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大全 > 研学旅行作文优秀4篇正文

《研学旅行作文优秀4篇》

时间: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整理的研学旅行作文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研学作文 篇1

这个暑假,我们一家四口跟着青岛小记者团去了西安,这是妹妹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妹妹表现得很激动。

这次西安研学,我们一共去了四天,一天走访两个景点。我们参观了小雁塔、城墙、袁家村、西安关中博物馆、碑林博物馆、陕西博物馆、兵马俑和华清宫。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两个景点。

第一个是袁家村,袁家村本来是一个贫穷的村庄,但现在却变得很富有,为了搞清他们是怎样脱贫致富的,我和团友郑壹鸣去访问了村长,最后得知是村干部带动全体村民,以卖手制玩具、开饭店和旅馆等方法来挣钱,引来了很多游客,成为了几乎人人皆知的西安著名景点。在逛袁家村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青岛没有的东西,那就是路旁的喷雾器,这是为了让游客更凉快。袁家村里大多都是西安小吃,我们品尝了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biangbiang面,味道都不错。有一条小水流穿梭在村子中间,最好笑的是,爸爸看到一家卖辣椒面的商铺,便上去问价格,而小水流就在他的脚下,爸爸倒是迈了过去,但妹妹却踩进了水里并叫了一声,整个鞋子都湿了。爸爸听到叫声后忙转过身来帮妹妹脱掉鞋,抱着妹妹和我们往回走,结果又忘了买辣椒。

还有一个念念不忘的是西安兵马俑。兵马俑现在挖掘了三个坑,一号坑最大,二号坑第二大,三号坑最小。他们的排列顺序和大小没有关系,一号坑最大和三号坑最小只是巧合。一号坑最先挖出来,所以叫一号坑。一号坑的第一排是弓箭手,第二排是步兵,第三排是骑兵第四排是军官,第五排是参谋。就在这时,导游说道:“不知道大家发没发现,这些兵马俑是没有颜色的。其实他们身上本来是五颜六色的,只是当考古学家们挖出他们的时候发现大事不妙,因为兵马俑一遇到空气和阳光,颜色就会脱落,看着兵马俑颜色脱落,考古学家无计可施,只能停下挖掘下一部分。”虽然很可惜,但十分壮观,值得一看。

这次旅行,很有意义,我不仅玩的开心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下次的旅行也能如此。

研学之旅作文 篇2

熬啊熬,终于等到了春游这一天,我们穿着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坐上了大巴。

到了目的地,我们一个接一个下车。我们第一个游玩项目是植树,我们五人一个小组,我的任务是去借桶打水,给树苗浇水。我借桶回去时,我的伙伴已经把树种好了,时间配合的刚刚好,把水浇好,我们的任务完成了。

树种好了,我们就该吃饭了,吃好中饭,我们来到了微菜博物馆。这时,门外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卖糖葫芦的老爷爷,章老师看见同学们一个个流着口水,章老师就请我们吃糖葫芦,这下章老师可要破费了。“谢谢章老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叫道。我们拿着糖葫芦,走进大门,一道道色彩鲜艳的菜品展现在我眼前,有浑身长满白色毛絮的毛豆腐,包满整颗虾仁的丸子,油亮亮的红烧鱼等等,看着我肚子都饿了。

看完了美食,我们开始放风筝了,不过风筝要自己上色。只见导游手里抱着一大袋子的风筝,我们排好队,按着顺序拿到了自己的风筝。“程皓,我们坐哪画啊?”我拿着画笔问程皓。“坐那里吧!那一块阴。”他立马回答我。“好的。”我们来到树下,给风筝上色。过了五分钟,我们都涂好了各自的风筝,老师带领我们到马路对面的大广场上放风筝。我拿起风筝,一手拿着线,一手拿着风筝,快速跑起来,风筝越来越高。程皓跑过来问:“陶陈健,你风筝怎么飞这么高,我的还没你一半高。”我得意洋洋的回答道:“这是技巧,多放放就会飞得高。”可没过一会,老师就让我们收拾东西准备返程了。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有难忘的种树经历,有难忘的美食,还有最难忘的放风筝的快乐。

研学旅行作文 篇3

我四年级时,参加了一次研学旅行,我一直没有忘记。

我们在第一个地方活动结束后,打算收拾行李去第二个目的地。结果从那里发来了一个消息,那里出了意外,为了安全,我们直接回去了。但是在车上的事却很多。

我坐在车子的第一排。有一个同学不停地往第一排跑,另一个同学说:“前面的玻璃上有苍蝇,你可以挂在那里擦苍蝇。”他听了有些不高兴 ,说:“你怎么不去擦?”那个同学说:“因为你好看呀!”一转子人都笑了,他自己也笑了。

我旁边的同学把书包里的书都拿出去了,包里放满了零食。我带的是一个旅行包,放了牙膏牙刷,毛巾,本子,笔和一些必须品之后,零食就放不了多少了,我只带了一些火腿肠,糖果之类的。我在吃零食的时候,旁边的同学从包里拿东西,像变魔术一样拿零食,拿了一个又一个,就是拿不完。

到黄泥岗了,有人大喊:“黄泥岗!”有一个同学说:“啊?火腿肠?我要吃火腿肠!”于是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一直说要火腿肠。

路上我们很饿,很多人都卖了一盒或者几盒泡面。老师说了不能吃泡面,味道太大了。旁边同学不停的诱惑我,她也想吃,不敢自己一个人吃。我担心老师说我们,她说:“我们把水倒在杯子里,就没有味道了。”我经过一个又一个的诱惑,还是决定要吃。干的泡面没有带水的泡面好吃,但是我已经很饿了,饿的时候觉得很好吃。

大家的包都放在地上,地上不干净。我找到了一个挂包的好地方——挂钩。挂钩的位置非常好,我一抬手就能拿到东西。

这件事我没有忘记,因为路上很有趣。

研学作文 篇4

曲阜,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没想到有一天我能亲自到这里参观,了解儒家文化。

在车上,我激动万分,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孔府、孔庙、孔林的美丽建筑。

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来到了这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孔子故里。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孔庙。孔庙以前是孔子居住的地方。孔庙前有很多门,而大多数门都是皇上提名写字的,孔庙第一道门是万仞宫墙,其中万仞是形容孔老夫子的见多识广的。孔庙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的文化气息让我深受熏陶。

紧接着我们要参观孔府。孔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处理府务和居住的地方。孔府的第一道门始建于明代中叶。门前有一对雌雄石狮,前后有上马石、下马石。大门上方是挂着蓝底金字的竖匾。孔氏家族能到现在繁荣昌盛,我深感到:孔夫子的文化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孔的最后一站是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漫游孔林之中,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研学第二天,我们体验了“拜师礼”和“韦编三绝”课程。礼,是中华民族的礼仪。拜师礼是对老师的尊敬和教导的感谢。

听说孔老夫子晚年很喜欢读《周易》。古时候的书都是用绳子把竹片穿起来。古时的书通常有用丝线编连的“丝编”,有用麻绳编连的“麻编”,最结实的是用熟牛皮编连的“韦编”。孔子每天都在读用熟牛皮编连的《周易》,熟牛皮都断了三次,可见老夫子学习多用功,所以后人用“韦编三绝”来形容人学习的勤奋。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刻苦学习,认真读书。

通过这次研学,我终于知道了孔老夫子的好学和他的伟大精神。今后我应该多向老夫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