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考作文 > 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精选4篇)正文

《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精选4篇)》

时间: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

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 篇1

实事无绝对

丛浩楠

古人云:“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就此来看,一个事物兼有好与坏的两面性,同样,一个人,一个社会乃至国家的强弱状态并不是长久不变,而是处于不断地变换之中。因此,永恒的状态是不被认可的,实事无绝对!

我们可以对此想到人在成功时期过度的“意气风发”,殊不知是为自身毁灭埋下的致命毒药。具有传奇创业色彩的史玉柱,他曾是莘莘学子仰望的创业奇才,但也曾是无数企业家引以为戒的失败案例。正是因为史玉柱创业初期带来的过多成就感,致使他变得浮躁,让他在这种成功光环带来的冲击下,将手中仅能用来建楼桩的资金,却痴心妄想的想要用来修建高楼。这使强大的创业巨人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负债累累。由此不难看出一个人取得的强大成就并不会长久,这期间会出现其他因素阻碍前进路程,由强转衰,并没有绝对性的存在。

同样,社会阶层中的贫富差距也未尝不是由尖锐的矛盾对立走向缓和,而不是一直停留矛盾冲突的顶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一直是社会民众所关注的热门话题点,就当今而言,并不是无法调解的事情。从个人而言,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奋斗实现跨阶层的发展;从国家层面而言,通过出台一系列税收政策,发放补助金以及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补助,从而在缩小个人贫富差距以及地域的基础上,实现缩小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提升社会整体幸福度。把公众认为无法调和和不知所措的社会贫富差距慢慢推动其走向缓和。由此来看,社会这一贫富差距较大的弱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调和的,是可以改变的,把社会弱势慢慢调和为理想状态。所以无绝对的永恒状态,状态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国家的兴旺发展亦是如此,没有绝对的强国,亦没有永久的软弱。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因各种势力瓜分而四分五裂;因封建经济和文化的禁锢,中国迟迟得不到先进制度与文化的滋养,长时期原地踏步在一片漆黑中没有出路。在当时西方列强眼中,中国就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没有自己的主权,而西方强国就可借此一直统治中国,中国便是永久处于沉睡中的雄狮,没有醒来的时刻。

但实事并非如此,中国人民并非就此屈服,就此放弃拯救自己软弱无力的国家。在强大的西方国家面前,我们虽无法一时与之相匹敌,但通过不断学习先进制度,先进科技与文化,用过持久的不断斗争,慢慢将自己快要濒危的国家脱离水火,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走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经历的种种磨难未曾不是天之诱我以至于强!由弱国何尝不能逆袭为强国?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一切未可知!

综上所述,任何状态的存在决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处于相对的变化发展中,可以由弱到强,也可由强到弱。因此,想要在实事无绝对的状态中平稳长久,就要保持转换思考的辩证逻辑,不可偏执于一处!

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 篇2

唯有奋斗,方能化弱为强

颜子秦

一百多年前,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中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认为身体只有不断锻炼才能愈发强健,而如果不用即使原先强壮也会变得羸弱不堪,发时代之先声。其实,不止体育锻炼,人生中何事不是如此?

于是我说,唯有奋斗,方能跨越强与弱,化弱为强。

有人认为,自己天性聪慧,用不着拼命奋斗;有人认为,奋斗太辛苦,自己受不了累。然而,这些观点过于片面。岂不闻伤仲永之悲剧哉?原性聪颖,只可惜不加磨炼,最终只是“泯然众人矣”。岂不闻江郎才尽之事乎?原下笔成章,只可惜不加磨炼,最终只能文思枯竭。一个人即使再聪明,也终究抵不过岁月的日削月割,由强逐渐变弱。

因而我们不要在意生来如何,是强还是弱。若强,我们不能囿于天资为我们围成的舒适圈,力争更上一层;若弱,更应砥砺拼搏,驾奋斗之长风,破万里浪。

外交部新闻司现任司长华春莹,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被南大录取。刚进入南大外文系学习时,由于她是苏北人,尽管高中时英语成绩非常优秀,但英语口语欠佳。于是她并不懈怠,坚持练习普通话和英语发音,日复一日地奋斗。到大二时,她已化弱为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大学毕业时直接被外交部录取。原外交部部长杨洁篪,最初在上海浦东电表厂当一名普通的工人,对于英语,根本是闻所未闻。但是他觉得英语有用,在其他工人休息娱乐的时候,他却在拿着小书学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英语上化弱为强终于在国家征集翻译人才时,他被看重,一路扶摇直上,现在成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也开启了我国外交新时代。

他们的成功难道都是天赋使然吗?显然不是,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奋斗,终于成就了他们,使他们化弱为强。

天道酬勤,开始的弱并不可怕,只怕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自暴自弃。开始的强也不必沾沾自喜,更需负重前进。变化是时时存在、时时发生的,我们要控住变化之大潮,使之涌向成功的彼岸。我们应该相信,奋斗之后,一定是雨过天晴,春光烂漫。

“谁说蝴蝶飞不过沧海?只要心中有一份期待,只要辛勤日积月累,沿着阳光雨露不懈地飞,彼岸一定会春暖花开。”我们要坚持奋斗,化弱为强,迎接一个更好的明天。

疫情下的春节 篇3

冠状病毒的来势汹汹打破了这本喜庆,欢快的春节。“能挺住的,这里是中国!”那些来自疫情工作第一线的人,为我们送来了他们的新春第一句“祝福”。

白衣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他们无非是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罢了。”他们身披白衣,戴上手套,挂上口罩,凭着一颗伟大圣洁的医者之心,冲向前线。没有所谓的扁鹊在世,没有所谓的手到病除,用的是他们唯一的生命和毕生医者的尊严!曾看到一则新闻,武汉的第九人民医院的五位医生,24小时急救37次,他们的一整天,都在急救车的奔波和手术中度过。那天,是1月24日,他们虽没有签生死状,也没有豪言壮语,却度过了最难忘的一个除夕。“呵,人类,你们抢的过吗?”“一定抢的过!这里,是中国!”我相信,他们在急救手术时,背后一定有天使,在默默看着他们吧……

警服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你们负重前行!抗击疫情,你们仍在一线!”“您好,请配合我们进行检查!”“这位先生,请留一下,配合我们进行安检,谢谢。”这是他们最常说的话,那刚毅严肃的外表之下,却有着一颗体贴人民的作文心。检查体温,安置感染人民,分发口罩……他们始终在一线!高速上不经意的一眼,看到了一个疫情安检临时阵地,他们拿着体温计等检测设备,给每一个下高速的车主一一检查。手的一起一落,意味着一个个生命得到了保障。“敬礼!祝您身体健康!”

安全帽

“与时间赛跑,为一线垒起坚强的后盾!虽不在一线,却是为一线努力!”他们身着工作装,头顶安全帽,手一推一拉,操纵挖土机为建成医院打好地基。“咱知道自个没法去一线贡献力量,那咱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成了!”武汉的“小汤山”医院在建筑工人的昼夜工作下,在不久后必将完成!夜晚的工地,被探照灯照成了白昼。他们将与时间赛跑,为世人展示中国速度,展示疫情下的奇迹!“感谢有你们,武汉的人民乃至中国的人民都不会忘记你们!”

西装领带

“只要有利于疫情控制,我们承担什么责任都可以。最后要问责,我们愿意革职以谢天下!”他们是中国各地域的代表,更是各地域人民的首脑,他们奉中央政府之命,为人民的利益,采取,发布,宣传,实施各种防疫控疫措施,不为别的,只为人民可以健康生活。

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 篇4

恃强而凌弱,终不敌以弱胜强

车欣霏

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生而强者滥用其强而终转为至弱,弱者勤自锻炼而变而为强者。”强者不能自持为强,否则终将转为当初看不起的弱者;而弱者发奋自强,则终将凌于强者之上。故我认为,恃强而凌弱,终不敌以弱胜强耳。

目不明者可以明,耳不聪者可以聪。这些都是通过弱者“不自悲”而最终得到的。反观强者若是自诩为强者,恃强凌弱,终不得成大业也。强者应当自谦于弱者,以弱者的自觉担当起国家之大任,坚持不懈,奋发图强,才终成国之重器,才终成国之栋梁!

在当初外有豺狼内有猛虎的中国,林觉民怒斥“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国内动荡不安,整个中国岌岌可危。但“千磨万击还坚韧”的中国人振臂高呼,无数能人志士前仆后继,为中国奏响了一曲不朽的凯歌。因闭关锁国落后于殖民主义世界的中国是弱,但中国人没有甘于为弱,奋发自强,最后终成强者。

强者自谦为弱,使之拥有的是弱者的自觉。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明确说明了我们仍为发展中国家,并且不会恃强凌弱,自诩为世界霸主。反观美国,依仗这自己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肆意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恃强凌弱,引发世界各国的不满与怨愤。美国若是继续这样下去,引发众怒已经是板上钉钉。

《红楼梦》中贾府的兴衰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兴盛之时的奢华却最终变成了衰败之后的树倒猢狲散。想想当初贾府做的吧!贿赂官府草菅人命恃强凌弱,最后成为弱者才在悲凉中悟出:所谓道行,有些事终不能放在心上。

现在“两栖青年”火了,但他们毕竟是“两栖”,总要有一个主业与副业之分。“成为博学多才的专才”已经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求。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此为强者并不在所有方面都强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著名的“短板效应”告诫我们,应当注重短板而不只是炫耀长板,可能别人没有你的板子长,但是他们却比你装水多。

“鹏初呈,凤欲翔,又携书剑路茫茫。”如今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下,只有弄潮儿能勇立潮头,唯有匠运者能乘势而上。我们只有不断自省,不以自强而为弱,担当起时代责任,才终以能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