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工作文档 > 讲话稿 > 思想宣传 > 中学师德师风演讲稿汇编三篇正文

《中学师德师风演讲稿汇编三篇》

时间:

中学师德师风演讲稿(通用3篇)

中学师德师风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澧临一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在奉献和大爱中绽放》。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这歌声激荡在我的稚嫩岁月,那时的我就仰慕神圣的教师职业,希望成为歌中那美丽的角色。于是,浓郁的教师情怀和满腔赤诚让我最终如愿以偿,20xx年8月我来到了一中,登上传道授业的三尺讲台。工作五载有余,我收获了领导的赞许,收获了同事间的友谊,收获了社会的认可,收获了人生的阅历。但,最令我欣慰的是,五年多的时间,我收获了桃李芬芳,收获了几届学生由内心发出的那两个字“老师”。在这段匆忙的岁月中,我不仅感受到身为人师的神圣与光荣,更多的还是教书育人的平凡和奉献。正像歌里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

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面对充斥的诱惑与浮华,人性的弱点可能让许多人承受着物质与精神的落差所带来的痛苦,作为老师的我也曾一度迷失、苦于没有方向。我不禁思考,是什么支撑着当代教师守住了清贫,耐住了寂寞,新时期教师的精神寄托是什么?

这几年教书育人的体验让我找到了答案——是师德,为人师的良知让我们坚定了方向,它如同茫茫大海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的人生航程,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就是倒在送学生考试路上的孙波岭老师,是倒在冰冷血泊中依然抱着试卷的简世兰老师;师德就是虽有抱怨但一直默默奉献的你、我、他。

在我们身边有数不尽的教师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着这个职业的圣洁。我们学校一位名叫翟湘萍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刚补的牙齿突然脱落,随着话语,跌落在地,满教室的学生望着老师牙床上的黑洞,瞠目结舌,可翟老师安置若素,反问学生道:还记得韩愈在《祭十二郎文》里怎么说的吗?“年未四十,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可见,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同学们,让我们继续学习吧。课后,老师们都劝她请假把这牙补上,要知道,对一位女同志来说,有什么比牙齿的脱落更可怕呢?可她说,“不急,等运动会的时候再去,孩子们耽误不起!”也许这个故事有些滑稽的成分,可是,谁也不能否认,这滑稽中蕴含的却是永恒的崇高。

正是像这样的先行者用生命的痕迹在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还是沼泽密布,我都将一如既往,绝不退缩。因为,我深爱教师这个平凡而神圣的职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扪心自问:做一名优秀的高中教师,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是日夜的坚守,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在刘晓群老师为生病学生煮鸡蛋的过程中,在胡斌老师与学生不厌其烦的亲切的交谈中,,我感受到比这些优秀品质更为重要的是有爱心,穿越心灵的无私的真爱。老师的体贴、关爱使学生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爱的力量。爱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

数载的教书生涯,虽然艰辛、虽然清贫,可我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20xx年的高考,当得知所带班级二本上线人数是文科年级最多时,我竟然热泪盈眶,这是感动和幸福的眼泪;当远隔重洋的学生教师节给我发来信息时,当一次次看到毕业的学生在他们的QQ说说里写道“毕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字样时,此刻,我为自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大家庭中的一员而无比自豪。是呀,在奉献中创造价值,用大爱去塑造灵魂,我想,这就是为师者最大的幸福。在此,愿所有爱学生的老师都能得到福泽!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让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至死不渝的情怀将滚滚红尘中种种诱惑淹没,更让那些功名利禄随着一江春水付诸东流。我坚信: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一颗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心,足以让我的青春写满精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中学师德师风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在我们学校,我有自己的崇拜者—李叔同,他在学校最有权威,最受人敬仰的老师,不像别的学校,是教国文,英文、算学的老师,而是教图画和音乐的李先生。李先生虽然只教图画和音乐,但他懂的不仅是图画和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老师好,他的书法比习字老师要好,他的英文比英文老师更好。就好比一尊佛,背后有灵光,故令人景仰……李先生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品格高尚,李先生的故事指引我当上了一名美术教师。

用知识传授识,用言行影响言行,用道德感染道德,用心灵融摸心灵————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也是教育最本质的特征。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必定具备丰富的学识,完善的言行,高尚的道德和纯洁的心灵。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和尊重,我们的教育事业才有可能走向成功。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有形表观,所以我认为,塑造和发挥教师独有的人格魅力应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来源于教师的丰富学识。“学高为师”,一个知识和技能广博的教师,不但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且还能带给学生课堂之外的思考和启发。记得有一次,我在上美术欣赏课时,一位学生突发奇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lt;蒙娜丽莎gt;的‘莎’不是沙子的‘沙’?”教师里顿时鸦雀无声。我笑着反问学生:“为什么美国的‘美’是美丽的‘美’而不是倒霉的‘霉’?为什么英国的‘英’是英明的‘英’而不是阴暗的‘阴’?”一阵笑声后,学生开始议论纷纷。经过短暂的思考和讨论,我向学生们简单解释了语言言翻译过程中人为美化的审美现象,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美孜孜不倦的普遍追求。通过这个小小的插曲,让我认识到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需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自己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才能使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永不衰竭。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前行的道路上,心怀热爱与敬业,我思想、我行动、我坚持!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中学师德师风演讲稿 篇3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着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至今想起仍然深为感动。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

教师的爱心能使少年儿童更健康地成长。在我们青少年中,有一批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教师的爱心特别要表现在锤炼其意志,帮助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成长。教师的爱心能使有缺陷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陪增信心。对有些生理缺陷或家境贫寒的学生,教师的爱特别要表现在关心和体贴上,使这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孔子对学生的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至今仍传为佳话。家贫的,他多方接济;有疾病的,他去看望;他在与所有学生交往中,态度谦和,平易近人,敞开心扉,学生对他的感情深厚,终身不忘。教师的爱心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要像父母对待子女、医生对待病人一样,用真心实意和感化他们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我知道,许多工读学校的老师正是这样用自己的爱心与热情,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教育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工读生,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贡献。据我所知,我国工读教育对违法和轻微犯罪青少年的挽救成功率一般已达到85%,这其中不知凝聚了教师们的多少爱心与帮助!

如何用爱心去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结合我十几年的教师生涯,谈几点体会:

首先,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个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成的人。教育是人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弟子。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赁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第三,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俗作创造俗估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所谓”教学相长”,弟子孙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政。一个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最后,我愿以一位教师的心愿与各位老师共勉: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