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班主任工作总结 > 班主任课题研究的总结(推荐3篇)正文

《班主任课题研究的总结(推荐3篇)》

时间:

班主任课题研究的总结(通用3篇)

班主任课题研究的总结 篇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又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绩。下面就简单的小结本学期的课题工作。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开学初,制定课题组和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工作中围绕高考命题实践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落实。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中心阶段,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初见弥端。对上级分发下来的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绝不拖延!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期来,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首先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中心组理论集中学习5次,通过理论学习,是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知识支柱,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新疆在实施课程改革4年以来,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

三、不断反思,研究促教学

通过改模拟试卷及出高考模拟题,促进了我对考试得分的认识,在教学中促进了我对上课的一些新的认识与反思,对教学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反思,把课题中所学所想,应用到教学中,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本人撰写论文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导致很多成果无法提炼为论文与各校的同行交流、切磋。下阶段力争有更多、更高质量的论文诞生。

本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多的艰辛,但我们坚信,凭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班主任课题研究的总结 篇2

《----的实验与研究》是----年立项的---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年立项的---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根据课题组成员近五年的精心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探索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规律,探索在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为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推动新课程改革提供可借的经验。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立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研室、教科所的研究人员和实验学校校长教师组成的实验队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课题实验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实验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再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通过课题实验拉动新课改,通过新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二是理论研究与科学决策相结合,把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决策依据,以科学决策促使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化,推动课改进程。本课题通过研究与实验,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在各学段的目标、管理模式、操作方法、评价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从学科、生活、大自然、社会四条途径中引发、发现、挖掘、寻找课题等做法,对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性学习经过四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的基本经验是: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类课程,凭借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空间,依据自然、社会、自我三个取向,开展研究性学习。以研究性学习为龙头,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其他领域的`内容。在实践操作中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六个步骤”,即: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材料,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组织管理上“六个落实”,即:指导教师落实、时间落实、活动落实、管理落实、交流展示成果落实、评价落实。这些基本经验在全省发生了重大影响,该项成果已在省市全面推广。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教育者在教育观念上实现了四大转变:即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观和教本观的转变;人才观的转变。

班主任课题研究的总结 篇3

紧张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实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个充满挑战、充满朝气的新学期,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摸索,以科研为契机,积极营造自我追求、自我加压的环境,在研究中成长,在锻炼中精彩,进一步推动了幼儿园的自主发展。

一、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坚持“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园本培训为依托,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完善和强化了各项管理措施,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重视阶段性检查和评估,注意不断改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对课题研究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对课题活动做到前有计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保证课题按计划顺利实施。各课题组长按计划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学习、研讨、听课、交流,使课题研究活动日趋正常化,营造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二、合理选材,准确定位。

周庄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扬和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以挖掘周庄本土中对孩子有用的文化遗产即景观文化、乡村文化、民俗文化等为切入口进行筛选、整理、加工,使之成为适合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育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幼儿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幼儿开展活动。

三、理论学习,提升能力。

结合课题研究计划,我们从教育教学需要出发,借助理论书籍、教学杂志、网络文化,学习相关资料“以本土文化为载体创建幼儿园特色”、“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的价值体现”、“利用家乡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园游戏的开展”、“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以园本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使教师们对课题的理论有系统的学习,弥补理论弱点,为开展子课题实验夯实基础。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教师们的科研观念增强了、科研兴趣变浓了,教师的研究,不再是盲目的,形成了研究和学习相结合的习惯,逐渐有了主动研究的意识和比较规范的实践研究行为,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四、研讨活动,精彩纷呈。

组织教师开展备课——上课——说课——交流研讨(一课四稿交流活动)……每次听课后,都由执教老师谈活动设计的指导思想,针对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大家进行再设计,针对难点和共性问题,利用大家的智慧交流各自的经验,使大家都受到启发。

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围绕小、中、大班各年龄组课题,谈谈周庄民俗传统文化资源在班级学习性区域中的运用、“十三五”新课题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何更好地开展好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中如何开发四季周庄文化、乡土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等。研讨活动不仅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学习的机会,更磨炼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注重成效,彰显特色。

1.注重课题引领,紧紧围绕周庄本土文化资源,组织教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教学活动——大班美术《春意浓浓》、《家乡美》、《我眼中的周庄》、中班科学《腌菜苋》《粽子飘香》;中班语言《家乡的夜景》、《周庄美》;小班综合《美味阿婆菜》、……孩子们就这样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了解了家乡的优秀文化,爱上了家乡;教师也在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感受了家乡的优秀文化。

2.多渠道开展幼儿、教师活动,进一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开展了大班组“彩绘京剧脸谱”亲子手工活动、中班组“诗意周庄酒缸彩绘”亲子彩绘活动;大班组“蓝色水韵”幼儿活动、跳绳活动;中班组“巧手贴周庄”、“花生夹夹乐”幼儿活动、小班组剥土鸡蛋幼儿活动、春意周庄——扇上作画幼儿活动;全园“书香周庄,乐趣无限”亲子图书制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了幼儿、教师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3.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来,教师选择主题的能力、反思能力增强了,在活动实施中能把握清楚主题推进的脉络,善于反思,并能根据孩子的情况生成新的活动内容,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年度屈月娟老师发表了论文、张梨老师发表了论文《回归儿童生活——浸润本土文化感受家乡之美》、吴玉兰老师发表了论文《让教师在”有机沃土”中耕耘》、顾俊老师发表了论文《古瓦文化在幼儿特色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让幼儿在本土教育环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另有多篇论文、教案获得了苏州市、江苏省的二三等奖。

六、幼儿园教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园在课题研究工作方面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性不高,也缺乏研究的深度。我们要丰富教科研活动形式,让课题研究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高度,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老师们进行课题研讨的经验和能力不足,需要今后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不断提升教科研理论知识与科研水平。老师们撰写论文的积极性不高,今后将借助幼儿园考核奖励制度,积极鼓励老师们投入到撰写活动中,要带领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微型课题研究。

七、研究后的思考:

“本土文化教育”是迎着儿童成长的脚步,播种爱与智慧的种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我们要不断的挖掘新的方法和途径,真正做好周庄文化资源和幼儿园主题课程之间有效的整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底蕴;通过优化园本特色教育,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提升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彰显幼儿园办园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