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说课稿 > 《日月潭》说课稿【最新4篇】正文

《《日月潭》说课稿【最新4篇】》

时间: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日月潭》说课稿【最新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日月潭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中国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认知目标:

1 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 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能力目标:

1 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 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构想

1 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有位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 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以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 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动。

(3)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时空,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四人小组无疑是较好的一种形式,但一定要落到实处。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他们的学习任务制定为:成立一个四人导游小组,用自己的方式为“客人”介绍日月潭。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指导背诵的过程。最后让他们上台介绍时效果相当不错。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纵观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的广大,我们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本课描绘了中国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另外,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此文,不仅要领略到日月潭秀丽的风光,而且要体味到对祖国美景的由衷赞美和期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因此,要体会文中深厚感情,就必须把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词掌握,把课文读通,在读中感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台湾有一定的了解,希望中国台湾早日回归是每一个孩子的共同愿,本文的日月潭更美,更能激发孩子热爱祖国宝岛台湾和盼望回归的情感。

三、学习目标

1、会认环、绕、茂、隐、筑、晰、朦、胧、境9个生字,会写岛、展、建、纱、胜、省、6个字和环绕、隐约、茂盛3个词。

2、积累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蒙蒙细雨9个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抓住句子:“那里群山环绕……名胜古迹。”“要是下起蒙蒙细雨,……童话中的仙境。”等,使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5、用“要是……就……”和“……就像……”造句

学习重点:

1、会认环、绕、茂、隐、筑、晰、朦、胧、境9个生字,会写岛、展、建、纱、胜、省、6个字和环绕、隐约、茂盛3个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1、本课易错的生字:展、隐、建“

2、抓住句子:“那里群山环绕……名胜古迹。”“要是下起蒙蒙细雨,……童话中的仙境。”等,使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至于教法上,教无定法、妙在得法,贵在授法。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图文对照、以读带讲、品词斟句等教学手段。

2、学法

我国著名大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本课要让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我在每个环节都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切入,让学生在书中读进、读出。以培养他们观察和朗读的能力及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说教学流程

教学本课,我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以识字和读文为主。

主要从“创设情境,初读感知,学习词语”三个方面扫清阅读障碍,真切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欣赏美

日月潭是美的,本文以美为线索,贯穿始终。日潭和月潭把湖水分为两半,很美;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很美;蒙蒙细雨之中,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更美(播放课件)然后配合画面有感情地范读全文。在学生感受了日月潭如画的风景之后,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孩子们,看了画面,听了课文,你的感受如何呢?”

或许学生会说日月潭风光秀丽,或许学生会说喜爱日月潭,也或许学生会说想去日月潭看看。那么这种画面的美代替不了文字的美。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自由读读,并提出两个问题:首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学生自由发挥回答问题时,我着重引导以下几个要点。1.“日月潭在哪?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第一自然段讲的就是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因此,便很自然的引入品读第一自然段。而“群山环绕、树木茂密、名胜古迹”又是本段的重点词,这几个词我采用想一想、画一画、讲一讲地方法去解决。想想四周是山,中间是日月潭的画面,自然就能理解“群山环绕”。让学生画一画树叶,一片两片不是密,三片四片也不叫密,如果画的挨挨挤挤密密麻麻,学生自然就理解“树木茂密”。“名胜古迹”则直接由我讲解。

那么题目为什么叫日月潭呢?为了讲清这一问题,我再次用多媒体辅助(出示课题)从画面中清楚地看出,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这又恰好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接着引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训练是语感”而朗读是训练语感的主要形式。因此,感知前两自然段的内容之后,重点朗读品它的美。

(二) 品读赏析不同时间日月潭的美

知道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日月潭的名字的来历之后,接着引导学生欣赏:“清晨”和“中午”时日月潭的美,因为这两个自然段是并列性质的。因此,我还是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为切入口,“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读给大家听听”。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说喜欢清晨时的日月潭,也可能会说喜欢中午时的日月潭,假如学生说喜欢清晨时的日月潭,那么我就和学生一起喜欢这一自然段(板书清晨)

1(出示课件)找一个学生读此段。

2出示重点句子

“天边的晨星和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是重点句子。

首先让学生轻而又轻地读一读这句话。

对于“点点灯光”、“隐隐约约”、“晨星”这几个词,可能有的孩子理解,有的孩子不理解,我采用先让学生自己说,接着我来总结的办法来解决。让学生明白(板书隐隐约约)的美光不更令人陶醉吗?

3拓展思路

然后,配上音乐我再把此段朗读一遍,请孩子们闭上眼睛想想,你仿佛从湖水中看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品味美。

(三) 领略了清晨的美景之后,赏析品读中午及下雨时日月潭的美。

1(出示课件)(板书中午下雨时)找一学生读中午下雨时的日月潭这一自然段。

2出示重点句子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披上轻纱,周围的建筑一片朦胧”。

3还采用让学生轻轻地读这句话的方法

“蒙蒙细雨”“朦胧”“仙境”这几个词,肯定会有一些孩子出现理解上的困难。我还是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让部分理解的孩子先说,我来点拨并加以总结。让学生欣赏到日月潭中午(板书清晰)的美,更让学生体会到下雨时日月潭(板书朦胧)的美。在讲“仙境”一词时,放飞学生的思路,看到仙境,你想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

(四) 激发爱国情感,渴盼祖国统一

(五)练习背诵。

本课有很多好词佳句,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些词和句子,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我采用比赛和填空两种方法结合让学生练习背诵。

用板书总结

日月潭清晨是隐隐约约的美,中午是清晰明朗的美,下雨时又是朦朦胧胧的美,难怪作者在最后一自然段会说日月潭(板书风光秀丽)呀!这时,再次放飞思维,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日月潭边,你想说什么?这一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渴盼祖国统一。

板书:

清晨 隐隐约约

9 日月潭               中午 清晰             风光秀丽

下雨 朦朦胧胧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用箭头表示文章的思路,它体现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思路。

六、教学建议

1、 语文教学应落在写上,所以应该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日月潭的美后,结合课文夸一夸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应及时进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日月潭》说课稿 篇3

1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日月潭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美丽的句子。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日月潭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儿?谁来说一说?你觉得那里怎么样?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酝酿学生的读书感情,为汲取导入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组课文,一起去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现在我们就出发吧!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二、激趣导入

1、(飞机飞到中国台湾,出示图)(画外音:小朋友欢迎你到中国台湾来)这就是我们要游览的第一站——中国台湾 你对中国台湾有哪些了解?

2、(出示图片)初到中国台湾的你,一定会为这眼前的一切感到惊艳不已,那里有著名的阿里山,景色奇绝的太鲁阁国家公园,景致清幽的莲池潭,婀娜多姿的纳鲁湾,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3、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欣赏宝岛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潭”意。

【设计意图:以飞机直线飞到中国台湾,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导入环节识字、理解“潭”字。】

三、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了课文,大家想不想去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呢?可是,我们要观赏日月潭,首先要闯关成功,才能拿到门票。

(1)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关!出示生词

自由练读。指名读。着重指导 “清晰”这个词语的读音

开火车读 。

男女声赛读。

(2)理解词意,出示词语

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清晰-朦胧是意思的相反词,朦胧-隐约是意思相近的词。)

(3)识记生字,出示生字。

这是本课的生字,会读了吗?赶快自己读一读吧。

读了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用形声字、熟字加偏旁、左右结构的方法可识记这些生字。)

理解字意,识记“茂”。出示茂的小篆。

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字吗?茂这个字就指的草木茂盛的样子。

猜字谜识记“筑”:姓巩的住在竹屋里。

齐读生字。

【设计意图:以学定教,还学生自主识字的权力,让学生自我发现识字、识记生字的方法和规律;指导较难生字的识记方法。以获取“游览门票”的方式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读书识字。】

(4)(播放话外音:这一课中还有许多四字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四字词语

学生读

游戏:看图猜词语

(画外音:太棒了!祝贺你们闯关成功)(课件出示门票)

师:哎呀,你们真棒啊!让我们拿着这张来之不易的门票,快去欣赏日月潭美丽的风景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巩固学生生字学习,又积累了描写风景的四字词语。与前面情景教学相结合,为识字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激发兴趣,为下步学文打下基础。】

四、学文

【设计意图:学文理解文意,锻炼学生多种读书方法,理解感悟词语、句段;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以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课文的主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引领,做好主导。

每段学习设计意图如下:

第一自然段:以读促悟;

第二自然段:画图助悟;

第三、四自然段:教师引领学生,学习抓关键词语领悟自然段,然后自主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学习下一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在学习前四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由衷地自我总结:“日月潭风光秀丽” 】

1、快来默读一下课文,看看日月潭究竟什么样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谁来说说?(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2、同学们从各个角度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你们从文中哪些句段中发现到了它的美?请你找一找,画一画这些语句。

3、相机学习各个自然段

这是第几自然段的语句,让我们一起来来读读并,欣赏。(出示段落)请同学们自己先小声读一读。

(1)第一段(以读促悟):你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日月潭很大,很美)

补充资料: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面积7.73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的大操场100个那么大,湖周长35000米,平均水深40米,是玉山和阿里山的天然湖泊,风光极为秀丽,被誉为宝岛明珠。

指导朗读。

(2)第二段(画图助读):

谁还喜欢这一段?那你能不能来读一读这一段?你能不能根据课文的描述,四人为一小组,把日月潭的位置画一画呢?

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画?

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日月潭北边像圆圆太阳的日潭,南边像月亮的月潭,它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所以这个潭被称为“日月潭”。

说到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想听吗?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平湖秋月》的配乐)

有一对非常勤劳的夫妻。男的叫大尖,女的叫水社。

一天,两条五彩巨龙从天而降吞噬了月亮和太阳。阿里山上藏着两件宝物:金剪刀、金斧头能制服巨龙夺回太阳和月亮。

大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用双手刨土刨了一天一夜,终于找到了宝物。他俩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用金斧头砍下了恶龙的头,水社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

可是怎么把太阳和月亮送上天呢?大尖吞下了巨龙的左眼,水社吞下了巨龙的右眼。他俩立刻变成巨人把太阳和月亮托上了天,而他们化为两座山峰。

大地恢复了平静,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人们把太阳落下的潭叫日潭;把月亮落下的潭叫月潭。而大尖和水社就永远的守在]日月潭边了。

神话传说很美,日月潭更美,你能不能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3)第三段、第四段

【设计意图:第三、四自然段:教师引领学生,学习抓关键词语领悟自然段,然后自主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学习下一个自然段】

你还从哪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第三段)这一段可真美,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乐范读)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倾听,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活中有这样的感受吗?这个时候可以用哪个词?课文哪个词最能表现飘着薄薄雾的日月潭的美景啊?对呀,这几个词是不是就能体现出雾中日月潭的美啊?

第四段:第三自然段,我们找到了“隐隐约约”这个词概括了雾中日月潭的美。

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你能在第四自然段找到这样的词语吗?

你们真会读书,找到了日月潭各自的美丽,(指着板书总结日月潭各个风景的美)(课件出示各个时间的美景)

合作读文(男女师 课件分颜色出课文)

这样的美景我们是赏不够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3、4段。

(4)第五自然段

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说什么呀?(风光秀丽)是呀,日月潭分光秀丽,所以它才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让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5)(画外音:小朋友们,日月潭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保存好这张珍贵的门票。)

(6)其实,祖国宝岛台湾的美景还有很多。咱们家乡“泉城”济南也有很多美景,我们一起来欣赏“天下泉城”!(看图片)这么多的美景,如果你像中国台湾的小朋友介绍一下,你想怎样介绍?口语交际:夸家乡

【设计意图:学生的语文学习突破了课堂的局限,重视课内向课外、书本向生活的延伸。介绍自己熟悉的家乡,学生充满喜悦与激动,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对家乡、对祖国热爱之情。】

五、指导书写

指导“环绕”书写。你能观察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教师板书生字,学生写字。

板书设计:

日月潭

清晨 隐隐约约

风光秀丽

中午 晴天 清晰

雨天 朦胧

日月潭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一》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台湾的热爱之情。阅读此文,不仅要领略日月潭秀丽的风光,而且要体味对祖国美景的由衷赞美。因此,要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读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读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认识十个生字。

(三)教学难、重点

熟读课文,想象、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以识字、读文为主,在识字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果。读文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在读中领略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读单元导读和看祖国的地图,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这节课将去欣赏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本环节老师范读把同学们带入美丽的日月潭,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找到不认识的字: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等。最后用猜字游戏巩固识字、把字放入词语中读,使学生认识本课生字,为学生读课文做好铺垫,完成识字任务。

(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把字送回课文,你还认识吗?”导入第三环节。本环节逐步读课文,在教师边指导朗读过程中,学生在读课文中体会日月潭的美景。第一自然段通过学生读、欣赏图片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第二自然段,学生默读画出名字的由来,读出句子,并能画出日月潭的形状。第三、四自然段在读中感悟不同时间、不同气候美景各不相同,教师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美景。最后齐读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日月潭的美。

(四)拓展情境进行爱国教育

通过一个问题:日月潭很美,中国台湾还有很多美景,你们想亲自去看看吗?引导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很美丽,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日月潭

位置: 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特点:最大、深、水绿、

清晨:(薄雾、晨星、灯光)倒映水中

中午:清晰、朦胧、像仙境

风光秀丽