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语文知识 > 成语 > 胸有成竹成语解释(最新8篇)正文

《胸有成竹成语解释(最新8篇)》

时间:

胸有成竹,比喻熟练有把握。“胸有成竹”和“心中有数”都是“心中已有打算”的意思。但“胸有成竹”偏重于事前对问题已有全面的考虑和解决办法,或者因心中有了主意而办事神态镇定、沉着;“心中有数”偏重于对客观情况已有所了解,十分有把握。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胸有成竹成语解释(最新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胸有成竹 篇1

1、而我则胸有成竹走进屋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隐形枪”,瞄准礼物“砰”地一声,礼物不见了。

2、这时,我显得胸有成竹,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紧追不舍。

3、交卷时我像平常一样胸有成竹,但是意义却明显不同。

4、你瞧!这匹骏马像一位大将那样胸有成竹,好像能打一场激烈的胜仗一样,紧挨着的是一匹健壮的枣红马,它好像是总指挥似的。

5、只见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运动员们有的在做准备,跃跃欲试,有的谈笑风生,胸有成竹……

6、我看了看同学们的神态,他们有的探讨问题,有的胸有成竹,有的忧心重重,有的毫不在乎,有的自信非凡……

7、不过也有不少记忆力好的同学胸有成竹地正襟危坐在椅子上,仿佛一百分非其莫属。

8、垂头丧气,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定会碌碌无为,遗憾终生;胸有成竹,凡事相信“我能做好”,放胆一试,则会功名成就,不枉此生。

9、昨晚看了一夜的书,今早起来头昏得不得了,还胸有成竹呢,我现在是热锅上的蚂蚁——急死了。()

10、有的同学很紧张,因为他怕自己上台时发挥不好。有的同学很自信胸有成竹,但是他们只要有一点时间都会用在练习,都想在大赛上一显身手。

11、“高处不胜寒”,年轻时骄傲的汉武帝,如何在垂暮之年,因“江充巫蛊案”而使那胸有成竹的信心击溃。

12、有的潇洒地走出去,显得胸有成竹;有的慢慢腾腾的站了起来,眼睛还盯着试卷;有的急三火四的加紧动作,赶忙再添上几笔。

13、经过这个小插曲,孙杨第二次下水故意慢点,接着他胸有成竹地游啊游,到终点时竟超出了世界纪录3秒多!

14、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

15、我拿起笔来得意洋洋地做了起来,不到半个小时就做完了,胸有成竹在把试卷交上去。

16、我胸有成竹地站了起来反驳林雅琪:“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这不足以说明开卷有益吗?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

17、诸葛亮面不改色心不跳,胸有成竹的答应了。

18、到了拉票的环节,张大富胸有成竹胸有成竹的上了台,说道:“我今后一定多为村里做贡献,你们有事就说,我保证慷慨大方!”

胸有成竹 篇2

【上山采竹笋】——拔尖

【破土的春笋】——拔尖

【出土的竹笋】——捂不住

【石缝里的笋】——强出头

【笋壳套牛角】——正合适

【牛吃笋子】——胸有成竹

【出了土的笋子】——冒尖

【冬天的竹笋】——出不了头

【拔节的竹笋】——天天向上

【肚子里长笋】——胸有成竹

【岩石下画的竹笋】——难出头

【黄连水里泡竹笋】——苦透了

【肚脐眼长笋子】——胸有成竹

【出土笋子逢春雨】——节节高

【苦竹子根出苦笋】——辈辈苦

【出土笋子逢春雨】——节节高

【狼头上插竹笋】——装样(羊)

胸有成竹 篇3

1、他胸有成竹的对他妈妈说:“这次考试我一定会考个第一!”

2、有的潇洒地走出去,显得胸有成竹;有的慢慢腾腾的站了起来,眼睛还盯着试卷;有的急三火四的加紧动作,赶忙再添上几笔。

3、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

4、我胸有成竹地告诉老师,这道题我会做。

5、他学习很刻苦,所以每次考试前都显得胸有成竹。

6、有的同学很紧张,因为他怕自己上台时发挥不好。有的同学很自信胸有成竹,但是他们只要有一点时间都会用在练习,都想在大赛上一显身手。

7、考试前小明应为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胸有成竹的进了考场。

8、她胸有成竹,火冒三丈,狠狠打了他一记耳光。

9、你的主人早已胸有成竹。

10、诸葛亮面不改色心不跳,胸有成竹的答应了。

11、她平素那种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及强硬的政治家风度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左右局势,都能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无影无踪了。

12、老师让小明去画画,小明胸有成竹的许下了明天交稿的承诺。

13、怎样达到这个目的,他已经胸有成竹。

14、作为一名老兵,完成这项任务他胸有成竹。

15、同学们听了顿时来了兴趣,每双眸子都透露着十分焦急的灵光,平时总是起带头习惯的班长胸有成竹地准备好游戏,可是不料竟被老师阻拦了。

16、比赛时,当你胸有成竹的进入赛场时,你一定会取的好成绩。

17、12月17日,即他返回华盛顿的第二天,他向记者们透露了他胸有成竹的计划。

18、他轻松愉快,胸有成竹还带来了不错的总成绩想要选择一所上等的法学院。

19、我们老师思维敏捷,当我们有问题问他时,他总是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

20、人要刻苦学习,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到达目的。

21、今天要语文考试,昨天我复习过了,因此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2、这时,我显得胸有成竹,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紧追不舍。

23、我对期末考试已经复习完毕,非常胸有成竹,万无一失。

24、我虽然还小,可是对要从事的职业已胸有成竹了。

25、他的脸上挂着一抹胸有成竹的微笑。()

26、他可以想象出她现在的样子镇静自若,胸有成竹。

27、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

28、小玲胸有成竹地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胸有成竹 篇4

在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竹子与松树、梅树合称冬季的三大吉祥植物。许许多多叶似剑鞘的竹子,枝繁叶茂,在竹波荡漾,连片成海时。它们有的如绿珠坠地,有的又如翠云接天,那千姿百态的竹海里,竹叶婆娑起舞,摇曳万里。

置身于竹海,处处饱含着竹的清香。其情其景其幽香,无不使人陶醉。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千百年来,竹子清峻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文人爱竹,古已有之。

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知之者很多,称颂者也不少。竹对苏东坡来说,竹比每天必须的食物都重要了。李贺的“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写出了竹的几分哀怨,把情与恨的感叹用竹写了出来。

范成大的“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则在竹中写出了含泪的离愁,让人感觉那绿竹也有着一分与人相同的离愁别恨。

竹子风韵: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

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

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胸有成竹 篇5

关键词:李方膺;风竹;胸无成竹;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223-03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号秋池、剩手翁、衣白山人、抑园、等,南通人。“扬州八怪”之一。曾任知县,因傲慢于上司遭诬陷,罢官后,借住金陵措园,卖画为生。在“扬州八怪”中,有“郑板桥擅长画竹,李W擅长画松,李方膺擅长画梅“这样的说法,他们都以各自的长处驰骋于画坛之中。李方膺不仅画梅一绝,在画竹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一、李方膺画竹之特点

竹是方膺除了梅之外,经常表现的题材。他遗留下来的作品中,他画竹的作品很多。从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二十年间关于竹的作品大约就有33幅。通过对其现有作品的整理分析,总结出他画竹的艺术特征。

(一)题材表现独特

李方膺喜画风竹,表现风扫竹子的势态。且他画得风竹有很高造诣。前人画竹很少画风竹,静止的竹是比较容易表现的,但若画风中之竹,就需要描绘出“风”来,“风”是抽象的东西,具体表现的时候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李方膺却“爱狂风”,“于难处夺天工”,用竹枝的倾斜和秃笔来表现在劲风中来回摆动的竹叶,画出了无形的“风”。

从他的两幅作品的题词中便可看出他喜表现风竹题材,其一是《风竹图轴》中题词:“波涛宦海几飘蓬,自笑一身浑是胆,种竹关门学画工;挥毫依旧爱狂风。”画家深入生活,仔细观察,找出了竹子在风雨中的形态变化规律,依据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生动地再现了风中竹子的态势和神韵。南京博物院藏他的一幅画《潇湘风竹图》题:“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这一幅极具动感的风竹图卷,画面构成样式如同狂舞者的某个动作的瞬间凝固,画面给人呈现出不平稳的态势,画家正是运用视觉上的不平稳增强了画面中竹叶随风飘动的态势。他以秃笔直扫竹叶,竹叶粗肥,在风雨中很容易改变生长方向,竹叶飘动的方向更能体现风之神韵。他画别人不敢画的风竹,从中可以看出他性格倔强的一面,他爱画竹与他爱画梅一样,都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依靠。读李方膺风竹题材的作品,能使观者感受到一股咫风扑面而来,这是画家细心体会生活,善于表现风中之竹的结果。从他画的这种风竹题材可以看出李方膺有着立新意的创新精神。

(二)构图求新求奇

构图在画面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构图往往决定了整张画的态势。顾恺之有“置阵布势”之说,谢赫有“经营位置”之说,石涛把构图推上“境界”的高度。李方膺在画竹之中,特别注重章法的创新与巧妙的“经营”,他构图善用顶天立地式,打破了逸品的形式禁忌,构图形式与传统格格不入,求新求奇。如他的《潇湘风竹图》中,采用顶天立地式的构图,上不空天,下不留地,以竹竿通天,石贯地纵向构成。在视觉张力上给人震撼的气势,竹叶倾向一个方向,这种夸张的画法打破了一般画竹的常规,叶尖成方形,错落有致的安排在画面当中,整个画面让人能感受到有风吹来。竹旁多以兰石相伴,在狂风中稳伫的石与被风吹向一方的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疾风的鼓荡下,几叶小草已偃伏在地,坚强的石头也似乎极力抗拒,岿然不动,片片枝叶都呈现出百折不挠的力量,一动一静,这种构图形式增加了画面的张力,也可看出李方膺为人不甘受缚,因此所画之竹亦仿佛要挣脱画面的边界束缚,可见其在构图上有着求新求奇的精神。

(三)笔墨笔法特征

笔墨形式上变淡逸为狂纵

李方膺在笔墨笔法上从师古人到师造化,再由师造化到中得心源。在师法古人中吸取古人的笔墨意味,在师法造化中发现笔墨的情趣,在其之外自立门户。这个过程使李方膺的画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个人面貌。如在他的《风竹图》中,在竹子的用笔上,竹子受风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势态,笔笔枝叶,要描绘出不屈服的力量。用笔不出锋,一抹一提,为秃头叶。一大一小,用笔中锋,一轻一重顺势写出。每组中有一二重笔。风竹大片的组合画法,画时没有“成式”,取其意,顺其势,一挥而就。风势虽猛,却又没破坏竹的参天凌云气势。用墨上善用浓墨、枯墨铺写的枝叶,浓淡变换丰富,天然成趣,增加了画面的节奏感。李方膺在画竹用笔用墨上的洒脱随意,无规矩的“随性涂抹”,在当时墨守成规画竹者中脱颖而出。然而,李方膺画竹的这一丝“随性”是建立在对竹直抒胸臆的表达之上,把个人情感融汇在竹子之中的。他那豪放笔下的竹是生动传情的竹,是能表达他那种高风亮节精神的竹。如果画家对竹的认识不够,是难以达到这种佳境的。

二、与郑板桥画竹比较

扬州八怪之中,最擅长画竹的当数郑板桥,且其画竹成就最高。郑板桥画竹有着自己突出的风格面貌。对待前人的成法,他“自探灵苗”,“学一半,撇一半”,不泥古人,在后世中独树一帜,自标风格。他画竹与李方膺画竹截然不同。我们先看一幅郑板桥很有名的《墨竹图》。

此画中有翠竹三竿,以淡墨画竹杆,竹杆细如铁丝,体貌疏朗,笔力瘦劲,挺拔有力,极具个人风格。竹子根部用浓墨画出,且添新草两枝。画以浓淡相间的竹叶为中心,竹叶的画法很有规律,层层叠叠,疏密有序。相对竹杆,竹叶比较肥润,似柳叶。再以独创的“六分半书”提款,自有一番超凡脱俗的风格。

李方膺的竹与郑板桥的竹相比,并不逊色。竹叶多以粗犷态,用笔略粗,行笔速度快,像是不经意间的抹就,不求形似,仿佛不经意间抹就,灵活多变。竹竿粗硬挺拔,竹叶乱中有序,层叠而就。比较二人画竹的不同之处:李方膺竹叶长而瘦,竹竿粗而大;郑板桥竹叶短而肥,竹竿纤而细;总体而言,李方膺的竹憨厚爽朗,有肆意放纵的气势。郑板桥的竹劲挺清秀,有劲朗挺拔的气势。

三、李方膺画竹的理论思想

李方膺在绘画创作实践中,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在绘画理论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尤其是在画竹理论上的突破。他在继承前人坡提出的“胸有成竹”基础上,提出“胸无成竹”的理论观点。最早提出“胸有成竹”观点的是宋代的坡,在其文《文与可oY画谷偃竹记》中:“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蜗蝮蛇咐,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鹤落,少纵则逝矣。”“胸有成竹”,是指在绘画创作的时候,心中已经呈现出所画之物的形象。历代画家很重视这一理论观点,在作画时遵循此观点。在李方膺乾隆十一年时所作的一幅墨竹图上印有一枚“胸无成竹”的印章,是否他是在与“胸有成竹”唱反调?在他乾隆二十七年作的一幅《竹石图》有题跋曰:“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俱足也……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从此题跋可看出,李方膺是遵循“胸有成竹”观点的,实际上,“胸无成竹”的意思是,构思完成后,也就是做到了“胸有成竹”后,在作画时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在灵感的带动下能够运用自如,即兴而成。它强调作画的随机性,抓住灵感加以表现。有时画出的是预先没有考虑到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就是“胸无成竹”。整幅画的构思还是遵循着“胸有成竹”的理论观点,可见,李方膺亦在强调画竹要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做到“胸无成竹”, 以求得画面的最好效果。郑板桥对“胸无成竹”这一理论观点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在他乾隆二十七年作的一幅《竹石图》的题跋上:“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脚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脚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文与可画竹,脚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脚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搜,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郑板桥另一幅《竹石图》的题跋中也提到“胸无成竹”,题曰:“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笛雳,草木怒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李方膺最早提出“胸无成竹”的观点,但并没有具体阐释,郑板桥向我们具体阐释了这一理论观点。“胸有成竹”与“胸无成竹”其实是创作过程中一种先后的关系。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画前必须“成竹在胸”,对作品作出整体的考虑与把握。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由于创作对象在自然状态下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画家在作画的时候,要抓住灵感随机而画,也就是画家预先没有考虑到的,此时便是“胸无成竹”。总之,为了使画面呈现出效果,在作画时就需要不拘于定法,随机而行,可见李方膺与郑板桥是在强调作画时要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还要做到“胸无成竹”。从“胸有成竹”到“胸无成竹”,二人共同发展了这个绘画的理论观点,丰富了我国画竹的理论。

四、李方膺画竹艺术精神

中国历代画家,都十分重视“外师造化”,即师法自然。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亦是如此,重视外师造化的重要性,反对泥古不化的学习古人。他在绘画创作中,强调绘画创作要有独创性,汲取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在实践前人留下的理论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心得体会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出画家的个性特点,别具一格。画竹也同样如此,李方膺在学习传统的同时,还注重表现个人特点。在他的乾隆十三年作的《墨梅图》册上有题:“古干盘根碧玉枝,天地浩荡是吾师。画家门户终须立,不学元章与补之。”其中就提出“画家门户终须立”的观点,表明画家在师法自然,学习传统的同时,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才能立足于画坛而不败。当时画坛正处于“四王”因循摹拟之的时代,做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画家亦是李方膺的追求。

从李方膺两枚印章中也能看出他门户自立的艺术精神,一个是“自食其力”,另一个是“存我”。“自食其力”是指不模仿前人的绘画风格,在绘画创作中突出自己的绘画风格特征。“存我”,“存”字意在提醒自己要时刻将自己的见解融入画中,有自我的风格。“我”,亦是自己队绘画的见解以及自己的内在情感,通过各种技法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的独特风格。这些内容反映出画家要自立风格的艺术观点。

李方膺为官期间时,作画主要是政事之余的偶尔消遣。当他在仕途道路上失意罢官后,才致力于书画创作。从他为官期间可看出其性格犹如竹子般耿直,如他不会因乾隆喜欢四王的绘画风格采取媚上的方式,即使这对他的仕途有帮助。可见,李方膺作多幅在狂风中肆意的风竹,意在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竹子那种高风亮节,宁折不弯,不畏惧风雨的耿直品质,折射出李方膺对绘画的态度。

五、李方膺画竹作品的艺术创新

李方膺的艺术不但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更具有扬州八怪疏离正统、直抒个性的特点,而且他画前人不敢画的风竹题材,把在风中之竹表现的淋漓尽致,寄情于竹的那种不染世俗和刚直兼柔的高尚品格,他敢于求奇创新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通过比较分析李方膺画竹与郑板桥画竹得出其画竹的艺术特点,他丰富了画竹方面的题材,在理论方面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有所创新,提出“胸无成竹”的观点。可见他的画竹之法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他不仅顺应了时代的需求,而且在不脱离传统的同时标新立异,直抒自己的个性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竹子不染世俗刚直兼柔的的高洁品格,为中国绘画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崔丽萍。李方膺研究[C].南京艺术学院,2003.57-60.

〔2〕崔丽萍。江左狂生李方鹰传[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104.

胸有成竹 篇6

订购各种电子元件最常见的两个去处是和。本文以Digikey为例,因为我曾去过他们在明尼苏达州锡福里佛福尔斯(ThiefRiverFals)的总部,对其库存的广泛和工厂的效率有所体会。

为了简化我们的讨论,我们选择电阻器作为讨论元件。如果我通过Digikey的搜索引擎查找电阻器,它会返回一个在“电阻器”标题下有7个子标题的清单。其中无一可作为明显之选,如“通用电阻器”(generalpurposeresistor)。相反,它们是按照其组装方式来分类的,包括表面贴装、通孔、底座安装、阵列等,或者按照精密或配件来分类。这时你需要点击希望可以找到的说明图片。(顺便提一下,Mouser是按电阻器的复合材料进行分类的。)

在选择元件之前,你需要知道它在电路中的功能。流经它的电流是多大?它是在电源通路中还是信号通路中?必须经过它的信号的频率有多快?如果元件是在电源通路中,则你可能想优化其载流能力、热耗散及电荷存储特性(对电容器而言)。如果元件是在信号通路中,则你需要考虑系统中信号的频率。如果是低频系统,则不存在其他任何特殊要求。任何元件都能正常工作。如果是高频系统(数百MHz或更高),则你的选择应当更加慎重。这时元件的寄生现象会在你的电路中引起不良干扰。对于一阶频率,高频通路(如跑车)中使用最小的元件;电源系统(如牵引车挂车或自倾货车)需要最大的元件。

我们回到“电阻器”标题下的选择清单。如图1所示,“通孔”(ThroughHole)是一种已使用多年的电阻器类型。之所以叫“通孔”是因为电阻器两端附着的引线穿过印刷电路板(PCB)上的金属化孔。电阻器的值通过前三个色带的颜色代码形式给出。第四个色带标示容差。

第二种最典型选择是“表面贴装”(SurfaceMount)。如其名字的涵义一样,这些电阻器不穿过电路板,它们是焊接到电路板任一面上的焊盘。由于结构紧凑,这种电阻器是高频电路的理想选择。(另外也是便携式设备应用的理想选择。)表面贴装元件(SMD)有各种尺寸。我所用过的最大尺寸是1206(约为0.12英寸×0.06英寸),其次是0805(约为0.08英寸×0.05英寸)。另外还有0603、0402、0201和01005。如果你要手焊这些元件,我建议你选择上述两种最大尺寸的。当我还在研究所并且在焊接能力最强的时候,我能可靠地焊接0402元件和以65%的成功率焊接0201元件。过了15年后,我的笨拙手指倒是很适应焊接0805元件,但对0603元件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以下电阻器不太常见。“底座安装”(Chassismount)通常是指一种带有小定位件(tab)的电阻器,它允许你用螺丝或螺栓将电阻器安装到一个外壳上。“阵列”(Array)是指由多个电阻器组成的电阻器排,如同梯阶一样。这些电阻器常用于简单转换电路。“精密”(Precision)是指经过专门微调的元件,其阻值比典型元件值更精确。

假设你要选择表面贴装电阻器并进到选择页面。面对超过276000种产品,先用过滤功能缩小范围,元件特征对我远为重要,所以我通常不会限定生产商或系列。相反,我们更看中温度系数。温度系数是元件的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量,数值越小越好。接下来是容差。容差是允许实际值偏离预测值的大小。容差非正即负,所以它还是元件的变化率。同样,容差也是越小越好,但是元件也越贵。

对于封装和尺寸,请参见前面关于焊接不同尺寸元件的讨论。另外还可以指定封装的高度。(假设你为了某些原因需要确保封装高度不超过某个值)封装类别是指批量订单以及用哪种类型的自动机器来组装电子电路板。我所跳过的过滤条件是最重要的参数。选择电阻器一定要考虑电阻值。同时还要注意功耗。在知道了流过元件的直流和交流电流后,即可计算出功耗。出于安全考虑,应当订购功率大于需求的元件(短路或浪涌电流有可能毁坏元件)。

P=I2R

有关电阻器构成的详细讨论超出了本讨论的范围。我在寻找电阻器时一般不会限定这个选项,不过仍然乐意了解存在的选择。碳电阻器倾向于具有低瓦数。而绕线式电阻器倾向于具有高瓦数。

本讨论的另一个方面是元件的特性。通过军工和汽车应用认证的元件具有更大的温度范围和更严格的认证条件(仅当需要时再选择这种元件)。电流感测电阻器通常是与被测试的电源回路,串联放置的小阻值电阻器,用于监测电源电流。其他选项中的大多数用不着解释。

我平时所见的大多数电路由表面贴装元件组成。对于传感器,只使用表面贴装元件。作为选择电阻器的例子,我们来看环境光和接近传感器ISL29038(见图2)。该元件用于手持设备,如智能手机。环境光传感器通过监测周围环境光的亮度来帮助调整屏幕亮度和省电。接近传感器可感测你将电话拿近耳朵进行通话的行为并禁用屏幕。

在这种应用中,表面贴装元件因为尺寸小而具有优势。对于手工组装并且很可能由客户手工检验的评估板,0805元件更受欢迎。比较R_EXT电阻器的尺寸与图中标准回纹针的大小,R_EXT电阻器设置了针对设备的偏置电流,它不在信号通路中,没有高频信号通过它。同样,使其位置接近传感器也是应当遵循的良好规范,表面贴装元件能够紧密地集中在一起。

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形中,表面贴装元件是我的封装选择。如果存在高电流供给,如10A或更高,则我只会选择插件元件。这时选择表面贴装元件并非不可以,但需要具备合适层数的良好电路板布局。

胸有成竹 篇7

关键词:画竹;墨竹;理论;艺术境界;文化;美学

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始于南宋。在此之前,唐代诗人元结《丐论》曾以山水、松竹、琴酒为三友,宋代苏轼《题文与可画》一诗以松竹石为三友。清宫收藏有南宋画家马远《岁寒三友图》。宋代以后,三友图即是水墨画的重要题材,也是工艺美术中的常见题材。

中国人欣赏大自然之美,欣赏河山,欣赏名山大川,欣赏山间野草,这是自古就有的传统。所以在这样一个美学环境下,对竹的人格化和喜爱水到聚成,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人在山水当中,我就是山水,山水就是我,竹子干直,人亦君子!

自居易说:“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择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恩中立不倚者。竹必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需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他讲的是在种竹、赏竹当中,养情怡性、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来实现人格完善,也是作者自己以竹为诗的最好诠释。

竹景的构建为士大夫文人创造了一种在城市山林中做湖中之隐的清幽环境。十亩之宅,五亩之圆,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可师,白居易的这些诗句把水,竹作为理想人格的一种寄托、引为师友。于是,后人爱竹的文人更多了。以竹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当然兴盛起来了。

一、墨竹画史

一为设色竹子,属花鸟画:一为墨竹画,以墨竹为主,偶尔也点缀一些朱竹,是典型的人文人画。

关于最早的画竹,一直没有定论。传说有三:1.后汉关羽始画竹;2.唐王维始画竹;3.五代十国时期蜀李夫人用笔就窗纸写竹影。唐代画竹已为独立题材,开始出现专门画竹的专家了,如箫悦。他工于画竹,一色而有雅趣,自居易赞叹他说:“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疏。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这后面的两句是以诗的形成拈出画竹艺术中立意,命笔的根本法则,可是说是最早的画竹理论。

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爱画竹。五代北宋间,画竹一科发展出不同风格。北宋更有文同尤为杰出,为一代宗师。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堪称一绝。

二、(一代宗师文同及其艺术)胸有成竹

北宋文同,(1018-1079)任洋州太守,字与可,字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四川盐亭人。他的“文湖州竹派”,名震当时,流风延绵不绝,奉为典范。他自幼发奋读书,后中进士先后出任邛州,洋州,知州,时值王安石厉行新法,他虽对党派之争持回避态度,但思想上倾向于旧党。因此身居官场,却自求田园之东。

文同之所以为一带宗师,不仅在于他画得好,他在艺术创作方法上有独特建树。这个可能他自己不一定表达出来,但被他的知交苏轼给总结出来了,苏轼在《谷偃竹记》中探讨:“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强调绘画创作主客观因素的统一,即画家必须以客观存在的“成竹”为基础,同时充分发挥画家的主观能动作用――情思感受和理解,三思而后行,挥笔而就,然后就“见而悦之,勃然而兴。”文、苏特别强调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与灵感,反对依葫芦画样、冷冰冰的、原原本本地去描摹对象,这和同时代的西方绘画有着鲜明的对比。

文同苏轼虽然探讨的是画竹,但是到如今,“胸有成竹”这个词已经一个成语一个典故表达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美学原则,就比如我们现代人做一个设计,都会先预想它建成或做好后的效果,然后再施工或动手去做,那样才会心中有数,工作起来才会有效率,有激情。

苏轼和米芾曾给文同的作品写过很多诗,《跋题记》指出文同有四个特征:1.文同有四绝: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构通诗画,互相诱发,有点像传统装置中的齿轮。2.他在画面上综合表现竹木石,特别发展了墨竹一科;3.他的墨竹特点是善于画成林竹;善画折枝竹;也就是敢于挑战高难度,首创竹叶的处理,以墨深为页面,墨淡为叶背;4.更重要的是他总结了画竹的基本原则“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在强调“胸有成竹”振笔直遂的同时,文同十分重视客观对象的真实形态。据说他在洋州(今陕西洋县)时,广栽竹木,深入细致的观察竹的生长规律和檀栾飘发之姿。他爱竹成癖,居室住所也常常取名为“墨君堂”“竹坞”“此君庵”等。

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这就如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和绘画创作的全过程。“眼中之竹”是指客观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之竹,通过画家感受反映在脑海中的印象,它处于认识生活的感性阶段,是进行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胸中之竹”即“胸有成竹”它要求在艺术构思时,将眼中之竹加以主观思想的分析判断,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典型瞬间、通过提炼概括在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艺术形象。“手中之竹”就是将“胸中之竹”用娴熟高明的笔墨技巧表现出来,塑造成主观统一的艺术形象,这一艺术形象已经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品格,已经人格化了的。

“意在笔先”意到笔未到是中国绘画的一个特点。这个意是指结合了思想在内的形象,必须先把形象在心中酝酿成熟,然后体态神韵、体会意境、经营位置、宛然如见,再行落笔,则大功告成,一气呵成。

四、结语

我们从画竹与人的密切关系,愈加明确画家对自然的审美感受,无不反映自己的精神世界之美,倘若他们不把自然人格化了,也就难以从自然美中创造出艺术美,表达出意境美了。

参考文献:

1.CCTV《百家讲坛》栏目组。传承的精神。2006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伯敏等编著。《132名中国书画家》.1984年12月。山东美术出版社。

3.洪再新编著《中国美术史》2004年10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胸有成竹 篇8

胸有成竹,出自宋代苏轼的《文与可画贫彗谷堰竹记》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相传文与可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其原因就是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 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种画画的态度,)(以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盘的考虑和谋划。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