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精彩9篇】正文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精彩9篇】》

时间: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小月月帮大家找到的9篇呼兰河传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1

最近在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其实最初是在儿子读小学时看到过节选的-火烧云这篇课文。

第二影响加上去年国庆节那段时间电影《黄金时代》已上映了,汤唯演的。陆陆续续只是记得电影中萧红是怀了未婚夫的孩子,跟了萧军。后了怀了萧军的孩子,又跟端木结婚了,最后在香港病逝才31岁呀。

她的黄金十年。我想这应该是那时代造成的。她的追求生活最接近自己的内心吧,随性。书的内容写的很朴实。接近当时生活的状态。很容易看懂。有时都不忍看下去。呼兰河传中描写后花园跟祖父劳动场景童年的美好记忆。

生死场---中王婆买老马的场景,

月英是打鱼村最美丽的女人的下场竟是…

金枝最后想做尼姑,庙庵已空了…

小城三月---其中翠姨应该就是萧红自己的影子吧,想当年逃婚是为了表哥。王阿嫂的死---身怀六甲王阿嫂被地主无情地剥削,但是贫穷地乡亲们还在关心着她,最终…

是否也有萧红自己的影子,想当年自己也是身怀六甲住在东三顺旅馆走投无路向报社投稿,文青年想继在接救她而认识了萧军…

手---这一篇节,王亚明家人开染缸房的,因此手染的,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

王亚明努力要读书,这也是萧红的。影子,相当年也是逃婚到北京来上学。

再想想我自己是不是身处在黄金时代,一生中遇见的人和事…想想一切都源于爱。

把美的句子摘抄一段。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2

《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作者萧红以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抒情的散文风格,描述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的否定。

整部小说以呼兰河城为中心,细致地描绘了小城的自然风光、风俗习惯、人物故事等,展现了呼兰河城琐碎而又平凡的生活。那里有很多令人怀念的地方,如绚烂耀眼的火烧云、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后花园、让“我”可以冒险的储藏室等,这些都使“我”的童年、生活多了一丝温暖和色彩,让“我”对那时的生活满怀眷恋。

《呼兰河传》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一章,第一章是对呼兰河城镇的描绘,作者以对严寒环境的描写起笔,以十字街为中心,描写了东二街到西二街道甚至小胡同的人情风貌。那些赶车的、卖馒头的、卖豆腐的、卖麻花的,形成呼兰河城人民的琐碎而又平凡的实际生活,在这些平凡的生活中,呼兰河人民的愚昧无知、自私、冷漠展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常常是与美好、温暖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而作家萧红笔下,故乡不仅仅是美好与温暖的,还有压抑和愤满,充满了凄婉与哀伤,然而,在这些凄惨和哀伤的背后,我却看到了作者萧红对纯真的执着追求和向往。

《呼兰河传》读完了,听着萧红讲述着呼兰河的故事,尽管忧郁,但依然美丽动人!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3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

那是一个朴素清丽的故事,那是一本回味无穷的书籍。那个故事,正是呼兰河的故事;那本书,正是《呼兰河传》。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在她笔下,别有一番风味。

在那个被丑陋规则重重包围的旧中国,呼兰河写满了无奈。那个和萧红年纪相仿才12岁的小团圆媳妇,原本以为在富人家就能过上好日子,却没想到才短短几天,就受尽折磨命丧黄泉。

萧红的童年亦极其不幸,唯有祖父的爱就如同一团珍贵而温暖的篝火照亮和感动了她,"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童年的爱与恨都绘声绘色地在《呼兰河传》一一展现。

"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我特别喜欢这一段,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得多么好!

那些好的与不好的,在)●(萧红眼里,极为分明。只有积极乐观,没有悲哀丧气。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能使萧红成为一位成功的女作家的吧。难道这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在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心里想的不应该是失落气馁,而是心中存有希望。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被挫折打败,才可以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如果遇到一点不顺或坎坷,就灰心丧气,这样,就算任何再简单的事也会变成极难的。心中畏畏缩缩,就不会战胜困难,就不会成功!只要心怀希望,充满正能量,一切困难都会拜倒在你的脚底下!

我们的生活中,何尝没有这些那些的困难?我听妈妈说有个学校的大姐姐因为学习的压力大,没有快乐自由的童年跳楼自杀了。我觉得不可思议,生活在蜜糖中的我们太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爱,以为自己没有自由快乐,整天在题海中喘不过气来而牢骚满腹。我们来比比萧红,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尽管充满着无知、愚昧、苦难、悲凉,甚至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述着一切,以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在她的生活里,有多少委屈、困难,但是她的心里仍给快乐和希望留了一席之地。是的,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拥有乐观积极、充满希望的心去对待,你的天空会一片晴朗。

童年不同样,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童年记忆中无论是美好或不美好,都是生命必经的旅程,好好活着,好好珍惜,活出我们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4

《呼兰河传》是一本讲述了在二十世纪初的乡村故事,有新奇的,难忘的,感人的,有趣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浓浓的农家风味。

这一本书是以散文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第一篇全部是用作者儿童时期的眼睛在看世界,感受每一件事情,并用朴实的语言给记录下来。这当中,最有趣的就数跳大神了,作者把跳大神描写的有生有色,那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把我的心一下子给揪了起来,那热闹而又喜庆的气氛一下子把我给拉到了那里,有趣的跳大神令我陶醉,那情景真是一片和谐!

第二篇讲的是关于春天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人们把早安说成是格得毛宁,因为跟英语里的早安的念法是谐音,我心想:原来人们在那个年代就开始赶潮了呀!

其中一篇,我非常同情那个团圆媳妇,她忍受着婆婆的打骂,最终,被活活的吓死了,这么小小年纪,却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真可怜。这一篇中,我体会到了非常严重的封建社会,那种重男轻女的制度。

这一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和好词好句,可读起来却包含着一种和谐朴实的情感和那一张张灰色的画面。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5

读这本书的时候想了很多关于读书这件事。上学的时候鼓励读书,但是给读书设了一个“框”:要读好书,读对学习、对成长有好处的书,“框”内的鼓励,“框”外的禁止。这原本是好事,五千年文明传下来那么多书,这个“框”是个读书的捷径,但是也带来了副作用,那就是读书时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上高中的时候读书最多,那个时候大家都读优美的抒情散文,为的都是在高考的作文中可以写一个抒情的排比段做开头,诗一样的排比段做结尾,《读者》、《意林》之类的杂志如同抗生素一样起效快被推荐,但是《平凡的世界》、《呼兰河传》之类的小说就是中药,见效慢被放弃了。

工作之后,没有了语文课也不需要写“八股文”,突然对读书这件事迷茫了,我该读点什么书,再翻起《读者》,里面的心灵鸡汤让我觉得很腻,没有什么比踏踏实实的工作更有用,早就过了那种靠一篇文章就能把秉性都改变的年纪,就算是能改变也是量变引起的质变,也许你已经努力慢慢的改变了,只是这篇文章提醒你认识到了这一点。

书还是要读的,最终选了一本萧红《呼兰河传》,还有选的过程就好像我的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利用率多高,就好像我没有时间看电影、喝啤酒、在网上打发时间一样,假如看了一本对我没有用的书时间浪费了太可惜。现在想想都觉得可笑,玩的时候大把的挥霍时间,从没有觉得可惜,读书的时候倒算计起时间来了。一开始读的时候还是心心念念的想从书里学到点什么,比如读到:“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冤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边非常苦的,想托生,又找不着路。

这一天若是一个鬼托着一个河灯,就可以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之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河灯这件事情是件善举”,之后很开心,觉得学到了东西长了知识,如果这就是我读书的目的,那何必去翻着厚厚一本书,找这么个知识点,直接看民俗常识不是更直接?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6

寒假里,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呼兰河传》讲述了萧红在呼兰河边上的一个偏远小镇里度过的童年。那里的条件并不发达,存在着许多有趣但迷信的活动:人生病了,不去医院,却到山上去请大神;女人们为了今早给孩子办婚事,竟“指腹为婚”!因此,不少女人嫁过去后,不是被婆婆欺负,就是自杀了。我真为他们而难过!地方偏远,吃不到新鲜的食品,人生病了得不到及时的救治。那里的人,善良而愚昧;可恶又无辜。读完以后,心中里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慢慢尝。心里很不是滋味。

其中为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胡家”。

他们家是个外来户,也是个大户,可并不知道当地的风俗,所以他们家连连闹事。于是,各种偏方可就来了:跳大神,抽帖……

他们订了一个媳妇。我的天!她叫“团圆媳妇”。这我的天!人也是能订的吗?个媳妇才12岁呀!事就出在“团圆媳妇”身上,为了给她治病,老胡家花了不少钱。那婆婆也够狠!团圆媳妇生病前,每当她不高兴了,出事了,都要打团圆媳妇,好像一切都是她惹的。甚至去拿火钳烙团圆媳妇,常搞得半夜尖叫声连连。我看了以后,真想骂那婆婆几句。她也是个财迷。后来,团圆媳妇病死了,那婆婆也哭。但不是哭团圆媳妇,而是哭花在团圆媳妇身上那五千多吊钱!“为了治病,五千多吊钱又怎样呢?更何况是你把这个媳妇弄病的,你还有脸哭?你也不反思一下,你是怎么对待团圆媳妇的!”我读完以后,气愤地想。但读完全书以后,我又不禁感叹:

知足!知足呀!

疫情当前,我们都被封在家里,但我们却总是抱怨这不好那不好,但想一下呼兰河的人们,他们连新鲜的东西都吃不到!而我们呢?果冻、饼干、糖……堆满屋子。生了病,也可以及时去医院。比偏远的呼兰河,要好太多了!

知足者常乐!

呼兰河传读后感700字 篇7

不屈不饶的奋斗是取得胜利唯一的道路。——题记

上个月我们学了《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我被夏洛蒂。勃朗特姐妹顽强不屈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给打动了。 课文主要讲的是她们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虽然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她们没有悲观退缩,而是从羞愧与痛苦中抬起头发奋努力,继续写作,终于脱颖而出,成了震动英国乃至全世界文坛的作家。

我最佩服的是夏洛蒂。勃朗,她虽然遭到了桂冠诗人骚塞的训诫,但她化悲痛为力量,在文学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她把那份信钉在墙头,时刻鞭打自己的灵魂。但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别人的嘲笑时,我便失去自信,罢工。我们在失败时也要坚强。比如有一次我学滑板,一个暑假都没有学会。别人嘲笑我说我永远学不会,说我笨,我像泄了的气球,一下子失去了自信。原本想坚持的心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所以我到今天都没有学会。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在这一点上夏洛蒂。勃朗做到了,而我却当了一名逃兵,逃避别人的讽刺,嘲笑。而没有和困难对着干,并且打败。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强,你弱它就弱。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个勤奋。勇敢。执着。智慧。上进的人。有些人虽然勤奋上进,但却乏勇气,我们应该像夏洛蒂。勃朗那样永不言败。上帝总是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一定要相信彩虹总在风雨后,像她那样不断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这样才能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并且她还像全世界宣告了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面对困境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的人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读完课文,我深有感触,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不可能,只要紧咬关头不放弃,绝望就会变成希望。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8

萧红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便成就了《呼兰河传》。

在萧红的记忆里,童年,是最珍贵最美好的,童年有烦扰人们却走不过去的泥坑,呼之“盛举”;童年有化子们吐不尽的悲哀;童年有扎彩铺为死人准备的大排场;童年有害五个孩子大闹一场的麻花,和人们花光积蓄也要吃的豆腐;童年有美妙无穷,变化无穷的火烧云;童年还有在精神上的盛举;童年还有和蔼的祖父和承载欢乐的大花园;童年还有令人讨厌的祖母和奇怪的有二伯……

这些记忆是一篇叙述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正值青春,作者的玩伴却是丰富多彩的后花园。春,作者爱拔一个白菜,摘一个黄瓜,或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夏天,呼兰河的火烧云也很美,一会儿像一匹马,一会儿又像一条大狗,变化无穷。秋天,后花园要封闭一次的,但秋雨之后,后花园中便开始凋零了。冬天,无聊了,就翻开储物室里的大箱子,里边总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来消遣冬日漫长凝滞的日子。四季,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总会带给作者生命中最初的期冀和梦幻。童年,那是作者最享受的人生中的纯真、没有被世俗侵扰玷污的青春年华。

但是,可能童年中的乐趣加起来也就这么多了吧。但还有一个一直陪伴着作者的玩伴,祖父。祖父总会包容作者调皮的一切,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常常笑得像孩子似的。。祖父还教她唐诗,讲实在听厌了的故事。

可是到了第四章后,作者渲染气氛,语言稍有沉重,每节开头都是一句:“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因为那些小小的乐趣,已不足够满足作者渴求多彩新奇生活的欲望了。院中摆着的破旧物,没有缘由,任其自然,更没什么乐趣;房子外表高大威武,但内容空虚;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邻居们生活千年如一日的刻板单调,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呼兰河的人是寂寞的。他们都是像作者这样由小长到大的,但他们也已经习惯了。所以他们抓住一切看热闹的机会,不放过呆板单调生活中极少有的乐趣。他们生活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之中,必定要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等,这是精神上的盛举。

呼兰河的人是愚昧的。节日的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也不过是揩油借光的意思。相比起来,作者没有鲁迅那样强烈的批评和嘲讽,而是以点滴的笔墨,缓缓地叙出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厌恶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呼兰河的人是麻木的。小团圆媳妇是书中被迫害最深的,在那个没有一点人性一点温暖的非人间。“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 “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而周围人呢:“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他们眼见如此残忍的行为却大声叫好,一个人的死若是能带来点乐趣的话那就是好的。作者悲痛地描述了这种践踏,蔑视生命的行为,批评却又同情他们。是啊,这能怪他们吗?他们其实还是善良的,实在没有害人或自害的意思啊。他们同是被几千年传下来的思维、生活方式所害,最终成为一个个牺牲品。

呼兰河的人是消极的。那些漏粉的人一直唱着歌,那唱不是从工作所得到的愉快,好像含着眼泪在笑似的。逆来顺受,人生是苦多乐少的。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有二伯,老厨子,老胡一家,都是这样。

不过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冯歪嘴子,他本该绝望,却镇静下来,照常生活着。他不似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姐那样无意的反抗,而是虽受限制,却寄寓着希望。

读到最后,心头很沉重,苦闷,直到心中五味杂陈难以平复。

《呼兰河传》就是这样一本书,风格明朗,却笑里含着沉痛。以一个孩子的小视角,反映出中国的一个大时代。

《呼兰河传》读后感 篇9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呼兰河传》。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呼兰河传》主要写了什么。

在做着平淡如水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还有灰色的人生。

生活在呼兰河畔的人们脑子里充满了迷信,他们认为人们应该顺应天意,顺应社会,但是天意到底是什么呢?他们是那么愚昧无知,那么的封建,在无形中形成了刽子手,这是多么可悲呀!其中最大的悲剧就莫过于小团圆媳妇的死,她才12岁,本是天真欢乐的童年,却过早地被卖给胡家做养童媳,明明一个健康的小女孩却因为爱笑,吃的多,婆婆就要给她一个下马威:用皮鞭抽她,用烧红的铁烙她的脚心,小团圆的婆婆以为这样打他是为了她好,但最终帮她治病而丧失了生命,我们到底该责备谁得狠心呢?愚昧无知的婆婆根本无法意识到是自己错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背景下。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

从作者笔下,我看到了作者无声的哭泣和呐喊,似乎想唤醒那些人的麻木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