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政治 > 高中政治必修一考点:生产与经济制度正文

《高中政治必修一考点:生产与经济制度》

时间: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政治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必修一考点: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我们消费的对象,首先必须生产出来,否则就谈不上消费。(消费什么)

  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怎样消费)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的高度)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的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生产过程才最终完成

  ②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如何做)

  ①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教材提法)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2)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①国有经济。

  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措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值增值;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实行国有企业重组转型,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实力和竞争力。

  ②发展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的意义

  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有利于推进公司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效率。

  ③集体经济作用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②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③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新教材提法)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组成:个体经济(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灵活等特点)、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外资经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作用:支撑经济发展,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繁荣市场,提供服务,方便生活。

  3.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1)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为什么: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要求。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在所有制中的地位不平等。)

  高一政治学习的六个方法

  1、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学生要学着不断去质疑、释疑,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积极地锻炼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

  2、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它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从内容上,要求学生理出哪些是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找得出来,更要理解、记住它。从结构层次上,要求学生看书后,了解课本中讲了几个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这些问题又是从哪几个层次和角度阐述的?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证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

  3、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4、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些“闪光词”即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5、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

  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例如高三《思想政治》第一、二课内容压缩为“国家”两个字,由此引申出:国家的基本阶级和阶级关系;国家制度──民主;国家性质──国体;国家管理形式──政体;国家职能──对内对外职能:国家结构──我国的“一国两制”等。

  6、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自学完一框、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写出眉批,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