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最新情感的阅读文章 感悟阅读个性化阅读中的情感共鸣论文(优质(最新2篇)正文

《最新情感的阅读文章 感悟阅读个性化阅读中的情感共鸣论文(优质(最新2篇)》

时间: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美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美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写美文才能避免踩雷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细心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最新情感的阅读文章 感悟阅读个性化阅读中的情感共鸣论文(优质(最新2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情感的阅读文章 篇1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读书乐趣和课堂阅读教学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读书指导策略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知识积累和特定的视角对作品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再创造性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进行更细致和深刻的阅读,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实现个性化、创造性地阅读。

一、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读书乐趣

阅读教学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阅读几十篇名家名作是明显不够的,童年读书能力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为人的后期发展埋下了精神素养的可萌发的种子。只要进入书的世界,学生就推开了一扇扇文学的窗户,久而久之,人类文明和道德的种子便会播种生长。而且,长期的阅读还会使学生们不断地产生幻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想象力的潜能。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爱好。

为了让学生喜欢读书,我采用的方法是:每天上课我给他们声情并茂地读两至三个故事,学生听故事时眼睛放射出明亮的光芒;回家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去读,讲给家长同学听,并做书签和手抄报进行展示;晚上,让家长读书给孩子听,可以是童话,也可以是科学知识,要求读整本书,让文字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进入孩子的脑海中。睡前进行10~20分钟的阅读,渐渐地,我发现学生们已经把课外阅读当成了乐趣和享受。

刚开学的一天,发下新书,我问:“书是什么味道的?”让他们闻闻书的香气,新书的气味扑面而来,学生个个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要读新书的内容。有同学说:“书的味道真好,让我饱餐一顿。”我们班有个爱书的学生在课前读完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后跑到我跟前,对我说:“王老师,我读过优美的童话后,感觉不一样了,我感觉很舒服。”我摸摸她的头,小小孩子已对文字感受深刻,这是阅读所带来的兴奋。

我们班上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在不断加大,逐步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竞争合作的班级阅读氛围。家长也与孩子共同读书,学生们还时常相互交流自己那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感受,班级真成了书香乐园。

二、在课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1.直面文本谈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教师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方法,把阅读感悟还给学生。要非常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感悟,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激励。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在课前提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们直接自由地阅读课文,接着让他们交流感受,发表见解。学生甲说他一读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叶子一段时,就感到阴凉舒服。说到这儿,他竟然把文章这一段流畅地背诵下来。学生乙说他喜欢“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些句子,因为脚是走路的,而爬山虎的脚却走一步拉一下,可真辛苦。学生丙说自己喜欢“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句,因为“漾起”这个词有动感,使景物呈现很美的样子。在教这一课时,还有很多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感悟。这说明学生们真正读懂了文章,在文章中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2.课内质疑促创造性思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及内在动力。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见,在读书学习中勇于质疑至关重要。读书如果不疑,就像刀不磨会生锈。学生的质疑过程,就是一个积极创新的思维过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与作者、与现实对话,在这种对话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我对他们的疑问大加赞赏,并查阅了很多资料,给他们圆满的解答。对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这种不迷信权威,即使有时有点儿偏执,但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给予肯定。宽容民主的教学氛围、充满质疑的自主阅读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和创新人格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只有在心灵自由和情动辞发时,才能萌发创新的勇气和灵感。

3.在感情朗读中体验内涵。语言的优美灵动,文章的情真意切,都要通过语文课堂的琅琅读书声来表达,而如果阅读课充满了繁琐的理性分析,就会导致思维训练和语言积累的不和谐。结果是学生们的思维训练有效,而形象思维则日渐萎缩,学生们无法从诵读中唤起生活体验,无法引发联想和想象的乐趣。这必将使学生失去语文阅读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就特别注重朗读成诵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受到优秀读物的影响。在他们精力旺盛的时候,博闻强识,积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是很有意义的。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朗读中,从而提高朗读的效果。如《称赞》,这篇文章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难以用语言表达。同时语言上的清新甜润也不能忽略。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为了使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作品,让学生们先个人感情朗读,然后进行分角色读、师生对读、表演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语言所蕴含的种种不可言传的情味都能得到很好的传递,隐隐听到学生们用心灵去感受语言的真实呼唤,体验到了这篇美文所特有的节奏音韵之美。

4.在合作中交流感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也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把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对信息的掌握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小组或班内交流,各抒己见,从而形成资源共享。

我在教学《乡下孩子》一文时,就尝试着让学生模仿诗人完成城里孩子的诗歌书写。每一个小组都在热烈地讨论着,他们互相启发,大胆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讨论结束后,形成了小组意见,派代表说。总而言之,学生一起集思广益,既激发了他们的个性化、创新性的思维,又让他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

英国一个哲学家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阅读,让孩子不仅拥有阅读的量,还拥有阅读的质。通过课内外的阅读,形成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能力,这是阅读的真正归宿及目的。

参考书目:

1.阅读教学的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培养[j].安徽教育,(10).

2.“四个一”:推动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j].小学语文教师,(11).

情感的阅读文章 篇2

哈尔滨市香坊小学校张希颖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就是说,教师要真正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一旦学习真正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需要,那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成为个性阅读的主人。我还认为,我们应该做到:

一、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有一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个性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导入语”即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开头语言,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又有着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作用,还有着思维定向的作用。因此,成功的导语就是良好学习的开端。

二、积累运用、活化阅读

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让学生读课文时经常一边读一边想,想想课文中词是什么意思,每段话讲的是什么,课文讲的道理自己懂不懂,课文里的一些词的用法、句子的说法、标点符号的用法等,和过去学的是不是一样……学要有所思。

三、质疑问难、深入阅读

四、积累运用、活化阅读

依据语言文字,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解读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最终理解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独特感受与独特思考,这是个性阅读过程。阅读之后,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转化为语文能力,这离不开积累运用。积累的可以是“好词佳句”,可以是带有规律性的构段方式等等,还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巧妙运用,让语文的工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为运用可以促进理解,而且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运用也能有效地促进积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为例,这类课文一般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表现其思想品质。我会引导学生抓住外貌和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接着抓住外貌和对话描写,尝试着让学生迁移运用,进行小练笔,也就行之有效了。进而告诉学生,我们在写各种各样的人物时也要抓准外貌,体现出其独有的性格特点。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借助课文的情境学习语言文字,进行大量的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获得个性化的语文能力。

语文嘛,本来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然后再加以运用的这么一个过程。如果孩子每一堂课都能圈画出好词佳句,无疑会对今后学习语文、积累语言、提升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希望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在语文课上运用“符号留痕”这一策略,以后也能很好地坚持下去。那么,我想,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以提升。“人心至灵至动,唯读书可以养之,唯笔记可以固之”。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都“动”起来,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手不离笔”,“不动笔墨不读书”。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找准符合学生学习的切合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科整合,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让学生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大胆地抒发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阅读能力才是具有个性化的,才是行之有效的。

那么,关于阅读教学,有老师提出,三年级课文长,内容丰富,知识点多,讲不完怎么办?教师课讲得再好,学生如果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一天练多少遍也无济于事。为了理解得深刻透彻,教师就大讲特讲,岂不知讲解得越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症结就在于违反了“朗读、背诵、积累”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训练,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让学生读课文时经常一边读一边想,想想课文中词是什么意思,每段话讲的是什么,课文讲的道理自己懂不懂,课文里的一些词的用法、句子的说法、标点符号的用法等,和过去学的是不是一样……学要有所思。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依据语言文字,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解读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最终理解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独特感受与独特思考,这是个性阅读过程。阅读之后,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转化为语文能力,这离不开积累运用。积累的可以是“好词佳句”,可以是带有规律性的构段方式等等,还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巧妙运用,让语文的工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为运用可以促进理解,而且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运用也能有效地促进积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找准符合学生学习的切合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科整合,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让学生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大胆地抒发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阅读能力才是具有个性化的,才是行之有效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