼梯上来,楼道里暗暗地灯光,慢慢的照出了他脸上的面容,那是爸爸,他脸上的表情看起来比刚刚复杂了许多。我一脸疑惑的地问爸爸:“大晚上外面还下着雪你去哪了?”他却反过来问我:“你也不是想要出门么,你要去哪儿?”我回答他:“我去买东西。”爸爸很费力的抬起左手从口袋里夹出了一支钢笔,问我:“是这个吗?”从爸爸的手里接过钢笔,我心里一阵欢喜:作业今晚上总算可以写完了!

我回到卧室把作业完成已经是九点多了。我想去看看爸爸,当我来到爸爸的卧室时,爸爸披着一件衣服睡着了,头发上还有一点雪融化的痕迹。这时爸爸的左手夺住了我的目光,他的手面上有一道很长的伤口,上面似乎撒了一些药粉,我这时就震住了。当爸爸回家拿出口袋里的钢笔时,我就看到爸爸的左手很不正常,并且,他还是用两只手指夹着钢笔的。我当时只是呆呆的望着正在熟睡的爸爸,烦躁的情绪再一次涌上心头,而这次却带着一丝惭愧。

这件事我至今没问爸爸那道伤口是不是因为去帮我买钢笔而受伤的。但我也一直很想对他说:谢谢你,爸爸!

精选人物传记 篇4

罗曼˙罗兰是《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作者,在他的笔下始终贯穿一股英雄主义的激情,讴歌那些为理想而飞蛾扑火似完成自我实现的人物。《名人传》是他为三位在不同艺术领域里取得巨大成就的卓越的艺术家作的简要的传记,有乐圣贝多芬、画圣米开朗琪罗以及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与一般记述名人生平的传记不同,罗曼˙罗兰在这部三人传记里运用了史诗风格的写作手法,并未局限于对人物事迹的简要介绍,而是重点突出了对他们人生中的苦难的描述,以及面对苦难时所抱持的态度。读过才知道,在这样三位于各自领域内做出过令后辈高山仰止的成就的英雄心中,居然埋藏了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痛苦。贝多芬的失聪,让他遭受了作为音乐家的最大的打击,他曾不只一次地陷入绝望,以至在成功指挥了一次音乐会后看到观众热情地向他祝贺,竟兴奋地昏了过去。

米开朗琪罗一生的悲惨命运更多来自于他软弱的性格,罗兰形容他的创作灵感就像天才爆发一样,几乎不需要特别的触动和培养,他就拥有了常流不竭的创作潜力。但米开朗琪罗除了捍卫他的艺术才能本身外,一生都在受别人的摆布,陷入过派系的纷争,还屈从于教皇反复无常的旨意,虽然在绘画和雕塑上都有惊人的作品问世,但就米开朗琪罗本身的想法来说,他未能将头脑里完美的构想真正地付诸实践。个人想法的局限和外在的条件始终牵着他由一件作品的开工转向对另一件作品的注意,对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来说,草草收尾总是一种失败。更令他生活地雪上加霜的是,他个人的际遇也没有进入到一个安详平和的境地,纵有非凡的才华,手头却时时拮据,还要经常关照他不成器的孩子和侄子们,这个天才被平常琐事占去了大部分的精力,世俗的赞誉似乎也无力将他解脱出来,临到人生的终了他也觉得留下了太多遗憾。

人生总是这样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享誉文坛并被同时代的读者顶礼膜拜的列夫˙托尔斯泰也摆脱不了自身固有的矛盾,甚至在他成名后前来拜访他的崇拜者们把他随口说的一句话都奉为神谕时,托尔斯泰还没有追索到心中希求的境界。艺术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永无止境地更新自己、超越自己甚至否定自己,就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那样寻求一个终极的完善。托尔斯泰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超越民族局限放眼人类生存命题的大家了,他甚至启发了甘地施行了20世纪震动世界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巨著,尽管后者的艺术水平较前者达到了更完善的境地,达到托尔斯泰成熟期小说创作水平的顶峰,但遗憾的是两部作品还是带有托尔斯泰式理想的局限性。

在作者看来,托尔斯泰是过于沉浸他宣扬的“博爱”主义的信条当中去了,因而在他晚年才会在研究基督教上花费了十足的气力,以至未能创作出更具超越性的作品。艺术是要完全脱开了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未免会变成仅具有精致的观赏价值的空中楼阁。托尔斯泰一生富足,也不愿离开他出生的那个庄园,正因他贵族的出身,对下层古难的体察未免浅尝辄止,浮于表面,他对俄罗斯转型期间的社会矛盾认识不足,必然地与高尔基等革命作家划开了界限,类似与胡适与鲁迅之间以及鲁迅与共产党作家之间的界限一样。托尔斯泰太相信博爱的力量了,才主张甘地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他对动摇封建主统治基础的态度也摇摆不定,索性投入到对宗教信仰的热望中去,这是源于思想基础的痛苦,同样折磨著名人在艺术完善的道路上必然要遭遇困境重重。

《名人传》给我们展示了被视为远景的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里挣扎的矛盾,一生里承受的思想纠结的压力,遭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挫折,有贝多芬的来自身体生理上的,有米开朗琪罗的来自性格和周围压力的,有托尔斯泰的来自内心追求与现实情形的矛盾的,困苦的形式有许多种,承受的心态却一往如常,只能解开心里的郁结,才进而可以突破强势的藩篱,由此也可见作用于内心的痛苦虽在表面上很少留下痕迹,但对这种矛盾的解脱还是要靠自己的逐渐撤限。献身于艺术的名人可能更难做到这一点,要亲手打破辛勤建立起来的局限的确有如切肤之痛,也当然地和名人的品性有关。如何看待突如其来或悄然成长起来的苦难,也能决定名人们在艺术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前人的经验,值得借鉴。

罗曼˙罗兰是《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作者,在他的笔下始终贯穿一股英雄主义的激情,讴歌那些为理想而飞蛾扑火似完成自我实现的人物。《名人传》是他为三位在不同艺术领域里取得巨大成就的卓越的艺术家作的简要的传记,有乐圣贝多芬、画圣米开朗琪罗以及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与一般记述名人生平的传记不同,罗曼˙罗兰在这部三人传记里运用了史诗风格的写作手法,并未局限于对人物事迹的简要介绍,而是重点突出了对他们人生中的苦难的描述,以及面对苦难时所抱持的态度。读过才知道,在这样三位于各自领域内做出过令后辈高山仰止的成就的英雄心中,居然埋藏了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痛苦。贝多芬的失聪,让他遭受了作为音乐家的最大的打击,他曾不只一次地陷入绝望,以至在成功指挥了一次音乐会后看到观众热情地向他祝贺,竟兴奋地昏了过去。米开朗琪罗一生的悲惨命运更多来自于他软弱的性格,罗兰形容他的创作灵感就像天才爆发一样,几乎不需要特别的触动和培养,他就拥有了常流不竭的创作潜力。但米开朗琪罗除了捍卫他的艺术才能本身外,一生都在受别人的摆布,陷入过派系的纷争,还屈从于教皇反复无常的旨意,虽然在绘画和雕塑上都有惊人的作品问世,但就米开朗琪罗本身的想法来说,他未能将头脑里完美的构想真正地付诸实践。个人想法的局限和外在的条件始终牵着他由一件作品的开工转向对另一件作品的注意,对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来说,草草收尾总是一种失败。更令他生活地雪上加霜的是,他个人的际遇也没有进入到一个安详平和的境地,纵有非凡的才华,手头却时时拮据,还要经常关照他不成器的孩子和侄子们,这个天才被平常琐事占去了大部分的精力,世俗的赞誉似乎也无力将他解脱出来,临到人生的终了他也觉得留下了太多遗憾。

人生总是这样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享誉文坛并被同时代的读者顶礼膜拜的列夫˙托尔斯泰也摆脱不了自身固有的矛盾,甚至在他成名后前来拜访他的崇拜者们把他随口说的一句话都奉为神谕时,托尔斯泰还没有追索到心中希求的境界。艺术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永无止境地更新自己、超越自己甚至否定自己,就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那样寻求一个终极的完善。托尔斯泰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超越民族局限放眼人类生存命题的大家了,他甚至启发了甘地施行了20世纪震动世界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巨著,尽管后者的艺术水平较前者达到了更完善的境地,达到托尔斯泰成熟期小说创作水平的顶峰,但遗憾的是两部作品还是带有托尔斯泰式理想的局限性。在作者看来,托尔斯泰是过于沉浸他宣扬的“博爱”主义的信条当中去了,因而在他晚年才会在研究基督教上花费了十足的气力,以至未能创作出更具超越性的作品。艺术是要完全脱开了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未免会变成仅具有精致的观赏价值的空中楼阁。托尔斯泰一生富足,也不愿离开他出生的那个庄园,正因他贵族的出身,对下层古难的体察未免浅尝辄止,浮于表面,他对俄罗斯转型期间的社会矛盾认识不足,必然地与高尔基等革命作家划开了界限,类似与胡适与鲁迅之间以及鲁迅与共产党作家之间的界限一样。托尔斯泰太相信博爱的力量了,才主张甘地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他对动摇封建主统治基础的态度也摇摆不定,索性投入到对宗教信仰的热望中去,这是源于思想基础的痛苦,同样折磨著名人在艺术完善的道路上必然要遭遇困境重重。

《名人传》给我们展示了被视为远景的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里挣扎的矛盾,一生里承受的思想纠结的压力,遭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挫折,有贝多芬的来自身体生理上的,有米开朗琪罗的来自性格和周围压力的,有托尔斯泰的来自内心追求与现实情形的矛盾的,困苦的形式有许多种,承受的心态却一往如常,只能解开心里的郁结,才进而可以突破强势的藩篱,由此也可见作用于内心的痛苦虽在表面上很少留下痕迹,但对这种矛盾的解脱还是要靠自己的逐渐撤限。献身于艺术的名人可能更难做到这一点,要亲手打破辛勤建立起来的局限的确有如切肤之痛,也当然地和名人的品性有关。如何看待突如其来或悄然成长起来的苦难,也能决定名人们在艺术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前人的经验,值得借鉴。

精选人物传记 篇5

今天,我观看了“20__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富清。

95岁的张富清是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获大军区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退伍后,他自愿申请转业到当时条件坚苦的来凤县工作。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载。20__年底,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工作人员发现老人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__年党龄,见证“绝对忠诚”

在新中国成立周年之际,一位党龄__年的老战士、老党员,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

在张富清老人眼里,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应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显摆”。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友都不曾提及;干工作,遇到困难和委屈,想想牺牲的老战友,他什么都释然了。

新中国走过了__年的风风雨雨,张富清老人的岗位、身份也一再改变;不变的,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不改初心”,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克己奉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__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烧的共产党人,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缔造了新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共产党人以同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样不畏任何艰险的豪情,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精选人物传记 篇6

《戏曲人物》这一课是实验教材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以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为题材内容设计的课,通过欣赏、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各种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欣赏、认识,引导学生来认识、表现脸谱形象和人物动态,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

本课教学通过画戏剧脸谱和画戏剧人物两个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戏剧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表现方法及步骤,画出自己了解、熟悉的戏剧脸谱和戏剧人物。在题材内容上主要体现了我国传戏曲人物的化妆、服饰和动态形象,原教材对表现方法并没有限定,可以是线条刻画、色彩涂画、也可以是水墨表现,而我在教学中选用了国画这一形式,一是觉得国画和戏曲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用水墨更能表现出戏曲的形式美;二:在高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学生的绘画表现已经逐步脱离低年级的意象期,他们更希望像成人一样作画,所以教学中应多注重技法和知识性,融欣赏与技能训练为一体。

那么这节课,可以说是在第一课时“欣赏、了解戏曲知识,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是:欣赏了解——分析回顾——尝试应用——示范概括——创作表现——评价鼓励。

首先通过一段flash动画的欣赏让学生从视听上感受戏曲的一些形式美,结合学生平常对戏曲的了解,让学生讨论,分析出戏曲人物的独特美,包括化妆、服饰、道具、动作造型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

接着,在分析回顾的环节中,以一组画家的戏曲人物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用笔用墨技法,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国画技法,比如说运笔、浓淡等,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国画基本技法在具体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在对绘画步骤的示范中,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不仅掌握水墨人物画的一般方法、步骤,还注意到表现画戏曲人物时所运用到的绘画技巧,比如夸张、装饰手法的应用,线条的流畅、变化,上色时的干、湿控制等。最后在通过一组画家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领会到“画有法,而无定法”,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大胆创新,画出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一课的教学流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经探究理解之后进入想象和创作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创作过程。学生琳琅满目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充满想象力的创造!

当然这一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如教师讲的太多,还有就是对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培养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