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语文知识 > 成语 > 经典的成语加意思大全优秀5篇正文

《经典的成语加意思大全优秀5篇》

时间: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细心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5篇成语大全及解释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

经典常见成语大全及解释 篇1

1、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

2、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3、抚掌大笑: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抚:拍。)

4、怫然不悦:愤怒,很不愉快。(怫然:忧愁或愤怒的样子。悦:愉快,高兴。)

5、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形:形态。)

6、大喜过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过:超过。望:希望。)

7、冁然而笑:高兴地笑起来。(冁然:笑的样子。)

8、眉欢眼笑:形容非常兴奋、高兴。

9、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10、醍醐灌顶:比喻以人的智慧灌输于人,使人清醒。

11、条分缕析:形容分析得细密而有条理。

12、痛心疾首:形容伤心悔恨之极,也形容怨恨之深。

13、万马齐喑: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

14、妄自菲薄:过份地轻视自己,不知自重。

15、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16、对簿公堂:在公堂受审。

17、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18、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19、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20、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21、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22、繁文缛节: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23、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24、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25、耿耿于怀:对某些事总记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一般指自己对某些事不满)

成语大全及解释 篇2

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

大显神通: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火眼金睛:形容人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一心一意:思想、意念专一。

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形容非常感激。

百感交集: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

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夷,平常。)

有教无类: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类,类别。)

时光荏苒:时间渐渐过去了。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鉴往知来:审查过去,就可以推断未来。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成语解释: 篇3

1: 官样文章——比喻徒具形式的例行公事,或做样子给人看的虚文滥调

2: 望其项背——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有能力赶上

3: "绝无仅有——再也找不出来,极为罕见"

4: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含贬义。

5: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观点一致。志:志向。道:方向

6: 略胜一筹——筹:筹码。略微高过一筹码。指两相比较,稍微强一点

7: 匪夷所思——匪:平常。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

8: 匠心独运——匠心,巧妙的心思。形容创造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的创作构思

9: 触类旁通——触:接触。通:通晓。掌握了某一事物的规律或知识,就能够以此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

10: 鬼鬼祟祟——行事暧昧而不光明

11: 三人成虎——城市里本无老虎,但只要有三个人慌传市里有虎,听着就会以为真有虎了。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12: 功败垂成——垂:接近,将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含惋惜意

13: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辈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14: 韬光养晦——韬:隐藏。光:光芒,锋芒。晦:晦迹,即隐藏踪迹。指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

15: 好高鹜远——骛:通“务”,追求。指不切实际的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16: 脍炙人口——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17: "明珠暗投——旧时比喻怀才不遇,这里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

18: 颐指气使——颐:腮帮。指:指挥。气:神情。使:指使。用面部表情和出气发声做出示意来指使别人。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19: 耳濡目染——濡:沾染。因经常听到看到而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20: "别出心裁——独出巧思,不同流俗"

21: 一语破的——一语:一句话。的: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问题的实质

22: 一往无前——一往:一直向前。无前:前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多形容勇猛前进

23: 返璞归真——璞:朴素。归:回到。真:纯真。去掉外表的装饰,返回到质朴、纯真的状态

24: 引吭高歌——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25: "为虎作伥——为老虎引路的鬼。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为坏人效劳"

26: "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27: 目不暇接——暇:空闲。接:接触。眼睛来不及看。形容吸引人的食物很多,看不过来

28: "草菅人命——菅:一种野草。杀人如同除草,任意害人性命"

29: 墨守成规——比喻拘泥于成见而不善于机变

30: "赴汤蹈火——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31: 事倍功半——事:所要做的事情,指措施。功:功效。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32: 束之高阁——阁:放东西的架子。把东西捆绑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弃置不用

33: 事半功倍——事:所要做的事情,指措施。功:功效。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34: "蜕化变质——蜕化,指昆虫脱皮后外形往往有所改变。变质,指事物的本质变得与原来不同。蜕化变质,比喻人的思想受到腐蚀而发生质的变化"

35: "披星戴月——披星光,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或昼夜赶路,辛劳奔波"

36: 有恃无恐——因为有倚仗就无所畏惧或顾忌。含贬义

37: 各抒己见——各自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38: 不负众望——不辜负群众的期望。负:辜负

39: 融会贯通——融会:融合。贯通:全面透彻地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道理融合贯穿,从而获得对事物全面、透彻的理解和领悟

40: "百无聊赖——指思想感情无所寄托,感到很无聊"

41: 买椟还珠——椟:木匣子。还:退还。比喻没有眼光,不识货,取舍失当

42: "绵里藏针——喻外表看来温柔,软弱,实则内心刻毒强硬"

43: 艰苦奋斗——艰难困苦的奋斗。

44: 缘木求鱼——缘木:爬树。比喻方向、方法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45: 苦思冥想——苦苦思考

46: 一劳永逸——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用费力了。逸:安逸

47: 莘莘学子——数量众多的学生

48: 一针见血——比喻话语、文章简洁而能说中问题的实质

49: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

50: "由于光线在大气层中的折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沙漠地区和海边,折射的光线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形成奇异的幻景。古人误认为是蜃(大蛤蜊)吐气而成。后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

51: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轮:高大。奂:众多

52: 莫衷一是——莫:不能。衷:折衷,判断。是:对。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也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53: 临危受命——临:接近。指在危难之际接受命令

54: 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55: 功亏一篑——堆山只亏欠一筐土而没有达到要求的高度。形容仅仅缺少再坚持一下的努力而告失败

56: 娓娓动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形容善于讲话,使人爱听

57: 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58: "一丘之貉——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59: 一语道破——一语:一句话。一句话就把真相说穿了

60: 差强人意——差:尚,稍微。强:振奋。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61: "语无伦次——话说得颠三倒四,言语没有条理层次"

62: "言简意赅——语言虽精练简洁,但已概括要义"

63: 迫不及待——急切地或不能自制地要采取行动的;忍耐不住地渴望的;未经慎重考虑急忙而猛烈的一时冲动或急躁情绪

64: 处心积虑——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

65: "任劳任怨——工作不辞劳苦,不怕受埋怨"

66: 鞠躬尽瘁——不辞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67: 临渊羡鱼——临:面对。渊:深水潭。羡:希望得到。面对着深渊,希望得到鱼。比喻有欲望想得到某种东西,但却没有实际行动

68: "穷兵黩武——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好战"

69: 故伎重演——旧时的一套伎俩重新施展出来

70: 满腹经纶——形容人很有才学和智谋

71: 过犹不及——过:过分。不及:不够。事情做的`过了头就像做的不够一样,都不合适

72: 堂而皇之——堂皇:气势宏大的样子。形容公开,不加掩饰。也形容很气派、很体面

73: 包罗万象——包:包括。罗:网罗。万象:各种景象。形容内容非常丰富,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74: 虚与委蛇——虚:不真实,假意。与:跟。委蛇:敷衍。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75: 怨声载道——载:充满。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百姓普遍怨恨不满

76: 错综复杂——错综:纵横交错。形容头绪很多,情况复杂

77: 振聋发聩——聩:耳聋。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都听得见。比喻高超的言论能够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

78: 措手不及——来不及处理

79: 有口皆碑——皆:都。碑:刻记着功业的石碑。人人的嘴都是记颂功业的碑。比喻人人称颂

80: "矫揉造作——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81: "重蹈覆辙——重新沿翻车旧辙走,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记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82: 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给别人

83: 路有饿殍——路边有饿死的人

84: "浮想联翩——联翩,鸟飞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浮想联翩就是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85: "流言蜚语——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86: 有声有色——形容声势规模大。也形容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

87: "黄粱一梦——比喻虚幻的梦想。典出唐?沈既济《枕中记》,说卢生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时,蒸的黄粱米饭尚未熟,只落得一场空"

88: 斑驳陆离——斑驳:多种颜色夹杂在一起的样子。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色彩错杂不一

常见成语大全及解释 篇4

1、发愤忘餐: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2、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3、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4、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5、晚生后学: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

6、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7、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8、不愧下学: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9、胡服骑射: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10、博学审问:博:多;审:详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

11、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12、藏修游息:心里常常想着学习,不能废弃,甚至休息或闲暇的时候也要学习。

13、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14、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15、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成语及解释 篇5

1、高屋建瓴,建:倾倒;瓴:水瓶。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2、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清李汝珍《镜花缘》:“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略见一斑了。”季羡林《怀念母亲》“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3、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4、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

5、目无下尘: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下尘,佛家语,凡尘,尘世,比喻地位低下者。

6、满目疮痍:眼睛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遭受战乱、灾祸严重破坏后的景象。疮痍,创伤。

7、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8、照本宣科,成语,比喻不能灵活运用,字面意,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稿子宣读。出 至 元·关汉卿《西蜀梦》:“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9、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出自 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

10、宵衣旰食:出自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