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精彩8篇正文

《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精彩8篇》

时间: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整理的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精彩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2022冬奥闭幕式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

办好冬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2016年以前,因国际技术封锁、参数标准不明,中国造不出一条合格的“冰状雪”赛道。为实现用雪自由,时年70岁高龄的秦大河,一肩扛起了“冰状雪”的科研攻坚,率领团队五年踏雪筑梦,高效储雪的技术难题被攻克。“冰丝带”所采用的正交双向马鞍形索网屋顶设计,破解了高钒密闭索“卡脖子”技术;“冰立方”里的“水冰转换”“一馆三温”解锁了“绿色办奥”的科技密码。在规划中时时注重创新,在建设中处处体现匠心,冬奥场馆建设的“中国方案”必将在百年奥运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冬奥会2022闭幕式观后感 篇2

20_年9月17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区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冰球馆揭开神秘面纱。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名为“冰墩墩”,形象来源于国宝大熊猫。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形象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大红灯笼。

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_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

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 篇3

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缓缓落下帷幕,比赛过程中的无数精彩瞬间让人回味无穷。北京冬奥会不仅见证了一代代奥运健儿的拼搏成长,还传递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体育精神,更向全世界讲述了一个“简约、安全、精彩”的奥林匹克故事。以冬奥会为契机,擦亮后冬奥时代的“冰雪名片”正当其时。

从以往历届冬奥会的举办经验看,冬奥会结束之日,更是举办国冰雪运动飞速发展之时。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后,意大利冰上运动突飞猛进;格勒诺布尔冬奥会后,法国滑雪产业进入黄金时代;盐湖城冬奥会后,美国冰雪运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北京冬奥会也不例外,预计2030年滑雪人次将达到5700万。为实现这一目标,全社会须同策同力,一起擦亮后冬奥时代的“冰雪名片”。

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 篇4

作为中国人,再次一起经历奥运会,才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要申办奥运会,要办好奥运会,会如此关注和喜欢奥运会。因为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精神是如此的契合相通,因为我们要将这契合与相通,用的方式,最美的呈现,最中国式的表达,去告诉世界。

相互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友谊长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团结一致,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公平竞争,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锐意进取,不断突破极限的同时,也应感受并重视个人与群体,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并进,所以,除了更快、更高、更强,我们还要更团结,唯有更团结,才能更强大,更美好,争取更多的胜利。

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 篇5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文化的薪火相传和守正创新。从历史来看,中华文化的绵延繁荣,既是自身文化的哺育成长和赓续发展,也离不开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一切外来优秀文化的兼收并蓄。我们要以冬奥会为契机,既要讲好中国人“我的故事”,又要讲好中国人和世界各国“我们的故事”,同时更要讲好“一起向未来”的光明前景。在奔向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只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赓续文化传承,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繁荣、新高地。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华文化自信,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置身于世界舞台的中央,让我们以冬奥为媒,以文化为桥,“秀”出冬奥“中国风”,讲好中国新故事,让中华文化诗意绽放!

2022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体会 篇6

冬奥会不仅是竞技体育的展示舞台,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创意原型分别是熊猫和灯笼;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北京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勾勒出汉字之美;代表运动项目的体育图标,用篆刻这一汉字独有艺术形式,在方寸之间展现中华神韵……2022年冬奥会在中国举办,又恰逢中国新春佳节,这场奥运盛会将展现独特魅力。

北京冬奥会的新建改造建筑将为世界冰雪运动留下永恒印记。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借鉴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优雅飘逸,不仅是冬奥历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更成为该项目在全球的第一座永久跳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外形宛如中国传统饰物如意,是世界上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冬奥会后“如意柄首”还可用于举办会议会展、接待旅游观光等。创意十足的场馆,必将在冬奥会历留下闪闪发光的中国印记。

立足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北京冬奥会的独特魅力还体现在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典元素的继承和发扬方面。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广受好评,北京冬奥会“同心”奖牌设计创意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造型简洁,细节中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2022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体会 篇7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是奥林匹克格言。尊重规则、尊重彼此,通过和平良性竞争来团结世界,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使命。在赛后记者见面会中,谷爱凌表示是对手的挑战促成了自己首次挑战1620超高难度的成功,赛后与对手的拥抱,是相互鼓励、为她骄傲,更多的是感谢。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很平常的安慰动作,但正是这样不经意间的暖心行为,体现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相约“双奥之城”,“一起向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终极目的,是让全人类成为一个更加团结的命运共同体。本届冬奥会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相聚“双奥之城”,既在赛场上诠释了奥林匹克格言,还在赛场外的一次次交流互动中消弭隔阂、增进友谊。三位女孩在雪地上抱成一团,传达出来的理解、友谊和团结等理念正是奥林匹克的应有之义。

体育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很多人们也都注意到,在2022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颁奖仪式上泰丝·勒德主动拥抱了谷爱凌,还露出了甜美的笑容,让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温暖尽显无疑。以此为缩影,“冰丝带”盈盈飘动、“雪如意”雄踞山巅、“冰之帆”御风而行、“雪飞天”长袖若舞,随着各项赛事不断深入,团结、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价值理念在2022北京冬奥会更加生动形象。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各种紧迫全球性挑战,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坐上新时代的“诺亚方舟”,人类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全球疫情肆虐、极端天气频发,人类文明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就必须更加团结。谷爱凌拥抱安慰马蒂尔德·格雷莫德和泰丝·勒德,也体现了一以贯之的中国主张及其蕴含的世界情怀:与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可以肯定,在“双奥之城”点亮的冬奥之光,必将照亮全人类追求团结、和平、友谊的前行之路。

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 篇8

无论是“中国结”,还是“大雪花”,开幕和闭幕式上的首尾呼应,都深深表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愿”。每一根丝带都可以独立成结,而许多根不同的丝带也可以共同编织,编成之后,美美与共;每一个国家的小雪花,汇聚到一起,最终汇聚成人类一朵共同的雪花,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里的“和而不同”。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就是,世界各国保持彼此的不同,互相尊重,合作共赢,携手共进,向着世界和平繁荣的方向迈进,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冬奥闭幕背后浓浓的“中国味”,是传统物件“中国结”、饱含真情“折柳送别”、中国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有机的融合、巧妙的布局、唯美的设计,让这个冬奥会留下了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