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名言警句 > 座右铭的意思【经典4篇】正文

《座右铭的意思【经典4篇】》

时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座右铭的意思【经典4篇】,欢迎借鉴。

座右铭和意思 篇1

周公:【诫 伯 禽】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

【译文】

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亲戚,不让大臣抱怨没被任用。

老臣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

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

土地广阔富饶,用节俭的方式生活,便会永远平安;官高位尊而用卑微的方式自律,你便更显尊贵;兵多人众而用畏怯的心理坚守,你就必然胜利;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博闻强记而用肤浅自谦,你将见识更广。

上任去吧,不要因为鲁国的条件优越而对士骄傲啊!

座右铭和意思 篇2

【译文】

阴和阳的特性各是不同的,男女的行为也应有别。

阳性以刚强为品格,阴性以柔弱为表征,男人以强健为高贵,女人以柔弱为美丽。

所以谚语说:“生儿子像狼一样,还怕他软弱不刚;生女儿像老鼠一样,还怕她像老虎一样凶猛。”然而女人修行没有比恭敬更重要的了,避免过于刚强没有比柔顺更重要的了。

所以说恭敬柔顺是做女人的最大礼义了。

恭敬不需要其它什么,就是要能持之以恒;柔顺不需要其它什么,就是要宽恕裕如。

长久保持恭敬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宽恕裕如的人,善于恭敬居下。

夫妻间过于亲密,终生不分离,在室内周旋,这样时间越长,容易产生轻慢亵狎。

轻亵的事一经发生,话语就会超过一定分寸。

话语过分了,放纵恣肆便会产生,这样侮辱丈夫的想法就会滋生,这是因为不知道适可而止的缘故啊!事情有曲有直,言语有是有非,直的一方不可能不争论,曲的一方不可能不辩驳,争论辩驳一经产生,就会有愤怒情绪,这是因为不知道恭顺地处于低下地位的缘故啊!侮辱丈夫不加节制,便会紧接有谴责呵斥随后,愤怒的情绪不停止,就会紧接有鞭打杖击随后。

作为夫妻,本应以礼义相互亲善和睦,以恩爱相互亲密合作。

鞭打杖击,哪里有什么礼义存在?谴责呵斥,哪里还有恩爱存在?礼义恩爱都没有了,夫妻也就要离异了。

座右铭和意思 篇3

(汉)崔子玉:【座右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译文】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

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

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

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

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

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

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

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

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

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座右铭和意思 篇4

(汉)东方朔:【诫子书】

明者处事,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在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译文】

明智的人,他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可贵的了。

看来从容自在,就自然合于中道。

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于处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论治世乱世都不改常态,是最高明巧妙的人。

衣食饱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隐退耕作。

身在朝廷而恬淡谦退,过隐者般悠然的生活,虽不迎合时势,却也不会遭到祸害。

道理何在呢?锋芒毕露,会有危险;有好的名声,便能得到华彩。

得到众望的,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失去人和。

凡事留有余地的,不会匮乏;凡事穷尽的,立见衰竭。

因此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

他能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宜的处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