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考作文 > 2022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及题目【精彩5篇】正文

《2022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及题目【精彩5篇】》

时间:

作文是另一种方式的与人交流,在倾诉中宣泄情感,陶冶性情,平静心灵,还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收获,写作能让作者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感受是作者写作中的收获。这里是整理的2022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及题目【精彩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2022上海卷高考高分作文 篇1

生活充满了享受的时候,也同样是包含着苦难的过程。这就像生活的调味瓶,总是先苦后甜,但是让我感觉享受的无非是在家做烘焙。

我十分热爱烘焙,从六年级开始,我已经在家中尝试烘焙一些小点心了。记得当时我在周五放学就开始筹备原料。我先按照书上把需要的材料一一写下来,在超市整整兜了一个小时我终于把材料买回了家。第二天一早我早早的起来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我要开始动手制作蛋糕了。

我洗完手,熟练的拿起鸡蛋在碗边轻轻一磕,鸡蛋就圆润的从蛋壳里流到了碗里,接着就把糖霜称重放入碗中,开始搅拌。可是这时我却犯了难,因为经过十分钟的搅拌,可是鸡蛋并没有打成食谱中纯白色的絮状,还是一团稀糊状物体,父亲跟我说,因为我用的不是常温下的蛋,所以不好打发,我用的又是手动打蛋器,所以我至少要再打20分钟才能打出理想的样子,我的心顿时就蒙了,心说刚才我才打了十分钟就已经手酸眼花,疲惫不堪,更别说还要再弄20分钟了。但是为了做好吃的蛋糕,拼了!于是我开始下定决心努力坚持,终于经过了20分钟的搅拌终于达到了要求。有了它应有的样子。最后添加了一些香蕉泥,过了筛的低筋面粉和一些调味的肉桂粉,蓝莓果酱,坯料终于完成了。我把坯料舀入裱花袋中,在小心的挤到蛋糕模子里,放入烤箱调好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叮的一声香气扑鼻的蛋糕出炉了。

烤完以后我发现今天的蛋糕格外的完美,咬一口真是美味极了。我不仅仅是学会了烤蛋糕,更是学会了不怕艰难,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吃着蛋糕我发现这过程,挺享受的。

上海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篇2

2021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2020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2019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2018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2017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更多上海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201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评价他人生活》

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早就和谐自我》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穿越沙漠和自由》

201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更重要的事》

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曾被舍弃的微光》

2022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篇3

人心深处总有一些密不示人却又掩饰不住的欲望,比如观看,甚至窥视。他人的生活总是好看的,何况还有一点神秘。一不小心看到了,那种“预料之外”的惊喜,是很难被取代的。

而默不作声的观看多少又有些无趣,有时候听过看过之后总有不吐不快的心声,于是便有了评头论足,甚至非要为别人定一个高下、争一个短长。这还是一种快感:除去“直抒胸臆”,更是“宣示主权”:你看,(我)多有道理!

评价他人的生活,也就成了我们每个普罗大众的共同喜好。你可以说这是热情,也可以说这是劣习。阮玲玉那血淋淋的“人言可畏”四个字,不是至今还在教人毛骨悚然么?那之前,鲁迅早就尖锐地说过,有一群喜好围观且评头论足者,都是冰冷而龌龊的“看客”——当然你可以更刻薄地说,写了那么多臧否文章的大先生,好像也是“看客”。

而今天这个最不缺观点的社会,谁又不是呢?

该不该甘当“看客”,是另一个话题;能不能“评价他人的生活”,也不可一概而论——“评价”本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他人的生活”,也从不只是一成不变的“隐私”。在这个私域与公共空间的界限渐趋模糊的时代,“他人的生活”,有时就是“公共的生活”。这当然不能阻挡评价,甚至更需要评价。

几年前微博兴起,许多人感叹“围观改变中国”,这固然有夸张的因素,但毕竟有许多正面的佐证。高度公开的时代已难容“失语”,尤其是对公共生活。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评价欲”的社会,会培植出怎样的“价值观”,会带出怎样的“国民性”。但事情也常常会走到另一个极端。张口评价总是轻而易举,但理据呢?逻辑呢?基本事实呢?“了解之同情”呢?

我们不知道。

能知道的,是常常出现的“观点满天飞,事实在路上”,或者“想象著文章”、“眼球论英雄”。按理说,这倒也是一种自由——只要不跳脱法律框架,“乱说话”也算一种自由。但自由总还有个对错,偏偏有时候,不计成本的“乱说话”非但不被当错,反而更像真理,不光说者痛快,听者也以为然。这就像评价个人生活,听者第一反应也许反感,但听得多了,也开始习惯起来,甚至被不由自主地带着跑。搞到最后,生活究竟是谁的生活,是非到底是谁的是非,都没有一个准数。

把准数都评价没了,这是谁的自由?

上海卷高考作文 篇4

那么,大家想问了,什么是过程?什么又是结果呢?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别急,先听我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

比如跑步,这个在熟悉不过了,如果你的目标是跑下来五圈,那么,从你起跑到跑够五圈的这一段时间便是这件事情的过程,而结果则是你坚持跑下来了五圈。

看过了这个例子,相信大家都明白了什么是过程,什么是结果了吧!由此不难推断二者之间因果关系,凡事需要有过程,才会有结果,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问题又来了,究竟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呢?亦或是两者都必不可少?

我问过很多人,大多数人都会说是结果重要,因为结果才拥有决定权,如果没有结果,那过程岂不白搭?

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有时过程也较为重要,比如吃饭,既然现在医疗技术那么发达,我们为何还要吃饭,而不去输那“营养液”呢?当然是因为吃饭看中的是过程,它会让人放松身心去享受,而不单单只去获得能量与营养。

所以,由此两个观点可以推断出一个中立的结论——过程与结果都是必不可少的。而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则搞反了。

比如我们学生所面临的中考,许多人都死盯着考试成绩,以分数来较好坏、论高低,却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趣味与快乐;亦或是考名著的阅读、造句子,我们宁可看那枯燥无味、没头没脑的《好词好句好段》,也不愿意读情节曲折、发人深省的名著……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伊丽莎白女王对一群孩子们说:“我的手提包丢了,它遗失在了花园中,你们能帮我找回来吗?”孩子们立刻就出发,不一会儿,手提包就找到了,但让孩子们惊喜万分的是,在寻找手提包的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许多玩具。

这个故事的寓意就是凡事不要单单重视结果,有时过程比结果更要好,例如看连续剧,我们可能早已猜到了结果,但为什么还要看呢,当然是因为过程比结果更加曲折、有趣、扣人心弦。做事情也是一样,不要死盯结果,要学会在过程中收获,这样,也极有可能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上海卷高考作文 篇5

★ 2022在线高考满分作文(精选10篇)

★ 跨越再跨越2022高考主题作文【10篇】

★ 2022年《跨越在再跨越》高考作文【10篇】

★ 2022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全国乙卷)10篇

★ 2022高考“跨越再跨越”优秀作文参考五篇

★ 2022本手妙手俗手高考作文(10篇)

★ 全国新高考一卷满分作文2022(10篇)精选

★ 2022全国甲卷高考满分作文(10篇)

★ 2022高考)○(作文跨越再跨越(最新8篇)

★ 2022高考作文素材大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