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总结报告 > 工作汇报 > 企业宣传工作汇报【汇编3篇】正文

《企业宣传工作汇报【汇编3篇】》

时间:

企业宣传工作汇报(精选3篇)

企业宣传工作汇报 篇1

20xx年上半年,我市森林防火工作始终坚持以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以森林防火为核心,产业发展为目标,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广泛宣传,全民动员,社会参与,齐抓共管,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虽然时有山火发生,但可喜的是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筑牢森林防火思想防线

一是电视宣传,在节日期间电视台每天在黄金时段滚动播放森林防火公益广告、电视专题片;二是旗阵宣传,设立大型防火宣传旗阵5处,在交通沿线、检查站口布设小型防火宣传旗400面;三是宣传车宣传,出动宣传车40辆次,深入各乡镇和重点防火区(村)进行流动宣传,散发宣传书籍2万余册,围裙20__条,手提袋20__个;四是标语、碑牌、通告宣传,重点防火区各村分别刷写标语3-5条,累计制作大型防火宣传牌5块,中小型碑牌139块,《森林防火条例》宣传画600余张;五是广播宣传,重点防火区各村每天利用广播在村内进行2—3次广播宣传;六是进入学校宣传,和教科局联合下发了防火教育通知,印制宣传画册20__余份,由各学校组织森林防火安全知识教育800课次,达到了“小手拉大手”的宣传效果;七是市气象局利用短信平台宣传,在森林防火的高危期每天用短信发送防火信息。八是多次召开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及时传达省、市指挥部精神,安排部署我市森林防火工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修定《市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应急预案》,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森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做好清明“五一”节森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等通知,并及时把省16期高森林火险预报和森林防火的有关文件下发到各乡镇和成员单位。

二、严密布设防火防线,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严守村口、路口、沟口三个主要阵地,确定专人,专门把守;二是对森林防火的丹景、武庙、五指、老君、周家、简城鳌山等重点防火林区进行不间断监控。在重点沟口,依托天保工程建设管护站;三是强化防火检查员、巡逻执法队、护林员三支骨干队伍。全市在重点林区每乡组建1—2支巡逻执法队在各自防火区域开展巡逻检查。依托森林公安局防火队成立2支巡逻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野外用火稽查,督查。全市配备护林员414人,每天在各自责任区巡山护林,并做好巡查记录,使森林火情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下,一旦有火,能立即发现,快速反应。

三、突出抓好“三大重点”,提升火情抗御能力

一是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在特险期,其中尤其是高火险天气,把防火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全部在乡镇坐阵职守,每天巡查防火区域。各乡镇包村干部全部入住所包村,指导督促各村的防火工作;二是突出重点地段。即路口、沟口、坟头、林区边缘地带等,实行重点预防,重点安排,重点把守;三是突出重点人群,对痴呆聋哑精神病人全部登记,并确定监护人,签订监护责任状,确保森林安全和人员安全。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从市到乡镇、到村、到护林员逐级签订了责任状。实行了市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包户和成员单位包区域、机关事业单位包村的工作机制,将森林防火责任逐级分解到基层护林员和农户头上,把防火预防措施落实到了山头地块、路口坟头,做到森林防火工作层层有责任,级级有担子。定期不定期深入各乡镇进行督查、检查各项防火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巡山护林员,值班人员,包村乡干部等各类防火人员的履职情况,对私自脱岗,不履行职责、管理不到位,对存在火险隐患,及时予以指出并限期整改。

五、加强24小时值班,完善应急反应机制

各乡镇护林防火办实行了领导带班值班制,保证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并保证电话全天畅通。市气象局在重点防火期每天不定时向市护林防火办通报当日气象、火险情况,并利用短信平台进行群发。市电视台不定时发布火警等级警示,并提示做好防火工作。市护林防火办开通火警电话,专人值守,畅通火情报告渠道。市防火应急分队全部配备器材、车辆。各乡镇分别组织30-50人的扑火应急队伍。市公安局成立了200人的警察应急分队。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各乡镇都制定了扑火预案。市护林防火办专门在市森林公安局按标准成立了应急分队并配备了灭火器材,今年以来共配备了6万余元的灭火设施设备(铁锹300把、铁扫把400把、喷雾器20个、油锯30把)发放到55个乡镇,确保一旦有火,能够立即启动预案,高效运转,迅速将火情控制。

六、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市、各乡镇森林防火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责。针对我市森林防火面临的严峻形势,进入防火期以后,我市按照防火期值班的要求,坚持24小时双岗值班、领导带班。在市、乡镇森林防火指挥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齐心协力,紧密配合搞好了森林防火工作。

企业宣传工作汇报 篇2

20xx年,教育信息报社在总社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各阶段中心工作,尤其是围绕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这一主线,就推进素质教育、“领雁工程”、“树新形象、创新业绩”、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高等职业教育强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一系列重点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报道形式,使报纸质量和宣传效果得到了稳步提升,发挥了引导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作用;始终坚持求稳定求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报社。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奋斗,报社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把握导向,服务大局,努力做好宣传报道

一年来,报社紧紧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在增强宣传报道的针对性、提高可读性、巩固服务性上狠下工夫,有力地配合了全省教育系统各项工作的开展。

1、全方位报道全省教育局长会议,掀起了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宣传波。

围绕刘希平厅长在全省教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展开宣传,推出了“教育局长谈工作开局”的专栏,陆续刊出了十一个设区市教育局长的专访,推出了“坚定不移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4篇系列评论,刊发了的《论新时期教育的内涵发展》等理论文章,受到读者的欢迎。

2、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的报道工作。

“5.12”地震发生以来,教育信息报通过专刊、专版、专栏等形式,刊出消息、通讯、言论和图片报道130余篇,全力以赴报道全省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和灾区学校恢复重建工作,得到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充分肯定。6月11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对教育信息报的抗震救灾报道工作进行了报道。教育信息报的抗震救灾报道工作呈现了这样的特点:反应迅速,踏好节奏。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期报纸就在头版头条刊出了浙江教育系统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报道,随后,我们按救灾——哀悼——恢复重建这样的顺序组织好各个阶段的报道。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报道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和总社的要求,教育信息报社专门制定了抗震救灾的报道计划,推出了“为了灾区的孩子”、“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两大主题报道,开辟了“为了灾区的孩子”、“情系广元”等专版、专栏,推出了关于抗震救灾的人文思索的6篇系列评论,开展了关于教师职业精神的大讨论。注重引导,把握导向。抗震救灾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比较强的工作,教育信息报紧紧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指示精神开展宣传工作,在统筹全省教育系统救灾方面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教育信息报作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喉舌的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先后派两位记者深入四川广元、青川等地采访,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受到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的表彰,并被授予“浙江省抗震救灾新闻报道先进工作集体”称号,再次因重大主题报道成为为数不多的受表彰的省级专业报纸。

3、积极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传报道

为切实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传工作,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教育信息报作为全省教育系统的喉舌,根据委厅的统一部署和活动宣传组的统一口径,结合自身的特点,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自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按照“准确及时、把握导向、突出重点、适度调整”的原则:(1)、开辟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至今已刊发消息24篇,及时深入报道委、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活动,以及实践活动的先进典型和进展情况;(2)、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评论,做到开局集中引领、各阶段有调子,至今已刊发了5篇评论,有效加强了对实践活动的舆论引导。(3)、出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版,刊发有关领导讲话、专家讲座、报告团演讲稿,以及委、厅机关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学习体会文章,至今已出两期。由于整个报道精心策划、集中力量,可以说,对这一重要活动的报道形成了舆论强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受到了刘厅长的充分肯定。

4、开展了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报道,报道了上城区、东阳市、绍兴县、象山县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经验。其中长篇通讯《殿堂里的“玩童”》以新颖的视觉,首次提出了“减轻学生第三种负担”的理念,阐述了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选准突破点,而“减轻学生第三种负担”正是破解“轻负高质”的钥匙。《光明日报》在10月30日“观察与探索”版头条发了4000来字;为把这一典型报道做深做透,本报除配发了评论以外,还开辟专栏“解读建兰”,约请了省内有关知名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连续刊发了4篇,此外,还与上城区教育局联合开了研讨会,由于活动与报道的良性互动,使得建兰中学一时成为热议对象,刘希平厅长也前往该校听了两节公开课。

5、做好教育系统“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报道工作,刊发了刘希平厅长到磐安蹲点、到丽水调研的纪实报道,推出了十二个市教育局长到基层调研的手记。

6、按照刘厅长批示精神,我们开设了“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强省”栏目,贯彻落实今年暑期高职院校书记校长读书会精神,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至今已刊发典型报道及领导、专家专访共9篇。及时报道全省各地开展“领雁工程”的进展情况。

7、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报道。11月2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省召开,这次交流会对推动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报以此为契机,特开辟“关爱孩子关心成长关注未来”专栏,介绍我省各地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探讨研究新情况、新载体,以促进全省上下更加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更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8、做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宣传报道和征文活动。报道着重体现了30年来我省教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发展历程,及时反映各地举办的纪念活动,通过评论、通讯、图片等形式,全方位展现改革开放30年来的辉煌成就,力求在12月底达到高潮。与此同时,根据委厅统一部署,继续做好“我看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和图书编辑出版工作。

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的

二、强化精品意识,着力提高报纸质量

1、加强报纸的品牌栏目、品牌版面和特色专刊的建设,提升了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1)、栏目是新闻的载体,是报纸版面的“眼睛”。建设品牌栏目、版面和专刊是建设报纸品牌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报这几年坚持不懈地办好“塞林说新闻”、“教育时评”、“实话实说”等3个言论栏目。尤其是“塞林说新闻”这个性化言论专栏,自XX年开栏以来,基本做到每周一篇,每一篇言论做到了既“见事”更“见人”,所有的议论最后都落实到“人”的身上;因为是个人的专栏,文章的叙述方式和语言也自成特色,深受读者的期待和欢迎。“塞林说新闻”XX年被浙江省记协专业报委员会评为浙江省专业报新闻名专栏,20xx年被全国教育报刊审读中心评为银奖专栏,前期发表的文章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首印3500册通过市场销售一空。“塞林说新闻”为代表的三个教育新闻言论专栏成为报纸的品牌和拳头产品。此外,“教育时评”、“实话实说”等言论专栏,二版的“热点追踪”、“教育点睛”,四版的“第一视点”等专栏推出了一批受读者关注的新闻报道,提升了这些栏目在读者中的知名度。

(2)、把“前沿观察”、“研究与思考”两个板块作为报纸的战略纵深加以打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选题做到了理论性和新闻性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前沿性,如关于教育家精神、关于教育均衡化等的讨论深受读者的注目;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系统有影响的人物成为我们的作者,从而扩大了本报在教育主流人群中的影响力。此外,在适当时机,与相关单位召开研讨会,扩大栏目的影响力,如,教师节前夕,教育信息报社与西湖区教育局一起举办了“新时期教师超越自我”理论研讨会,浙江日报做了专门报道;“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与拱墅区教育局一起策划和组织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塑造”的研讨会”;在春晖中学校庆前夕,为继承浙江教育家的精神,与浙江春晖中学、张化万浙派名师工作站一起策划和组织了“传承浙江教育家精神”理论研讨会;近日,与奉化教师进修学校一起组织了“研修文化与教师专业成长”论坛。

(3)、为加强品牌栏目建设,今年暑假笔会时,我们还就如何打造本报品牌栏目进行专题研讨。

(4)、继续打造《教师周刊》。《教师周刊》的工作总结另附。

2、着力提高报纸质量

今年以来,报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改进报纸版面质量,并在全社形成了共识,提出了改进的具体措施。一年来,报纸的信息量明显加大,报纸的编校质量也有了新的提高。我们还举办了编辑记者论坛,资深编辑记者邓威对《教育信息报》一些有不足的报道进行了剖析,通过案例教育法提高编辑记者的业务水平。

一年来,本报采编人员在各类评奖活动中取得了较好成绩。有6件作品获在20xx年度浙江省专业报好新闻奖,其中的1件作品获得一等奖。获得浙江省专业报好新闻一等奖的作品还获得了浙江省新闻奖二等奖。在全国教育报刊首届编辑奖评选活动中,本报有10件作品获奖,获得银奖二项、铜奖二项、优秀奖6项,成绩在全国20多家教育专业报中名列前茅。教育信息报社承担的留守儿童调研课题获省教育厅优秀调研课题二等奖。杨志刚还被评为省专业报十佳新闻工作者。

3、培养锻炼了两支队伍

办好报纸,人才是关键。实践办报宗旨也好,贯彻办报理念也好,品牌建设也好,这都需要有人才作基础,有人才作支撑,否则一切将成空话。只有形成编辑记者为报纸打品牌,报纸为编辑记者的成长创平台的局面,报纸的发展才会有后劲。

企业宣传工作汇报 篇3

**年**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宣传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xx大精神,我镇呈现出思想理论更加牢固、舆论引导更加有力,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明创建更加广泛的生动局面,为引导和激励我镇人民冲刺全省百强乡镇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深化理论武装,“学习型”镇村建设进一步推进

1、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认真制定镇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不断完善学习、考勤、调研等制度,**年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为主线,大力开展干部理论武装工作,每周机关干部集中学习1次,每月集中调研1次,全年中心组成员带头上辅导课15次,对联系村开展学习讨论活动16余次。

2、强化理论宣传普及。依照现有的理论宣传普及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切实可行理论宣讲实施方案,经常性集体调研,经常性集中活动,全年共在各村各单位召开座谈会、工作分析会、研讨会等38余次,镇宣讲队先后10次深入到村、社区开展宣讲,村宣讲员经常入户发动,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知,提高村民的理论素质修养。

3、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始终服务于经济工作重心,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加强成果转化力度。中心组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所做的《美化当阳西大门,打造宜昌后花园》调研文章在《当阳通讯》第一期发表,党委书记任四海撰写的《加快赶超跨越,挺近全省百强》发表于当阳通讯,《打造生态靓丽家园弹起“四重奏”》在《三峡瞭望》上发表,全年共形成9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在各级刊物发表理论文章10多篇。同时,党委组成专班,在木店、白河、泉河、严河等村深入调研,调解矛盾40多起,全力服务市属项目建设,有力保证了和谐稳定,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舆论宣传,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加强

1、树立典型抓外宣。紧紧围绕全镇中心工作,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层文化网络建设、村庄整治、三大产业等新闻策划,紧紧依托报纸、网站、电视台等媒体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全年共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文章160多篇,其中《抢位争先实现“百强梦”克难攻坚奏响新乐章》在《三峡商报》专版刊发,许多重头稿件为打造形象奠定了良好基础。各部门充分围绕职能,强化特色宣传,各级媒体刊发人大特色工作42篇,《她的故事就像一串串满山红,记湖北省当阳市人大代表张德春》发表在人民代表报上。

2、加强策划抓内宣。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中心工作,精心策划、放大亮点,形成上下一致、团结奋进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镇政府门户网站,广泛宣传党的xx大精神,认真开展“镇域经济论坛”、《优先发展工业》等系列新闻宣传活动,充实网站文字4万余字、图片150多幅,网站点击率达4万人次,通过会议和大型活动,全年共编发宣传简报80多期。

3、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始终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全镇聘请了24名新闻突发事件信息员,不断健全舆情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跟踪互联网宣传动态,进一步加强信息员的建设与管理,积极与相关媒体沟通协调。今年做好黑土坡村拖欠工资、木店村杀人案等3起舆论报道应对工作,全力维护了全镇社会稳定和良好形象。

三、催化乡风文明,文明新村建设进一步推进

1、组织文明创建工作。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市民公约》,发放《公民道德4字歌》1000余册。组织19个单位申报了“20xx—**年当阳市文明单位”,14个单位接收了文明单位考核组验收,组织泉河村、财政所等申报—20xx年宜昌市级文明单位。

2、挖掘培育先进典型。组织推荐宜昌双虎劳保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鄂世才为当阳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组织推荐春泉水产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王大春为宜昌市劳动模范,组织推荐艾贵廷为当阳市劳动模范。在全市开展“洁万家”活动中,镇木店村被评为文明新村示范村,袁德财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全镇共表彰560户十星级文明户。通过电视台对我镇的木店村金天星赡养孤寡老人、科技示范户艾贵廷,养猪大户席祖军,春泉水产养殖等典型进行报道,加强我镇典型宣传。

四、磁化文化网络, 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始终坚持以文化惠民为主线,加快文化产业建设,充实文化队伍,经常开展文化活动,实现全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齐进。全镇积极力求经济发展,确保市场主体增量与经济发展同步,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全镇今年有60多个文化个体工商户,新增11家文化企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提升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镇的文化产业陈继平艺术团加强公益性演出,为我镇两大福利院送戏,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文化产业的作用。我镇优秀艺人周勇世被推荐为宜昌市民间艺人,是当阳市推荐3人中最年轻的一个。

2、文化活动与生活水平同升。积极开展送科技、送戏下乡。文化服务中心送电影下乡达180多场次,送戏24场,观众达到2万人。“春节”期间,文化中心户袁德财组织文艺团队,送腰鼓、舞龙狮、皮影戏等才艺下乡16场次。“五一”镇组织100多名群众演员在汇金购物广场参加庆“五一”公益性文艺演出,观众达1000多人。全镇开辟了汇金超市、双莲集镇、双莲中学、**镇中学等4个健身点,每天有400多名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力争年底群众文化活动广场达到5500多平方米。宣传办牵头,组织农业、文化、计生、水利服务中心在各村巡回讲座,播放种植、养殖、柑桔管理等科教片100余场次,发放宣传单10万余份,惠及3万老百姓。今年积极为2个村争取了体育配套设施,目前已有9个村已经安装体育设施。今年举办了第七届泉河杯歌手大赛,来自全镇32个节目参赛,演员达100多人,为市选送6个优秀的节目,2个节目获奖。

3、文化整顿与社会稳定并顾。大力开展道德领域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在全镇大力开展网络文明行动,上半年联合工商部门、派出所等单位开展网吧整治行动,共查处黑网吧3家,按照营业条款责令其停业并处于罚款。今年对我镇广播进行大整修,投资大7000多元,新增三套村级广播,全镇广播点达1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