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语文知识 > 谚语 > 气候谚语精选3篇正文

《气候谚语精选3篇》

时间: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气候谚语精选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气候谚语 篇1

关键词:哈萨克族;谚语;意象;积极心理治疗功用

中图分类号:I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22-02 收稿日期:2016-07-26

课题项目: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哈萨克语、汉语谚语意象比较研究”(XYZY2014KYB008);“《诗经》参照视野下的哈萨克族婚恋歌文化个性研究”(XYZY2016KYB003)成果。

作者简介:宋彩凤(1975―),女,山东青岛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谚语是民族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民族运用谚语这一语言精华塑造民族性格。谚语的治疗作用往往是在谚语的运用中完成的,运用者利用民族心理中对文化和传统的继承,以典型意象作为载体,增加了谚语的积极治疗作用,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传统道德观念的熏陶。

一、马意象在哈萨克族谚语中的运用

谚语的积极心理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们通常指向一种被人们认为积极有效的价值标准,人们认为它们能够纠正个体对这一指导原则的偏离。这在教育和劝勉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规诫谚语中体现得最明显。为了使谚语达到更好的教育、警戒目的,哈萨克族谚语经常用马作为意象。马是哈萨克民族的“翅膀”,是哈萨克族最熟悉和喜欢的动物,它对故乡、对主人忠诚、勇敢,在哈萨克民族文化中是包含着能激励人生的丰富内容的精神形象,是一种美好人格的象征。与汉民族文学上更多地将“骐骥――士不遇”联系在一起完全不同,在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马形象正是和英雄、勇士联系在一起,和忠贞联系在一起。马意象在谚语中所传达出来的传统,也很好地继承了哈萨克民族自身文化的精髓。

哈萨克谚语说:“一句格言抵得上一只单峰驼的价值,一项忠告抵得上一匹好马的价值。”谚语很多时候像是给人们的忠告、提醒、劝诫、安慰、教育,发挥着自身的积极治疗功能。其中,马意象有时候充当着劝慰人们正确面对人生困境的角色:

高头大马有时肥,有时瘦;大丈夫在世有时穷,有时富有。

面对人生困境时,谚语成为治疗工具,将高头大马与大丈夫对举,马形象中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内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怒气像野马难以驯服,理智却尾后缓缓移步。

手是头的奴隶,脚是头的马匹。

马意象又成为一位哲学家,抚慰怒气冲天的人,引导善于思考的人。有时候又充当着某方面例子来表达对某类人的嘲讽,从而引起大家的注意:

不嗅到料袋底子,马不知饱。

这句谚语刻画了马吃料的习性,还用来揶揄贪嘴的人不吃光盘碗里的食物不知饱之相。哈萨克族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骑马是牧区人民从小养成的习惯,正因为日日相处,天天使用,哈萨克族对马的观察非常仔细,也善于在谚语中表达各式各样的态度和思想感情。

舍不得给马喂料的,迟早得步行;舍不得大方待客的,迟早会挨饿。

以马与人对举,教育人应热情待客。

再说那马日行千里,身上没膘,没人骑它;再说那人学问多,不知羞耻,人民不爱他。

说假话的人,骑的是四蹄不沾地的飞马,说真话的人,骑的是半天挪不动一步的灰马。

都以马意象强调好客、正直。谚语具有高度的知识性、思想性和哲理性,马意象正是三者的结合,它来自哈萨克族对马的习性的了解、对马的品格的喜爱,谚语也正是利用这一点达成了更加深刻的积极心理治疗目的。

二、英雄意象在哈萨克族谚语中的运用

在哈萨克族谚语中,英雄意象也是非常典型的载体,它承载着哈萨克民族文化中的勇敢、勤奋、忠诚、可靠等现实常模。萧兵先生在《中国文化精英》中认为:“英雄的一生必然是苦难的一生。他时刻生活在紧张奋斗和种种严酷的考验中……英雄的命运必然是:痛苦、折磨、危险、烧炼、战斗、奉献和牺牲。但是他不但安之若素,而且甘之如饴,流汗流血,而不流眼泪,带着伤口和欢笑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直到奉献出生命。”这些对史诗中英雄的描述显示了民族对英雄的认识。谚语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在运用英雄意象的时候着重刻画主要特征,利用这些特征达到积极心理治疗的目的。英雄最大的特征就是勇敢:

英雄看到的是生,懦夫看到的是死。

学者为人民打开眼界,英雄为人民献出生命。

对死亡毫不畏惧,这是游牧民族必须培养的积极心理,生存环境严峻,布满了死亡的可能性,只有不怕死亡,猛打猛拼,才能减少死亡,扩大生存空间。

谚语还以精练的语言展示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原因――勤奋、忠诚、可靠:

劳动使人成为英雄,不劳动使人成为可怜虫。

英雄的荣誉就是人民的荣誉,鱼的名气就是湖的名气。

英雄的财富是群众,英雄的荣誉在群众中间。

英雄之所以得到人们的敬爱,主要是因为他们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都是为人民争取利益,保护人民的幸福,英雄来自人民,也忠于人民。

与英雄意象相似的是好汉意象。在哈萨克族谚语中,英雄与好汉是有区别的,英雄更强调的是超众的勇敢、忠诚和奉献,好汉则更强调勤劳、荣誉、诚实的品格。如:

大地有了庄稼,才显得可爱;好汉辛勤劳动,才显得健美。

这则谚语强调的是勤劳能干的才能称之为好汉。

好汉肚里,存得住比金子重的秘密;淑女肚里,孕育着金头的儿子。

这块地比那块地差在哪儿,既然它长庄稼又育花朵?这位好汉比那位好汉差在哪儿,既然他言必行,行必果?

这两则强调的是诚实、守信的可以称之为好汉。还有正直、爱人民被看作好汉的特征:

好汉不侵吞你的报酬,土地有人不会使你徒劳。

同样,也强调好汉来自人民,顾惜自己的荣誉:

巴依夸他的牲畜,好汉顾他的名誉。

英雄和好汉意象承载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在游牧民族对抗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它们继承了人类积极进取的心理禀赋,激励着哈萨克族不断正视困难。

谚语中塑造的意象来自独特的民族文化,也塑造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从根本上来说,哈萨克民族用意象这种符号象征体系,成功地传递着哈萨克族文化的信息。哈萨克族对谚语的利用率也非常高,即使在一些调研论文中,都不断引用谚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表明谚语在平常社会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乌丙安。民间文学概论。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

(德)佩塞施基安。积极心理治疗:正向的理论与实践。李培忠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气候谚语 篇2

【有关大暑节气的农业谚语】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24节气谚语

小暑收大麦,大暑收小麦。 农民谚语

小署大暑,灌死老鼠。 农民谚语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种田节气谚语

芒种万物播,夏至做黄梅;小暑耘收忙,大暑是伏天; 种田节气谚语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种田节气谚语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种田节气谚语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节气天气谚语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节气天气谚语

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天气谚语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 瓦块云,晒死人。 天气谚语

芒种万物播,夏至做黄梅;小暑耘收忙,大暑是伏天; 种田农业节气谚语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种田农业节气谚语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种田农业节气谚语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种田农业节气谚语

大暑摘瓜。 植物瓜果谚语,农业作物蔬菜谚语

雨水甘蔗节节长,春分橄榄两头黄,谷雨青梅梅中香, 小满枇杷已发黄,夏至杨梅红似火,大暑莲蓬水中扬, 秋分菱角舞刀枪,霜降上山采黄柿,小雪龙眼荔枝配成双。 植物瓜果谚语,农业作物蔬菜谚语

大暑早、处暑迟,立秋晚暑正当时。 农业天气谚语

大暑不割禾,一天丢一箩。(江西) 农业天气谚语

小暑捋,大暑割。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而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台风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诗人陆游形象地描述了台风袭来时的壮观景象。在热带气旋家族中,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破坏力是不言而喻的。于是,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夏季天气舞台上的主角。

根据1951~1995年45年的热带气旋资料统计,平均每年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有7个,登陆最多的一年(1971年)有12个,登陆最少的年份(1951、1998)仅有3个。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7月和9月一样多,平均都是1.9个;8月份位居第二,平均登陆1.8个。

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伏旱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著名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在大暑前后也是炉火最旺。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安庆、九江等。每年最热的地方也不相同。2003年6~8月的最热城市是福州、杭州、长沙和南昌。当然最热的“火炉”,要属新疆的“火焰山”——吐鲁番。大暑前后,下午的气温常在40℃以上。旅居新疆的清代诗人肖雄在他的《西疆杂述》诗集中写到“试将面饼贴之砖壁,少顷烙熟,烈日可畏。”由此可见,“火焰山”的美称的确名不虚传。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可见,高温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条件,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除长江中下游地区需要防旱外,陕甘宁、西南地区东部、特别是四川东部、重庆等地也要防旱。

实际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两场台风降雨或时不时有些雷阵雨,就不会出现大范围伏旱。

“七下八上”北方汛期的关键期

所谓“七下八上”是指7月下旬和8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如华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黄淮地区(山东、河南)、东北南部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部分地区,在此期间的暴雨天气相对集中。故“七下八上”也就成为防汛关键期的代名词了。

气候谚语 篇3

1、石柱出汗,大雨滚滚。

2、十雾九晴天。

3、早雾晴,晚雾阴。

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5、久晴夜风雨,久雨夜风晴。

6、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7、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8、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鹭飞溪河,洪水必然到。

9、直雷雨小,横雷雨大。

10、久晴见雾雨,久雨见雾晴。

11、头发响,风一场。

12、风吵有雨。

13、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14、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15、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到月半。

16、白鹭飞溪河,洪水必然到。

17、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18、朝霞雨,晚霞晴。

19、缸壁出水,会落在雨。

20、鸡早(进笼)睛,鸭早(进笼)雨。

21、木棉树开花,雨季要提前。

22、星光含水 雨将临

23、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24、大棘开花好种棉,小棘开花好莳田。

25、未吃五月节粽,破裘不敢放。

26、老鼠做窝,寒流将到。

27、月光生毛,落雨居多。

28、朝有棉絮云 下午雷雨鸣

29、久晴天射线,不久有雨见。

30、燕子低飞,出门带蓑衣。蜘蛛结网屋檐下,外出要带雨伞或笠麻(斗笠)。

31、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

32、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33、笋壳包蚤(跳蚤)来,芒花扫蚤去。

34、星星眨眼,下雨不远;星星闪烁,风力变强。

35、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

36、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37、热头(太阳)送山,天光(明天)一般般。

38、西北天开锁 午后见太阳

39、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40、天上云交云,地下雨淋淋。气象气候

41、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

42、南闪(电)三日,北闪对时。

43、燕子低飞,出门带蓑衣。

44、狗食(喝)水,天落(降)雨。

45、雷公先喝歌,有雨也唔(不)多。

46、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

47、东虹日出,西虹雨;晨虹有雨,晚虹晴。

48、雷打惊蛰前,四十九日不见天。

49、乌云在东,有雨也唔凶。

50、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51、好中秋,好晚稻。

52、对时雨 连几天

53、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54、月亮撑红伞 有大雨

55、云绞云,雨淋淋。

56、蚂蚁搬家,长虫(蛇)穿道,大雨滂沱。

57、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58、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59、将下雨:春看海口,冬看山头。

60、晚上看见月亮、星星,明天会是大太阳。

61、白蚁绕灯飞,天将发(降)大雨。

62、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63、蜘蛛结网屋檐下,外出要带雨伞或笠麻(斗笠)。

64、月亮撑蓝伞,多风去。

65、热(日指太阳)朗昼,两头溜。

66、早晨地罩雾,尽管洗衣裤。

67、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

68、热头射一射,落雨落到夜。()

69、缸穿裙,大雨淋;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