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4篇正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4篇》

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细心的小编演员给大伙儿整理的14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 时间安排

单周四下午3:40——4:40

五、主要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8和9的组成P55 P60 3、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呢?

二、新授

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汇报,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

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

如果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演示9的分成,学生填书上的空。

2、读一读

学生互相读8、9的分组成

3、做游戏

1、猜数

2、拍巴掌

3、小猴跳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具准备:

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

生:钟表

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呢?

1、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2、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行不行呢,继续看课件。

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

1、认识钟面

①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师小结: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3根指针,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2、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

(1)认读整时、半点

①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请小朋友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师:谁来介绍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师:介绍得真清楚。老师告诉你,几点也可以说成几时,例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

(2)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整时、半点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你能给小明活动的这6个时间分分类吗?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鼓励。

师:按整时和半时来分,可以分成两类,6时、8时、12时、下午4时是整时,7时半、8时半是半点。你们是怎样认读整时和半点的呢?利用自己的钟表模型,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时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提出来。

师:由此可以发现整时和半点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整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点时分针总指向6,比如说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

(3)良好作息时间的教育。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你对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师小结:小明是一个有良好生活作息习惯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也像小明那样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4)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1、认识电子钟。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表。

学习同一时间用钟表和电子表怎么表示。师板演7时,7:00,学生板演8时、3时、6时用电子表表示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完成书上97页第2题连一连。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认一认。播放课件

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7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用两种方法表示,并说出几时在干什么。)

2、拨一拨。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下列时刻: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

1时9时半3时11时半5时半

3、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播放课件

先让学生理解题,“过一小时是几时,就是用现在的时间+1。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7根,小圆片7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数到7;从7数到1。

2、口答。

①6前面是几?

②6后面是几?

③与5相邻的是几?

二、新授

1、教学6的组成。

①把6个小圆片给涂上2种颜色,可以怎样填?

打开书第41页。在书上给小圆片涂色,教师巡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涂色。)

②让学生结合自己涂的小圆片,完整填出6的组成。

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7的组成。

问:将7个小方块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呢?

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小组内讨论,有几种分法?

③学生反馈,教师板书:777

615243

问:我们看到了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练习

1、对口令。

2、完成练习九的第4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知识:经历从日常中抽象出的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数量的1的物体,认识1—10各数;初步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2、 能力: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能力。

3、 情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体会交流的乐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理解1可以表示单个的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教学难点

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二幅情景图(教材第4页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一个图钉,一把扫帚,一台电视,一双筷子。)

这些物品和数量用的是哪个数来表示的?

1的作用事真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看一看图上有什么?1可以表示什么?

生活中很多事物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个单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能表示很小的东西,也能表示很大的东西。第一名也用数字表示。“1”可以表示这么多事物,你知道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2、认识其它和数:

说一说,在生活中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鼓励学

生多说。

3、看图:

(1)图上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你喜欢踢足球吗?

(2)请学生读出运动员衣服上的号码。衣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数有基数与序数之分)

(3)与5号运动员相邻和有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看懂题意,独立连线

2、数一数,画一画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自己试做,然后集中交流。

4、第3页3题、

引导学生先弄清题意:数出左边要求的数量,画出相应

的符号来,看谁画得快又准。

四、小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学习了1-10各数的认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小小足球场”就设计成一个游戏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实际效果很好。

稍有不足的是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例如我设计一个游戏:让10个学生扮演10个运动员,按1,2,3,4,…的顺序来排队,然后问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学生回答后,全班同学来验证。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就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如这样设计问题: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对了吗?你自己数数。这样,学生就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就会主动去探索,从中获取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理解“9加几”的计算方法,从中体验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运用它正确计算。

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算式。

2、难点:理解凑十法,且正确运用到9加几的运算中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6=10+8=10+5=10+9=10+7=10+4=

2、3+7+6=7+6+3=8+5+2=

3、10的组成及凑十得有关组成。

师:大家算得又对又快,你们怎样计算第2题的'后面两道小题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先凑成十再跟另一个数计算。)

师:10是我们的好朋友,他能帮我们计算得又对又快。大家想跟它交朋友吗?好!我们这节课就叫他来帮大家解决9加几算式。板书:9加几

二。学习新课

1、感知凑“十”法

(1)出示妈妈买的水果图(9个苹果、3个桃)

师:昨天妈妈买了一些水果,这些水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写出算式吧。

(2)引导学生探究算法:9+3等于几?请大家跟自己的同桌一起探究,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小木棒,摆一摆、想一想,再说说想法。)

师:你们真聪明,算式里没有10,也能创造出一个10来,帮我们更快的计算。

2、进一步感知凑“十”法

(1)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89页,自己学习例1。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并辅导学困生。看完后,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2)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9+5=7+9=

(学生操作并计算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总结: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计算9加几的算式?

三。找规律

口算:9+2=9+3=9+4=9+5=9+6=9+7=9+8=9+9=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答案的个位比算式中第二个数少的1到哪里去了?)

四。巩固练习

1、9+6=3+9=7+9=9+2=

2、明明用14元买食品,请大家帮她设计一个购买方案。

饺子5元一袋面包9元一袋牛奶7元一瓶

学生讨论购买计划:

(1)买一袋饺子和一袋面包,算式是:5+9=14

(2)买一瓶牛奶和一袋面包,算式是:7+9=16

(3)买一袋饺子和一瓶牛奶。

师:买一袋饺子和一瓶牛奶该花多少钱?怎样列式计算?

(让学生摆小木棒,思考计算方法,再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总结:

这个朋友好不好?他不仅帮我们计算9加几的算式,还帮我们计算7加几的算式。他还能帮我们计算哪些算式呢?请大家课后再探究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数数从1~5,从5~1

2、比较大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4的分解与组成

(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朵红花,分成两份,看谁分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展示。

(3)探讨分的方法

刚才大家想了很多方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且一个也不落下?

2、学习5的组成

请同学们拿出5根玉米,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5的几种不同分法。

三、巩固运用

完成21、22页的内容以及23页的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125页,练习三十。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有关知识。

2.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计算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知识化间的联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从而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2.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体验,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

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等。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略)

(二)复习

1.这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

2.回忆并概括,板书

(1)用字母表示数

(2)解简易方程

(3)列方程解应用题。

(先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为整理和复习做准备)。

(三)整理

1.用字母表示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凑十法”和交换加数位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比较复杂的图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恰当地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逆向计算的思维方法。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学习了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师提供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训练,并在反思中总结出计算的易错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通过对“填加数”的题目展开讨论,得到逆向计算的多种思考方法,达到活化思维的目的。在分析和理解统计表数据的过程中,熟悉从表格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能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请学生分别计算3+8、4+8和5+8。(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

教师随着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板书。

教师追问其中一题是怎样算的。(复习算法的多样性)

提问:在计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和也会相应增加。(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

2.用发现的`规律计算。

出示算式:2+9、3+9、4+9、5+9。(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

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再请学生说出这组算式算得快的原因。

3.请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快速计算这组算式:7+7、5+7、3+7、6+7、4+7。(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5)

二、探究新知

1.方法探究。

(1)帮助米奇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

米奇遇到了一个难题,请你来读一读。

5+()=13

空格中应该填几呢?请同学们互相交流。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出不同的思考过程。

预设1:5+5=10,10+3=13,5+3=8,所以填8。

预设2:5+10=15,15比13多2,10-2=8,所以填8。

预设3:5+8=13,所以填8。

2.利用方法,灵活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计算问题。

强调方法的多样化,可以通过上一题的方法计算,也可以通过加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或者和之间的变化规律解决这类计算问题。

三、巩固拓展

动物摘苹果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7)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8)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9)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5+(8)=13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在教学的练习题中又增加了()+A=B的形式。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对填未知加数这一学习内容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加法交换律的知识也作恰当的渗透,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

8+4=12

20+12=32

方法四:

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辨别“左”、“右”。

难点:初步确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反动作游戏感知相对性。

师:我们前面认识了“上”、“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反动作练习的小游戏,游戏之前谁来说说什么是反动作?(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做反动作游戏。)

2、谈话: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

提问:你们知道你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回答:左手。

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

学生回答:左手。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二、探索新知

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

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分左右,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

2、认识左右。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个别汇报。

(2)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师:请大家将学具盒里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师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最左边的是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2)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同桌之间活动。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师:说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观察、汇报。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那个同学。

3、了解生活中的“左右”。(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

(1)出示少先队员举手的图片(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右图)

师:你知道少先队员敬礼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个别汇报。

师讲述:少先队员在敬礼时举的是右手。

(2)出示标语牌“上下楼梯,请靠右行”。

教师:瞧,这是老师在学校楼梯旁的墙壁上拍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念一念标语牌上的内容。

学生齐读。

教师:你知道这标语牌上字的意思吗?如果随意走会有什么后果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对了,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按照一定位置,全部靠右行走,就不会造成上下楼梯拥挤的结果了。

教师出示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左图,提问:那么这个小朋友现在该走哪边呢?谁能帮助她。

学生个别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左、右。

师:对!在生活中,我们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在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教学反思】:

“左、右”的教学内容是排在“上、下、前、后”之后。对于左、右,一年级的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在描述上学生很容易将左右混淆。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动,以游戏形式融入教学环节中,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来感悟左右的相对性。在教学巩固环节,发现少数学生对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一知识点还没把握好,需要让学生亲自到楼梯上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才可能掌握得更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12

一年级是孩子们正式进入到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起始。无论是知识的学习、数学思维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等,都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精力去引导他们。那么在教学之初,就必须要全面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目标、教学策略等,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学情分析

刚进入到学校的孩子们,他们的原有基础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学会数10以内的数和简单的一位数加法和减法,有的什么都不会。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需要慢慢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会一些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编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五、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 比一比3课时

二。位置:3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左右手的作用、左右同桌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左右。

学情分析: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左右两个方位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苹果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学习内容:

左右

学习目标: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学习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学习难点:

“左右”的相对性。

学习准备:

课件,水果卡片

学习过程:

一、认识左右——谜语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这里有一个谜语,等谜语说完了大家一起说出答案好不好?

生:手

师:真聪明,答对的举手,你刚刚举的是哪只手?

生:左手/右手

师:除了左手和右手,你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生:左腿右腿,左肩右肩,左脚右。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游戏激趣,区分左右

1、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左手可以做什么?右手可以做什么?

生:左手拿碗,右手写字。

师:观察真仔细。

2、猜一猜

师:说说你的好朋友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让大家猜猜你的朋友他是谁。

生:我的好朋友左边是。。。,右边是。  生:他的朋友是。

3、摆一摆

师:先摆一个苹果,苹果的右边摆一个桃子,苹果的左边摆一个葡萄。

(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摆)

3、做一做

师:全体起立,凳子放到桌子下面,我们一起做《左右操》

三、走进生活,运用左右

1。师: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2。生活中的交通标志

四、实题演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看到同学们有所收获,老师也非常开心。

板书设计

左、右

《左、右》评课稿

苏老师这节数学课,是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精心设计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会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猜谜语,课伊时,趣味就生。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说一说、猜一猜、摆一摆、做一做,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苏老师的这节课做到了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让学生找自身的左和右,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左右操》……。这种“感受”是一种直接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学会生存所必备的本领。

3、巧设活动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情景化。苏老师充分利用这一标准。如:苏老师组织学生寻找身体上的左右,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还通过让学生用“左右”介绍你身边的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运用水果卡片进行操作活动,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的摆放顺序,每种物品的位置,这样学生就能够用语言描述出这些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情感体验积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节课的最后还渗透上下楼梯交通安全等教育。

整节课苏老师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较好地体现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也有点不成熟的看法:在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环节上再多花点时间进一步去让学生体会突破难点,左右不是固定的,让学生明白目标变了,左右也就不一样了,在这方面没加强学生的理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