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扁鹊治病》【最新2篇】正文

《《扁鹊治病》【最新2篇】》

时间:

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河北任丘县人,生于公元前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是别人对他的尊称,意思是他经常深入民间给人民百姓治病,到处都有他的足迹,象喜鹊一样给大家带来福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可爱的编辑给大家分享的《扁鹊治病》【最新2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扁鹊治病》 篇1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诉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启示好比是灵魂。”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因此,寓言又被称为“理智的诗”“穿着外衣的真理”。

作为选入教材的寓言,我们在教学时该如何体现语文味呢?几次执教《扁鹊治病》,我一直在琢磨。最后选定了以表格为支架,以体会人物形象为载体。

预习课文时,安排学生去填写表格。横向是治疗时间、病症程度、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纵向是时间的变化。

目的是借助表格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反馈交流时,学生就能借助表格,清晰完整地讲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回顾总结查找信息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技能。在此基础上,要求借助课题,简洁地进行概括,学生也能顺利完成。

理清文章脉络后,我让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扁鹊不愧为名医”,到文中圈圈、画画、写写,从字里行间去感受扁鹊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中描写扁鹊的句子集中出示: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通过分析扁鹊的一系列的行为、语言,人物的形象就不会是“碎片式”的。很显然,学生就容易从“一次又一次”的拜见中──“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来天”“拜见”等词语中,体会到的对病人的高度负责的精神,这是高尚医德的体现;从“站了一会儿”“老远”“只看了几眼”以及蔡桓公果然不幸被言中等内容中,可体会到扁鹊望闻问切的功力之深厚,真不愧是──神医呀!尤其是微课“关于三的文化现象”,让学生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学生读懂了扁鹊不愧是一代名医的基础上,我再次呈现表格,要求学生用纵向角度去观察表格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看出:时间越来越长,病情越来越重,治疗方法越来越复杂。进而领悟到第一层寓意:防微杜渐。

这样一位名医为何救不了蔡桓公呢?表格再次出现,让学生到文中查找相关语句,找到关键词语,学生通过捕捉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态度和治疗过程,深化了第二层寓意:不能讳疾忌医。

再次借助表格对比了扁鹊和蔡桓公的不同人物特点之后,我安排了想象写话: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痛不欲生。如果你是他的母亲、他的最信任的大臣、或者是他的孩子,你会对奄奄一息的蔡桓公说些什么呢?请挑选其中一个人物,展开想象,写几句话。这样的写话则是将孩子对寓意的理解内化,个性化。

当然,除了以上主要方法外,既然是寓言教学,还要善于寻根求源,回到寓言那里。我国春秋战国时流传下来的寓言,往往是小故事套在大故事里,且用文言文写成,《扁鹊治病》就是如此。我采用故事还原法、对比阅读法进行教学,拓展了寓言体文本的教学视域。

《扁鹊治病》 篇2

一。课文分析:《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蔡桓公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要固执已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设计理念:蔡桓公从拒绝治病到派人去“请”,其变化的关键在于蔡桓公怀疑扁鹊是不是一位名医。那么,一位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应该是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所以,我引导学生通过读,悟,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名医的医术高明,再从蔡桓公的态度中读悟名医的医德高尚。使学生明白正是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三。教学目标 :

1、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难点:

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六。教学过程:

(一)、初识扁鹊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有高明医术,高尚医德的医生,你们还记得吗?(杏林春满)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医生,他的名字叫扁鹊。(板书:扁鹊)

同学们,你们了解他吗?能介绍一下吗?

这里老师有他的一个小故事。

(出示)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听说那里的太子死了已有半天了。扁鹊就向宫里人问了一些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只是昏死而已,便让人前去通报进去说可以把太子救活。当扁鹊来到太子跟前时,用针刺了一会,再喂了点药,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从此,天下人都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扁鹊的医术怎样?能评价一下吗?

但就是这样一位医生,却没能只好治好蔡桓公的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读全文,然后想一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新词

3、交流扁鹊是一位怎样的医生,用文中的词叫什么(名医)。

(三)、研读课文,深识扁鹊。

1、课文为什么称他是“名医”呢?那些地方看出扁鹊的医术高明呢?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体会体会。

2、交流:

预设:

(1)扁鹊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了不起!

师补充:中医是我国的瑰宝,中医治病有四法——即望、闻、问、切。扁鹊用的就是其中的一种诊断方法——望。他仅仅凭借肉眼的观察,就准确无误地说出了蔡桓公的病情,由此可见,扁鹊的神医名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2)我们再来听听他的解释: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a.读一读,

b.按照扁鹊的解释,我们明白了蔡桓公的病一共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病在(板书:皮肤),皮肤上的这点小毛病可以怎样治疗?也就是说此时蔡桓公的病是能够轻而易举治好的。(板书:能治)

接着他的病进入了(板书:皮肉)之间,可以治疗吗?怎样治疗?(板书:可治)

之后病情又发展到了(板书:肠胃),还能治吗?怎样治疗?(板书:还能治)

最后,病深入(板书:骨髓)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病入膏肓,这时,(板书:等死)

c.看着板书,你明白了什么?(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难……)

d.体会有词的准确

e.作为一个医生,看到病人病情越来越重,最后病入膏肓,你能体会这种心情吗?能读出扁鹊的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3、 小结:既然扁鹊不是浪得虚名,那导致蔡桓公死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吗?

(四)认识蔡桓公。

1、  出示课文段落2-4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2、从他的一言一行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王?

(傲慢、固执、听不见正确的意见,自负……)

3.比较“扁鹊又退了出去”,“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1)两次退,你读明白了什么?

(2)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说自己有病,的脸色吗?他会说什么?

(3)扁鹊第一次去拜见蔡桓公,就自讨了没趣,为什么第二次,第三次要去?扁鹊是怎么想的?

小练笔:

第三次扁鹊进宫劝蔡桓公,侍卫拦着扁鹊说:“神医,不要进去,大王上次已经很生气了,你这次进谏,可能会没命的。”

扁鹊说:“                                  。”

(4)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那怎么读才能够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5)指导读扁鹊的话

(6)最后当蔡桓公病入膏肓,无药可治的时候扁鹊痛心地说(再次指导读)

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不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7)归纳扁鹊医德高尚

(五)、归纳寓意

1、你认为蔡桓公为什么病死?

2、联系生活实际,你从这则寓言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七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皮肤    皮肉    肠胃    骨髓

能治    可治    还能治   等死

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