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语文知识 > 反义词 > 著名的反义词(最新6篇)正文

《著名的反义词(最新6篇)》

时间: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著名的反义词(最新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著名造句 篇1

1、新疆的哈密瓜在国内外都很著名。

2、他的这篇著作为他成为著名作家之一奠定了基础。

3、爷爷是著名国画家,最擅长花鸟和山水。

3、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4、张叔叔热爱音乐,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5、颁奖会上,我荣幸地看到了几位著名数学家。

6、聂耳和冼星海都是著名的作曲家。

7、““””中,许多著名科学家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

8、李先生是香港著名企业家,在工商界很有威信。

9、张教授是著名的脑外科专家,在本市有很高的名望。

10、刘江专程去北京拜见著名作家王蒙。

11、李时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药物专家。

12、爷爷是著名作家,在国内有很高的声誉。

13、江汉平原土地肥沃,沟渠交错,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14、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这位著名小提琴家的演奏。

15、著名画家徐悲鸿对于画马如何生趣盎然,雄健奔放,颇有独到之见。

16、著名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个"学"字的意思就是夺胎换骨。

17、可我怎么能够错过你的一个著名聚会呢?

18、“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是陈毅元帅的著名诗句。

19、我国唐代诗人李白不仅在中国是著名的文学家,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20、去年,他考上了我国一所著名的高等学校。

21、你在著名华文作家的面前卖弄华文,岂不是班门弄斧。

22、洞庭湖,一碧万顷,是江南著名的水乡泽国。

23、这位著名女演员在公众面前总是佩戴得珠光宝气。

24、提起家乡的著名历史人物,他就给我如数家珍般讲了起来。

25、这个岛除了几个著名的大城市外,大都是未开发的穷乡僻壤。

26、中国文学史上虽然有许多知名作家,但著名的女作家却寥寥无几。

27、对于他这个著名作家来说,写篇小稿子是不在话下。

28、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

29、在这次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竞技水平超常发挥,战胜了许多著名选手,最终夺取冠军。

30、这位建筑师,忠心耿耿地为祖国工作了50年,首都的许多著名建筑里,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著名的反义词 篇2

中文发音:著名[zhù míng]

基本解释:有名;出名。

反义词:普通、平凡、无名、正常、平庸

用著名造句:

1、著名的爱尔兰编辑兼诗人乔治。鲁西尔曾经引用了这么一个谚语;“我们成为我们所期待的人。”他用自己的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演说家、画家和诗人的事实,论证了这一点。这句话伴随我度过了三年的高中生活,后来我来到了北大。

2、著名画家徐悲鸿对于画马如何生趣盎然,雄健奔放,颇有独到之见。

3、著名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个"学"字的意思就是夺胎换骨。

4、他的这篇著作为他成为著名作家之一奠定了基础。

5、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座右铭是:“不媚俗,不媚外,不媚权贵。”这显示出一个科学家的高贵品质。

6、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

7、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

8、出生在一座著名的城市里,这是一个人幸福的首要的条件。

9、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骆玉笙的座右铭是:“自得其乐,善于娱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10、已故的著名作家、学者戴英在遗篇文章中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人,应当有所畏惧。”他认为这是一种对自我理性的约束。畏流言蜚语,从而提高自身修养;畏落魄苦难,从而不断勉励自己奋勇前行……我认为这是对自身真正负责的体现。

11、著名画家关山月的座右铭是:“着笔不宜一味熟,称心还常三分生。”他还将这两句话篆刻在自己的印章上。

12、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为科学和技术开拓新道路的,有时并不是科学界的。著名人物,而是科学界毫不知名的人物,平凡的人物,实践家,工作革新者。

用著名的反义词造句:

普通:成功人士与普通人之间的分别不在于两者精力或知识上之悬殊,而是在意愿上的差异。

平凡: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无名: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正常:战争,从来都不会使正常而富有正义的人们感到舒心愉悦,只会使他们在惊心动魄之余承受着巨大的苦难。

平庸: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一生不幸,波澜万丈的人生才能使人感到生存的意义。

著名基本解释 篇3

[拼音] [zhù míng]

[释义] [famous;celebrated] 有名,出名著名人士

[词义]著名,中文常用词语,本意是指在作品上显示出名字来,常引申为某人在某一方面非常有造诣,很出名。也指某一事物比较出众。

[注音]ㄓㄨˋ ㄇㄧㄥˊ

近义词】知名[1]

【输入法】郑码:EBM,U:8457,GBK:D6F8

【笔画数】11

【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12132511

【基本解释】在某个领域、范围内非常有名。

详细解释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庄公曰:‘制邑岩险著名,先王遗命,不许分封。除此之外,无不奉命。’”

[详解]

1、显明,显出:~名。~称。显~。昭~。卓~。

2、写文章,写书:~述。编~。~书立说。

3、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名~。巨~。遗~。译~。~作。

4、古同“贮”,居积。

[形]

⑴ (形声。从艹,者声。“艹”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Marked;Remarkable]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世说新语·仇隙》

此臣素著狂直于也。——《汉书·朱云传》

⑵ 又如:著海内(天下著名);昭著(明显);卓著(突出的好);著姓(有显著名声的家族;使姓氏显著);著号(著名;著称)

5.动词,显现;显扬

其不善而著其善。——《礼记·大学》

诚则形,形则著。——《礼记·中庸》

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韩非子·功名》

病郑也。著郑伯之罪也。——《谷梁传·僖公六年》

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以著其洁。——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最著者二。——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华林部独著。

又如:颇著成效;著白(明白);著相(佛教语。有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形象状态)

6.动词,写作;撰述,用文字显明地表述 [Write]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仆诚已著此书。——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著《灵宪》。——《后汉书·张衡传》

著书之日。——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携所著书。——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著作郎(主管天下文章、著作的官吏);著作人(古人称为著作者。指书籍的作者);编著(参考利用已有的资料写成书)

7.动词,画图

尧、舜所以昌,桀、纣所以亡,皆著于堂。——《淮南子》

8.动词,明了

彼知丘之著于己也。——《庄子》

9.动词,登记,记载 [register;record]

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论游户自实》

又如:著令(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著名(写上名字或名称);著籍(记姓名于宫门的门籍;记名于某学者门下为弟子;登记在户籍上)

(6)动词,标出

书其贾数而著其物,若今时题署物。——《周礼》

(7)动词,建立;引申为成就 [found]

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

又如:著庸(立功);著称(命名。给予名称)

9.名词,作品 [Work]。如:名著(有价值的出名著作);原著(著作的原本);论著(带有研究性的著作);新著

10.名词,土著。指定居不迁的人 [Native;Original inhabitants]

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后汉书》

另见zhāo;zháo;zhe;zhuó

11.名词,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

名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说文》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并对命“名”讲究起来。实际上,名的出现是私有制经济出现后的必然产物。古时天下为公,一个部落一个名号,黄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来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如太乙,成汤(天乙),太丁,盘庚,帝辛(纣)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盘庚曾孙)。陈梦家《殷商卜辞综述》认为: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周代以后对命名有所讲究。春秋鲁桓公六年(705)鲁桓公问命名应遵守的礼节时,大夫申 提出“信”“义”“象”“假”“类”五条(“五则”)。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随着儒学的兴起,对起名的讲究越来越复杂,成书于战国年间的《周礼》中对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条之外,还规定了“六不”。即⑴不以国⑵不以官⑶不以山川⑷不以隐疾⑸不以畜牲⑹不以器币。

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在命名方面除了对“五类”、“六不”同样讲究外,还对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有些朝代不禁。

魏晋以后,一代代的学风、思潮、单从命名方面即能看出一些。

如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献之,孙静之、桢之。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

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一时间,僧佑、僧护、僧智、梵童、摩诃之名比比皆是。据正史载,南北朝带僧字的名有122人,昙者39人,佛者24人。

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儿名 (土),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泠、潜、济、浚、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

周秦两汉单名多于双名。

有些双名也是单名,如晋介之推,虞宫之奇,郑烛之武,佚之狐,之为虚字,不算。还有一个“不”字,韩申不害,楚萧不疑,赵国赵不倦,汉代程不识,不危、不惑等皆如此。

另外,汉人取名:

⑴尚英武,雄浑劲健。像胜、武、勇、超、猛、固、彪、举等这很常用。

⑵见贤思齐、追慕圣人。如张禹,赵禹、邓禹、陶汤、张汤、赵汤、周昌、王昌、张尧、黄舜等就体现这一特色。

⑶求长生长寿。如万年、延寿、寿王、千秋、去病、去疾、彭祖、彭生等名常见。

王莽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春秋》“讥二名”,《公羊传》:“二名非礼也”,可能单名多于双名的原因。西汉15帝,二人复名;东汉13帝全单名。

西汉至东晋,54帝,4个复名,单名94%,东汉以后,尤其两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一时间佛名盛行:金刚、力士、文殊、目连、药王、般若、三宝随处可见,以带佛气。僧、佛、摩、梵、昙,直取佛名也很多。

唐宋后,取复名多起来,皇帝除外,因单名易于避讳。

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五代时,因《尚书·太甲上》有“旁求俊彦”《伪孔传》有“美士曰彦”。故而,据正史载,五代共有87人以“彦”字命名。元代人以取蒙文名为时尚。

元末,张士诚原名九四,“士诚”之名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他还不知,典出《孟子》:“士,诚小人也”之句。

宋以后,尤其明清,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至今,从农村族谱中可看出这一现象。其字当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字,如文武,富贵、昭庆、德祥、龙凤、昌盛等。明清以族谱命名为特征,影响很大。

1744,乾隆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个字为: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垂维佑 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令贴又在这30个字后续了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清满贵族则喜欢用安、福、永、泰、保全、常荣、桂祥等吉利字命名。

著名的反义词 篇4

参考一:

著名的反义词

平庸

参考二:

著名的反义词

无名(注释:①没有或不知道名称、名字:无名高地|无名英雄|无名氏。②不出名;没有名声:无名小卒|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③不追求名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④没有名义和正当的理由:师出无名。)

著名的反义词 篇5

无名

著名的反义词 篇6

著名的反义词是什么

中文发音:著名[zhù míng]

词语解释:也指某一事物比较出众。在某个领域、范围内非常有名。

反义词:无名

用著名造句

1、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著名的学者,国之栋梁。

2、我所读的学校是一所著名的学校。

3、这是中国的奇迹,那就是著名的万里长城。

4、长城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奇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