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实习 > 实习报告 > 实习总结 > 编导专业实习总结范文(实用三篇)正文

《编导专业实习总结范文(实用三篇)》

时间:

编导专业实习总结范文(精选3篇)

编导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篇1

这次去政府实习是一次愉快的经历,尽管当中有过抱怨和畏缩,但无损我对好感。第一次,它让我想要停留。在这里,每日每日地伴着欢声笑语,连脚步也是轻快的。事实上,这里很简陋,日子也很平淡,却是一个能轻易让人遗忘世界,丢掉烦恼的地方。这里有单纯的快乐。

当然,在这为期三周上午实习中,我也收获了许多:待人接物要真诚热情,要努力做好分内的工作,积极迎接新事物,尝试随时随地把自己融入集体……面队社会,我们代表的就是学校、学院、系,代表的是新一代大学生的面貌,我们很在乎这个社会对我们的评价。因此,我们竭尽所能去尽快适应工作和环境,希望能全面展现我们的能力。

实习就是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扎实基础。通过努力在劳动监察队的实习,我懂得它的工作主要是处理劳动纠纷中的工资纠纷以及监督用人单位是否按规章制度运作;它的主要目的是实行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是国家保护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举措。由此,我还认识到普法的重要性,了解到当前公民遵守劳动法 律法规的现状。虽然国家力行保护弱势群体,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

(1)劳动关系不规范。用工秩序混乱,大多数用人单位没有按《劳动法》与劳者签订劳动合同,部分已签定的合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平等”和“不合理”的内容和条款,如:一些从事建筑、采矿等危险行业的用人单位私下与农民工签订“事故责任自负”的“生死合同”。

(2)劳动权益受到侵害。表现在:一、加班不给或少给加班工资。农民工大都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待遇低。二、拖欠甚至拒绝给付工资。三、休息休假日权利没有落实。不少用人单位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也不让农民工休息。四、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劳动保护,导致农民工职业发病率较高。

(3)社会保障权利缺失。大部分用人单位没有为农民工进行社会保险登记,不给农民工买社会保险。农民工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的情况下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没有得到保证。

(4)社会权益得不到尊重。主要表现在:一、社会歧视。农民工这一称谓不仅是对民工身份与职业分离的形象描述,也包含了许多特定的含义,是一种歧视性称谓。二、农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教育。城市正规学校入学的户籍体制使很多农民工子女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能够进入也需要交纳高额借读费。

建议:

(1)完善权益保护的政策机制。一、尽快出台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相关政策。二、加强对劳工合同的管理。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加强就业前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来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搞好两个培训:一、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力价值。二、结合技能培训做好农民工维权的教育。

(3)转变城市主题的管理理念:改变农民工实行经济接纳和社会拒入的态度。城市管理部门要实行积极的农民工管理制度,取消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多增加一些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上学,不增收其他费用,确保民工子女正常上学。

(4)加大执法力度和提供法律援助,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劳动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用人单位,打击非法职业介入,确保用工市场信息准确。司法行政部门要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开展法规咨询服务,常年为农民工提供帮助。法律援助中心及法律服务机构要及时为外出农民工提供代理、辩护等帮助。

以上是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现状的分析,也是这次实习的主题。可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实习,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和地位,的确需要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帮助。

编导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篇2

20__年3月至5月底三个月时间,我在招远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实习。虽然领导没有给我安排很具体的工作,但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凡事得谨慎小心。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

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同行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领导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

实习过程中有两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一件是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一个同事就问我:“你学什么专业的?”答曰公共事业管理。“后这个专业啊,你会写稿子吗?” 看着他那一脸茫然与不屑,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我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看看。另一件事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工作中领导安排给我的写稿和改稿的任务,我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从来不敢马虎,当我将自己辛辛苦苦写的稿子一下,必恭必敬地递到领导桌前时。领导接过说了一句:“好,有时间我会看的。”便随手丢在了桌子的一角,继续他的工作了,而且事后他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三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工作只是打打电话帮忙写写稿子,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修改稿件时,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由于住的地方离实习单位比较远,所以每天7点不到就得起床去挤公交车,那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像我就是每天就是打扫打扫卫生,接接电话,坐着对着电脑打打字,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

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就算在学校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社会里自己就像是空气中一粒微小的尘埃,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三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就业之路做准备。千淘万漉虽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

编导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篇3

三个月说起来那么长,可一眨眼的工夫,在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今天就正式结束了。回想这三个月,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电视新闻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民生新闻又有了新的认识,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接电话、打字、复印文件、跟着记者出去采访、写稿子、编片子,这就是我暑假实习期间的工作,充分感受着工作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需要你做工作以外的事,你还得做清洁工作,在学校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或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别忘了一件工作的效率会得到别人的不同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是学习的场所,学生为取得高成绩而努力,而这里的工作场所,每个人都为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我们也应不断地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学习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记得老师总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学生之间的身份关系要简单的多,而一旦走进新闻单位,接触各种各样的同事、上司、居民等关系复杂,我们就得面对的以前从未面对的一切,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事做好,而且还要把人做好。

在实习中,我最大的收获还是在了解了电视新闻的工作流程后,自己第一次真正地参与到了新闻的采、编、写中。唯一遗憾的就是因为栏目的制度限制,我们实习生不能够出镜采访。但每次记者带着我们出去采访时,总是很照顾我们,给我们采访的机会,回来后,也让我们写稿子、上手编片子,给我们留下了充分锻炼的空间。

在电视新闻中,记者第一步是要找选题,一般有两种途径:热线本是其一,每天热心观众打来电话反映自己的问题,比如求突发现场、好人好事、助人热线,还有就是记者固定的新闻线人提供的选题。确定选题后,必须得和总部报题,选题通过后,方可联系采访对象和摄像师进行采访。联系好后,可进行第二步采访,第三步后期制作编片子。

和记者外出采访已经二十多次了,涉及的内容很广,比如说有好人好事《小区里的银发保安》、《袖珍母亲的精彩人生》、《福利院里的好护工——张爱英》,现场新闻《货车撞断电线杆电缆落地影响交通》、《超速超载漠视交规 三车相撞无伤亡》,法制案件《题目:老父杀女 情何以堪》、《贩卖三女婴 铁警全抓获》,百姓困难《屋顶漏雨近半月 今日有望解决》、《该向谁交的暖气费》,更荣幸的是在内蒙古成立60周年和xx大期间,也和记者一起参与了《祖孙三代携手创作 十米长卷绘就东河新貌》、《大庆祝福语》、《企业机关关注xx大》的采访。在这么多的采访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做一名好记者真的很不容易,每次到相关负责部门,遇到态度好的那就是幸运的了,吃到闭门羹这是常事,没有被骂得狗血淋头就算不错了,在《为25元钱讨说法 这钱该我出吗》的街道主任拒绝采访,记者偷拍才完成了采访,最后还给记者放下一句话,如果把事情曝光恶了,下次来采访绝对不让记者进这个楼,最后由于上面领导的指示,很好的一个片子没有经过审核就被直接毙了。

记者在采访中最担心的是采访对象不善言谈,在《李莹事迹感动包头索女士愿无偿捐角膜》的采访中,刚始李女士显得很紧张、拘谨,话特别少,只是敷衍地回答些问题,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常,不需要媒体的宣传,然后记者就不再发问,而是很随意地聊起了李莹的事迹以及自己对无常捐献器官的了解和认识,还询问起了李女士的家人,渐渐地李女士的态度转变了,变得积极主动起来,话匣子也打开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还在拿出了自己和儿子的献血证,采访的气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采访结束后记者告诉我在每次采访前,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资料,要对被采访对象进行必要的了解,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因为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成为一条重要的新闻线索。采访不一定要以死板的问答形式进行,调侃聊天式的采访更容易些,通常会获取比你想象中还要丰富的信息。如果采访对象很抵触访问,记者可以先抛开问题,聊些轻松话题,如他的生活趣事、家人状况、记者自己的故事等,这样就可以消除双方的疑虑,拉近双方距离,互相产生信任。应变能力对记者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