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优秀9篇】正文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优秀9篇】》

时间:

《郑义门》这篇动画片不长,一集只有十几分钟,共12集。其中包括《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先》、《俭以持家》、《致力为公》、《郑浩拒丸》、《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剧集,把"江南第一家"郑氏创造15代不分家、3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的传奇展现在观众眼前。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郑义门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该页是勤劳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郑义门观后感作文【优秀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郑义门观后感 篇1

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郑氏规范》这本书,更不知道《郑氏规范》被翻拍成了《郑义门》这部动画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观看了这部有趣的动画片。

《郑义门》通过古装动画片的形式,以一集十分钟的时长,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动画片的第一集就提到了《郑义门》的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孝。

孝?是的,就这么一个字——孝。可是,我是否天天都做到过?我不禁思考着这个看似容易的问题。回忆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皱起了眉头:因为一件小事,我冲外婆发脾气;自己心情不好,就冲外公撒气;赌气时还指责妈妈的不是;扫个地,嘴巴都翘的能挂一个小油壶;晾一些衣服,微笑的小嘴就撇成了一道“彩虹”……我不禁叹着气,这类型的事情简直是不计其数啊!

再看看动画片里的那个孩子——郑桐,他年纪尚小,父亲又早已离世,家境贫苦,再加上外婆生重病,母亲有没有收入,他看着外婆的病情一天一天地加重,恨自己的无能为力。他最终做出了一个不得已的决定——盗窃郑氏家族里面的一些物品去贩卖给别人,以此赚钱、买药,想医治外婆。

看到这里时,我鼻子一酸,心中荡起微微涟漪。是的,偷盗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得来的钱,是不干净的!是不明不白的!但是,郑桐他还小,偷盗只是出于一个字——那就是“孝”。俗话说的好:“百事孝为先。”郑桐做到了,而且他最终也改掉了这个不好的习惯,并向郑氏家长认错。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这也是值得钦佩的!

还有一位令我钦佩的是郑桐的母亲。她知道郑桐的钱是不明不白、不干净的钱时,她坚决不用这钱去买药,并且用扫帚狠狠的打了郑桐好几下。我钦佩她的骨气!即使她的母亲疾病缠身,十分需要买药的钱,但是,她没有接受这不干净的钱!古代许多人都令我钦佩,但近代呢?回想中国革命时期的那些卖国求荣的“中国人”,他们还配当中国的人民吗?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人就应该像梅花一样,无论遇到多少的困难险阻,从不低头折节。中国人,就应该有骨气!有骨气的,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郑义门》一集虽短,但它留给我的思考是十分悠长的……

党员干部看《郑义门》观后感700字 篇2

“千年江南镇,浦江郑义门,同堂亲如初,共著孝义书……”3月16日晚上,白龙桥镇组织全体干部聚集在镇三楼会议室,一同收看央视播出的廉洁动漫片《郑义门》。

《郑义门》廉洁主题动漫片共15集,每集时长10分钟,采用古装动漫形式,深入挖掘浙江浦江“郑义门”168条家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郑氏家规为纬,通过“江南第一家”《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5个生动故事来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引导当下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廉洁动漫片,让干部们在享受传统戏剧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了廉政教育。观看廉洁动漫片《郑义门》结束后,干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积极发言畅谈观后感。有干部表示片子通俗易懂,又讲了孝道,回去之后也要带家中的孩子一起看。

结合周三夜学,白龙桥镇随即召开了重点工作部署会议。会议指出了目前主要抓牢的四件事。党建示范带建设是当前要抓的第一件事,没有形式怎能反映内容,形式落实好才能正确发挥党建组织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党建工作,主要抓牢“六个要”:要开门,村干部要明确在岗在位要办公;要有计划,党员承诺、创业承诺等都要计划得当;要公开,明确村务、党务、财务三公开;要组织活动,利用15日党员日、“三会一课”、小组会、民主生活会、党组织会等会议多组织开展活动;要有记录,对开展的活动留下影像,做好记录;要整洁,办公楼公开栏都要保持整洁。此外,还需继续抓好五水共治、抓畜禽整治成效,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郑义门》观后感 篇3

透过历史深处传来的钟声,一幅引人入胜的家族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十五世同居,历经三个王朝,横贯三个多世纪,宋元明三代正史为其列传,各个时代杰出的文化名人为之驻足……

这就是郑义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江南第一家”。

在钟灵毓秀的江南大地上,这个坐落在浦江之畔的耕读之家,至今已经整整闻名了900多年。促使这个家族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是它的家规——《郑氏规范》。

这里,是中国传统家族发展演变的生动注解。

这里,承载着中国人熟悉和温暖的记忆。

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可称“义门”。历朝表彰的“义门”中,一般五世、七世就属难能可贵。而郑义门,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却足足延续了十五世。

这个家族之所以能够这么几百年的同居,跟这个家规是密不可分的。

支撑“郑义门”的精神支柱,就是这部名叫《郑氏规范》的家规。这是郑氏家族管家治家的法宝。它将儒家的“孝义”理念,如数学公式般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历经几代人创制、修订、增删,它最终定格为168条,涉及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堪称世上最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它甚至将大家庭的管理成员,分为18种职务26人,形成一个网络式的多层结构。一个庞大家族的秩序由此严丝合缝地建立起来。正是这种智慧,指引着这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

历经数百年风雨的郑义门,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传统大家庭的一个缩影。它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国家”概念: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治国从治家开始。中国人讲的家既指家庭,又包括家族。家族内外长幼有序,讲究道德礼仪。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责任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

时至今日,我们回望郑氏义门,不仅仅因为它映射着中国古代家庭制度的演变历程,表达着孝义治家的功能样态,更是因为,蕴含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液中,是今天的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江南第一家郑义门观后感 郑义门的启示 篇4

廉洁动漫片《郑义门》在央视播出之际,温州市纪委广泛发动各县市区纪委通知广大干部职工观看该剧。瓯海区潘桥街道通过潘桥红页、潘桥红色驿站等微信平台和工作微信群进行宣传发动,同时及时组织村干部、党员收看《郑义门》动漫片。

潘桥街道丁岙村组织党员干部收看《郑义门》。

3月8日晚,潘桥街道丁岙村组织了党员、村民在村民中心二楼远程播放室收看廉洁动漫片《郑义门》。村民观看后纷纷表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良好家规才能造福子孙,这个动漫片非常有意义,把郑家的家规以动漫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人易懂,他们将会动员自己家属小孩一起收看《郑义门》,让家属、孩子接受家规教育。

潘桥街道表示下一步要利用室外led显示屏等电子设备进行轮番播放,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并借助党员活动日、夜学等机会积极组织各社区、各村的党员观看《郑义门》,使郑义门的精髓更深入人心,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

温州瓯海区景山街道繁荣社区积极发动辖区党员观看《郑义门》,要求党员、干部每天坚持观看该系列廉政教育片,并提交观后感。

3月9日晚上,繁荣社区利用夜学机会,组织党员和老干部共30余人集中观看综合频道直播的廉政教育动漫片《郑义门之郑濂当家》,并组织了讨论。

观后,有党员表示,正如动漫片描述,家长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权力,这也正是我们公务员应该明白的道理;也有党员、老干部赞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单位,治国须从治家开始……,老干部许启楫认为,这部10分钟的廉政教育动漫虽然短小,但含义丰富。古代大家庭需要一位正派、实干、廉洁等优秀品质的人持家,现在的单位亦应如此;古代大家庭中的监事一职,正如我们现在单位里的纪委;古代治家需要好的家规,我们要解决民情,也需要不断完善的宪法、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本次活动在大家的讨论中结束。

郑义门观后感 篇5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900年前,以崇尚清廉的家规治家的郑义门,号称“江南第一家”。近日,一部名为《郑义门》的廉政动漫片登陆央视,上演家规里的经典故事。

片子不长,一集十来分钟,共12集。《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先》《俭以持家》《致力为公》《郑浩拒礼》《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剧集,把“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创造15代不分家、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以及一幅幅孝廉文化图景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郑家的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这部经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为郑氏族人历世承袭的行事“密码”。

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治国从治家开始。

郑沂辞俸促廉、郑崇岳清退贿物、郑干惩治贪官……从家庭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是《郑氏规范》一大特色。

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也因此,《郑氏规范》由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修订完善,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

在崇尚“家国”概念的儒家文化系统中,郑氏家规承袭的伦理文化、责任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投射和浓缩,郑氏族人在时代变幻中始终恪守家族精神,展现着炎黄子孙对民族文化几千年如一日的尊崇。

郑氏子孙中有173人出仕做官,没有出现过因贪x而遭罢官的现象。郑氏族人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的背后,是家风文化的潜移默化使然。在新时代中,在全国党员干部和群众中传播郑氏的廉政文化和良好家风,点亮清廉为官的意识,更拥有振聋发聩的教育意义。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 篇6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连,过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是治家教子,修生处事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郑义门,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占地约5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主明天顺三年,郑氏家族在此合群同居历史340余年,以李益之家闻名于世。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郑义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一个江南雨后的下午,我们来到了矗立于浦江之畔的郑氏宗饲。这是一座别有韵咏的古代建筑。有记载说它"石柱林立,横梁盈抱",有亲历者赞其"庭院幽深,别有洞天"。这些看来并非浮夸之词。移步室内,看到的一幕幕是如此亲切!那个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为郑家家谱题写郑氏家国的故事。在导游的娓娓讲述下似乎就发生在不久之前;那个大家并不陌生的明代"开国家第一文臣"宋濂——就是他写下了我们在初中就熟读的`《送东阳马生序》,作为郑氏家族的朋友。正是在他的参与和修订下促成了《郑氏规范》的最终成熟;那个我们敬佩不已的一代大儒方孝孺,作为郑氏私塾东明书院培育的英才,他为这个家族题写的楹联"史君不用春秋笔,天下亲书孝益家",就静静的悬挂在饲堂的旁柱·····

漫步在郑氏宗饲,那一字一句镶刻着《郑氏规范》的大牌,依然还端端正正的摆放在饲堂中央。饲堂的大门开开合合。数百年来,被家规愠见的光芒和智慧润泽着的郑氏后人,走出了大宅。环绕着郑氏饲堂,两层三层的江南名居,白墙黑瓦相映,一座接一座的向四周铺陈延伸,形成了今天的郑宅镇。还有许多郑氏族人散布到全国甚至海外·····

触碰那悬挂在饲堂左侧的大钟,耳边响起悠远而又熟悉的钟声······

郑义门观后感 篇7

传承优良家风   弘扬清正民风

——《郑义门》观后感

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的郑氏义门经历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共食达350年,有家规《郑氏规范》168条。鼎盛时期,郑家3300余人同食一锅饭,173人为官而无一贪腐。在郑义门,家训传承绵延不绝,美德传家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家教家规已内化为家族成员的思想言行,熔铸于一代代人的血脉之中。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流传的处世之道,也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或成册,或言传,但无论是采用何种形式,都是长辈对子孙后代的谆谆劝诫。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子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子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子孙步入歧途。一家之风,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需要坚守,需要传承,更需要弘扬。

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直接影响党风、政风、民风的一件大事。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毛泽东同志在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就把他送到基层一线接受劳动锻炼。刘少奇同志的长女在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他知道后严肃地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曾主管国家经济工作多年的李先念同志不许孩子经商。这些家风家规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相反,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的甚至把家庭当成"权钱交易所",既影响党的形象,又败坏社会风气。

今天,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家庭结构从过去的"四世同堂"走向 "小家庭时代",而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传统家族日益消解,家风影响也逐渐弱化。有位哲人说过,历史中总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我们如何挖掘传统家风中核心价值,并在时代变迁中坚守与丰富,构建起这个时代的清正民风呢?

以德立家风,构建起弘扬美德的民风。中国历来重视"以德业遗子孙".这种德既包括个人品德也包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律己要"勤",事父母要"孝",待他人要"恕"."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与节约型社会同频,"执法如山,守身如玉,视民如子"与清正廉洁共振,"苟利国家生死以"则依然跳动着深深爱国情怀的时代旋律。

以学立家风,构建起重视学习的民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学习是我党永葆活力的秘密。在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发展力的当下,重学习、能学习、会学习无疑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读书成才,文化兴家,知识治愚,我们如果能继承"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必将有助于形成勤学习、重知识的民风,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以规立家风,构建起遵纪守法的民风。依法治国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大要素,就是要让法治成为全民的真诚信仰,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为想问题、找方法的重要手段。我国历来重视家规、家训,它是后代子孙的行为准则,是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行为标准。有了家风的基础就有了民风建设的深厚土壤。

如果说民风是一座大厦,那么家风就是这座大厦的一砖一瓦;如果说民风是一片森林,那么家风就是这片森林的一枝一叶。如果说民风是一条大河,那么家风就是这条大河的泉眼涓滴。优良家风需传承,清正民风需弘扬,这不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风建设,不仅能扬善于小、防恶于微,更能引导人们摒弃浮躁功利,重塑文明荣辱。当然,家风建设不是轻而易举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榜样力量,需要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人们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金华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党支部

郑义门观后感300字 篇8

浦江的郑义门里面住着郑氏九世的族人,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你会问,为什么叫江南第一家呢?是什么第一家呢?

我是用五个字来告诉你,那就是忠孝礼仪廉。郑家的精灵名叫角端,是一个活泼、可爱、又好吃的精灵,它的家就是郑家家规,家长死后,现任家长郑濂和他的侄子才能看见角端,你会问为什么,对不对,我也不知道,我猜想,应该是做家长的和以后做家长的才看见吧!郑家家规里说道,郑家人出去做官不能贪钱财,不能 做伟反家规的事,正如家法如山 郑义门第六集勤俭持家,让我印象非常深,其中郑濂的侄子说了_句话:"家中孩子不到二五岁不能穿 绸段,不到初一和十五或过节不能随便吃肉。"听了这句话你的感 触也很深吧!

让我们一起做个孝顺、文明、有礼貌的孩子吧!

郑义门观后感 篇9

廉洁动漫片《郑义门》登陆央视。从3月7日至3月18日,综合频道每晚18:40档播出,每天一集。军事农业频道于3月7日至3月12日20:35档播出,每天两集。少儿频道于3月7日至3月12日20:00档播出,每天两集。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

根据浙江省委、省纪委的统一部署,《郑义门》廉洁动漫片由浙江省广电集团承制,采用古装动漫形式,深入挖掘“郑义门”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