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全套细化的历史公式正文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全套细化的历史公式》

时间:

  学习历史的好处还有很多,那么怎样才能把历史学好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全套细化的历史公式

  一、 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战争背景:

  (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 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如:王安石变法:

  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二、 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1、 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 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 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⑴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⑵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⑶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

  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⑴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

  ⑵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

  ⑶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

  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三、 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

  1、 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 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如:两次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 判断成败及原因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 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

  5、 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如:评价李鸿章: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接着按方面和时间顺序阐述其在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中法、中日战争的具体事迹;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⑵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结语:人类最伟大之外在于学习。以上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资料,希望你喜欢阅读,并能给你带来帮助。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我认为排在首位的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历史课有兴趣的话,你会主动地去学,你能很快地把知识点记住,能很好的去理解和领悟在历史现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历史规律,能得心应手地分析历史问题 。那对于本来没有兴趣的同学,这个兴趣这么培养呢?首先你要试着摆正你的心态,不要老是抵触。如果这样,神仙也救不了你。然后,想想你以前看过的历史剧,让历史好一点的同学,甚至可以找历史老师,让他们从历史角度来谈谈这个历史剧,你就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观点,最重要的是你能发现历史并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东西。最后,你再认认真真地去听几节历史课,你就发现了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上课也比较精彩的。虽然我不能保证你能爱上历史,但我起码相信你对历史课已经产生兴趣了。

  第二,打消学习历史的畏难心理。很多同学认为学习历史的第一大难题是时间记不住因而觉得历史很难学。其实在历史学习中并不是每一个时间都需要记住,有些只要知道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就行了,重要的时间才需要记下来。如战争的时间:1840——1842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在历史学习中不必为时间这个问题而烦恼,而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方面。

  第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课前预习:在上新课前,要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认真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觉得不太理解或有疑问的句子圈画出来,自己有些什么想法或疑问也可写下来。

  2、带着问题认真听课和做好笔记:上课时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认真做好笔记,把上课的要点、线索记下来,并留出适当的位置,课后将其补充完整。这样通过动手、动眼、动耳和动脑等多方面的刺激,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3、认真做好练习:做练习的最好方法是先复习、后作业。做练习时要求认真思考,独立完成。还要求把做错的题目用红笔改过来,并弄清楚自己是哪个方面出错的,如看错题目,审错题意,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或者抄错答案等,根据自己做错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克服措施。

  4、及时循环复习:很多同学对历史知识记的快,但忘的也快,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忘记忘记其实就是等于忘了再记”。这其实就是人类的遗忘规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很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及时循环复习法。具体做法就是在当天上完新课后就抽几分钟复习下当天的功课,每周可抽十多分钟复习一次本周内学习的内容,月考、段考和期考再系统进行复习等,如此反复循环地进行复习,就能降低遗忘的程度,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另外,平时要注意对闲散时间的利用,记忆的东西不一定要花专门的时间来记忆。同学们有这样的想法,就剩下几分钟了,休息一下就算了。其实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积少成多的道理,我们可以算一算每天有几个闲散的几分钟,每个闲散的几分钟去记一点东西的话,那么一个星期、一个月……我们可以记多少东西,大家都来算一算,并且行动起来,你们将会有很大的收获。

  第四,同学们关心的问题:

  1、如何有效阅读课本:

  首先通过阅读课本的章节目录,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具体做法是:在阅读每一章时,先找出这章书的起止时间,阶段特征,然后根据每一节的标题内容稍作归类,最后可根据自己的记忆特点写出每一节要记的知识点。举例说明: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时间: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大事:列强的侵略: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阅读)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

  第六节 瓜分中国的狂潮(阅读)

  第八节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根据知识结构一点一点地看课本,把课本上讲的每件事的前因后果弄清楚,跟前边的历史事件有联系的就联系起来,重点掌握其背景和影响,如复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我们就可以与第一章的战争和第二次战争相联系,重点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记忆历史的一些方法:

  记忆历史是我们学好历史的前提条件。因此,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很必要的,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记忆的方法。

  1)图示记忆法:用各种图表、图形进行历史知识的记忆,这种记忆方法形象、直观,效果比较好。如学习到立宪派这一内容以后,我们已学了很多的派别,这样我们就把洋务派、顽固派、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出现的时间、代表人物和主张制成一个简表或知识树等图形,并留些空位给以后学到的新内容那就更好了。

  2)数字归纳记忆法:①如数字本身的特征来记,如1919年的五四运动,②间隔等差数字记忆,如1911年武昌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③一数多项联记,即同一年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如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曾国藩设安庆内军械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3)关键词语记忆法:对于一些知识点我们也可以利用句子中的关键词来帮助记忆。如辛亥革命的功绩:我们可以借助“推翻”、“建立”、“打击”、“深入”、“创造”、“推动”等关键词来提示我们。

  4)利用关键词和谐音法记忆不平等条约:如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首先挑选关键词依次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其次,用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又如: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首先,挑选关键词为“认天约、开天津、割九龙、准华工、增赔款”。可用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