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散文诗歌 > 莫言散文通用5篇正文

《莫言散文通用5篇》

时间:

莫言是个诗人,他撕下了程式化的宣传海报,让个人在芸芸众生中凸显而出。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经意间找到了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莫言散文通用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莫言散文 篇1

新近我家买几只鸡来养。有一早晨一小雄鸡忽然学唱,负起他司晨的责任了。其声音嘶而促,绝不像大雄鸡的响澈。你绝对想不到,这一唱,把笼中的小姐都发昏了,个个心里乱跳,发出温柔缱绻的声音,说“我在此地”。其声音,有母鸡呼小鸡的温柔,而却没有老母鸡的粗鄙。

日月潭有各种野鸟。在晨光熹微、宇宙沉寂,可恶的人类尚在梦寐中之时,众鸟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开他们的交响乐会。大概日月潭的鸟语可分四五种,而最特别的是一种我所谓时哉鸟,唱的主调是“时哉――时哉!”重叠的唱,而加以啁啾的啭喉音。那天我没听见子规鸟的“思归!思归!”不知有没有。我想春天应该有的。江浙人说子规的叫是弟弟哭他被继母迫死的哥哥,泣血而死,化为杜鹃,因为江浙音呼“哥哥”为“孤孤”。众鸟的语式不同,其中也有:

“快起来!快起来!”这是早眠早起很勤谨的一种小鸟,呼其同类,觅好虫吃。

“臊!臊!害臊!”声音非常粗暴。这是一种厌世的岩栖高士,以为举世沉浊,不足与庄语,无疑的,他是黄老派的。

“莫踌躇!莫要踌躇!可别糊涂!”――声音非常轻细而婉约动人。

莫言散文 篇2

古文运动的杰出代表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的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他的论说文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等多个方面;叙事文以及嘲讽现实、文笔犀利的短小“杂文”,也都具有鲜明而又强烈的现实意义。韩愈的散文气势澎湃,雄奇奔放,纵横变化而又流畅明快,具有多样的艺术风格。苏洵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上欧阳内翰书》)这句话很能说明韩愈散文的主体风貌。柳宗元的文章包括寓言、政论文章和抒发忧愤、抨击现实的杂文。他写的传记散文,多取材于现实,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其中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文笔清新优美。柳宗元散文的总体艺术特征体现为精密深刻、含蓄凝练。他的哲学、政论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逻辑严密。他写的传记文章剪裁精当,形象传神,引人入胜。他的寓言形式短小,构思巧妙,幽默诙谐,讽刺辛辣,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适逢唐代盛世,修史盛行,《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皆出自唐人,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均有这些正史中的史传文出现,应给予高度重视。

唐代散文的阅读,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知人论文。中国古代文章强调知人论世,具体到散文作品,就是知人论文。不同时代的作家,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家,因为有着不同的社会环境、生活遭遇、思想历程和艺术道路,因此他们的散文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和艺术风貌。即使是同一位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写的散文,其思想、艺术也会存在差异。因此,阅读散文作品,必须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这样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分析。如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奉儒家的思想,坚决排斥佛老。他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的骈体文,提倡“文以载道”,力主文章的语言的创新与改革,要求“惟陈言之务去”。了解了这些,对我们理解他的文章的主旨立意和表达方式都是有帮助的。

2.辨体与析法。即辨明文体,分析艺术手法。阅读散文应从文体入手,如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说理严密,条理清晰,布局精巧,语言刚劲,气势磅礴。记叙文叙事清晰,塑造不同人物性格,笔底饱含感情,语言往往带有感彩。抒情散文融叙事、说理、抒情于一炉,有诗一般的语言,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史传文叙事简明,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古代散文,又可分为多种不同的文体,有记(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说(如韩愈的《师说》)、叙(如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等,不同的文体,适应不同的内容,具备不同的特点,阅读时应细加体察。分析艺术手法:如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如修辞方法,排比、对比、比喻、反复等;如表现手法,联想、想象、渲染、烘托、抑扬等。从文体入手,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布局立意与融会贯通。分析散文,在弄清其背景与文体之后,便应当分析其结构。结构布局分析清楚了,立意也就清楚了。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有一个总体把握。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弄清主要内容或阐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各部分内容或各个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从而抓住全文的精髓,并对文章进行合理、正确的阐释。

4.字词句与篇。古代散文的理解与分析,离不开对字词句的理解与分析。重点语句和重点字词的深入理解,对领会全文主旨、表现人物性格、把握情节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阅读训练一

房彦谦传(节选)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世为著姓。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询,雅有清鉴,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后丁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及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会置司隶官,盛选天下知名之士。朝廷以彦谦公方宿著,时望所归,征授司隶刺史。彦谦亦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凡所荐举,皆人伦表式。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司隶别驾刘,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亦不敢为恨。

其后隋政渐乱,朝廷靡然,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彦谦居家,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选自《隋书》)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兄彦询,雅有清鉴(高雅)

B.雅有词辩,风概高人(超出)

C.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坚持)

D.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提拔)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C.事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D.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以

若所为,求若所欲

3.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房彦谦有操守的一项是()

①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②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③刺史惮之,皆为之拜④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⑤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⑥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彦谦侍奉继母,超过了他的生母,每年四季的山珍水果,自己不先吃,让继母先品尝。

B.房彦谦为官惠民,深受百姓爱戴,就连当时的大文豪内史侍郎薛道衡,也对他特别尊敬。

C.房彦谦为人正直,凡是他所举荐的,都是杰出的人才。彦谦弹劾他人时,被弹劾者竟然没有怨言。

D.房彦谦虽然身居高官,但平时勤俭朴素,所得俸禄,都拿来周济亲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2)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

(3)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阅读训练二

与于襄阳书

韩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①,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

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②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③始。愈今者惟朝夕刍④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休光:盛美的光辉,光华。②恒:平常,普通。③隗:kuí,郭隗,战国时燕国人。④刍:chú,喂牲口的草。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能垂休光(美好)

B.未始不相须也(互相依赖)

C.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仗恃)

D.未尝干之(从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D.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积极进取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尖锐的批评。

B.作者认为,读书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先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其引导者。

C.作者认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顾导致二者不能“相须”。

D.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

(2)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参考答案

《唐代散文的阅读》

阅读训练一:

1.A(雅:平素,向来)

2.D(D项中两个“所”都是和后面词语组成“所”字结构;A项中两个“以”分别是“认为”和“凭借”的意思;B项中两个“为”分别是“被”和“担任”的意思;C项中两个“之”分别是代词和动词)

3.C(①③⑥与“有操守”无关)

4.A(“自己不先吃”是侍奉伯父乐陵太守房豹)

5.(1)(房彦谦)懂得作文,擅长草书和隶书,能言善辩,风采气概都高于一般人。

(2)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有识之士称赞他。

(3)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欣赏它。

阅读训练二:

1.D(干:求)

2.D(D项中的“其”都是第一人称代词)

3.A(作者没有对达官贵人提出尖锐的批评)

莫言散文 篇3

11年后,两个幼稚的小女孩步入高中的学堂。报到的时候,她们俩竟然在一个班,这可把她们喜坏了,夏一自豪的说:“我以后会在班里保护你了、莫茉。”“恩恩。一一,你真好。”因为莫茉很激动,声音自然地大了起来,然后便听见:“谁在那鬼叫呢,没素质。”这可恼火了夏一,她半眯缝着眼睛看着那个出言不逊的人,是一个叼里叼气的男孩子。她箭步走到男孩子面前,“你再说一遍!谁没有素质啊?”那个男孩子不屑的“哼哼”,便走开了。

高中的生活很有趣,转眼间到了多愁善感的秋天。那时夏一总是喜欢站在枫树下面,张开手掌,接住一片又一片的树叶。她觉得这样的景象很唯美,好像……小说里面的感觉。

第一次英语考成绩出炉了,第一名是学习委员——严晴天98分,而夏一与莫茉的分数分别是97与91分。夏一心里有点小小的喜悦,但与第一只差一分的关系情绪又低落起来。她用手托着脸蛋,秋风吹过她的刘海,发丝一缕一缕飘动起来。她突然发现,莫茉好像很难过的样子——眉头紧蹙,眼神犀利,嘴巴紧闭,失望的看着试卷,又不时地叹气。夏一看了一阵心疼。

下课后,“莫茉,怎么啦!”夏一关心的问,“考得这么差,唉!”莫茉边说边把头埋进自己胳膊里,“下回考好点嘛,再说你考的又不差嘛!咱家小茉茉是个有自信的姑娘。”夏一说着,还配合的做了一个动作,很滑稽。莫茉“扑哧”的笑了,看见好朋友笑了,夏一才发自内心的感到愉快。

最近一段时间,莫茉觉得夏一有点怪怪的,于是便偷偷跟着她走到枫树那里。只见夏一靠在枫树上,夕阳射在她微眯的眼睑,睫毛隐隐约约的闪动,嘴巴若有若无的微笑,长长的头发随风飘动,“这丫头难得这么文静,”莫茉心里想。“嗨、你在干吗呢?”被莫茉突如其来的这么一问,夏一明显被吓着了“啊、啊、没什么啊,你吓死我了。”“是吗?从实招来。”莫茉假装严肃的问,“嘿嘿,嘻嘻……”夏一吃吃的笑,手指指着一个穿一身休闲装的男孩子,他正带着耳机听歌,看起来很酷的样子,“什么?你喜欢言澈啊?”莫茉惊奇地问,“恩?我还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呢,你怎么知道哇?还有哦,这是好感,不是喜欢。”夏一边说边起身,拍拍屁股走了。莫茉跟在后面,小跑到夏一面前,“一一,一一,是不是嘛?”“呃、小茉你说。你怎么知道他名字啦?我都不知道呢。”夏一不满的说。“那天我送本子给老师的时候,他撞到了我,然后他问我叫什么,再然后他就报上了他的名字嘛。就这样啦。”看着莫茉一脸的泛红,小手捏着衣角,吞吞吐吐的解释。夏一就觉得好笑,“我说,你干嘛这么紧张啊。”“没啦,夏一啊……”

晚上,夏一躺在床上,想着今天莫茉的语气、表情。心里有点酸酸的,难道?莫茉也对言澈有好感么?夏一心里想着。又摇摇头、睡了。

今天是双休日,夏一与莫茉约好去逛街。她们来到百货大厦,夏一拉着莫茉直冲卖水果的地方(因为她喜欢做水果沙拉),“柠檬好好闻,莫茉,我买这个回去酸死你,嘻嘻嘻。”“淡淡的香味,夏一!”“恩?怎么啦?”“我希望我们的友谊像柠檬一样,淡淡的清香,永吹不散。”莫茉突然很激动的说,夏一愣了一下,然后她很坚定的点点头。

“嘿,莫茉?”莫茉转过头去,夏一也转了过来,言澈?是他呵。

“还好是你哦,还以为我看错了呢。”言澈挠挠头,笑着说。“呵呵、没有呢。”莫茉忽然脸红了,不好意思的说。“恩……她?”言澈指了指夏一,“哦。哦,她是我的死党加闺蜜加最好朋友夏一。”“呵呵,夏一?你好。”言澈友好的将手伸过去,“你好。”夏一很有礼貌的跟他握手。这算是认识了吗?夏一心里想。

期中考试分数下来,莫茉年级第三,夏一年级第9。这给了一向心高气傲的夏一很沉重的打击,她苦涩着脸、呆呆的看着试卷。不争气的眼泪就流下来了。而莫茉脸上像开了芙蓉花,她灿烂的笑容给夏一当头一棒。

夏一以为莫茉会来安慰她,一天过去了,没有。第二天来了,没有……夏一想着以前小学、初中时:每当莫茉情绪不好,考试不好,她都会尽力逗她开心。突然发现,自己难过时,莫茉从来没有安慰过自己。

窗外正好下着雨,夏一理了理思绪。拿起心爱的日记本,写到:直到什么都没有,连友谊都变了色……写着,眼泪也滴在本上上面,像涟漪一样,一圈圈的散开。

元旦到了,每个班级要准备4、5个节目。夏一报了一首歌曲、by2的《你并不懂我》。

黄昏。夏一依旧坐在那棵枫树下面,mp3里放着“你并不懂我”,正当她唱到‘你并不爱我,怎么会懂我,你从来就不曾在乎我的感受……’言澈走过来了,他有些不自然的说:“夏一,你愿不愿意和我合唱一首歌啊,元旦的时候唱。”“恩?”夏一摘下耳机,“什么歌啊?”“《有点甜》可以吗?”言澈有点期待地问,“好…。。好吧!但是我们不在一个班诶。”夏一低着头说,“可以随意的,不要紧的。”“哦,那就好、呵呵……”

离元旦还有一个星期。每晚晚自习下课后,言澈和夏一起走,因为这点时间可以让他们练歌。

“一一,一一。”夏一转过头,看见莫茉向她们这边跑过来,“怎么这几天你都不理我的啊。”夏一鼻子一酸,觉得自己小心眼,就因为莫茉没安慰自己,就不理她么?“莫茉,对不起嘛、”夏一沙哑着声音说,眼眶红红的。她完全忘记了言澈的存在,拉着莫茉跑了。

言澈站在原地,哭笑不得。

第二天早上,夏一塞给莫茉一张字条,上面是她日记里的一段文字。“莫茉,这是我写的日记的一段,嘻嘻。你看看咯,我觉得很有诗情画意哦。夏一臭屁的说,”“知道啦,等下看啦。”

“铃……”早读时间到了。夏一坐在座位上,看着莫茉,心里想着:嘻嘻嘻,这丫头肯定会佩服我的创作能力。然后便低着头读书。

班上突然吵起来了,夏一抬头一看,喔!老师走了,怪不得这么吵呢!

她瞄着吵闹的源头——班长安芊芊手中拿着一张纸喧哗着。这是……我给莫茉的那个?冰蓝色的纸上铺着星星点点的雪花,熟悉不能再熟悉了。夏一感觉的脸上一团火烧,与此同。,她还听见安芊芊放肆的声音飘进她的耳朵:“月亮被薄纱笼罩了一层又一层,调皮的星星探出脑袋张望着大地,一切都显得很寂静。然而自己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这些情景成为了衬托我的背景。乳白色的耳机一只挂在肩上,一只塞进耳朵里,mp3里响着本兮百听不腻的声音。一阵晚风拂过头发、变得凌乱。我憧憬着再走几步就能遇见心目中的他……”夏一听着安芊芊装腔作调的声音,火气涌上心头。她看到很多人在笑,包括……莫茉,她故意把头低着,怕人看见。

啪——,夏一把那张纸抢过来,紧接着撕了,“安芊芊”夏一吼着,“声音在装一点,再装嗲一点,再喊大一点,最好拿着喇叭对着全校读,喔!你声音好好听喏。我好嫉妒哦!我呸!”大家被夏一火气腾腾的话怔住了,安芊芊理直气壮,“恼羞成怒的样子就是这个样。同学们,清楚吧,这里有活人演示呢!”“哈哈哈……”同学们笑成一团,“谁在笑出一声,我要他好看,”由于太生气了,夏一把手指弄得咯咯响,吓得他们一句话都不说了,安芊芊气结,“夏一,你吓唬谁呢……”“特别是你,给我闭嘴。”还没等安芊芊说完,夏一就打断了她,“安芊芊,你是班长又怎样,给同学做榜样了吗?早读带头起哄。没给我道歉就算了,还理直气壮呢。”夏一不屑的望着她,瞪了一会儿周围的同学。然后复杂的看着莫茉,难过地叹了一口气,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夏一其实在等着莫茉给她一个解释,可是没有。

“莫茉,你为什么给安芊芊看我的日记。”夏一只好自己去问。由于语气很凶,莫茉很不满的的说:“是她抢走了,又不关我的事。”夏一没说什么,走开了。

莫茉很小气,而且自私。夏一总算承认了,以前也有类似的经历,但都被夏一自我安慰的略过去了,今天,夏一不得不承认了。想到这里,苦涩的笑了。

转眼间,元旦来临了。夏一是第三个登台的演唱的。她与言澈的合唱正好挨着第四。

轮到夏一了,她站在台上,刘海挡住了她的眼睛,她看着莫茉,心中一阵真难受。情绪也随着低落,音乐响起来了。

“原来不爱说,以为你懂的。

每次说着说着都是我哭了

我擦干眼泪,慢慢习惯沉默

朋友聊起,我就说一些别的

你总是哄我,说永远不分手

可是我,还不确定会停留

终于我看透,没退路的角落

不闪躲

……|”

想到莫茉的表情、语气。夏一将悲伤的情绪完全带进这首歌中,将这首歌的味道发挥的漓漓尽汁。一首完后,全场掌声轰动,谁都没看见夏一退场后的一滴眼泪。

“好,夏一同学的演唱的确很好听。下面有请言澈,恩……夏一同学的《有点甜》,大家掌声欢迎。”

言澈牵着夏一的手,来到台中间。夏一脸突然的就成红苹果了。

言澈的声音很温柔,唱的夏一心里暖暖的。真是有点甜呢!符合情景,她们的配合天衣无缝,观众席上的同学们轰的站起来了、掌声持久不断。有的女孩子以为是小说的情景,呆呆的盯着她们……

元旦过后,期末将来临。压力加上友谊的“叛”使夏一很少有笑脸。

一天晚自习放学后,夏一一人走在大街上,想着和言澈的合唱,就一阵傻笑。可是莫茉,又令她难受至极。她安慰过自己,只要莫茉向自己道歉了,就原谅她。但傻傻的夏一知道莫茉不会,但是还是骗自己,给自己希望。

直到……

“夏一,你是不是喜欢言澈?”夏一走在去学校的路上,莫茉跑过来跟她说。还没等夏一回答。莫茉又接着说:“一一,不要跟我什么嘛。!”夏一一阵自嘲,主动和我说话为了别人。“呵呵。随便了。喏、他在后面呢,我先走了。”夏一假装无所谓的说。“一一、谢谢你。”莫茉很感激的样子。

“言澈、嗨!”“呵呵、莫茉早。”……夏一穿过另一天街、看着她们愉快的交谈,闷闷的。

突然,莫茉对言澈说:“我到那边去一趟,等我下。”言澈点点头。夏一很是纳闷,莫茉怎么会来她面前,心里一阵高兴,她还不清楚怎么回事,就听见莫茉的尖叫“啊”,吓得她急忙跑过去,发现言澈早已赶到。“夏一、你为什么推到她?莫茉的膝盖擦出血来了。”夏一瞪着她们,惊恐地看着莫茉受伤的膝盖。捂着脸跑开了。

言澈的意思?莫茉是我推倒的?莫茉说的吗?为什么?“呜呜……”夏一放肆地哭了起来。想着当时言澈一脸夷鄙、失望的看着她。莫茉一脸委屈认真的看着她。夏一想死的心都有了。

接下来的日子,夏一都没有来上学。甚至期末考她也未出现。莫茉看着夏一空荡荡的座位,无所谓的耸耸肩。

期末考的第三天,夏一来到学校。递给莫茉一个简约的漂亮本子,“茉,明天你生日。我提前送的礼物。我要转学了,离开这个城市了。你做的,我记在心里,你说的,我也都记着。希望你能明白,你再也找不到像我这么傻傻的朋友,像我这么对你掏心掏腹的朋友。呵呵,柠檬的清香你说不会散开,我说,终究被你散开了。祝你快乐。”夏一流着眼泪、又笑了笑。转过身,言澈?“夏一,你要离开了吗?”

“恩。”夏一擦擦眼泪,说道“我要走了。”

“希望你不要忘记我。”言澈低着头,像是对着自己说。

夏一笑了笑,最后看了看莫茉。

莫言散文 篇4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艺术学院文学系,后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文学硕士。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专业作家,1997年转业。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主席团委员、第八届副主席。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莫言文集》(12卷),影视、话剧剧本多部。

作为中国大陆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无疑是给普天下的炎黄子孙争了一口气,并传递着这样一个资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同时还让世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了解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以及这片广袤的沃土上的男人和女人不一样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在莫言荣获诺奖的一个月里,莫言成为头号新闻人物。据说在他的老家——高密酒桌上有了一条新规矩。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说,最近高密人在一起聚会。第一杯酒,肯定是“先为莫言老师获奖干一杯”。高密诗人李丹平说,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了,“它是中国的文学高地,国家的圣地”。其家乡山东高密政府准备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将花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莫言老家所在辖区管委会主任范珲表示“赔本也要种”。

莫言在接受新华社记者表示:“我获得这个诺贝尔奖会在一段时间内让世界的目光更多的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应该会发挥一些比较积极的作用。”对于“莫言热”,我这样认为,我们应理性地去看待这股热潮。我们的文学界可以请一些文学评论家和资深作家,对莫言的作品展开研讨,并把研讨结果在媒体披露,亦可以请莫言到高校中文系给大学生演讲,鼓励更多的大学生热爱文学。至于说斥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不惜花千万元种植红高粱,大借“诺贝尔奖效应”去提高一个县的GDP增长,这无疑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荒诞行为,岂不是劳民伤财乎?

莫言散文 篇5

一、导入文本:从生活入手

师:“十·一”黄金周刚过,同学们又回到了校园。看到你们一张张写满了灿烂和幸福的笑脸,老师也想分享一下你们的快乐,能不能说出来听听?

生:爸、妈带我去登山,我第一个冲到了山顶……

师:胜利的感觉真好!

生:爸爸和妈妈带我去看大海,我还拣了好多好多的贝壳呢!

师:贝壳就像生活那样五颜六色?

(生继续七嘴八舌地讲述)

师:(叫停)黄金周精美的大餐,现在咀嚼起来仍口有余香。你们五十多个家庭,就有五十多个快乐的“十·一”。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步》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内心世界,共同分享他们一家人的快乐和幸福,感受他们三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吧!

点评: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只是近十几年来,人们忙于事业,忙于生活,忽略了身边的亲情,呼唤、发现亲情是本文写作的根本动因,所以余老师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切入文本,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开启了学生心灵的律动。

二、阅读文本:唤醒生活体验

(一)初读感悟

生围绕“写谁”、“什么事”等问题,快速阅读并提炼信息。

师:多么感人的故事!能否用简洁而恰当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学生深思……)

生:三代人初春散步,亲情化解分歧。

师:有时间、有人物、有事件、有结果,还有诗词的味道呢。

生:俩夫妻承上启下勇挑重担,三代人割舍不断亲情无限。

师:(竖起了大拇指)咱们班要出大诗人喽!

生:妻背儿、儿背母,母慈儿孝,亲情永驻。

师:文字不多,却主题鲜明!

生:……

师:(叫停)太精彩了!你们用最精当的语言勾画了一幅幅合家散步亲情图,若让你们来朗读这篇散文,应该以怎样的感情基调?或是怎样的语气?

生:欢愉的、轻松的。

师:春日散步,当然轻松、欢愉,可它带给人的思考却是——

生:深沉的。

生:凝重的(其他学生看书后点头认可)。

师: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感受这种欢愉而凝重的心情!(学生在深沉的伴音中轻读课文)

点评:初读课文后,教师适时地引导他们雕刻语言,养成先读书、后概括的良好习惯;学生的精彩语言是教师没法预设的,但只要教师善于察“言”观色,有意识的引导、点拨,学生精彩的语言便会如抽丝剥茧层出不穷;同时,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初步感受,形成了欢愉而凝重的情感体验,为进一步解读文本做好了情感的储备。

(二)景物赏析

师:你们肯定不会忽略课文中的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老师与你共赏!(学生找了出来)

师:谁来读?(一学生读出了欢快的感情,一学生读得却很凝重、深沉)

师: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学生陷入了沉思)

生:从第2、3节中可以看出作者心很沉重,脚步也很沉重。

师:多么经典的回答!眼前是美妙的景物,身边却是衰老的母亲,心情怎不沉重?那么咱们就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齐读——(学生齐读)

师:这些景物确实令人眼花缭乱,赏不够啊!谁能帮帮我梳理、清点一下有哪些景物?

生:(七嘴八舌地)新绿、嫩芽、冬水;菜花、桑树、鱼塘。

师:这些景物尚且充满了渴望与成长,何况人呢?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它的深刻的蕴含?

生:是“生命”!

师:原来,景物也能暗示一种生命!

师:谁来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

生:烘托欢愉、凝重的心情。

生:表达“我”对母亲生命的祈愿。

点评:这里通过学生与文本、与老师的对话,由欣赏景物引发对生命深沉的思考,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碰撞一触即发!

(三)情景再现

师:生命如此可爱,却也如此地脆弱!就像嫩绿终将枯黄一样。而莫怀戚却在努力地延续着母亲衰老的生命。如果我们能再现散步的情景……

生:(激动地样子)我们表演一下!(学生顿时躁动起来)

(四位学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地再现了“散步”的全程,尤其是学生喃喃的诉说及形体语言,博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

师:老师看出来了,还有很多同学都在跃跃欲试。不要急,我们还有“评戏”的环节呢!你可以和这四位同学展开即兴的对话,共同探讨,共同发现……

(学生们立刻情绪高涨)

生:莫先生,你的母亲老了,身体不好,你却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这不是违背了母亲的意愿、强人所难吗?

“莫怀戚”: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对母亲生命的关爱啊!仔细阅读第2、3节,你就能理解我了。(学生读2、3节)

生:莫先生,你能把“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这句话用内心独白的形式表演一下吗?

“莫怀戚”:……(略带叹息的独白,打动了全班)

生:从你的再次表演中,我终于听到了沉重而又庆幸的感叹!

“莫怀戚”:你也来试试?(学生读书时强调并重读了“总算”、“又”)

生:莫先生,你的母亲和你的儿子并不重,你为什么要“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地走?

“莫怀戚”:“背”上的责任大啊!你还真以为我们背的是祖孙俩?我们背的是一种责任呀!(学生对“莫怀戚”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生:(赞许地)你是优秀的儿子,更是优秀的父亲!

师:(即兴插入)老师也想请教莫先生,假如你的儿子不愿委屈奶奶,又坚持走大路了,你能设想出以后的情形吗?

“莫怀戚”:还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全班同学吧!

师:那就请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为这四口之家再添几份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婆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